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送领袖像进寺庙有传统 挂不挂不强迫2012年03月28日10:26中国网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资料图:农历除夕(1月22日)上午,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自治区党政大院隆重举行领袖像揭幕暨升国旗仪式。 背景:1959年3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2009年,西藏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近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就西藏维稳形势接受中国网访谈。去年8月底,陈全国就任西藏书记,在探索长效维稳机制上动作频频,大力解决西藏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僧尼纳入医保、养老范畴;全区寺庙开展“九有”工程;派出2万干部下到5000多个行政村同吃同住;落实干部维稳责任考核制;区内手机和互联网实行真实身份登记等等,引发外界关注。 与此同时,寺庙“九有”工程中送领袖像,被外界质疑是否与宗教信仰自由相冲突。向巴平措就此解释,对西藏而言,送领袖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西藏特有的一种方式,有历史传统,“比如毛主席像,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挂着,甚至以前还挂过华国锋像,很多藏族群众对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做好事的领袖人物,历来是很崇拜的。”他同时表示,挂不挂领袖像完全是自愿的,并不强迫。 访谈摘要: 西藏在维护稳定上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不留缝隙、不留盲区,基本能做到全覆盖,实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 维护稳定,关键看群众,群众工作做好了,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西藏)派出2万干部驻村工作,实现5000多个行政村全覆盖,历时三年时间。 至于送领袖像(进寺庙),这是西藏特有的一种方式,有历史传统。比如毛主席像,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挂着,甚至以前还挂过华国锋像。很多藏族群众对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做好事的领袖人物,历来是很崇拜的。 僧尼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就要求他们增强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应该有这些意识。 我们要增强公民意识,强调政治上一体,国家的一体,在这个基础上,保持 发扬各民族的多元化文化。 对话主持:陈芳 在维护稳定上不留死角 确保西藏大事小事不出 中国网:去年,四川、青海藏区先后发生僧侣自焚事件,对西藏是否有影响?西藏目前面临的维稳形势是怎样的? 向巴平措:中央对维护西藏稳定给予高度重视,明确强调西藏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现在,西藏的维护稳定形势是比较好的,3 14事件以来,既没有反弹,也没有蔓延,正在由基本稳定走向持续稳定。 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西藏仍然面临着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把西藏作为一个突破口,通过所谓人权在治权上做文章,提出所谓大藏区高度自治,最终在主权上遏制中国,从人权到治权、逐渐演变到主权,对这种用心,我们看得比较透。与此同时,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也在不断加剧。 西藏当前,尤其陈全国书记到来以后,一方面着力维护当前的社会稳定;一方面着眼于长治久安,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采取治本措施。治本措施包括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干部维稳责任制,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等。这些措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维护稳定上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不留缝隙、不留盲区,基本能做到全覆盖,实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状况。 西藏在维护稳定方面,有着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各族人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党和国家非常关心群众生活的改善,西藏群众对党对祖国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很强的。加上中央连续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实行了很多优惠政策,直接间接补贴达到50项。大家能够切实感受到祖国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制度好,这是很重要的基础。 此外,这几十年来,干部队伍在反分裂斗争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比较有利的条件。 到目前为止,周边多少还有一些事,但西藏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保持了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对西藏从基本稳定走向持续稳定,最后实现长治久安,大家是充满信心的。 解决民生问题 探索长效维稳机制 中国网:你刚才讲,西藏在维护稳定方面探索一些长效机制,这些长效机制具体有哪些? 向巴平措: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达赖集团与国际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不是短期的,西藏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也不是短期的,斗争可以说还会很尖锐。因此,一定要有统一的思想认识,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明确提出,维护稳定是各级干部的第一责任,而且要真正按照中央要求、自治区要求加以兑现。在一些环节上,我们多少还有一些问题,落实的不是太到位,因此制定了一套监督、责任追究办法。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就对日喀则、拉萨等地一些脱岗、落实不到位的干部采取了就地免职,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处理这些干部,在于加强责任的落实。 其次,采取治本之策。中央一再强调 “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最根本还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人心向背非常重要。人民群众盼发展,这一基础要很好地保持下去,做到最大限度地团结绝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孤立极少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抑制不和谐因素。 在这方面,中央支持力度很大,全国支援力度也很大,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针对寺庙僧尼,将其纳入医保、养老、社保范畴,实施“九有”工程,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西藏绝大多数僧尼并不是跟着达赖集团的,还是爱国守法的,作为公民,我们对他们与其他人民群众一视同仁地关心。这些工作做了以后,僧尼也非常感动,觉得党和国家真正把他们当成公民来看待,真正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宗教活动场所。 针对广大群众,我们派出2万干部驻村工作,实现5000多个行政村全覆盖,历时三年时间。这些干部下去以后,要挖穷根,找致富门路,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感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很好地加以兑现。这是个很大的动作,是取信于民的活动,对干部也是很大的锻炼。而群众也能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心。我相信,不仅对整个西藏的稳定起着很好的作用,对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党对祖国凝聚力的增强,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维护稳定,关键看群众,群众工作做好了,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维护社会稳定,长远角度来讲,基础还是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点,中央看得非常之透,而且明确提出这是西藏工作的首要任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功与否,一个重要标准就看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没有,收入增加了没有。胡锦涛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讨论时,询问最多的就是这些问题,诸如小孩上学问题,看病问题,路通不通,困难群众、残疾人、低保对象的生活、出行、医疗等问题解决了没有。这是西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的历来观点是,维护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群众是主体、群众是主力,也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党和政府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稳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相信这些工作做下去,一小撮分裂分子根本就形不成气侯,对大局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中国网:西藏派出2万多名干部驻村,历时三年。干部自身能不能适应这种压力?干部下乡后,在语言上是否存在障碍?如何确保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尊重藏族群众的习俗及生活习惯? 向巴平措:干部下去肯定是比较辛苦,有些村海拔超过5000米,纬度还比较高,这对干部队伍来讲确实是一次大锻炼。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群众生活有多困难,上学、就医、吃水、用电、出行等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为群众服务的平台。 语言方面,我们采取自治区、厅局、县乡搭配的方式,有藏族同志帮忙翻译,汉族同志下去后还会学到藏语,语言上障碍不大。老百姓也把他们最好吃的拿出来,相互间关系融洽。 干部驻村工作,一方面对干部队伍是很大的锻炼,另一方面也能想办法为老百姓找致富门路。这项工作效果将会十分明显。 送领袖像进寺庙在西藏有传统 挂不挂不强迫 中国网:西藏最近在寺庙管理上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除了前面所讲派干部进寺庙,“九有”工程也引起关注,保证寺庙有领袖像、有国旗、有道路、有水、有电、有广播电视、有电影、有书屋、有报纸。给寺庙送领袖像、送国旗,外界就有一种质疑这是否与宗教信仰自由相冲突? 向巴平措:西藏1700多个寺庙和宗教场所,大多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很多都是在半山腰,甚至在山上,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没有那么多人参观,也没有那么多人朝拜,吃用往往是僧尼家庭提供。这里的僧尼从来没有闹过事,都在潜心修学,但确实面临着很多生活上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成立寺管会,对寺庙进行常态化管理,建立机制解决人员编制,这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人去寺庙以后干什么?一方面,维护藏传佛教的正常秩序,寺庙毕竟也是个社会组织;另一方面解决寺庙、僧尼、及其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家庭和僧尼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维护寺庙的稳定。干部进寺庙的同时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因此在僧尼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二是从民生上解决僧尼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将其纳入社保、养老、医疗范畴,并实施九有工程。 让僧尼听到广播电视,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看看电视,听听广播。至于送领袖像,这是西藏特有的一种方式,有历史传统。比如毛主席像,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挂着,甚至以前还挂过华国锋像。很多藏族群众对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做好事的领袖人物,历来是很崇拜的。藏传佛教里,很多菩萨实际就是活生生的人,比如释迦牟尼、宗喀巴大师、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都把他们作为拜的对象。对领袖的崇拜也是内心一种情感的表达,过去西藏农奴制度下,很多人是非常苦的,对党带来的发展和变化打心底里是崇敬感激的。因此送领袖像在我们这里并不奇怪,是很自然的事情,也受到僧尼的欢迎。再说,看不看电视、听不听广播、挂不挂领袖像,都是自愿的,并不强迫。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外界担心的情况。 但僧尼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就要求他们增强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只要是中国公民,都应该有这些意识。如果认为寺庙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与社会隔绝,这样显然不合适。因此,针对寺庙的独特性,我们还在寺庙开展法制教育和主体教育,并从宗教教义本身开展教育。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讲,宗教还是要富国利民,要除恶扬善,要慈悲为怀,要与世无争。寺庙应该是佛门清静之地,喇嘛就应该潜心修学,不应该成为一个争强好斗、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人。你认真念你的经,这多好啊。 藏传佛教,如果像达赖集团这么搞下去,最终受伤害的是藏传佛教本身,群众最后不信仰、不相信、反感了,宗教只能走向末路,走向衰败。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对国家、对民族、对宗教本身都是有好处的。 手机和互联网实行真实身份登记不影响群众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 中国网:据了解,西藏还将推行手机、互联网实行真实身份登记,以维护社会稳定。具体如何推行?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及言论自由? 向巴平措:现在有一些人利用互联网、利用手机造谣,对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人们的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手机和互联网的管理,全国有必要,西藏也有必要。 西藏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经过认真的研究,也向中央有关方面进行了咨询,并参考其他地方做法,在这个基础上,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对手机和互联网实行真实身份登记的决定。西藏现在尚未用真实身份登记的手机用户差不多有44万人,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真实身份登记。我们也出台了保护用户信息的相关措施。 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引起反弹,很自然,也并不影响群众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你怎么发表都可以,但对你发表的东西要负责任,关键是用真实身份坦然发表意见,避免匿名方式随意发表不负责任言论造成的不良影响。 西藏率先实行手机和互联网真实身份登记,而且通过人大立法这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形式实现一次到位,工作推进很顺利,反响也不错。当然其他地方不实行,用户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注册,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下大力气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中国网:作为一名从西藏基层一路走来的藏族干部,就你了解,普通藏族群众最根本的诉求是什么?如何实现? 向巴平措:藏民族诉求不是太多,对物质的追求不是太强烈,没有多少竞争意识,比较容易满足,这跟民族信仰有一定关系。但他们也有跟其他民族一样有最基本的需求,首先吃、住、行能够加以保证;生活上年年有所改善,他不指望发大财,但年年有所提高;希望有稳定的就业,通过自己的技能改善生活;也希望有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西藏对自然生态一直很注重,希望保护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首先,就业是大家最揪心最关注的问题,解决好就业,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实现西藏稳定的根本性问题。我历来是持这样的观点:真正的分裂分子没有多少,主要是那些无业游民、流动人口、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寺庙里清退出来的一些人,搅和在一起就造成问题。就业关系面很大,不仅是自己,还有父母家人,压力都很大,因此就业问题不解决,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大诱因。西藏大学每年毕业生也就1万多人,但西藏毕竟就业岗位有限,加之择业观念相对滞后,希望有更稳定的工作。因此,群众的就业愿望非常强烈。(陈)全国书记就下决心增加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方面的就业渠道,不仅在西藏找门路,还通过对口支援省市、国有企业吸纳西藏学生就业。 其次,解决就医等社保难题,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自治区到县乡,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并提高报销比例。 第三,解决小孩上学问题。我们国家现在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西藏义务教育提到十五年,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实行三包,这在全世界也是找不着的。 最后,确保宽松的宗教信仰环境。 总体而言,西藏群众物质欲望不是太强,比较容易满足,但他们的以上诉求,就是我们政策着力加以解决的。
无论哪个民族都应增强公民意识 中国网:最近,朱维群先生发表文章对当前民族领域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比如“炎黄子孙”的提法并不科学;一些政策扶持,不要刻意提针对少数民族;居民身份证中取消“民族”一栏等。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怎么看这一观点和提法? 向巴平措:第一,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的民族政策方针主题非常鲜明,关心少数民族,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因此,我们现在才有好的民族关系。这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堪称楷模。 其次,我们按照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么多年,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衷心拥护。现在虽然有一些这样那样的议论,但最基本的一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不容置疑,不容削弱,也不容否定。 我们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一体”是指政治上的一体,我们只有一个民族,即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中国公民,都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共识。不管你是僧尼,干部还是民众,汉族还是藏族,首先我们都是中国公民。美国很注重这一点,不管你是黑人还是白人,是男是女,首先都是美国公民。因此,应该进一步强化公民意识。 中华民族还是多元的。“多元”就是指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这个可以丰富多彩。 因此,我们要增强公民意识,强调政治上一体,国家的一体,在这个基础上,保持发扬各民族的多元化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