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舒晴曼妙

【经典经济学】资本论(卡尔 马克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5.虚假的度量衡等等。工人要求以每周发一次工资的办法代

替两周发一次工资的办法,要求按重量计算,不要按桶的容量计

算,保证不使用假秤等等。

“如果桶被暗地加大,工人不是在提出声明后14天就可以离开矿井

吗?——但是如果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第1071

号)“但他不是仍然可以离开这种不公平的地方吗?——到处都是不公平的。”(第1072号)“但是工人不是在提出声明后14天又可以离开他所在的地

方吗?——是的。”(第1073号)

讯问就此了结!

6.矿山视察。工人不仅遭受瓦斯爆炸事故带来的痛苦。

“我们也要对煤矿内通风不良提出控诉,这种情况使工人在矿内几乎无

法呼吸,因此什么活也干不了。例如,正好现在在我干活的那个工作面上,恶

劣的空气使许多工人病倒了好几个星期。在主要巷道里,空气一般还够用,然

而正好在我们干活的地方就不够用了。如果有谁向视察员控诉通风情况,那

他就会被解雇,并且成为一个‘被记名的’人,到别的地方也找不到工作。1860

年的矿山视察法纯粹是一张废纸。视察员的人数太少了,他们也许要7年才

能进行一次形式上的视察。我们的视察员是一个不能做任何事情的70多岁

的老头,他要管130多个煤矿。我们除了需要有更多的视察员外,还需要有

副视察员。”(第234号及以下各号)“这样是不是政府应当维持一支视察员队

伍,让他们在没有工人报告的情况下自己就能够解决你们的全部要求?——

这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应该自己到矿井里来听取报告。”(第280号)“你是

否相信这样做的结果就会把通风等责任〈!〉从矿主身上推到政府官员身上

呢?——绝不会这样,他们的职责是要迫使人们遵守现行的法律。”(第285

号)“你说的副视察员是不是指那些比现任视察员薪水少资历浅的人

呢?——如果你们能够派比较好的,我绝不希望要资历比较浅的。”(第294

号)“你们是要更多的视察员呢,还是要比视察员低一级的人呢?——我们需

要那些能亲自到矿上来跑跑并且不顾私利的人。”(第295号)“如果你们要求

派次一级视察员的愿望得到满足,那末他们在熟练程度上的缺陷不会造成危险

吗?…… ——不会;政府的责任是委派适当的人员。”(第297号)

这种讯问法最终连调查委员会的主席也感到太荒唐了。他插

进来说:

“你们是希望有实际经验的人员,能亲自到矿井看看并把情况报告给视

察员,而视察员就可以运用他的较高级的知识。”(第531号)“所有这些旧矿

井都搞通风设备,不是会造成很大的花费吗?——是的,费用可能会增加,但

人们的生命将得到保障。”

一个煤矿工人对1860年法令第17条表示抗议:

“现在,如果矿山视察员发现矿井的某一部分不适于工作,他必须向矿主

和内务大臣报告。然后矿主有20天的考虑时间;20天期满后,矿主可以拒绝

任何改进。但是矿主要是这样做,他就必须给内务大臣打一个报告,并向他推

荐5名矿山工程师,由内务大臣从中挑选仲裁人。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

矿主实际上是委派自己的仲裁人。”(第581号)

资产者讯问人(他自己就是矿主)说:

“这纯粹是一种思辩的异议。”(第586号)“这样说来,你们对矿山工程师

的正直评价很低了?——我是说,这种做法非常不合理、不公平。”(第588

号)“难道矿山工程师不具备某种公正的品格,从而可以使他们的决定避免你

们所担心的那种偏袒吗?——我拒绝回答有关这些人的个人品格的问题。我

相信,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做事很不公正,在这种人命关天的地方,应当剥夺

他们的这种权力。”(第589号)

这个资产者又厚颜无耻地问:

“你不认为矿主也会因瓦斯爆炸而遭到损失吗?”

最后还问道:

“你们工人不请求政府的帮助不能自己维护你们自己的利益吗?——不

能。”(第1042号)

  1865年在大不列颠有3217个煤矿和12个视察员。约克郡的

一个矿主(1867年1月26日《泰晤士报》报道)自己曾计算过,撇开视察员的纯事务性的工作(而这就占了他们的全部时间)不说,

每个矿山每10年才能被视察一次。无怪近几年来(特别是1866年

和1867年)惨祸发生的次数和规模越来越大(有时一次竟牺牲

200—300名工人)。这就是“自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美妙之处!

1872年的法令尽管有很大缺陷,但它无论如何是对矿山雇用

的儿童的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矿山经营者和采

矿业主要对所谓的事故负责的第一个法令。

1867年调查农业中儿童、少年、妇女劳动情况的皇家委员会

公布了几个很重要的报告。为了把工厂立法的原则在形式上加以

改变而应用到农业方面去,曾有过各种尝试,但直到今天都完全失

败了。可是我在这里必须提醒注意的一点是:普遍应用这些原则的

不可抗拒的趋势已经存在。

如果说,作为工人阶级的身体和精神的保护手段的工厂立法

的普遍化已经不可避免,那末,另一方面,正如前面讲到的,这种普

遍化使小规模的分散的劳动过程向大的社会规模的结合的劳动过

程的过渡也普遍化和加速起来,从而使资本的积聚和工厂制度的

独占统治也普遍化和加速起来。它破坏一切还部分地掩盖着资本

统治的陈旧的过渡的形式,而代之以直接的无掩饰的资本统治。

这样,它也就使反对这种统治的直接斗争普遍化。它迫使单个的

工场实行划一性、规则性、秩序和节约,同时,它又通过对工作日的

限制和规定,造成对技术的巨大刺激,从而加重整个资本主义生产

的无政府状态和灾难,提高劳动强度并扩大机器与工人的竞争。

它在消灭小生产和家庭劳动的领域的同时,也消灭了“过剩人口”

的最后避难所,从而消灭了整个社会机构的迄今为止的安全阀。它

在使生产过程的物质条件及其社会结合成熟的同时,也使生产过

程的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和对抗成熟起来,因此也同时使新社会

的形成要素和旧社会的变革要素成熟起来。(322)

10.大工业和农业

大工业在农业以及农业生产当事人的社会关系上引起的革

命,要留到以后才能说明。在这里,我们先简短地提一下某些结果

就够了。如果说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大多避免了机器使工厂工人

遭到的那种身体上的损害(323),那末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在造成

工人“过剩”方面却发生了更为强烈的作用,而且没有遇到什么抵

抗,这一点我们在以后将会详细谈到。例如,在剑桥郡和萨福克郡,

最近二十年来耕地面积大大扩大了,但是在这一时期农村人口不

但相对地减少了,而且绝对地减少了。在北美合众国,农业机器目

前只是潜在地代替工人,也就是说,它使生产者有可能耕种更大的

面积,但是并没有在实际上驱逐在业工人。1861年,英格兰和威尔

士参加农业机器制造的人数总计有1034人,而在蒸汽机和工作机

上干活的农业工人总共只有1205人。

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旧社会的

堡垒——“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因此,农村中社会变革的需

要和社会对立,就和城市相同了。最陈旧和最不合理的经营,被科

学在工艺上的自觉应用代替了。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

纽带,也就是把二者的早期未发展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的那种纽带,

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

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

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

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

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

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

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

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324)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在破坏这种物

质变换的纯粹自发形成的状况的同时,又强制地把这种物质变换

作为调节社会生产的规律,并在一种同人的充分发展相适合的形

式上系统地建立起来。在农业中,象在工场手工业中一样,生产过

程的资本主义转化同时表现为生产者的殉难历史,劳动资料同时

表现为奴役工人、剥削工人和使工人贫困的手段,劳动过程的社会

结合同时表现为对工人个人的活力、自由和独立的有组织的压制。

农业工人在广大土地上的分散,同时破坏了他们的反抗力量,而城

市工人的集中却增强了他们的反抗力量。在现代农业中,也和在城

市工业中一样,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

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此外,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

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

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

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

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325)因此,资本主

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

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作为人和自

然之间的过程来考察的(见第五章)。在那里曾指出:“如果整个劳

动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

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在注(7)中还补充说:

“这个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在这里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就劳动过程是纯粹个人的劳动过程来说,同一劳动者是把后

来彼此分离开来的一切职能结合在一起的。当他为了自己的生活

目的对自然物实行个人占有时,他是自己支配自己的。后来他成

为被支配者。单个人如果不在自己的头脑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

活动起来,就不能对自然发生作用。正如在自然机体中头和手组

成一体一样,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后

555来它们分离开来,直到处于敌对的对立状态。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

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

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者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

对象。因此,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

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

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

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上面从物质生产性质本身中得出的关于生

产劳动的最初的定义,对于作为整体来看的总体工人始终是正确

的。但是,对于总体工人中的每一单个成员来说,就不再适用了。

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

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不是为自己生

产,而是为资本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

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

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如果可以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

举一个例子,那末,一个教员只有当他不仅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

还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时,他才是生产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资

本投入香肠工厂,而投入教育工厂,这并不使事情有任何改变。因

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

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

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把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所以,成

为生产工人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不幸。在阐述理论史的本书

第四卷将更详细地谈到,古典政治经济学一直把剩余价值的生产

看作生产工人的决定性的特征。因此,由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剩

余价值性质的看法的改变,它对生产工人所下的定义也就有所变

化。例如,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为只

有农业劳动才提供剩余价值。在重农学派看来,剩余价值只存在

于地租形式中。

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

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这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

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就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工

作日一开始就分成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这两个部分。为了延长剩

余劳动,就要用各种方法缩短生产工资的等价物的时间,从而缩短

必要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

前提;这种生产方式连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条件本身,最初是在劳

动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对资

本的这种形式上的隶属,又让位于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隶属。

至于各种中间形式,在这里只要提一下就够了。在这些中间

形式中,剩余劳动不是用直接强制的办法从生产者那里榨取的,生

产者也没有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资本在这里还没有直接支配劳

动过程。在那些用古老传统的生产方式从事手工业或农业的独立

生产者的身旁,有高利贷者或商人,有高利贷资本或商业资本,他

们象寄生虫似地吮吸着这些独立生产者。这种剥削形式在一个社

会内占统治地位,就排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过另一方面,这

种剥削形式又可以成为通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例如中世

纪末期的情况就是这样。最后,正如现代家庭劳动的例子所表明

的,某些中间形式还会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在某些地方再现出来,虽

然它的样子完全改变了。

  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只要劳动在形式上隶属于资

本就够了,例如,只要从前为自己劳动或者作为行会师傅的帮工的

手工业者变成受资本家直接支配的雇佣工人就够了;另一方面却

可以看到,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的方法。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正是表现为大工业的特有的产物。

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旦掌握整整一个生产部门,它就不

再是单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而一旦掌握所有决定性的生

产部门,那就更是如此。这时它成了生产过程的普遍的、在社会上

占统治地位的形式。现在它作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方法,

只在下面两种情况下起作用:第一,以前只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的

那些产业部门为它所占领,也就是说,它扩大作用范围;第二,已经

受它支配的产业部门由于生产方法的改变不断发生革命。

从一定观点看来,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区别

似乎完全是幻想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的

绝对延长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绝对

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

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为前提。但是,如果注意一下剩余

价值的运动,这种表面上的同一性就消失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一旦确立并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只要涉及到剩余价

值率的提高,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别就可以感

觉到了。假定劳动力按其价值支付,那末,我们就会碰到这样的抉

择:如果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的正常强度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

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工作日的界限已

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即必要劳动和

剩余劳动的相对量的变化才能提高,而这种变化在工资不降低到

劳动力价值以下的情况下,又以劳动生产率或劳动强度的变化为

前提。

如果工人需要用他的全部时间来生产维持他自己和他的家庭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那末他就没有时间来无偿地为第三者劳动。

没有一定程度的劳动生产率,工人就没有这种可供支配的时间,而

没有这种剩余时间,就不可能有剩余劳动,从而不可能有资本家,

而且也不可能有奴隶主,不可能有封建贵族,一句话,不可能有大

私有者阶级。(1)

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有一个自然基础,但这只是从最一般的

意义来说,即没有绝对的自然障碍会妨碍一个人把维持自身生存

所必要的劳动从自身上解脱下来并转嫁给别人,例如,同样没有绝

对的自然障碍会妨碍一个人去把别人的肉当作食物。(1a)绝不应

该象有时发生的情况那样,把神秘的观念同这种自然发生的劳动

生产率联系起来。只有当人类通过劳动摆脱了最初的动物状态,

从而他们的劳动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的时候,一个人的

剩余劳动成为另一个人的生存条件的关系才能出现。在文化初

期,已经取得的劳动生产力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满足

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其次,在这

个文化初期,社会上依靠别人劳动来生活的那部分人的数量,同直

接生产者的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增

进,这部分人也就绝对地和相对地增大起来。(2)并且,资本关系

就是在作为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作

为资本关系的基础和起点的已有的劳动生产率,不是自然的恩惠,

而是几十万年历史的恩惠。

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

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

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

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

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

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可以用英

国同印度比较,或者在古代,用雅典、科林斯同黑海沿岸的地方比较。

绝对必需满足的自然需要的数量越少,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

维持和再生产生产者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因而,生

产者在为自己从事的劳动之外来为别人提供的剩余劳动就可以越

多。狄奥多洛斯谈到古代埃及人时就这样说过:

“他们抚养子女所花的力气和费用少得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他们给孩子

随便煮一点最简单的食物;甚至纸草的下端,只要能用火烤一烤,也拿来给孩

子们吃。此外也给孩子们吃沼泽植物的根和茎,有的生吃,有的煮一煮或烧

一烧再吃。因为气候非常温暖,大多数孩子不穿鞋和衣服。因此父母养大一

个子女的费用总共不超过20德拉马。埃及有那么多的人口并有可能兴建那

么多宏伟的建筑,主要可由此得到说明。”(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古代埃及能兴建这些宏伟建筑,与其说是由于埃及人口

众多,还不如说是由于有很大一部分人口可供支配。个体工人的

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他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就越多;同样,工人人口

中从事生产必要生活资料的部分越小,可以用在其他事情方面的

部分就越大。

资本主义生产一旦成为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并且工作日保

持一定长度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量随劳动的自然条件,特别是随土

壤的肥力而变化。但绝不能反过来说,最肥沃的土壤最适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生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

提。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象小孩子离不开引

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4)资

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

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

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

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以便

经济地加以利用,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以便占有或驯服自然

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如

埃及(5)、伦巴第、荷兰等地的治水工程就是例子。或者如印度、波

斯等地,在那里人们利用人工渠道进行灌溉,不仅使土地获得必不

可少的水,而且使矿物质肥料同淤泥一起从山上流下来。兴修水

利是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产业繁荣的秘

密。(6)    

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

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劳动

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同一劳动量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满足不同的需

要量(7),因而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使得必要劳动时间各不

相同。这些自然条件只作为自然界限对剩余劳动发生影响,就是

说,它们只确定开始为别人劳动的起点。产业越进步,这一自然界

限就越退缩。在西欧社会中,工人只有靠剩余劳动才能买到为维

持自己生存而劳动的许可,因此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提供剩余

产品是人类劳动的一种天生的性质。(8)但是,我们可以举出亚洲

群岛的东部一些岛屿上的居民的例子。那里的森林中长着野生的

西米树。

“居民在西米树上钻个孔,确定树髓已经成熟时,就把树放倒,分成几段,

取出树髓,再掺水和过滤,就得到完全可以食用的西米粉。从一棵西米树上

通常可以采得西米粉300磅,有时可采得500磅至600磅。那里的居民到森

林去采伐面包,就象我们到森林去砍柴一样。”(9)

假定东亚的这样的面包采伐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每

周需要劳动12小时。良好的自然条件直接给予他的,是许多闲暇

时间。要他把这些闲暇时间用于为自己生产,需要一系列的历史

条件;要他把这些时间用于为别人从事剩余劳动,需要外部的强

制。如果那里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这个诚实的人为了占有一个

工作日的产品,也许每周就得劳动6天。良好的自然条件并不说

明,为什么他现在每周要劳动6天,或者为什么他要提供5天的剩

余劳动。它只是说明,为什么他的必要劳动时间限于每周一天。但

是,他的剩余产品无论如何不是来自人类劳动的某种天生的神秘

性质。

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社会劳动生产力一样,受自然制约的劳

动生产力也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的生产力。——

李嘉图从来没有考虑到剩余价值的起源。他把剩余价值看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东西,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他看来是

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他在谈到劳动生产率的时候,不是在其中

寻找剩余价值存在的原因,而只是寻找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原因。

相反,他的学派公开宣称,劳动生产力是利润(应读作剩余价值)产

生的原因。这无论如何总比重商主义者前进了一步,因为重商主

义者认为,产品的价格超过产品生产费用而形成的余额是从交换

中,从产品高于其价值的出售中产生的。不过对这个问题,李嘉图

学派也只是回避,而没有解决。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际上具

有正确的本能,懂得过于深入地研究剩余价值的起源这个爆炸性

问题是非常危险的。可是在李嘉图以后半个世纪,约翰·斯图亚

特·穆勒先生还在拙劣地重复那些最先把李嘉图学说庸俗化的人

的陈腐遁辞,郑重其事地宣称他比重商主义者高明,对此我们该说

些什么呢?

穆勒说:

“利润的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的东西比维持劳动所需要的东西多。”

这不过是旧话重提;但是穆勒还想加上一些自己的东西。

“或者换句话说,资本提供利润的原因在于,食物、衣服、原料和劳动资料

等存在的时间比生产它们所需要的时间长。”

这里,穆勒把劳动时间的持续与劳动产品的持续混为一谈了。

按照这种看法,面包业主永远不可能从他的雇佣工人那里取得同

机器制造业主相同的利润,因为面包业主的产品只能持续一天,而

机器制造业主的产品却能持续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自然,如果

鸟巢存在的时间不比造巢所需的时间长,鸟只好不要巢了。

这一基本真理一旦确立,穆勒就来确立他比重商主义者高明

之处了:

“因此,我们看到,利润不是来自交换这种偶然的事情,而是来自劳动生

产力;不管交换是否发生,一个国家的总利润总是由劳动生产力决定的。如

果没有职业的区分,那就既没有买,也没有卖,但是利润依然存在”。

  在这里,交换、买和卖这些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条件被说成是

纯粹偶然的事情;并且没有劳动力的买和卖,利润依然存在!

他接下去又说:

“如果一个国家的全体工人所生产的东西超过了他们的工资总额的

20%,那末不论商品价格的水譬如何,利润总是20%。”

从一方面看,这是绝妙的同义反复,因为既然工人为自己的资

本家生产了20%的剩余价值,利润和工人工资总额之比自然是20

∶100。但另一方面,说利润“总是20%”却是完全错误的。它必然

总是小于20%,因为利润要按预付资本的总额来计算。例如,假设

资本家预付了500镑,其中400镑预付在生产资料上,100镑预付

在工资上。假定剩余价值率照上面所说是20%,那末利润率则是

20∶500,即4%,而不是20%。

接下去又有一个光辉的例证,说明穆勒是怎样对待社会生产

的各种历史形式的:

“我到处假定,除少数例外,事物的现状到处都占统治地位,这就是说,资

本家预付全部费用,包括工人的报酬在内”。

把地球上迄今只是作为例外而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状态看作到

处存在的状态,这真是奇怪的错觉!我们再往下看。穆勒很乐于承

认,“资本家这样做也没有绝对的必要”。事情正好相反。

需的一部分基金。”

穆勒同样可以说,一个不仅为自己预付生活资料,而且为自己

预付劳动资料的工人实际上是他自己的雇佣工人。或者说,只为

自己服劳役而不为主人服劳役的美国农民是他自己的奴隶。

穆勒在这样清楚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甚至在它不存在的时

候也总是存在的以后,又完全合乎逻辑地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在它

存在的时候也是不存在的。他说:

“甚至在前一场合〈即资本家预付雇佣工人的全部生活资料〉,我们也可

以用同一观点来考察工人〈即把他看作资本家〉。”“因为他是在市场价格以

下〈!〉提供他的劳动的,所以他好象是把其中的差额〈?〉预付给他的企业主

”(9a)

实际上工人是在一周或其他一段时间内把自己的劳动无偿地

预付给资本家,然后在一周之末或其他一段时间结束时才取得他

的劳动的市场价格;在穆勒看来,这就使工人成了资本家!平地上

的一堆土,看起来也象座小山;现代资产阶级的平庸,从它的“大思

想家”的水平上就可以测量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劳动力价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的。这些生活资料在形式上虽然可能有变化,但是在一定社会的一

定时代,它们的量是一定的,所以应该看作是一个不变量。变化的

是这个量的价值。还有两个因素决定劳动力的价值。一个是劳动

力的发展费用,这种费用是随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另一个是

劳动力的自然差别,男劳动力和女劳动力,成年劳动力和未成年劳

动力的自然差别。这些不同劳动力的使用(这又是由生产方式决定

的)在工人家庭的再生产费用上和在成年男工的价值上都造成很

大的差别。但是在下面的研究中,是撇开这两个因素的。(9b)

我们假定:1.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出售的;2.劳动力的价格有

时可能比它的价值高,但从不比它的价值低。

在这种假定下,我们看到,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取

决于三种情况:1.工作日的长度,或劳动的外延量;2.正常的劳动

强度,或劳动的内含量,即一定时间内耗费一定量的劳动;3.最后,

劳动生产力,即由于生产条件发展程度的不同,等量的劳动在同样

时间内会提供较多或较少的产品量。显然,这三个因素可以有各

种各样的组合:或者是其中一个因素不变,其他两个因素可变;或

者两个因素不变,一个因素可变;最后,或者三个因素同时变化。

这些因素同时变化时,又因为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组合也

就更加多种多样了。下面只谈谈几种最主要的组合。

Ⅰ.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

不变(已定),劳动生产力可变

在这个假定下,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三个规律决定

的:

第一,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从而不论产品量和单个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

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的价值产品例如为6先令,虽然所生产

的使用价值量随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以致6先令的价值会

分配在较多或较少的商品上面。

第二,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劳动

生产力的变化,它的提高或降低,按照相反的方向影响劳动力的价

值,按照相同的方向影响剩余价值。

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的价值产品是一个不变量,例如6先令。

这个不变量等于剩余价值加劳动力价值(这个价值由工人以等价

来补偿)之和。不言而喻,在一个不变量的两个部分当中,一个部

分不减少,另一个部分就不能增加。剩余价值不由3先令降低到

2先令,劳动力的价值就不可能由3先令提高到4先令,反过来,

劳动力的价值不由3先令降低到2先令,剩余价值就不可能由3

先令提高到4先令。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价值或剩余价值

的绝对量,如果没有它们的相对量或比例量的同时变化,是不可能

变化的。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不可能同时提高或同时降低。

其次,如果劳动生产力不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就不能降低,从

而剩余价值就不能提高。用前面的例子来说,如果不是劳动生产

力的提高,使以前需要6小时生产的生活资料量用4小时就可以

生产出来,劳动力的价值就不可能由3先令降低到2先令。反过

来,如果不是劳动生产力的下降,使以前只用6小时就能生产的生

活资料量要用8小时才能生产出来,劳动力的价值也就不可能由

3先令提高到4先令。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降

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相反地,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会提高劳动力的价值,降低剩余价值。

李嘉图在表述这个规律时忽略了一点:虽然剩余价值量或剩

余劳动量的变化是以劳动力的价值量或必要劳动量的相反的变化

为前提的,但决不能由此推论说,这些量是按照同一比例变化的。

它们会以相同的量增加或减少。但是价值产品或工作日的各部分

增加或减少的比例,取决于劳动生产力变化以前的原来的划分。

假定劳动力价值为4先令,或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剩余价值为

2先令,或剩余劳动为4小时;如果由于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力

价值降低到3先令,或必要劳动降低到6小时,那末剩余价值就提

高到3先令,或剩余劳动提高到6小时。一方增加的量和另一方减

少的量都是2小时或1先令。但是量的相对的变化在两方面是不

一样的。劳动力的价值由4先令降低到3先令,即降低了1/4或

5%,剩余价值则由2先令提高到3先令,即提高1/2或50%。由此

可见,劳动生产力的一定变化所引起的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

比例,取决于工作日中原来表现为剩余价值的那一部分,如果那部

分原来较小,比例就较大,原来较大,比例就较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的减少

或增加的结果,而绝不是这种减少或增加的原因。(10)

因为工作日是一个不变量,并表现为不变的价值量,因为剩余

价值量的每一变化都有劳动力价值量的相反的变化与之相适应,

又因为劳动力的价值只能随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清

楚,在这些条件下,剩余价值量的任何变化都是由劳动力价值量的

相反的变化而引起的。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

值的绝对量,如果没有它们的相对量的变化,是不可能变化的。现

在,我们又得出,它们的相对量,如果没有劳动力价值的绝对量的

变化,是不可能变化的。

按照第三个规律,剩余价值量的变化是以劳动生产力的变化

所引起的劳动力价值的变动为前提的。剩余价值量变化的界限是

由劳动力价值的新的界限决定的。但是,即使在情况允许这个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各种中间的变动。例如,由于劳动

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价值由4先令降低到3先令,或者必要劳动时

间由8小时降低到6小时,而劳动力的价格还是可以只降低到3

先令8便士,3先令6便士,3先令2便士等等,因而剩余价值只提

高到3先令4便士,3先令6便士,3先令10便士等等。下降以3

先令为最低界限,但下降程度要取决于资本的压力同工人的反抗

这二者的力量对比。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随着劳

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是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而不是它们的

量。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时,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资料量可以同时按

照同样的比例增长,而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之间不发生任何量

的变化。如果劳动力原来的价值是3先令,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

时,而剩余价值也是3先令,剩余劳动也是6小时,那末,在工作日

的划分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力虽然提高一倍,而劳动力价格和

剩余价值会保持不变。不过它们现在都表现为数量增加一倍、但按

比例变得便宜了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格虽然不变,但是它现在

提高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上。如果劳动力的价格下降,但没有下降到

由劳动力的新价值所决定的最低界限,即1 1/2先令,而是下降到2

先令10便士,2先令6便士等等,那末这个下降了的价格也还是

代表一个增加了的生活资料量。可见,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时,劳动

力的价格能够不断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资料量同时不断增加。但是

相对地说,即同剩余价值比较起来,劳动力的价值还是不断下降,

从而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状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11)

李嘉图第一个严密地表述了上述三个规律。他的阐述中的缺

点是:1.他把这些规律所适用的各种特殊条件看作是资本主义生

产的理所当然的、普遍的和唯一的条件。他不认识工作日长度的

变化,也不认识劳动强度的变化,因此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率自然

就成了唯一可变的因素。2.同其他一切经济学家一样,李嘉图从

不研究剩余价值本身,就是说,他不是撇开它的特殊形式如利润、

地租等去进行研究。这一点在更大的程度上损害了他的分析。因

此,他把剩余价值率的各种规律同利润率的各种规律直接混为一

谈。上面已经说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而剩

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同这个资本的可变部分的比率。假定资本

(C)为500镑,分在原料、劳动资料等(c)上共400镑,分在工资(v)

上为100镑;再假定剩余价值(m)=100镑。这样,剩余价值率为

m/v=100镑

100镑=100%,而利润率m/C=100镑

500镑=20%。此外,很显然,利润

率还取决于对剩余价值率不发生任何影响的一些情况。以后在本

书第三卷中,我将说明,同一个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现为极不相同的

利润率,而不同的剩余价值率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表现为同一利

润率。

Ⅱ.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

不变,劳动强度可变

劳动强度的提高是以在同一时间内劳动消耗的增加为前提

的。因此,一个强度较大的工作日比一个时数相同但强度较小的

工作日体现为更多的产品。诚然,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时,同一个工

作日也会提供较多的产品。但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产品所费劳

动比以前少,单个产品的价值也就下降;而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

产品所费的劳动同以前一样,单个产品的价值也就保持不变。在

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数量增加了,但它们的价格没有下降。随着产

品数量的增加,它们的价格总额也就增大,但在生产力提高的情况

下,同一价值总额不过表现在增大的产品总量上。可见,如果劳动

时数不变,强度较大的工作日就体现为较多的价值产品,因而,在

货币的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也就体现为较多的货币。强度较大的

工作日的价值产品随着它的强度同社会的正常强度的偏离程度而

变化。因此,同一个工作日不再象以前那样表现为一个不变的价

值产品,而是表现为一个可变的价值产品。例如,强度较大的十二

小时工作日,就不象普通强度的十二小时工作日那样,表现为6先

令,而是表现为7先令、8先令等等。显然,如果一个工作日的价值

产品发生变化,例如从6先令增加到8先令,那末这个价值产品的

两个部分,即劳动力的价格和剩余价值可以同时按照相同的或不

同的程度增加。如果价值产品由6先令提高到8先令,劳动力价格

和剩余价值可以同时由3先令增加到4先令。在这种场合,劳动力

价格虽然提高,但不一定要超过它的价值。相反地,在劳动力价格

提高时,劳动力价格还可能降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当劳动力

价格的提高不能补偿劳动力的加速的损耗时总是发生这种

情况。    

我们知道,撇开一时的例外情况不说,只有在有关的产业部门

的产品加入工人的日常消费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才能引

起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剩余价值量的变化。这种限制

在这里是不适用的。不论劳动量在外延上还是在内含上发生变

化,劳动的价值产品量总要相应地随着变化,不管这个价值借以体

现的物品有怎样的性质。

如果一切产业部门的劳动强度都同时相等地提高,新的提高

了的强度就成为普通的社会的正常强度,因而不再被算作外延量。

但是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平均的劳动强度在不同的国家仍然是不

同的,因而,会使价值规律在不同国家的工作日的应用上有所变

化。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大的工作日,比另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小的

工作日,表现为更大的货币额。(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Ⅲ.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

不变,工作日可变

工作日可以向两个方向变化。它可以缩短或延长。

1.在假定的条件下,即在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时,工作

日的缩短不会使劳动力价值,从而不会使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

但是它会缩小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随着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的下

降,它的相对量,即它同劳动力价值的不变量相比的量也就下降。

资本家只有把劳动力价格压低到它的价值以下,才能避免损失。

一切反对缩短工作日的陈词滥调,都认定这种现象是在这里

所假设的这种条件下发生的。然而实际上正好相反:在工作日缩

短以前或紧随着工作日缩短以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会发生

变化。(13)

2.工作日的延长:假定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时,或劳动力价值

是3先令,剩余劳动也是6小时,剩余价值是3先令。那末,整个工

作日就是12小时,并表现为6先令的价值产品。如果工作日延长

2小时,劳动力价格不变,那末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就随同它的绝对

量一同增加。虽然劳动力价值按其绝对量来说没有变化,但就其

相对量来说却降低了。在第Ⅰ节所假设的条件下,劳动力价值的

绝对量不发生变化,它的相对量就不可能变化。相反地,在这里,

劳动力价值的相对量的变化,是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的变化的结果。

因为工作日借以表现的价值产品随着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

所以劳动力的价格和剩余价值可以同时等量地或不等量地增长。

这种同时增长可以发生在下述两种场合:工作日绝对延长,或者工

作日没有绝对延长,但是劳动强度增加了。

随着工作日的延长,劳动力的价格尽管名义上不变,甚至有所

提高,还是可能降到它的价值以下。我们记得,劳动力的日价值是

根据劳动力的正常的平均持续时间或工人的正常的寿命来计算

的,并且是根据从生命物质到运动的相应的、正常的、适合人体性

质的转化来计算的。(14)与工作日的延长密不可分的劳动力的更大

损耗,在一定点内,可以用增多的报酬来补偿。超过这一点,损耗

便以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劳动力再生产和发挥作用的一切正常条

件就遭到破坏。劳动力的价格和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就不再是可通

约的量了。

Ⅳ.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力

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

很明显,在这里可能有许多种组合。可能两个因素变化,一个

因素不变,或者三个因素同时发生变化。它们可能在同一程度上

或在不同程度上变化,可能向同一方向或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以致

它们的变化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互相抵销。其实,根据Ⅰ,Ⅱ,Ⅲ

节所作的解释来分析一切可能的情况并不困难。只要顺次地把其

中一个因素视为可变,把其他因素视为不变,就会得到任何一种可

能的组合的结果。因此在下面我们只简单地谈谈两种重要的情

况。

1.劳动生产力降低,同时工作日延长:

这里所谈的劳动生产力的降低,是指这样一些劳动部门,它们

的产品决定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农产品相应涨

价所引起的劳动生产力的降低,就是一个例子。假定工作日是12

小时,它的价值产品是6先令,其中一半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

半形成剩余价值。因此,工作日划分为6小时必要劳动和6小时剩

余劳动。假定由于农产品的涨价,劳动力的价值由3先令提高到4

先令,因而必要劳动时间由6小时增加到8小时。如果工作日

不变,剩余劳动就会从6小时减少到4小时,剩余价值就会从3先

令降低到2先令。如果工作日延长2小时,即从12小时延长到14

小时,那末剩余劳动仍然是6小时,剩余价值仍然是3先令,但是

剩余价值量同由必要劳动计量的劳动力价值相比较却下降了。如

果工作日延长4小时,即由12小时延长到16小时,那末剩余价值

和劳动力价值的比例量,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例量不会改变。

但是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由3先令增加到4先令,剩余劳动的绝对

量也由6个劳动小时增加到8个劳动小时,即增加1/3或33 1/3%。

可见,在劳动生产力降低和工作日同时延长的情况下,即使剩余价

值的比例量降低,它的绝对量仍可保持不变;即使剩余价值的绝对

量增加,它的比例量仍可保持不变;并且,工作日延长到一定的程

度时,剩余价值的比例量和绝对量都可能增加。

在1799年到1815年期间,英国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引起了

名义工资的提高,虽然用生活资料表示的实际工资降低了。威斯

特和李嘉图由此得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引起剩余价值率下降

的结论,并且把这个仅仅存在于他们幻想之中的假定当作出发点,

来对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相对的量的关系进行重要的分析。但是

在当时,由于劳动强度的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强制延长,剩余价值也

绝对地和相对地增加了。这正是工作日的无限度的延长获得了公

认的时期(15),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一方面资本加速增长,另一方面

需要救济的赤贫也加速增长。(16)

2.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时工作日缩短: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强度的增加,从一方面来说,起着同

样的作用。它们都会增加任何一段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总额。因

此,它们都能缩短工人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或平等价物所必需的

工作日部分。工作日的绝对最低界限,总是由工作日的这个必要

的但能缩减的部分形成。如果整个工作日缩小到这个必要的部

分,那末剩余劳动就消失了,这在资本的制度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才允许把工作日限制在必要劳动上。

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要劳动将会扩大自己的范围。

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的生活条件日益丰富,他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增

长。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将会列入必要劳

动,即形成社会准备基金和社会积累基金所必要的劳动。

劳动生产力越是增长,工作日就越能缩短;而工作日越是缩

短,劳动强度就越能增加。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劳动生产率还随同

劳动的节约而增长。这种节约不仅包括生产资料的节约,而且还

包括一切无用劳动的免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单个企业实行

节约,但是它的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制度却造成社会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的最大的浪费,而且也产生了无数现在是必不可少的、但就其

本身来说是多余的职能。

在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力已定的情况下,劳动在一切有劳动

能力的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得越平均,一个社会阶层把劳动的自然

必然性从自身上解脱下来并转嫁给另一个社会阶层的可能性越

小,社会工作日中必须用于物质生产的部分就越小,从而个人从事

自由活动,脑力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部分就越大。从这一方面

来说,工作日的缩短的绝对界限就是劳动的普遍化。在资本主义

社会里,一个阶级享有自由时间,是由于群众的全部生活时间都转

化为劳动时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我们已经知道,剩余价值率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的:
I、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前两个公式是价值的比率,第三个公式是生产这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的比率,它们表示同一个东西。这些互相替代的公式在概念上是严格的。因此,我们看到,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这些公式诚然在实质上已经制定出来,但是还不是有意识地制定的。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下列派生的公式:
II、剩余劳动/工作日=剩余价值/产品价值=剩余产品/总产品
这里,同一个比率交替地在劳动时间的形式上,在劳动时间借以体现的价值的形式上,在这些价值借以存在的产品的形式上表现出来。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产品价值只能理解为工作日的价值产品,产品价值的不变部分不包括在内。
  在所有这些公式中,实际的劳动剥削程度或剩余价值率是虚假地被表现出来的。假定工作日为12小时。根据我们前面例子
580
的其他各项假设,在这里,实际的劳动剥削程度就表现为如下的比率:
6小时剩余劳动/6小时必要劳动=3先令剩余价值/3先令可变资本=100%
但是,根据公式II,我们却得出:
6小时剩余劳动/12小时工作日=3先令剩余价值/6先令价值产品=50%
  这两个派生的公式实际上表示工作日或其价值产品按怎样的比例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如果把这些公式看作资本自行增殖的直接表现,就会得出一个虚假的规律: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绝不能达到100%。【例如,见《洛贝尔图斯给冯·基尔希曼的第三封信。驳李嘉图的地租学说,对新的地租理论的论证》1851年柏林版。关于这一著作,我以后还要谈到。该著作提出的地租理论虽然是错误的,但它看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第3版补注: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马克思在前人那里看到任何真正的进步和任何正确的新思想,他总是对他们作出善意的评价。而洛贝尔图斯致鲁道夫·迈耶尔的书信的发表,使马克思的上述赞许不能不打一个相当的折扣。书信中说:“不仅要把资本从劳动中拯救,而且要把它从其自身中拯救出来,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最好是把企业主资本家的活动理解为资本所有权委托给他的国民经济职能或国家经济职能,把他的利润理解为一种薪俸的形式,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有其他的社会组织。但薪俸是可以调节的,如果它过多地侵占了工资,还可以降低。马克思对社会的入侵——我要这样来称呼他的著作——也应该这样来击退…… 总之,马克思的著作与其说是对资本的研究,还不如说是对现代资本形式的攻击。他把现代资本形式和资本概念本身混为一谈了,这就是他的错误的根源。”(《洛贝尔图斯—亚格措夫博士书信和社会政治论文集》,鲁道夫·迈耶尔博士出版,1881年柏林版第1卷第111页,洛贝尔图斯第48封信)——洛贝尔图斯在《社会问题书简》里的真正大胆的进攻完全为这些陈旧平庸的思想所淹没了。——弗·恩·}】因为剩余劳动始终只能是工作日的一个部分,或剩余价值始终只能是价值产品的一个部分,所以剩余劳动必然始终小于工作日,或剩余价值必然始终小于价
581
值产品。二者必须相等,才能达到100/100的比率。剩余劳动要吞掉整个工作日(这里指一周劳动或一年劳动等等的平均日),必要劳动就必须减到零。但是,如果必要劳动消失了,剩余劳动也就消失了,因为后者只是前者的函数。因此,剩余劳动/工作日=剩余价值/价值产品这个比率永远不能达到100/100的界限,更不能提高到(100+x)/100。但剩余价值率或实际的劳动剥削程度完全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就拿路易·德·拉维涅先生的计算做例子。根据他的计算,英国农业工人只得到产品【不言而喻,在这种计算中,产品中只补偿所投不变资本的那一部分是没有计算在内的。——路易·德·拉维涅先生是一位盲目崇拜英国的人,他只会把比例估计过低,决不会估计过高。】或其价值的1/4,而资本家(租地农场主)得到3/4,不管这个赃物以后还要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等人之间怎样进行分配。依照这个例子,英国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是3:1,剥削率是300%。
  古典学派把工作日看作不变量的方法,由于公式II的应用而固定化了,因为人们在这里总是把剩余劳动同一定长度的工作日进行比较。如果只着眼于价值产品的分配,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已经物化在价值产品中的工作日总是具有一定界限的工作日。
  把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表现为价值产品的两部分——这种表现方式其实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中产生的,它的意义将在以后加以说明——掩盖了资本关系的特殊性质,即掩盖了可变资本与活劳动力的交换,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人与产品的分离。代替的是一种协作关系的假象,仿佛工人和资本家在这种协作关系中是按照产品的不同的形成要素的比例来分配产品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切发达的形式都是协作形式,所以,把这些形式所特有的对抗性质抽去,并把它们胡说成是自由的协作,自然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例如,亚·德·拉波尔德伯爵在《论有利于社会一切方面的协作精神》(1818年巴黎版)中就是这样做的。美国人亨·凯里有时甚至把这种戏法应用于奴隶制度的关系,也收到相同的效果。】
582
  但是,公式II在任何时候都能再转化成公式I。例如,如果我们知道6小时剩余劳动/12小时工作日,则必要劳动时间=12小时工作日减掉6小时剩余劳动,并得出:
6小时剩余劳动/6小时必要劳动=100/100
  我在前面已经顺便提到的第三个公式是:
III、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无酬劳动/有酬劳动
  无酬劳动/有酬劳动这个公式会引起一种误解,好象资本家是向劳动而不是向劳动力支付报酬,但是这种误解经过前面的说明已经消除了。无酬劳动/有酬劳动这个公式只是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这个公式的通俗的表述。资本家支付劳动力价值或偏离这一价值的劳动力价格,在交换中取得对活劳动力本身的支配权。他对这种劳动力的利用分为两个时期。在一个时期,工人只生产一个等于他的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因而只生产一个等价物。这样,资本家预付出劳动力的价格,得到一个价格相等的产品。事情就好象资本家是在市场上购买现成的产品。而在剩余劳动期间,劳动力的利用为资本家创造出无须他付出代价的价值。他无偿地获得了劳动力的这种利用。在这个意义上,剩余劳动可以称为无酬劳动。
583
  因此,资本不仅象亚·斯密所说的那样,是对劳动的支配权。按其本质来说,它是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权。一切剩余价值,不论它后来在利润、利息、地租等等哪种特殊形式上结晶起来,实质上都是无酬劳动时间的物化。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篇工  资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

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在这里,人们说劳动的价

值,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另一方

面,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

动的价格。

但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呢?这就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

动的物化形式。我们又用什么来计量商品的价值量呢?用它所包

含的劳动量来计量。那末,比如说,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的价值是

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十二小时工作日中包含的12个劳动小时决

定的;这是无谓的同义反复。(21)

  劳动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无论如何必须在出卖以前就

已存在。但是,工人如果能使他的劳动独立存在,他出卖的就是商

品,而不是劳动。(22)

撇开这些矛盾不说,货币即物化劳动同活劳动的直接交换,也

会或者消灭那个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才自由展开的价值

规律,或者消灭那种正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本身。

举例来说,假定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表现为6先令的货币价值。

或者是等价物相交换,这样,工人以12小时劳动获得6先令。他的

劳动的价格就要等于他的产品的价格。在这种情形下,他没有为

他的劳动的购买者生产剩余价值,这6先令不转化为资本,资本主

义生产的基础就会消失,然而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工人才出卖他的

劳动,而他的劳动也才成为雇佣劳动。或者工人在12小时劳动中

获得的少于6先令,就是说,少于12小时劳动。12小时劳动同10

小时劳动、6小时劳动等等相交换。不等量的这种相等,不仅消灭

了价值规定。这种自我消灭的矛盾甚至根本不可能当作规律来

阐明或表述。(23)

从劳动分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一形式上的区别而引出较多

量劳动同较少量劳动相交换,这是徒劳无益的。(24)既然商品的

价值不是由实际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

品所必需的活劳动的量来决定,所以这种做法就更加荒谬了。假

定一个商品代表6个劳动小时。如果一些发明使这个商品用3小

时就可以生产出来,那末,连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也会降低

一半。现在,这个商品所代表的只是3小时社会必要劳动,而不是

原先6小时社会必要劳动了。可见,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是生产

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而不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同货币所有者直接对立的不是劳动,而

是工人。工人出卖的是他的劳动力。当工人的劳动实际上开始了

的时候,它就不再属于工人了,因而也就不再能被工人出卖了。劳

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25)

在“劳动的价值”这个用语中,价值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转

化为它的反面。这是一个虚幻的用语,就象说土地的价值一样。但

是这类虚幻的用语是从生产关系本身中产生的。它们是本质关

系的表现形式的范畴。事物在其现象上往往颠倒地表现出来,这

是几乎所有的科学都承认的,只有政治经济学例外。(26)

古典政治经济学毫无批判地从日常生活中借用了“劳动的价

格”这个范畴,然后提出问题:这一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它马上认识

到,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于劳动的价格也象对于一切其他商品的价

格一样,无非是说明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明市场价格围绕着一定

的量上下波动。假定供求相抵,而其他条件不变,价格的波动就会

停止。这时,供求也不再说明任何东西了。在供求相抵时,劳动的

价格就是它的不依赖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价格,即它的自然价格,而

这个价格才真正是应当分析的对象。或者我们拿市场价格在一个

较长时期(比如说一年)内的波动来看,就会发现,这种上下的波动

会互相抵销,而得出一个中等的平均量,一个不变量。这个平均量

和围绕着这个平均量发生的互相抵销的偏离,自然是由不同的东

西决定的。这个支配着和调节着劳动的偶然市场价格的价格,

即劳动的“必要价格”(重农学派)或“自然价格”(亚当·斯密),也

象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只能是用货币来表现的劳动的价值。政

治经济学以为用这种办法,就可以通过劳动的偶然价格进到劳动

的价值。然后认为,这一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

费用来决定的。但是工人的生产费用,即用来生产或再生产工人

本身的费用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上是不自觉地代

替了原来的问题,因为政治经济学在谈到劳动本身的生产费用时,

只是兜圈子,没有前进一步。可见,政治经济学称为劳动的价值的

东西,实际上就是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存在于工人身体内,它不

同于它的职能即劳动,正如机器不同于机器的功能一样。人们研

究了劳动的市场价格同它的所谓价值之间的区别,研究了这种价

值同利润率、同劳动所生产的商品价值的关系等等,但从来没有发

现,分析的进程不仅已从劳动的市场价格推移到它的假想的价值,

而且又把这个劳动价值本身化为劳动力的价值。古典政治经济学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分析所得出的这个结果,毫无批判地采用“劳动

的价值”,“劳动的自然价格”等等范畴,把它们当作所考察的价值

关系的最后的、适当的用语,结果就象我们在下面将要看到的那

样,陷入了无法解决的混乱和矛盾中,同时替庸俗经济学的在原则

上只忠于假象的浅薄理论提供了牢固的活动基础。

现在,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是怎样表现

为它的转化形式,即表现为工资的。

我们知道,劳动力的日价值是根据工人的一定的寿命来计算

的,而同工人的一定的寿命相适应的是一定长度的工作日。假定,

一个普通工作日是12小时,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而这3先

令是体现了6个劳动小时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如果工人获得了3

先令,他就获得了他的在12小时内执行职能的劳动力的价值。现

在如果劳法力的这个日价值当作日劳动的价值来表现,那就会得

出这样一个公式:12小时的劳动有3先令价值。这样一来,劳动力

的价值就决定劳动的价值,或者用货币来表现,就决定劳动的必要

价格。如果劳动力的价格同它的价值相偏离,那末劳动的价格也

就会同它的所谓价值相偏离。

既然劳动的价值只是劳动力的价值的不合理的用语,那末不

言而喻,劳动的价值必定总是小于劳动的价值产品,因为资本家总

是使劳动力执行职能的时间超过再生产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需要

的时间。在上述例子中,在12小时内执行职能的劳动力的价值是

3先令,为了再生产这一价值,劳动力需要执行职能6小时。可是

劳动力的价值产品是6先令,因为劳动力实际上执行职能12小

时,而劳动力的价值产品不是由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来决定的,而是

由劳动力执行职能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一个

一看就是荒谬的结果:创造6先令价值的劳动有3先令价值。(27)

其次,我们看到,体现工作日的有酬部分即6小时劳动的3先

令价值,表现为包含6小时无酬劳动在内的整个十二小时工作日

的价值或价格。于是,工资的形式消灭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

剩余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全部劳动都表

现为有酬劳动。在徭役劳动下,服徭役者为自己的劳动和为地主

的强制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明显地分开的。在奴隶劳动

下,连奴隶只是用来补偿他本身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的工作日部分,即

他实际上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也表现为好象是为主人的劳

动。他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28)相反地,在雇佣劳动

下,甚至剩余劳动或无酬劳动也表现为有酬劳动。在奴隶劳动下,

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

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因此可以懂得,为什么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转化为工资形式,

即转化为劳动本身的价值和价格,会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

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显示出它的反面。工人和资本

家的一切法权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神秘性,这一生产方

式所产生的一切自由幻觉,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辩护遁词,都是以这

个表现形式为依据的。

如果说世界历史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揭开了工资的秘密,那

末相反地,要了解这种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存在的理由,却是再容

易不过的了。

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在人们的感觉上,最初完全同其他一切商

品的买卖一样。买者付出一定量的货币,卖者付出与货币不同的

物品。在这里,法权意识至多只认识物质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

法权上对等的公式中:“我给,为了你给;我给,为了你做;我做,为

了你给;我做,为了你做”。

其次,因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身是不可通约的量,所以

“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价格”这种用语,似乎并不比“棉花的价

值”、“棉花的价格”这种用语更不合理。况且,工人是在提供自己

的劳动以后被支付报酬的。而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是在事后才实

现所提供的物品的价值或价格的,在这里就是实现所提供的劳动

的价值或价格。最后,工人提供给资本家的“使用价值”,实际上不

是他的劳动力,而是劳动力的职能,即一定的有用劳动,裁缝劳动,

鞋匠劳动,纺纱劳动等等。至于这种劳动另一方面又是形成价值

的一般要素,具有一种使它同一切其他商品相区别的属性,这一点

却是普通意识所不能领会的。

让我们站在工人的立场上来看,他以12小时劳动获得6小时

劳动的价值产品,比如说3先令,对他说来,他的12小时劳动实际

上是3先令的购买手段。他的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随着他的日常生

活资料的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从3先令提高到4先令或降低到2

先令。或者他的劳动力的价值不变,它的价格可以因供求关系的

变化,从3先令提高到4先令或降低到2先令。但是不管怎样,他

付出的始终是12个劳动小时。因此,在他看来,他所获得的等价

物的量的任何变化,都必然表现为他的12个劳动小时的价值或价

格的变化。由于这种情况,把工作日看作不变量的亚·斯密(29)

就反过来得出一个错误的论断:劳动的价值是不变的,虽然生活资

料的价值会变化,因而对工人来说,同一个工作日会表现为较多或

较少的货币。

另一方面我们拿资本家来说。他无疑希望用尽量少的货币换

取尽量多的劳动。因此,他实际上所关心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和

劳动力执行职能时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他力图尽可

能便宜地购买一切商品,并且总是把低于价值购买和高于价值出售

这一纯粹欺诈行为说成是他的利润的来源。因而,他理解不到,如

果劳动的价值这种东西确实存在,而且他确实支付了这一价值,那

末资本就不会存在,他的货币也就不会转化为资本。

此外,工资的实际运动显示出一些现象,似乎证明被支付的不

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它的职能即劳动本身的价值。这些现象可

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工资随着工作日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

是这样,那我们同样可以说,因为租用机器一周的费用比租用一天

要贵,所以被支付的不是机器的价值,而是机器功能的价值。第

二,执行同一职能的不同工人的工资间存在着个人的差别。这种

个人的差别在奴隶制度下也可以看到,但是在那里劳动力本身是

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地出卖的,这种差别没有引起任何幻觉。

区别只是在于:劳动力因超过平均水平而获得的利益或因低于平

均水平而遭到的损失,在奴隶制度下落到奴隶主身上,而在雇佣劳

动制度下则落到工人自己身上,因为在后一种场合,劳动力是由工

人自己出卖的,而在前一种场合,是由第三者出卖的。

总之,“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或“工资”这个表现形式不同于它

所表现的本质关系,即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我们关于一切表现形

式和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基础所说的话,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前者

是直接地自发地作为流行的思维形式再生产出来的,而后者只有

通过科学才能揭示出来。古典政治经济学几乎接触到事物的真实

状况,但是没有自觉地把它表述出来。只要古典政治经济学附着

在资产阶级的皮上,它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篇工  资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

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在这里,人们说劳动的价

值,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另一方

面,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

动的价格。

但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呢?这就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

动的物化形式。我们又用什么来计量商品的价值量呢?用它所包

含的劳动量来计量。那末,比如说,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的价值是

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十二小时工作日中包含的12个劳动小时决

定的;这是无谓的同义反复。(21)

  劳动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无论如何必须在出卖以前就

已存在。但是,工人如果能使他的劳动独立存在,他出卖的就是商

品,而不是劳动。(22)

撇开这些矛盾不说,货币即物化劳动同活劳动的直接交换,也

会或者消灭那个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才自由展开的价值

规律,或者消灭那种正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本身。

举例来说,假定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表现为6先令的货币价值。

或者是等价物相交换,这样,工人以12小时劳动获得6先令。他的

劳动的价格就要等于他的产品的价格。在这种情形下,他没有为

他的劳动的购买者生产剩余价值,这6先令不转化为资本,资本主

义生产的基础就会消失,然而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工人才出卖他的

劳动,而他的劳动也才成为雇佣劳动。或者工人在12小时劳动中

获得的少于6先令,就是说,少于12小时劳动。12小时劳动同10

小时劳动、6小时劳动等等相交换。不等量的这种相等,不仅消灭

了价值规定。这种自我消灭的矛盾甚至根本不可能当作规律来

阐明或表述。(23)

从劳动分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一形式上的区别而引出较多

量劳动同较少量劳动相交换,这是徒劳无益的。(24)既然商品的

价值不是由实际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

品所必需的活劳动的量来决定,所以这种做法就更加荒谬了。假

定一个商品代表6个劳动小时。如果一些发明使这个商品用3小

时就可以生产出来,那末,连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也会降低

一半。现在,这个商品所代表的只是3小时社会必要劳动,而不是

原先6小时社会必要劳动了。可见,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是生产

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而不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同货币所有者直接对立的不是劳动,而

是工人。工人出卖的是他的劳动力。当工人的劳动实际上开始了

的时候,它就不再属于工人了,因而也就不再能被工人出卖了。劳

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25)

在“劳动的价值”这个用语中,价值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转

化为它的反面。这是一个虚幻的用语,就象说土地的价值一样。但

是这类虚幻的用语是从生产关系本身中产生的。它们是本质关

系的表现形式的范畴。事物在其现象上往往颠倒地表现出来,这

是几乎所有的科学都承认的,只有政治经济学例外。(26)

古典政治经济学毫无批判地从日常生活中借用了“劳动的价

格”这个范畴,然后提出问题:这一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它马上认识

到,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于劳动的价格也象对于一切其他商品的价

格一样,无非是说明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明市场价格围绕着一定

的量上下波动。假定供求相抵,而其他条件不变,价格的波动就会

停止。这时,供求也不再说明任何东西了。在供求相抵时,劳动的

价格就是它的不依赖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价格,即它的自然价格,而

这个价格才真正是应当分析的对象。或者我们拿市场价格在一个

较长时期(比如说一年)内的波动来看,就会发现,这种上下的波动

会互相抵销,而得出一个中等的平均量,一个不变量。这个平均量

和围绕着这个平均量发生的互相抵销的偏离,自然是由不同的东

西决定的。这个支配着和调节着劳动的偶然市场价格的价格,

即劳动的“必要价格”(重农学派)或“自然价格”(亚当·斯密),也

象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只能是用货币来表现的劳动的价值。政

治经济学以为用这种办法,就可以通过劳动的偶然价格进到劳动

的价值。然后认为,这一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

费用来决定的。但是工人的生产费用,即用来生产或再生产工人

本身的费用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上是不自觉地代

替了原来的问题,因为政治经济学在谈到劳动本身的生产费用时,

只是兜圈子,没有前进一步。可见,政治经济学称为劳动的价值的

东西,实际上就是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存在于工人身体内,它不

同于它的职能即劳动,正如机器不同于机器的功能一样。人们研

究了劳动的市场价格同它的所谓价值之间的区别,研究了这种价

值同利润率、同劳动所生产的商品价值的关系等等,但从来没有发

现,分析的进程不仅已从劳动的市场价格推移到它的假想的价值,

而且又把这个劳动价值本身化为劳动力的价值。古典政治经济学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分析所得出的这个结果,毫无批判地采用“劳动

的价值”,“劳动的自然价格”等等范畴,把它们当作所考察的价值

关系的最后的、适当的用语,结果就象我们在下面将要看到的那

样,陷入了无法解决的混乱和矛盾中,同时替庸俗经济学的在原则

上只忠于假象的浅薄理论提供了牢固的活动基础。

现在,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是怎样表现

为它的转化形式,即表现为工资的。

我们知道,劳动力的日价值是根据工人的一定的寿命来计算

的,而同工人的一定的寿命相适应的是一定长度的工作日。假定,

一个普通工作日是12小时,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而这3先

令是体现了6个劳动小时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如果工人获得了3

先令,他就获得了他的在12小时内执行职能的劳动力的价值。现

在如果劳法力的这个日价值当作日劳动的价值来表现,那就会得

出这样一个公式:12小时的劳动有3先令价值。这样一来,劳动力

的价值就决定劳动的价值,或者用货币来表现,就决定劳动的必要

价格。如果劳动力的价格同它的价值相偏离,那末劳动的价格也

就会同它的所谓价值相偏离。

既然劳动的价值只是劳动力的价值的不合理的用语,那末不

言而喻,劳动的价值必定总是小于劳动的价值产品,因为资本家总

是使劳动力执行职能的时间超过再生产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需要

的时间。在上述例子中,在12小时内执行职能的劳动力的价值是

3先令,为了再生产这一价值,劳动力需要执行职能6小时。可是

劳动力的价值产品是6先令,因为劳动力实际上执行职能12小

时,而劳动力的价值产品不是由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来决定的,而是

由劳动力执行职能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一个

一看就是荒谬的结果:创造6先令价值的劳动有3先令价值。(27)

其次,我们看到,体现工作日的有酬部分即6小时劳动的3先

令价值,表现为包含6小时无酬劳动在内的整个十二小时工作日

的价值或价格。于是,工资的形式消灭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

剩余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全部劳动都表

现为有酬劳动。在徭役劳动下,服徭役者为自己的劳动和为地主

的强制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明显地分开的。在奴隶劳动

下,连奴隶只是用来补偿他本身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的工作日部分,即

他实际上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也表现为好象是为主人的劳

动。他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无酬劳动。(28)相反地,在雇佣劳动

下,甚至剩余劳动或无酬劳动也表现为有酬劳动。在奴隶劳动下,

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

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因此可以懂得,为什么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转化为工资形式,

即转化为劳动本身的价值和价格,会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

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显示出它的反面。工人和资本

家的一切法权观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神秘性,这一生产方

式所产生的一切自由幻觉,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辩护遁词,都是以这

个表现形式为依据的。

如果说世界历史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揭开了工资的秘密,那

末相反地,要了解这种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存在的理由,却是再容

易不过的了。

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在人们的感觉上,最初完全同其他一切商

品的买卖一样。买者付出一定量的货币,卖者付出与货币不同的

物品。在这里,法权意识至多只认识物质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

法权上对等的公式中:“我给,为了你给;我给,为了你做;我做,为

了你给;我做,为了你做”。

其次,因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身是不可通约的量,所以

“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价格”这种用语,似乎并不比“棉花的价

值”、“棉花的价格”这种用语更不合理。况且,工人是在提供自己

的劳动以后被支付报酬的。而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是在事后才实

现所提供的物品的价值或价格的,在这里就是实现所提供的劳动

的价值或价格。最后,工人提供给资本家的“使用价值”,实际上不

是他的劳动力,而是劳动力的职能,即一定的有用劳动,裁缝劳动,

鞋匠劳动,纺纱劳动等等。至于这种劳动另一方面又是形成价值

的一般要素,具有一种使它同一切其他商品相区别的属性,这一点

却是普通意识所不能领会的。

让我们站在工人的立场上来看,他以12小时劳动获得6小时

劳动的价值产品,比如说3先令,对他说来,他的12小时劳动实际

上是3先令的购买手段。他的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随着他的日常生

活资料的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从3先令提高到4先令或降低到2

先令。或者他的劳动力的价值不变,它的价格可以因供求关系的

变化,从3先令提高到4先令或降低到2先令。但是不管怎样,他

付出的始终是12个劳动小时。因此,在他看来,他所获得的等价

物的量的任何变化,都必然表现为他的12个劳动小时的价值或价

格的变化。由于这种情况,把工作日看作不变量的亚·斯密(29)

就反过来得出一个错误的论断:劳动的价值是不变的,虽然生活资

料的价值会变化,因而对工人来说,同一个工作日会表现为较多或

较少的货币。

另一方面我们拿资本家来说。他无疑希望用尽量少的货币换

取尽量多的劳动。因此,他实际上所关心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和

劳动力执行职能时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他力图尽可

能便宜地购买一切商品,并且总是把低于价值购买和高于价值出售

这一纯粹欺诈行为说成是他的利润的来源。因而,他理解不到,如

果劳动的价值这种东西确实存在,而且他确实支付了这一价值,那

末资本就不会存在,他的货币也就不会转化为资本。

此外,工资的实际运动显示出一些现象,似乎证明被支付的不

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它的职能即劳动本身的价值。这些现象可

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工资随着工作日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

是这样,那我们同样可以说,因为租用机器一周的费用比租用一天

要贵,所以被支付的不是机器的价值,而是机器功能的价值。第

二,执行同一职能的不同工人的工资间存在着个人的差别。这种

个人的差别在奴隶制度下也可以看到,但是在那里劳动力本身是

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地出卖的,这种差别没有引起任何幻觉。

区别只是在于:劳动力因超过平均水平而获得的利益或因低于平

均水平而遭到的损失,在奴隶制度下落到奴隶主身上,而在雇佣劳

动制度下则落到工人自己身上,因为在后一种场合,劳动力是由工

人自己出卖的,而在前一种场合,是由第三者出卖的。

总之,“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或“工资”这个表现形式不同于它

所表现的本质关系,即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我们关于一切表现形

式和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基础所说的话,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前者

是直接地自发地作为流行的思维形式再生产出来的,而后者只有

通过科学才能揭示出来。古典政治经济学几乎接触到事物的真实

状况,但是没有自觉地把它表述出来。只要古典政治经济学附着

在资产阶级的皮上,它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章

计 时 工 资

工资本身又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这种情况从那些过分注重

材料而忽视一切形式区别的经济学教程中是了解不到的。但是,

阐述所有这些形式是属于专门研究雇佣劳动的学说的范围,因而

不是本书的任务。不过,这里要简单地说明一下两种占统治地位

的基本形式。

我们记得,劳动力总是按一定时起来出卖的。因此,直接表现

劳动力的日价值、周价值等等的转化形式,就是“计时工资”的形

式,也就是日工资等等。

首先应当指出,在第十五章叙述过的关于劳动力价格和剩余

价值的量的变化的规律,只须改变一下形式,就转化为工资规律。

同样,劳动力的交换价值和由这个价值转变成的生活资料的量之

间的区别,现在则表现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间的区别。在本

质形式上已经阐明的事情,再在表现形式上重复一遍,那是徒劳无

益的。因此我们只限于说明计时工资的若干特点。

工人靠日劳动、周劳动等等得到的货币额(30),形成他的名义

的即按价值计算的工资额。但是很明显,依照工作日的长短,即依

照工人每天所提供的劳动量,同样的日工资、周工资等等可以代表

极不相同的劳动价格,也就是说,可以代表对同量劳动所支付的极

不相同的货币额。(31)因而,在考察计时工资时必须再把工资总

额,即日工资、周工资等等的总额和劳动价格区别开来。但怎样得

出这个价格,即一定量劳动的货币价值呢?劳动力的平均日价值除

以平均工作日的小时数,就得出平均的劳动价格。假定劳动力的

日价值是3先令,即6个劳动小时的价值产品,而工作日为12小

时,那末1个劳动小时的价格=3先令/12=3便士。这样得出的劳动小

时的价格就是劳动价格的单位尺度。

由此可见,即使劳动价格不断下降,日工资、周工资等等仍然

可以保持不变。例如,一个普通工作日是10小时,劳动力的日价

值是3先令,那末1个劳动小时的价格是3 3/5便士;一旦工作日延

长到12小时,1个劳动小时的价格就降低到3便士,一旦工作日

延长到15小时,1个劳动小时的价格就降低到2 2/5便士。虽然如

此,日工资或周工资仍旧不变。反之,即使劳动价格不变或甚至下

降,日工资或周工资也可以增加。例如,一个工作日是10小时,劳

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那末1个劳动小时的价格就是3 3/5便士。

如果由于工作量增加,工人按照原来的劳动价格劳动12小时,那

末他的日工资就增加到3先令7 1/5便士,而劳动价格没有变化。如

果不是增加劳动的外延量而是增加劳动的内含量,那也会得到同

样的结果。(32)因此,名义上的日工资或周工资提高的同时,

劳动价格可以不变或下降。这也适用于工人家庭的收入,只要家

长提供的劳动量是靠家庭成员的劳动而增加的。因此,存在着不

减少名义上的日工资或周工资而降低劳动价格的各种方

法。(33)    

一般的规律就是:如果日劳动、周劳动等等的量已定,那末日

工资或周工资就决定于劳动价格,而劳动价格本身或者是随着劳

动力的价值而变化,或者是随着劳动力的价格与其价值的偏离而

变化。反之,如果劳动价格已定,那末日工资或周工资就决定于日

劳动或周劳动的量。

计时工资的计量单位,即1个劳动小时的价格,是劳动力的日

价值除以普通工作日的小时数所得之商。假定一个普通工作日是

12小时,而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即6个劳动小时的价值产

品。在这种情况下,1个劳动小时的价格是3便士,它的价值产品

是6便士。如果工人现在一天就业不足12小时(或者一周不足6

天),比如说只有8小时或6小时,那末按这个劳动价格计算,他只

能得到2先令或1 1/2先令的日工资。(34)因为根据假定,工人要生

产出一个只是和他的劳动力价值相适应的日工资,一天必须平均

劳动6小时,又因为根据同一假定,他在每小时内只有一半时间是

为自己劳动,而另一半时间是为资本家劳动,所以很清楚,如果他

就业不足12小时,他就不能挣得6小时的价值产品。前面我们已

经看到过度劳动的破坏性后果,这里我们又发现了工人由于就业

不足所遭受的苦难的源泉。

如果小时工资是用下述办法来确定的,即资本家不承担支付

日工资或周工资的义务,而只是愿意雇用工人多少劳动小时就支

付多少小时的报酬,那末,资本家就能使工人就业的时间少于原先

作为计算小时工资或劳动价格的计量单位的基础的那个时间。因

为这种计量单位是由劳动力的日价值

一定小时数的工作日这个比率确定的,所以,一

旦工作日不再包含一定的小时数,这种计量单位自然就失去了任

何意义。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之间的联系就被消除了。现在资本

家不让工人做满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也能从工人身

上榨取一定量的剩余劳动。他可以破坏就业方面的任何规则性,

完全按照自己的方便、意愿和眼前利益,使最惊人的过度劳动同相

对的或完全的失业互相交替。他可以在支付“正常的劳动价格”的

借口下,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正常的限度,而不给工人任何相应的

补偿。因此,伦敦建筑工人为反对资本家强制实行这种小时工资

的企图,发动了一次完全合理的暴动(1860年)。法律对工

作日的限制结束了这种不正当的作法,不过,这种限制当然没有消

灭由于机器的竞争、由于所使用的工人在质量上的改变以及局部

的和普遍的危机而产生的就业不足的现象。

在日工资或周工资增加的情形下,劳动价格可以在名义上保

持不变,甚至降低到它的正常水平以下。只要劳动价格或劳动小

时的价格不变,而工作日超出它的普通长度,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在劳动力的日价值/工 作 日这一分数中,如果分母增大,分子就会更快地增

大。由于劳动力的损耗,劳动力的价值会同劳动力执行职能的时

间一起增加,而且前者增加的比例比后者更快。因此,在计时工资

占统治地位而劳动时间又不受法律限制的许多产业部门中,就自

然地形成了一种习惯,把达到一定点(比如满10小时)的工作日当

作是正常的(《normalworkingday》〔“正常的工作日”〕,《theday’

swork》〔“日劳动”〕,《theregularhours of work》〔“正规的劳动时

间”〕)。超过这个界限的劳动时间形成额外时间,并且以小时为计

量单位付以额外报酬,虽然额外报酬往往低得可怜。(35)正常工

作日在这里是作为实际工作日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而且就全年来

说,实际工作日往往比正常工作日要长。(36)在英国各种产业部

门中,在工作日的延长超出一定正常界限时,劳动价格的增长造成了这

样一种情况:所谓正常时间内的劳动价格很低,这就迫使那些想挣

得足够工资的工人在额外时间去做报酬较高的工作。(37)法律对

工作日的限制结束了这种快意的事情。(38)

在一个产业部门内,工作日越长,工资就越低,这是人所共知

的事实。(39)工厂视察员亚·雷德格雷夫通过1839年到1859年

二十年间的比较观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他的观察,在受十小时

工作日法令约束的工厂中,工资提高了,而在每天工作14到15小

时的工厂中,工资下降了。(40)

  从“在劳动价格已定时,日工资或周工资决定于所提供的劳动

量”这一规律中首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价格越低,工人为

了保证得到哪怕是可怜的平均工资而付出的劳动量必然越大,或

者说,工作日必然越长。劳动价格的低廉在这里起了刺激劳动时

间延长的作用。(41)

但是,劳动时间的延长反过来又会引起劳动价格的下降,从而

引起日工资或周工资的下降。

劳动价格由劳动力的日价值/一定小时数的工作日来决定这个事实表明:如果没

有任何补偿,单是工作日的延长就会降低劳动价格。但是那些使

资本家能够长期延长工作日的情况,最初使他能够,最后则迫使他

也在名义上降低劳动价格,以致劳动时数增加了,但总价格即日工

资或周工资反而下降了。这里只要指出两种情况就够了。如果一

个人完成一个半人或两个人的工作,那末即使市场上劳动力的供

给不变,劳动的供给还是增加了。由此造成的工人之间的竞争,使

资本家能够压低劳动价格,而劳动价格的降低反过来又使他能够

更加延长劳动时间。(42)但是这种对异常的即超过社会平

均水平的无酬劳动量的支配权,很快就会成为资本家本身之间的竞争

手段。商品价格的一部分是由劳动价格构成的。劳动价格的无酬

部分不需要计算在商品价格内。它可以赠送给商品购买者。这是

竞争促成的第一步。竞争迫使完成的第二步是,至少把延长工作

日而产生的异常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也不包括在商品的出售价格

中。异常低廉的商品出售价格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最初是

偶然的,以后就逐渐固定下来,并且从此成为劳动时间过长而工资

极低的不变基础,而原先它却是这些情况所造成的结果。我们只

是指出这一运动,因为分析竞争不是这里要做的事情。不过我们

还是可以听一下资本家本人的自白。

“在北明翰,业主之间的竞争是这样激烈,以致我们中间的某些人,不得

不以雇主的身分做我们平素感到可耻的事情;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多赚钱,

而只是让公众从中得到好处。”(43)

我们记得伦敦有两种面包房老板,一种是按全价出售面包,另

一种是低于正常价格出售面包。“全价出售者”向议会调查委员会

指责他们的竞争者说:

“他们能够存在,首先就是靠欺骗公众〈商品掺假〉,其次是靠从工人身上

榨取18小时的劳动而支付12小时的工资……工人的无酬劳动是用来进行

竞争的手段……面包业主之间的竞争是夜间劳动难以废除的原因。低价出

售者低于成本价格(它随着面粉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出售面包,但他并没有受

到损失,因为他从工人身上榨取了更多的劳动。如果我从工人那里只取得12

小时劳动,而我的邻居却取得18或20小时劳动,那末,他必然会在出售价格

上把我击败。如果工人能坚持要求支付额外时间的报酬,这种手法立刻就会

完蛋……低价出售者雇用的工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人、少年和其他人,

他们被迫满足于几乎任何一种他们所能得到的工资。”(44)

  这种诉苦之所以有意思,还因为它表明:反映在资本家头脑中

的只是生产关系的假象。资本家不知道,劳动的正常价格也包含

着一定量的无酬劳动,并且正是这种无酬劳动是他的利润的正常

源泉。剩余劳动时间这个范畴对他说来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剩

余劳动时间包含在正常的工作日之内,而后者在他看来已经在日

工资中支付了。但是,额外时间,即工作日超过与普通的劳动价格

相适应的界限的延长部分,对他来说却是存在的。为了对付他的

低价出售的竞争者,他甚至主张对这种额外时间支付额外报酬。

但是他仍然不知道,这种额外报酬,和普通的劳动小时的价格一

样,也包含着无酬劳动。例如,十二小时工作日的一个小时价格是

3便士,即1/2个劳动小时的价值产品,而一个额外劳动小时的价格

是4便士,即2/3个劳动小时的价值产品。在第一种场合,资本家无

偿地占有了1/2个劳动小时,在第二种场合,无偿地占有了1/3个劳动

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章

计 件 工 资

计件工资无非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正如计时工资是劳动

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样。

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情况下,乍一看来,似乎工人出卖的使用价

值不是他的劳动力的职能即活的劳动,而是已经物化在产品中的

劳动,似乎这种劳动的价格不是象计时工资那样,由

劳动力的日价值

一定小时数的工作日这个分数来决定,而是由生产者的工作效率来

决定的。(45)

首先,两种工资形式在同一些行业中同时并存的事实,剧烈地

动摇着对这种假象的信念。例如:

“伦敦的排字工人通常是拿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在他们那里是例外。相

反地,各地的排字工人,通常是拿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是例外。伦敦港口的造

船工人拿计件工资,英国其他港口的造船工人则拿计时工资。”(46)

  在伦敦,同一些马具工场中,就同一种劳动来说,往往对法国

人支付计件工资,对英国人支付计时工资。在普遍实行计件工资

的真正工厂中,个别劳动职能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不能按件计算,因

而按计时工资来支付。(47)不过很清楚,工资支付形式的区别丝

毫没有改变工资的本质,虽然其中一种形式可以比另一种形式更

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假定普通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6小时是有酬的,6小时是

无酬的。一个工作日的价值产品假定是6先令,从而一个劳动小

时的价值产品是6便士。假定经验表明,一个具有平均劳动强度

和技能,因而在生产一种物品时实际上只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的工人,在12小时内提供24件产品,不管它们是一个个可分离的

产品,还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制品的可以分别计量的部分。这样,

这24件产品的价值,扣除其中包含的不变资本部分,为6先令,每

件产品的价值为3便士。工人每件得1 1/2便士,所以12小时得3

先令。在实行计时工资的情况下,不管是假定工人6小时为自己

劳动,6小时为资本家劳动,还是假定他每小时一半为自己劳动,

一半为资本家劳动,都是没有区别的;同样在这里,不管是说每一件

产品一半是有酬的,一半是无酬的,还是说12件产品的价格只是

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另外12件产品体现为剩余价值,也是没有

区别的。

计件工资的形式同计时工资的形式一样是不合理的。例如,

两件商品,扣除其中耗费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一个劳动小时

的产品,值6便士,而工人由此得到3便士的价格。计件工资实际

上不直接表现价值关系。在这里,不是一件商品的价值由体现在

其中的劳动时间来计量,相反地,工人耗费的劳动是由他们生产的

产品的件数来计量。在实行计时工资的情况下,劳动由劳动的直

接的持续时间来计量;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情况下,则由在一定时间

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48)劳动时间本身的价格

最终决定于这个等式:日劳动价值=劳动力的日价值。因此,计件

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现在我们比较详细地来考察一下计件工资的特点。

在这里,劳动的质量是由产品本身来控制的,产品必须具有平

均的质量,计件价格才能得到完全的支付。从这方面说,计件工资

是克扣工资和进行资本主义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

计件工资给资本家提供了一个十分确定的计算劳动强度的尺

度。只有体现在一个预先规定的并由经验确定的商品量中的劳动

时间,才被看作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当作这种劳动时间来支付

报酬。因此,在伦敦较大的裁缝工场中,把某件产品,例如一件背

心等等,叫作一小时或半小时等等,每小时付给6便士。从实践

中知道,一小时的平均产品是多少。在做时装、改衣服等等时,雇

主和工人之间常常会为某件产品是否等于一小时等等发生争执,

最后还是要由经验来解决。在伦敦的家具制造厂等部门中也有同

样的情况。如果工人没有平均的工作效率,因而不能提供最低限

度的日劳动,他就会被解雇。(49)

既然劳动的质量和强度在这里是由工资形式本身来控制的,

那末对劳动的监督大部分就成为多余的了。因此,计件工资的形

式既形成前面所说的现代家庭劳动的基础,也形成层层剥削和压

迫的制度的基础。后一种制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方面,计件工资

使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寄生者的中间盘剥即包工制(sub-

letting of labour)更容易实行。中间人的利润完全来自资本家支

付的劳动价格和中间人实际付给工人的那部分劳动价格之间的差

额。(50)在英国,这种制度有一个特别的称呼《sweating-system》

(血汗制度)。另一方面,计件工资使资本家能与工头(在手工工场

是组长,在矿井是采煤工人等等,在工厂是真正的机器工人)签订

按件计酬的合同,以便工头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自己负责招募帮

手和支付给他们工资。在这里,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是通过工人对

工人的剥削来实现的。(51)

  实行了计件工资,很自然,工人的个人利益就会使他尽可能

紧张地发挥自己的劳动力,而这又使资本家容易提高劳动强度的

正常程度。(51a)同样,延长工作日也是工人的个人利益之所在,

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他的日工资或周工资。(52)这就会引起那种在

研究计时工资时已经指出过的反作用,更不用说,即使在计件工

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日的延长本身就包含着劳动价格的下

降。    

在实行计时工资的情况下,除少数例外,通常是对同样的职能

支付同样多的工资;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情况下,虽然劳动时间的价

格是由一定量的产起来计量的,但日工资或周工资却因工人的个

人差别而变化,因为某一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只提供最低限额的产

品,另一工人提供平均数额的产品,第三个工人则提供超过平均数

额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工人的实际收入,就会因其技能、体

力、精力、耐力等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53)当然,这绝不会改

变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一般关系。第一,就整个工场来说,个人

的差别会互相抵销,所以,整个工场在一定劳动时间内会提供一个

平均的产品量,而支付的总工资也是本行业的平均工资。第二,工

资和剩余价值间的比例仍旧不变,因为各个工人各自提供的剩余

价值量是同他们各自的工资相适应的。但是计件工资给个性提供

的较大的活动场所,一方面促进了工人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自

由精神、独立性和自我监督能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

之间的互相竞争。因此,计件工资有一种趋势,就是在把个别工资

提高到平均水平以上的同时,把这个水平本身降低。但是,在某种

计件工资根据长期的传统已经固定下来,因而特别难以降低的地

方,雇主就会破例地把计件工资强行改成计时工资。例如,1860年

考文垂织带工人大罢工就是由此引起的。(54)最后,计件工资是

上一章叙述的计时制的主要支柱。(55)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工资形式。虽然计件工资绝不是什么新东西,在十四世纪,它就

已经与计时工资一起正式列入英法两国的劳工法中,但是只是在

真正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才得到比较广阔的活动场所。在大工业

的狂飈时期,特别是从1797年至1815年,计件工资成了延长劳动

时间和降低工资的手段。我们从蓝皮书《谷物法请愿特别委员会

的报告和证词》(1813年至1814年议会会期)和《上院委员会关于

谷物的生长、贸易、消费状况以及有关法律的报告》(1814年至

1815年会期)中,可以找到有关当时工资变动的十分重要的材料。

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自从反雅各宾战争开始以来劳动价格不断

下降的证明文件。例如,在织布业中计件工资下降得很厉害,尽管

工作日已经大大延长,但日工资仍旧低于以前的水平。

“织布工人的实际收入比从前大为减少:同普通工人相比,他的优越性以

前是很大的,而现在几乎完全消失了。事实上,熟练劳动和普通劳动的工资

间的差别现在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小得多。”(56)

随着计件工资的实行而增加的劳动强度和长度,对农业无产

阶级毫无好处,这从一本维护大地主和租地农场主利益的书中摘

录出来的下面这段话就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农活是由按日或按件雇用的人来完成的。他们的周工资约为

12先令;虽然可以假定,一个人在采用计件工资的情况下,由于劳动有较大

的刺激,比在采用周工资的情况下能够多挣1先令或许2先令,但是在计算

他的总收入时就会发现,他在一年中由于失业所造成的损失抵销了这一增加

部分……一般说来我们还会发现,这些人的工资同必要生活资料的价格保持

着一定的比例,所以有两个孩子的人,可以不靠教区的救济而维持一家的生

活。”(57)

当时马尔萨斯就议会公布的事实说过:

“我承认,我看到计件工资的广泛采用,感到不愉快。在较长的时期内每

天从事12或14小时实在繁重的劳动,对一个人来说是太多了。”(58)

在受工厂法约束的工场内,一般都采用计件工资,因为在这

里,资本只能从强度方面扩大工作日。(59)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改变,同一产品量所代表的劳动时间也会

改变。于是计件工资也会改变,因为计件工资是一定劳动时间的

价格表现。就上面所举的例子来说,12小时内生产出24件产品,

12小时的价值产品是6先令,劳动力的日价值是3先令,一个劳

动小时的价格是3便士,每件产品的工资是1 1/2便士。每件产品吸

收了1/2个劳动小时。假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同一个工作日现

在提供的产品不是24件,而是48件,在其他一切情况不变的条件下,

计件工资就会由1 1/2便士降低到3/4便士,因为现在每件产品所代

表的已经不是1/2个劳动小时,而只是1/4个劳动小时。24×1 1/2便士

=3先令,同样48×3/4便士=3先令。换句话说,计件工资的下降

是与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件数的增加成比例的(60),从而,是

与耗费在同一件产品上的劳动时间的减少成比例的。计件工资的

这种变动虽然纯粹是名义上的,但也会引起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

经常不断的斗争:或者是因为资本家以此为借口来实际降低劳动

的价格,或者是因为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动强度;

或者是因为工人当真看待计件工资的假象,认为被支付的是他的

产品,而不是他的劳动力,因此反对在商品的出售价格没有相应地

降低的情况下降低工资。

“工人仔细地注视着原料的价格和制品的价格,这样就能够准确地估计

他们的雇主的利润。”(61)

资本有权拒绝这种要求,认为这是对雇佣劳动的性质的粗暴

歪曲。(62)它痛斥这种要对产业进步课税的狂妄企图,并且断然宣

称劳动生产率与工人毫不相干。(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在第十五章,我们考察了可以引起劳动力价值的绝对量或相

对量(即同剩余价值相比较的量)发生变化的种种组合的情况,而

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借以实现的生活资料量,又可以发生与这一

价格的变动无关(64)或不同的运动。我们已经说过,只要把劳动

力的价值或价格换成外在的工资形式,那里的一切规律就会转化

为工资运动的规律。在这一运动中表现为各种变动着的组合的情

况,对于不同的国家说来,会表现为国民工资的同时存在的差异。

因此,在比较国民工资时,必须考虑到决定劳动力的价值量的变化

的一切因素:自然的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首要的生活必需品的价

格和范围,工人的教育费,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作用,劳动生产

率,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即使作最肤浅的比较,首先也要求把

不同国家同一行业的平均日工资化为长度相等的工作日。在对日

工资作了这样换算以后,还必须把计时工资换算为计件工资,因为

只有计件工资才是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内含量的尺度。

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中等的劳动强度,在这个强度以下的劳

动,在生产一种商品时所耗费的时间要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

以不能算作正常质量的劳动。在一个国家内,只有超过国民平均

水平的强度,才会改变单纯以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价值尺度。

在以各个国家作为组成部分的世界市场上,情形就不同了。国家

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

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的平

均单位。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

同一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

但是,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还会由于下述情况而发生更

大的变化:只要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

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生产效率较高

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

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那里的国民劳动的强度和

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64a)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

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

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所以,

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达的国家里,比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要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名义

工资,即表现为货币的劳动力的等价物,在前一种国家会比在后一

种国家高;但这决不是说,实际工资即供工人支配的生活资料也是

这样。

但是即使撇开不同国家货币价值的这种相对的差异,也常常

可以发现,日工资、周工资等等在前一种国家比在后一种国家高,

而相对的劳动价格,即同剩余价值和产品价值相比较的劳动价格,

在后一种国家却比在前一种国家高。(65)

1833年工厂委员会委员约·伍·考威尔,曾对纺纱业作了仔

细调查,并得出如下结论:

“英国的工资虽然对于工人说来可能比大陆高,但是对于工厂主说来,实

际上比大陆低。”(尤尔《工厂哲学》第314页)

英国工厂视察员亚历山大·雷德格雷夫在1866年10月31

日的工厂报告中,根据同大陆各国比较的统计材料指出,大陆的劳

动,尽管工资较低,劳动时间也长得多,但是同产品相比较,还是比

英国贵。奥登堡一家棉纺织厂的一位英国经理说,那里的劳动时间

是从早晨5点半到晚上8点,星期六也不例外,而当地工人即使在

英国监工的监视下在这个时间内提供的产品,也比英国工人在10

小时内提供的产品少,要是在德国监工的监视下,那还要少得多。

工资比英国的低得多,在许多场合低50%,但是同机器相比的工

人数却要比英国的多得多,在一些部门达5∶3。雷德格雷夫先生

提供了有关俄国棉纺织厂的非常详尽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一位不

久前还在俄国工厂任职的英国经理提供给他的。在这块充满种种

丑事的俄国土地上,英国工厂幼年时期的那些陈旧的骇人听闻的

现象还非常盛行。管理人当然都是英国人,因为当地的俄国资本

家不会管理工厂。尽管工人从事过度劳动,夜以继日地干活,而报

酬却微乎其微,但是俄国的工业品仍然只有在禁止外国货的情况

下才能勉强站住脚。最后,我还要举出雷德格雷夫先生的一张关

于欧洲各国每个工厂和每个纺纱工人的平均纱锭数的比较表。雷

德格雷夫先生本人指出,这些数字是他几年以前收集的,从那时以

来,英国工厂的规模和每个工人的纱锭数都扩大了。但是他假定,

所列举的大陆国家也有了同样程度的进步,因此这些数字材料仍

然有比较的价值。

每个工厂的平均纱锭数

英格兰12600…………………………………………………

瑞 士8000…………………………………………………

奥地利7000…………………………………………………

萨克森4500…………………………………………………

比利时4000…………………………………………………

法 国1500…………………………………………………

普鲁士1500…………………………………………………

每个工人的平均纱锭数

法 国14……………………………………………………

俄 国28……………………………………………………

普鲁士37……………………………………………………

巴伐利亚46…………………………………………………

奥地利49……………………………………………………

比利时50……………………………………………………

萨克森50……………………………………………………

德意志各小邦55……………………………………………

瑞 士55……………………………………………………

大不列颠74…………………………………………

雷德格雷夫先生说:

“这一比较对大不列颠是不利的,除了别的原因以外,特别是因为:在大

不列颠,有许多工厂是兼营机器织布业和纺纱业的,而在计算时,连一个织工

也没有除去。相反地,外国工厂大多只经营纺纱业。如果能够拿同样的情况

进行精确比较,我就可以从我的管区中举出许多棉纺厂,在这些工厂里,只要

一个男工和两个女助手就能看管几台共有2200个纱锭的走锭精纺机,每天

生产出重220磅、长400哩的棉纱。”(散见《工厂视察员报告。1866年10月

31日》第31—37页)

我们知道,英国的一些公司在东欧和亚洲承包过铁路建筑工

程,它们除了使用当地工人外,还使用了一定数量的英国工人。它

们迫于实际的需要,就不得不考虑劳动强度的国民差异,但是这并

没有使它们受到任何损失。它们根据经验知道,即使工资水平多

少同中等劳动强度是相符合的,但是劳动的相对价格(同产品相比

较的价格)通常是按相反方向变动的。

亨·凯里在他的最早的经济学著作之一《论工资率》(66)中企

图证明,不同的国民工资同各国工作日的生产率水平成正比,以便

从这种国际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说,工资总是随着劳动生产率而升

降。即使凯里没有象往常那样把毫无批判地、表面地拼凑起来的

统计材料杂乱无章地罗列在一起,而是论证了自己的前提,我们关

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全部分析还是证明,他的这个推论是荒谬的。

最妙的是,他并不认为,事物实际上是同理论上所说的一样。正是

国家的干涉歪曲了这种自然的经济关系。因此,在计算国民工资

时,似乎必须把工资中以税收的形式归国家所有的那一部分看作

是归工人自身所有的。凯里先生难道不应当进一步想一想:这种

“国家费用”不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果实”吗?这样的推论对

这样的人说来是十分相称的:他起初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是

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并且说这些规律的自由的、和谐的作

用只是由于国家干涉才遭到破坏,可是后来他发现,英国对世界市

场的恶魔般的影响(似乎这种影响不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

律中产生的),使国家干涉即通过国家来保护那些“自然规律和理

性规律”成为必要,换句话说,就是使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成为必要。

其次他发现,李嘉图等人用来表述现存社会的对立和矛盾的定理,

并不是现实经济运动的观念的产物,相反地,英国和其他地方的资

本主义生产中的现实对立倒是李嘉图等人的理论的结果!最后,他

发现,破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优美与和谐的,归根到底是贸

易。再前进一步,他也许会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祸害就是资

本本身。只有一个如此惊人地缺乏批判能力和如此假装博学的人

(尽管他相信保护关税的异端邪说),才配成为一位名叫巴师夏的

人和现代自由贸易派其他一切乐观主义者的和谐智慧的秘密源

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一个货币额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是要执行资本职能

的价值量所完成的第一个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市场上,在流通领

域内进行的。运动的第二阶段,生产过程,在生产资料转化为商

品时就告结束,这些商品的价值大于其组成部分的价值,也就是包含

原预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接着,这些商品必须再投入流通领域。

必须出售这些商品,把它们的价值实现在货币上,把这些货币又重

新转化为资本,这样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这种不断地通过同一

些连续阶段的循环,就形成资本流通。

积累的第一个条件,是资本家能够卖掉自己的商品,并把由此

得到的绝大部分货币再转化为资本。下面假定资本是按正常的方

式完成自己的流通过程的。对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要在第二卷里

进行。

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把它固定在

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决不是剩余价值

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还必须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

的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

值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归不同类的人所有,并具有

不同的、互相独立的形式,如利润、利息、商业利润、地租等等。剩

余价值的这些转化形式要在第三卷里才来研究。

因此,我们在这里一方面假定,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按照商品的

价值出售商品,而不去进一步研究资本家如何回到商品市场:既不

研究资本在流通领域里所采取的那些新形式,也不研究这些形式

所包含的再生产的具体条件。另一方面,我们把资本主义的生产

者当作全部剩余价值的所有者,或者,不妨把他当作所有参加分赃

的人的代表。总之,我们首先抽象地来考察积累,也就是把积累只

看作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

此外,只要积累在进行,资本家就是在出售所生产的商品,并

把出售商品所取得的货币再转化为资本。其次,剩余价值分为各

个不同的部分,丝毫也不会改变它的性质以及使它成为积累要素

的那些必要条件。不管资本主义生产者自己握有的或分给别人的

剩余价值的比例如何,他总是最先占有剩余价值。因此,我们在说

明积累时假定的情况,也就是积累进行中实际发生的情况。另一

方面,剩余价值的分割和流通的中介运动模糊了积累过程的简单

的基本形式。因此,对积累过程的纯粹的分析,就要求我们暂时抛

开掩盖它的机构的内部作用的一切现象。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

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

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

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生产的条件同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任何一个社会,如果

不是不断地把它的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

素,就不能不断地生产,即再生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

会在例如一年里所消费的生产资料,即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

料,只有在实物形式上为数量相等的新物品所替换,社会才能在原

有的规模上再生产或保持自己的财富,这些新物品要从年产品总

量中分离出来,重新并入生产过程。因此,一定量的年产品是属于

生产的。这部分本来供生产消费之用的产品,就采取的实物形式

来说,大多数不适于个人消费。

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形式,再生产也就具有同样的形式。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同

样,再生产也只表现为把预付价值作为资本即作为自行增殖的价

值来再生产的手段。某个人之所以扮演资本家的经济角色,只是

由于他的货币不断地执行资本的职能。比如说,如果100镑预付

货币额在今年转化为资本,生产了20镑剩余价值,那末,在明年及

以后各年它必须重复同样的活动。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价值的周期

增加额或处在过程中的资本的周期果实,取得了来源于资本的收

入的形式。(1)

如果这种收入只是充当资本家的消费基金,或者说,它周期地

获得,也周期地消费掉,那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就是简

单再生产。虽然简单再生产只是生产过程在原来规模上的重复,

但是这种重复或连续性,赋予这个过程以某些新的特征,或者不如

说,消除它仅仅作为孤立过程所具有的虚假特征。

生产过程是以购买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作为开端的,每当劳动

的售卖期限届满,从而一定的生产品间(如一个星期,一个月等等)

已经过去,这种开端就又更新。但是,工人只是在自己的劳动力发

挥了作用,把它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实现在商品上以后,才得到报

酬。因此,工人既生产了我们暂时只看作资本家的消费基金的剩余

价值,也生产了付给他自己报酬的基金即可变资本,而后者是在它

以工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里之前生产的,只有当他不断地再生产

这种基金的时候,他才被雇用。由此就产生了在第十六章里提到的

经济学家的公式Ⅱ,这个公式把工资表现为产品本身的一部分。(2)

这就是工人自己不断再生产的产品中不断以工资形式流回到工人

手里的那一部分。当然,资本家用货币把这个商品价值支付给工

人。但这些货币不过是劳动产品的转化形式。当工人把一部分生

产资料转化为产品的时候,他以前的一部分产品就再转化为货币。

工人今天的劳动或下半年的劳动是用他上星期的劳动或上半年的

劳动来支付的。只要我们不是考察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工人,而是

考察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货币形式所造成的错觉就会立即消

失。资本家阶级不断地以货币形式发给工人阶级凭据,让他们用

来领取由工人阶级生产而为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产品中的一部

分。工人也不断地把这些凭据还给资本家阶级,以便从资本家阶

级那里取得他自己的产品中属于他自己的那一部分。产品的商品

形式和商品的货币形式掩饰了这种交易。

因此,可变资本不过是劳动者为维持和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

生活资料基金或劳动基金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的表现形式;这种基

金在一切社会生产制度下都始终必须由劳动者本身来生产和再生

产。劳动基金所以不断以工人劳动的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到工人

手里,只是因为工人自己的产品不断以资本的形式离开工人。但

是劳动基金的这种表现形式丝毫没有改变这样一个事实:资本家

把工人自己的物化劳动预付给工人。(3)以徭役农民为例。比如

说,他每周3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在自己的耕地上劳动,其余3天

在主人的田庄服徭役。他不断再生产自己的劳动基金,而这一劳

动基金对他来说,从来也没有采取第三者为换取他的劳动而预付的支

付手段的形式。然而,他的无酬的强制的劳动也从来没有采取自

愿的和有酬的劳动的形式。一旦地主把徭役农民的耕地、耕畜、种

子,一句话,把他的生产资料都攫为己有,那末,徭役农民从此以后

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地主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他现在也和过去一样,每周劳动6天,3天为自己,3天为现在

变为雇主的过去的地主。他现在也和过去一样,要把这些生产资

料作为生产资料来消费,把它们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现在也和

过去一样,一定部分的产品仍要进入再生产。但是,既然徭役劳动

采取了雇佣劳动的形式,徭役农民和过去一样所生产和再生产的

劳动基金也就采取了由地主预付给徭役农民的资本的形式。资产

阶级经济学家由于头脑狭隘不能区别表现形式和它所表现的东

西,他们无视这样一个事实:甚至今天,劳动基金在地球上也只是

例外地表现为资本的形式。(4)

诚然,只有从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可变资本才会失去从资本家私人基金中预付的价值的性质。(4a)

但是,这一过程总要从某地某时开始。因此,从我们上面所持的观

点来看,下面的情况是可能的:资本家曾经一度依靠某种与别人的

无酬劳动无关的原始积累而成为货币所有者,因而能够作为劳动

力的购买者进入市场。然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单纯连续或者

说简单再生产,还会引起其他一些特殊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资

本的可变部分,而且影响整个资本。

如果1000镑资本周期地(例如每年)创造剩余价值200镑,而

这些剩余价值每年又都被消费掉,那就很清楚,同一过程重复五年

以后,所消费的剩余价值量=5×200,也就是等于原预付资本价值

1000镑。如果年剩余价值只是部分地被消费掉,例如只消费掉一

半,那末,在生产过程重复十年以后,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因为

10×100=1000。总之,预付资本价值除以每年所消费的剩余价

值,就可以求出,经过若干年或者说经过若干个再生产品间,原预

付资本就会被资本家消费掉,因而消失了。资本家认为,他所消费

的是别人无酬劳动的产品即剩余价值,而保存了原资本价值,但这

种看法绝对不能改变事实。经过若干年以后,资本家占有的资本

价值就等于他在这若干年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剩余价值额,而他

所消费的价值额就等于原有资本价值。诚然,他手中握有一笔数

量没有改变的资本,而且其中一部分如厂房、机平等等,在他开始

经营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但是,这里问题在于资本的价值,而不在

于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如果某人借了等于自己全部财产的价值

的债务而把全部财产耗尽,那末他的全部财产正好只代表他的全

部债务。同样,如果资本家把自己预付资本的等价物消费掉,那末

这些资本的价值不过只代表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总额。他的

原有资本的任何一个价值原子都不复存在了。

因此,撇开一切积累不说,生产过程的单纯连续或者说简单再

生产,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以后,必然会使任何资本都转化为

积累的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即使资本在进入生产过程的时

候是资本使用者本人挣得的财产,它迟早也要成为不付等价物而

被占有的价值,成为别人无酬劳动的货币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化身。

  我们在第四章已经看到,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只有商品生产

和商品流通的存在还是不够的。为此首先必须有下列双方作为买

者和卖者相对立:一方是价值或货币的所有者,另一方是创造价值

的实体的所有者;一方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是

除了劳动力以外什么也没有的所有者。所以,劳动产品和劳动本

身的分离,客观劳动条件和主观劳动力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事实上的基础或起点。

但是,起初仅仅是起点的东西,后来通过过程的单纯连续,即

通过简单再生产,就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结果而不断重新生

产出来,并且永久化了。一方面,生产过程不断地把物质财富转化

为资本,转化为资本家的价值增殖手段和消费。另一方面,工人

不断地象进入生产过程时那样又走出这个过程——是财富的人身

源泉,但被剥夺了为自己实现这种财富的一切手段。因为在他进

入过程以前,他自己的劳动就同他相异化而为资本家所占有,并入

资本中了,所以在过程中这种劳动不断物化在别人产品中。因为

生产过程同时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所以工人的产品不

仅不断地转化为商品,而且也转化为资本,转化为吸收创造价值的

力的价值,转化为购买人身的生活资料,转化为使用生产者的生产

资料。(5)可见,工人本身不断地把客观财富当作资本,当作同他

相异化的、统治他和剥削他的权力来生产,而资本家同样不断地把

劳动力当作主观的、同它本身物化的和实现的资料相分离的、抽象

的、只存在于工人身体中的财富源泉来生产,一句话,就是把工人

当作雇佣工人来生产。(6)工人的这种不断再生产或永久化是资

本主义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工人的消费有两种。在生产本身中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消费生

产资料,并把生产资料转化为价值高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产品。这

就是他的生产消费。同时这也是购买他的劳动力的资本家对他的

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工人把购买他的劳动力而支付给他的

货币用于生活资料:这是他的个人消费。可见,工人的生产消费和

个人消费是完全不同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工人起资本动力的作

用,属于资本家;在后一种情况下,他属于自己,在生产过程以外执

行生活职能。前者的结果是资本家的生存,后者的结果是工人自

己的生存。

在考察“工作日”等等时,有些场合已经表明:工人往往被迫把

自己的个人消费变成生产过程的纯粹附带的事情。在这种情况

下,他给自己添加生活资料,是为了维持自己劳动力的运转,正象

给蒸汽机添煤加水,给机轮上油一样。在这里,他的消费资料只是

一种生产资料的消费资料,他的个人消费是直接生产的消费。但

是,这表现为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无关的无谓消耗。

(7)

只要我们考察的不是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工人,而是资本家阶

级和工人阶级,不是孤立的商品生产过程,而是在社会范围内不断

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那情况就不同了。当资本家把自己一

部分资本变成劳动力时,他就由此增殖了自己的总资本。他一举

两得。他不仅从他由工人那里取得的东西中,而且从他给工人的

东西中获取利益。用来交换劳动力的资本转化为生活资料,这种

生活资料的消费是为了再生产现有工人的肌肉、神经、骨骼、脑髓

和生出新的工人。因此,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在绝对必需的限度

内,只是把资本用来交换劳动力的生活资料再转化为可供资本重

新剥削的劳动力。这种消费是资本家最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即工人

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可见,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在工场、工厂

等以内或以外,在劳动过程以内或以外进行,都是资本生产和再生

产的一个要素,正象擦洗机器,不论在劳动过程中或劳动过程的一

定间歇进行,总是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一样。虽然工人实现

自己的个人消费是为自己而不是为资本家,但事情并不因此有任

何变化。役畜的消费并不因为役畜自己享受食物而不成为生产过

程的必要的要素。工人阶级的不断维持和再生产始终是资本再生

产的条件。资本家可以放心地让工人维持自己和繁殖后代的本能

去实现这个条件。他所操心的只是把工人的个人消费尽量限制在

必要的范围之内,这种做法同南美洲那种强迫工人吃营养较多的

食物,不吃营养较少的食物的粗暴行为,真有天壤之别。(8)

  因此,资本家及其思想家即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只有使工人阶

级永久化所必需的,也就是为了使资本能消费劳动力所实际必要

的那部分工人个人消费,才是生产消费。除此以外,工人为了自己

享受而消费的一切都是非生产消费。(9)假使资本积累引起工资

的提高,从而使工人的消费资料增加,但资本并没有消费更多的劳

动力,那末追加资本就会非生产地消费掉。(10)实际上,工人的个

人消费对他自己来说是非生产的,因为这种消费仅仅是再生产贫

困的个人;而对资本家和国家来说是生产的,因为它生产了创造别

人财富的力量。(11)

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工人阶级,即使在直接劳动过程以外,

也同死的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甚至工人的个人消费,

在一定限度内,也不过是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不过,这个

过程关心的是,在它不断使工人的劳动产品从工人这一极移到资

本那一极时,不让这种有自我意识的生产工具跑掉。工人的个人

消费一方面保证他们维持自己和再生产自己,另一方面通过生活

资料的耗费来保证他们不断重新出现在劳动市场上。罗马的奴隶

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他

这种独立的假象是由雇主的经常更换以及契约的法律虚构来保

持的。

从前,资本在它认为必要的时候,就通过强制的法律来实现对

自由工人的所有权。例如在1815年以前,英国曾以严厉的刑罚来

禁止机器工人向国外迁移。

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12)资本家竭力把这种熟练的工人阶级的存在算作属于自己的生

产条件,并且实际上把这种熟练的工人阶级看作自己的可变资本

的实际存在,每当危机使这种工人阶级有丧失的危险时,这一点就

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大家知道,美国的南北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

棉荒,把郎卡郡等地的大部分棉纺织业工人抛向街头。于是从工

人阶级自身以及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出呼声,要求通过国家援助或

国民的自愿捐款把“多余的人”迁往英国的殖民地或美国。当时

《泰晤士报》(1863年3月24日)发表了曼彻斯特前任商会会长艾

德蒙·波特尔的一封信。这封信在下院被恰当地称为“工厂主宣

言”。(13)我们在这里举出几处有代表性的地方,这些地方毫无掩

饰地表明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所有权。

“可能有人对棉纺织业工人说,他们的劳动供给太多了……也许应当减

少三分之一,这样才能保障对其余三分之二的正常需求……社会舆论坚决要

求移民……雇主〈即棉纺织厂主〉不愿意看到他的劳动供给转移出去;他会

想,这样做既不公正又不正确……如果靠公共基金实行移民,他就有权提出

意见,也许有权提出抗议。”

这个波特尔接着谈到,棉纺织业是如何有用,如何“无疑地吸

收了爱尔兰和英国农业区的多余人口”,它的规模是如何的大,如

何在1860年占英国输出总额的5/13,它如何经过几年后,会由于市

场特别是印度市场的扩大,并由于“按每磅6便士输入足够数量的

棉花”而再行扩展。他继续说:

“时间(一年两年或许是三年)会生产出必要的数量……于是我要提出一

个问题:这种工业值得维持吗?这种机器〈指活的劳动机器〉值得费力去维护

吗?想抛弃这种机器不是最大的愚蠢吗?我认为是这样。我承认,工人不是

财产,不是郎卡郡和雇主们的财产,然而他们是二者的力量;他们是有智慧的

和受过训练的力量,不是在一代之内就能替换的;相反地,其他机器即工人进

行操作的机器,很大一部分可以在12个月内加以替换和改良而获得利益。

(14)如果鼓励或允许〈!〉劳动力迁往国外,那资本家怎么办呢?”

这种发自内心的叫喊使人想起了宫廷侍卫长卡尔勃。

“……抛掉工人的精华,固定资本就会大大贬值,流动资本就会经不起同

劣等劳动供应不足的斗争……有人对我们说,工人自己希望迁往国外。工人

要这样做,那是很自然的……抛掉棉纺织业的劳动力,把支付给他们的工资

比如降低1/3,或5百万,使棉纺织业生产缩减,这样一来,工人上面的一个阶

级即小店主怎么办呢?地租及小屋租金怎么办呢?……小租地农场主、比较优

裕的房主和土地所有者怎么办呢?输出国家最优秀的工厂工人,降低

它的那部分生产效率最高的资本和财富的价值,以使这个国家贫弱,请问,对

国内一切阶级说来,还有什么计划会比这种计划更具有自杀性呢?”“我建议

两三年内分批发行5—6百万公债;这笔钱由棉纺织工业区济贫所所属的特

别委员掌管,依照特别法律的规定来使用,并实行一定的强制劳动来保持受

救济者的道德标准……放弃自己最优秀的工人,并且由于实行大规模的造成

国内空虚的移民,以及把全区的资本和价值弄得一干二净,而使剩下的工人

道德败坏,意志消沉,对土地所有者或雇主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坏的事情

吗?”

波特尔这位棉纺织厂主选中的喉舌,把“机器”分为两类,这两

类都属于资本家。一类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另一类在夜间和星期

日住在厂外的小屋中。一类是死机器,另一类是活机器。死机器不

仅逐日损坏和贬值,而且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它的现有数量中的大

部分也变得陈旧了,以致在几个月之内可以用新机起来替换而获

得利益。活机器则相反,它延续的时间越久,历代的技能积累得越

多,就越好。《泰晤士报》在回答这位大厂主时写道:

“艾·波特尔先生深深感到棉纺织企业主的异乎寻常的绝对的重要性,

以致为了维持这个阶级并且使他们的行业永世长存,他准备把50万工人强

行关进庞大的有道德的贫民习艺所。波特尔先生问道,这种工业值得维持

吗?我们回答说,当然值得,应当用一切正直的手段来维持。波特尔先生又

问,这种机器值得费力去维护吗?这里我们就犹豫了。波特尔先生指的机器

是人这种机器,因为他断言他并不打算把这种机器当作绝对的财产。我们必

须承认,维护人这种机器,也就是把他们关起来并且给他们上油,直到需要他

们的时候为止,我们认为这是‘不值得费力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人这种机

器有一种特性:尽管你上油擦洗,不使用就会生锈。此外,正如我们已经看见

的,人这种机器能自己放出蒸汽,发生爆炸,在我们的大城市里疯狂地胡闹。

正如波特尔先生所说,再生产工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只要我们手里

有机械师和货币,我们总是能够找到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人,从这些人中间

可以造就出超过我们任何时候所能需要的工厂工长……波特尔先生谈到过

236一年、两年或三年工业又会活跃起来,要求我们不鼓励或不允许劳动力迁往

国外!他说工人希望迁移国外是很自然的,但是他认为,国家必须不顾他们的

要求,把这50万工人和他们的70万家属关闭在棉纺织工业区里,并且——

这是必然会得出的——国家必须用暴力压制他们的不满,用救济维持他们的

生存;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考虑到有朝一日棉纺织企业主可能再需要他们

……现在已经是这个岛国强大的舆论行动起来,从那些想把劳动力同煤、铁、

棉花一样看待的人的手里拯救出‘这种劳动力’的时候了。”(15)

《泰晤士报》的文章只不过是一种益智游戏。“强大的舆论”实

际上同波特尔先生的意见一样,认为工厂工人是工厂的活动的附

属物。工人被制止迁往国外。(16)他们被关进棉纺织工业区的“有

道德的贫民习艺所”,他们仍然是“郎卡郡棉纺织企业主的力

量”。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本身的进行中,再生产出劳动力和

劳动条件的分离。这样,它就再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并使之永

久化。它不断迫使工人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不断

使资本家能够为了发财致富而购买劳动力。(17)现在资本家和工

人作为买者和卖者在商品市场上相对立,已经不再是偶然的事情

了。过程本身必定把工人不断地当作自己劳动力的卖者投回商品

市场,同时又把工人自己的产品不断地变成资本家的购买手段。

实际上,工人在把自己出卖给资本家以前就已经属于资本了。工

人经济上的隶属地位(18),是由他的卖身行为的周期更新、雇主的

更换和劳动的市场价格的变动造成的,同时又被这些事实所掩盖

(19)。

可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或作为再生产过程

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

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

主义占有规律

我们以前考察了剩余价值怎样从资本产生,现在我们考察资

本怎样从剩余价值产生。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

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21)

首先,我们从单个资本家的角度来考察这个过程。例如,一个

纱厂主预付了10000镑的资本,其中4/5用于棉花、机平等等,其余

1/5用于工资。假定他每年生产棉纱240000磅,价值为12000镑。

如果剩余价值率为100%,剩余价值就包含在40000磅棉纱的剩

余产品或纯产品中,它占总产品的1/6,价值2000镑。这2000镑价

值将由出售而实现。2000镑的价值额就是2000镑的价值额。从这

笔货币上既嗅不出也看不出它是剩余价值。一个价值是剩余价值

这一点,表明这一价值怎样来到它的所有者手里,但是丝毫也不能

改变价值或货币的本性。

  因此,纱厂主要把他新增加的2000镑货币变成资本,在其他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得预付其中的4/5去购买棉花等物,1/5去购买

新的纺纱工人,这些纺纱工人会在市场上找到生活资料,而生活资

料的价值已由纱厂主预付给他们了。于是,这2000镑新资本就在

纺纱厂中执行职能,并又带来400镑的剩余价值。

资本价值最初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相反,剩余价值一开始就

作为总产品的一定部分的价值而存在。如果总产品卖出去,变成

货币,那末资本价值就又取得了自己最初的形式,而剩余价值则改

变了自己最初的存在方式。但是从这时候起,资本价值和剩余价

值二者都成了货币额,并且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新转化为资本。

资本家把这二者都用来购买商品,以便能够重新开始制造自己的

产品,而这次是在扩大规模上进行的。但是,他要买到这些商品,

就必须在市场上找到这些商品。

他自己的棉纱所以能流通,只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年产品投入

市场,正象其他所有的资本家也把自己的商品投入市场一样。但

这些商品在进入市场以前,就已经存在于年生产基金中了,也就是

说,已经存在于由各个单个资本的总额或社会总资本在一年中转

化成的各种物品的总额中了,而每个资本家只占有其中的一个相

应部分。市场上的过程只是实现年生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交换,

使它们从一个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人的手里,但它既不能增大年生

产的总额,也不能改变产品的本性。可见,全部年产品能有什么用

途,取决于它本身的构成,而绝不取决于流通。

首先,年生产必须提供一切物品(使用价值)以补偿一年中所

消费的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扣除这一部分以后,剩下的就是包

含剩余价值的纯产品或剩余产品。但这种剩余产品究竟是由什么

构成的呢?也许是那些供资本家阶级满足需要和欲望的物品,即加

入他们的消费基金的物品吧?如果真是这样,剩余价值就会被挥霍

尽,这样就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了。

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但是,如果不

是出现了奇迹,能够转化为资本的,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

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的物品,即生活资料。所

以,一部分年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它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总之,剩余价值所以能转

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

了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21a)

但要使这些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的职能,资本家阶级还需

要追加劳动。如果从外延方面或内含方面都不能增加对就业工人

的剥削,那就必须雇用追加的劳动力。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机构也

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因为它把工人阶级当作靠工资过活的阶级

再生产出来,让他们的通常的工资不仅够用来维持自己,而且还够

用来进行繁殖。资本只要把工人阶级每年向它提供的各种年龄的

追加劳动力同已经包含在年产品中的追加生产资料合并起来,剩

余价值向资本的转化就完成了。具体说来,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

不断扩大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循环改变了,按照西斯蒙第

的说法,变成螺旋形了。(21b)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谈我们所举的例子。这是亚伯拉罕生以

撒,以撒生雅各等等的老故事。10000镑原有资本带来2000镑

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资本化了;新的2000镑资本又带来400

镑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又资本化了,于是变成了第二个追加资

本,又带来80镑新的剩余价值,依此类推。

我们在这里撇开资本家自己所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不说。

追加资本是同原有资本合并,还是同它分开而独立增殖;是由积累

它的同一资本家使用,还是转入别的资本家手中,这些我们暂时也

不必过问。只是我们不应当忘记,在新形成的资本旁边,原有资本

仍在继续再生产自己,并生产剩余价值,而且每一个积累起来的资

本就它同自己所创造的追加资本的关系来说,也是这样。

原有资本是由预付10000镑而形成的。它的所有者是从哪里

得到它的呢?它是通过所有者本人的劳动和他的祖先的劳动得到

的!——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一致这样回答我们(21c),而他们

的这种假定好象真的是唯一符合商品生产的规律的。

2000镑追加资本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的产生过程我们是

一清二楚的。这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

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合并追加劳动力的生产资

料,以及维持这种劳动力的生活资料,都不外是剩余产品的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即资本家阶级每年从工人阶级那里夺取的贡品的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资本家阶级用贡品的一部分来购买追

加劳动力,甚至以十足的价格来购买,就是说,用等价物交换等价

物,那还是征服者的老把戏,用从被征服者那里掠夺来的货币去

购买被征服者的商品。

如果追加资本所雇用的就是把它生产出来的人,那末后者首

先必须继续使原有资本增殖,其次要对自己过去劳动的产品用比

它所费劳动更多的劳动买回来。如果我们把这看作资本家阶级和

工人阶级之间的交易,那末,即使用从前雇用的工人的无酬劳动来

雇用追加的工人,问题的实质也不会有丝毫改变。资本家也许还

把追加资本转化为机器,而机器又把这种追加资本的生产者抛向

街头,用几个儿童来代替他们。不管怎样,工人阶级总是用他们这

一年的剩余劳动创造了下一年雇用追加劳动的资本。(22)这就是

所谓“资本生资本”。

第一个追加资本2000镑的积累的前提,是资本家所预付的、

由于他的“最初劳动”而属于他的10000镑价值额。而第二个追加

资本400镑的前提,只能是第一个追加资本2000镑的预先积累,

400镑就是这2000镑的资本化的剩余价值。现在,对过去无酬劳

动的所有权,成为现今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占有活的无酬劳动的唯

一条件。资本家已经积累的越多,就越能更多地积累。

既然构成第一个追加资本的剩余价值,是用一部分原资本购

买劳动力的结果,而这种购买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规律,从法律上

看来,这种购买的前提不外是工人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能力,而货币

或商品的所有者自由地支配属于他的价值;既然第二个追加资本

等等不过是第一个追加资本的结果,因而是前一种关系的结果;既

然每一次交易都始终符合商品交换的规律,资本家总是购买劳动

力,工人总是出卖劳动力,甚至还可以假定这种交易是按劳动力的

实际价值进行的;那末很明显,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

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

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表现为最初行为的等价物交换,已经变

得仅仅在表面上是交换,因为,第一,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

本本身只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第二,这

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

要加上新的剩余额。这样一来,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仅

仅成为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成为一种与内容本身无关

的并只能使它神秘化的形式。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

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

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最初,在我们

看来,所有权似乎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至少我们应当承认

这样的假定,因为互相对立的仅仅是权利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占有

别人商品的手段只能是让渡自己的商品,而自己的商品又只能是

由劳动创造的。现在,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

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而对于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

产品。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了似乎是一个以它们的同一性为

出发点的规律的必然结果。(23)

因此,不论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好象同最初的商品生产规律如

何矛盾,但这种占有方式的产生决不是由于这些规律遭到违反,相

反地,是由于这些规律得到应用。只要略微回顾一下以资本主义

积累为终点的各个依次发生的运动阶段,就可以再次弄清楚这

一点。

首先我们看到,一个价值额最初转化为资本是完全按照交换

规律进行的。契约的一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方购买劳动力。前

者取得自己商品的价值,从而把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让渡

给后者。后者就借助于现在也归他所有的劳动,把已经归他所有

的生产资料转化为一种新产品,这个产品在法律上也归他所有。

这个产品的价值首先包含了已被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有用劳动不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就不能消费这

些生产资料;但劳动力要卖得出去,必须能够向使用它的工业部门

提供有用劳动。

新产品的价值还包含了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和剩余价值。这

是由于按一定时期(一日,一周等等)出卖的劳动力的价值,低于它

在这期间被使用后所创造的价值。但是,工人得到付给他的劳动

力的交换价值,因而让渡了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这同任何买卖

都一样。

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能提供劳动,从

而能创造价值,但这并不触犯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所以,如果说

预付在工资上的价值额不仅仅在产品中简单地再现出来,而且还

增加了一个剩余价值,那末,这也并不是由于卖者被欺诈,——他

已获得了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只是由于买者消费了这种商品。

交换规律只要求彼此出让的商品的交换价值相等。这一规律

甚至从来就要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各不相同,并且同它们的消费毫

无关系,因为消费只是在买卖结束和完成以后才开始的。

可见,货币最初转化为资本,是完完全全符合商品生产的经济

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有权的。尽管这样,这种转化仍然有以下

的结果:

1.产品属于资本家,而不属于工人;

2.这一产品的价值除包含预付资本的价值外,还包含剩余价

值,后者要工人耗费劳动,而不要资本家耗费任何东西,但它却成

为资本家的合法财产;

3.工人保持了自己的劳动力,只要找到买者就可以重新出卖。

简单再生产仅仅是这种最初的活动的周期反复。货币总是一

次又一次地重新转化为资本。因此,规律并没有遭到违反,相反

地,只是得到不断发生作用的机会。

“好多次连续发生的交换行为,不过使最后一次成为最初一次的代

表。”(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1卷第70页)

然而,我们已经知道,简单再生产足以使这种最初的活动具有

一种同把它当作孤立过程来考察时完全不同的性质。

“在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人中间,一部分人〈工人〉每年通过新的劳动获

得新的分配权;另一部分人〈资本家〉则通过最初劳动已经预先取得了永久的

分配权。”(同上,第110、111页)

大家知道,劳动领域并不是长子继承权创造奇迹的唯一领域。

如果简单再生产为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为积累所代替,事情也

还是一样。在前一种情况下,资本家花费了全部剩余价值,在后一

种情况下,他只消费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把其余部分转化为货

币,以此表现了自己的公民美德。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财产,它从来不属于别人。资本家把剩

余价值预付在生产上,完全象他最初进入市场的那一天一样,是从

自己的基金中预付的。至于这一次他的基金是由他的工人的无酬

劳动产生的这一事实,和问题绝对无关。如果工人B是用工人A所

生产的剩余价值来雇用的,那末,第一,A提供这种剩余价值时,资

本家对他的商品支付了全部合理价格,分文也没有少给;第二,这

一交易同工人B毫无关系。B所要求的而且有权要求的,是资本

家把他的劳动力的价值付给他。

“双方都有利,因为对工人来说,他在劳动前〈应当说:在他自己的劳动带

来成果前〉就预先得到他的劳动〈应当说:别的工人的无酬劳动〉的果实;对雇

主来说,这个工人的劳动的价值大于他的工资的价值〈应当说:他生产的价值

大于他的工资的价值〉。”(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1卷第135页)

诚然,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不断更新的过程,如果我

们考察的不是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工人,而是他们的整体,即资本家

阶级和与它对立的工人阶级,那末,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但这样

一来,我们就得应用一个与商品生产完全不同的标准。

在商品生产中,互相对立的仅仅是彼此独立的卖者和买者。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他们所签订的契约期满而告结束。要

是交易重复进行,那是由于订了新的契约,这同以前的契约完全无

关,在这里同一买者和同一卖者再次碰在一起只是偶然的事情。

因此,如果要把商品生产或属于商品生产的过程按其本身的

经济规律来加以判断,我们就必须把每个交换行为就其本身来加

以考察,撇开它与以前和以后的交换行为的一切联系。由于买卖

只是在个别人之间进行,所以不可能在这里找到整个社会阶级之

间的关系。

现在执行职能的资本,不管它经过的周期的再生产和先行积

累的系列多么长,总是保持着它本来的处女性。尽管每一个单独

考察的交换行为仍遵循交换规律,但占有方式却会发生根本的变

革,而这丝毫不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同一所有权,在

产品归生产者所有,生产者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只能靠自己劳动

致富的初期,是有效的;在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成为那些能不断地

重新占有别人无酬劳动的人的财产的资本主义时期,也是有效

的。    

一旦劳动力由工人自己作为商品自由出卖,这种结果就是不

可避免的。但只有从这时期,商品生产才普遍化,才成为典型的生

产形式;只有从这时期,每一个产品才一开始就是为卖而生产,而

生产出来的一切财富都要经过流通。只有当雇佣劳动成为商品生

产的基础时,商品生产才强加于整个社会,但也只有这时,它才能

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说雇佣劳动的介入使商品生产变得不纯,

那就等于说,商品生产要保持纯粹,它就不该发展。商品生产按自

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

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24)

我们已经看到,甚至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全部预付资本,

不管它的来源如何,都转化为积累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但在

生产的巨流中,全部原预付资本,与直接积累的资本即重新转化为

资本(不论它是在积累者手中,还是在别人手中执行职能)的剩余

价值或剩余产品比较起来,总是一个近于消失的量(数学意义上的

无限小的量)。所以,政治经济学一般都把资本说成是“用来重新生

产剩余价值的积累起来的财富”(25)(转化了的剩余价值或收入),

或把资本家说成是“剩余产品的占有者”(26)。这种看法不过是用

另一种方式来说明全部现存的资本是积累起来的或资本化的利

息,因为利息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7)

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

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

在进一步探讨积累或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的某些规定以

前,我们必须清除古典经济学提出的一种含糊观点。

资本家为自己消费而用一部分剩余价值购买的商品,对他不

能起生产资料和价值增殖手段的作用,同样,他为满足自己的自然

需要和社会需要而购买的劳动,也不起生产劳动的作用。资本家

没有通过购买这种商品和劳动,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相反地,

把它作为收入消费掉或花费掉了。旧贵族的思想,如黑格尔正确

地指出的,主张“消费现存的东西”,特别是讲究个人侍奉的豪

华,以示阔绰,与此相反,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看来,具有决定性重要

意义的是,宣布积累资本是每个公民的首要义务,并谆谆告诫人

们,如果把全部收入吃光用尽,而不把其中相当的一部分用来雇用

追加的生产工人,让他们带来的东西超过他们耗费的东西,那就不

能积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经济学又不得不同一般人的偏见作

斗争,这种偏见把资本主义生产和货币贮藏混为一谈(28),以为积

累财富就是使财富现有的实物形式免遭破坏,也就是不被消费掉,

或者说,把财富从流通中救出来。其实,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加入流

通,同把货币作为资本而增殖,恰恰是相反的两回事,从货币贮藏

的意义上进行商品积累,是十足的愚蠢行为。(28a)大量商品的积

累是流通停滞或生产过剩的结果。(29)诚然,在一般人的观念中

是把下面这两种现象混在一起了:一方面是富人消费基金中积累

的供慢慢消费的财物,另一方面是一切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储备。

后一现象,我们在分析流通过程时还要略微谈到。

因此,古典经济学强调指出,积累过程的特点是,剩余产品由

生产工人消费,而不由非生产工人消费,这一点是对的。但它的错

误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亚·斯密使人们形成一种流行的看法,把

积累仅仅看成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消费,或者说,把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仅仅看成剩余价值转变为劳动力。例如,我们可以听听李嘉

图的说法:

“必须懂得,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都是要消费掉的,但究竟由再生产另一

个价值的人消费,还是由不再生产另一个价值的人消费,这中间有难以想象

的区别。我们说收入节约下来加入资本,我们的意思是,加入资本的那部分

收入,是由生产工人消费,而不是由非生产工人消费。如果认为资本可以由于

不消费而增加,那就大错特错了。”(30)

李嘉图和一切以后的经济学家追随亚·斯密一再重复地说:

“加入资本的那部分收入,是由生产工人消费”,这就大错特错了。

根据这种看法,所有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都要成为可变资本了。

其实,剩余价值和原预付价值一样,分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分

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劳动力是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

式。在这个过程中,它本身被资本家消费了。它通过自己的职能

——劳动——去消费生产资料。同时,购买劳动力所付出的货币,

转化为不是由“生产劳动”而是由“生产工人”消费的生活资料。亚

·斯密根据自己根本错误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的荒谬结论:虽然每

一单个资本分成不变组成部分和可变组成部分,但社会资本只分

解为可变资本,或者说,只用来支付工资。例如,一个呢绒厂主把

2000镑转化为资本。他把这些货币的一部分用来雇织工,另一部

分用来购买毛纱和织毛机等等。而把毛纱和织毛机卖给他的人,

又把其中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劳动,依此类推,直到2000镑完全用

于支付工资,或者这2000镑所代表的全部产品都由生产工人消费

掉。我们看到,这个论据的全部力量就在于把我们推来推去的“依

此类推”这几个字。事实上,亚当·斯密正是在困难开始的地方中

止了他的研究。(31)

要是我们只考察年总生产基金,每年的再生产过程是容易理

解的。但年生产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投入商品市场,而困难就

在这里开始。各个资本的运动和个人收入的运动交错混合在一

起,消失在普遍的换位中,即消失在社会财富的流通中,这就迷惑

了人们的视线,给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

在本书第二卷第三篇中,我将对实际的联系进行分析。重农学派

最大的功劳,就在于他们在自己的《经济表》中,首次试图对通过

流通表现出来的年生产的形式画出一幅图画。(32)

不言而喻,政治经济学不会不利用亚·斯密的所谓纯产品中

转化为资本的部分完全由工人阶级消费这一论点,来为资本家阶

级的利益服务。

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

和收入。节欲论

在前一章里,我们把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只是看作资本家的

个人消费基金,在这一章里,我们到现在为止把它只是看作积累基

金。但是,剩余价值不仅仅是前者,也不仅仅是后者,而是二者兼

而有之。剩余价值一部分由资本家作为收入(33)消费,另一部分

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

在一定量的剩余价值中,这两部分中的一部分越大,另一部分

就越小。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分割的比例决定着

积累量。但这种分割是由剩余价值的所有者资本家来进行的。因

此,这是他的意志行为。至于他所征收的贡物中由他积累的部分,

据说是他节约下来的,因为他没有把它吃光用尽,也就是说,他执

行了他作为资本家的职能,即执行使自己致富的职能。

资本家只有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才有历史的价值,才有象聪

明的利希诺夫斯基所说的“没有任何日期”的历史存在权。也只

有这样,他本身的暂时必然性才包含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

必然性中。但既然这样,他的动机,也就不是使用价值和享受,而

是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殖了。他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

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

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

础。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作为这样一种人,

他同货币贮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富欲。但是,在货币贮藏者那

里,这表现为个人的狂热,在资本家那里,这却表现为社会机构的

作用,而资本家不过是这个社会机构中的一个主动轮罢了。此外,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投入工业企业的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必要,

而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

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

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

所以,就资本家的一切行动只是通过他才具有意志和意识的

资本的职能而论,他的私人消费,对他来说也就成了对他的资本积

累的掠夺,就象在意大利式簿记中把资本家的私人开支记在资本

的借方一样。积累是对社会财富世界的征服。它在扩大被剥削的

人身材料的数量的同时,也扩大了资本家直接和间接的统

治。(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原罪到处发生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累和财

富的发展,资本家不再仅仅是资本的化身。他对自己的亚当具有

“人的同情感”,而且他所受的教养,使他把禁欲主义的热望嘲笑

为旧式货币贮藏者的偏见。古典的资本家谴责个人消费是违背自

己职能的罪恶,是“节制”积累,而现代化的资本家却能把积累看作

是“放弃”自己的享受欲。“啊,他的胸中有两个灵魂,一个要想同

另一个分离!”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初期,——而每个资本主义的暴

发户都个别地经过这个历史阶段,——致富欲和贪欲作为绝对的

欲望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不仅创立了一个享乐世

界;随着投机和信用事业的发展,它还开辟了千百个突然致富的源

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已经习以为常的挥霍,作为炫耀富有从

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不幸的”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

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此外,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不象货币

贮藏者那样同自己的个人劳动和个人消费的节约成比例,而是同

他榨取别人的劳动力的多少和强使工人放弃一切生活享受的程度

成比例的。因此,虽然资本家的挥霍从来不象放荡的封建主的挥

霍那样是直截了当的,相反地,在它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最肮脏的贪

欲和最小心的盘算;但是资本家的挥霍仍然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

决不会妨害另一方。因此,在资本家个人的崇高的心胸中同时展

开了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的浮士德式的冲突。

艾金医生在1795年发表的一部著作中说:

“曼彻斯特的工业可分为四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工厂主为了维持生

活,不得不辛勤劳动。”

注  他们特别是靠盘剥那些把子女送来当学徒的父母而大发横

财,那些父母付给他们高额学费,而这些学徒却忍饥挨饿。另一方

面,当时平均利润很低,要积累就得大大节俭。他们过着象货币贮

藏者一样的生活,甚至连资本的利息也不肯消费。

“在第二个时期,他们开始赚到了少量的财产,但还象过去那样辛勤地劳

动”,——因为象一切奴隶监督者都知道的那样,对劳动的直接剥削是要花费

劳动的,——“并且过着和过去一样的俭朴生活…… 在第三个时期,奢侈开

始了,各企业通过派骑马的人〈骑马的推销员〉到王国各商业城市去兜揽生意

而扩大了经营。在1690年以前,在工业中能赚到3000—4000镑资本的人可

能为数极少,甚至根本没有。但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或者在稍后的时期,工业

家已经积累了货币,开始建造石头房子来代替木棚或土房…… 但在十八世

纪最初几十年,如果一个曼彻斯特的工厂主以一品脱外国葡萄酒款待自己的

客人,那就会遭到所有邻居的议论和非难。”

在机器生产出现以前,工厂主们晚上在酒店聚会时花的费用

从来不会超过6便士一杯果汁酒和1便士一包烟。直到1758年,

才出现了划时代的事情,人们第一次看到“一个实际从事营业的人

坐上自己的马车!”“第四个时期”,即十八世纪最后三十多年,“是

穷奢极欲,大肆挥霍的时期,这是靠扩大营业来维持的”(35)。如

果善良的艾金医生今天在曼彻斯特复活的话,他又将说些什么呢!

积累啊,积累啊!这就是摩西和先知们!“勤劳提供物资,而

节俭把它积累起来”。(36)因此,节俭啊,节俭啊,也就是把尽可能

多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重新转化为资本!为积累而积累,为生产

而生产——古典经济学用这个公式表达了资产阶级时期的历史

使命。它对财富分娩的痛苦从来不迷惑(37),但对历史必然性悲

叹又有什么用处呢?在古典经济学看来,无产者不过是生产剩余价

值的机器,而资本家也不过是把这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的机

器。它非常严肃地对待资本家的历史职能。为了使资本家的内心

摆脱享受欲和致富欲之间的不幸的冲突,马尔萨斯在本世纪二十

年代初期曾维护这样一种分工:让实际从事生产的资本家承担积

累的任务,而让另一些参加剩余价值分配的人,如土地贵族、领受

国家和教会俸禄的人等等承担挥霍的任务。他说,最重要的就是

“把支出欲和积累欲分开”(38)。那些早就变得享乐成性和善于交

际的资本家先生们不由得大叫起来。他们的代言人之一,一个李

嘉图派叫道:马尔萨斯先生鼓吹高额地租、高额税收等等,难道是

为了让非生产消费者来不断地刺激工业家!诚然,口号所标榜的是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生产,但是,

“这个过程与其说会促进生产,不如说会阻碍生产。而且让一部分人过着游

手好闲的生活,只是为了去鞭策另一些人,这也不是十分公正的。尽管从后

者的性格来说,如果强其他们去做,他们是能把事情办好的”(39)。

尽管他认为靠吸掉工业资本家汤里的油水这种办法来刺激工

业资本家去积累是不公正的,但是他觉得,“要使工人勤勉地劳

动”,必须尽可能地把工人的工资减到最低限度。他从来也不隐瞒

生财之道就在于占有无酬劳动。

  “工人需求的增加不过是表明他们甘愿拿走自己产品中的一小部分,而

把其中大部分留给他们的雇主:要是有人说,消费〈工人的消费〉减少会产生

‘过剩现象’〈市场商品充斥,生产过剩〉,那我只能回答说:过剩现象是高额利

润的同义语。”(40)

关于从工人那里掠夺来的赃物应该怎样在工业资本家和游手

好闲的土地所有者等人之间进行分配才最有利于积累这种学究气

的争论,遇到七月革命就平息下去了。此后不久,城市无产阶级在

里昂敲起了警钟,而农村无产阶级在英国又燃起了熊熊烈火。海峡

此岸在传播欧文主义,海峡彼岸在传播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

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在纳骚·威·西尼耳于曼彻斯特发

现资本的利润(包括利息)是无酬的“最后第十二个劳动小时”的产

物恰恰一年以前,他曾向世界宣布了自己的另一个发现。他庄严地

声称:“我用节欲一词来代替被看作生产工具的资本一词。”(41)这

真是庸俗经济学的“发现”的不可超越的标本!它用阿谀的词句来

替换经济学的范畴。如此而已。西尼耳教训说:“野蛮人

造弓就是从事工业,但他没有实行节欲。”这就向我们说明,在早

期的社会状态下,劳动资料如何和为何没有资本家的“节欲”也被

制造出来了。“社会越进步,就越要求节欲”(42),也就是越要求那

些以占有别人劳动及其产品为业的人实行节欲。从此劳动过程的

一切条件就如数转化成资本家的节欲行为了。谷物不只是吃掉,

而且还用来播种,这是资本家的节欲!葡萄酒保留一个时期用以发

酵,这是资本家的节欲!(43)资本家“把生产工具贷给〈!〉工人”,也

就是说,把生产工具同劳动力合并在一起作为资本来增殖,而不把

蒸汽机、棉花、铁路、肥料、挽马等等吃光,或者按照庸俗经济学家

的幼稚说法,不把“它们的价值”变成奢侈品和其他消费资料挥霍

掉,这就是资本家在掠夺自己的欲望。(44)资本家阶级究竟怎样

能做到这一点,至今仍然是庸俗经济学严加保守的秘密。够了,世

界之所以能生存,无非全靠这个在毗湿奴神前的现代赎罪者资本

家的自我修行。不仅是积累,就是单纯的“保存资本也要求不断地

努力克服把资本吃光用尽的诱惑”(45)。所以很明显,单是人道就

要求把资本家从殉道和诱惑中解救出来,其办法同不久前乔治亚

州的奴隶主所采取的一样,后者通过废除奴隶制而摆脱了这样一种

左右为难的境地:是把鞭打黑奴所得的全部剩余产品消耗在香槟

酒上,还是把其中一部分再转化为更多的黑人和土地。

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不仅都有简单再生产,而且都

有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虽然程度不同。生产和消费会累进地增加,

因此,转化为生产资料的产品也会累进地增加。但是,只要工人的

生产资料,从而他的产品和生活资料,还没有以资本形式同他相对

立,这个过程就不会表现为资本积累,因而也不会表现为资本家的

职能。(46)几年前去世的、继马尔萨斯之后在海利贝里东印度学

院讲授政治经济学的理查·琼斯,曾用两大事实很好地阐明了这

一点。因为印度人民大部分是自耕农,所以他们的产品、劳动资料

和生活资料从来不具有“从别人的收入中节约下来从而要经过一

个预先的积累过程的基金的形式”(47)。另一方面,在旧制度被英

国统治破坏最小的省份,非农业工人由豪门直接雇用,一部分剩余

农产品以贡物或地租形式流到这些豪门手中。这种剩余产品的一

部分在实物形式上为豪门所消费,另一部分由工人替他们转化为

奢侈品及其他消费,而剩下的一部分则形成自己占有劳动工具

的工人的工资。在这里,虽然没有那种奇异的圣徒、神色黯然的骑

士、“禁欲的”资本家介于期间,生产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也仍在照

常进行。

4.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

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量的

情况: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

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

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

预付资本的量

假设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已定,积累的资本量显

然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假定80%资本化,20%被消费掉,那

末,积累的资本是2400镑还是1200镑,就要看剩余价值的总额是

3000镑还是1500镑。可见,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一切情况也影响着

积累的量。在这里我们对这些情况再作一次总括的说明,但是只

限于它们在积累方面会提供新观点的范围。

我们记得,剩余价值率首先取决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政治

经济学非常重视剥削程度的这种作用,以致有时把由于提高劳动

生产力而造成的积累的加速和由于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而造成的积

累的加速等同起来。(48)在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的那几篇里,我

们总是假定工资至少和劳动力的价值相等。但是,把工资强行压低

到这一价值以下,在实际运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

能不对这一点略加考察。在一定限度内,这实际上是把工人的必

要消费基金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基金。

约·斯·穆勒说:

“工资没有生产力;它是一个生产力的价格;工资不会同劳动本身一起贡

献于商品的生产,正如机器的价格也不会同机器本身一起贡献于商品的生产

一样。如果劳动无须购买就能得到,工资就成为多余的了。”(49)

但是,假如工人能靠空气过活,那用任何价格也不能购买他们

了。因此,工人不费分文是一个数学意义上的极限:虽然可以逐渐

接近,但永远无法达到。资本的不断趋势是使工人降到这种不费

分文的地步。我常引用的一个十八世纪著作家、《论手工业和商

业》的作者声称,英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把英国的工资降低到法国

和荷兰的水平,他不过是泄露了英国资本灵魂深处的秘密。(50)

例如,他天真地说:

“如果我们的穷人〈称呼工人的术语〉想过奢侈的生活……他们的劳动就

必然昂贵…… 我们只要想想那些工场手工业工人消费多得惊人的奢侈品

就够了,例如白兰地酒、杜松子酒、茶叶、砂糖、外国水果、烈性啤酒、印花亚麻

布、鼻烟和香烟等等。”(51)

  他还引用了北安普顿郡的一个工厂主的文章,这位工厂主仰

天悲鸣:

“劳动在法国要比在英国整整便宜三分之一,因为法国的穷人劳动繁重,

但衣食简单,他们的主要食物是面包、水果、青菜、根菜和干鱼;他们很少吃

肉,小麦昂贵时,面包也吃得很少”(52)。这篇文章的作者接着说道:“而且他

们喝的只是白水或清淡饮料。因此他们实际上花的钱极少…… 这种状况

当然很难达到,但并不是不能达到的,法国和荷兰已经存在这种状况,就令人

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53)

二十年后,一位名列贵族的美国骗子本杰明·汤普逊(又称朗

福德伯爵)遵循着同一博爱主义的路线,使上帝和人都大为满意。

他的《论文集》可以说是一本食品,其中全是制作各种各样的代用

品的方法,用以代替工人日常的昂贵食品。请看这位令人惊异的

“哲学家”的一张特别成功的菜单:

“大麦5磅,玉米5磅,青鱼3便士,盐1便士,醋1便士,胡椒和白菜2

便士,总计203

4便士,可以做成供64个人喝的汤,如果粮食的价格中常,汤

的费用还可以降低到每人合3/4便士。”(54)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商品掺假使汤普逊的理想也成为

多余的了。(55)

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间,英国的租地农场主

和地主把工资强行降低到绝对的最低限度,他们以工资形式付给

农业短工的钱比最低限度还要低,而以教区救济金的形式付给不

足的部分。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英国的道勃雷们在利用“法律”

来规定工资率时的丑态:

“1795年,当地主们在规定斯宾诺姆兰德地方的工资的时候,他们已用

过午餐,但是他们显然认为工人是无须用午餐的…… 他们决定:当一个8

磅11盎斯重的面包卖1先令的时候,每人每周的工资应为3先令,在这种面

包价格上涨,而没有达到1先令5便士之前,工资可以适当增加。一旦超过了

这一价格,工资则应按比例地减少,直到这种面包的价格达到2先令为止,这

时每人的食量应比以前减少1/5。”(56)

  1814年,有一位大租地农场主,治安推事,贫民院主管,工资

调整人阿·贝奈特在上院调查委员会上被质问:

“一天劳动的价值和教区给工人的救济金之间是否有某种比例?”他回答

说:“有的,每个家庭每周的收入要超过名义工资,补足到每人一加仑面包(8

磅11盎斯)和每人3便士…… 我们认为一个家庭中每人每周有一加仑面

包就足以维持生活了;3便士则用来买衣服;如果教区愿意发给衣服,这3便

士就可以不发了。这种办法不仅在威尔特郡西部一带普遍采用,我想全国也

在普遍采用。”(57)

当时有一位资产阶级著作家喊道:

“这样,租地农场主们在若干年内就把自己同胞中的这个可敬的阶级贬

低了,竟然迫使他们以贫民习艺所作为栖身之所…… 租地农场主甚至阻碍

工人最必要的消费基金的积累,以便增加自己的收入。”(58)

目前,直接掠夺工人必要的消费基金对于剩余价值的形成,从

而对于资本的积累基金的形成究竟起怎样的作用,已经由所谓家

庭劳动(参看第十三章第八节d)的例子说明了。在本篇中我们还

要举出更多的事实。

虽然在一切工业部门里,由劳动资料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必

须足够供一定数量(这由企业规模决定)的工人使用,但是它完全

不必总是同所使用的劳动量按同一比例增加。假定某一工厂有

100个工人,每人劳动8小时,共800个劳动小时。如果资本家想

使这个劳动小时数增加一半,他可以再雇用50个工人,但这

样一来,他不仅要在工资上预付新的资本,而且要在劳动资料上预

付新的资本。不过他也可以使原有的100个工人不是劳动8小时

而是劳动12小时,这样,现有的劳动资料就足够使用了,只是损耗

得快一些罢了。可见,由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而获得的追加劳

动,没有不变资本部分的相应增加,也可以增加剩余产品和剩余价

值,即积累的实体。

在采掘工业中,例如在采矿业中,原料不是预付资本的组成部

分。这里的劳动对象不是过去劳动的产品,而是由自然无偿赠予

的。如金属矿石、矿物、煤炭,石头等等。这里的不变资本几乎完全

由劳动资料组成,它们能很容易地容纳增加了的劳动量(如工人日

夜换班)。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的数量和价值同所使

用的劳动成正比地增加。在这里,正象生产的第一天一样,形成产

品的原始要素,从而也就是形成资本物质成分的要素,即人和自

然,是同时起作用的。由于劳动力具有伸缩性,即使不预先增加不

变资本,积累的领域也能扩大。

在农业中,不预付追加的种子和肥料,就不可能扩大耕地。但

是,一旦预付了追加的种子和肥料,那末,即使对土地进行纯粹机

械性的耕作,也会对产量的提高发生奇迹般的作用。只要原有数

量的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量,不必预付新的劳动资料,也可以提高

肥力。这又是人对自然的直接作用,这种作用无需新资本的介入,

也会成为扩大积累的直接源泉。

最后,在本来意义的工业中,任何追加的劳动消耗都要求相应

地追加原料的消耗,但是不一定要追加劳动资料的消耗。因为采

掘工业和农业给加工工业提供了它本身需要的原料和它的劳动资

料的原料,所以采掘工业和农业无需追加资本就能生产的追加产

品,对于加工工业也是有利的。

总的结论是:资本一旦合并了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

劳动力和土地,它便获得了一种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资本能把

它的积累的要素扩展到超出似乎是由它本身的大小所确定的范

围,即超出由体现资本存在的、已经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数量

所确定的范围。

资本积累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体现一定量价值从而一定量剩余价

值的产品量也会提高。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下降,但其下降比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缓慢的情况下,剩余产品量也会增加。因此,在

剩余产品分为收入和追加资本的比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

的消费可以增加,而积累基金并不减少。积累基金的相对量甚至

可以靠牺牲消费基金而增加,而同时由于商品变得便宜,资本家享

用的消费仍和过去相等甚至比过去还多。但是我们已经知道,

工人之变得便宜,从而剩余价值率的增加,是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携手并进的,即使在实际工资提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实际工资

从来不会和劳动生产率按同一比例增加。这样,同一可变资本价

值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同一不变

资本价值可以体现在更多的生产资料上,即体现在更多的劳动资

料、劳动材料和辅助材料上,从而会提供更多的形成产品和价值的

要素,或者说,提供更多的吸收劳动的要素。因此,在追加资本的

价值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积累仍然可以加快。不仅再生产的

规模在物质上扩大了,而且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比追加资本的价值

增长得更快。

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对原资本或已经处于生产过程中的资

本发生反作用。执行职能的不变资本的一部分是由劳动资料如机

平等等构成的,这些劳动资料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会被消

费掉,因而被再生产出来或被同一种新的物品所替换。但是,这些

劳动资料每年都有一部分死亡,或者说,达到了它的生产职能的终

点。因此,每年都有一部分是处在周期的再生产或被同一种新的

物品所替换的阶段。如果生产这些劳动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力

发展了(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

的),旧的机器、工具、器具等等就为效率更高的、从功效来说更便

宜的机器、工具和器具等等所代替。撇开现有的劳动资料在细节

上的不断改进不说,旧的资本也会以生产效率更高的形式再生产

出来。不变资本的另一部分,即原料和辅助材料在一年当中不断

地再生产出来,而其中由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一年再生产一次。因

此改良方法等等的每次采用,在这里对追加资本和已在执行职能

的资本几乎同时发生影响。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

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

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

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

料。正象只要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就能加强对自然财富的利用

一样,科学和技术使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

转移的扩张能力。同时,这种扩张能力对原资本中已进入更新阶

段的那一部分也发生反作用。资本以新的形式无代价地合并了在

它的旧形式背后所实现的社会进步。当然,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同

时会使正在执行职能的资本部分地贬值。只要这种贬值通过竞争

被人们痛切地感觉到,主要负担就会落到工人身上,资本家力图用

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劳动把它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去。另一方

面,一定量的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数量是同劳动的生

产效率的提高成比例地增加的。因此,虽然同量的劳动始终只是

给自己的产品增加同量的新价值,但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同时由劳动转移到产品上的旧资本的价值仍会增加。

例如,一个英国的纺纱工人和一个中国的纺纱工人以同样的

强度劳动同样多的小时,那末在一周当中他们会创造出相等的价

值。但是,尽管有这种相等,使用一架强有力的自动机劳动的英国

人一周的产品的价值和只使用一架手摇纺车的中国人一周的产品

的价值,仍有大得惊人的差别。在同一个时间内,中国人纺一磅棉

花,英国人可以纺好几百磅。一个几百倍大的旧价值总额使英国

人的产品的价值膨胀了,这些旧价值以新的有用形式保存在产品

中,因而又可以重新执行资本的职能。弗·恩格斯告诉我们:“在

1782年,〈英国〉前三年剪下的全部羊毛都因为缺少工人而没有加

工,假若不是新发明的机器帮助把所有的羊毛都纺出来的话,这些

羊毛还得这样搁下去。”(59)在机器形式中物化的劳动自然没有

直接创造出任何一个人,但是它使为数不多的工人通过追加相对

少的活劳动,就能不仅把羊毛生产地消费掉,加进新的价值,而且

还以毛纱等等的形式保存它的旧价值。同时,它又提供了羊毛扩

大再生产的手段和刺激。在创造新价值时又保存旧价值,这是活

劳动的自然恩惠。因此,随着劳动的生产资料的效能、规模和价值

的增长,从而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造成的积累的增长,劳动在

不断更新的形式中把不断膨胀的资本的价值保存下来并使其永

久化。(60)劳动的这种自然能力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所固有的

自我保存的能力,正象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属性,资本

家对剩余劳动的不断占有表现为资本的不断自行增殖一样。劳动

的一切力量都显现为资本的力量,正象商品价值的一切形式都显

现为货币的形式一样。

随着资本的增长,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

也在增大。换句话说,劳动资料如建筑物、机器、排水管、役畜以及

各种器具的价值量和物质量都会增加,这些劳动资料在或长或短

的一个时期里,在不断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中,用自己的整体执行

职能,或者说,为达到某种有用的效果服务,而它们本身却是逐渐

损耗的,因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自己的价值,也就是一部分一

部分地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这些劳动资料越是作为产

品形成要素发生作用而不把价值加到产品中去,也就是说,它们越

是整个地被使用而只是部分地被消费,那末,它们就越是象我们在

上面说过的自然力如水、蒸汽、空气、电力等等那样,提供无偿的服

务。被活劳动抓住并赋予生命的过去劳动的这种无偿服务,会随

着积累规模的扩大而积累起来。

因为过去劳动总是装扮成资本,也就是说,A、B、C等人的劳

动的被人所有总是装扮成非劳动者X的自己所有,所以资产者和

政治经济学家们对过去劳动的功绩赞扬备至;苏格兰的天才麦克

库洛赫甚至认为,过去劳动应当得到特殊的报酬(利息、利润等

等)。(61)于是,那种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参与活劳动过程的过去劳

动所取得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就被归功于这种劳动的同工人本

身相异化的形态,即它的资本的形态,虽然这种劳动是工人的过去

的和无酬的劳动。就象奴隶主不能把劳动者本身和他的奴隶身分

分开来考虑一样,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当事人及其胡说八道的思

想家不能把生产资料和它们今天所具有的对抗性的社会化装分开

来考虑。

在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就取决于同

时被剥削的工人人数,而工人人数和资本的量是相适应的,虽然它

们的比例是变动着的。所以,资本由于连续的积累而增加得越多,

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价值额也就增加得越多。因此,资本

家既能过更优裕的生活,又能更加“禁欲”。最后,生产的规模越是

随着预付资本量一同扩大,生产的全部发条也就越是开动得有力。

5.所谓劳动基金

我们在这一研究的进程中已经知道,资本不是一个固定的量,

而是社会财富中一个可伸缩的、随着剩余价值分为收入和追加资

本的比例而不断变化的部分。其次我们知道,即使执行职能的资

本的量已定,资本所合并的劳动力、科学和土地(经济学上所说的

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也会成为资

本的有伸缩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的限度内使资本具有

一个不依赖于它本身的量的作用范围。在这里,我们把流通过程中

一切会使同量资本发生程度极不相同的作用的条件完全撇开不

说。因为我们只是以资本主义生产的界限为前提,是以社会生产过

程的纯粹自然发生的形式为前提,所以我们把一切用现有的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可以直接而有计划地实现的更合理的结合也撇开不

说。古典经济学从来就喜欢把社会资本看成一个有固定作用程度

的固定量。不过这种偏见只是在庸人的鼻祖耶利米·边沁手里,即

在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平庸理智的这个枯燥乏味的、迂腐不堪的、夸

夸其谈的圣哲手里,才确立为教条。(62)边沁在哲学家中的地位,

就象马丁·塔波尔在诗人中的地位一样。他们两人只有在英国才

能制造出来。(63)按照他的教条,生产过程的最普通的现象,如生

产过程的突然扩张和收缩,甚至积累本身,都是完全不可理解

的。(64)边沁本人和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等人都

利用这一教条以达到辩护的目的,特别是为了把资本的一部分,即

可变资本或可转化为劳动力的资本,说成是一个固定的量。可变

资本的物质存在,即它所代表的工人生活资料的量或所谓劳动基

金,被虚构为社会财富中受自然锁链束缚的而且不能突破的特殊

部分。为了推动作为固定资本,或从物质方面说,作为生产资料执

行职能的那一部分社会财富,必需有一定量的活劳动。这个量是

由工艺学所确定的。但是,推动这一劳动量所需要的工人人数是

没有一定的,因为这个数目随着单个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而变化,这

个劳动力的价格也是没有一定的,所知道的只是它的具有很大伸

缩性的最低界限。这一教条根据的事实是:一方面,工人对社会财

富分为非劳动者的消费和生产资料这一点无权过问。另一方

面,工人只有在幸运的例外情况下才有可能靠牺牲富人的“收入”

来扩大所谓“劳动基金”。(65)

把劳动基金的资本主义界限改写成劳动基金的社会的自然界

限,造成了多么荒唐的同义反复,这可以用福塞特教授的例子来说

明。他说:

“一个国家的流动资本(66)就是它的劳动基金。因此,要想计算出每个

工人所得到的平均货币工资,只要简单地用工人人口的数目去除这个资本就

行了。”(67)

这就是说,我们先算出实际付给的个人工资的总额,然后我们

就可以断言,这样加起来的结果就是上帝和自然强行规定的“劳动

基金”的价值总额。最后,我们把用这种办法得出的总额除以工人

人数,就可以又发现平均每个工人能得到多少。这是一个非常狡

猾的手法。它并不妨碍福塞特先生一口气说出:

“英国每年所积累的总财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维持英国本身的

工业。另一部分则输往国外…… 用在本国工业上的那一部分占这个国家

每年积累的财富的不大的一部分。”(68)

由此可见,从英国工人那里不付等价物而窃取的、逐年都在增

长的剩余产品的一大部分,不是在英国而是在其他国家资本化的。

但是同追加资本一起输出的,还有上帝和边沁所发明的“劳动基

金”的一部分。(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

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我们在这一章要研究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

响。在这种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资本的构成和它在积累过

程进行中所起的变化。

资本的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从价值方面来看,资

本的构成是由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者说,分为

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从

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每一个资本都分为生产

资料和活的劳动力;这种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

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来决定的。我把前一种

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把后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为了表达这种关系,我把由资本技

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

有机构成。凡是简单地说资本构成的地方,始终应当理解为资本

的有机构成。

投入一定生产部门的许许多多单个资本,彼此间具有多少不

同的构成。把这些资本的一个个构成加以平均,就得出这个生产

部门的总资本的构成。最后,把一切生产部门的平均构成加以总

平均,就得出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的构成,我们以下要谈的归根到

底只是这种构成。

资本的增长包含它的可变部分,即转化为劳动力的部分的增

长。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剩余价值总要有一部分再转化为可变资

本,或追加的劳动基金。假定资本的构成不变,也就是说,为了推

动一定量的生产资料或不变资本始终需要同量劳动力,同时其他

情况也不变,那末,对劳动的需求和工人的生存基金,显然按照资

本增长的比例而增长,而且资本增长得越快,它们也增长得越快。

因为资本每年都生产出剩余价值,其中的一部分每年都并入原资

本,因为这种增殖额本身随着已经执行职能的资本的规模的扩大

每年都在增长,最后,因为在特殊的致富欲的刺激下,例如,在由于

新发展起来的社会需求而开辟了新的市场、新的投资领域等等的

情况下,只要改变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积

累的规模就能突然扩大,所以,资本的积累需要,能够超过劳动力

或工人人数的增加,对工人的需求,能够超过工人的供给,这样一

来,工资就会提高。只要上述假定一直不变,这种情况最终一定会

发生。因为雇用的工人一年比一年多,所以迟早必定会出现这样

的时候:积累的需要开始超过通常的劳动供给,于是工资提高。在

整个十五世纪和十八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就可以听到这方面的怨

言。但是这些多少有利于雇佣工人的维持和繁殖的情况,丝毫不

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简单再生产不断地再生产出资

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同样,规模

扩大的再生产或积累再生产出规模扩大的资本关系:一极是

更多的或更大的资本家,另一极是更多的雇佣工人。劳动力必须

不断地作为价值增殖的手段并入资本,不能脱离资本,它对资本的

从属关系只是由于它时而卖给这个资本家,时而卖给那个资本家

才被掩盖起来,所以,劳动力的再生产实际上是资本本身再生产的

一个因素。因此,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70)

古典经济学十分懂得这个原理,以致象前面已经说过的,亚·

斯密、李嘉图等人甚至错误地把积累同剩余产品中整个资本化的

部分由生产工人消费或转化成追加的雇佣工人混为一谈。还在

1696年,约翰·贝勒斯就说过:

“假设某人有10万英亩土地,有10万镑货币和10万头牲畜,而没有一

个工人,那末这个富人自己还不就是工人?既然工人使人变富,所以工人越

多,富人也就越多…… 穷人的劳动就是富人的财源。”(71)

同样,贝尔纳德·德·孟德维尔在十八世纪初也曾说过:

“在财产有充分保障的地方,没有货币还比较容易生活,没有穷人就不

行,不然谁去劳动呢?…… 应当使工人免于挨饿,但不应当使他们拥有任

何可供储蓄的东西。如果某处有一个属于最低阶级的人,想靠异常的勤劳和

忍饥挨饿来摆脱自己生长起来的那种环境,那谁也不应当妨碍他,因为对社

会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来说,节俭无可否认是最聪明的办法;但是对一切

富裕民族有利的是:绝大部分穷人永远不要无事可做,但要经常花光他们所

收入的一切…… 靠每天劳动为生的人,只有贫困才能激励他们去工作,缓

和这种贫困是明智的,想加以治疗则未免愚蠢。能使工人勤勉的唯一手段是

适度的工资。工资过低会使工人依各自的气质或者变得垂头丧气,或者变得

悲观绝望,工资过高则会使他们变得傲慢不逊,好逸恶劳…… 从以上的说

明就可以知道,在不允许奴隶存在的自由民族中,最可靠的财富就是众多的

勤劳贫民。没有他们,就不能有任何享乐,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都不可能被

用来谋利,此外,他们还是补充海陆军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要使社会〈当然是

非劳动者的社会〉幸福,使人民满足于可怜的处境,就必须使大多数人既无知

又贫困。知识会使我们产生更大和更多的愿望,而人的愿望越少,他的需要

也就越容易满足。”(72)

孟德维尔这个诚实的和头脑清晰的人还没有了解:积累过程

的机构本身,会在增大资本的同时,增加“勤劳贫民”即雇佣工人的

数量,这些雇佣工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日益增长的资

本的日益增大的增殖力,并且由此把他们对自己所生产的、但已人

格化为资本家的产品的从属关系永久化。弗·摩·伊登爵士在他

所著《贫民的状况,或英国劳动者阶级的历史》一书中曾谈到这种

从属关系,他说:

“在我们这个地带,为了满足需求,就需要有劳动,因此,社会上至少有一

部分人必须不倦地劳动…… 但是一些不劳动的人却支配着勤劳的产品。

这些所有主所以能够如此,仅仅归因于文明和秩序;他们纯粹是市民制度的

创造物(73)。因为这种制度承认,除了劳动之外,还可以用别种方法占有劳

动的果实。拥有独立财产的人所以能够拥有财产,几乎完全是靠别人的劳

动,而不是靠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的能力绝不比别人强;富人不同于穷人的

地方,不在于占有土地和货币,而在于拥有对劳动的支配权…… 对穷人适

宜的,不是使他们处于卑贱的或奴隶般的地位,而是使他们处于安适和宽松

的从属关系,对拥有财产的人来说,他们则应当对于为他们劳动的人拥有充

分的影响和权威…… 每一个懂得人类天性的人都知道,这样一种从属关系

是工人自身安乐所必需的”(74)。

顺便提一下,在亚当·斯密的学生中,只有弗·摩·伊登爵士

在十八世纪有过某些重要的成就。(75)

  在以上所假定的对工人最有利的积累条件下,工人对资本的

从属关系是采取可以忍受的,或者如伊登所说的“安适和宽松的”

形式。随着资本的增长,这种关系不是更为加强,而只是更为扩

大,也就是说,资本的剥削和统治的范围只是随着它本身的规模和

它的臣民人数的增大而扩大。在工人自己所生产的日益增加的并

且越来越多地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剩余产品中,会有较大的份额以

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中,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

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

金。但是,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

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

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

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

它略微放松一点。在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中,大都把主要的东西,

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忽略了。在这里,购买劳动

力,不是为了用它的服务或它的产起来满足买者的个人需要。买

者的目的是增殖他的资本,是生产商品,使其中包含的劳动比他

支付了报酬的劳动多,也就是包含一个不花费他什么、但会通过商

品的出售得到实现的价值部分。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劳动力只有在它会把生产资料当作资本来保

存,把自身的价值当作资本再生产出来,并且以无酬劳动提供追加

资本的源泉的情况下,才能够卖出去。(76)所以,劳动力的出卖条

件不管对工人怎样有利,总要使劳动力不断地再出卖,使财富作为

资本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我们已经知道,工资按其本性来说,要求

工人不断地提供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即使完全撇开工资提高而

劳动价格同时下降等情况不说,工资的增大至多也不过说明工人

必须提供的无酬劳动量的减少。这种减少永远也不会达到威胁制

度本身的程度。撇开关于工资率的暴力冲突不说,——亚当·斯

密也早就指出过,在这种冲突中,一般说来雇主始终是雇主,——

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劳动价格的提高不外是下列两种情况之一:

一种情况是,劳动价格继续提高,因为它的提高不会妨碍积累

的进展;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因为,亚·斯密说过,

“即使利润下降,资本还是能增长,甚至增长得比以前还要快…… 利润小的

大资本,一般也比利润大的小资本增长得快”(《国富论》第1卷第189页)。

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无酬劳动的减少决不会妨碍资本统治

的扩大。另一种情况是,积累由于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削弱,因为利

润的刺激变得迟钝了。积累减少了。但是随着积累的减少,使积

累减少的原因,即资本和可供剥削的劳动力之间的不平衡,也就消

失了。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机构会自行排除它暂时造成的

障碍。劳动价格重新降到适合资本增殖需要的水平,而不管这个

水平现在是低于、高于还是等于工资提高前的正常水平。可见,在

第一种情况下,并不是劳动力或工人人口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的

减缓引起资本的过剩,相反地,是资本的增长引起可供剥削的劳动

力的不足。在第二种情况下,并不是劳动力或工人人口绝对增加

或相对增加的加速引起资本的不足,相反地,是资本的减少使可供

剥削的劳动力过剩,或者不如说使劳动力价格过高。正是资本积

累的这些绝对运动反映成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数量的相对运动,

因而看起来好象是由后者自身的运动引起的。用数学上的术语来

说:积累量是自变量,工资量是因变量,而不是相反。同样,在工业

周期的危机阶段,商品价格的普遍降低表现为货币相对价值的提

高,而在繁荣阶段,商品价格的普遍提高表现为货币相对价值的降

低。所谓通货学派就从这里得出结论说,物价高时,流通的货币

太多;物价低时,流通的货币太少。他们的无知和对事实的完全

误解(77),有这样一些经济学家现在可以与之媲美,这些经济学家

把积累的上述现象说成是:在一种情况下是雇佣工人太少,在另一

种情况下是雇佣工人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所谓“自然人口规律”的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可以

简单地归结如下:资本、积累同工资率之间的关系,不外是转化为

资本的无酬劳动和为推动追加资本所必需的追加劳动之间的关

系。因此,这决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量,即资本量和工人人口数量

之间的关系;相反地,归根到底这只是同一工人人口所提供的无酬

劳动和有酬劳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工人阶级提供的并由资本家阶

级所积累的无酬劳动量增长得十分迅速,以致只有大大追加有酬

劳动才能转化为资本,那末,工资就会提高,而在其他一切情况不

变时,无酬劳动就会相应地减少。但是,一旦这种减少达到一定

点,滋养资本的剩余劳动不再有正常数量的供应时,反作用就会发

生:收入中资本化的部分减少,积累削弱,工资的上升运动受到反

击。可见,劳动价格的提高被限制在这样的界限内,这个界限不仅

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不受侵犯,而且还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规

模扩大的再生产。可见,被神秘化为一种自然规律的资本主义积

累规律,实际上不过表示:资本主义积累的本性,绝不允许劳动剥

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劳动价格的任何提高有可能严重地危及资本

关系的不断再生产和它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在一种不是物

质财富为工人的发展需要而存在,相反是工人为现有价值的增殖

需要而存在的生产方式下,事情也不可能是别的样子。正象人在

宗教中受他自己头脑的产物的支配一样,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受

他自己双手的产物的支配。(77a)

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

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按照经济学家们自己的见解,引起工资提高的,既不是社会财

富的现有量,也不是已经取得的资本量,而仅仅是积累的不断增长

和它的增长速度。(亚·斯密《国富论》第1篇第8章)以上我们只

考察了这个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在资本技术构成不变的情况

下资本增长的阶段。但是过程会越出这一阶段。

一旦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奠定下来,在积累过程中就一

定会出现一个时刻,那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成为积累的最强

有力的杠杆。亚·斯密说:

“引起工资提高的原因,即资本的增长,也促使劳动生产能力提高,使较

小量的劳动能够生产出较大量的产品。”

如果撇开土壤肥力等等自然条件,撇开分散劳动的独立生产

者的技能(这种技能更多地表现在质量即制品的优劣上,而不是表

现在数量即制品的多寡上),那末,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就表现

为一个工人在一定时间内,以同样的劳动力强度使之转化为产品

的生产资料的相对量。工人用来进行劳动的生产资料的量,随着工

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增长。在这里,这些生产资料起着双重作

用。一些生产资料的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结果,另一些生产资

料的增长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条件。例如,由于有了工场手工业分

工和采用了机器,同一时间内加工的原料增多了,因而,进入劳动

过程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量增大了。这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结

果。另一方面,使用的机器、役畜、矿物质肥料、排水管等等的量,

则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条件。以建筑物、炼铁炉、运输工具等等形

式积聚起来的生产资料的量,也是这样。但是,不管是条件还是结

果,只要生产资料的量比并入生产资料的劳动力相对增长,这就表

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因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的量

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

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

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

力的量相对增长,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

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例如,有一笔资本,按

百分比计算,起初50%投在生产资料上,50%投在劳动力上。后

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80%投在生产资料上,20%投在劳动

力上,等等。资本的不变部分比可变部分日益相对增长的这一规

律,在每一步上都由商品价格的比较分析所证实(象前面已经说明

的),不管我们比较的是同一国家的不同经济时代,还是同一时代

的不同国家。只代表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或资本不变部分的那

个价格要素的相对量,同积累的增进成正比;用来支付劳动或代表

资本可变部分的另一价格要素的相对量,一般同积累的增进成反比。

不过,资本可变部分比不变部分的相对减少,或资本价值构成

的变化,只是近似地表示出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构成上的变化。

例如,目前投入纺纱业的资本价值中,不变资本占7/8,可变资本占

1/8,而在十八世纪初不变资本占1/2,可变资本占1/2,但是,目前一定

量纺纱劳动在生产中所消费的原料、劳动资料等等的量却比十八

世纪初要多几百倍。原因很简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仅劳动

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量增大了,而且生产资料的价值比生产资料

的量也相对地减小了。这样一来,生产资料的价值绝对地增长了,

但不是同它的量按比例增长。因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

差额的增大,同不变资本转化成的生产资料的量和可变资本转化

成的劳动力的量之间的差额的增大相比,要慢得多。随着后一个

差额的增长,前一个差额也增长,但是增长的程度较小。

然而,积累的增进虽然使资本可变部分的相对量减少,但是

决不因此排斥它的绝对量的增加。假定资本价值起初分为50%的

不变资本和50%的可变资本,后来分为80%的不变资本和20%

的可变资本。如果原有资本在此期间从例如6000镑增加到18000

镑,那末,它的可变组成部分也要增加1/5。这个可变部分原来是

3000镑,现在是3600镑。但是,要使劳动的需求提高20%,以

前只需资本增加20%就够了,现在则要求原有资本增加为三

倍。    

在第四篇中已经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怎样以大规模

的协作为前提,怎样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组织劳动的分工和结

合,才能使生产资料由于大规模积聚而得到节约,才能产生那些按

其物质属性来说只适于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如机器体系等等,才

能使巨大的自然力为生产服务,才能使生产过程变为科学在工艺

上的应用。在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因而劳动者或者

分散地、独立地生产商品,或者由于缺乏自己经营的资料而把自己

的劳动力当作商起来出卖;在这种生产的基础上,上述的前提只有

通过单个资本的增长来实现,或者说,随着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转化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来实现。商品生产的地基只有在资本

主义的形式上才能担负起大规模的生产。所以,单个商品生

产者手中一定程度的资本积累,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

前提。因此,在从手工业到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中,我们必须假定

已经有这种积累。这种积累可以叫作原始积累,因为它不是特殊

的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历史结果,而是这种生产的历史基础。这种

积累本身是怎样发生的,我们还用不着在这里研究。只要知道它

是起点就行了。但是,一切在这个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提高社会劳

动生产力的方法,同时也就是提高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生产的

方法,而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又是积累的形成要素。因此,这些方

法同时也就是资本生产资本或加速资本积累的方法。剩余价值不

断再转化为资本,表现为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本量的不断增长。这

种增长又成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成为随之出现的提高劳

动生产力和加速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的基础。可见,一定程度的

资本积累表现为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条件,而特殊的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又反过来引起资本的加速积累。因此,特殊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积累而发展,资本积累又随着特殊

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发展。这两种经济因素由于这种互相推

动的复合关系,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从而使资本的可变组成

部分同不变组成部分相比越来越小。

每一个资本,都是生产资料的或大或小的积聚,并且相应地指

挥着一支或大或小的劳动军。每一个积累都成为新的积累的手

段。这种积累随着执行资本职能的财富数量的增多而扩大这种财

富在单个资本家手中的积聚,从而扩大大规模生产和特殊的资本

主义的生产方法的基础。社会资本的增长是通过许多单个资本的

增长来实现的。假定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各单个资本,从而生产资

料的积聚,会按照它们各自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份额的比例而

增长。同时,从原资本上会分出枝杈来,作为新的独立资本执行职

能。在这方面,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分产品着重大作用。因此,随着

资本的积累,资本家的人数也多少有所增加。这种直接以积累为

基础的或不如说和积累等同的积聚,有两个特征。第一,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资料在单个资本家手中积聚的增进,受

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第二,社会资本中固定在每个特殊生

产部门的部分,分在许多资本家身上,他们作为独立的和互相竞争

的商品生产者彼此对立着。所以,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不仅分

散在许多点上,而且执行职能的资本的增长还受到新资本的形成

和旧资本的分裂的阻碍。因此,积累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对

劳动的支配权的不断增长的积聚,另一方面,表现为许多单个资本

的互相排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总资本这样分散为许多单个资本,或它的各部分间的互

相排斥,又遇到各部分间的互相吸引的反作用。这已不再是生产

资料和对劳动的支配权的简单的、和积累等同的积聚。这是已经

形成的各资本的积聚,是它们的个体独立性的消灭,是资本家剥夺

资本家,是许多小资本变成少数大资本。这一过程和前一过程不

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仅仅以已经存在的并且执行职能的资本在分

配上的变化为前提,因而,它的作用范围不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

或积累的绝对界限的限制。资本所以能在这里,在一个人手中大

量增长,是因为它在那里,在许多人手中丧失了。这是不同于积累

和积聚的本来意义的集中。

资本的这种集中或资本吸引资本的规律,不可能在这里加以

阐述。简单地提一些事实就够了。竞争斗争是通过使商品便宜来

进行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

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生产规模。因此,较大的资本战胜较小的资

本。其次,我们记得,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正常条件

下经营某种行业所需要的单个资本的最低限量提高了。因此,较

小的资本挤到那些大工业还只是零散地或不完全地占领的生产领

域中去。在那里,竞争的激烈程度同互相竞争的资本的多少成正

比,同互相竞争的资本的大小成反比。竞争的结果总是许多较小

的资本家垮台,他们的资本一部分转入胜利者手中,一部分归于消

灭。除此而外,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事业,随同资本主义的生

产而形成起来。起初,它作为积累的小小的助手不声不响地挤了

进来,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

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但是很快它就成

了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最后,它变成一个实现资本

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发展,竞争和信用——集中的两

个最强有力的杠杆,也以同样的程度发展起来。同时,积累的增进

又使可以集中的材料即单个资本增加,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又

替那些要有资本的预先集中才能建立起来的强大工业企业,一方

面创造了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创造了技术手段。因此,现在单个资

本的互相吸引力和集中的趋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虽然

集中运动的相对广度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由资本主义财富已经达

到的数量和经济机构的优越性来决定,但是集中的进展决不取决

于社会资本的实际增长量。这正是集中和积聚特别不同的地方,

因为积聚不过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另一种表现而已。集中可以

通过单纯改变既有资本的分配,通过单纯改变社会资本各组成部

分的量的组合来实现。资本所以能在这里,在一个人手中大量增

长,是因为它在那里,在许多单个人的手中被夺走了。在一个生产

部门中,如果投入的全部资本已溶合为一个单个资本时,集中便达

到了极限。(77b)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或者合并在唯

一的资本家手中,或者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

才算达到极限。

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

规模。不论经营规模的扩大是积累的结果,还是集中的结果;不论

集中是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在这种场合,某些资本成为

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

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

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

溶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于更广

泛地组织许多人的总体劳动,对于更广泛地发展这种劳动的物质

动力,也就是说,对于使分散的、按习惯进行的生产过程不断地变

成社会结合的、用科学处理的生产过程来说,到处都成为起点。    

不过很明显,积累,即由圆形运动变为螺旋形运动的再生产所

引起的资本的逐渐增大,同仅仅要求改变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

量的组合的集中比较起来,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假如必须等待

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

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

把这件事完成了。集中在这样加强和加速积累作用的同时,又扩

大和加速资本技术构成的变革,即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增加它

的不变部分,从而减少对劳动的相对需求。

通过集中而在一夜之间集合起来的资本量,同其他资本量一

样,不断再生产和增大,只是速度更快,从而成为社会积累的新的

强有力的杠杆。因此,当人们谈到社会积累的增进时,今天已经把

集中的作用包括在内。

在正常的积累进程中形成的追加资本(见第22章第1节),主

要是充当利用新发明和新发现的手段,总之,是充当利用工业改良

的手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资本总有一天也要从头到尾地

更新,要脱皮,并且同样会以技术上更加完善的形式再生出来,在

这种形式下,用较少量的劳动就足以推动较多量的机器和原料。

由此必然引起对劳动需求的绝对减少,不言而喻,经历这种更新过

程的资本越是由于集中运动而大量聚集,对劳动需求的绝对减少

也就越厉害。

可见,一方面,在积累进程中形成的追加资本,同它自己的

量比较起来,会越来越少地吸引工人。另一方面,周期地按新的

构成再生产出来的旧资本,会越来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雇用的工

人。    

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

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资本积累最初只是表现为资本的量的扩大,但是以上我们看

到,它是通过资本构成不断发生质的变化,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部

分来不断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而实现的。(77c)

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的劳动生产力的发

展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不只是同积累的增进或

社会财富的增长保持一致的步伐。它们的进展要快得多,因为简单

的积累即总资本的绝对扩大,伴随有总资本的各个分子的集中,追

加资本的技术变革,也伴随有原资本的技术变革。因此,随着积累

的进程,资本的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假定原来

是1∶1,后来会变成2∶1、3∶1、4∶1、5∶1、7∶1等等,因而随着

资本的增长,资本总价值转化为劳动力的部分不是1

2,而是递减为

1/3、1/4、1/5、1/6、1/8等等,转化为生产资料的部分则递增

为2/3、3/4、4/5、5/6、7/8等等。因为对劳动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而是

由总资本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决定的,所以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

而递减,而不象以前假定的那样,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按比例增

加。对劳动的需求,同总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

量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诚然,随着总资本的增长,总资本的

可变组成部分即并入总资本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

越来越小。积累表现为生产在一定技术基础上的单纯扩大的那种

间歇时间缩短了。为了吸收一定数目的追加工人,甚至为了在旧资

本不断发生形态变化的情况下继续雇用已经在职的工人,就不仅

要求总资本以不断递增的速度加快积累。而且,这种不断增长的积

累和集中本身,又成为使资本构成发生新的变化的源泉,也就是成为

使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和不变组成部分相比再次迅速减少的源

泉。总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的相对减少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加

快,而且比总资本本身的增长还要快这一事实,在另一方面却相反

地表现为,好象工人人口的绝对增长总是比可变资本即工人人口

的就业手段增长得快。事实是,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

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

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就社会总资本来考察,时而它的积累运动引起周期的变化,时

而这个运动的各个因素同时分布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在某些

部门,由于单纯的积聚,资本的构成发生变化而资本的绝对量没

有增长;在有些部门,资本的绝对增长同它的可变组成部分或它所

吸收的劳动力的绝对减少结合在一起;在另一些部门,资本时而在

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持续增长,并按照它增长的比例吸引追加的劳

动力,时而有机构成发生变化,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缩小;在一切

部门中,资本可变部分的增长,从而就业工人人数的增长,总是同

过剩人口的激烈波动,同过剩人口的暂时产生结合在一起,而不管

这种产生采取排斥就业工人这个较明显的形式,还是采取使追加

的工人人口难于被吸入它的通常水道这个不大明显但作用相同的

形式。(78)随着已经执行职能的社会资本量的增长及其    

增长程度的提高,随着生产规模和所使用的工人人数的扩大,随着

他们劳动的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财富的一切源流的更加广阔和更

加充足,资本对工人的更大的吸引力和更大的排斥力互相结合的

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技术形式的变化速度不断加

快,那些时而同时地时而交替地被卷入这些变化的生产部门的范

围不断增大。因此,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

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79)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

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

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

界。

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

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

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过剩的工人人口形成

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就好象它是由

资本出钱养大的一样。过剩的工人人口不受人口实际增长的限

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需要创造出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

随着积累和伴随积累而来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突然扩张

力也增长了,这不仅是因为执行职能的资本的伸缩性和绝对财富

——资本不过是其中一个可伸缩的部分——增长了,也不仅是因

为信用每当遇到特殊刺激会在转眼之间把这种财富的非常大的部

分作为追加资本交给生产支配。这还因为生产过程本身的技术条

件,机器、运输工具等等,有可能以最大的规模最迅速地把剩余产

品转化为追加的生产资料。随着积累的增进而膨胀起来的并且可

以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大量社会财富,疯狂地涌入那些市场突然扩

大的旧生产部门,或涌入那些由旧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引起的新

兴生产部门,如铁路等等。在所有这些场合,都必须有大批的人可

以突然地被投到决定性的地方去,而又不致影响其他部门的生产

规模。这些人就由过剩人口来提供。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

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

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产业后备军或过剩

人口的不断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后再形成这样的基础之上

的。而工业周期的阶段变换又补充新的过剩人口,并且成为过剩

人口再生产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工业这种独特的生活过程,我们在人类过去的任何时代

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幼年时期也不可能出现。

那时资本构成的变化还极其缓慢。因此,对劳动的需求的增长,总

的说来是同资本的积累相适应的。不管那时资本积累的增进同现

代相比是多么缓慢,它还是碰到了可供剥削的工人人口的自然限

制,这些限制只有通过以后将要谈到的暴力手段才能清除。生产

规模突然的跳跃式的膨胀是它突然收缩的前提;而后者又引起前

者,但是没有可供支配的人身材料,没有不取决于人口绝对增长的

工人的增加,前者是不可能的。工人的这种增加,是通过使一部分

工人不断地被“游离”出来的简单过程,通过使就业工人人数比扩

大的生产相对减少的方法造成的。因此,现代工业的整个运动形

式来源于一部分工人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失业的或半失业的人手。

政治经济学的肤浅性也表现在,它把信用的膨胀和收缩,把工业周

期各个时期更替这种单纯的征兆,看作是造成这种更替的原因。

正如天体一经投入一定的运动就会不断地重复这种运动一样,社

会生产一经进入交替发生膨胀和收缩的运动,也会不断地重复这

种运动。而结果又会成为原因,于是不断地再生产出自身条件的整个

过程的阶段变换就采取周期性的形式。这种周期性一经固定下

来,那末,就连政治经济学也会把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

需要的过剩人口的生产,看作是现代工业的生活条件。

曾任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后来又任英国殖民部官员的

赫·梅里威耳说:

“假定在危机时期国家竭力通过向国外移民的办法来摆脱几十万过剩的

贫民,那结果会怎样呢?结果是,当对劳动的需求刚一恢复时,就会感到劳动

不足。人的再生产不管多么快,要把成年工人补充起来,总需要有一代人的

时间。可是我们的工厂主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能力利用畅销的有利时

机,并以此来弥补滞销时期的损失。而他们只有拥有对机器和体力劳动的指

挥权,才能保证有这种能力。他们必须找到可供支配的人手;他们必须能够

依据市场情况在必要时加强或收缩他们的营业活动,否则他们就决不能在竞

争的角逐中保持优势,而这种优势是国家财富的基础。”(80)

甚至马尔萨斯也承认,过剩人口对于现代工业来说是必要的,

虽然他按照自己的偏狭之见,把它解释成工人人口的绝对过剩,而

不是工人人口的相对过剩。他说:

“在一个主要依靠工商业的国家里,如果在工人阶级中间盛行慎重地对

待结婚的习惯,那对国家是有害的…… 按人口的性质来说,即使遇到特殊

需求,不经过16年或18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向市场供应追加工人。然而,收

入通过节约转化为资本却可以快得多;一个国家的劳动基金比人口增长得快

的情况,是经常有的。”(81)

政治经济学这样把工人的相对过剩人口的不断生产宣布为资

本主义积累的必要条件之后,就恰如其分地以一个老处女的姿态,

通过自己“最理想的人”资本家的嘴,对那些因自己创造了追加资

本而被抛向街头的“过剩的人”说了如下的话:

“我们工厂主增大你们借以生存的资本,为你们做了我们所能做的事情;

而你们必须去做其余的事情,去使你们的人数同生存资料相适应”(82)。

对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人口自然增长所提供的可供支配的劳

动力数量是绝对不够的。为了能够自由地活动,它需要有一支不

以这种自然限制为转移的产业后备军。

以上我们假定,就业工人人数的增减正好同可变资本的增减

相一致。

然而,可变资本在它所指挥的工人人数不变或甚至减少的情

况下也会增长。如果单个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因而得到更多的

工资,——即使劳动价格不变,或者甚至下降,但只要下降得比劳

动量的增加慢,——情况就是如此。在这种场合,可变资本的增长

是劳动增加的指数,而不是就业工人增加的指数。每一个资本家

的绝对利益在于,从较少的工人身上而不是用同样低廉或甚至更

为低廉的花费从较多的工人身上榨取一定量的劳动。在后一种情

况下,不变资本的支出会随着所推动的劳动量成比例地增长,在前

一种情况下,不变资本的增长则要慢得多。生产规模越大,这种动

机就越具有决定意义。它的力量随资本积累一同增长。

我们已经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既是积累的原因,又是积累的结果——使资本家能够通过从外延

方面或内含方面加强对单个劳动力的剥削,在支出同样多的可变

资本的情况下推动更多的劳动。其次,我们还知道,资本家越来越

用不大熟练的工人排挤较熟练的工人,用未成熟的劳动力排挤成

熟的劳动力,用女劳动力排挤男劳动力,用少年或儿童劳动力排挤

成年劳动力,这样,他就用同样多的资本价值买到更多的劳动力。

所以,在积累的进程中,一方面,较大的可变资本无须招收更

多的工人就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另一方面,同样数量的可变资本

用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就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最后,通过排挤较高

级的劳动力可以推动更多低级的劳动力。

因此,相对过剩人口的生产或工人的游离,比生产过程随着积

累的增进本身而加速的技术变革,比与此相适应的资本可变部分

比不变部分的相对减少,更为迅速。如果说生产资料在扩大自己

的规模和作用的同时,在越来越小的程度上成为工人的就业手段,

那末,这种情况本身又会由于下述事实而有所变化:劳动生产力越

是增长,资本造成的劳动供给比资本对工人的需求越是增加得快。

工人阶级中就业部分的过度劳动,扩大了它的后备军的队伍,而后

者通过竞争加在就业工人身上的增大的压力,又反过来迫使就业

工人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的摆布。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

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这成了各个资本家致富

的手段(83),同时又按照与社会积累的增进相适应的规模加速了

产业后备军的生产。这个因素在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上是多么重

要,可以拿英国的例子来证明。英国“节约”劳动的技术手段是十

分强大的。但是,如果明天把劳动普遍限制在合理的程度,并且把

工人阶级的各个阶层再按年龄和性别进行适当安排,那末,要依照

现有的规模继续进行国民生产,目前的工人人口是绝对不够的。

目前“非生产”工人的大多数都不得不转化为“生产”工人。

  大体说来,工资的一般变动仅仅由同工业周期各个时期的更

替相适应的产业后备军的膨胀和收缩来调节。因此,决定工资的

一般变动的,不是工人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动,而是工人阶级分为现

役军和后备军的比例的变动,是过剩人口相对量的增减,是过剩人

口时而被吸收、时而又被游离的程度。现代工业具有十年一次的

周期,每次周期又有各个周期性的阶段,而且这些阶段在积累进程

中被越来越频繁地相继发生的不规则的波动所打断。对于这个现

代工业来说,如果有下面这样的规律,那确实是太好了:劳动的供

求不是通过资本的膨胀和收缩,因而不是按照资本当时的增殖需

要来调节,以致劳动市场忽而由于资本膨胀而显得相对不足,忽而

由于资本收缩而显得过剩,而是相反,资本的运动依存于人口量的

绝对运动。然而,这正是经济学的教条。按照这个教条,工资因资

本的积累而提高。工资的提高刺激工人人口更快地增加,这种增

加一直持续到劳动市场充斥,因而资本同工人的供给比较相对不

足时为止。工资下降,于是事情走向反面。由于工资的下降,工人

人口逐渐减少,以致资本同工人人口比较又相对过剩了,或者象另

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工资的降低和对工人剥削的相应提高,会重新

加速积累,而与此同时,低工资又会抑制工人阶级的增长。这样一

来,就又出现劳动供不应求、工资提高等等情况。这对于发达的资

本主义生产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运动方法啊!可是,在真正有劳动能

力的人口因工资提高而可能出现某种实际增长以前,已经一再经

过了这样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必然发生工业战,展开厮杀,并且

决出胜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849年至1859年间,在谷物价格下降的同时,英国农业地区

出现了实际考察起来只是名义上的工资提高。例如,周工资在威

尔特郡由7先令提高到8先令,在多尔塞特郡由7先令或8先令

提高到9先令,等等。这是农业过剩人口空前外流的结果,而人口

外流是由战争的需要和铁路工程、工厂、矿山等部门的大规模扩

展引起的。工资越低,它的任何提高,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提高,在

百分比上也表现得越高。例如,周工资是20先令,提高到22先令,

就是提高10%;但如果周工资只有7先令,提高到9先令,那就是

提高28 4/7%,这就耸人听闻了。不管怎样,租地农场主大喊大叫起

来,甚至伦敦《经济学家》在谈到这些饥饿工资时,也郑重其事地胡

诌什么有了“普遍的和重大的提高”(84)。租地农场主该怎么办

呢?难道他们会象教条的经济学的头脑所设想的那样,等待这种优

厚的报酬促使农业工人繁殖,直到他们的工资不得不重新下降吗?

不,租地农场主采用了更多的机器,工人转瞬间又“过剩”了,过剩

的比例连租地农场主也感到满意了。同以前相比,现在投入农业

的“资本更多了”,并且采取了生产效率更高的形式。这样一来,对

劳动的需求不仅相对地下降,而且绝对地下降了。

经济学的上述虚构,把调节工资的一般变动或调节工人阶级

即总劳动力和社会总资本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同在各个特殊生产

部门之间分配工人人口的规律混为一谈了。例如,由于市场情况

良好,某一生产部门的积累特别活跃,利润高于平均利润,追加资

本纷纷涌来,这样,对劳动的需求和工资自然就会提高。较高的工

资把较大一部分工人人口吸引到这个有利的部门,直到这里劳动

力达到饱和,工资终于又下降到以前的平均水平,如果工人流入过

多,甚至会降到这个水平以下。那时工人流入该生产部门的现象不

仅停止,甚至还会发生流出现象。在这里,政治经济学家就以为看

到了,随着工资的提高,工人人数“在何处以及如何”绝对增长,而

随着工人人数的绝对增长,工资“在何处以及如何”下降;但是事实

上,他所看到的,只是某一特殊生产部门的劳动市场的局部波动,

他所看到的,只是工人人口按照资本变化不定的需要而在各投资

部门之间分配的现象。

产业后备军在停滞和中等繁荣时期加压力于现役劳动军,在

生产过剩和亢进时期又抑制现役劳动军的要求。所以,相对过剩

人口是劳动供求规律借以运动的背景。它把这个规律的作用范围

限制在绝对符合资本的剥削欲和统治欲的界限之内。这里正好应

该回过来谈一下经济学辩护论者的一大业绩。我们记得,由于采

用新机器或扩大旧机器,一部分可变资本转化为不变资本,这是

“束缚”资本并从而“游离”工人的活动,而经济学辩护士却相反地

把这种活动说成是为工人游离资本。只有到现在我们才能充分地

评价辩护士的厚颜无耻。其实,被游离出来的,不仅有直接被机器

排挤的工人,而且还有他们的代替者和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实行一

般扩大时通常会吸收的追加人员。现在他们全被“游离”出来,并

且每一笔希望执行职能的新资本都能支配他们。不管这种资本吸

引的是这些工人,还是另一些工人,只要这笔资本刚好足以从市场

上雇走被机器抛到市场上的那么多工人,那末对劳动的总需求的

影响就等于零。如果它雇用的人数较少,过剩的人数就会增加;如

果它雇用的人数较多,劳动总需求增加的幅度也只不过等于就业

的人超过“被游离的人”的那个差额。可见,寻求投资场所的追加

资本本来会激起的劳动总需求的增加,在以上每一种场合都会按

照工人被机器抛向街头的程度而受到抵销。因此,这也就是

说,资本主义生产的机构已安排好,不让资本的绝对增长伴有劳动

总需求的相应增加。而辩护士们就把这叫作对于被排挤的工人在

被抛入产业后备军的过渡时期中遭受贫困、痛苦和可能死亡的一

种补偿!劳动的需求同资本的增长并不是一回事,劳动的供给同工

人阶级的增长也不是一回事,所以,这里不是两种彼此独立的力量

互相影响。骰子是假造的。资本在两方面同时起作用。它的积累

一方面扩大对劳动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游离”工人来扩大工

人的供给,与此同时,失业工人的压力又迫使就业工人付出更多的

劳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动的供给不依赖于工人的供给。劳

动供求规律在这个基础上的运动成全了资本的专制。因此,一旦

工人识破秘密,知道了他们为什么劳动越多,为别人生产的财富越

多,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是提高,他们连充当资本增殖手段的职能

也就越是没有保障;一旦工人发现,他们本身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完全取决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压力;一旦工人因此试图通过工联等

等在就业工人和失业工人之间组织有计划的合作,来消除或削弱

资本主义生产的那种自然规律对他们这个阶级所造成的毁灭性的

后果,这时,资本和它的献媚者政治经济学家就大吵大叫起来,说

这是违反了“永恒的”和所谓“神圣的”供求规律。也就是说,就业

工人和失业工人之间的任何联合都会破坏这个规律的“纯粹的”作

用。另一方面,例如在殖民地,只要有不利的情况妨碍建立产业后

备军,从而妨碍工人阶级绝对地隶属于资本家阶级,资本就会同它

的庸俗的桑科·判札一道起来反叛“神圣的”供求规律,并企图用

强制手段来阻碍它发挥作用。

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是形形色色的。每个工人在半失业或全失业的

时期,都属于相对过剩人口。工业周期阶段的更替使相对过剩人

口具有显著的、周期反复的形式,因此相对过剩人口时而在危机时

期急剧地表现出来,时而在营业呆滞时期缓慢地表现出来。如果

撇开这些形式不说,那末,过剩人口经常具有三种形式:流动的形

式、潜在的形式和停滞的形式。

在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工人

时而被排斥,时而在更大的规模上再被吸引,因此总的说来,就业

人数是增加的,虽然增加的比率同生产规模相比不断缩小。在这

里,过剩人口处于流动的形式。

无论在真正的工厂中,还是在一切使用机器或者甚至仅仅实

行现代分工的大工场中,都需要大量的还没有脱离少年期的男工。

少年期一过,便只剩下极少数的人能够被原生产部门继续雇用,而

大多数的人通常要被解雇。他们成了流动过剩人口的一个要素,

这个要素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大。其中一部分人移居国外,

其实不过是跟着外流的资本流出去。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女

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增长得快,英格兰就是一个例子。工人数量的

自然增长不能满足资本积累的需要,但同时又超过这种需要,这是

资本运动本身的一个矛盾。资本需要的少年工人数量较大,成年

工人数量较小。比这个矛盾更引人注目的是另一个矛盾:在成千

上万的人手流落街头的同时,却有人抱怨人手不足,因为分工把人

手束缚在一定的生产部门了。(85)此外,资本消费劳动力是如此

迅速,以致工人到了中年通常就已经多少衰老了。他落入过剩者

的队伍,或者从较高的等级被排挤到较低的等级。我们看到,正是

大工业中的工人寿命最短。

“曼彻斯特保健医官李医生证实,该市富裕阶级的平均寿命是38岁,而

工人阶级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利物品,前者是35岁,后者是15岁。可

见,特权阶级的寿命比他们的不那么幸运的同胞的寿命要长一倍以上。”

(85a)

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无产阶级的绝对增长就需要采取这样

一种形式:它的成员迅速耗损,但是它的人数不断增大。这样就需

要工人一代一代地迅速更替。(这个规律对人口中的其他阶级是

不适用的。)这种社会需要,是通过早婚这一大工业工人生活条

件的必然后果,并通过榨取工人子女以奖励工人生育子女的办法

来得到满足的。

资本主义生产一旦占领农业,或者依照它占领农业的程度,对

农业工人人口的需求就随着在农业中执行职能的资本的积累而绝

对地减少,而且对人口的这种排斥不象在非农业的产业中那样,会

由于更大规模的吸引而得到补偿。因此,一部分农村人口经常准

备着转入城市无产阶级或制造业无产阶级的队伍,经常等待着有

利于这种转化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制造业是指一切非农业的产

业。)(86)因此,相对过剩人口的这一源泉是长流不息的。但是,

它不断地流向城市是以农村本身有经常潜在的过剩人口为前提

的,这种过剩人口的数量只有在排水渠开放得特别大的时候才能

看得到。因此,农业工人的工资被压到最低限度,他总是有一只脚

陷在需要救济的泥潭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5 09:24 , Processed in 0.09331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