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浪子啊浪子

苏联那些事——看看苏联历史,窥视我们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1854年有无线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曼诺夫王朝的终结者——二月革命


       一看到这标题“罗曼诺夫王朝的终结”大家一定会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想:絮叨了这么久,终于到了十月革命了,终于到了列宁列大爷的时代了。


    同学,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错啦,因为你一直被主流历史所蒙蔽啦,想看列大爷时代的到来,你还得耐心等一会。


    为啥我说大家被主流历史所蒙蔽了呢?因为一提到俄国革命大家肯定会想到十月革命,什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大家平时所能了解到的肯定都是这些,因为这个是主流观念,也是历史学家避重就轻的写法。但实际上彻底推翻诺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不是十月革命,而是在二月份就发生的——“二月革命”,而十月革命只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
“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中间还要经历八个月,这八个月中也发生了不少事,所以大家还是耐心等待一会,听我把这八个月的事情说完。


    罗曼诺夫王朝走向覆灭这件事我想大家已经不会感到吃惊了,因为我用了好多篇幅来介绍这段背景,包括最开始的克里米亚战争、亚二亚三的改革、尼二的昏庸无能、流血星期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弄得宫廷鸡飞狗跳的妖僧拉斯普廷,另一方面各个党派,特别是布尔什维克的势力不断扩大和国民议事不断的提高,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使愤怒的火焰达到了最高潮。


    1917年3月8日,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了大规模游行,标志着二月革命的开始(公历3月8日还是俄历的二月,所以俄国人称其为二月革命)。一提到3月8日大家肯定会觉得有点意思, 1905年爆发的革命导致沙皇同意成立杜马会议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圣彼得堡妇女因为面包短缺而引起的抗议游行,而这次又是在妇女节这天,爆发了直接导致王朝覆灭游行,相信尼二要恨死这些“多事”的俄国妇女了。这里说点题外话,算是增加大家的知识面,有人会问,你在这段话中分别把俄国的首都叫成了“彼得格勒”和“圣彼得堡”,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但是不大。“圣彼得堡”中的“堡”源于德语,之前这个名字从1703年建成这个城市就开始用,用到了1914年出事了,这不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和德国打起来了嘛,所以俄国人一想,既然是敌人我干嘛要用这个名字,改,必须改,就改成彼得格勒吧。结果也差不多,“堡”在德语中是城市的意思,“格勒”在俄语中也是城市的意思,反正翻译成汉语就是“叫彼得的那个城市”。其实我觉得这个真没必要,改了反而觉得你心虚。就好像韩国首都“汉城”名字叫的好好的,非得改成“首尔”,说是怕理解成中国汉人的城市,你要是没改之前我都不会往那上想,你这一改我知道原来“汉城”是这个意思。再有一个就是有人会问,1917年的3月8日是妇女节吗,那时候有妇女节吗。答案是有,肯定有嘛,早在1911年的3月8日就被规定为妇女节了。


    咱们书归正传,这个三月八日的游行声势可谓空前的浩大,而且不仅仅是工人,各行各业都参与进来,可谓草木皆兵。尼二这个暴君那天还挺淡定,他心想:你们爱游行就游行,也不是没游行过。你们要暴动就暴动,我再杀你们,也不是没杀过。


    游行真的渐渐转为暴动了,尼二大嘴一撇:调集军队,给我杀!可这时大臣进来报告,说军队掉不动了。尼二一听当时就傻了,因为这时的军队也投向革命队伍了。


    的确,当时的俄国人真是疯了,无论如何也要推翻这个昏庸无能、为人民带来无数痛苦的政府。但要强调的事,这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又是一次偶然事件,无论是布尔什维克还是其他党派根本没有事先进行安排,更何况当时还在瑞士的列大爷听到这件事也是吓了一跳,心想好家伙,机会又来了。虽然是偶然事件不假,但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布尔什维克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的状态令人印象深刻,各个工厂的工人们步调一致的发起了游行罢工。而当列大爷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从国外下达命令:反了,给我反了!要说布尔什维克的工人们可不是白给的,自从1905以后成立工人苏维埃之后,这群工人也可谓是有组织有纪律。他们一各个都是虎背熊腰的俄国大汉,这听到领袖发话了都像猛虎出笼一般,一天的时间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报社、广播电台、印刷厂、银行、火车站等等公共设施,弄得尼二想发个电报求援都发布出去。有人问了,工人们拿着锤子钢锯就能占领那些地方吗,军队哪去了?刚才不说了嘛,军队暴动了。要知道,这一战打得劳民伤财,本已千疮百孔的俄国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消耗,军队虽然多但也只是用血肉之躯去对付飞机大炮,死伤不计其数。没死的在后方守家的军队还比不上前线的军人,更是吃不饱穿不暖,好几个月不开军饷,早已对政府失去了希望。工人来闹事,军人本来就打算采取坐视不理的态度,更何况当时列宁提出了十分有诱惑力的口号:工人8小时工作制、没收地主土地、建立民主共和国和结束帝国主义战争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指出实行这个纲领的道路。列宁提出了明确的口号,相反,其他党派没有任何声明。当时俄国的军人绝大多数都是打一战时在农民和工人中征的兵,一看到布尔什维克的口号,无论自己以后是当工人还是回家种地或者继续留在部队,都是有好处的,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些军人干脆暴动帮着布尔什维克起义了。


(需要全文的加我扣扣383555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军队容易暴动是由于阶级成分变了,以前军官多是贵族,士官都是职业军人,都是帝国的铁杆拥泵,但伤亡惨重造成不得不大量提拔普通工农出身的士兵,指挥权从贵族手中滑走了。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人都是这样开始崭露头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记载,3月12日早晨6时,在布尔什维克的鼓动下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士兵起义,杀死教导队队长,然后上街,开往附近的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团和立托夫斯基团,把这两个团的士兵联合起来。整理好队伍后,起义兵团开往维堡,同工人会合。驻在维堡区的莫斯科禁卫团教导队进行反抗,阻止士兵参加起义。起义士兵和工人冲进营房,击毙教导队长,夺取了武器,武装了工人。工人和起义士兵夺取了兵工总厂和炮兵总部,缴获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子弹。布尔什维克带领群众向监狱冲击,释放了政治犯,获得释放的布尔什维克立即奔向工人区,参加战斗。军队参加起义越来越多。据统计,军队参加起义的在3月11日晚还只有600人,12日早晨增加到10200人,中午增加到25700人,晚上达66700人。


    顷刻之间,满城尽是布尔什维克,连列宁本人也被吓了一跳,心想:我影响力这么强吗?这一下子怎么就多出来这么多同志。其实说实话,也不全都是同志。布尔什维克提出要用武力的方法去夺取政权,但是使用武力的不一定就是布尔什维克。我说过,到什么时候都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那时候也不例外。这一暴动可倒好,占领银行、商店这事情谁不爱做,牛鬼蛇神全都出动,滥竽充数。这边布尔什维克刚占领了大商场,那边流氓们就开始拿东西,你要问他是干嘛的,他准说:同志,我也是布尔什维克,嗜血的资产阶级毒害了我的家庭,我八十岁的老母和七八岁的儿子都要饿死了,我拿点东西回去救他们,然后回来继续革命!这样还是有礼貌的呢,大多数都是进去直接抢,反正也没人管。


    所以,书上说什么布尔什维克组织了有序有步骤的行动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公共设施,那都太官方了。


   二月革命以后还算是好的呢,你等着一会到了十月革命的时候,这样现象更加严重,甚至可以说严重要无法无天、草菅人命的地步。


    其实什么工人、农民政府公务员之类的暴动都好办,工厂、商场甚至政府瘫痪几天也无所谓,反正大家气头过了还得上班。但是这军队暴动可就了不得了,要知道这些拿枪的军人是可以颠覆政权的。沙皇尼二自知大势已去,但是不能坐以待毙啊,大喊大叫:来人,给我召集起来彼得格勒还忠诚于沙皇的军队,给我杀,杀死那些暴动分子!大臣说:陛下,没了,军队都投向革命了!沙皇吓得一趔趄,接着说:拍电报,叫外援,把全国的部队都给我叫来杀了这些叛党!大臣说:陛下,不行啊,电报局被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咱啥也发布出去啊!沙皇彻底崩溃。


    沙皇实在没办法了,于是有拿出老办法,告诉大家:工人们、乡亲们、各界朋友们,你们不要惊慌,不要动乱,我会马上召开杜马会议,你们的问题都会在杜马会议上得到解决的!一个臭鸡蛋飞他脸上。杜马会议已经被尼二用臭了,之前的四次杜马都形同虚设,没人再去对杜马抱有希望了。紧接着沙皇又说:工人们、乡亲们、各界朋友们,你们不要惊慌,不要动乱,我已经绝对退位,让我的弟弟米哈伊尔代替我做沙皇。又一个臭鸡蛋飞他脸上。人民也同样不需要沙皇了,人民受够了这样独裁专制的日子了。


    第二天米哈伊尔真的代替尼二当上沙皇了,但晚上就在人民的一致声讨中就宣布退位了。这个实在是很尴尬的事情。


    尼二真的是心率焦脆、黔驴技穷了,他觉得自己真应该去乡下种甘蓝了。3月15日,沙皇尼二签署了退位宣言,这就意味着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尼二独树一帜的败家理念和做法,统治着俄罗斯这个大帝国304年诺曼诺夫王朝不复存在了。


    好了,那边布尔什维克的革命闹的风风火火,这边罗曼诺夫王朝也毁灭了,这是个继往开来的日子,是个开天辟地的日子。对,的确是个开天辟地的大日子,沙皇的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到了胜利,随后俄国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府,人民终于摆脱了独裁专制,走向了自由和民主!


    有人要在脑中画一个大问号了,心想刚刚还说布尔什维克闹革命,之后怎么就说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到了胜利,不应该是无产阶级的胜利吗?


    这个说起来就有点乱了。按照马克思学说,社会主义建立之前先要经历资本主义的过度,二月革命的目的则是要先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革命的发动者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所以这场革命又叫做又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听着挺闹心的吧?


    之前说了,列宁一直倾向于由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孟什维克的人则觉得俄国远不具备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实力,而此时趁着国内大乱列宁又远在瑞典的情况下,可以大干一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啊浪子 发表于 2013-9-24 19:32
据记载,3月12日早晨6时,在布尔什维克的鼓动下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士兵起义,杀死教导队队长,然后 ...

之前说了,列宁一直倾向于由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孟什维克的人则觉得俄国远不具备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实力,而此时趁着国内大乱列宁又远在瑞典的情况下,可以大干一场。
================
在瑞士还是在瑞典还是芬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寒秋 发表于 2013-9-25 16:01
之前说了,列宁一直倾向于由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孟什维克的人则觉得俄国远不 ...

你这么一问我还真得在确认一下。这几个地方他都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兵贵神速   (需要全文的加我扣扣383555022)


     在3月12日那天,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头目就去找尼二,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好,说威逼利诱也好,反正人家孟什维克话说的明白,布尔什维克和暴动的军队就在门外,尼二要是自愿退位还可以给他个台阶下,要不是不同意那直接拉出去游街。尼二一想,大势已去啊,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顺坡下驴了。于是尼二宣布自己退位。强调一下,虽然布尔什维克闹的欢,但是他们没有人有资格或者说没有人有能力去与沙皇直接谈判,最终促使尼二签署退位宣言的还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虽然他们有利用布尔什维克声势的嫌疑,不过这就是共同努力互相帮助呗,总得有个出头谈判的人,不然得闹腾到啥时候。


    尼二退位了,罗曼诺夫王朝终于被我说毁灭了。有人会问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到底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同学,如果要是偶然事件的话我前面写那五六万字不白写了吗,我干脆直接就说:突然有一天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资产阶级政府上台。这多简单啊!当然,二月革命的发生的确不是有计划的行为,但这也只能算是种种必然事件促使下发生的偶然事件。就好像是高温干旱条件下一个原始森林燃起的大火,要问是哪片树叶先燃烧而引起的大火那肯定没人知道,这个肯定是偶然事件。但深林大火是必然事件。


    书接前文,这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出头去同尼二谈判,并且迫使沙皇尼二退位,这很显然是一大奇功啊。所以这两个党也就有了资本,腰杆子也硬了起来。当天回去就着手建立工兵代表的苏维埃政府,也就是说这个政府是以工人和军人作为领导阶级独立成立的政府机构。要说这个成立苏维埃政府理所应得,但是这个过程的确有点阴损,以至于后来布尔什维克大骂他们不地道,说他们窃取胜利果实。




    话说3月12日下午,刚从沙皇尼二那回来的两党领导发布消息说定于晚上七点在国家杜马所在地召开会议,海军每连派一个代表,工人每一千人中派一个代表。大家共同研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事宜。要说这明显是欺负布尔什维克,当时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是俄国的合法党派,而布尔什维克由于过于激进所以一直被看作是“乱党”,所以当时布尔什维克的高层领导不是在国外逃亡就是在鸟不拉屎的地方流放,那边还不知道沙皇退位的事情呢,你这边下午一个告示说晚上七点开会,坐火箭也敢不过来啊。有人问了,那彼得格勒不是有很多游行的布尔什维克工人嘛?对,是有,但那些布尔什维克都忙着游行呢,不知道这个告示。实际上,那两个党尽量的减小告示的扩散度,因为他们的人都在身边,一召唤一群,随时可以来。其次,凡事留在彼得格勒的也没有太多出色的、能当大任的布尔什维克。刚才说了,都逃亡去了。所以,这次会议基本上是再孟社脸党的操纵下完成的,至于各个要职也基本上都是安排下去的,而非选举产生。那边布尔什维克得到消息了,火急火燎的往那派人,可是哪有人啊?好不容易找到了三个比较不错的,到了国家杜马的时候人家会的都开完了。




    列宁在瑞典气的大骂:“你们这群孟什维克,你们是白眼狼,你们不地道,你气死我啦!”可是再怎么喊也没用,这工兵苏维埃是成立了,在成功的排斥了布尔什维克的情况下成立了。


    不要以为工兵苏维埃政府已成立就可以一统天下、万事大吉了。沙皇尼二难当大任被迫退位,可是他的那些臣子岂能坐以待毙,要知道他们这些大地主、大资本家们可是手眼通天,实力雄厚啊。



    这群宫廷中的高官有很多也对沙皇十分不满,有的认为尼二软弱无能,更多的是因为尼二对拉斯普廷的放纵引起了众人的嫉妒甚至仇恨。很多人也预见到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就是不远的事,大家早都有心理准备。所以,3月12日,那边尼二刚刚签署退位宣言,这边这些高官们就动作运作起来,成立了临时政府。当然,这个临时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是个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的总理兼内务部长格•叶•李沃夫本身就是一个大地主,所以这个政府和苏维埃政府是相互矛盾的。一时间,在彼得格勒形成了两个政权分庭抗礼的局面。但实际临时政府的影响力要远大于苏维埃政府,这其中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先说主观原因吧。当时把持着苏维埃政权的孟什维克从思想根源上来讲,就是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之前要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并且在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不能掌权。另外,由于长时间作为俄国合法党派,出入上流社会,这些孟什维克甚至认为就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没啥不好的。所以这些人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不排斥,再有那些临时政府的高官都是他们的老熟人,桌上一顿酒,要啥跟我走。所以孟什维克把自己手里那点权利基本都移交给临时政府了。要不是布尔什维克极力的反对,恐怕也不剩下啥了。况且那帮临时政府的人也是下了血本拉拢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要不然他们真的连一份电报都发不出去,连一卷手纸也买不到。


    客观原因,二月给你个是1917年3月8日由一群妇女引发的,到了3月15日沙皇就正式退位。仅仅7天时间,彼得格勒仅仅死了六个人(而且我怀疑是哄抢商店踩踏致死)在基本没有发生冲突和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就推翻了沙皇政府,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发生的太快了,快得连那些革命领导者都始料未及,快得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没人流血的和平颠覆是好事,但也有问题存在,这场革命只是颠覆了政权,并没有改变社会秩序,也就是说沙皇时期留下来的制度和秩序根本基本没受到动摇。在这个时候,突然得到政权的苏维埃政府招架不住,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政权,也没想过得到政权之后要怎么样去做,甚至就让苏维埃的人去收个水费他都不知道去谁家收。这个时间就算是远在瑞士的列宁回来也得懵,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他们计划之外的,所以只能把政权再次移交给临时政府。况且当时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小资产阶级最多的国家,大批小资产阶级直接卷入革命浪潮中,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动摇性和不稳定性,俄国的军队也没有易帜(实际上那些军队都不知道彼得格勒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也只有资产阶级政府能稳定住他们。不然谁能保证明天会不会爆发资产阶级的“三月革命”。


    列宁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责骂孟什维克软弱无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说他们投身于资本主义的怀抱。其实啊,要是当时换做是列宁本人他也得这么做——布尔什维克肩膀太窄,扛不住俄罗斯这个大国。
无论历史政府当权还是苏维埃当权,反正罗曼诺夫王朝是被彻底推翻了,成为历史了。我总把俄国的历史事件和咱中国的做对比,因为我总感觉一对比就会发现不同,找到了不同也就得到了经验。那这件事情基本在时间和性质上和性质上和中国的辛亥革命差不多。那咱就做一下对比。


    第一,        两个国家都是独裁专制的国家,国家内部矛盾重重、 外部战乱不断,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痛不欲生。大家知道,俄国那些年大仗小仗也没少打,而且一打还就输。特别是一战,后期俄国节节败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问这代价是谁付出的,不是沙皇也不是高官,而是一心只想过安稳日子的老百姓。老百姓其实很容易满足,让我吃饱穿暖就行,可连这也不能满足,那只能反抗了。至于中国当时的现状,大家更清楚,只从鸦片战争之后,无能的清政府就没让老百姓吃饱过饭。


    第二,        两个革命的发生都是令领导者始料未及的。二月革命发生的时候,列宁在国外;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孙中山也在国外;他们对事情的发生毫无预见性,可见这两个革命都是偶然的必然事件。


    第三,        都经历过虚假的自上而下的变革。二月革命之前,政府为了平民愤,成了杜马,但是那只是空架子,做个人看的。清朝也是,光绪皇帝一心支持戊戌变法,可变法真动及封建统治的根基是慈禧太后便百般阻挠,所以维新变法也就进行了百日就结束了。而这种戏耍彻底让百姓对政府失去了少得可怜你的信心。


    第四,        两个革命都是资本主义民主革命,都结束了专制王朝。二月革命推到的是罗曼诺夫王朝304年的统治,而辛亥革命更厉害,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而非偶然。两个国家有大志相同的国情和遭遇,所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会惊人的相似。这一点在以后的历史事件中会更加明显。但我只是说大志相同,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革命所用时间不同。二月革命实在7天的时间里,基本是在和平的情况下完成的,而辛亥革命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打了无数的仗。


    其次,革命力量的不同。当时俄国的工业发达程度要远高于清政府,且人口大多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工人阶级是革命性最强的一个阶级这个毋庸置疑,在俄国关于民主思想的宣传度远远广于中国,所以在发生革命时会出现多米诺骨现象。而中国则不然,中国工人数量少,且分布广泛。而辛亥革命中,革命力量的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一个很脆弱且很容易动摇的阶级。所以为了装大自己,孙中山又选择了农民阶级作为帮手,然而农民阶级又是一个局限性很强的阶级。所以,从革命力量上来看,二月革命优于辛亥革命,这也是为什么辛亥革命时间久伤亡大的原因之一。



    现在咱来总结一下,别人总结总是爱升华,上升到理论层面,我这人比较实惠,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所以我就直白的总结一下。这两个革命说明什么呢?说明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力量是任何个人都左右不了的,无论你是沙皇政府还是清政府,无论你是列宁还是孙中山,你们有权利去打仗去革命,也有权利去演讲去游行,但是你们没有权利剥夺人民活着的权利,你们没有权利让老百姓挨饿受冷。如果真的让老百姓水深火热,那我们就再革命一次也无所谓,不为别的,只为能让我们的子孙能更好的活着!



     说的好,鼓掌!(此时读者们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并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苏联的命运证实了一位学者的正确看法: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这种分崩离析通常是非常缓慢的,但有时也会非常迅速。唐纳德.普查拉:《未来国际关系史》,载《伦理学和国际事务》第8期(1994年)183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未来?

中国以后的历史是统一和扩张继之以衰落和分裂的反复循环?中国有很大的和居于统治地位的种族核心,这就使中国有可能每过一段时间恢复其帝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啊浪子 发表于 2013-9-25 17:52
兵贵神速   (需要全文的加我扣扣383555022)

沙皇政权的倒台与苏联的倒台都快得让人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下文了!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届又一届的临时政府


    视线转回到1917年二月的彼得格勒。虽然罗安诺夫王朝被推翻,但是你要以为俄国就此可以天下太平的话,那就错了,实际上,这个时候比任何时候都乱。不算那边还没打完的一战,单说彼得格勒就存在这代表着两个不同阶级的政权,并且这两个政府在明争暗斗,政府内部还有派别之间的斗争。咱不说别的,但是尼二在1905年发表完《十月宣言》之后,“噌”一声的就冒出一百多个大小党派。特别是在这个政府立足未稳的时候,大家都想来分一份胜利的果实。一时间彼得格勒被弄得乌烟瘴气。但渐渐地,这些党派明显发现自己无论从理论这软实力上,还是从人数这硬实力上都无法与大的党派抗衡,所以也渐渐地归顺了大的党派。最后争论的焦点还是落在了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双方上。


    3月份的时候列宁从瑞典回国,因为新政府成立了,所以他就不再是“叛党”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从事革命了。但是他发现此时彼得格勒的形式仍很不乐观,因为经历过“二月革命”之后,虽然还有战乱和饥饿,还有兵役还税收,但宽容的老百姓还是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对新政府的希望又投入了正常的生活,老百姓其实不愿意折腾,谁当政和他们无关,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而这对于列宁来说不是好事,他一直在鼓动群众革命,并要通过武力的方式建立起专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平静”不是他所希望的。所以一方面与孟什维克和临时政府做斗争,一方面更加积极的鼓动工人和群众,准备着更大的一次革命。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之后没有会见谁,因为他的同志们基本都在西伯利亚那鸟不拉屎的地方流放呢。也没人会见列宁,因为无论是孟什维克还是临时政府都烦列宁。列宁也不管那些,心想:没人见我我更自在,我得动起来,必须夺回应属于我的东西!所以列宁一方面告诉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等重要人物赶紧从西伯利亚坐狗拉雪橇回来,一方面积极准备各种演讲,为的是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列宁在4月17日发表了回国后的第一次讲演,讲演中他号召:没收所有庄园土地,实行所有土地国有化,实行苏维埃政府对银行、生产和分配的控制,废除“欲使全民军事化的警察、军队和官僚体制”。这个号召就很厉害了,对于农民和军人来说绝对是很有诱惑力,这就是在告诉农民们,将来等布尔什维克掌权了会把所有大地主的地分给农民来中,银行也不再属于大资本家的了,而是属于人民的了。对于军队来说,要一改就的军队体制,废除军队中的官僚制度。这个演讲所透露出的信息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了,这说明列宁的政治主张在逐渐的改变并走向成熟,也是在这一时期列宁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在提到俄国革命时他承认农民可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一般来说他对农民的保守本能并不信任,有一次他甚至说农民是“在文明内部代表野蛮的一个阶级”。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包括流放时期的切身感受,列宁认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至少贫苦农民可以起到主要革命的作用,虽然他们和无产阶级相比。而到了后来的中国,我们的毛爷爷更加深化了这个理论,直接变成了“工农结合”了。当年列宁也看到了,单凭工人阶级了力量不足以通过武力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所以这一时期他在尽可能去取争取支持的力量。同时,也就是从那天起,列宁决定将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改为工馋党,这样就更具有国际范儿了,更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人所接受。


    当然,列宁同孟什维克的斗争一时也没停止过,由于孟什维克把苏维埃的权利拱手让给了临时政府让列宁十分气愤,所以这个时候两个派别的斗争也到达了白热化的地步。孟什维克当然还是老话题,强调要按照马克思主义构想,先建立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列宁这回干脆告诉他们,俄国不用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当中,在社会主义环境中逐步实现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达,这叫“逆向操作”。孟什维克问这是谁说的,列宁回答是他说的。孟什维克说,你之前还说我们孟什维克修正了马克思主义,违背了他的学说,现在你这不也是在修正吗?列宁又说了,说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提供了一种客观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要学会用这种方法来思考本国的问题,所以我才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孟什维克当时崩溃,心想列宁匹夫,你真是嘴大,理全让你给说了!其实我也认为列宁说的对,马克思死的时候是在1883年,那个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谁能预想到几十年后的事情,况且马克思也根本不了解俄国的国情。就连马克思本人在晚年的时候也一度修改了自己理论,所以就像之前我说的,马克思发明了“勾股定理”,但是具体的数值需要你自己去代入。


    不要以为这两个派别只是在理论方面争吵,其他方面也明争暗斗,比如他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支持者,当时世界名人高尔基就是双方拉拢的对象,谁都想让高尔基过来帮他们说两句话。最后列宁比较牛,给高尔基拉过来了;再比如说在金钱方面的。有人问了,人家都是名门正派能因为争夺钱财互相争斗吗?那必须能啊,你以为这些派别能自己印钱啊,他们也不开店也不开厂,所有的开销完全靠他人支持。大家想,就恩格斯那么有钱的一个财主单支持马克思一个人都挺费劲何况是这么大一个党派了。所以,这两个派私底下也没少掐。


    当时在俄国有一个十分有名气的家族¬——莫罗佐夫家族。他们家族一直就支持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所以我不管你是社会革命党还是孟什维克或是布尔什维克,只要你想推翻沙皇我就给钱让你们闹腾。有人问了,这个家族口气这么大,他得有多少钱啊。据说在1915的时候他们的家族工厂中有6万工人,私人资产在1亿卢布以上。我也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那时候一卢布能换现在多少钱,查了很多资料才找到当时的一卢布含金量为0.77克,现在金价400元算人家当时大概有300亿人民币,那可叫三百亿啊,那可是1915年啊!这个数目谁听到不得吓个跟头。后来这个家族的唯一继承人萨•季•莫罗佐夫莫名其妙地自杀了,死之前他委托高尔基的妻子把这份遗产全部捐献给俄国社会民主党,他想让社会民主党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但是这遗嘱公布出去就出问题了,因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都是社会民主党,应该给谁?一时间两个派别又挣得你死我活,要知道这笔巨额资金谁得到了都是一笔横财,对发展自己的党派都有极其大的帮助。当时列宁和高尔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一直想讨好高尔基进而把这笔钱弄来,可孟什维克哪能同意。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的的确确都是社会民主党,按理来说应该平分。孟什维克的人提议说平分,列宁不同意说:你们是信奉的是“第二国际”,你们信奉的是修正的马克思主义,所以你们不是真正的社会民主党,这钱你们一分也不应该拿!孟什维克说了:你不也修正马克思主义了吗,你还要“逆向操作”呢!列宁说:我那叫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客观的思维方式,我那叫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是修正!孟什维克心想:好嘛,没完了,又来这套了。得,我也不和你做口舌之争,咱把这钱交给第二国际,让他们来定夺。后来这笔钱最后一直闹到委托第二国际考茨基、蔡特金、梅林三个人来掌管,其中考茨基向着孟什维克,蔡特金向着布尔什维克。两个派别继续争夺。到了最后也不知道列宁是行贿了还是恐吓了,反正是把这笔钱弄了手了,他心中大喜。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认为我有点贬低列宁的意思,其实没有,虽然列宁得到了这笔巨款可是他本人生活的还是很艰苦,因为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革命,钱财在他眼里只是让革命得以继续的工具。
(需要全文的加我扣扣383555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啊浪子 发表于 2013-9-26 18:41
一届又一届的临时政府

等续集啊等续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辟变质是修正的结果。是抛弃马列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俺不得不认真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分两头,那边列宁一直研究爆发更大一次的革命来夺回属于苏维埃的政权,而那边临时政府也在运作,希望能稳定大局。但临时政府对于各种改革的新政的实施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有时候甚至南辕北辙。
五月初,外交部部长米留可夫发出的一份照会再次激怒了苏维埃领导人。这次连一向温和的不能在温和的孟什维克都发火了。究竟是什么事情呢?大家可要知道,虽然沙皇下台了,虽然我好久没提了,但是那边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打着呢,而且这俄国军队此时的“人海战术”已经行不通了,在节节败退。米留可夫的照会就是关于一战,他照会沙皇时期的协约国说,他们的战争的目标是一致的,会同协约国一起战斗到最后。


    要知道啊同志们,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是帝国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而发起的战争。这边临时政府还没有做出任何改变社会现状的政策和法令,那边还要用旧制的沙皇军队去继续他们的帝国主义战争,那还和沙皇政府有什么却别,这次革命还有什么意义?一时间彼得格勒又乱了,游行队伍又上来了。至于游行的细节我就不说了,最近这彼得格勒游行太多。反正政府一看游行就害怕,怕重蹈尼二的覆辙,所以首相李沃夫立刻宣布米留可夫已经辞职,政府将成立包括孟什维克在内的联合政府。大伙一听又成立新政府了那就回家吧,看看这回能有什么动静,要是不满意就还来游行,反正都习惯了,跟赶集一样。



    但是这所谓的第一届联合政府上台之后也没有改变临时政府之前意愿,还是继续同协约国一起打一战。孟什维克的两位内阁也很是郁闷,心想:这我们俩来了就是个摆设嘛,你们该怎么地怎么地。的确是这样,临时政府那些大贵族大地主们知道孟什维克好欺负,什么事情一吓唬就同意,所以根本没在意这两个“花瓶”内阁的存在。但这一“花瓶”不要紧,临时政府,特别是孟什维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人民不会支持无所作为的政府。


    这种情况是列宁最希望看到的,这几个月他大会小会没少开,到处演讲到处发传单,又得到了很多支持者。而且最狠一招是他提出的“和平、土地和面包”,别看这六个字很简单,但是包含了信息量绝对大。这六个字就足以争取到军人和农民,和平肯定就是不打仗的意思,这对于饱受真正折磨的俄国军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土地就是针对农民,至于面包那就是针对所有俄国那些吃不饱饭的人民了。所以,在临时政府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列宁提出的这六个字就特别的引人注目,所以他的队伍在不断的装大。


    现在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彼得格勒又游行了,我真的都有点烦了,但这的确又游行了。这次游行发生在7月17日,这回参加游行的主要单位是彼得格勒的军队及相关单位还有相关方。由于这届联合政府并没有改变支持一战的初衷,又由于在战场上实在打不过人家,伤亡太大,实在没办法了,全国的兵都差不多用光了,只能直接从首都彼得格勒调兵。这彼得格勒的兵一听不干了,心想我在彼得格勒当兵多好啊,一天有吃有喝的,高兴的时候可以游行,闹心了可以游行,没啥事想溜达了还可以游行,到了前线吃不着喝不着,而且去了基本就是一个死。说啥也不能去。可是军令如山,不去怎么办?大家一研究,还是老办法,咱游行吧,咱就说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拒不出兵。结果军人们一拍即合,吃早饭就出去游行去了,而且是打着苏维埃政府的旗号去游行。工人和老百姓一看,又游行了,咱也别闲着,跟着去吧。结果又一场大游行开始了。


    游行的人很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大家高喊着让临时政府下台,一切权利归苏维埃政府。很多布尔什维克一看,赶紧也跟着参加吧,大好的机会啊!渐渐地这次游行变成了一次大的骚乱。


    当时很多布尔什维克的领导知道了这次游行是一个夺回政权的大好机会,于是有人找到列宁说现在城里又掀起了一个大的游行,而且以军人为主,他们都拥护苏维埃政权,高喊一切权利归苏维埃。现在绝对是我们夺回政权的大好机会!列宁对于此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听同志这么一忽悠也动了心,也觉得是夺回权利的时刻了。但话说列宁真的很厉害,他也分析了当时的情况,他猜测这些士兵只是打着“苏维埃”的旗号而不想上战场,并不是真正的苏维埃的支持者,或者说不完全是。所以这些人在关键会禁不住考验,很容易就倒戈。当然这只是列宁的猜测,他也希望自己是错的,他做梦都想有这么一个坚定的军队作为后盾,那样就可以彻底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了。


    思来想去,列宁还是决定支持这次游行,不过远没有那么激进,要求他们单单游行给政府点震慑就好,不要做任何过激的行为。


    后来真如列宁所猜测的那样,那帮军人根本就是一群两面三刀的家伙,一看政府出兵镇压立刻认罪服法。审问时一问是谁指使的,他们一口同声说是布尔什维克指使的,也甭管是不是,你这么说临时政府的人肯定信。有的人诚实,说自己是哗变的军人,警察肯定给他一个大嘴巴,大骂:“你胡说,你肯定是布尔什维克!”——临时政府巴不得给布尔什维克制造点事端然后给它打压下去。


    这下临时政府高兴了,对人民公布调查结果:此次事件的“叛乱分子”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他们一致坦白此次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就是一直企图颠覆临时政府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分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分子长期以宣传错误理论,发展自身力量,企图以暴力的形式来颠覆国家政权,置人民于水火之中,这是我们政府和全国人民所唾弃,所不能允许的!


    郑重声明,以上那个报告是我代表俄国临时政府写的。当时他们具体怎么说的我还真不知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反正通过这件事情列宁是彻底被拉黑了,政府抓住这个事情不放大事宣扬,一时间什么难听的话都出来了。什么鼓动人民发动骚乱啊,什么用阴谋获取莫罗佐夫家族财产,还有的说列宁从德国得到大量不明资金,更有说列宁是德国间谍的人。


    这里顺便提一下,历史上有很多所谓的历史学家还有些阴谋家说列宁是德国间谍,我感觉这些人都是心胸狭小、鼠目寸光之辈或者说他们是出于政治目的。的确,列宁的确是去过德国,也从德国那里得到了很多资金,但基本都是从“共产国际”和“第二国际”那里要来的,为的是支持俄国的革命。他和德国之间的往来也都是基于建立一个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如果这么说还是不太明白的话,那我就再直白点说,列宁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他的目的是要你建立世界性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人家的目光放在全世界。一个心怀天下的、放眼全世界的人怎么会去做一个间谍呢?这就好像你说肯德基公司的总裁实际上是中国某小型餐饮公司派去的经济间谍,这说出去都没人信啊,人家图什么啊?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觉得说列宁是间谍是无稽之谈,但是临时政府就一口咬定是这么回事。闹到最后竟然开始抓捕布尔什维克,并且通缉列宁。列宁实在没办法,吃了个哑巴亏。憋了一肚子气,含着眼泪偷偷离开了首都。心想:我怎么就成了间谍了,这不埋汰人吗,太埋汰人了。


    列车缓缓的开动,列宁注视着窗外,默默地说了一句:我还会回来的,不久之后就会回来!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那些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出卖了之后的列宁更加坚信建立一个专政的、坚定的、绝对服从上级的政党是多么的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8 02:30 , Processed in 0.08800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