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ps

形意拳述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打得如行云流水
trsita 发表于 2009-12-20 0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还是需要有老师教的,就算现在普及很好的太极拳如果没老师教,也不会有明显的健身效果。

发力是以 ...
wps 发表于 2009-12-20 15:22

当然有师傅最好了,条件所制,我觉得自己悟性还可以,先通过站桩来练习。
  循序渐进就好。不过实在感激,推开了这扇窗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老师教吗 我想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条件的也不要乱练,我练过硬气功,对气有感觉,练过6年武术,对形有感觉,所以觉得自己对这方面悟性可以,所谓悟性,也要在苦练中寻求。
    我觉得一些朋友在大城市的尽量可以通过拜师来学习。
   我已经有师父了,我们一门最恨拜其他师父,我也不可能拜其他师父,只能学习了。
   很多东西都需要师父才能学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先道歉下,出了如此言语。
   师父身传言教可以让你走很少的弯路。
  还有我学习的很多的东西都是演的?练的和打的太少。
  不知道可有这方面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条件的也不要乱练,我练过硬气功,对气有感觉,练过6年武术,对形有感觉,所以觉得自己对这方面悟性可以 ...
ms_justice 发表于 2009-12-21 05:05

什么门派是不是狭隘了点。许多武学大师都是博学众长的。比如孙禄堂 八卦,形意,太极都学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来学习~~ 谢谢WPS更新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门派是不是狭隘了点。许多武学大师都是博学众长的。比如孙禄堂 八卦,形意,太极都学过 ...
why_together 发表于 2009-12-21 12:42

呵呵,个人感觉吧,我接受的东西比较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者附记:

先生1988年讲述:形意简单的练法就是练「辶」,这个部首叫「走之」。「、」,这一点,就是沉着,拳要先练这个劲,一沉能着上,着上就是一沉。身子往下一沉,手能着上对方,千招万势都可以这么打人。有了浑身一沉,看懂八打歌诀,浑身能沉能着。但作一个死锤子,光锤这一下也不行。沉下去,还要能起来,但这一起可就风舞龙翔了,一把锤子变成十八般兵器。「、」要扯成「辶」。这是身法变化,也是劲催的。转七星,有了一沉再转,从一沉里转出新东西来。形意拳在「走之」里。


200434纪录,李老背诵八打歌诀,如下:形意有三挺,挺腰挺胫挺气,有坐腰没塌腰。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脚抢中门站正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肩打一阴返一阳,后手只在胯下藏,合身辗转不停势。舒展之下敌命亡;肘打去意上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进退必须查敌色,自然之下敌命亡;拳打三解不现形,现形不为能(三节有结有解[jie],所以三节又称三解),宁在一思先,不在一思后,宁在一思进,不在一思停(思,脑子一闪念。比武是念动身动)


气打落意不落空,分分秒秒必须争,与人较勇需稳重,两手分敌定太平(分,把敌人的整劲打散了。气,即劲。);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与人较勇无别备,进退好似卷地风;臀打中解紧相连,精查敌意莫轻还,臀尾全凭精灵气,取胜速转莫迟延;胯打中解紧相连,阴阳相合胯为先,里胯好似鱼打挺,外胯藏式变势难(肚皮与臀胯紧相连,胯打臀打都是肚皮功夫。用外胯破绽大,难以打人。移形换影,将外胯换成里胯再用。鱼打挺是挑劲,胯上轮了大枪)


以上是剩余的一点记录,因李老辞世,文章无以为续,请读者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轩说熊形


形意拳是“事少而功多”,方法简单而功效大。熊形理顺臂肩头三者的关系,先找一个西瓜,单手托在右肩上。右手臂搂着,要防止西瓜滚落,手心和肩头要相互照应。


找到这个体会后,就把真西瓜去了,搂着个空气的西瓜,掌心对着肩井穴,掌根对着耳朵,这样腕部就有了一个弧度,自然地向里。


肩膀和手心一照应,大臂小臂就绷圆了,肘尖不能扬起,要如弓上的箭,在劲上缩着。要体会出空气西瓜的重量,肩和手心细微地控制着它。


右肩上的空气西瓜有了真实的重量,身体为了维持平和,左边的腋窝就张开了。腋窝的开张,是用拳的关键,张开不是无限度,如狗熊夹玉米棒子。


左胳膊是斜垂着的,腋窝一张,手就抬起来,再一夹,手就向前了。狗熊掰棒子,随夹随掉,所以腋窝的开张也是很灵活的。如果把夹、张作快了,或者说把腋下的玉米棒子拧一下,拳劲就旋起来了,练好了这感觉,整条胳膊就活了,打拳能拐弯。


熊形是左右互换,也就是西瓜和玉米棒子互换。练了熊形,自然就能对转环崩有感悟的,我们的拳是一个拳补充另一个拳,一个拳里有所有的拳。西瓜和玉米棒子,我们叫“虚运一个形”。其实这秘密,王献之早就讲出来了。


王献之在写字时,王羲之从后面过来,猛地抓他的笔杆,竟然没有抓动,王羲之就说这个儿子掌握了书道的秘密。


书法握笔,指头在笔杆上使力,反而使不出力量来。手心要像握着一个鸡蛋,下笔时催动这个虚运出来的鸡蛋,字方能力透纸背,犹如神助。


不是说王献之写字死扣笔杆,几根指头是抵不住王羲之全身奋力一拔的力量的。而是说王献之手心虚运出一个形,这个形有了实感,手中的笔别人就拉扯不走了。


王献之练一只手,我们练整个人,形意拳是大书法,这个虚运之形,身上曲折成空的地方都要有。


另有一个熊形的要诀——狗熊人立。狗熊展腰方能立起,肩上托西瓜也要挺腰,才能撑住西瓜的重量。狗熊人立时,脚跟不着力,使用前脚掌支撑。重心放在前脚掌上,才能发力,后脚跟是虚的,轻易不实。


习武要先从弱点上练起,从失衡处下手。一般人都是右重左轻,头重脚轻,前重后轻。站熊形一开始要体会出自己的失衡,自己搞懂自己,右边重了,便要在左边加力量,或者将右边放松——这是熊形的轻重诀。


唐诗宋词清对联,因为清末要有场大变,人处动乱中,对平衡很需要,所以出了对联这种奇怪的文体。


熊形正如对对联,左右字字不同,但字字相应,如果相应不上,便有疾病。校正熊形,正如文人构思对联的情景,身上一分一寸地要对上。对联有横批,是点睛之笔,左右对上了,精华在头部,站熊形时头部是活的。


熊形最后要集中在两个小腿肚上找轻重。小腿肚就是毛笔的笔肚,弹性都在里面。熊形的提顿就是毛笔的提顿,提顿是古人发现的微妙。天地生万物,也是这一提顿,世间巧到极点的工艺,都是这一提顿。


轻重诀后是水火诀。水消减火,火消减水,上下前后左右要相互抵消,都抵消掉了,就整身和谐了,所谓“为道日损”。轻重诀只是力感,水火诀是气感。力感调对了,才可敏感到气,此时的气才可用。调不好力感,便只有乱气错觉。


熊形要形完气厚,站熊形要有了气感,所谓“日久生情,静久生气”。会觉得上下身、前后身、左右身的气感不同,有清浊、爽腻、温寒的差别,便要让这不同的气感相互抵消掉。


轻重诀凝成一个力,水火诀凝成一团气。轻重诀和水火诀,关键要在行拳时体味,行拳时的力感气感更迅速微妙,所以我们不叫打拳,叫打功架,注重的是功。


水火交融,产生风雷。拳打得很快,也许体内的轻重、水火是缓缓交融的;拳打得很慢,也许身内的轻重水火交融猛烈澎湃,或是灵犀一动,立时安宁;有时候要强撑硬挺,打开个局面后,再缓和下来。一咬牙,就海阔天空了。


总之,以内为主,外面出现什么状况,就是什么状况了。不要死扣外形,死于形下。由外在形体求内在精神,是刻舟求剑,由内在精神通达外在形体,是一步登天。


西瓜是西瓜心最甜美,因为是水火交际处,此处有风雷。每天吃一口西瓜心,能提神醒脑,顺心顺气。这一勺子就是最好的营养了,桃子也好,桃尖外凸,上接天气,桃底内凹,含着地气。


桃花没有味道,有也不好闻,但桃子熟了,气味浓郁如酒,通天地之气,可以感染人。练拳时,电插头插在插孔里,里面得通上——这就是风雷诀。


身体中轴线里得了电流,就能治早衰症了。水溅到炉子上,“刺啦”一响,这一响就是内功。这“刺啦”一声,所有的营养都在里面,雷音一响,大地回春,万物一瞬间都有了生机。有情况,斟酌情况,就峰回路转,体质有了转机。


天上的雷也是这一响,形意拳拳谱中凡是提到“雷”字的,都是内功。见到女孩子,满心欢喜,同时也触目惊心,这也是“刺啦”一响。内功要动情,无情就无生趣了。情是情况,动情是出情况,很舒服也很可怕,美妙和惊险同在。


打熊形跟看病似的,病人呆坐,只能看出个大概,得让病人活动一下,出点声,就能看出潜伏的毛病。光站桩,身体状况还不明显,得活动起来。


练熊形要先把自己当成一个重病患者,这个身体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要很小心地体会自己——这是孔子讲的“慎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怎么了。


让身体先动起来,好坏先不管,但好坏要知道。我们叫孔子为“孔圣人”,他的道是总括一切学问的,“慎独”二字是孔子死后,他的重孙子批露出来的,叫“孔门心法”。


练拳要慎独,要像看戏一样看自己的缓急、得失、偏正、冷暖,但不要马上纠正,要像一个观众,不管戏好戏坏,总得由着演员把戏演完。


练拳等于演大戏,高明的戏子在演戏时,就明白自己的好坏了——要学会这个,这是练拳时的用心之法。此时要身心分离,心把身子放出去。


书法要空抡,在下笔时,要有不落在纸上的动作。如写一个小字,写时大横大撇,是写大字的规模,只不过落在纸上的是一个小字——这是“字”大于形。


练形意一掌劈出,不能仅止于掌上,要力所能及地放出去,这是“意大于形”,是形意拳正常的练法。而慎独的练法,要身心分离,将意缩成最小,君王退位,百姓自理,让身体自己成方成圆,如特务跟梢,不能惊扰了目标。


诗人观风景会有名句自然涌上心头,其实人与风景之间没联系,无直接作用,但人可以感悟风景。形意拳是天成的一片风景,要体察它,不能练它。拳是我练出来的——错,拳是碰到的,冷不丁发现的,意外相逢的,而且永远天外有天。


打形意拳,会觉得自己渺小,人在高山大海前也会自感渺小,油然而生敬畏之心。高峰坠石、浪遏飞舟——这种天地间的惊人之举,在形意拳中都有。


大自然里有的,形意拳里都有——这是真话,王羲之是书圣,他说自然里有的书法里都有,圣人是这样见识的,我们凡人也能体会出一点点。


书法写在纸上,是有迹可循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无迹可循的拳?这不是玄谈,是最基本的拳理,是我们的起点。


经络不能乱想乱串,乱动心,就把身体串坏了。不要一上来就串经络,我们只作六个方向,不东扯一条线西钻一个眼,我们是作出一个空间。


没那么繁难,轻重、水火、风雷六个字就可以练功夫,可以一直练下去——这是以功夫从《易经》中验证出来的道理。


十年寒窗出一个读书人,七代出一个贵族,三百年出一个戏子。大戏子被称为“妖精”,的确如此,能惊天动地,能颠倒众生。他有绝顶聪明,一个意象很快就抓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身上就有什么——这便是习武的资质了。


我们收徒弟,要在天才戏子中再挑选,没有也没办法,宁缺毋滥。得一个好徒弟,真是祖师爷显灵了,不衰你这一脉。


什么是时间?天上的星星就是时间。看风水,是用地形来改变时间,把好运的时刻催发出来,把厄运的时候拆散了,厄运就平淡了。任何事都有好坏,风水只是把好时候集中,变大好事,把坏时候打散,变小不如意。


这里面的道理很深刻,练形意的人通过练拳,渐渐地就感知天命了,那些学问不用刻意去学,自己想想,就能明白个大概。


形意进入了高功夫,必定慈眉善目。什么是慈悲?这个人感知了天命,思维和常人拉开了距离。什么是悟性?悟性就是感天感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贯通在自己身上。形意拳到了高级阶段,没有具体功法了,都是谈天说地。有的老拳师不识字,生活范围窄,但一谈起拳来,也是天南地北的,令人感到很奇怪,他怎么知道的?但他就是知道了。


形意拳不是人教得,是天教的。我下象棋总能赢,别人说我算路深,其实我一步都不算,全是想当然,这是练形意拳得来的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轩老人形意述真合集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wps,后面一些文章还真的是第一次读,很好,道出了不少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wps,后面一些文章还真的是第一次读,很好,道出了不少秘密。
虎虎 发表于 2009-12-21 19:49


还有两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两篇
wps 发表于 2009-12-21 20:20


那两篇还上传么? 这帖子太值得收藏了, 非常感谢WPS!!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好文章,真是太好了,我已经WORD收藏了,非常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仲轩说剑法

整理者言:

李仲轩先生辞世后,停止了整理。原因如下,一、得不到李老的确认核实,恐怕有误;二、李老已辞世,再出文章,恐怕画蛇添足;三、出于个人心情,不想再经历追思之苦,不管是险恶故事还是水月功德,都不愿再提了。



转眼又到三月,李老已离去一年。新整理的小文,希望读者不计唐突,仅看作是对李老的一种缅怀吧。李老一生没有武学传人,在师徒传承上,李老这一脉算是断绝了。但李老的谈拳话语,在广阔后学中,能有人去体味,便是李老余音未绝。

正文:

(李老当年说,剑法只谈一次,好坏就是这一次,从此不负责了。后来在2003年春节,李老又说了些典故,便整理在一起了。)



形意拳能练到什么程度?唐师(唐维禄)跟我打比方,说从悬崖峭壁跳下,快撞到地面时,用手在石壁上一拍,人横着飞出去了,平安无事。与人较量时,一搭手能把对方的劲改了,这个本领算好的。还有更好的,在自身失控时,能把自己的劲改了。比武,失控的时候多,都是意外,得把这手学会了。



这手功夫不是跳悬崖跳出来的,是练大杆子练出来的。形意门有“十三枪”,所谓十三个用法,其实胡乱一轮,就都有了。练大杆子得乱来,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这不是入手的方法。



大杆子要挑分量沉的,三人高的,还要有韧性,劲一使在杆子上,杆子活物般自己会颤,越不听使唤就越是好杆子。



拿上杆子,人会失控。沉、长、颤,都是为了失控。杆子失控了,会带着人走,这时正好改自己身上的劲,改好了,杆子就在手里稳住了。练杆子跟训服烈马一个道理,得先让杆子撒野,杆子不听你使唤,反过来还要使唤你,你也不听它使唤——这个过程尽量长,在杆子上求功夫,最后这功夫都能落在自己身上,一开始就想着怎么使,让它乖乖的,就没的玩了。



让根死木头,变成活马,这个练法是老辈人的智慧。炮拳是从十三枪的“扎”法里变出来的,炮拳后手架在脑门,前手斜刺,正是下扎枪的架势。形意拳动起来,辗转不停,永远有下一手,下扎之后必有回弹,下扎枪的下一手,是就着回势上挑。



炮拳出手后,要向后一耸,就是上挑的枪法,所以炮拳里有两个家伙,明显的是下扎枪,隐藏的是上挑枪,一个在形上一个在劲上,以下扎的拳形来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体会——这是以后的事情,那时候,便要扎一枪有一枪的讲究了。



唐师腿快,交手步法是唐传形意的独到处。步法粗分为横纵斜转,要擦地而行,越是脚不离地,越能变化,凭空一跳,变化就没了。练拳和比武时,感到憋闷,就错了,两脚一跳,好像痛快,跳多了会感到非常不痛快,就是憋闷了。不要轻视形意拳的小步一蹭,难看是真难看,巧妙也是真巧妙。



传说练形意的人能踏着荷叶过池塘,这是神话,但也把练功的方法比喻在里面了。荷叶杆轻脆,只有一点韧劲,脚下要很细腻,去找这一丝仅有的韧劲,在一根丝上借劲。



横拳的练法,是斜着进一小步,横着退一大步,横拳等于是倒着打的,正好练这“踏荷叶”,脚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叶杆上,只有一根丝能支持,要用脚的肉感,把这根丝探测出来。



不敢踏,轻也不是重也不是,脚底板最嫩的皮肤,和这根丝一揉合,一星水花似的,有那么一星弹力,人就弹开了。脚底板是练形意人的脸面,娇嫩着呢,什么时候感到脚底板会“脸红”,才算上道了。



练形意要养成“上虚下实”的习惯,上身永远松快不着力,功力蕴藏在下身。上身如天,下身如地,这就符合自然了。电视里练拳击的外国人,上半身太过紧张,该虚的地方实了,在中医讲,就是病态。而形意功夫出在腿上,符合自然,所以不伤身不劳神。



也别把“上虚下实”理解偏了,站桩时刻意地把全身重量压在两条腿上,便不对了。“实”是充实有内涵,不是死硬。所以劈拳里的“前脚外撇的大跨步”,非常好,能把两条死腿弄活了,把体重转化成活泼的劲。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了,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地一学你,就败了。模仿是人的天性,养狗的人像自己的狗,养猫的人像自己的猫,张三总和李四聊天,最后张三脸上出现了李四的表情,李四带上了张三的小动作,都是不自觉地模仿。比武时,情急之下,人的精神动作都太更容易失控,一受惊,就模仿对手了。



电视里猎豹追羚羊,猎豹受羚羊影响,随着羚羊的步子跑了,便永远追不上了。比武的情景很像拍花子(诱拐儿童的迷魂术),太容易脑子迷了,脑子一迷,就跟小孩似的,随着坏人走了,受对手控制了。就看你能不能让别人模仿你了,练形意的要有自己一套,不去希罕别人。



强,指的是能有自己的节奏,这种节奏不是跳舞般外露,而是潜在的。劈拳是形意头一个功,从开始便要练这种潜在的节奏。



这种潜在的节奏,是从呼吸里出来的,要以步法练呼吸。形意拳是歪理,处处和别人相反,别家练拳是“外向”的,形意练拳是“内向”的。



别家打拳,出拳时使劲,呼气越猛出拳越猛。而形意不练呼,要练吸。出拳时不使劲,很轻很缓地比划出去就行了,这样的动作,必然令呼气很轻很缓。而在收拳时,要使劲,吸得猛一点。用动作的“轻出重收”,来自然造成呼吸的“轻呼重吸,长呼短吸”



这是以动作来改呼吸,主要由腿来完成。劈拳是只进不退的,腿上的“轻出重收”,体现在收拳时腿部让人看不出来的后颤上,劲收腿不收。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钻横的基本型就把这个“重收”耍在动作上了,钻拳是进一大步退一小步,横拳是进一小步退一大步。而在变化形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也许形意在打法上是只进不退,但在练法上是“不求进步,不断退步”的。这样练拳的好处大了,练武时练吸,等真比武时,就没有吸气只有呼气了,你一吸气就有了破绽。要连续不断地进攻连续不断地呼气,你一口都呼出去了,便没有后劲了。



形意的雷音,在练法上是养生之道,在打法上是一种特殊的呼气法,用于连续战斗。真比武,生死都不管了,哪还顾得上吸气?达不到雷音境界的人,在比武时鼻腔也哼哼,这是强迫自己呼气,没有办法的办法。



练法和打法往往是反的,练的东西,在打时呈现出来一种反面效果,真是恰到好处。按照“轻出重收”来练五行拳,你就有了自己的节奏,五行拳是一个动作一条直线地打下去,无限重复,不是为了“一招熟”,是为了练那个潜在的节奏,有了节奏,人才会越来越强。



“轻出重收”时,每个人和每个人还不一样,总有差别,越练就越和自己的天赋、形体般配,所以练形意拳是越练越有自己。有了自己,人就越来越强。也因为有了自己,容易上瘾。不能随便教人形意,否则一上瘾,整个家当赔进去了。眼镜程有个徒弟(忘了名字),一下上瘾了,他本是个小本买卖人,结果买卖没心做了,赔光了家当,最后当了乞丐。



当上乞丐后,反而有了时间,但练成了,更不想作买卖了,只好投奔师父。程廷华一看,觉得:“挺好,难得。”结果是程廷华养着他。唐师是个农民,没有家底,年龄又大,怎么也没理由是他练出来。唐师只是上瘾了,李存义不收他,他也一天到晚呆在国术馆,日后能不能吃上饭,都不在乎了。这时候,人不想未来的,一塌糊涂。



李存义实在看不过去,让唐师到国术馆传达室,作收信和邮寄包裹的事,能领一份钱,可唐师又不识字,真是没法办。但唐师一天到晚乐呵呵的,自己不识字,就请教别人,问明白了这是谁的信,就挺高兴的,跑着给人送去。



这么一个糊涂人,人缘还挺好。后来,唐师是烧水、搬运,什么活都干了,什么都不计较了,也是难得糊涂,结果李存义手把手教的没练出来,这个跟着混的却突飞猛进了,赢得了李存义的另眼相看,正式收唐师作了徒弟。老辈人都经历过一段颠倒岁月,从大辛酸里爬起来的,只是当时不知道是辛酸,傻乐呵地就过来了。



《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荒唐言是假事,辛酸泪又是真哭,真的假的在一起,练形意也是真的假的在一起。形意的功夫要在身内求,劈崩钻炮横联系着心肝脾胃肾,但有时也要在身外求,炮拳要在杆子上求出来,还有一个求法,便是练“泥巴小人”。



下面的是怪话,只说一遍,权且一听。假想有个泥巴小人,镶在远处的风景里,只是略具人形,有个大概的胳膊腿,但是要有五官,有五官就有灵气。



这个泥巴小人悬在半空,它的眼睛和你的眼睛是平齐的。你睁眼闭眼都可以,只要动上心思,让这个泥巴小人打起拳来。打起拳来,连泥带水的,这块泥巴时而粘腻,时而松滑。



这是做白日梦,小人是假的,但你又能感到泥巴由粘腻变松滑,由松滑变粘腻,又很真。这便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了,假亦真来真亦假。形意拳是“有感而发,随感即应”,练出了初步的劲道后,要赶紧往“敏感”转化,否则便练偏了,泥巴小人是敏感的练法。形意的剑法名“六部剑”,便是在四维上下里找感应。



六部剑没有招式,如果非要说招式,就套上五行拳的拳招,来蒙蒙外人。六部剑不要求站姿,立正的样子就可以了,只是在拔剑的时候有一点讲究。拔剑时的瞬间,要感受到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周身都在听附近的动静,能听得远,当然更好。六部剑如老道作法事,将剑探到空中,上下左右前后地慢慢划动。那个泥巴小人,此时要沾在剑尖上,要想着,它比你敏感十倍,探测着周围。



如此这般地划圈,泥巴小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变成了块翡翠,晶莹透亮。再继续划圈,在剑尖上的翡翠小人,转瞬间变成了一星剑光,剑光鲜亮润泽,随着剑的划圈,在剑脊上来回滑动。



持续一段时间,如果附近没有动静,剑光就是流畅地来回滑动,如果略有动静,剑光如同人的脉搏般,会很轻微地跳一下。如果周围的动静异常,不管远近,剑光都一下出去了,心思不要跟着剑光走,只要用整个身体去听剑光的回声,就行了。



用整个身体去听——对此,常人也有体会,比如第一次拥抱女人时,会感觉非常异样,那就是用整个身体听了一下。以后往往没这感觉了,因为不慎重了,所以就不敏感了。又欢喜又害怕,这是出敏感的状态。



练此剑法,要像小孩做游戏般,郑重其事。女孩给布娃娃看病,能在布料上摸出心跳来,男孩扛木头枪,能扛出钢管的重量来。六部剑太怪了,不好理解,只当是个游戏吧。



六部剑的收势,是将剑插回剑鞘,此时丹田小腹中要微微吸一口气,全身的毛孔也收敛了。剑身完全入鞘时,要想象剑柄仿佛是自己的师傅,非常恭敬,如同师傅真在。怀着恭敬之心,将剑在墙上挂好,才算完毕了。



另有三个小玩意,可以融在上面一套中练,也可以专门单练。



一、泥巴小人在剑尖上,很粘,甩也甩不掉。转剑时要时不时地两膝一顿,看看能不能把它震掉,两膝一顿,是半步崩的样子,结果任你怎么震也震不掉。

二、翡翠小人在剑尖上,很滑,太容易掉了。转剑时要时不时地调调手腕,以免掉下来,紧急时,手腕子要抖的,是转环崩的样子,结果有惊无险,就算掉了,也要能把它在半空中捞起来。

三、剑挂在墙上,自然地倾斜,犹如北斗七星斜挂在天上。挂好剑后,自身就成了北极星,是七星的中心,不管走到哪里,墙上的剑都要跟着你转。有时能带动挂剑的整面墙一块转,有时只是剑转。

这都是精神饱满、内气充沛时的游戏,如果身体有病、精神萎靡,就玩不起了,一玩便伤。不管剑法多么奇怪,最后都要回到五行拳中来。练形意始终以五行拳为主,便不会有偏差了。

(完)



李老是个国师级的高人。
他讲的可不只是武术



内家拳最高的境界是练神还虚。
具体如何练,
李老是第一个讲明白的,一句话就是:至诚。



象小孩过家家一样。
这个道理用到学习,科研,工作,做生意,
都有奇效:
全心全意相信自己在干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国文化讲究简朴,
这是对的,
但是过了头就不好。
比如一个上班的人,
一定要衣服得体,
置办一套好行头事必须的。
去见人之前,在镜前整整装,
信心和英雄气马上就出来了,
做事无往不利。



和外军比,
共军着装和小行头明显不足,
这对士兵有种“业余”的心理暗示。共军要提高战力,
向高技术转变,
着装一定要改,
每个士兵都要有礼服,
各种繁文缛节是少不了的。每天进行这种心理暗示,
士兵才可以在战时镇定有序勇敢。



李老说的拜剑其实对长功夫特别有益。
我早就有个感觉,
只要一拿起剑,
恭敬地端在眼前,身体马上就感觉不同,
呼吸,眼神都变了。
就也是在长功夫。



file:///C:/DOCUME%7E1/ghf/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3.png 12.jpg file:///C:/DOCUME%7E1/ghf/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两篇还上传么? 这帖子太值得收藏了, 非常感谢WPS!! 辛苦了~~
东方旭日 发表于 2009-12-21 20:32


像这样系统介绍中华武学的作品真难得一见,把我能找到的关于李老文章全部传上来与同好共享,还是感到意犹未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好文章,真是太好了,我已经WORD收藏了,非常感激。
ms_justice 发表于 2009-12-22 07:49


后面的文章不是在一个地方找到的,前后顺序有些凌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样系统介绍中华武学的作品真难得一见,把我能找到的关于李老文章全部传上来与同好共享,还是感到意犹 ...
wps 发表于 2009-12-22 16:26


这样的好作品确实非常的难得, 然而更难得的是WPS辛苦找来这样的文章并分批上传与大家分享!! 谢谢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1 10:35 , Processed in 0.0495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