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镭射

中国文化是“多神崇拜”的文化吗(欢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18# 西方伪善  

儒家治世——世道长治久安,离不开儒家理论

道家养性——个人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最好的是道家。

法家立业——法家的“术”很厉害,用来靖乱创业,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用“术”最好别违 ...
燕雀 发表于 2009-3-12 17:23


谢谢指教,
你对 法家是不是 有点偏见 ?看了你前面讲的父兄为“八贼”之一,韩非子的 意思 似乎并不是 说要除掉父兄,而是 说 要父兄这些君王身边的亲密的人容易 对君王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 影响治国大计。。。。。
   法家的法,术,势。“势”---我 觉得可以理解成 今天的 人大授权,呵呵,当然 牵强了点,但大概是 那个意思了,“术”其实也不错 ,管理方法嘛,领导艺术啊什么 的 , 也不错 啊。
    当然 最有价值的是“ 法”。当年商鞅治秦,据说 立法管理 耕牛,对耕牛的使用后的体重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农民用完耕牛后必须让牛 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饲料------这个着实令人神往。(当时 耕牛是国家的重要财富,跟国力息息相关)

   儒家虽然好,但不是 所有的 好心都能办成好事啊,做事 还是 要靠方法嘛,还是法家简单 明了(当然 不是全般法家,古代的法家可能 有些 严厉过头,但这种思路是不错的 )。再说了,有一个人 天天 在 你身边 教你怎样做人,那也够烦的 。用 法律一规范,保证基本的 社会公义,社会效率。。。。然后 你 也别 教我怎么做人,我也不教你,世界 立即一马平川,自由自在 了。。。。岂不快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 感觉很高深啊,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1# 西方伪善

呵呵,法与儒,这是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了。

说简单点,就是法律重要还是道德重要,是法律源于道德,还是道德源于法律,是法律涵盖道德,还是道德涵盖法律,其实答案不难想到。

韩非等法家人物是将“法”作为社会至高准则,所谓“以法为教”,老百姓从生到死,只需要知道国家法令就行了,其他一切知识,智慧,见解,应该统统的抹杀。(韩非的思想源于老子,道家的“弃贤绝圣”,这种对人类伦理,知识的否定常常见于法家。)

幸好韩非不知道电脑,机器人,如果韩非活在现代,肯定大喜若狂,还写什么《韩非子》啊,一心去钻研机器人技术去了。把所有的老百姓的脑袋全部换成电脑,由程序员(就是君王)输入一条条指令(法令),人们只需要按照指令去生活,行事就行了,那绝对是法家梦寐以求的场景。

可惜这是空想,以法家治国的秦帝国,不过只有短短十几年。

那为什么平定乱世的往往又是法家呢?因为法家“术,势”其实是动物界法则,弱肉强食,勾心斗角,摒弃伦理道义。而乱世最接近动物界,人类在兵荒马乱时往往本身的兽性张扬,人性(仁性)泯灭,法家的理论恰好与现实情况契合,所以每每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国策都是为战争服务的,百姓更向往军功,一听要打仗,居然都唱歌跳舞的欢庆。所以维系秦国稳定的不是法家,而是老百姓对战争利益的向往。一旦没有战争了,国家的稳定就变得脆弱无比,法家的法令当不住陈胜吴广的锄头。

所以社会的长治久安,人类往前发展,须要伦理道德。伦理也是构建我们家庭,人际关系的原则。这点法律做不到,或者说,法律必须是道德伦理的延伸。

我们国家有一个法律很有意思——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就是“孝”的法律化么?儒家的思想不是高不可攀,“孝”为伦理道德的起点,孝敬自己的父母,为父母舍弃自己的私利,我想正常人都可以做到的吧。

法律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无法大过道德伦理的作用。最近的例子就是汶川512大地震,法律规定人们必须互相帮助吗?法律规定必须见义勇为吗?我就不救人,我就要自私自利,法律管的了我吗?

按照法家的理论,法律没有规定我有救人的义务,我没有违法,所以我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话听着多么耳熟,都江堰的那个“范跑跑”,不就是持这种观点吗?这个范跑跑也特别有意思,他举出的例子简直太精准了,他说“如果我母亲压在废墟下面,我不会去救,但我女儿如果遇到危险,我一定会舍命去救。”

呵呵,他简直是人类“兽性”论的最好印证,在动物界里,当幼兽遇到危险时,母兽父兽往往会舍命相救,但是幼兽成年后,会救助自己的父母吗?动物会“孝”么,没有,也不可能。道理很简单,救助幼兽是为了种族延续,为了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追根究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孝”对自己没有实际利益,是一种最基本的“利他”行为,这种“利他”行为是违背动物界的法则,所以动物是不行孝的。

如果没有“利他”行为,我们能度过地震灾害吗?

如果没有利他行为,人类社会早就分崩离析,退化成动物世界了,这其实也是道家(老子)最愿意看到的,小国寡民甚至到无国无民,人类变成“麋鹿”,老子是明确提出这点的,而韩非的法家思想,起源点就是老子的哲学。

每次重读范跑跑的言论,我都会由衷赞叹,不是赞叹范跑跑,而是赞叹孔子的伟大,他看出人性(仁性)的基点是孝,失去人性(仁性)的人皮兽类,首先否定的就是“孝”,所以范跑跑不会去救他母亲,以此类推,他更不会去救他的学生。多么有价值的范跑跑啊,他给“仁”学做了最好的反面教材。

据说那位范跑跑先生是西方文化的崇拜者,西方最扯淡的“优秀”价值观就是博爱,跟墨子的“兼爱”类似,说的很美好,高不可攀,怎么去做到?

博爱的西方人,父母在养老院里孤寂死去,却能把爱延及到动物,这不是扯淡么?假的不能再假了,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利他”行为都不能做到,所谓“博爱”只是自欺欺人的伪善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直善良,聪明灵慧的人,就是神,
大宇宙,即大自然,就是天,就是上帝,
我们都是宇宙母亲的儿女,所有生灵生命都是同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燕雀 发表于 2009-3-12 11:18 这就带来个问题,既然天不是神圣的,天命自然不存在,我们凭什么要遵循“仁”的法则,反正世界只是物质的分合,物质决定精神,为了自己的物质私利,为什么儿子不能杀死父亲?

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荀子这个人,和荀子的理论,都缺乏了解。
首先荀子是儒家大师,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直到唐代,荀子的地位都仅次于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是宋朝理学兴起以后的事情。
再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天不是神圣的,天命自然不存在,人间的事情与天无关,那么要办成人间的事情,关键就在“人”身上。由此,“人”和“人性”就成了荀子的主要研究对象。荀子认为,凡是人,都有若干共同的、与生俱来的特点,这就是“性”(《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对人的研究,就是从研究人之“性”入手。
“性”是与生俱来,那么与生俱来的都是什么呢?《荀子·荣辱》中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感到饥饿就想吃东西,感到寒冷就想要暖和,感到疲劳就想休息,喜欢好的而厌恶坏的,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性”。
但是,现实世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为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就会引发种种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乃至相互残杀的恶行。因此,荀子认为,人性本身就是恶的,是罪恶的根源。这就是荀子著名的“性恶论”。
人性是恶的,如果放纵人性,结果就将是罪恶泛滥,给人类带来严重危机,甚至导致人类的灭亡。但现实是人类并没有灭亡,这是为什么呢?荀子的回答是:这是因为圣人为人们制定了一套维护人类群体的礼制,使人们按出身、年龄、才能等等差异分别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人类社会“群居和一”,成为一个结构有序、协调统一的整体,从而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荀子理论的最后落点:隆礼。
按荀子所说,礼的作用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养”,即满足人的需求。“礼者,养也。”前面说过,荀子认为,人性的基础就是人的自然需求,因此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这是人类能存在的基础,自然也就是礼能存在的基础。
二是“分别”。荀子认为,由于人的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不应所有的人都一样的养,而应有所区别。礼的作用就是根据贵贱、长幼、尊卑等明确的规定等级差别,有了差别,才有社会秩序。
三是“损有余,益不足”。荀子主张社会应有不同的等级差别,但也反对将差别扩大化。礼就是起到将差别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程度上的作用。
荀子说:“礼者,人道之极也。”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不按“礼”办事,社会就会瓦解,陷入混乱;人将无法生活。因此,荀子把“隆礼”作为了自己的理论落点,同时也是他的学说的核心。
由此可见,荀子将从无神论自然主义的角度论证了儒家的“礼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树立了“人”在“天”面前的强有力的高大形象。早在欧洲文艺复兴前2000多年,荀子就已经确立了儒家的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的巨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不是神圣的,天命自然不存在,人间的事情与天无关,那么要办成人间的事情,关键就在“人”身上。

“性”是与生俱来,那么与生俱来的都是什么呢?《荀子·荣辱》中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感到饥饿就想吃东西,感到寒冷就想要暖和,感到疲劳就想休息,喜欢好的而厌恶坏的,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性”。
——————
请问“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怎么理解?(语出《中庸》)

假如“性”就是饿了就要吃,冷了就要暖,那么人性和兽性有何区别?怎么能“率性谓之道”?若按你的逻辑理解这句话,“道”既是真理,性又是本恶的,率性岂不是行恶,行恶岂不是成了达成真理的途径。

研究人,研究人性,的确是儒家“仁学”(人学)的核心,但这并不代表儒家是无神论。儒这个阶层,商周时代已经有了,主要是主管教化,丧葬事务的一类人,葬礼在儒家学说中占很大比重,古代丧礼葬礼能否定灵魂,神道么?而且先秦术士与儒士同称,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埋的术士。由此可见,儒家自源起就不是无神论者。

再者,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么?未必吧,他的学生韩非在《韩非子》里说孔子死了儒分八家,而荀子只是其中一派,连韩非都没说荀子总揽八家了,怎能说他是集大成者?

何谓集大成者?当然是一个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要学习这个流派的思想,就不能不研究他的著作。比如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一个学道的人能不读《庄子》吗?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法家门徒能不读《韩非子》吗?说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历朝历代官家民间,何曾将《荀子》作为儒家必修课?

无论汉代五经,初唐九经,宋代十三经,儒家经典里面何曾有荀子的墨迹?一位仅次于孔子的大儒,恐怕不是这样被冷落吧?后世订立三纲五常的董仲舒,唐朝的王通,韩愈,对当世儒学的影响,怕不在荀子之下。除了荀子,那位大儒否定过天命呢?

荀子受重视的时代是近现代,唯物论用放大镜在古籍中寻找根据,好象贴上唯物的标签就身价百倍了。

但中国的哲学是讲实际的,中国老百姓也是讲实际的,无论你是唯物论者,基督徒,佛教徒,太上老君的门人,你的学说能不能在历史中印证?你的学说留下后,对后世产生那些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荀子的两位学生李斯韩非倒是给后世留下重大影响,但那是儒家的影响么?

唯物论者无法解释起源(道德起源,伦理起源,人性起源等等),但偏偏又要解释,所以理论矛盾的地方很多,细究起来是经不起推敲的。

比如你说的“这就是荀子著名的“性恶论”。人性是恶的,如果放纵人性,结果就将是罪恶泛滥,圣人为人们制定了一套维护人类群体的礼制”,说这话的时候,你已经忘了“人性本恶”论了,既然人性是本恶的,那么圣人的恶性是谁给修正的?难道是圣人的圣人给修正的?那圣人的圣人的恶性,又是谁给修正的?

莫非圣人不是人?而是神,跳出了“恶”的人性,这不又变成有神论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燕雀 发表于 2009-3-15 10:43
比如你说的“这就是荀子著名的“性恶论”。人性是恶的,如果放纵人性,结果就将是罪恶泛滥,圣人为人们制定了一套维护人类群体的礼制”,说这话的时候,你已经忘了“人性本恶”论了,既然人性是本恶的,那么圣人的恶性是谁给修正的?难道是圣人的圣人给修正的?那圣人的圣人的恶性,又是谁给修正的?

你的这个帖子中,只有这段有回复的价值。
人性是恶的,如果放纵人性,结果就将是罪恶泛滥。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这个情况,为什么?荀子给出的回答是:这是因为人的“性”中,还包括“智”。放纵人性导致罪恶泛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毁灭,这是具有智慧的人类所能够意识到的。因此,为了防止这种“人对人成为豺狼”的可怕状态导致人类的毁灭,人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规矩来行动。所谓“圣人”,就是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人。他在《天论》中说:“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所志在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阴阳者,已其见知之可以治者矣。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这段话的意思,简要的说,就是: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知道什么是可以干的,什么是不可以干的。圣人就是那些掌握了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则的人。
那么,这些“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呢?荀子的回答是:就是儒家的“礼”。他在《礼论》中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人类生来就有欲望,欲望达不到不可能放弃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的时候,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互相争夺就引起混乱,乱起来就没有出路。古代圣贤憎恶这种混乱局面,所以制定礼义来区分人的等级界限,用来适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27# 镭射

那么请问,智又从何而来?是恶的本性里包含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如若人的“恶性”包含可以产生善道的智,那还能称为“恶”么?

故说唯物论多出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您还没解释“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什么意思,如果我理解错误,希望您批评指教,我很希望能看到新颖而合理的解释。您的帖子说“欢迎讨论”,我是冲这几个字来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智”与“饥而欲食”、“寒而欲暖”等一样,也是先天的,也是“性”的一部分。这个东西如果滥用,同样会导致恶的结果。我要向你强调的是,荀子的“性恶论”并不是说先天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恶的,而是说放纵本性会导致恶的结果。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意思很简单:先天的就是“性”,按照“性”去做就是“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圣人”,就是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人。
——————
圣人的这个“意识”从何而来?世上应该没有无源之水。

除了从本性中产生而来,善的意识还能从别的途径得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圣人”,就是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人。
——————
圣人的这个“意识”从何而来?世上应该没有无源之水。

除了从本性中产生而来,善的意识还能从别的途径得到吗? ...
燕雀 发表于 2009-3-15 12:07

圣人的这个意识,来自于他的智慧+人人都有的自我保护本能。那种“人对人成为豺狼”的状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那么一些天资聪颖的人就会去思考摆脱这种可怕状态的办法。他们想出的办法就是制订礼制,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让人类摆脱那种“人对人成为豺狼”的野蛮状态。我在前面就引用过《荀子·性恶》来说明他的观点:“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在荀子看来,所谓“善”,就是学习和遵守礼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智”与“饥而欲食”、“寒而欲暖”等一样,也是先天的,也是“性”的一部分。这个东西如果滥用,同样会导致恶的结果。我要向你强调的是,荀子的“性恶论”并不是说先天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恶的,而是说放纵本性会导致恶的结果。
————————
我很赞成这段话,不能否认人的本性里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这是无法驳倒的事实。

但为什么荀子要强调人性恶,或者说不愿承认人性中原本的善?其实跟荀子的无神论有关,纵观所有的宗教哲学,神都是至善的,将善扩大到无穷,必然是无限的好,无限的协调。至善至美不是神又是什么?

荀子要否定神,当然要否定善的神圣性,说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但这跟儒家正统是背离的。我请您解释“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证明这点。这话其实就是于荀子针锋相对的观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意思很简单:先天的就是“性”,按照“性”去做就是“道”。
————————
您的解释很合乎儒家的学说,但恐怕和荀子的观点就不太吻合了。性既然是恶的,按照性去做的“道”不也是恶的结果吗?

后面还有句话说的更明白了,“修道之谓教”,敦修培固道性,就叫做教化,假如道导致恶的结果,干嘛还去修道?后边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更进一步了,假如道会导致恶的结果,干嘛还“不可须臾离也,”所以道必然是向善的,“恶”的必然是悖道逆天的。否定天命仁道的神圣性,绝不是儒家正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意思很简单:先天的就是“性”,按照“性”去做就是“道”。
————————
您的解释很合乎儒家的学说,但恐怕和荀子的观点就不太吻合了。性既然是恶的,按照性去做的“道”不也是恶的结果吗?
燕雀 发表于 2009-3-15 13:18

第一,我再次重申:荀子的“性恶论”的意思并不是说“性”本身是恶的,而是说放纵“性”才是恶的。
第二,请你注意荀子和孟子对“性”的定义上的差别。对孟子来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之类的本能并不包括在“性”的范畴里,他说的“性”特指人所具有的“向善”的潜力,也就是后世理学家所说的“善根”。如果用荀子的理论来看,孟子所说的“性”,其实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智慧+自我保护的本能”。由此可见,孟子的性善论是可以包容在荀子的人性—政治理论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看了凤凰的智慧东方 寻礼问今:中国儒家的礼,深受启发~

周公制定礼乐,再加上之后儒家思想的熏陶,中国人崇拜的是礼是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方伪善 于 2009-3-15 17:09 编辑

23# 燕雀


这个楼的风气越来越坏啊,回帖都这么长,这种灌水法简直让人虚脱了。。。

  



首先 ,法律重要还是道德重要,这个结论不好下啊,不能说,法律源于道德,法律就没有道德重要 ,就像两是出自土地,当你不能说土地 就比粮食重要,得看什么场合,什么背景。。。到了灾年,愿意用土地换粮食的人一定不少。。
其次,根据上面的分析,法家人物是将“法”作为社会至高准则,当然 也不对,正如儒家不能将道德作为社会 最高准则一样。

第三,关于 把社会弄成机器的问题 ,这个蛮不错啊 ,社会 如果成为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那是很美好的事啊,希望以后 在银行,机关,衙门办事的时候 ,对方 都能 提供机器一般严谨准确的服务,那何乐而不为?当然 大家上班的 时候也能像机器一样高效运转,那 你生活中悠闲地晒太阳,享受发呆,看星星的时间就 一定会多。这样也挺不错。  

第四,秦国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没研究。但你说 责在法家 ,我却觉得责反而在 没用法家,比如说后来的秦二世就有按照法家的 办法来 做,法家要求君主远离小人 ,他却重用赵高。。。。即使他一直援用以前法家的规定,但他又没有掌握法家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的 原则-------已经 统一国家了 ,还用 没统一时的“法”,正如法家经常批评的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当然失败。按,法家的观点 ,统一以后应该 变法以适应当时的需要 嘛。。。。


第五,我还是坚持我 在 前面的看法:用法家的法律来保证社会规范的 最小值,然后再用儒家墨家道家的道啊,德啊,礼啊什么的去追求社会规范的 最大值。。。然后你想当儒家就当儒家,想玩道家 就玩道家,想做竹林七贤 就做竹林七贤。。。。

第六 ,关于范跑跑的问题 ,他跑了,但是却还很 牛,前段时间还骂大家 装B。。。不知道你们 儒家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把他拉到墙角背诵5分钟“论语”?。。。。按法家的观点就是应该马上应用教师法(没有那就应该马上制定):规定教师在危险时刻时,有义务保护学生。没有这种情操的,吊销教师证。。。。就这么简单 。(法律也可以规定 遇到这样的情况,吊销教师证以后,还可以强行把他拉到墙角,请几个儒家给 他 讲讲仁义道德,同时请佛家给他 念念大悲咒什么的 。。)

第七。总结下我对儒家和法家的几点看法:
   1).最近刚好看了下“孟子”,前面几章看得我热血沸腾,孟子的浩然正气确实值得敬佩。后来齐王请教他攻燕国的问题,我 看到他 就有点力不从心的味道 了 ,先教齐王占领燕国,理由是 ,如果对 老百姓有好处,那就 占领它吧,结果一占领,各大诸侯很生气,准备 联合攻打齐国,齐王怕了,又请教老孟,老孟说,那你叫齐国军队把武器还给燕国,撤兵吧。。。。。呵呵,如果你是齐王,你会不会有点欲哭无泪的 感觉 ?毕竟他是 “孟母择邻而处”培养出来的温室里的花朵啊(突然想到,孟母择邻,把好的邻居留给了 孟子,那租他原来房子的 那家人的小孩子怎么 办?既然是 好的 邻居,按照儒家的 仁义,是不是 应该 把好的邻居留给别人才对?那孟母择邻岂不是太那个。。。?)

  2)但是儒家有儒家的好处 。特别 是 孟子敢于说:民贵君轻,这个比较牛。当时 有一个 王问他怎么 看纣王被 杀,孟子大大咧咧地 说:闻杀独夫,未闻杀君。这一点,法家做不到,这往往也成了 法家的 悲剧:法家们敢于做到“法不避大夫”,却做不到“法不避君王”------这样他们的实行法律时由于“不避大夫”得罪很多权贵,甚至太子(商鞅就是割了太子傅的鼻子),所以往往是换了君王后,他们往往被杀。

3)也许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古代的 法家们有时采取严刑峻法,过于严厉。但我认为瑕不掩瑜,我为中国有这么一批法家人物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返后天,动静相宜,方见自性。忘我无我,舍小我,得大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lmvoca 于 2009-3-15 23:04 编辑

首楼里的原话:“有很多人,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徒,喜欢把中国文化称为“多神崇拜”的文化。”

-------------------------------------------------------------------------



——中国文化受佛教影响很深,深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事小事,深到我们都察觉不到。
比如说:“有缘”,“十年修得同船渡”,“轮回”,正月十五闹花灯,等等。


而佛教,讲究的是“众生平等”。所以,中国人对不同宗教都是非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是无神论。
至于在具体的表现上则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所谓泛神论,多神论。
神在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是实用主义的态度。
神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为我们服务的,不是我们为神服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我再次重申:荀子的“性恶论”的意思并不是说“性”本身是恶的,而是说放纵“性”才是恶的。

圣人的这个意识,来自于他的智慧+人人都有的自我保护本能。那种“人对人成为豺狼”的状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他们想出的办法就是制订礼制,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
————————
第一,按照你的说法,性本身不是恶的,放纵“性”才是恶的,那么请问,性之所以会放纵,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性先天就会放纵,还是因为性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而放纵?

假如“放纵”是性的先天属性,圣人的性为什么不“放纵”?按照你的说法,圣人有“天资”,有智慧,能够控制性的放纵,那么这种智慧岂不是凌驾于“性”之上。荀子是智本说吗?性恶论的依据又在哪里?

你说“智”滥用也是恶,那么“滥用”是不是智的先天属性,圣人的“智”为何没滥用?是什么力量使得圣人没有滥用智?

假如“放纵”不是性的先天属性,性本不是恶的,而是因为后天影响性才放纵,性才变恶。那么你不去改造后天的条件,而去约束人本来的善性,那不是无的放矢么?

第二,既然你言必称礼,那请问《周礼》中祭天,祭神,祭鬼是怎么回事?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请问,这些句子是不是周礼所载?周礼是不是儒家“礼”学的根本?这些礼道难道不是儒家信神敬天的最好依据吗?

或许你说,这是为了让老百姓向善,故意弄出来仪式。如果这样就奇怪了,发明这些敬神仪式,推崇这些敬神仪式的人(如荀子),根本就不信神,不敬天,表面一套,内里一套,表里不一算什么,难道荀子的学问是伪君子哲学吗?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信神敬天(天坛还没塌呢),儒家更不是无神论,荀子的学派只是儒家的非主流而已。儒家信神,但不去穷究虚无的神学,研究的是人学(仁学)。

所谓无神论,只是五四运动以来盛行,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格格不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38楼
发表于 昨天 23:38 | 只看该作者 图文真实记录我在越南的春节--华人仍然控制经济
其实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是无神论。
至于在具体的表现上则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所谓泛神论,多神论。
神在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是实用主义的态度。
神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为我们服务的,不是我们为神服务的。
————————
无神论只是近代才流行开来的,而且现在也有衰退的驱使,真存假亡,中国几千年都是有神论,敬天行仁才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5 21:47 , Processed in 0.04644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