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abin_sjz

《庄子》内七篇 原文 译文 漫画 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误会了,我的例子是想

说明------------同读心经,所得不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明白了  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浅出,善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庄心理学--将死之心 莫使复阳


看看你有如下情况吗?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如果你有其中4项以上,并且持续时间两周以上,注意啦!你很可能得了抑郁症,建议你好好品味《庄子》。


抑郁.jpg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中国人说的魂魄,就是哲学上的“自我”(意识和潜意识)。我的理解“魂”指精气神,是清醒时候的意识状态。“魄”指元神,按现在的心理学的说法,有点像“潜意识”;这句话就是――睡着了魂魄相互融合(意识和潜意识统一了),魂魄相互滋补,清醒了才能精力充沛(这句反过来说,睡不好了,人的魂魄就散乱了,就要得抑郁症了)。


与接为构,日以心斗:醒来后,暂时和“魄”(潜意识)分离的“魂”(意识),开始和外界“与接为构”(接触导致融合对抗),魂和身体“与接为构”――多为融合,魂和外部物理世界“与接为构”――既融合也对抗,魂和社会世界“与接为构”――即对抗也融合,最重要的就是魂和其他人的魂“与接为构”――多为对抗(日以心斗)!为什么魂与魂 多为对抗? 因为大多数人是“小知”,师心自用啊。


man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这是不同的人在“日以心斗”中的不同表现,参考33楼的翻译即可。


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魂在和其他魂“与接为构”的时候,常常会处于进攻状态――发若机括。就像弩机上的利箭一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飞出就要分出个高下是非,这个时候发箭的人也就像成龙一样忘记自己是谁,呵呵 非常无奈 也很可悲。


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魂“日以心斗”有时也不出箭,为什么啊??时机不成熟,没到出手的时候。我们现代人很喜欢一句话“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我看来这话是很没道理的,说着话的人真的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吗?  一个女孩找了个花心老公,其他朋友背地里头说三道四,女孩默默的对自己说“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 我看好我老公的”(这就是留如诅盟)。大家想想,这名言其实没说完,后面还隐藏了半句“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 最终会证明我是对的”!这就是“守胜之谓”。


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做人有原则是好事,但很多时候我们错把宁顽不灵当作原则,女孩找个花心老公,结婚后才来发现老公自己根本就管不住,吃喝嫖赌样样俱全。“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但事实证明是自己的路选错了,“守胜”成了“守败”。其杀(败)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自己的魂败别的魂打败了,魂如秋冬般不见生机,身体日渐消瘦,心态日渐消沉!


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有的人沉迷于“日以心斗”,魂无法平静,无法回归“魄”里得到滋养,终究被众多幻相所迷惑看不到真实的自己。很多领导干部从位置上下来,都会心理失衡,感觉大家都不尊重他了,其实不是别人不尊重他了,而是以前太尊重他了,但尊重的不是他本人 是他的位子!奉承话听多了,拍马屁也成了肺腑之言啦!毛主席这样的伟人一旦沉迷于“天斗 地斗 人斗”,也看不到世界的真相了。


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xu:有的人彻底厌倦了“日以心斗”,想要不再“与接为构”,但这能做到吗?古龙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是什么 江湖就是人心,有人就有江湖,想退出江湖?往哪里退?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和别人斗了,别人还和你斗呢,最后叫你退无可退“默默无语(缄)两眼泪”,最终“言其老洫”。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当魂无法在 魄和外部世界之间达到平衡,人的心灵终究会“近死而莫复阳”。 这就是我们说的重度抑郁症――心理癌症。走到了这个份上,“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呢?



喜怒哀乐,虑叹变执,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这句话我们看33楼的翻译就好了,人一辈子都被各种情绪欲望所折磨,被胜败是非所驱使,却从没有人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如果真那么容易就明白了,还能是上面所说的“发”“留”“杀”“溺”“厌”“死”的源泉吗?

        好了 这部分周庄把人说的很悲惨啊!人一旦走到了 重度抑郁症 就是“将死之心 莫使复阳”,非常难逆转。那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将死之心”呢?看起来庄子好像没有回答,其实已经回答了,就是最后这句“其所由以生乎”,答案是什么?

        预防抑郁症 庄子版药方: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7 23: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自在

其一对病落药,离菩提心。其二略。
总成,着一切法不得自在,心明法空,自在。-----------------自觉,觉他;岂不闻圆满觉悟?
--------------------------------天籁已有生!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楼 寒巢___寒石 的帖子

呵呵  你还是解释些的好  心经 我没看过  做点科普工作撒!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8 01: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我哪有那能耐,

我只会写书法,搞科普还要靠青花呀。另我的那个死丫头片子丢了,还是找人要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脏移植.jpg 移植.jpg


美国“无心女孩”存活118天 期间血液循环依靠2个血泵进行: “感觉自己像个假人”




             “真宰在哪里?”(我思 故我在)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没有“我”的对立面物也就没有“我”,不把“物”当作对立面来看。如果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我”又怎么会被外界所“物化(取)”而受其奴役呢?这一句很有嚼头,本是立足于“唯心”来讨论的,但多读几遍 唯心唯物的对立就不那么绝对了。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这一句和老子的21章非常相似:“之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但我告诉大家不要被语言迷惑了,这两句说的是不一样的 讨论的不是一回事:本节庄子一直从“唯心”的角度探讨寻觅“真我”,而老子是从“唯物”角度探讨寻觅“天道”!庄子说的是人生观的问题,老子说明的是世界观的问题。当然了,在“道极”处,唯心与唯物 真我和天道 人生和世界 都是齐一的。但从途径上还是有差别。此外,两者的结论也有细微的差别,老子落脚点是天道“有信”,但庄子的落脚点是真我“无形”,这是一种很感性的差别,隐藏其中的是 庄子因没能明确“真我”的悲情!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古人不清楚思想和大脑的关系,所以庄子有了这一段的讨论! 是对物质我精神我的反思。 要完全理解这一段话 我们就要借助电影“骇客帝国”,想像一下如果我们都活在电影中的虚拟世界中,整个世界都是母体输入给我们的信息,甚至连身体也是假的!我们脑子里所有的认识都是幻想!在这种世界里,到底有没有个真实的落脚点呢?我再问个问题,大家怎么就知道我们现在一定没有活在骇客帝国的世界中呢 ???这是个永远也无法证明的问题!但反过来讲,不管我们能不能证明我们没有活在虚拟的世界,有个东西一定是存在的,那就是“以思考状态存在的自我”:就算我被母体骗了,但要是没有“我”,母体骗谁啊????这正是笛卡尔说的 “我思  故我在”,也就是庄子说的“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现在的人都很喜欢笛卡尔的“哲学第一原理”,以后可以和他们说“哲学第一原理”是庄子先提出来的,早西方1900年呢!  证据就是这一段。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这一段和前文“发若机括 日以心斗”是一样的。“真我”一旦有个形体,混沌一旦开窍,人生就是单行道 没回头路。澳门赌马场的赛马,一声抢响 “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其实还是能停止的 呵呵 死了就停下来了!  这个“役”用的也好,心灵被身体所奴役,身体又被社会所奴役。就算人能不死,也不过是增加劳役的刑期罢了 有什么好处呢?大家都是这么盲目啊!就我这样吗? 世界上还有谁能不这样呢? 庄子这里说的人生好悲惨    感觉的确是“生不如死”了!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每个人都会“前识成心”,对成心可以“使之”  而不可“师之”!“师心自用”那是自以为是的小知燕雀的做法。道家虽然 尚混沌,但对于“成心”这个东西,道家也是很无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这些必然会使得混沌开窍而“成心”。终究道极的视野下,没有“成心”就没有是非。惠子的名言“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今天从魏国去越国 昨天就到了) 未必就一定是错的:“上下四方为宇 永恒流失为宙”这种时空观念“道”根本就不认可(这种宇宙观也不过是一种“成心”罢了),道家只认可“无极之外 复无极也”。魏国和越国在空间里的差别真的那么绝对吗? 今天就是昨天不成吗? 在以前 唯物论者一定会大笑庄子唯心,现在估计不敢了! 但庄子也不说“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一定是对的!因为他证明不了其正确性。所以对这个命题的是非论断 在“道极”看来都没必要,是一种“未成乎心而有是非”。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8 12: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真费劲!

现在回归“道”,写书法,目的取神,神既得,纲举目张;所谓“耗散理论”,“量子力学”等等方成“胸中之竹”;存在的前提是“真”;无真何来神,方神来有信--------------------前识成心也!
接着是心经:行深,始终是唯物主义-----------------乘物游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楼 寒巢___寒石 的帖子

法门寺里佛舍利
我是法门寺 你是 佛舍利  各有所用啊!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寺宝塔.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籁已生是法门精神

浩浩水流绕山过,皆因群山飞流倒。心经与舍利子---------太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极下的辩证法!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人籁不同于地籁,言有声也有意,但其意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千人眼中一千个哈利波特,中医说得肾和西医的肾完全不同,同样是小姐 此小姐已非彼小姐。我们的言果真有什么意义吗?从来都没有过什么意义吗?我们的言难道只有声音而从来没过什么真实的意义吗?言和鷇(小鸡啄蛋壳的声音)有区别吗?没区别吗?

这一段 庄子是在带我们反思“人籁”中的名实之辩! 站在“道极”来看,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小鸡.jpg


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恶乎"疑问语气助词 读的时候可以省略。真道隐 所有才有了真假之辩了吗?真言隐 所以有了是非之争了吗?但真道显现了 它还是真道吗?真言说出口了 还能之真言吗?可道之道  可言之言 都已经不再是真道真言了!道隐于可道的小成,言隐藏于可言的虚华! 以指指月 指(名)非月(实),多少人错把指头当作月亮了啊! 儒墨之辩,是其所非 非其所是(敌人反对我们就要支持 敌人支持我们就要反对 ),与其这样 不如 以“明”。

这一小节 庄子提出了人籁的相对性! 并且进一步说明,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法子就是“明”!

指月.jpg

      物无非,物无非。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彼”和“是” 可以理解为“那一面”和“这一面”,也可理解为“客观面 ”和“主观面
”。我们认识事物 无法从其客观面入手,只有通过主观面(自知则知之)。人们辩论 有的时候会在前面加一句说“我非常客观的告诉你---”这话说得毫无道理,说这话的人他的哲学逻辑就最不客观了!方生之说,就是矛盾的对立转化原理,物极必反。故而,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 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这就是“顺物”。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对方),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矛盾的对立如果不是绝对的 是可以统一的,那果真有“彼”“是”之辩吗?如果矛盾双方找不到自己的对里面了,那矛盾不就自然化解了吗? 这就是“道枢”,掌握了“道枢”就可以应对无穷。但我要提醒一下,道枢 只是一个方法,不是一切回答问题的具体方案。

转.jpg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公孙龙用“指非指 马非马”来揭示 “名”和“实”是 各自循环 彼此独立的两个体系。庄子不否认公孙龙的哲学观点,但批评他的语文水平--------与其用“指非指”来说这个道理,不如用“指非月”来说这个道理!天地万物的道理都在这“一指”之间!


这是两个关于 指非指 白马非马的帖子,有闲情可以看看!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090&extra=&page=1

http://bbs.m4.cn/thread-115001-1-4.html

下面我们学以致用:
用庄子思想 来解答  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晚上再聊 !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9 15: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楼 骑兵连长 的帖子

高深吗???
我还觉得很通俗易懂呢??

失败啊!
白忙乎了!

我是不是该改改风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啊,通俗易懂,关键是看进去才行!支持一下!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bin_sjz 于 2008-12-9 16:13 发表
高深吗???
我还觉得很通俗易懂呢??

失败啊!
白忙乎了!

我是不是该改改风格了?



别,你讲的很清楚,赞一个。我是说里面的内容高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气馁,俺看懂了两句。

原帖由 mabin_sjz 于 2008-12-9 16:13 发表
高深吗???
我还觉得很通俗易懂呢??

失败啊!
白忙乎了!

我是不是该改改风格了?
=============================

昨晚写了一夜字,今天有点想多歇一会儿,等晚上或明天再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个图片! 接48楼!

谁是真宰.jpg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9 22: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拈花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可是可 不可是不可。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就的。怎样才算是正确呢?正确在于其本身就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是不正确呢?不正确的在于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

       这一部分大家看过后可能有种这样的感觉:好简单啊!庄子说得不都是废话吗???如果你这样理解,那就很糟糕了!你没有跟上庄子的意境啊!庄子在论述完“天籁”、“我之真宰”和“天地一指”后,“物”和“论”都已经齐一了,但这还没完呢,现在庄子是从道极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千世界。

       庄子在带我们体验人生有三重境界,类似禅机所言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自“我”观之)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面向“道极”体验)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道极”再次反观)



       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等差别,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在混沌之“道”可以有新事物(新概念)的形成,而新事物(新概念)因其形成远离了“道”的原点就意味着事物(概念)的毁灭。如果事物(概念)没有形成与毁灭的区别,则可以保留与道相通而浑一。   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这样的人能够不师心自用而将“知通为一”顺其自然的自由运用;



西施美女.jpg

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极限)矣。因是已(适可而止)。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顺其自然,就可以用了,用则通(德),通则得(道)。到了“得”也就到了极限了,要适可而止了。得而不知已得,就是道!

--------------------

蔡志忠把马指的名实之辩和西施美丑的相对之辩放到一起实在是相当的不合适!当然从科普角度看也无可厚非。我们在此以庄子辩证法来专门聊聊美女,学以致用:

美女和丑女是相对而言的,如能把握“道枢”的“彼是莫得其偶”  那么矛盾的对立就自然消失,道枢的立足点就成了就是“女人”。而“女人”对立面为“男人”,道枢再次后退成了“人”,“人”对立为“物”,道枢就是“天人合一”,这时候“道枢”就是“道”自身了!“道”因为没有对立面,故而要“适可而止”了。

这个推理过程是可以被广泛应用的,不管从哪做起点,最后推到出来的不过是“精神”和“物质”,“自我”和“世界”,“唯物”和“唯心”等等不同的表达。


前一段好像是少帅发个帖子讨论: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问题的答案就在问题之中。

如果你是唯物论,那么主观(精神)来源于客观,所以答案就是:美表面是主观的,但说到底还是客观的!

如果你是唯心论,那么客观(万物)都源自主观,所以答案就是:美是主观的,不沾一点客观的边!

如果你是庄子,那么主观和客观是同一的:美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产物。美就是天道真宰的范畴!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是个不该存在的问题!

顿悟!   庄子站在道极下   拈花一笑(庸也者,用也),手中之花自有其“物德”,人自有其“人德”,此二者同出于“道”。故而“物德”“人德”可通(用也者,通也)!这时 美 自然显现(通也者,得也)。美为何物? 没有精神何来美?没有物质又何来美?故而“美”已属于“天人合一”的范畴。

如果问“天人合一”如何产生的“美”,能不能理性的探讨其细节?

老子说:道可道 非常道。
庄子答:适得而几(极限)矣。因是已(适可而止)。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拈花.jpg


三僧行路,时有风吹番动。一僧曰风动(科学论),一僧曰番动(经验论),议论不已。老僧进曰:不是风动,不是番动,是你的心在动(唯心论)。

庄子说:三位一体!互动!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0 00: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7 22:47 , Processed in 0.04604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