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齐齐哈尔滨

[焦点关注] 董良辰:逻辑能力是国关分析的根基:常见的逻辑错误辨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大懂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从问题的源头稍微一推理,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有时候这个源头很难被人们看清楚,人们看得往往是表面的那个数字或者结果。若看不清根源,结果就不好说是对还是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所谓的调查做手脚是很容易的,大家还是自己认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5,      统计数据是否有意义:有些统计数据本身拥有重大缺陷。

举例:某些酸奶饮料号称拥有千亿乳酸菌,喝了之后有益健康。



反驳:有些时候,统计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告诉你,人的唾液里含有杀菌酶、胃酸的强酸性环境又能杀掉大部分的乳酸菌,并且乳酸菌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每天可以繁殖上千亿个乳酸菌,你还会觉得广告里那句拥有千亿乳酸菌有什么意义么?实际上在胃部,大部分乳酸菌都会死,但到了肠道,乳酸菌数量又会上升。只要有几枚活得乳酸菌到了肠道,就慢慢数量又能恢复了。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据锅民档统计(蒋纬国《抗战御侮》)锅民档共歼灭日军859626人。所以中国牵制了日本大部分的军事力量,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我们觉得这貌似很准的样子,但实际上,根据日本自己的军士档案显示,同时也是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在中国战场死亡45.5万多人(约一半为阵亡,其中1937年7月-1945年8月14日死亡40.4万人,1945年8月14日以后死亡5.1万人,伤、亡、病、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累计减员为17万,其中死亡1.7万)。日本自己记录的死亡人数,肯定都是给自己的指挥官看的,基本没有造假的可能。但锅民档有个悠久的传统,那就是虚报战功,邀功请赏。甚至连自己部队的人数都虚报,为的是凭人头数,多拿军饷。由日本提供的数字来看,日本压根就没在中国部署优势兵力,4大精锐师团:关东军、南方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只有关东军在中国境内,而中国的主战场一直不在关东地区。而在1945年投降的时候,在大陆地区的日军只有105万人。如果锅民档数据是真的,那么中国已经歼灭敌人近40%了。而共馋档给我们的教科书,也不靠谱。为了教育孩子们中国在二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共馋档用的是日军共死亡185万,在中国,死伤133万,仿佛中国干掉了70%的鬼子,但实际上,133万是伤~亡数字。有近百万的数字其实是受伤的数字。一个兵如果受伤5次,那就算伤5人次的。所以,用偷换概念的办法来误导大家中国虽然二战期间损失大,但作为肉盾,替美国苏联扛住不少血。实际上也没扛住多少,没拉住多少仇恨。之所以二战后,美国这么看重中国还给了个联合国席位,就是因为能多一个反对苏联的票而已。统计数据虽然有时候能说明问题,有的时候,统计数据本身就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统计数据是否含糊:有些统计数据,其实就是凑整编出来的。

举例:中国今年GDP7万亿美元,所以,中国就真有7万亿规模的经济。



反驳:不是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准确的。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有2样东西,如果你想生活的快乐一些,你还是不知道它是怎么做的比较好。一个是香肠,一个是经济统计数据。GDP这种东西不可能算得准。街边上卖肉夹馍的,他们从来不上税,国家也就无法追踪他们的产值。贩毒也在贡献GDP的,但国家从来侦测不到这些GDP的。侦测到也要打掉。每年有多少假币流通,私人贷款有多少,国企虚报产量有多少,私企偷逃多少税款?这些都影响GDP的东西,国家都是没法测的,只能……估计!说直白了,就是猜~所以,中国年产值7万亿,这数字是猜出来的……当然美国年产值14万亿也是猜~出来的。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南京大屠杀,我们都知道是30万,实际上,国际承认的数字只有20万。之所以相差10万,是因为日军在屠城的时候,把一些尸体,丢进了长江,然后尸体顺江而下,也就不在南京了。可是丢进河里了有多少呢?没人知道。但是在东京大审判的时候,法官们是不能用30万,这种“含糊”的数字的。因为只发现了20万的尸体和罪证,所以就只能判定日本杀了20万南京人。但是,中国的说法其实也不科学,因为从当时统计的数来看,丢进河里的尸体虽然不少,但绝对没有10万那么多。为了凑个整数,一张口,30万!所以,统计数据本身有时候,数据也是不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作者的立场:作者也是人,也有姿势、知识水平、认知水平、阶级立场、家教、智商、情商、工作、利益、面子、宗教信仰、禁忌等问题,使得作者说瞎话。



举例:小马过河。松鼠说:别过河,河水特别深,过河就会被淹死。鳄鱼说: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骆驼说,河水很浅,只没过我的蹄子。



反驳: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观点是不一样的。因为这里面有姿势问题,有经验问题,还有利益关切的问题。松鼠姿势太低了,进河里必然淹死,所以告诫所有人,过河有危险,蹚水请自重。骆驼长得太高,经验告诉他河水只没过蹄子。鳄鱼则会因为小马进入河中而能获得一顿美餐,所以怂恿小马过河。所以,放大到日常生活当中,你就会发现,有些人说的有些话,其实不是那么可信。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有个叫胡祖六的人,他写了篇文章攻击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他指出宋鸿兵所说的诸多书中所记录的事件,都是虚假的,并说货币战争理论祸国殃民。咱们且抛开货币战争理论是否祸国殃民。且看胡祖六是干什么的,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要写文章攻击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胡祖六,曾任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经济研究执行董事,现已离职,有消息称其后会加盟私募行业。曾任瑞士日内瓦-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部主管。1991年至1996年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从事经济研究,参与对许多成员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磋商与技术援助工作。(出自百度百科)不管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理论是否是对的,至少,对于这个美国高盛集团的大中华区执行董事而言,这个理论,很不利于他在中国开展工作……因为高盛集团,就是《货币战争》当中,多次金融阴谋的始作俑者。很多中国人都不信任高盛公司了。别人写文章说《货币战争》不可信也许有一定说服力,但对于胡祖六这么个“利益关切者”写的文章,胡祖六的可信度,就低得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调查发生的时间:调查是有时效的,如果时过境迁,就应该再调查一次。



举例:根据调查,十年前中国人消费水平还很低,而且大部分中国的汽车市场都被本地汽车品牌消化掉了。因此,我们爸沙拉蒂公司,没必要开拓中国市场。



反驳:做调查的时间距离使用调查数据的时间越久,其可利用价值就越低。拜托,你们敢不敢现在再调查一次中国人消费水平?你们光看10年前的数据干嘛?现在的数据包你们吓掉一层皮。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中国人都说小日本、日本鬼子。原因是日本人在二战时期,曾大量来华作战、经营。中国人见了很多日本人,得出一个普遍结论,日本人普遍比较矮。虽然日语里“鬼子”念oniko,勉强能当个女孩子名字,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听着还有那么点可爱。但“小日本”他们听得真真的,妥妥的明白中国人说这话啥意思。于是日本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必须喝牛奶,加强体育课强度难度。终于在1980年代超过中国平均身高(170cm)。如果你还再翻60、70年前的老黄历,恐怕要被日本人笑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分析错哪个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举例:我只要少吃饭,就一定能减肥!



反驳:减肥的充分条件是身体达到燃烧脂肪的状态,迫使大脑发出信号:将脂肪分解。而想达到这个状态,则需要少吃、多运动、内分泌协调等因素共同作用。因此,少吃饭,充其量只是减肥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如果你一天只吃很少的饭,但医生为了给你治病,给你打了几针激素。照样能让你跟毛少将一样。(据说毛少将就是因为小时候治病而打得激素,于是演化成这样了)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中国民煮了,就会像美国一样目田、富强。咱们先抛开结论本身是否正确。单从逻辑上来分析:民煮究竟是不是目田、富强的充分条件?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同样是民煮国家,美国、英国、德国都很富;而印度、菲律宾却很穷。这说明除了民煮之外的其他某些因素决定了这些国家之间的区别。所以民煮,并非美国富强的充分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立场。在分析人的立场的前提下,才能谈到逻辑。

有些人的政治言论不是其真正逻辑能力的体现,而是装傻充愣,颠倒黑白,偷换概念等等宣传伎俩的综合。

这种人,心中立毒誓要搞垮中国,为西方带路,但嘴上说的都是民主宪政,人权自由云云。你要是只专注与它们的逻辑,你永远发现不了问题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因果混淆

1,  无因果关系:明明没有因果关系,却被说成是因果关系

举例:因为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东西是黑色的,而肾属水,水在五行当中,处北方,代表颜色为黑色,天干为壬癸,图腾是玄武,因此,吃这些黑色东西补肾。



反驳:食品黑色与补肾,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有本事你吃煤吃两斤,石油喝两杯,我看看咋补肾。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前些天有篇钓鱼文是关于秋裤的。里面预留了一个很明显的逻辑错误。作者说,因为日本人不穿秋裤导致腿部线粒体增多,所以腿有劲,所以日本足球成绩就比中国穿秋裤的要强得多。前面都没问题,腿有劲怎么就跟踢球好坏有直接因果关系了?人家巴西地处热带,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根本不冷。人家巴西人抗冻基因几乎那就是0.怎么比日本这大冷天不穿秋裤,踢得还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2,  时序性因果错误:A事件发生在B事件之前,就误认为A是B的原因

举例:因为昨晚我吃了烤肉,而我今天早上拉肚子了,所以,我拉肚子的原因一定是烤肉不新鲜。



反驳:吃烤肉发生在拉肚子之前,但不意味着拉肚子就是烤肉造成的。也许是着凉了,也许是昨天中午吃的麻辣烫造成的,也许是大姨妈大姨夫来了,也许是快考试了紧张的……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金鸿评论里面曾经提到,美国在1970年代,推动了养老金上市的法案,该法案一经通过,就使得美国的股市持续增长了10年。我们知道,影响股市涨跌的因素有很多,或许养老金上市,的确能给股市的增长带来资金,但1970年代的股市持续增长,并不一定主要是由养老金上市这个因素推动的。金鸿大大虽然消息灵通,但是有些该题的逻辑小错误,也是应该指出来的。



3,  同时性因果错误:A事件与B事件同时发生,就误认为A是B的原因

举例:有两所临近的中学,一个学校的衣服是白色的,另一个学校衣服是黑色的,体检结果表明白学校学生平均体重比黑学校平均体重要轻,所以,穿白校服可以有助于减轻体重。



反驳:两个事件虽然同时发生,但是没有联系。如果说黑学校掀起减肥运动,过了一个月再量,就会发现黑学校体重比白的轻了。那么前面的结论就反过来了?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美国治安好,是因为美国人允许配枪。治安好的原因有很多,你无法证明配枪是决定性因素,甚至说我可以举出3个以上的反例来证明配枪根本与治安好坏无关:1,索马里你想买什么枪,黑市上都有,可也没见它治安有多好。2,新加坡治安也算是很不错了,允许配枪么?不允许!3,中国在民国时期,枪支泛滥,结果并不是造成一派和平景象,反而土匪在各地蜂起。因为土匪有武器,反而ZF不敢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为看帖 发表于 2012-3-21 10:47
其实他们不是不懂科学,而是科学染上了政治

说得对,不是不懂,只是要装不懂,更希望受众也都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行吧  比较浅显的道理  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  忽略其他可能的原因

举例:这个问题前面都提过了许多个了,比如吃烤肉的例子,黑白校服的例子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妈妈说:你看,邻居家小明学习好,就因为他上了补习班。所以你也应该去上补习班。小明学习好的可能因素有很多,比如聪明,做作业认真,甚至考试会作弊,都可能造成他学习成绩好,不一定就是补习班造成的。妈妈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而主观臆断我与小明学习成绩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上没上补习班的差异。如果我跟小明的决定性差异,在于小明会作弊,那么提高我成绩的最好办法,就是练习如何在考试中作弊(邪恶)。



5,  混淆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倒置

举例:因为蜜蜂都去采,所以花蜜是甜的。



反驳:是因为花蜜是甜的,甜的蜜富含糖类,所以蜜蜂才去踩的。花之所以甜,是因为花自己产生的糖类凝结成花蜜。不管有没有蜜蜂过去采,它都是甜的。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因为有大量移民进入美国,所以美国很富强。实际上,这个逻辑关系正好相反:因为那里富强,大伙才乐意去。去的这一大帮人里,有那么一些有本事的,才把美国搞得很强大。那些偷渡客、墨西哥的移民,好多都只能给美国带来社会负担的。移民本身不会带来好处,高素质移民才会。而高素质移民来美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富裕。试想一下,索马里一所好大学招你和美国的一所一般大学招你,再不考虑钱的问题的情况下,你愿意去哪个?当然去繁荣、富裕的地方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范围变化

1,  不同概念的范围变化

举例:美国人常用Asian(亚洲人)来形容我们口中的黄种人。所以有时候说亚洲人喜欢吃饺子,亚洲人过春节。

别搞错,我们满嘴咖喱飘香,不吃饺子

反驳:阿三哥表示自己不过春节……其实阿三哥也应该算在Asian这个范围内的。但是因为在美国,一提Asian,大伙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黄种人,于是阿三悲剧了,论人口,阿三也不少……现在,大伙越来越常用的说法是Chinese。于是韩国、日本人、越南人又悲剧了。好吧,让我们看看美国2B知识分子的集中地,GRE、托福考试的出品公司ETS公司(江湖人称一坨屎)是怎么界定China的范围的……

前几年,他们是这么说的GRE general test in China, including Hongkong, Taiwan, Vietnam and South Korea.

不过最近,貌似改过来了。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一句经典的话,敌人和你的女朋友的最重要本质区别是,敌人是讲道理的。虽然很多吊丝表示认同,但实际上女朋友只有在发飙发嗲的时候,可能会不讲道理。对于那些死硬理性派的女生而言,这条定律永远都不适用,因为她们永远讲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2,  对于个体是正确的,那么对于整体也是正确的

举例:由一个人的小缺点,就能推知这个人人品怎么样,比如说他不捡地上的废纸,说明他没有责任心,不讲卫生。



反驳:盲人摸象,你只凭一点细节,是很难推知整体的摸样的。也许这个人不捡地上的纸是一时紧张没瞧见,也可能是因为洁癖而不愿意捡纸弄脏自己的手……或许他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老婆就非常负责,你却通过一小纸球就判定出了驴唇不对马嘴的结论。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 胡适童鞋貌似说过这么一句,当然我不知他在哪说的,我只是看网上有人说这句话是他说的。这句话叫“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个人的自由和国家的自由分明是两个概念。号称人人自由的台湾,却连对美国说不的自由都没有?美国压迫台湾开放市场,允许美国牛肉准入。可是一种在美国属于合法的瘦肉精添加剂在台湾是被禁用的。因此大部分台湾人都反对美国牛肉准入。可是马英九得出结论:“没有科学证据证明食用饲料添加莱克多巴胺的肉品对人体有害。”由此可见,国家的自由,是一种对别人说“不”的权力。国家的自由是要有说“不”的本钱的,不是白来的。一战结束后,尽管中国是一战战胜国,尽管德国是战败国,尽管中国反对把中国境内的德租界转让给日本,可结果还是青岛被割让给日本,从德国手里给了日本。二战的时候,外蒙古在美苏谈判的时候,私自达成协议:让外蒙独立。美苏都谈好了,把老蒋的外交部长王世杰叫过去签字。不签?不签也得签!所以,中国现在能靠联合国的一票,阻止美国做一些事情,这就是国家的自由。国家的自由源于国家的硬实力。没人敢惹,咱说不,才能有效力。



国家的自由,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本钱有实力对人说不!并且说出的不,是否有效!

3,  一个集体的特点,也被放到了每个个体身上

举例:原以为日本人都特仔细鬼点子多,看到一个日本人,办事特别马虎特别笨。你就觉得,这日本人怎么这样呢?



反驳:事实上,当你看到一个个体的时候,这个个体是无法很好的反应其整体的特征的。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同样,再仔细的团体,也有比较马虎的人。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国家富强了,个人生活就会好。这与上面那个胡适的例子是对应着的。谁告诉你的国家富强了,个人生活就会好的?再富得国家,也有穷鬼。虽然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虽然中国提倡集体主义,虽然都知道中国能开奥运会,开的还不错,但从北京往东开车不到2小时就有穷地方。天津蓟县于桥水库东侧的一个小村子那,因为是水库,这个不许建,那个不许建,怕污染水质。至少5年前吧~~我去过一趟那,那叫一个穷。几年不见不知有没有改观。反正前几年那边穷死了。所以,国家富强了,也不一定能有蛋糕砸到每个人的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思考不完全

1,  未考虑正负得失

举例:有个传说,相传古时候,人类是没有鞋的。穷人们都不光着脚走在地上,所以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也就不怕被扎了。可是这个王国的国王,因为天天在宫殿里走,宫殿里到处都是地毯,所以他的脚上没有茧子。有一次,国王想去视察一下外边,于是决定微服私访。可是还没出宫门呢,脚上扎了个刺,国王很痛,于是命令,要在王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放上地毯。顿时这个国家的羊皮、牛皮、貂皮、猪皮、兔子皮、甚至老鼠皮供不应求。大臣们发现,把这个国家全铺上兽皮,是不可能的,没有这么多兽皮的。管账务的大臣也急了,因为国库的钱,全买了兽皮了,没钱干别的了。



反驳:一个聪明的裁缝,自告奋勇到了财务大臣那,说到:我有办法把国家从财政预算赤字中解救出来。财务大臣大喜,遂将此人,引荐给国王。裁缝取出一块兽皮,裹在国王的脚上,拿绳子一系,于是鞋诞生了,国王没必要让每一寸土地都铺上兽皮毯子了。当你不考虑正负利润得失的时候,有些办法,很荒唐。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有人见到中国买了美国国债,然后亏损了,于是嚷嚷说不买美债。其实,如果不买,中国亏得更多……具体原因看我以前的日志吧。解释太多次了,懒得解释了。不考虑正负得失,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2,  未考虑可行性

举例:有人说,中国教育制度失败。因为教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感,缺乏创造性等等……所以,应该改成像美国那样的教育制度。



反驳:做一个决策的时候,不能想起什么就是什么,而应该好好分析是否可行。不是中国不想改,而是中国没法改。人太~~多,你除了考试这一条路,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公平的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么?既然你用考试这办法做这个,你就必须允许有人,就是用应试的办法进行学习。既然有人为分独尊,你就拦不住大伙纷纷用应试教育来不让自己落下。既然所有人都应试教育了,你增加课外活动,只是增加孩子的负担,减小孩子的负担,只是让孩子们多出的时间可以多报两门补习班的课。结果是无解。美国人少,却有3000多所高校,而且美国人的理念就是,有本事的人就去干有难度的事。没本事的,就干简单的活。人家美国孩子的家长如果孩子笨,不努力,那就认命了。孩子该上哪上哪。如果在中国,告诉你爸,你孩子笨的不应该上大学,你看你爸认命么?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大学生过剩的原因。都觉得上大学好,于是就供大于求了。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的该错误的案例:有人提议:大陆应该再改回繁体字。OK,所有的路牌得换吧?机场的牌子,连线全球的地名标志都得换吧?路边餐馆的灯箱都得换吧?原来小学生写作业写1个小时,现在要多写20分钟对吧?所有人身份证、银行卡都得重新做,对吧?所有的中小学、高等院校的课本都得重新写对吧?对外汉语的教学的教材也得改对吧?不要说整个大陆改回繁体字,就连石家庄想改名叫北宁,改这3个字,一估算,都要花费上百亿资金,所以迟迟没改。何况全国进行新文字改革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点意思。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抽样调查往往因为样本数量不够造成不真实,或者媒体有倾向性的问题也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结果有时不是科学了,变成了政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7 01:13 , Processed in 0.04265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