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abin_sjz

《庄子》内七篇 原文 译文 漫画 评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府葆光-----------至“某”无“某 ”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qian(谦让),不勇不忮zhi(伤害)。道昭(显示)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五者齐备就 找对“道”的方向了)矣。故知止其所不知(大智慧明白适可而止),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这五种情况就好像着意求圆却几近成方一样。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域,那就是绝顶的明智。谁能真正通晓不用言语的辩驳、不用称说的道理呢?假如有谁能够知道,这就是所说的自然生成的府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从前尧曾向舜问道:“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理事总是心绪不宁,是什么原因呢?”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何况你崇高的德行又远远超过了太阳的光亮呢!”

尧问.jpg


-----------------------------------------------------------------------------------------------

老庄 最常见的语言方式:大“某”无“某”,至“某”无“某”等。如“上德不德”,“大道不道”,“大用不用”“大象无形”等等。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随意推广填写,几乎都可用道家思想诠释,我称其为道家“格式化语言”。我以前一直认为:之所以能用这种格式来说,因为第一个“某”和第二个“某”在词意上不同。比如大道不道,第一道 是“道”,第二个是“言说”;上德不德,第一个德 物德 第二个指“获得”;大用不用 第一个用形而上 第二个形而下。

我的这种看法 有其合理的一面,对于具体某种格式语言可以用这种思路推敲解释。比如我随便说一句“大男不男”:第一个“男”指人格上的真男人,第二个“男”指 只有大男子主义情节的男人。拿得起是一份勇气,放的下也是一种胸怀,这才是真男人,可不是长了个活儿 就男人了!

我上面的解释是对具体问题的个人认识,貌似合理的同时也掩盖了老庄格式化语言背后的至高哲学理念。我想老子和庄子通过这种格式化语言 告诉我们的绝对不单单是 对形而下的具体问题 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揭示:万事万物都有“自我否定”的潜质。自我否定的原因是由于事物都是“相对存在”。源于绝对之“道”的物质和概念都会“其分也 成也;其成也 毁也”。当我们能了解到了这个道理,那具备了“天府葆光”。也因为我们了解到了“自我否定”,故而心中总会保留相当一部分“不分 不成 故而能不毁”的赤子之领地------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

葆光1.jpg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5 02: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原帖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5 00:41 发表
你的问题 我没完全看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2楼 寒巢___寒石 的帖子

吾姑且妄言之  汝姑且妄听之

细节若为了求真(物之德:自然科学 经验科学 ) 最值钱之处 就是真实

细节若为了求善(人之德:社会科学) 最值钱就是善

细节若为了求美(天人相通之德:艺术 生活)  最值钱就是美

传统的知识分子 文历不分家 文哲不分家 所以“美”是中国人价值观的基石 “信达雅”的顺序该改成 “雅信达”。如果文字功底不好,即使有很好的逻辑思维,也不大可能成为知识分子。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相对缺陷。

随便瞎说的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5 11: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81楼 第一句打错了!

应该是: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问三不知”“沉鱼落雁”
                                    ------------------------ 所言者特未定也


齧(chi)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
齧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
曰:“吾恶乎知之?”
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
曰:“吾恶乎知之?
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
“然则物无知邪?”
齧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
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qiu)然乎哉?木处则惴慄(li)恂(xun)惧,猨(yuan)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螂(jie)蛆(ju)甘带,鸱(chi)鸦耆(qi)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
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沉鱼1.jpg
--------------------------------------------------------------------------------------------------------------------------------------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齧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

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hu)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王倪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至人的境界.jpg

----------------------------------------------------------------------
庄子笔下“三不知”的王倪,本是褒义:至知不知。今天成了贬义!

毛嫱、丽姬“沉鱼”之貌本是鱼之所恶,“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后来在《宦官子弟错立身》的戏文中被篡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今天还有“沉鱼”西施的故事: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呵呵  我倒是觉得这种“篡改”无伤大雅,反正庄子也不太在乎。早就说过“所言者特未定也”。

沉鱼.jpg

--------------------------------------------------------------
我把两个故事简写一下:

物之所同(物德)是什么?
不知道!
那谁知道?
至人!(姑射真人)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5 15: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知合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ps:西施浣纱黑美。
再ps:培根说,狡猾的人总是把重要的东西放在ps后面。。。哈哈,纯属玩笑,楼主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梦谁先觉?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瞿鹊子向长梧子问道:“我从其他人那里听到这样的谈论:圣人不从事琐细的事务,不追逐私利,不回避灾害,不喜好贪求,不因循成规;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因而遨游于世俗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却认为是精妙之道的实践和体现。先生你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汝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xiao)炙。予尝为汝妄言之,汝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脗(wen)合,置其滑涽(hun),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也会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么能够知晓呢!而且你也谋虑得太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我姑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怎么不依傍日月,怀藏宇宙?跟万物吻合为一体,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把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相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

评述:
上一部分王倪描述了“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至人。这部分接着就写 瞿鹊子对至人的境界十分向往,虽然孔夫子批评那些都是不着边际的“孟浪之言”,但瞿鹊子心中不服,于是来请教 大知鲲鹏长梧子。一上来长梧子就劈头盖脸的骂瞿鹊子“大早计”,有的版本是“太早计”,好高骛远之意。我们常人有个特点,要么就对一个东西完全不信,怎么说都觉得别人胡说八道!可要是一旦信了,也了不得,马上就要付诸实践,就像长梧子一样才听说“道”,立刻就要想法设法达到“游乎尘垢之外”的至人境界。 这是什么?这就是好高骛远——“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闻道和修道是两码事!修道那是慢功夫。

长梧子批评完瞿鹊子,然后给瞿鹊子指了一个大致方向。我们不要被那些庄子神乎其神的语言迷惑,长梧子的意思就是要瞿鹊子回归内心明镜,“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对待万物万事情都应该采取 求同存异的态度“万物尽,而以相蕴”--存在之物必有其合理性,万物彼此间相互联系。
------------------------------------------------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qi)生乎!”
“我怎么知道贪恋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大还不知回归呢?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晋国进入王宫,跟晋侯同睡一床而宠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地哭泣了。我又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会后悔当初的求生呢?
丽姬.jpg
评述:
回归内心后,修道第一关就是要参破生死!庄子巧妙的用丽姬的故事反问“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我又怎么知道 厌恶死亡 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大还不知回归呢?)。这里唯物论者可能要说话了:死是死,生是生,丽姬嫁人前后的故事 不适合 类比生死前后的事情。于是长梧子继续讲。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之遇也!”
睡梦里饮酒作乐的人,天亮醒来后很可能痛哭饮泣;睡梦中痛哭饮泣的人,天亮醒来后又可能在欢快地逐围打猎。正当他在做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睡梦中还会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人在最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君尊牧卑,这种看法实在是浅薄鄙陋呀!孔丘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在做梦。上面讲的这番话,它的名字可以叫作奇特和怪异。万世之后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大圣人,悟出上述一番话的道理,这恐怕也是偶而遇上的吧!
长梧子大梦.jpg

长梧子 继续 借梦反问了一切唯物论者:你们怎么知道梦是幻觉呢?如果梦是幻觉,那唯物论者怎么知道你们所谓的现实不是幻觉?不是另一场梦呢?

这是个永远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唯物论所谓的现实 都是经过人类的经验而感知,而经验的东西唯有以“我”的存在为第一前提,是“自彼则不见 自知则知之”的。换句话说 唯物论存在的第一前提 居然是唯心!

这一点也是所有唯物论的致命伤!

沙加的眼泪.jpg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5 22: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过河;我是河流,

因势而行,不因地势崎岖,而忘记了大海的方向。除非失去万有引力,才飞向空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其实楼主写得真不错。。。。每一个小帖都可以单独发帖加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我一双慧眼吧!




既使我与若(你)辩矣,若(你)胜我,我不若(你)胜,若(你)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你),若(你)不吾(我)胜,我果是也,汝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dan闞kan ,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你)者正之?既与若(你)同矣,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这一段庄子看来很饶舌,从两人之辩开始,探讨辩论到底可否使人们相知。很遗憾 庄子的结论有点悲观,可这也是现实 很多时候辩论是没有个结果的。我们就以中西医之辩来翻译下庄子的这段文字。

即便支持中医的火秋和反对中医的老清华辩论,老清华辩胜了火秋,火秋知识不足败给了老清华,可中医真的就输了吗?火秋如果借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辩胜了老清华,火秋真的就是对的吗?老清华说的真的是错的?是否他们两人必然有一个是对的,有一个是错的?还是说他们两人都是错的,或者都是对的呢?火秋和老清华到头来还是不能相知。每个人都是“前识成心”,就算能不“师心自用”,也依然有很多很多难以跨越的鸿沟。找第三方来纠正帮助他们吗?如果找个支持中医的人来,既然都已经支持中医了,如何还能客观的纠正他们呢?找一个反对中医的来吗?既然都已经反对中医了,还能中立客观吗?找个既反对中医也反对西医的人来吗?那就更无所谓公正了。最后找个既支持中医也支持西医(中西医的结合)的人来做第三方吗?可中西之间完全就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又如何能两边都搞定呢?就算是华佗和希波克拉底再世恐怕也难以调和了!

到头来火秋 老清华 和那个第三方依然都不能相知啊。  那么是否还能等谁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    那就把它交给“天倪”吧,以天道无穷变化的造化伟力来处理这个问题吧。
赤脚医生.jpg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什么是天倪? 对的有其不对的地方,正确的也有其不正确的方面。对的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自有其不同于不对的地方,这就不须去争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自有其不同于不正确的方面,这也不须去争辩。忘掉成败 忘掉是非,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圣人总把自己立于“道极之无”而将这个道理灵活用到实践中(“无竟”:自我否定,至“”无“”)。


真的有学贯中西 了解现实 并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人吗?  我非常怀疑。还是把关于中西医是非之辩 交给历史吧!我们要相信造化的伟力!

《汉武大帝》 晁错在死前和汉景帝有一段对话:

汉景帝:“老师 你以前和我讲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可现在为什么对的成了错的,错的变成了对的?”

晁错:“皇上 对的总是对的 错的终究是错的!”

晁错.jpg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6 22: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楼 骑兵连长 的帖子

按照道家的说法,对于你的表扬我应该毫不动心。呵呵 不过我还是很开心你给我这么高的评价撒
谢谢鼓励 我会努力把这个帖子完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早具慧眼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08-12-15 22:53 发表
因势而行,不因地势崎岖,而忘记了大海的方向。除非失去万有引力,才飞向空中。
====================================================================


这个留言 什么意思啊?  呵呵 解释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滴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根的浮萍

魑魅问影曰:“曩nang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tiao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影子之外的微阴问影子:“先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蚹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影子的对话.jpg

----------------------
评述:

我认为蔡志忠对这一段的解释完全偏离了庄子的本意,蔡志忠根本就没看懂庄子到底在说什么。最近的几段 庄子始终在带领我们寻找一条连接天人之间的桥梁,这也是齐物论最后的难关。

我们重新梳理一下庄子表述的脉络。

庄子在前面论述过了“庸也者 用也;用也着 通也”(60 楼   庄子拈花),此处的“通”是指“人之德”和“物之德”可通!我们知道老庄之德不同于孔孟之德,“德”的境界极高,属于无法用语言表述的范畴。如果非要表述,我认为“德”就是“气”,天地万物之“德” 的总和就是“道”,但毫无疑问,这个说法明显过于玄虚,很难让理性主义者满意。

这样所有的问题就集中到了“德”, “德”是通向天人合一的一把钥匙!随后庄子又借由齧缺之口询问:物之所同(物德)是什么?王倪虽然一问三不知,但依然给了个方向----至人!(85 楼  一问三不知 沉鱼落雁) 请大家跟上庄子的思路,这是庄学中隐藏最深的一条潜流。揭示了这条潜流,我们就可以从逻辑上功德圆满!

要想清楚“德”就要明白“至人”是什么?   就要达到“至人”的境界。换句话说就是要从“我”做起。上面这一段 魑魅问影的故事是在告诉我们,物和物的联系是广泛存在的,“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在现实的世界中,“物”的“有待”(凭依) 永远都没有一个头!那是一个永恒的轮回。所以庄子借这个故事再次提醒我们,通往天人合一的最后一把钥匙不在外部世界,而就在“我”的身上!


下面 庄子在内七篇(据考证 内七篇是庄子亲笔所作 外篇和杂篇都是后人加上的)中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使用了第一人称 道出齐物论最后的故事。
-----庄周梦蝶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7 02: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太累,等春节和你理论。

我现在再好好学学,你的钥匙在哪儿?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赤子之心是否还可能回来?
                                                        --不能! 因为它一直就没离开我们!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u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化。

庄周梦蝶.jpg

是庄周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庄周?这是个永远也搞不清楚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庄子和蝴蝶必然是不一样的!

好了这里就出现一个矛盾的问题,“我”是庄周,“我”也是蝴蝶,但蝴蝶又不是庄周! 那“我”到底是谁呢?

是否在蝴蝶和庄周之上还有个超然于世外的“我”?这个“我”一直逍遥自在的穿梭于庄周和蝴蝶之间?

若有这样一个“我”,那为什么我们 看不清它的样子,当我去抓它 它不见踪迹! 当我不在找它 它却如影随行!

如果给这个“我”,强行起个名字可以叫“混沌”吗? 可以叫“德”吗? 可以叫“大”吗? 还是干脆叫“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到底是在寻找天道 还是寻找他自己??还是说天道就是他自己,自己就是天道?

我们无法超越自我的经验 来认识这个世界,换句话说,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和分析都要以我的存在为第一前提!

我们常说“心如明镜”,这样才能看清世界!如果我们能够抛弃唯物论的偏见,我们就会明白 “心如明镜”刚好说反了!或者说只是说对了一半!

世界才是一面明镜,天道原来就是“我”的影子!  

大龙.jpg




“真我”和“天道”同出而异名,共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庄周与胡蝶 都是“我”和天道 的物化。




[ 本帖最后由 mabin_sjz 于 2008-12-17 11: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是桔,何在乎为桔,为枳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把目光投入到世界的未知领域,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   真我

庄周和蝴蝶-----就是分化混沌之“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7 23:10 , Processed in 0.04291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