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75|回复: 75

《走进撒哈拉》连载——(更新至65楼:食物照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麦子 于 2009-6-18 22:12 编辑

声明:海边石子所有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媒体或个人博客转载,请务必注明原作者及文章的原始出处。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一:启程


1.jpg


    2006年的11月中旬,因为部门要投标一个位于阿尔及利亚南部地区的输水项目,于是在业主约定的时间里,我和我们部门的一位年轻女翻译走进了传说中的撒哈拉沙漠地带。

    11月12日晚,我们登上了飞往南部城市Tamanrasset的班机,经过2小时15分的飞行,螺旋桨式飞机于午夜2点平稳的降落在不算辽阔的机场上。

    出离了矮矮的候机楼,趁着夜色,不远处尽是连绵的小沙堆,在星光的照射下,泛出淡淡的色彩。我们正在发愁如何去往市区宾馆时,抬眼看到一辆黄色的、大概是70年代的出租汽车。于是眼前一亮,赶紧提着行李快步来到车旁,弯腰看了看驾驶室――哦,左车门的玻璃不知什么年月离岗了――车子里没有人。

    当我们放眼四处寻找车主时,一个穿着牛仔裤的中年男子走近前来,翻译马上和他搭讪起来。三言两语后,中年男子把后备箱打开,示意我们把行李放进去。正要拉门抬腿的功夫,旁边走来一位穿着比较体面的男子:笔挺的西装,一丝不苟的领带,腋下一支很新、很端正的黑色公文包。眼见他对司机轻语了几句,然后转身和我们说起了什么——当然我听不懂。

    翻译说,因为顺路,他想搭我们的车,特意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想想即使在半夜应该也不会有事,毕竟加上司机我们是三个人,再说这位同志也不像是抢劫犯,我略微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于是司机一脚油门,那辆“老爷车”便载着我们三人向市区驶去。

    虽然阿尔及利亚的冬天已经来临,但是在这里、在此时,并不觉得很寒冷,只是有些凉,我只是下意识的把外衣的拉锁向上拉了拉。行驶了大概15分钟后,汽车驶入市区。不一会儿,车慢慢靠近了路边停了下来,同行的那位绅士哥们儿开门下车,同我们道了声谢,便走向了路边的一个小门:看样子应该是一个不是很大的旅馆,一点也不起眼儿。我心里嘀咕:如此光鲜的人物怎么会住这样的宾馆呢?管他呢,眼下自己的事还没弄清呢,哪有心思想这么多。车子继续前行,几分钟后,汽车向右驶进了一个很大的院子里:目的地到了——正是之前预定的宾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Tamanrasset这座城市,要说城市得先介绍一下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国土面积2 381 741平方公里,人口3380万(2006年),首都阿尔及尔,面积273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约占总人口20%)。少数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图阿雷格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阿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二位,仅次于南非。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113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43美元(中国为2000美元)。

    阿全国共分为48个省, 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北部沿海地区,85%土地为沙漠地区,主要在南部各省。

    Tamanrasset为阿尔及利亚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位于国家的最南部,面积55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与首都阿尔及尔相距约2000公里,地处撒哈拉腹地,可谓是地广人稀。

    这座宾馆是当地最好的,四星级。当然这里的星级可不能与国内的相比,阿国有些地方的三星级宾馆房间里都没有洗澡间。也不知这里的会是怎样?心里不免有些疑虑,阿弥陀佛,在这样环境里,能有宾馆住已经是不错的事情了,总比没地儿住好吧,怎么还这样挑剔?!

    因为来之前曾经给宾馆发过预定房间的传真,办理入住手续还算顺利,不大工夫我和小翻译每人领到一把标间的钥匙。

    进到房间,还算不错,有电视,有洗澡间,真是谢天谢地^_^……(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二:询价



2.jpg

   房间整体条件应该说比想象中的要好:两张低低的单人床,一张窄窄的桌子,一只小小的凳子,卓凳黑中透亮,泛出古香古色的气息。一台悬挂在半空的14英寸电视机算是室内最好的陈设了。我把背包丢在床上,匆匆在洗手间冲了一个澡,感觉两个字:舒服。

    手机闹铃把我从“混沌”状态中惊醒,迷迷糊糊的看一下点:已是早上6:00了。累,实在是不想起来,好像还是昨晚在飞机上的感觉,轻飘飘,晕乎乎的……怎奈有任务在身,要是完不成任务回去可要有好受的……想到这,一下子清醒了很多,简单收拾了一下,叫上翻译,二人来到了宾馆附属餐厅。

    餐厅很大,空间很高,几十张方桌布于其中,大方桌配有四把椅子,小方桌配有两把。每张方桌上铺着淡黄色的桌布,上面是摆好的白色小磁杯,杯内都有叠出花样的餐巾纸,总体显得比较整洁和大气。

    来前本打算是不想吃的,但这样的环境瞬间唤醒了我的食欲。翻译要了一份面包,一份牛奶外加一份橙汁。我和她要的种类相同,不同的只是,她的是一份,我的是一份半。

    很快,早餐被消灭干净。现在不记得到底那次早餐花了多少钱,只记得我在餐厅买了两瓶在阿尔及尔也能买到的同样的矿泉水,每瓶是150DA(约合人民币15元)。要知道,这样的矿泉水在阿尔及尔只需20DA,而这里要高出几倍之多。黑,真黑!本以为阿尔及利亚这样的穆斯林国家不会有这样买卖不公的情况,现在才知道世界都是一样的,所谓“市场经济”嘛。

    来之前领导交代: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参加业主统一安排的现场考察,二是在当地进行询价(地材、人员工资水平,这对经济标报价很有影响)。因为时间很紧,今天的任务就是询价。怎么询呢?摸摸脑袋,还是出去走走吧,或者租一辆汽车,让司机带着我们转转,也好了解一下。

    出了大门,没走几步远,忽然耳边传来汽车喇叭声。抬眼看去,对面驶来一辆汽车,司机正向我们打招呼――真巧了,不正是昨晚送我们的那个出租司机吗,正用他那辆老爷车悠闲的“扫马路”呢。我们心里一阵欣喜,赶紧和他招了招手,示意他把车停下。当然司机也很高兴,因为我们又成为了他的座上客。

    司机慢慢开着他的宝贝车,我也在欣赏外面的景色。总体说来,这是一座比较现代化的城市,街道规划的错落有秩,道路两侧偶尔出现咖啡馆、小商店之类的店铺。城市基准色调是黄色,这与首都色调为白色有所区别。

    汽车正在行驶中,几只山羊漫步到了路中,司机于是放慢了车速,耐心的等羊儿悠然的全部穿过马路之后才点起了油门。奇怪,怎么只有山羊没有看到牧羊人呢?司机解释说,这里家养的牛羊是很少专人放牧的,白天主人把它们放出来,牛羊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寻食物,“水足饭饱”之后就大摇大摆的各回各的家了。嘿,真是有意思,这种事我还第一次听说。

    时间不长,司机把我们带到了城市边缘(说是省城,我看也不大,就是那几条看起来还算像样的街道),这里“云集”了当地各大建材批发商、机械租赁商,总共有好几家之多。我们在一家看起来规模较大的建材商店门前停下,和店主说明来意之后,进入他的店子逐样打量起来。

    说是规模较大,其实建材品种还是有限的:钢板、钢管、槽钢为最多——也不过就是那么几根或几捆,其他对我们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经过店主允许,我拿出相机还对店里的东西拍了几张照片,主要目的是回去来个图文并茂,也好向领导交差,呵呵。看罢了几家建材店,这里所有东西都差不多,门类不是很齐全。
我们对司机说,去看看施工机械吧。便随他来到了建材店对面不远处的一处空地。空地上停放着大概十多辆施工车辆,主要是自卸汽车、两头忙和铲车之类的设备。这些车辆不是年代久了一点就是施工能力小了一些,总之大部分都对本工程不合适。

    我们在这些车辆之间来回踱了几遍步子之后,最终把目光放在一辆无论从运输能力和新旧程度来说还算过得去的自卸汽车上。司机一见我们便凑了近来,带着略微出奇的表情,紧随其后的是他的几个同行还有一群小孩子,黑皮肤的不少,也许是他们很久或是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吧?和司机说明来意,我们是为他们修建供水管道的,规模很大,是数亿美元的工程,考察一下他的设备是不是有幸能为工程服务。这时司机表情由出奇转变为惊讶与喜悦,他的表情好像告诉我,一是他们城市马上要大发展了,二是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三是遇到了财神。想到他能这样想(就当他这样想),我心里美滋滋的。

    说到价钱,那位司机说他不是车主,自己做不了主儿,价钱也只能按老板给他定的价介绍给我们,如果需要车辆很多,可以和他老板直接联系。我请他在我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老板的电话,之后还是照样给这些破旧的汽车来了几张合影。出现在镜头里的不光是汽车,还有蜂拥在车前的当地孩子们……(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三:租车

3.jpg

    离开建材店和汽车租赁市场后,我们又走访了几家出售水泥和钢筋的店铺,规模都非常小,对该工程所需简直是九牛一毛,不过了解到价钱倒是非常重要的。

    跟随着司机在这座城市周围来回兜了几圈儿,城市的大致轮廓也在我脑子里勾画了出来,除了那些店铺和机械之外,其他并未发现再对我们工程有价值的东西了。此时已是烈日当头,看看表, 12点多了。

   “走,一起去吃午饭吧。”

    我们请司机找一家当地比较好的餐馆,于是司机边开车边寻找所谓的好餐馆。介绍了三四家都不甚满意,已经下午1点了,不能再找下去了,肚子已经在打鼓了。看来也没有什么十分令人或者说是基本让人满意的餐馆了,干脆就在第四家随便吃点吧。

    我们邀司机一起吃过午饭,想想明天就要参加业主的现场考察了,但是去现场考察的车辆现在还没有着落,心中不免有些着急。司机知道情况后,跟我们说他认识租车公司的人,哦,这太好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10来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他介绍的租车公司,门口停放着两辆车,都是丰田4×4越野车,一辆较新,一辆稍微旧点。

    司机所说的租车公司其实是一家旅游公司,兼做车辆出租生意,办公地点设在一处白色土坯做的民宅内,很不起眼儿,外面的招牌也很是小气,不知道的人恐怕很难找到。

    所谓的公司就是两间屋子,一里一外。里屋是司机休息的地方,地下铺着床垫,上面坐着两三个人,每人手里一杯当地的浓浓的黑色咖啡;外屋就是办公室了,一张倒是很气派的办公桌,一把转椅,一台大概相当于我们国内90年代学校使用的电脑。公司墙上贴着三副图,一副是国家地图,一副是当地旅游景点布置图,而第三副则是阿国总统的画像。

    看到画像,心中不免产生一丝亲切感,虽然地处撒哈拉腹地,还能看到熟悉的面孔,看来这里也并非是山高皇帝远啊。偶尔不经意的看到在外屋角落堆放着几床单人床垫和几件棉大衣,我在想,这大概是为出门过夜的司机准备的吧。

    一个高高、胖胖的光头中年男子从转椅上起身迎接了我们,司机和他说明来意后,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当然他的目的是说他的旅游公司多么多么好、车辆多么实用之类的话了,无非是希望能租用他的汽车。
   
    我们和他说大概要租车三天,条件是必须要4×4丰田越野车,司机必须懂法语,而且车技要熟练。中年男子拍着胸脯说,这都不是问题。谈来谈去,最后谈到了租金,他开价1万DA/天。什么,1万DA/天?天那,怎么会这么高!因为来之前领导曾经提到这边的车辆租金也就3千DA/天,而且这里也有一个当地的朋友,他提供车辆三天总共也不过七八千DA。因为我们一直没有那个当地朋友的联系方式,不得以这才选择了租赁公司。

    难道他成心想敲我们一笔,发点横财?这可不成,一来气愤,二来回去不好向领导交代。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他还是不答应。后来他说,他不是老板,老板是他儿子,他再和老板商量商量。

    话罢他转身对里屋喊了一句,里面应声走出一个年轻的高个男子,比中年男子瘦些,身体比较结实,长相像中年男子(看样子应该是亲父子)。中年男子离开座位,老板坐了下来。

    费了半天口舌,好说歹说,价钱还是没得商量。怀着一丝不悦的心情在协议书上签下我的名字,不情愿的从包里抽出3万DA交给了老板。

    正当老板点钱时,翻译的手机响了,连接了两三次才接通,原来是首都阿尔及尔的领导来电话了。领导说,我们走后,他一直给我们打电话,可就是打不通。他告诉了一个让我们既兴奋又遗憾的消息:当地的朋友已经联系上了,价钱也谈妥了。

    可是联系上又有什么用呢,偏偏这个节骨眼儿打来电话,字已经签了,钱也交了,要是早点来电不就好了?!签完字总不能返悔吧,这样显着咱中国人也不讲信用。在阿国好歹也算外宾,说什么也不能给中国人丢脸啊。这自然是我的心里话,没好说出口。

    领导知道情况后,并没有责怪我们,相反安慰我们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既然字签了,那就这样定吧。领导说其实那个当地人也不是很熟悉,并不了解底细,只是以前接触过一次。领导的几句话,给我宽慰了不少,刚才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手续办理完毕后,我们要求见一下司机,老板说司机现在不在。总该看看给我们配的那部汽车吧?老板欣然同意,协议书上说的汽车就是停在门口的那部较新的越野车——这也是我刚看到时心里就想要的那部车。

    我们跟老板说好司机要在明早5点到我们所在的宾馆,因为业主约定的时间是早6点考察单位统一集合出发。我记下了那辆车车牌号和司机的手机号码,怀着一丝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宾馆。

    这家旅游公司不会骗我们吧?司机明天到底会不会来?要是不来不就惨了,白白交那么多钱不说,更是坏了考察这样的大事。

    在后来的经历中证实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千余公里的路程,不但没有坏了大事,反倒成就了很多“大事”。也正因为那位司机,那部车,才使我们接下来的沙漠之行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是后话……(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上传中...... 2# kitt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四:出发

4.jpg

   2006年11月14日。早上5点钟我从床上爬起,简单洗漱完毕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我独自来到了宾馆的大厅。

    橘黄色的灯光下一个服务生在服务台后值班,台前依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个头不高,1.6米左右,四十多岁,头裹黑巾,身穿黄袍,典型的沙漠中人扮相。我边向大厅走他边打量我,等我走近他的时候,他对我说了几句什么——法语我也不懂。看我呆呆的样子,他从袍子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纸条儿,我侧目看去,上面有翻译的电话和我们订的那部车的车牌号。哦,原来是旅游公司的司机到了。我对他说了一句,Attendre(法语,等一下),急忙转身走到了翻译的房间门前,轻轻敲了两下:

   “起床了吗?”

   “起来了,正在收拾东西,马上好。”

    几分钟后,翻译提着行李走出房门。翻译和司机三言两语之后,我们跟随他来到了宾馆外的大院里。

    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风吹在脸上很凉,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要知道沙漠地带昼夜温差是很大的。亏得来前有思想准备,顺手从包里拿出在阿国从来不曾穿过的棉衣套在身上,翻译也穿上了她带来的黑色过膝的羽绒服。上装之后,我们下意识的彼此看了一下对方笑了,此情此景我俩好像诠释了这里的冬天。

    我们把行李放到车上,看时间还早,院子里已经路路续续开进多部汽车,当中有几部绿色的警车。正在仰望天空星斗时,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好像旁边有人在说中国话!此地难道还有别的中国公司?要是在北部城市看到中国公司倒也不稀奇,因为以前每次参加考察,中国同行少说也有三四家。这么远的地方别的中国公司也会来?

    顺着声音看去,四五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人有说有笑,刚才说话的正是他们,原来来此考察的中国单位不只是我们一家。我们凑了近去,彼此简单介绍了一下,得知他们是A公司的员工,也是为此项目而来。我们正愁没有说话的人呢,于是就和他们聊了起来。

    A公司在国内就是非常有名的实力公司,不论从规模还是从效益上来说我们的公司都是不及的,虽然我们也是世界500强公司。A公司近几年才进入阿尔及利亚市场,主要从事石油开采工作,也做像输水等相关的业务,在管道这方面客观的讲,我们公司与他们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有意诋毁我们单位,当然有他们不能相比的,那就是房建项目,在阿国所有的世界承包商中,我公司房建业务始终是首屈一指)。对于技术要求很高的油气管道都能顺利完成,何况这样的输水管道呢?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参加此次考察的中国公司大概有五六家,除了我们两家之外,还有B公司、C公司、D公司等单位,这些公司在管道领域都具有很强的施工能力。

    聊天中慢慢提到了对方的工资休假等问题,A公司待遇一向比其他单位要好,包括我们也很羡慕他们。不过说话间他们也流露出自傲和对我们单位轻视的神情。人穷不能志短,耳朵里装不进他们的那些话语,我干脆钻进汽车,只等出发了。

    6点钟了,天也渐渐亮了。一会两辆警车开道率先驶出了院子,随后所有的车子紧跟着那部警车一字排开,车队最后是一辆警车断后,于是二十多部汽车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这次考察的项目名称叫“从In Salah市到Tamanrasset市饮用水供水工程”,计划修建一条从In Salah市到Tamanrasset市的输水管道,从水量较多的In Salah市调集水源供应水量较少的Tamanrasset市。两个城市之间的公路距离大概是750公里,而项目的管道距离是1200多公里。全线共分为3个标段,每个标段管线的平均长度是400公里,管道大部分沿两个城市之间的国道铺设,但其中一个标段所沿公路因经过大峡谷,如沿公路铺设,将要开山凿石,会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因而设计考虑了这段管道绕行峡谷,新建管道在相对平缓的沙漠中穿行。

    车辆向着In Salah市方向前行,边走边下车考察,到有特点的地段业主下车简单的介绍一下,然后匆匆上车继续前行,很多时候是大部分考察单位刚刚走到业主近前的时候,业主也要上车了,因为整个车队前后将近百米长,后面人的走到前面的时候时间已经耽误一会了。

    为了能在考察点尽早听到讲解,翻译让司机尽量靠近业主的车。开始我们的车在队伍中间,司机明白我们的用意之后,在车队下一次启程时来回左右几下便“尾随”到了业主车后,除去警车和业主的那部车,我们的是整个车队的第四辆,也就是考察车的第一辆。这样我们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已驶出一两百公里了。越到后来考察点越少了,于是车队的速度也提了上来。

    除了我们的车队,马路上的车辆非常少,很长时间看不到一辆车,偶尔对面有车辆经过,双方司机都做个手势互相问候一下。

    路况时好时坏,时而平缓,时而崎岖,时而行驶在广阔地带,时而穿梭于沙山之间。

    满眼黄色的沙漠,有粗糙的沙粒,也有细腻的沙子,有层层叠叠的沙丘,也有望眼欲穿的沙海。大自然如此神奇,天公造物,世界上陆地见多了,山见多了,水也见多了,唯一不曾见过的就是沙漠,而且是撒哈拉大沙漠,多年来一直想去沙漠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五:修车

5.jpg

    沿着马路两旁每隔几十米尽是些遗弃的汽车废旧轮胎,有的被日照和风化已经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钢丝。也不知这些轮胎在这里存在了多久,或许是橡胶不易被腐化的缘故才没有很快被撒哈拉融化。除此之外便看不出曾经有人留下的痕迹,别说是人,就是动物的也很少见。

    偶尔看到路边沙地里有汽车的外壳,里面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一堆锈迹斑斑的铁皮架子。或许经过这里的司机发现车坏了,没有修好,拖回去吧不值当的,干脆直接丢在沙漠里了,日久年深风吹雨打就成为现在的样子了。

    沙漠里很少有植物,有也是稀疏没有精神的矮小灌木,在季节性河床内倒是有一些植物,包括低矮的树木,给荒凉无边的沙漠平添了一点希望。

    太阳渐渐高了,我们也脱去身上的棉衣,享受着车子快速行驶中带来的温暖的风。司机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开快车的缘故,总是稍不注意就要超过最前面的警车,每次都是车内的警察把手伸出窗外向下轻拍几下,示意不要超越。这样我们的这部丰田4×4与业主的车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我们车之后的那些车辆则时近时远。也有跟在后面不服气的司机,总想试图超过我们,可是没几下又被我们挤在后面了,这或者多少给后面的司机带来一点怨恨吧?

    我们一路走一路聊着,不知不觉聊起了那座省城及当地人的生活,司机饶有兴趣的介绍了起来。

        Tamanrasset市是一座以旅游、放牧、钻石加工为主的新兴城市,城市不远有很多史前遗址,成为众多外国游客来阿必然光顾的地方,有非洲的,欧洲的、像法国的,意大利的,还有亚洲一些国家等等,谈到这些,司机一脸的自豪。

    我问他:“你认为哪国的人给你的印象最好?”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日本人。”本以为他会说出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多时候是受阿国尊重的,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对普通中国人。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心里不免有些怅然。他解释说,日本人显得很是彬彬有礼,让人容易接近。他又接着说,他最不喜欢法国人,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而且曾经侵占过他们的领土。

    通过翻译告诉他,我们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不但不喜欢,甚而是仇恨,因为和他们一样,半个世纪前我们国家也有过同样的遭遇。

    司机说他对我们这段历史不清楚,我也就不便多问了。我问他,那你对我们中国人怎么看?他说他们这个地方很少有中国人来,自然也就没什么印象了。
司机说当地一般月收入是2000DA左右,多则4000DA,主要靠放牧和钻石加工谋生。

    没想到这里的工资水平会这么低,在首都阿尔及尔,我们部门司机每月也20000DA呢,是这里的10倍之多。但是这边的物价水平并不比阿尔及尔低多少,这些钱解决温饱问题都困难啊!可他们生活水平并不是很差,这或许是阿国社会福利待遇好的缘故吧?

    我问司机:“你们祖辈生活在沙漠里,成天面对的就是除了沙子就是沙子,难道不觉得寂寞空虚吗?”司机的回答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说: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就在我的心中。”

    没想到看似很普通的一个撒哈拉人竟然会说出如此有哲理的话来,让我这个读过几本书自认为知识分子的年轻人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情。

    司机说他今年48岁,家里有3个孩子,他受雇于那家旅游公司,平时公司没事的时候就待在家里,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如果公司有事了就会招呼他。

    像我们这种租车的情况,旅游公司给他的报酬是每天1000DA。才1000DA!旅游公司也有点黑了吧,不太“仁道”。我们付老板每天1万DA,而给司机的竟相差10倍。在阿国油钱也没几个子儿,除了汽车有些磨损费外,大头儿都被黑心的老板拿去了。

    车子继续前行,忽然最前面的警车停了下来,随后的车辆也慢慢停靠在了路边。原来是当中有部汽车出了点故障,需要修理一下。

    司机把头探出车窗向后望了望,解下安全带,起身来到了出故障的汽车那里。

    那边的司机正在忙着修理,此时旁边也围上了几个宪兵和警察,还有一些当地的司机,这些司机都是纱巾包头,长袍裹身。他们在一起边比划边说着什么,估计是给正在修车的那个司机指点故障原因该如何修理吧。

    一会儿,我们的司机从故障车那里返了回来,他打开汽车后备箱,从工具袋中取出扳手等工具,转身回去,换下那位正在忙活、有点手足无措的司机,亲自动手操作起来。三下五除二,几分钟功夫,司机拍了拍手:好了,整个过程干脆利索。那部车子又重新发动了,大部队继续前行了。

    也许是有了那次修车的经历吧,每次下来考察的时候,我们司机周围都围上几个同行,包括当地的和阿尔及尔过来的,而且每次他周围的哥们儿越来越多,以致翻译和我说,别看我们司机其貌不扬,倒是挺有人缘儿的。

    突然起风了,漫天黄沙扑面而来,我们急忙关上了车窗,即使这样,车内还飘落了很多沙尘。司机顺势把裹在头上的头巾拉了下来,瞬间整个头都给包起来了,只留下那一双明亮乌黑的眼睛,这时我才忽的明白为什么撒哈拉人喜欢包头巾,原来是有这样的用处呢。面对突如其来的黄沙,我们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一个劲儿咳嗽,司机示意我们把衣服捂在脸上,别说咳嗽还真减轻不少。
十几分钟后我们终于驶出了风沙区……(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六:午餐

6.jpg


    时间已经快中午了,天也热了起来,温度估计上升到了30度,此时的我已是挥汗如雨的状态了。我暗自庆幸,幸好是这个季节来到这里,要是赶上夏季,人还不得被烤焦了啊!就是这样我一直不停的喝水,一瓶接一瓶。

    我很奇怪,司机从早到现在一直都是那个装束,也没看他喝水,从他身上似乎感觉不到寒冷与酷热,难道他的身体与别人不同?我胡乱捉摸着。不管怎样想,归结到一点,他已经非常适应这里的气候了。

    领头的警车渐渐慢了下来,汽车离开国道驶上了旁边的岔路。岔路路况明显很差,坑坑洼洼的,路面尽是石子。在岔路上大概行驶了30多公里后,车队向右一转,原来是到了临时休息地,那里有加油站、小饭馆和兵营,这时时间已经是中午12:00了。

    所有的人争先恐后的从车上跳了下来,伸伸腰,活动活动筋骨,或去找个厕所方便一下,有的则直接进入了小饭馆。

    司机先是把我们的护照居住证等证件收在手上,然后拿到兵营去登记,之后他排队将车加了油,然后取出自带的传统干粮――面包,有滋有味的吃了起来。当中他也礼貌的让了让我们,当然我对他们的食品是不感冒的,尤其是西餐和面包,翻译倒是不觉得,掰下司机手里的一块也跟着咀嚼了起来。

    我也取出自带的饼干和榨菜(饼干是在首都买的,榨菜是给经理部食堂师傅要的),给了翻译一部分,然后我饼干+榨菜就着矿泉水吃了起来。

    说心里话,我最怕出差了,主要问题就是吃的不习惯。我爱吃的是面食,像饺子面条是我的最爱。在阿尔及尔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吃面条,如果哪天不吃,就觉得心里发慌,食堂不吃自己做也要吃上一顿,能吃上面条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这不我的床下就存着一箱方便面,以备我不时之需。

    想到这儿,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可这是沙漠,哪有面条啊!别净想好事了,还是现实点儿吧,多吃点饼干喂饱肚子要紧。简单的吃了几块之后――当然肚子没有喂饱,把剩下的食物收拾好,看车队还没有出发的意思,便信步在这座兵营内走走看看。

    这是一座很大的院子,院子对面是座高达百米的大山,连绵的山脉一直延伸到沙漠深处。院子的那一头儿几个孩童在向我们这边张望,显得很拘谨的样子;院子的空地上停着几部绿色警车和装甲车。在院子入口处的墙角搭着一个简易帐篷,只是一个破旧布网的顶子,下面铺着几块拼接的破旧地毯,毯子上挤靠着七八个老阿,倚墙半卧,每人手捏一小杯咖啡。旁边的几块石头上架着当地烧制的两个小瓦壶,壶嘴“呼呼”的向外吐着热气,瓦壶下面几根干柴在缓缓的燃烧着。

    帐篷一角的支柱上挂着一件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羊皮做的水篓,外皮的羊毛已经刮去了,水篓四周用细细的皮线穿在一起,四条线穿在皮线上,线的另一头栓在支柱上。水篓内装有清水,水面上一个舀子,看样子这大概是供人喝水的吧。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车队里的一部汽车,汽车的前部挂着一个用羊皮做的兜子,原先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翻译问我时我半开玩笑的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怕开车犯规为了挡住车牌吧?”

6.2.jpg

    看到这个水篓我才明白那个兜子是装东西的,并非为了挡车牌用的。因为沙漠生活条件所限,选用羊皮是为了结实耐用,而挂在车前是为了经常取放物件时方便的。

    院子外的沙坑里,散落着成堆的矿泉水瓶等垃圾,显得很是杂乱,几只山羊在其中啃食着塑料食品。沙漠里植物很少,这里的羊儿也不得已以其他东西为替代食品了,所谓“适者生存”嘛。

6.1.jpg

        1个多小时后,司机取回了我们的证件,大部队又沿原来岔路返回到国道上继续前行。

        15:30,车辆来到了管道将要绕行峡谷的起点处。

    顺着公路不远处是层叠的青灰色大山,高低起伏,很是雄伟壮观。也正是因为远处的群山,这段管线不再沿公路修建,而要避开这里,就要在不曾有道路的沙漠中穿过。顺着管线绕行的地段,考察车队进入了真正的沙漠之中。

    二十多部汽车横向一字排开,加足马力勇猛直冲,后面扬起一阵阵黄沙。那场面像骏马在旷野驰骋,又像是在给日本汽车拍广告。

    这里所有汽车都是日本产的,绝大部分是丰田4×4越野车,也有尼桑4×4,还有业主的一辆丰田皮卡。

    我在想,假如我是一名日本人,看到这种场面心里该有多么的自豪啊,世界各地很多人选择丰田汽车,包括阿尔及利亚也是丰田公司的大客户,良好的性能和卓越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部门的车就是丰田花冠2.0,曾经开过几次,感觉动力足,容易控制,适合长途跋涉,很少出问题,不过那种型号的车在这里就不适用了。
假如这些汽车是我们中国生产的,不管是北京吉普还是长城、猎豹,见到如此场面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什么时候也像丰田一样成为人们的新宠呢?

    我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希望我们的民族工业早日发达起来,以后能像丰田甚至会超过丰田,让我们生产的汽车也会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走进用户心里。到时人们提起北京吉普,就会想到中国,成为中国产品质量的代名词,而不像现在外国人印象中的中国产品:价廉质次……(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七:陷车

7.jpg

   所有汽车“声嘶力竭”的奔驰着,大概行驶了10多分钟,车队停了下来,又有一处考察点了。不远处出现约几十平米的一座圆滑山丘,最高处也就三四米,在一块高出沙地半米的石面上浇筑了直径大概二三十公分的圆柱,圆柱内树立着一根差不多两米高用蓝白漆相间的铁杆。业主说这是沙漠管道的一个桩点,管道在这个点转了一个30度的角,往下延伸进入到沙漠深处。

    在听讲完这个介绍后,大家也趁此休息一会儿。这里的沙漠相对较平缓,地上并不全是沙子,很多是石子石块之类的东西,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发干的牛羊粪。

    虽然已经是下午了,但太阳还是很毒,我们的年轻女翻译忍不住打起了遮阳伞,接下来的后果是,多双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射过来。她是人群中唯一一个举伞的,也是队伍里唯一的女性,难怪引来大家的注意呢。

    人们在沙地上来回走着,偶尔捡起一块貌似宝石的石子,拿在手里看看是不是含有钻石。或者在地下用手挖几下,找找是否埋藏着什么宝贝。此时我们的司机则靠在车旁,与他的哥们儿开心的聊着,毫不理会这些“没有见过市面”的外国人。

    稍事休息后,车队继续前进。这段沙地相对来说比较硬实,车开起来很容易,车速也很快。别的司机基本都是沿着前面的车留下的印迹前行,而我们的车与他们在横向上离得较远,司机专门在那些不曾扰动的沙地上驾驶。

    大家边走边欢呼,有人竟大声唱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哪国的歌曲,总之不太悦耳。

    时间不长,车队慢了下来,原来是进入了沙漠松软地带。沙地上是一些没有过膝高的稀疏灌木,偶尔有几棵高过1米的,这一堆那一块的,干巴巴的随风摇摆。
  
    车子慢慢小心翼翼的向前移动着,不一会儿停了下来,原来业主的那辆皮卡陷进了沙地,半个轮胎都没了进去。旁边警车上的宪兵下来了,几个人连推带抬,车子总算是出来了。

    司机们都提心吊胆的握着方向盘,生怕陷进其中。几分钟后,车队又停止了前进,真是怕什么有什么,紧跟我们后面一辆又陷了进去。

那部车也是中国公司的,一辆尼桑越野车。车子前后来回晃着,马达轰轰的想,总想试图开出来,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眼看见着车子在慢慢变矮。

    见此情景,我们的司机急忙起身来到了那辆车旁,查看了一下汽车周围,然后换下了正在“努力”的那位司机。我看外国司机都下来帮忙了,我怎么忍心呆在车里观看呢,何况都是中国人呢。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是危难当头的时候,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时根本就不想是不是竞争对手什么的了,和翻译也凑了近去。

    我们的司机在反复的前进和后退之后,突然加大马力,车子缓缓的前行了。围在旁边的我们急忙跑上去,使劲用手推着汽车,大家齐心协力,车子终于出来了!

    几个中国同胞向我们表示了感谢,我这才知道他们是D公司的员工,加上司机总共来了5人,是前几天提前从阿尔及尔开车赶来的。由于司机是北方人,根本没有沙漠行车的经验,所以用在普通地段开车的方法是不行的。

    司机救急这一幕被很多人看在眼里,纷纷对他挑起大拇指,尤其是他的同行,现在对他是心服口服,而现在的我,心里当然是舒服了。

    不远处时而出现高高低低的沙丘,黄灿灿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刺眼。沙丘一层层的,像起伏的波浪。地上偶尔见到动物的足迹,司机说是沙漠一种沙漠特有动物(名字我没记住)留下的,除此以外再没有看到有生命的迹象了。

    这时我想给远在阿尔及尔的同事打个电话,可是手机没有信号,看看翻译和司机的也都没有。我们经过的这里,或许千万年来根本不会有人进入,或许我们正在书写着一项奇迹:将来在沙漠中进行前所未有的建设活动。想想看,在沙漠中行走都如此困难,更何况搞建设呢?这其中的施工难度有多大,连我都很难想象得出。

    手机一直没有信号,于是我放弃了打电话。我在想,假如只是我们的一部车还是走同样的路,假如车陷进沙地,开不出来,打电话求救又没有信号,那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只有两个字最能表达:绝望。可不是吗?那种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情况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慢慢的等,等到水和食物消耗殆尽的时候,若干年之后这里也许出现几具木乃伊,还有被腐蚀的汽车铁皮……我不敢再想下去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感涌上心头……

    车子时而穿越地势较低的干河,时而爬上陡坡,司机也忙不迭的在四驱与二驱之间转换着档位。

    太阳接近地面的时候,我们也来到了一块平坦的空地上,一是短暂的休息,二是大家集合一下,看看有没有掉队的。我们走下车来,抖抖头顶和身上的沙子。

    这时我忽然想起三毛,当初广袤的撒哈拉也曾留下三毛的身影,想想今天也能踏着名人的足迹穿行撒哈拉,于我也是一种幸运了。看着红红的落日,我想起她在《白手成家》里的一段话:

    “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这不也正是我现在所处的时刻吗?此情此景是那么一致。我们欣赏沙漠落日,与沙丘合影,找寻沙中的“宝石”。

太阳渐渐落山了,夜幕降临了,这时所有的车辆都集合在了一起,一个都不少。车灯打开了,车队在夜幕中前行,缓缓的,像一排萤火虫在空中飘移。

    在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沙漠之行后,18:40,车队驶上了通往In Salah的公路,终于看到希望了,孤寂感顿消许多,当时心里别提多痛快了!3个小时,距离大概有100公里,而我觉得好像经历了好长好长……(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八:流鼻血

    天上的星星渐渐多了起来,公路两旁几棵树也在车窗外一闪而过。一阵阵凉气袭来,我们又将棉衣裹在身上。这时车速明显快了许多,大家你争我赶的前进着。或许是在沙漠中忍耐了蜗牛似的爬行吧,现在终于该释放了,司机恨不得将脚踩入油箱之内。

    公路时好时坏,车速也时快时慢,我们的车还是居于靠前的位置。路上不时出现运货汽车呼呼而过,不时远处的几点灯光在闪烁,忽明忽暗,转眼就会被路旁的沙丘隐藏起来。

       21:00,车队停了下来,听说是在等后面速度较慢的车辆。我们走下车来,活动活动四肢,都坐一天车了,实在是累了。连我们都觉得腰酸背痛,可想司机当时有多么辛苦了。一会儿,业主车辆那里围了一些人,不知道他们在说着什么,我和翻译也凑了上去。

    原来在考察之前,In Salah市的宾馆已经被一些考察单位预定好了,但是现在业主得到的消息是,宾馆已经客满了,就算是已经预定的今晚也未必能有房间,何况像我们这些没有准备的呢?怎么办?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来之前预定的房间是Tamanrasset市的,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假如是我一人怎么说都好办,或者在车里凑合眯上一宿,而我身边还有队里唯一的女性啊!怎么能让她在车里过夜呢?

    这时司机知道了情况,他告诉我们,他的一个堂弟住在In Salah,到时可以住在他家。这真是雪中送炭,翻译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我在想,或许这样不太好,毕竟不是他的家,而且当地人有很多禁忌,如果冒然闯进两个中国人,是不是会有什么不利?

    风吹在脸上,很凉很凉,天空星斗异常明亮,银河系也显得硕大无比。征战整整一天了,大家都累了,我们取出饼干嚼了起来,当然没忘给司机一些。翻译看旁边不远处几个老外,也拿去给他们逐一分发,得到“恩赐”的连说Merci(法语:谢谢)。

    这几个老外是法国人,他们的公司是一家比较大的管道生产单位,这次赶上多年不遇的大项目,当然非常吸引他们的眼球了。翻译好像见到了亲人,毕竟他们是地道的法国人,她学的就是法语,和他们说着聊着。不时给我翻译几句,而我在一旁也是礼貌的点点头。

    一个小时后,所有车辆都到齐了,队伍继续前进。这时我已经很疲惫了,把头靠在车窗,而司机还是专心致志的驾驶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翻译对我说:“看,那边有很多灯光”,我立即揉了揉眼,可不是吗?远处隐约出现灯火,希望就在眼前了!这时司机说离In Salah市区还有将近20公里,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终于见到曙光了。由于旅途的疲乏,我只是欣喜,没有若狂起来。

    午夜12:00,车辆开进了In Salah市的一家宾馆。下车后所有人都蜂拥到了宾馆的大厅前台,不管是预定房间的还是没有预定的。我和翻译还有司机也在之中,抱着侥幸心理看看能不能还有希望存在。服务生也忙着进行收证件、登记、发房间钥匙。

    这时感觉有人轻拍了我肩头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D公司的一个人。他们之前也没有预定宾馆,现在也在试图争取希望。那人告诉我,他们已经派司机出去到别的地方,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宾馆,如果有的话他说会叫上我们一起去。这倒也不错,那就先等等吧。

    一段时间后,喧嚣声小了,领到钥匙的人都各自回屋休息去了,只有我们七八个人还围在台前。翻译还在争取着机会。

    一会儿,服务员递给她一张单子让她登记,我看翻译总算有房间了,心里也踏实了许多。这大概是服务员对她“特殊照顾”吧,毕竟她是唯一的女性,房间再紧张也总能挤出一间来的。

    翻译领到了钥匙,我也让她告诉司机回他堂弟家休息。司机让我和他去亲戚那里,我婉拒了。安顿好翻译和司机后,D公司的司机回来了,他了解到市里倒是还有另外一家宾馆,可就是条件太差,根本无法入住。眼看柜台前没几个人了,留下的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我自信自己运气不错,心里默念:上天赐我一间屋子吧。

    就在我祈祷的时候,旁边走来D公司的两人,他们问我吃过没有,我客气的说待会再吃。他们告诉我不要等了,肯定是没希望了。他们说自己刚刚在餐厅吃过,是他们带来的食品,约我过去吃。刚开始我不同意去,可是二人竟连拉带拽把我拖进了餐厅。

    进到餐厅,一股久违了的味道飞入鼻孔,是什么东西这么亲切?抬眼望见一张桌子旁的地下放着一个纸箱,纸箱里放着我挚爱的东西――方便面;桌上有几个塑料饭盒,盒子里是一些汤水,这香香的味道就从这里飘出的。

    他们其中一个给我拿出一包方便面,然后提着也是自带的简易烧水壶来到另外一个房间为我烧起开水,不一会开水冲到面里,哇,一个字:香!他们拿出从国内带来的猪肉罐头,让我就着面吃,这让我确实觉得不好意思再吃这个了。因为在阿国是禁止吃猪肉的,我们长久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要是吃上一点猪肉算是美好的享受了。可是盛情难却,还是吃了几块。几分钟后,盒子里的方便面连同面汤被我一扫而净。这时突然感觉鼻子有点发痒,用手一摸,手指变红了:鼻血下来了!

    我急忙手捏鼻孔低头来到洗手间,用水不停的冲洗,可就是止不住,血哗哗的流着,像失灵的水龙头似的,就是关不住阀门。我记得小时候经常流鼻血,长大后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来阿尔及利亚后就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用餐巾纸捻成纸捻堵住鼻孔,可没几秒就被冲掉了。这时我忽然感到头有些晕,身体发晃。我是不是要出事儿啊,难道我的生命会终止在撒哈拉?!此时我想起了远在异国的父母、家人和孩子,想起了这里朝朝暮暮相处的同事……(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
撒哈拉,好神秘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多出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有照片,,那就更完美 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尔及利亚是三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如果有照片,绝对更吸引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经历体验啊,如果加上几张图片,就更加精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一:启程

城市边缘

城市边缘
1# 海边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二:询价

本帖最后由 海边石子 于 2009-6-16 16:35 编辑

2# 海边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走进撒哈拉》连载之三:租车

4# 海边石子

牧归

牧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03:02 , Processed in 0.04873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