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86|回复: 211

《庄子》内七篇 原文 译文 漫画 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篇  逍遥游

小大之辩 鲲鹏图南 斥鴳笑之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译文:
     在寸草不生的极北,有一幽冥深广的大海,那是‘天池’。那里有鱼,它的脊背广阔有好几千里,没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上垂落下来的乌云。鹏飞时打着旋扶摇直上,象羊角样插进苍天,直达九万里高空,远绝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而去,要到南极大海。斥鴳讥笑说:‘看它还能跑到哪儿去?我用尽力气腾飞,不过几丈高就得落下来,穿梭于蓬蒿之中,已经尽了我的最大能力。看它还能跑到哪儿去!’”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

803ba45107ef4904377abe50.jpg


逍遥游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自北冥迁徙南冥的故事为开端,也是暗喻了庄子对道极的不懈追求。蔡志忠的漫画对庄子本意略有曲解: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释为“小麻雀的得意”。这样固然符合现代大众口味,但也丧失了庄子“道绝对 无相对”的核心。

张远山庄子奥义中把“知”分为四层:无知  小知(燕雀)  大知(北冥鲲鹏)  至知(南冥  无何有之乡等)。

鲲鹏扶摇直上而图南讲述了由大知到至知过程的艰难,之所以鲲鹏不是道极的最高境界,是因为鲲鹏依然有所持:“绝云气,负青天”,“适千里者 三月聚粮”。也是因为其“有所持”故而有可能半途夭阏(e)。

大小之辩 包括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之辩,道器之辩,无用有用之辩,可谓千古之辩!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3 19:0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相对


一切概念都是在对立面中存在。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译文:

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小年寿命短比不上大年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晨生午死的菌类不懂得什么是晦朔,夏初生夏末死的蟪蛄不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小年。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以五百年当作春,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以八千年当作春,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大年。可是彭祖直到如今还是以寿长闻名于世,人们羡慕不已,这岂不可悲吗?

32874_18_8k5.jpg
大小.jpg




从朝菌蟪蛄,到冥灵大椿,寿命在不断延长,要比谁更长寿哪里是个头呢?? 燕雀对鸿鹄为小知,朝菌于大椿属夭折,但在道极(至知 无极)的角度,则无所谓小大 无所谓长短。登泰山小天下后,谁能在乎下面的小土丘哪个更高呢?在无极的世界中:无限大就是无限小 刹那即为永恒。故曰:无极之外 复无极也。

这一小段 是庄子借时间概念的相对性 引出道极的绝对性,所以下文再次重复了相对大的鸿鹄图南追求绝对道极--南冥的故事,以此明确了庄子思想形而上的立场。驳斥了追求 相对大 相对长的单一思维理念,最终结果不过是“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怎一个“”字了得!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3 19: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 庄子的文章极其潇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世 出世 成仙 都非得道的标准!

游无穷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所以,才智足以胜任一官者,品行在一乡最为称道者,道德之高堪为国君足以取信一国之民者,他们看自己也是这个样子的。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举世之人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更加勤勉,举世之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将自身内与外划分得十分清楚,分辩得出什么是真正的荣辱,能如此可算是了不起了!宋荣子他人在世事里,从不忙碌于私心妄求,尽管这样,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列子这人能乘风行走,轻盈迅捷得无人可比,十五天后必定返回来。对于满足个人贪欲的所谓之福,也从不急急追求。但是他虽然避免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属于有所依赖需要借助的那一类。至于那些完全掌握大道阴阳之正气,乘驭“六气”变化,遨游于无穷境域的神人们,他们还须要有所依赖么?因此说,“至人”的境界就是没有了他自己,“神人”的境界就是看不到他有什么能力,“圣人”的境界就是什么名誉、名字全都没有了。

zhuangzi.jpg


评:这段借六种人来鉴别辨析达到道极的人该有的境界:无己 无功 无名!

前三类都是入世情节的人:有知识---可以为官。有善行----可以为相邻表率。有俗世道德(或者说儒家人道)----可以为国君!这三者都有所凭持:官凭知 乡凭行 君凭德。

第四类 宋荣子则代表出世情节的人:毁誉不动心! 我自为我 我自有实。但这样的人依然有所凭持,那就是 出世的洁身自好:即“有我”,也因为这些人凭持“有我”,故而只能成为“小隐”(大隐于朝 小隐于野)。

第五类  列子已达到仙人境界:可以御风而行。但即便如此,“仙人”和大知鲲鹏一样依然有所持:风!

通过对前五类的否定,庄子最后点出的道极的标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很多人认为庄子有消极出世的特征,还有人依据后世道教所提出的修道以“成仙”“长生”的糟粕来攻击“道”,但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庄之道的核心不是出世,不是入世,不是修仙,而是朴素的自然崇拜和天人合一。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3 19: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者 实之宾也!

鹪鹩巢林 不过一枝; 鼹鼠饮水 不过满腹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译文:尧欲把天下的管理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火炬还在燃烧不熄,它的光亮跟日月相比,不是很难比得上吗?季雨降落了,可是还在浇水灌地,对于大地干旱的解救,人的浇灌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立为国君,天下一定会大治,而我空居其位,越来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jiao lia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大治,而我却去替代你,我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非要追求这次要的东西不可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收回你那让君的念头吧,我对于天下来说不会有什么用!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者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32875_85_KfI 许由不受天下.jpg


联系上文:这一段可以视为 依凭俗世道德的人君 和 行走在大道上的鲲鹏许由之间的对话。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并不排斥有德君主(只要君主能居德(仁德)并且 治理国家不妄为 顺其自然),那么道家就不该“越俎代庖”。这一观点对后世道家 出世入世 的选择影响很大。------ 行于当行 止于当止!

南怀瑾老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天下大乱的时代,拨乱反正都全靠道家,在治平之时才是儒家。一般学者研究认为,孔孟之道是秦汉以后被帝王们所利用,作为统治的一种的权术。表面上看这些学者们的讲话,有一种过分的要求。事实上,秦汉以后的儒家,唯一的办法,谋生的本事就是做官。”


许由的“越俎代庖”不单单是在说自己无意为君,也是在提点君主 为君之道最大的忌讳就是“越俎代庖”,按照老子道德经的话就是“代大匠斫 鲜有不伤其手”(代替大匠玩斧头  很容易伤到自己的手指头),这句话在道德经研究中很有份量,法天道得出的结论居然是法制的基石!

最后提醒一点:庄子虽然不排斥有德君主,但庄子的基本态度是反对君主制的,因为人类需要敬畏的只有 自然之道!“越俎代庖”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批判人君,所谓的有德无德的君主们 你们都是俎,天道才是正真的庖。庄子这个观点在本故事中还不明显,内七篇最后一章《应帝王》中,讲的就明白了。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3 19: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姑射真人(人格化的道极)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
译文:

       肩吾向连叔求教:“我在接舆那里听他们说的话,大得没有边际,越说越远,恍如是在另一个世界一般。他们的话我感到很恐怖,好像银河雾雾茫茫不见首尾,如迳之与庭,差异甚远,一点人世情理都没有了。”
      连叔问:“他们说的是些什么呢?”
      肩吾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有一位神人,皮肤嫩白如冰雪,体态轻柔似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其神凝定专一,能使世间万物无疾不害,年年五谷丰收。我认为全是狂言乱语,一点不可信。”
      连叔听后说:“对呀!与瞎子没法一起鉴赏彩绘颜色之美,与聋子没法一起聆听钟鼓鸣奏之音。难道只有形骸器官上的聋与盲吗?在知见上也是有的!这里说的聋盲,好像就是你肩吾现在的样子呀!那神人,其德行能力,可于万物中畅通无阻并混同为一,世事的变化总是趋于混乱不堪,他怎会困窘疲惫于这样的天下事!这样的人,外物无能伤害他,滔天大水淹不死他,大旱炎热得金石熔化流淌、土山焦化成灰,不会灼伤他。大道运化到后来的人间世事这些“尘垢秕穅”,还将继续造就象尧舜那样的所谓“贤人”来,象她那样的人怎么肯把俗务当作一回事去做呢!”
------------------------------------------------------

无标题.jpg
-------------------------------------------------------------------------------
       据说老子道德经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是“据说”啊  强调一下)。老子庄子都是行于大道上的鲲鹏,最终有没有达到道极谁也说不清。扶摇而上的庄子边飞边幻想着自己的南冥彼岸,故而有了这么有趣的一节。

       姑射神人却是庄子笔下唯一位终达道极的“人”!从对其描述来看也已经不是人了:“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既然不是人了也就不好说是男是女,就像观音姐姐一样。

        但“闷骚”真可谓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正是庄子这句“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惹了祸,后世很多人把邈姑射山上的这位得道真人yy成了女性。现在的玄幻修真的网络小说中也有不少以此为素材,姑射神女也不幸成为众多恶德网友幻想的对象。黄易武侠小说中正派至尊“慈航静斋”里 众多修道美女也不得不在天人二道间徘徊。  呵呵   庄子要是复活不知会做何感想???

以上都是玩笑闲话了。

在这里 我很想谈两个点:

1  对于“道”我们是否有必要设计个 人格化的神?  对于道的终极信仰 难道非要依托一张脸谱吗?

    通篇看完庄子,很明显 姑射之神只是庄子天马行空的艺术表达而已。姑射之神就是自然之道,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后的大境界。

2  最后一句“孰肯以物为事?”(象她那样的人怎么肯把俗务当作一回事去做呢?)。有人以此攻击“道极”完全是毫无意义的虚谈,出世而不从事,对社会现实没有帮助。足见实用主义者们对庄子偏见之深,不放过任何一个攻击的机会! 下一则故事则揭示了“孰肯以物为事”的本意!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3 19: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人卖冠 尧丧其天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宋国有人贩卖束发冠到南方的越国,越人剃发 满身刺着花纹,帽子对他们来说无处可用。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尧将天下治理得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政令统一,然后到藐姑射之山、汾水之北,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此时悠然恍惚,不自觉已进入忘我忘天下之境地。


越人纹身.jpg
---------------------------------------

评:
     “宋人资章甫”:不需要的东西,给他也无用。已至道极的姑射真人,达到所有差异性都已经消失“磅万物为一”的境界。她于俗务 做与不做 顺乎自然 一切率性而随缘!  广厦豪宅名车美女,荣名利禄都对其毫无意义。

       礼教的“束发冠”能栓的住人道文化的宋人,但栓不住天道造化的越人!能塑造出外圆内方的人王尧君,却如何能塑造出无圆无方的天子真人 赤子之心?

       尧见四子而丧其天,四子指第六篇《大宗师》中的子舆 子梨 子来 子杞。四子是否已达道极?很难说,但最起码也已经上路了。天下出于一身的人君尧 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狭小世界,返回了“道”中。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3 19: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abin_sjz 的帖子

好勤奋哦,谢谢你了。我只用动动眼睛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楼 叶芸芸01 的帖子

这两天看庄子略有心得 发出来供大家批评  顺便自娱自乐  呵呵
今天不发了  休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鼓励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要发威了!鼓励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经: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正在于此。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LZ侵权拉!!!!小心蔡智忠他老人家去告你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鼓励。我道近于老庄,然多出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楼 zhangjiadong 的帖子

呵呵  我在给老蔡做宣传推销工作  我不找他要提成就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原创的诠释嘛,很不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楼 刘剑虹 的帖子

东拼西凑而已 呵呵 老大见笑见笑。
逍遥游这部分 主要按照你和张远山的大思路走的!
齐物论 可能要更多借鉴南怀瑾的诠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庄首辩--各有所用!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容纳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过分大而且很平浅,无法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大而无用,就砸烂了它。”

葫芦之用.jpg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制造预防龟裂冻疮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龟手药.jpg
鬼手药2.jpg

      (庄子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茅塞不通啊!
葫芦之.jpg
-------------------------------------------------------------

    《庄子》中最重要的两个配角,一位是孔子 一位就是这里出现的惠子。

      惠子和庄子都是宋国人,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庄子的这位老乡。惠子的生平可以说非常风光:名家的大师,魏国的重臣,政治地位和学术地位都很高。典型的学官:学问比他大的没他官大 官比他大的没他学问大!  最大当过个园丁的庄子根本没法和惠子比“事业有成”,我敢说要是孔子晚出生若干年一定很羡慕惠子,八成会像周瑜一样来一句:既生孔 何生惠?

     了解这个背景我们再看这段故事,惠子根本就是在挑衅庄子的人生啊!你庄子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大葫芦:盛水浆,坚不能举。剖为瓢,落无所容!庄子则用巧妙的方法回答了惠子,咱们这是各有所用,谁更有用还不好说呢!

    这一轮辩论,庄子揭开了“用”的实质:任何用都是相对的,也是有前提的,“用”要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为本!放眼100年你惠子比我庄子好用,放眼一千年我庄子就比你有大用了!

    以辩论而言 庄子辩才貌似更胜一筹,但我认为这一轮庄子其实是输了。现实比人强,惠子比你庄子有用的多啊!如果庄子只是停留在“有用之辩”这个层次最多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而已!  在形而下的实用领域,庄子缺少与惠子辩论的现实资本! 故而有了下面“形而上”式的辩论!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4 02: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现,则般若生,现。

平常心即般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8 05:42 , Processed in 1.00968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