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浪子啊浪子

苏联那些事——看看苏联历史,窥视我们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4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junfei1977 发表于 2013-10-13 23:32
处理沙皇应该是一个败笔,我不反对处死沙皇,关键是要明正典刑,英国处死查理二世,法国处死路易16, ...

英法好象都是局势比较稳定,革命者占绝对优势。英国处死的是查理一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宁下令杀沙皇全家的直接证据到底在哪里?说下令杀沙皇确有几分可能性,下令杀全家实在不是个聪明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海 于 2013-10-14 16:34 编辑
myx518 发表于 2013-10-14 15:04
列宁下令杀沙皇全家的直接证据到底在哪里?说下令杀沙皇确有几分可能性,下令杀全家实在不是个聪明决定。 ...

没有证据,只是美分党的“欲加之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面楚歌

   
      好了,无论如何人死不能复生,伴随着尼二一家人的惨死罗曼诺夫王朝算是真正的绝迹了。


    咱们现在把视线转回到莫斯科。在这一段时间里,从莫斯科的四面八方,先后有四股里面威胁着苏维埃政府的政权。他们分别是东线:此处形成了数不胜数的反政府势力,起初最重要的是社会革命党占主导地 位的萨马拉政府和比较保守的奥姆斯克政府,其中包含几个西伯利亚自治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者,此外还有外贝加尔湖政府。1918年9月,萨马拉政府和其他几个小集团组成了全俄临时政府,11月被高尔察克推翻,此人也成为“全俄最高总司令”。东线是所有敌人中实力最强的。总之一句话,莫斯科的东面已经没有听苏维埃政府话的地方了。



    莫斯科的南面基本被邓尼金将军所指挥的,以哥萨克人为主的军团所控制。也就是说南面没有人听人民委会的了。



    西北方面,龙登尼奇将军指挥着爱沙尼亚军团控制了西北方面。也就是说西北面没人听苏维埃政府的了。


    北面,米勒将军也拉起了一帮人从事反政府活动。也就是说北面没多少人听苏维埃政府的了。


    别着急,别以为就这四条战线,还有呢。这不,那个就喜欢见缝插针的大日本帝国和以四处抢夺的大英帝国也来凑热闹了,他们出兵在远东一代活动。有人问了,他们和俄国不是同为协约国吗,怎么还打俄国了?我之前说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他们一看俄国四分五裂,都想趁机分一杯羹。所以,和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什么道义可言。同时,4000名英、法、美、意、塞尔维亚土兵在摩尔曼斯克登陆,开始占领整个北方。看到没,无论昔日的朋友还是敌人,一看人家内部乱套,都一窝蜂的上来。实际上,所谓的苏维埃政府四条战线上的敌人也都是这些国家所支持的。你想啊,条战线上的敌人,所控制的地方不是西伯利亚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就是远东那连耗子都找不到的地方,别说重工业了,连粮食都没有,那他们靠什么打仗?外国势力的支持呗。



    那有人问了,这东面、南面、北面、西北都被人占领了,那苏维埃政府也没有多大地方了。说对了,事实上,当时苏维埃政府是控制俄国1/4的领土,那3/4都被各种反政府组织给占领了。苏维埃政府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了。



     列大爷实在坐不住了,把所有的得力助手都找来,等人都来了他一看实在有想死的冲动。咱说了,列宁这个时候身边实在无人可用。列宁看了看季诺维耶摇了摇头,心想这人处处和我唱反调,软弱无能难当大任。看了看加密诺夫,心想他和季诺维耶夫一路货色,不行不行。列宁又看了看斯大林,摇了摇头,心想这是我贴心小秘书,不能派出去,再说了一旦反革命打到莫斯科,我还得指望他把我掩护出去呢。他忽然又想到了之前那个“准尉司令” 克雷连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那个饭桶此时正爬山呢。后来最后列宁把眼光投到托洛茨基身上心想他肯定没问题,对苏维埃政府忠心耿耿,有想法有做法,影响力大口碑也十分不错,绝对是个五好青年。“就你了,小托!”列宁大喜。



    就这样,托洛茨基临危受命,被排外当时情况最严重的东线。其实托洛茨基一万个不愿意,他心说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托洛茨基别说带兵打仗了,他连兵都没当过。不过他本人身体很好,不比当兵的差,因为在本应该当兵的年龄时他被流放在外,一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的,锻炼出一身好体格。但此时托洛茨基的任务可不是凭着好身板上阵打战,他的任务是组建属于属于苏维埃政府的红军队伍,击退东线敌人。
有人问了,这列宁的苏维埃政府都成立这么久了难道还没有正式的军事力量吗?答案是没有!有人又问了,那俄国的正规军都哪去了?答案是都在反革命那,也就是白军。最后又有人问了,那苏维埃政府现有的那些队伍都是什么人?答案是好一点的是技术不佳的工人,然后是种地不行的农民,大部分都是地痞流氓、市井无赖。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骂我了,说我血口喷人,污蔑苏维埃政府,说我也是反革命是白军。但我真没撒谎,我之前说过,无论从列宁颁布的种种法令还是暴力夺取政府的行为都是迎合了工人和农民的利益,而且他们极力贬低和排斥旧制的沙俄军队。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都反对苏维埃政府,转而支持甚至直接帮助白军,而且旧制的正规军也基本都加入了白军。要知道,虽然那些沙俄军队是旧制军队,但怎么说也是受过正规训练的,那些军官也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并且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也可以说是经验丰富、骁勇善战的队伍。而苏维埃政府的那所谓的军队,说不好听点,都是当年沙俄军队征兵剩下的庸人。他们赶上了十月革命的好时候,一窝蜂的出来,让他们抢个商店、砸个医院、洗劫个地主老财、强占个良家妇女的还行,要是真打起仗来一个个逃跑的比骑马还快。如果我说这些你不信的话,那我就引用一下邓尼金将军的原话:在各条铁路线和所有的航道上,到处是偷盗和抢劫。 来自前线的战报这样写道: 现在没有任何力量能对付得了那些既无良心又无廉耻的人们。路过的部队扫荡一切:毁掉庄稼、劫杀家畜家禽、捣毁官仓、酗酒、烧房。夺取了政权的布尔什维克依靠的就是这群酗酒放纵、 兽性大发的武装兵痞、俄罗斯农民造反的自发势力。没有任何东西比俄国的造反更恐怖。



    这回大家相信了吧!不过话说回来,白军也是那样,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总之,受苦的就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刚刚我叙述的就是当时红军的现状,关于这些托洛茨基很清楚,列宁更是心知肚明。所以,他要派托洛茨基——这个坚毅、果敢、睿智的铁腕人物去改变这一切。托洛茨基临危受命,于是那支在后来被称为能击败全世界军队的苏联红军诞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么一件事足可以说明小托的个人魅力。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小托还流亡在美国,那时候他的名气已经大得不得了了。俄国政府照会美国政府,对小托施以监视,怕他再惹出什么乱子。于是小托无论是散步还是购物都有人跟踪。可赶巧这个跟踪小托的特务也仰慕他 的大名,见到小托本人,一看这小伙长的倍儿有范儿,瞬间成了他的粉丝。每天早上这特务早早的来到小托家门前“监视”,看到小托出来还笑呵呵的打个招呼,问问小托要去哪。小托也没把他当外人,去哪都告诉他,完了俩人有说有笑的就走了。大多时候小托去开秘密会议,这位特务就在外面守着,一看到有人来就给小托发信号——这所谓的特务完全成了小托的追随者,所以,小托很感激这位特务。有时候早上下雨了,这特务看到小托出门就大喊一声:“托兄,下雨了,你先回去取把伞吧!”所以,小托又很感激这位特务。又有一次,小托溜达回来在菜市场买点青菜,可那小老板一看小托是个外国人就开始糊弄他,跟小托多要了几毛钱,特务一看这事儿不乐意了,这不是赤裸裸地坑人吗,于是他走到那小老板面前把证件一亮,说是执行特殊任务,如果多要钱就说他妨碍公务。结果他不但帮小托比原价更低的价钱买了菜,临走的时候又从摊上拿走两颗。一来二去的,小托去买菜时老板就主动给他多放两颗菜在里面。此时小托已经感激这位特务到了五体投对的地步了。


    后来小托回国了,这兄弟俩挥泪分别,小托承诺以后定会回来看他。从这件事情,小托的个人魅力可见一斑。


    再后来就是十月革命了,小托回到了俄国,他也意识到了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组成的临时政府是多么的软弱无能,所以他开始支持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所以以往支持托洛茨基的人也转向支持列宁。一般在有关十月革命的史料中都很少提到托洛茨基,而是极力神话列宁,其实那都是不客观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小托实在最后时刻转而支持列宁,有点见风使舵的嫌疑,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所起到的作用绝不亚于列宁。


    以上就是从小托出生到十月革命之前的一个简介,相信大家对小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现在咱书接前文,说说托洛茨基专列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总裁


    一提到苏联红军可谓是如雷贯耳,这支能消灭国内四路白军的队伍,这支使希特勒统治世界的梦想完全破灭的队伍,这支用七天时间就消灭了不可一世的东北关东军的队伍,这支号称当时世界最强的军队让所有其他军事力量都谈之色变。然而这个强大的队伍却诞生在一列车厢之中,几乎靠着托洛茨基一己之力所缔造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上段话是不是太正式了,有点探索发现台词的味道?大家可能不太适应我那么讲话,我也不太适应,我干脆还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一通神侃,为你讲一讲托洛茨基缔造红军的事情。顺便提一下,为什么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叫做红军呢?这话就得往回说了。在布尔什维克刚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就找来大家开会研究新政府成立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其中的两个议程就是组织新政府和新政府的军队如何命名。这个问题很现实嘛,布尔什维克已经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政府,总不能把他叫做第六届临时政府吧,各部门的头头也不能再叫部长了,这名字自己听着都心寒。


    小托就提议了,各部门的一把手就叫做委员吧。列宁摇摇头说现在叫委员的太多了。小托又说那就叫最高委员吧,列宁还是摇摇头,说这么叫显得不亲民。最后列宁的秘书兼司机兼保镖斯大林说了,那就叫人民委员吧。列宁大声叫好,说人民这二字用的好,接着他们把布尔什维克的政权也成为了人民委员会。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政府军队的名称。小托吸取了刚才的教训,率先提议军队的名称就叫人民军吧,这样亲民。列宁摇摇头说亲民但不够血性。小托说那就叫人民铁军。列宁摇摇头说血性但不够文雅。小托实在没词了,这时候列宁的秘书兼司机兼保镖斯大林说了,干脆叫红军吧,红色象征的鲜血、热情和美好,红军也就是用鲜血和热情铸造出来的队伍。列宁大喜,心想这名字好,亲民、血腥而又不是文雅。于是政府的军队就被命名为红军了。


    那白军是怎么回事呢?话说这反革命军队一听说布尔什维克把自己的军队命名为红军,还说是什么用鲜血铸造出的军队,不免一阵抓狂,心想你们布尔什维克一向暴力一向血腥,听着都吓人。我们的军队叫做白军,白色象征着纯洁,一尘不染!所以以后这些反政府的军队就叫白军了。


    书归正传,话说1918年列大爷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一时间国内狼烟四起,声讨之声不断。其中白军闹的最厉害的要属东线了,因为东线不但有数不胜数的反革命力量,而且他们还有国外势力的支持,可谓是兵强马壮、不可一世。列大爷实在坐不住了,只能派最勇猛的托洛茨基前去迎敌。


    其实托洛茨基心理也没底,他本人别说军校了,连兵役都没服过,抢都不知道怎么用,现在却要他迎敌,忽然之间他想起来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有人问了,小托能知道咱中国的这句话吗?当然不知道!我就是想表达一下当时他的心理而已。可后来小托转念一想,坦克设计师不一定会开坦克,足球教练也不一定就会踢足球,所以人民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不一定就要会打仗。现在的红军那所谓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当务之急是要重建军队,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军队,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战中的属于苏维埃政府的红军。想到这里小托豁然开朗,因为他知道,现在苏联红军缺的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而是需要一个有想法、有理论、有行动,能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领袖,咱的优势是什么,咱的优势是读书多、有文化,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托此时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坦克设计师”,要把苏联军队设计成一个无坚不摧的重型坦克;他就是球队的教练,要把苏联红军领导成为齐心协力、攻无不克的队伍。托洛茨基誓言要当好这个红军的总裁,让红军成为真正强大的队伍。


    当时列宁是倾尽全力去支持托洛茨基,因为他知道东线战场关乎苏维埃政府的生死。喀山作为莫斯科东线最后一个大城市,一旦被攻破那莫斯科便完全暴露在白军面前。所以列宁这次是把宝压在了小托的身上。他为小托筹划组织一个专列,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个年代什么都缺,要啥没啥,谁也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找最需要的东西,不过列宁还带是为小托弄来一套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电系统,以方便他随时汇报战况。但是小托本人也没要求太多,他就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去了东线,可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两年半。


    1918年8月7日,就在去往喀山的路上他们得知那座扼守莫斯科东大门的城市已经失守,原因是喀山那些苍茫组建起来的红军未等白军进攻就开始后退。喀山军队司令部中有一部分是阴谋家,另一部分则是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白面书生,突至的战火让他们猝不及防、丢盔卸甲、四处奔逃。最后白军没费一兵一卒就夺下了这座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城市。小托听到这消息火冒三丈,他甚至想要组建红军首先要彻底改变红军节节败退的军面首先要改变军队本身低迷的士气,整顿军容军貌。托洛茨基的专列停在喀山前的一个大站斯维亚日斯克。在整整一个月里,在这列车厢里,小托的所作所为彻底改变了苏联的命运。
当时聚集在斯维亚日斯克的有辛比尔斯克和喀山撤退下来的部队和从四面八方增援来的部队。各个队伍虽然编制不同,但是他们的打法却是出奇的相同——拼命撤退!甭管你对方是一个连还是一个师,也甭管我这边是一个军还是一个军,反正看到敌人就逃跑。但说实话,敌人在军队组织上和作战经验上都大大胜于红军部队,一些全部由军官组成的白军连队作战能力极强。咱之前说过,这些白军是旧制沙俄的正规军,他们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不用说了,就是平时那大仗小仗也没少打啊。而所谓的红军呢,有极小一部分能打仗,当然那也是投诚的前沙俄军队。剩下你的,绝大部分都是临时招募的,当然这些临时招募的军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地痞流氓、土匪强盗什么的,他们游行闹事砸商店什么的一个比一个强,要是真打起仗来跑的比汽车还快。之前这些纪律涣散的红军就在东线被白军收拾的够呛,现在就更不行了。而且这种恐惧白军的心理好像传染病一样,在整个军队中扩散。包括新来的红军,刚开始时斗志昂扬,但很快地被退却的惯性所感染。农民中谣传,苏维埃政权已经垮台,神父和商人又开始抬头,乡村的革命分子也被迫纷纷隐藏起来,一切都在崩溃,没有任何东西可皈依。局势看来似乎已经无可挽回。斯维亚日斯克向全国各地宣传机构发出了电报,报告当地形势。列大爷一看,傻眼了,立刻做出指示,再征兵!于是各地苏维埃、党组织和工会全力以赴地开展了征兵工作,又动员了几千名布尔什维克员支援斯维亚日斯克前线。大多数年轻党员都不会使用武器,然而这些小愤青们足够的忠诚和坚毅,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托洛茨基的粉丝,所以他们围绕在小托左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日后他们也成为了红军的骨干和中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6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仗就是在拼财力物力,这一点小托很清楚。之前东线战争屡屡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军需物资出现了问题。当时前线也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人物,谁也不听谁的,各个方面协调很困难。不是你有枪没有子弹,就是他只有子弹没有枪,不是你有白酒没有粮食就是那边全是粮食没有白酒。但是这个情况随着小托的到来被完全解决了。



    大家都知道,托洛茨基是什么人物啊,名义上是党内的二号人物,但当时他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不亚于列宁。这回人家亲自来到前线指挥大局,说出的话谁敢不听。所以小托来前线没几天,大到武器粮草,小到毛巾香皂统统都运到了前线。这一举措大大稳定了军心。



    既然军心稳定了,小托就开始着手于最重要的事情——军队的纪律。在这个游击作风盛行和无视组织纪律的时代(或者说是烧杀抢夺的时代),小托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是最适合和必要的。没啥好说服教育的,况且也没有时间这样做。小托在斯维亚日斯克的25天里做了大量工作。被子不叠立正,打!衣帽不整,打!随地大小便,打!反正就是各种打。有人问了,就犯那么点小错误至于打吗,再说了,小托来整风整纪,怎么就拘泥于这些小事啊。同志们啊,从小事出发才是王道啊。这支红军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素质很差、纪律松散的人,你跟他讲什么马列主义没用,只能从小事改起,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军队。只有从思想让军人认识到这些,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出来。曾经有外国记者问中国一名首长:为什么中国军人如此英姿飒爽?首长回答:因为中国军队被子叠的好。这句话绝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明的道理的人永远也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就是因为从小事出发,小托把纪律松弛和人心涣散的第5军变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部队,为收复喀山作好了准备。



    当时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参谋部里有许多内奸,司令部里和别的地方也有。敌人知道往什么地方打炮,一打一个准儿。这让军心大大动摇啊,心想这白军真乃神人也,咱和人家打仗不是自取灭亡吗。托洛茨基那时还不知道有内奸这事情,他就不信邪。于是他亲自去前沿视察炮兵阵地。有一个贼眉鼠眼的老资格炮兵(我不知道他长啥样,不过按照常理奸细都应该是贼眉鼠眼)军官带他巡视了各炮位配置,然后这位军官请求托洛茨基允许他离开一下以便用电话下达一个命令。那军官刚走就有两颗炮弹交叉射来,落在离托洛茨基50步远的地方,第三颗更近,几乎就在托洛茨基的身边。话说小托反应也快,听到声音就一个虎扑(别名够抢屎)爬到地上,心想哎呀我去,这白军实在厉害,若不是我武艺高强恐怕已死在炮弹之下。小托拍拍尘土站了起来,接着视察,过一会那军官又去接电话。那军官刚走不一会炮弹又来了,小托又一个虎扑逃过一劫。小托站了起来拍了拍泥土,警卫员问:首长,我们接下来去哪?小托使了个眼色说:“别废话,赶紧回车厢。”



    小托带着警卫员一路小跑回到车厢,可刚走进车厢,就听见四面八方响起了哒哒的枪声。他急忙冲到车门跳板上,原来一架白匪飞机正在他头上盘旋,它显然是冲着列车而来的。这炸弹劈头盖脸的就飞了下来,幸好没有造成任何伤亡。红军战士们也怒了,爬到车顶上对着飞机一顿狂射,好歹是把敌机赶走了。小托踉踉跄跄从车厢里走了出来,看着远去的飞机心理犯嘀咕。
    小托问警卫员:“警卫员,你怎么看?”



    警卫员说:“司令,我看此事必有蹊跷!”



    小托点点头说:“言之有理!”忽然他想到了刚刚在炮场前线的那个军官,恍然大悟,知道原来那个人就是间谍,二话没说命人逮捕那军官。后来一审问得出结果,那军官的确是白军的间谍。



    小托深知奸细的活动随着革命的军事形势日益恶化而更加猖獗。无论如何必须尽快地刹住那种自发的退却情绪,有了这种情绪,人们就不相信自己能守得住,并进而扭转局势,给敌人以回击。



    话说小托这的时候,随车带来50个青年布尔什维克员,他们机智勇敢、忠诚可靠,可谓是小托的心腹。小托安排他们从事对间谍的反侦察活动。小青年们日夜奔忙,四处堵漏,哪里危险就奔向哪里,可是由于血气方刚,缺乏经验,行为多有莽撞,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一个接一个地在小托眼前消失。这让小托痛心不已,但是奸细也一点点地被挖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眼神杀死你——小托很有范儿



    有一次,小托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头脑一热,命悬一线,差点一命呜呼。但就是靠着自己的范儿,化险为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负责守卫列车的是拉脱维亚第四团,这是那个被分割成一块块的师的最差的一个团。但说实话他们的任务也的确很艰巨,他们负责保卫的可是伟大领袖托洛茨基啊,哪敢掉以轻心,所谓无论刮风下雨都是站岗。有一回他们赶上连雨天,有的顶雨站在专列周围站岗,有埋伏在周围的警卫干脆就是趴着泥水里。有的赶上他们部队人再少一点,没人换防,时间一长士兵们就有点顶不住了,不满的情绪越来越明显,甚至有兵变的迹象。情况反映上去了,团长也觉得这事的确挺让人憋气,于是就以自己和团士兵委员会的名义向小托交一份声明,说如果该团不立即换防,就会“给革命带来可怕的后果”,说白了就是,你小托不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老子我就反了!小托听了一愣神,心想:我去,这是对我赤裸裸的威胁啊,我岂能容你!于是小托把团长和士兵委员会主席叫到列车里来。这两人板着个脸走进车厢,小托问他们服不服,对方坚决不服,硬是坚持原先的要求。小托一定那话火冒三丈,立即逮捕他们。话说小托当时真有点嚣张了,因此此时整个车厢里就一个不会打仗的小托还有一个连小托都打不过的联络员,而对方却是两个要谋反的俄国大兵,而且车厢周围也都是他们红了眼的兵。


    形势十分明朗,小托必输无疑。而且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是个团长软禁了小托也不会有人来救他,因为此时的士兵都在阵地上参加战斗,就算他们知道小托被转也不敢回来救人,那样做就是擅自离开阵地,也就是意味着放弃斯维亚日斯克,丢掉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伏尔加河上的大桥。这个大桥要是丢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就被打开。


    团长和士兵委员会主席咬牙切齿,忍无可忍,这两个人都把手伸向腰间的手枪。可就在这时他们隐隐觉得不远处有一束寒光射向自己,他们抬头一看是托洛茨基在看着他们。小托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哀怨,哀怨中又伴随着冷酷,冷酷中又夹杂着威严,威严中又不乏慈爱,总之是一种融入了各种情感在里面的、绝无仅有的眼神。两个人被这眼神震慑住了,因为他们从这眼神中同时感受到了恐惧、阴冷、崇高和博爱——他们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手中的枪,心甘情愿的接受小托的惩罚。



    我想肯定又有人问了,这是笔者意淫的吧!我在这里重申,对于事情的叙述我可能会有些夸张,比如刚刚小托的眼神,肯定没那么复杂嘛。但是却有此时,不是我意淫出来的桥段。下文同上。
两个军官被小托犀利的眼神震慑住了,被手无缚鸡之力的联络员带下去了。他们刚一走小托就瘫坐在沙发上,心想:太危险了,刚才的确装大发了,多亏了我犀利的眼神。



    两个军官被抓走了,移交到军事法庭。小托带来的那五十名干将也不断挖出了隐藏在军队当中的敌人,同志与同志之间的猜忌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的鼓励和彼此的信任。而“托洛茨基的眼神”被士兵们口口相传、添油加醋,大有超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势头。小托也不去辟谣,他知道这是好事,因为从那他的威信是彻底竖立起来了,没有人再敢去怀疑、挑战他的权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lz会不会讲俄波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7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写得太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进可能活,但后退必须死——催命判官托洛茨基


    以上咱讲了小托如何整顿军容和清除间谍的事情,但与此同时小托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军队的士气。
咱之前说过,白军一项打法成熟、作战强悍,再加红军本身差点,所以一直以来红军对白军十分恐惧。一场仗下来也没多少伤亡,因为红军一看到白军就策马扬鞭地逃跑。



    小托深知,一定要消除红军对白军的恐惧,一定要提高军队的士气。但是提高军队士气从根本上来讲需要有足够的硬件,比如有能力超群的军官、有精良的装备等等,可这些都是红军目前所不具备的。这样一来,慢慢提升士气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何况是迅速提升。小托一筹莫展,想啊想,突然他一拍脑门想出个办法来:红军之所以逃跑是因为他们害怕白军,只有我变得更可怕他们才能从我这里逃跑转而攻打白军。



    小托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白军狠,我比你白军更狠!


    说做就做,小托有这想法之后立刻告诉宣传部门印发传单。传单一开始就写着托洛茨基的大名,他说:我警告任何擅自退却的部队,首先被正法的将是该部队政治委员,其次是该部队的指挥员。将把那些英勇善战的士兵提拔到指挥岗位上来。对胆小鬼、损人利己者和叛徒,必将严惩不贷,决不姑息。我向全体红军战士保证,言则必行,行则必果!


    大概是这些红军没太重视传单或者没太重视小托,大概是他们是在太害怕白军了,总之在传单下发之后的第一场战役中他们又犯了老毛病,摇旗呐喊地冲向地方,大老远看到白军就调头逃跑。他们知道逃跑也没人管,可冲上去肯定死。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此时的催命判官不在前方,而在后方。

    这些逃兵跑着跑着突然发现面前一人一骑挡住去路,逃兵定神一看,不禁大呼:“哎呀,此公真乃神人也!”


    只见这人头戴束发黑边军帽、身穿灰绒金扣战袍、脚踩高邦雕花战靴,身骑炭红火耳赤兔。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掏出德制金钩嘎达榔(当时一种挺牛的枪),对着逃兵“啪啪啪啪”就是四枪,只见五人应声倒下。那位问了,怎么五个人倒下了?枪法好,一枪打俩。


    这群乌合之众被吓得动弹不得,只听此人大喝一声:“后退者死!”其声如洪钟之音绕耳不绝,又如惊涛骇浪震耳发聩。大军畏惧与此人之神威,纷纷退去转而攻打白色之军。


    预知来者何人,且听下文分解!



    刚才那一刻我犹如单田芳老师灵魂附体啊!我必须那么讲,只有那么讲才能烘托出当时壮观从场面。那人是谁?当然是托洛茨基了。


    话说当时小托真是一马当先,堵在军队的后面,谁逃跑就枪毙谁。当兵的一看老总真的怒了,不上也不行了,怎么都是死谁不愿意当烈士啊。于是大家一鼓作气,没想到还打赢了这场战斗。


    后来小托没事就到军队后方看着,查看是否还会有逃兵,当然逃跑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在小托的铁腕政策下军队的士气得到了扭转。




    当时斯维亚日斯克是敌人进攻重点,所以伏尔加河上停着一艘专为参谋部人员准备的汽船。有10名卫队人员骑自行车在托洛茨基的列车和汽船之间来回巡逻,负责这条步行小道的畅通。可是问题就出现了,小托的指挥部,也就是这列车里斯维亚日斯克很近,一旦白军攻破斯维亚日斯克,又派飞机炸掉铁路,那不就给小托来个瓮中捉鳖。所以第五军军事委员会建议托洛茨基迁到汽船上去指挥战斗,坐船多好啊,没有轨道,往哪跑都行。可小托就是不同意,因为部队刚刚恢复点士气,他怕自己转移了前线的俱乐部会动摇军心。可正在这时又发生了事儿了。有一个寄以厚望的新调来的团到了斯维亚日斯克,但不凑巧这个团的政委也是个居心叵测的人。在政委和团长的煽动下,他们擅自从前线撤退,并用武力抢占了那艘汽船,企图夺路前往下诺夫戈罗德。这引起前线一片恐慌,大家都注视着河面。情况面临绝望境地。参谋部仍然留在原地不动,虽然敌人就在一两公里以外,炮弹在前后左右爆炸。


    托洛茨基闻听大怒,找来当时最忠心的部下马尔金商量对策,但马尔金思前想后有点墨迹,把小托提出的N多种方案都给否决了。托一激动把马尔金推一边去了,不和他商量了,亲自率领了20名工人战斗员,驾驶一艘临时弄来的炮艇,开足马力,追上那艘叛军汽船。他用炮口对准汽船,命令对方立即投降。话说当时小托也够虎的了,你想小托临时弄来个船能是什么好船啊,也就是勉强能开出去,上面那机枪也就能打鸟。而敌军那好歹也是战船,铁甲钢盔啊!小托开个破船非得让战船上的人投降,哪有这道理。这叛军开着船哼哼着小曲正高兴呢,心想终于逃跑了不用在前线等死了,突然一辆破船追了上来,给叛军们吓一跳。当他们定睛一看,在破船船头站着破口大骂的那人竟然是托洛茨基时大家都傻眼了,谁也没想到他能亲自来抓人。但说实话如果当时战船上的叛军稍微一狠心放一炮,小托肯定没命。可我不得不说,小托实在是名声太大,催命判官并非浪得虚名,叛军一看小托亲自开船跟来了,吵吵着要开炮干死他们,一个个都蔫了,最后都无条件投降。


    战船抛锚靠岸后,叛逃官兵全部登岸。这回小托真是怒了,也没把他们移交给军事法庭处置,而是直接就地任命了一个军事法庭,当天就判处团长、政委和几名士兵死刑,并立即执行。


    腐烂的伤口一定要用烧红的铁烙烧才能根治。托洛茨基说。


    这就是咱们可敬可爱的小托,敢作敢当、智勇双全、有能力有想法,有方法有做法。正式在小托手术刀一般的改革之下,才割掉了隐藏在红军内部的,长期的病患,并且让红军逐步的走向正规,逐步从成为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强大队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维埃政府命悬一线


    说书人一张嘴,话得分两头说。咱们现在不得不把实现转回到莫斯科了,因为那边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


    话说当时苏维埃政府还没有达到完全布尔什维克化,列宁为了体现他们还是很民主的,就暂时保留了左翼社会革命党,为什么要保留左翼的社会革命党呢?


    我之前提到过,一个政党内部还会分裂出派别,比如左派和右派。往往不同政党众多的左派和右派会找到共同点。举个例子,当时老普的社会民主党分裂出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和马尔托夫的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属于左派,孟什维克属于右派。两派势不两立。可是再两派中还都有左派和右派,这时候就出现了交集。布尔什维克中的右派开始倾向于孟什维克,而孟什维克中的左派开始倾向于布尔什维克。加入这个时候布尔什维克想扩充实力,当然就要争取孟什维克中的左派了。


    听着有点乱,总而言之一句话,吸收利己,排除异己。


    说到这大家差不多明白了吧,左翼社会革命党算是利于工馋党范畴的政党,所以吸取了左翼社会革命党不仅无伤大局也会显得苏维埃政府比较民主。


    但是苏维埃政府没想到,这个左翼社会革命党太左了,找他们来没几天就捅了篓子,最后差点断送了自己刚刚得到的政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事要从苏维埃政府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说起,之前说过,这个合约不但卖国求荣,而是十分卖国求荣。人民政府签订合约之后引起了全国性的不满,表现最激动的刚才我说过的左翼社会革命党。大家知道,社会革命党早期就是靠搞暗杀起家的,是一个十分极端的党派,而这个党派中又分出个左派,那它得做左啊?应该说他们十分之左,十分之彪悍。


    左翼社会革命党对苏维埃政府的行为一百二十个不满意,但无奈势单力薄无法改变大局,于是他们就有操起老本行了,搞暗杀。


    当时契卡的领导之一布柳姆金就是左翼社会革命党。有一天他来到德国驻俄国大使馆,要求见大使米尔巴赫。米尔巴赫一看是俄国方面的高官来了,自然不敢怠慢,亲自出来迎接,并带到自己的会客厅。俩人一顿寒暄之后双双入座,可米尔巴赫还没等坐稳当就看到布柳姆金掏出左轮手枪对他“咔咔”就是两枪,要说这米尔巴赫也真有两下子,就当布柳姆金开枪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到了隔壁房间,逃过一劫。可布柳姆金不愧是契卡的头子,真有经验啊,他看米尔巴赫要逃,一抬手从腰间掏出两颗手雷,“唰唰”两下扔进隔壁房间。紧接着他踹开窗户,一个“雄鹰展翅”跳出窗外。书中代言,柳姆金跳窗的动作虽然很帅,但他崴到脚了。他一瘸一拐的上来接应他的汽车,逃之夭夭。


    虽然崴脚了,有点小小瑕疵,但是这次刺杀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完美的。


   策划这次刺杀的当然是社会革命党,他们希望通过刺杀德国大使来激怒德国,致使其于俄国签订合约。但那只德国和俄国都铁了心,说什么也要签订这个合约,楞把那次刺杀说成是误会导致,不了了之了。得知这一消息崴了脚的布柳姆金气得一蹦三丈,但我想那个死去的米尔巴赫更闹心,明明是暗杀怎么就变成误会了呢?


    这社会革命党被气的不轻,他们深知小打小闹已经不行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反了!
说干就干,而且要干一票大的!


    1918年七月,对于莫斯科来说是个人员空虚的的月份。此时的猛人托洛茨基在东线战场上带兵打仗呢,列宁的司机兼保镖兼秘书斯大林在南方征粮呢。爱墨迹的季诺维耶夫也在彼得格勒呆着呢。莫斯科的驻军也基本等于没有,都拉倒前线打仗去了。所以此时的莫斯科是最空虚的时刻。


    这一天,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中央委员们在波波夫率领下,在契卡武装支队总部集合(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契卡大权被社会革命党所掌握)。 前两天崴脚的刺客布布柳姆金也一瘸一拐地来到了那儿。要知道,此时在距离他们集结地的不远处就是克里姆林宫,而此时包括列宁在内的高官们对外面发生的事情都浑然不知。


    荷枪实弹的队伍集合完毕,然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立正和稍息,此时这帮人没有任何要占领克里姆林宫的迹象。


    这时契卡的一名领导捷尔任斯基没事来总部看看, 一看这架势知道肯定是要闹事,于是要求逮捕布柳姆金。捷尔任斯基气势如虹地大喊一声:“来啊,给我逮捕这些反革命!”话音刚落就来了三五个大喊把他给拿下了。


    布柳姆金一瘸一拐的走过来,冷笑了一声说:“兄弟,现在契卡已经由我掌握了!”


    捷尔任斯基预感到大事不好,不远处的克里姆林宫处于毫不防备的状态之下,一旦这帮人发动了政变那将颠覆国家的政权。捷尔任斯基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就像之前一样,这支队伍还在无休止的立正稍息,布柳姆金对队伍并没有做出什么具体的指使。


    捷尔任斯基心理犯嘀咕,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布柳姆金不是这个阴谋的最高长官,他还在等待上级的命令?


    就这样,这支队伍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紧急集合,然后立正、稍息到了下午,除了抓到一个倒霉蛋捷尔任斯基之外并没有其他行动。而且对于捷尔任斯基也不算是抓,有人给他弄个小板凳让他在旁边坐着看热闹。捷尔任斯基开始还很恐惧,后来变得平静,最后他愤怒了,心想这算什么什么啊,要政变就快点吧,这一天没吃饭了就这么看着你们站军姿谁能受得了。


    到了晚上捷尔任斯基又开始紧张了,因为布柳姆金开始行动了。布柳姆金一声令下所有队伍全部行动,由于莫斯科基本没有什么守军,而且他们身为契卡权利的大邪乎,所以他们不废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莫斯科的电报局。要知道在当时电话没有普及的情况下,电报是唯一能和外部联系的方式,这电报局一被占领也就断了莫斯科和外部的联系。


    到了这个时候列大爷才知道出事了,可是干着急没办法,城中无兵,想搬救兵电报还发不        出去。事到临头他追悔莫及,心想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府没想到即将被他人颠覆。可就在列宁万念俱灰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其实也不应该说是奇迹,应该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生了。


    崴了脚的布柳姆金带领手下站了一整天的军姿之后,趁着晚上凉快就占领了莫斯科的电报局,然而他在占领了电报局之后没有继续采取军事行动,而是开始给全国各地发电报。


     列大爷得知后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心想对方真实厉害,他准知道克里姆林宫的政府高官们犹如瓮中之鳖,随时可以来杀掉我们,所以他们并不着急而是通电全国苏维埃政府已经被颠覆,让处于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府方寸自乱。


    可是接下来,号称苏联历史上最令人费解的事情发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柳姆金的确是向全国各地发送电报了,但是电报的内容不是宣布左翼社会革命党已经颠覆了苏维埃政府的政权,而是解释之前布柳姆金杀死德国大使米尔巴赫的事情并不是针对苏共,他们只是想迫使德国不与苏联签订和平条约。


    电报发完了,布柳姆金集合队伍把电报局给打扫了一下之后就收队了,跟个没事人一样。


    列大爷此时还在办公室离绝望呢,心想多年的努力即将付之一炬,遗书也写好了,文件也收拾好了,又整理了一下衣服,想走的有尊严点。突然列大爷的秘书冲了进来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列大爷,列大爷显示一阵狂喜,紧接着一阵茫然,最后痛哭流涕,心说:你说我容易吗,德国佬欺负我,白军折腾我,现在又出来个革命党吓唬我,这日子没法过了!可后来列大爷转念一想,没有颠覆工馋党的政权是天大的幸事,同事也给了我一次清理左翼社会革命党的机会。


     其实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提出了政府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想法,但号称民主国家的俄国其他政党怎能同意,所以他们以此来攻击工馋党独裁专制。就算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他们也保留了政治观点大致相同的左翼社会革命党,工馋党也没敢彻底实行完全布尔什维克化。但是这次左翼社会革命党闹出这么个啼笑皆非的事情正好给了列大爷绝好的清理门户的机会。所以列大爷一声令下,抓捕了所有左翼社会革命党人。


     关于这件事情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没能给出一个很好的说法到底他们为什么会做如此#请文明用语#的事情。既然解释不清,那自然就成为了历史悬案了。


     列大爷和苏维埃政府洪福齐天,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危机。左翼社会革命的就这样,在世人的不解和嗤笑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这件事情对苏联历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因此从此以后,列大爷那“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理想实现了,这也就是苏联一党专政的开始。列大爷本身是个心怀天下的人,所以一党专政在他的时代没有体现出什么过大的乱子,可是当了斯大林时期一党专政就是苏联大地变成了人间地狱。当然这是后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征粮钦差——边征粮边杀人的斯大林

之前咱说了,在东线的托洛茨基专列之中,小托用果敢和智慧缔造了苏联红军,逐步的使新生的政权转危为安,为苏俄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莫斯科的南面同样有一个专列在执行着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任务——征粮,专列的主人就是列大爷的司机兼保姆兼秘书兼保镖的斯大林。
话说当时苏联穷啊,真穷。从克里米亚战争开始,这个国家就陷入了动乱的魔咒之中,整日人心惶惶,大仗小仗没事就打。后来又跟欧洲学发展工业,但是也没学好,弄的产业畸形,重工轻弄,再后来又是日俄战争、又是一战的,现在国内红军白军连年混战,最恶心的是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贵族阶级们也从没停止过对老百姓们的剥削,总而言之,永远是平民百姓受苦受难。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一向朴实勤劳的农民们也都疯了,上面下来政策了,要消灭资产积极。于是农民们都纷纷拿起了镰刀,但不是去耕地,而是冲进了地主老财的庄园中,分他们的财产革他们的命。金银财宝可以通过合法的抢劫来获得,那还有谁会去种地?富有的人都被杀了,贫苦的人成了富人,农民们成天在家数黄金,感谢政府让他们脱贫致富,但是土地却荒废了,麦子地里全是荒草。再有,国内内战不断,大部分壮丁都被抓取当兵了,想种地也没人了。反正是由于种种原因,苏联出现了饥荒。
饥荒初露端倪,这首都莫斯科就受不了了。你想啊,这首都人民都是些官员、工人、演员、商人什么的,反正就是没有农民。就拿工人来说,到了1918年春天的时候,莫斯科每个工人每天的口粮是1/4磅,两个月之后就变成了1/8磅了。一个在工厂工作的大老爷们一天就吃那么点东西,那能抗住吗,基本等于没吃。
这一没粮食可就受不了了,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可能就要出大乱子。这还是次要的,工馋党是搞游行罢工的老祖宗,所以他不怕那个,关键是军队粮食也难以得到保证,这可就是刻不容缓的了。谁知道这饿得红了眼的士兵会做出什么事情。
列大爷又坐不住了,他深知“饥饿”这个隐形敌人要甚于任何当下看得见的敌人,一旦饥饿继续蔓延将危机到新生的政权。所以,他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尽可能多地得到粮食。但是全国都没粮食怎么办?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只不过这个办法比较棘手而已。当时苏联的南部是农业地区,粮食充裕,完全可以满足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需求。可问题是那个地方不好去,苏联政府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只到城市察里津,再往南就是两不管或者说两方面都想管的地区,再往南就纯是白军的地方了。再有就是,那地方虽然粮食充足,但是那的农民不支持苏维埃政府,拒绝向苏维埃政府无偿提供粮食。很多政府官员破口大骂这些农民是刁民,不支持人民的革命事业,但如果换了我我也不交粮食。你想啊,这地方是红军白军经常交战的地方,控制权可能一天内就几经易手,上午红军占领了这地方,为了表示祝贺让农民捐点粮食,下午白军又占领了这里,老百姓又得捐点粮食。军人倒是乐了,就老百姓受苦了。所以,换做是谁都不能捐粮食。
列大爷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铤而走险去派人去南方征粮。但是又有问题了,派谁去呢?此时的季诺维耶夫在彼得格勒忙着,加米涅夫有忙的不可开交,实际上任何人都忙的团团转,不得脱身。列大爷实在发愁,突然看到斯大林端杯咖啡进来了,列宁大喜,心想谁说都加都忙,斯大林不忙啊,派他去!
就这样,一直在列宁身边转悠的司机兼保镖兼秘书兼保姆斯大林同志第一次被派出去单独执行任务——去南方南方征粮。而他的身份基本就是咱们中国古代的钦差大臣,一言九鼎,说一不二。
列大爷也为斯大林准备了一个专列,让他乘坐专列前往南方。虽然也是专列,但斯大林的专列和小托的相比差了点,“钦差大臣”斯大林的专列更多的是火车皮,为的是让斯大林多多的运送粮食回来。此外,“钦差”专列中还有四百名全副武装的精兵。列大爷在斯大林出发之前放出了一句话:“大林啊,这次南方征粮,我赋予你广泛的权利,并拨给你四百精兵!”这就是列大爷对斯大林的唯一嘱托。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任何人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列大爷这么说这就是相当于给了“钦差”一块免死金牌和一口尚方宝剑,意思就是告诉他,只要能弄到粮食,你想杀便杀,想抢便抢,弄出乱子我保你。
1918年5月29日,“钦差大臣”斯大林坐上专列南下,首先到达苏维埃政府在南方控制的最大城市察里津,可城里没多少粮食啊,还得奔农村。但是出了察里津可就是红军和白军交界处了,每前进一步都可能发生危险。
“钦差”还算坚定,这是他头一次单独执行这大+任务,成功了他将在中央树立起极大的威望,失败了他就只能再去给列大爷当司机兼保镖兼秘书兼保姆。所以对于他来说这次任务不成功便成仁。
“钦差”到了这些政治上两不管但是经济上两剥削的农村,期待着从这里得到大量的粮食来补给莫斯科和红军。
兵法云先礼后兵,“钦差”就是按照这么做的。刚去了就用最短的时间在广大农村做了宣传,什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什么捐面捐米从我做起的。斯大林知道这都没用,要是有用还用得着派他过来吗。这点小小的宣传对于这些在“被征粮”界混了几年的资深穷苦农民来说绝对不值得一提,老百姓们跟没事人似的,照样喝茶的喝茶,遛狗的遛狗。要是征粮部队亲自登门征粮,富农可能还和你客气客气,给倒点水喝,但是要粮食那肯定没有。要是给人家弄急了那肯定把七大姑八大姨都找来助威,嚷嚷着自己在莫斯科有什么高官亲戚。如果一不小心到了贫农家征粮,那人家干脆往你身上一爬,吵吵要饿死了让你救济救济他。斯大林心说:好啊,穷山恶水出刁民,既然这样休怪本官不客气了!
有人问了,不客气又能怎么样,难道抢粮不成。抢粮?人家不但抢粮,人家还抓人呢;人家不但抓人,人家还打人呢;人家不但打人,人家还烧房呢;人家不但烧房,人家还杀人呢!咱之前说过了,列大爷给了斯大林四百精兵,目的就是让他农民不听话的时候来硬的。可斯大林一开始就做好了打算,对于这些刁民单单让他们拿出粮食不行,还要给他们以震慑,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布尔什维克,什么才是苏维埃政府。
斯大林那样想的,于是乎整个南方的农村就笼罩在了恐怖和鲜血之中。话说当时有很多投机倒把的商人,他们囤积粮食哄抬粮价,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于是斯大林决定先拿这些人开到。斯大林枪毙了几乎所有投机倒把的商人,无论他是成吨成吨贩卖粮食的还是背着麻袋走家窜户卖粮的;正巧这时候莫斯科崴脚的布柳姆金又搞起了“暴动”,列宁下令清剿反革命,于是斯大林又借着这个机会杀掉了很多很多“反革命”,无论这些人是真的武装反抗布尔什维克还是半夜睡不着头头骂两句;再接着他们就杀不听话的农民,最后干脆看谁不顺眼就杀谁。这下子,察里津的老百姓们真的是被杀怕了,他们乖乖交出了粮食,因为他们知道来征粮的并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一个魔鬼!就这样,仅仅一周的时间斯大林在杀掉无数人之后征了100万普特之多的粮食。这些沾满鲜血的粮食被火车源源不断地运往莫斯科。
征粮任务颇有成效,斯大林大喜。这战略战术是布置下去了,效果也很明显,所以每天斯大林的事情就是在略显简陋的专列里等各地的捷报。后来捷报实在太多了,多到斯大林都不爱看了。在车厢里呆着也实现孤单,于是乎斯大林就和他的秘书眉来眼去,没几天他们结婚了。就是在这列车厢中他和娜佳•阿利卢耶娃成为了夫妻,当然婚礼简单的基本上等于没有。斯大林拉着娜佳•阿利卢耶娃走出车厢,对着几个守卫的士兵喊:“立正… …稍息!”
听到命令的警卫立刻打了个军姿,以为“钦差”有什么命令要下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大林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各位战士们,首先,我传达我今天讲话的最后一项内容,我和我的秘书结婚啦!大家鸣枪庆祝!”斯大林说着给自己鼓起了掌。


    警卫员听到一吓一趔趄,心想这也突然了!但是领导说咋地就咋地呗,于是众人鸣枪庆祝,就这样,斯大林和娜佳•阿利卢耶娃成为夫妻了。




    斯大林这粮食也征了不少,婚也结完了,可谓职场情场双赢。但精力充沛的斯大林在车厢里没事就想,这光征粮不行,在南方还有一样不得了的宝贝——石油。话说这石油可是好东西啊,虽说那个时候红军的机械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也不断少了汽油啊。斯大林心想,反正这次来也来了,来个顺手牵羊吧,弄点石油回送回莫斯科,这样大当家的列宁一定会很高兴。


    想法是有了,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当时南方的石油都掌握在大资本家手中,人家财大势大,一个企业中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这个时候“钦差”想要明抢就得不行了,动起手来还不一定能赢过人家呢。但是狡猾的斯大林自由妙计。


    首先,斯大林结实了一个人叫阿纳斯塔斯•米高扬。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米高扬官场中的不死金刚,他从列宁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曾做过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在苏联政界最高层中雄踞各种要职达55年之久,这绝对是绝无仅有的。有人说他是圆滑老练也好,有人说他机警睿智也好,更多的人说他杰出的工作能力,公平正直,而且有卓尔超群的政治素质。米高扬有一句名言:别担心,雨淋不着我,我能在雨点之间躲闪穿行。据说,在十月革命之前,米高扬和邵武勉等一些人在巴库地区成立公社,后被英国和土耳其军队推翻,所有公社的领导都被杀死,当然除了米高扬之外。再有,在斯大林大清洗事情,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受到迫害的高官之一。通过这两件事,这个人的实力可见一斑。


    虽然当时米高扬还名不见经传,但他在南方巴库地区手眼通天,是个十分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斯大林找到了米高扬,通过米高扬有联系上了那经营石油的大资本家没。斯大林有的没的一顿说,许下了N多诺言,什么苏联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做的重大贡献,政府也会同他们进行广泛的合作等等。资本家一看,这好歹是中央派下来的“钦差”,一言九鼎的人物,所以也就相信了,无偿地提供了很多石油。


    石油也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了莫斯科,军队有了石油才能更加勇猛地进攻。可这些资本家哪知道,后来正是接受他们石油的那些军队大军杀来,革了他们的命。



    此时的“钦差”可谓是春风得意,抢来了粮食、骗来了石油还娶了个媳妇,列大爷也频频从中央打来电报表扬他,好事基本都被他占尽了。可是这位“钦差”的名字叫做斯大林——是个对权利追求终其一生的人,这点小成就又怎么能他满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抢粮、骗石油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也不用斯大林过于操心。现在他的工作重点是南方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刚刚说的米高扬被斯大林收到帐下,算是政治上的帮手,可是他此时还差一个军事上的帮手。几经寻觅,这个人出现了——克利姆•伏罗希洛夫。


    伏罗希洛夫农民出身,后来做过钳工,再后为职业革命家,县委南方战区一直部队的军事首长,实力较强,大家注意,他很来成为了苏联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是个勇将,但不是帅才,说白了他就是能打仗,但是头脑比较简单。所以尽管他是托洛茨基的手下,但他还是极力反对托洛茨基要求在军队中运用前沙俄优秀将领和大量使用军事专家的建议。在他看来来,仗就是使劲打的,不弄扯弯弯绕。但反对归反对,他和托洛茨基的身份差的太多,所以人家说啥那必须得听。不怕没好事就拍没好人,伏罗希洛夫对托洛茨基有看法的事情被斯大林知道了,斯大林就主动找到了伏罗希洛夫。


    斯大林找到了伏罗希洛夫,俩人显示寒暄了一通,接着开始谈当前的形式,接着斯大林又提到了托洛茨基。当他看出伏罗希洛夫的确对托洛茨基有看法时便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说利弊。不用合计,伏罗希洛夫那智商肯定比不上斯大林,扛不住忽悠,最后俩人一拍即合,达成了统一战线。


    就这样,斯大林算是有了自己的党羽,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打算大干一场。在他眼中,列宁那宝座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但是他知道自己根基尚浅,他需要时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需要一个一个地铲除身边的“敌人”。


    可就在这时,斯大林接到了莫斯科的电话,当接完电话后“钦差”斯大林大惊失色,哀叹 :“呜呼哀哉,天欲绝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就在这时,斯大林接到了莫斯科的电话,当接完电话后“钦差”斯大林大惊失色,哀叹 :“呜呼哀哉,天欲绝我!”
----------------------

什么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赶脚斯大林与我们的秦始皇很类似,同样的残暴,同样拥有巨大的历史功绩。lz觉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对于斯大林带有极大的个人色彩,当年明月写朱棣,一面是魔王,一面是永乐大帝,我看不到明显倾向。你这里斯大林并为正式出场,以感觉到明显的个人偏向。即便极端反共的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是“俄罗斯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在最困难的年代,一个天才,一位坚强不屈的统帅——斯大林领导了这个国家。在他度过一生的风云变幻的残酷年代,他是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给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大林是一个精力超凡、意志坚强不屈、毫不动情、在言谈中不留情面的人。连我这个在英国议会久经锻炼的人,也无法与之抗衡。斯大林首先具有深刻的幽默感,讲话极为尖刻,具有准确领悟对方的能力。斯大林的这种力量巨大无比,他是历代各国领导人中独一无二的佼佼者。斯大林给我们留下了最伟大的印象。他深谋远虑、英毅沉稳、顺情合理、睿哲智慧。他是善于在最没有出路的困难时刻找到出路的大师。此外,无论在最危急的关头,还是在胜利的时刻,他都是同样神色安详,从不抱任何幻想。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开创和统治的是一个巨大的帝国。这个人借敌人之手消灭了自己的敌人。斯大林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独裁者,他接手的是一个用木犁耕作的俄罗斯,而留下的却是拥有原子弹的俄国。当然,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这样的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xun1977tj 发表于 2013-10-19 22:07
我觉得你对于斯大林带有极大的个人色彩,当年明月写朱棣,一面是魔王,一面是永乐大帝,我看不到明显倾向。 ...


   你举的这个例子不也知识褒扬斯大林而已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愿意按照自己是想法去说。

  往后看吧,后面我表扬斯大林了。你结论下的太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0 14:25 , Processed in 0.04039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