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浪子啊浪子

苏联那些事——看看苏联历史,窥视我们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啊浪子 发表于 2013-9-14 16:19
没写那么多,本打算写五部,现在这写完了第一部,写道斯大林独掌大权

加油!Вперед, товарищ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4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慢慢写,不要着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junfei1977 发表于 2013-9-14 20:40
加油!慢慢写,不要着急!

谢啦托洛茨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马啊杜马(需全文的加我扣扣383555022)

    伴随着第一届杜马的解散,各个党派、阶层都气的发疯,特别是农民,因为在第一届杜马当中农民占的比例最多,农民朋友们希望通过杜马为自己带来利益。可这没到三个月就解散了,给农民气得破口大骂:“这什么玩意,有没有天理了,有人管没人管?老子我反了!”结果在第一届杜马解散的几个月里,各种罢工和农民的骚动屡见不鲜,并且一度平静的暗杀活动又活跃起来。杜马解散的后八个月全国有300多秘密警察和一般的警察被暗杀。


    尼二预料到解散杜马之后国内会有震动,任命铁腕人物斯托雷平为首相,而他的任务就是恢复国内秩序。斯托雷平上台后极力镇压企图颠覆政府的人民,成立了军事法庭,要求对罪犯必须在三天内就进行裁决,如果被判处死刑那必须在24小时内就执行。当然,一般去法庭的基本都是三天加一天之后就升天了。而且这个军事法庭存在了很长时间。据统计,从1906年到1909年,被处死的俄国人比之前八年的总和还要多。真是一个恐怖动荡的社会啊。

    因为斯托雷平杀了很多人,所以很多书上都说他是革命者的敌人,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其实我不真么认为,凡事咱都得客观点看。首先,无论是之前的维特还是现在的斯托雷平都是沙皇的傀儡,沙皇的代言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体现了沙皇的意志,而骂名却要自己来背。再有,我认为斯托雷平也是被逼无奈,那段时期实在是太胡乱了,暗杀不断,不管是黑帮还是地痞流氓,不管是政治谋杀还是情杀仇杀,反正凡事杀人的人被抓来,一问原因肯定说自己是革命党,为了祖国和平为了世界和平,一句话,当时牛鬼蛇神都趁乱出来了,实在是太乱了,不狠点不行了。

    为什么我同情斯托雷平呢,还有其他原因。虽然尼二指使斯托雷平搞镇压,但是始终是镇压不住,人民的力量那多伟大啊,1905年到1910年,俄国被暗杀的官员达到6000多人,那时候真是谁当官都是,上班工作服,下班必须穿工人的劳动服。谁要开个公家的车出去溜达,去饭店吃饭或者去洗浴中心被人看到那必须给他弄死。

    尼二一看这势头,有点慌了,找来斯托雷平问:“小斯,你看这越镇压越乱,怎么弄啊?”斯托雷平说:“依我看,咱还得召开杜马会议,这样可以安抚人心,转移视线。”尼二大喜。于是第二届杜马又成立了,斯托雷平也挺高兴,我之所以替他说话是因为觉得他还是有自己想法和抱负的人。他在同第二届杜马商量之后,提出了关于土地和税收的改革方案,包括推行强制教育、实施工人保险、承认工人的结社和罢工权、加强和扩大地方政府和法制的范围等等,所以这一阵小斯忙得不亦乐乎,他也希望自己能为俄国人民做点什么。单就这些改革方案来说,绝对是进步的,如果真的能实施或许能暂且缓解一下国内的矛盾,毕竟那个时候还没闹到非得你死我活的地步,那个时候的人也就是那么回事,你只要给我口饭吃也便息事宁人。可是尼二这兄弟,又不干了,他又觉得这些法案是对他独裁专政的挑战,有些坐立不安。之前说过,尼二性格中最大的缺点就是懦弱恐惧,并且会把这种恐惧无限的放大。他的表哥,德国的威廉二世有一次提到尼二时竟然说:“我那兄弟尼二只适合在乡下茅屋里种甘蓝。”我觉得说的挺对,种甘蓝就不用害怕有人挑战他的独裁了,你爱怎么种怎么种,所有甘蓝你说了算,没人管你。但尼二他不是种甘蓝的,他是沙皇。尼二坐立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用老办法,解决杜马。就这样,尼二一声令下,第二届杜马解散了。

    第二届杜马解散了,人们又被尼二给耍了,此时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在干嘛?列宁得知国内的情况不解道:“一群傻子,又被耍了吧!”列宁说着拿起电话:“喂,我说大林啊(斯大林),赶紧给我通知下面,给我再次加紧宣传鼓动工人,不久的将来我就要杀回彼得堡!”

   在第二届杜马之后,我不怕大伙笑话,尼二又组织了第三届、第四届杜马,至于结果我就不说了,大家肯定能猜到。这两届杜马制定的改革政策和解散的细节我就不说了,相信大家也不能爱听了,反正无论你们怎么改革,尼二的宗旨就是一个——逗你玩!

   这第四届杜马解散的时候时间就来到了1914年,实际上这个时候尼二的罗曼诺夫帝国就已经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但是正巧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件很大很大的事,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件事情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让几个大帝国瓦解、死了一千多万人。相信大家能猜到了吧,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置顶了?我来留个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皇坚持专制,拒绝民主改革,最后只能被推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夜清歌 发表于 2013-9-16 09:46
怎么不置顶了?我来留个记号

啊,被拿下了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啊浪子 发表于 2013-9-16 18:20
啊,被拿下了呗

在国际观察版仍然是置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来为楼主再顶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兄弟
(需要全文加我扣扣383555022)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就不说太多,因为想说清楚这个写一本书都可以了,所以我在这里就一笔代过。但是为了扩展大家知识面,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谈一下欧洲当时的形式。

    19世纪末到战争爆发前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其实就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因素。和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很有一比。

    拿破仑被击败以后,欧洲的五个大国英、法、俄、普、奥大致势均力敌。而其中英国致力于海外利益,俄国大力扩张亚洲影响,法国忙于恢复拿破仑战争损伤的元气,普鲁士先是统一战争然后是普法战争最后是提防其他国家的联盟,奥国则被自己国内的民族问题困扰。

    在这里我说明一下,有几个概念大家可能比较迷糊也容易混淆,大家可能总会问德意志是哪,普鲁士是什么地方,德国跑哪去了?其实“德意志”并不是那个地方,这个词是个政治概念,最初最初只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古老部落和部族所讲的方言,到了后来干脆就变成了这个民族的称呼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德意志的统治范围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它是一个比较泛泛的概念。而普鲁士位于德意志北部,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一个邦国。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德国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的来源。

    一提到一战或者二战时候欧洲的形式,很多学者总爱说得很复杂,什么今天那个法国和俄国同盟了签署秘密协议了,明天德国和俄国同盟了签署秘密协议了,哪个哪个协议对两个关系差生影响了,哪个时间引起两国破裂。其实这样说没错,但不免复杂。我认为欧洲的局势主要取决于五个国家,德意志、法国、英国、俄国和美国。

    先说德意志和法国。人家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是这句话在德意志和法国身上就行不通,因为它们就是永远的敌人。这两个国家互为邻国,同为欧洲大陆上的强国,所以难免差生摩擦。所以这两个国家在以前打仗都不用上新闻,因为打的太频繁了。后来法国出现了一个超级猛人拿破仑。这个个子不高的猛人带领了法兰西的军队横扫了欧洲,一路向东打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要不是这帮法兰西人天性高傲乐观,穿着夏装就打俄国去了,以为秋天就能回来。可没成想俄国那天杀的地方十月份就开始下大雪,把这群法国兵全给冻死了。所以拿破仑就止步于俄国。虽然止步于俄国,但是这德意志完全被占领了是事实。这法国人天性就是高傲,占领了德意志就开始不管不顾,任意妄为。碰巧这德意志人天性刚强而且比较闷,所以德意志人在心里就窝火了,心想这血海深仇非报不可。至此两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实际上,包括日后的一战二战都是因为德法的矛盾展开的。不信大家回想一下,什么时候德国法国结成果同盟?

    英国在欧洲格局中位置十分特殊,这个国家本身不挑事也不愿意发生战争,因为大英帝国雄霸世界300多年,一直就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你听听人家国家那外号——“日不落”帝国。人家叫“日不落”可不是吹的,可不是当年日本人嘴里说的我们“大日本帝国”,你日本再大在侵略才多大地方。实际上,英国在最强盛的时候领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领土约3367万平方千米,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所统治的人口一度达到5亿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这个国家很大很有钱,所人家不需要同别人打仗、劳民伤财的买卖人家可不做。但是你说应该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吗?怎么可能。英国人绝对玩游戏的好手,他们一直通过一个游戏玩弄欧洲大陆于掌心,这个游戏叫做“势力均衡”游戏。欧洲大陆国家多,太乱,变数太多,英国觉得这样不好,我这好不容易和这个国家签署过协议,没过两天这个国家没了,签署的协议也作废了,不利于我国。所以英国在扶植一些有实力的国家,想普鲁士、法国、奥匈帝国这些有实力的国家都没少受到英国的帮助。但扶植是适可而止的,必须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能让你一飞冲天,要是真扶得哪个国家独占欧洲大陆,那英国不得喝西北风啊。这也就是为什么拿破仑时期,英国对法宣战的原因。所以,英国一直在欧洲大路上玩着“势力均衡”游戏。他就想让这些国家成天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

    在一战之前,美国的实力还不能和英国叫板,但美国的确是后起之秀,势头强劲,况且人家国家占领一个好位置。你看看世界地图中的美国,东西都是大洋,只要有个强大的海军别人就过不来;北面是老实巴交的加拿大人,打他们一下人家都懒得和你还手;南面就是一些小国家,一看美国大汉来了那都策马扬鞭的逃跑。所以美国人只要自己国内不闹腾就不用担心会乱套。既然美国人现在很团结,闲来无事怎么办,管管欧洲的事情吧,经济发达,投点钱就能赚到。所以那个时候美国乐于参与欧洲的事情,但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只投钱不发兵,而且谁家都帮。美国知道,无论帮谁总会有一家胜利,只要有人胜利美国就会源源不断地从这个国家得到利益。所以美国人玩的一直是“放贷”游戏。

    最后就是俄国了。我认为这罗曼诺夫王朝中,除了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之外其他的沙皇都算不上什么治世明君,或者说他们的谋士也很一般。沙皇的脑子里总是认为他应该无限地扩大自己的疆土,占领他国的土地和人民,别管是黑土地还是盐碱地,别管当地人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只要让我的帝国看起来特别大,特别宽敞就行。所以,以上四个国家与俄国的对弈就显得简单多了,土地上多个俄国点,或者让俄国看到眼前利益就行。而这两点一旦满足了沙皇,同盟便是十分可能的事情。

    这五个国家当时心里的小算盘就基本就是这样了,事先知道了这些再看他们之间所谓的同盟或者敌对就容易多了。至于欧洲其他国家都是小打小闹,为这几个大国鞍前马后的服务,起不到最主要的作用。
无论是同盟还是敌对,都是为了争夺利益,当有一天争双方争执不下,矛盾达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自然也就发生了战争——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都在于利益分配不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8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十月革命。敢问楼主普列汉诺夫最后怎么样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世界大战(需要全文的加我扣扣383555022)

    说到战争,我认为不管是一战、二战还是伊拉克战,绝大多数战争是因为争夺利益或分赃不公造成的,这里不排除卫国战争或是一些纯宗教之间引起的战争。但就算是宗教引起的纠纷,比如一直闹腾的伊朗和以色列,你看他们背后不也是有美国和俄罗斯在支持吗?为了什么,不还是为了人家的石油。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不打朝鲜,很明显嘛,去朝鲜打仗别说石油了,好的石头都弄不来,得不偿失。所以如果大家抱着这种态度去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就不难理解里了。其中各国直接复制的纠纷也不用细说了,总之就是一句话:欧洲人很多地很少,资源不够到处找,找不到就掠夺,挡我发财者必干倒!所以,大家都是为了利益,什么所谓的协约国同盟国的都是互相利用罢了,双方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正义之师,如果要是扪心自问估计都得脸红。就包括咱中国,当时也参战了,虽然只是提供些民工、厨师什么的,后来也成为了战胜国。但你问问当时国务总理段祺瑞,他为什么出兵,难道真的是为了正义?他哪知道谁是正义,他出兵只是为了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以便在国际上得到西方世界的支持。所以,无利不起早这是不变的真理。但要声明一下,在一战中像塞尔维亚等少数几个国家的确是卫国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奥匈帝国大家可能总听说但是不知道具体是哪,其实奥匈帝国就是当时的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合在一起的,相当大的一个帝国。帝国嘛,就是要不断地侵略不断地吞并,所以它与邻居塞尔维亚就经常有争端,实际上塞尔维亚一直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不,有一天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德去塞拉热窝友好访问。说是友好访问,但实际上就是宣示,目的是想告诉南斯拉夫,我是王储,是你们未来的国王,你们要听我的!但是南斯拉夫人绝对不惯他毛病,一个19岁的小伙从人群中冲出,对着老费的车“咔咔”就是两枪。话说这小伙绝对是专业的,就开两枪,爆了两个头。结果老费和老费媳妇双双归西。这个小伙是个大学生,由于太小不能对他处以死刑,所以就让他劳改。可这小伙后来还是死了,官方说死于肺病,实际上这就跟几年前咱中国监狱“躲猫猫”事件一样,监狱里想让你死还不容易啊。但是后来这个小伙的骨灰被接回祖国,并受到了英雄一样的“迎接”。因为,那个时候一战已经结束,奥匈帝国已经解体,塞尔维亚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个小伙的名字叫做普林西林。

    这个小伙子被自己国家的人誉为英雄,因为他的行为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最终促成了塞尔维亚的独立。但是更多人都在辱骂他是罪人,也是因为他的行为成为了第一次大战的导火索,而一战最终导致15亿人卷入战争,1千万人死亡,两千万人伤残。其实我倒是认为他应该被赋予英雄的名称,他的目的就是杀掉帝国头子费迪南德,至于什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纯粹是那些欧洲国家再为发动战争找借口。他们也说了,这小伙子的却是引发一战的导火索,导火索不会爆炸,导火索引燃了炸药包才会爆炸。炸药包是什么?就是很多年来欧洲各国争夺资源和分脏不均所引起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都把军队准备好了,就盼着有点什么事端好立刻动武。所以,这边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一宣战,其他国家纷纷宣布参加战斗,目的都是分一碗羹。其实这个所谓的“导火索”的名义还是比较正式,算是出师有名,怎么说死的也是奥匈帝国的皇储啊,那些参战的国家就偷着乐去吧。你看看当年小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前找的理由,说是一个日本士兵消失了,怀疑让中国军队给绑架了,要求两小时内必须释放,不然就开始攻打中国军队。你听听,这还有天理了吗。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这加的也太无厘头了。中国军队上哪找那个小鬼子去啊,结果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这仗刚打没过几分钟,那个失终的士兵自己回来了,说拉稀了,一直在茅房蹲着呢。

    闲言少叙,反正一战是打起来了,俄国以协约国的身份参加了一战。要怎么说战争是最能凝聚一个民族的事情呢,这个时候无论俄国国内再怎么乱套再怎么革命,一听到那边仗打起来了也就都把这些事情放到一边。毕竟国内怎么闹是自己家的事情,在外面咱就不能丢人了。所以,一战开始的那段时期里俄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人们积极参军“保家卫国”,而这也给了尼二暂时喘息的就会,不然估计他肯定会组织召开第五届杜马会议。



    那边一战先让它打着,因为时间马上就要到1917年了,所以这个时候咱得多说说我们伟大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

    说到列宁这个人我真的是十分的敬畏,说到近代中外最伟大的政治家、领导人唯有美国的林肯、法国的戴高乐、俄国的列宁和中国的孙中山,这些都是不求功利不求名誉,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的伟人。他们的伟大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他们的传记,很立志。但我建议,读任何一个人的传记不能只读一本,要想较为全面的了解一个为人至少需要读四本他的传记,一本是同时代他的崇敬他的人写的,一本是同时代反对他的人写的,一本是后人写的,一本是外国人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宁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列宁吧。列宁1870年出生于伏尔加河的辛比尔斯克,列宁不是他的原名,人家原名叫做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只是后来他的笔名而已。类似的,同时代的名人托洛茨基、斯大林都是他们的笔名。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总写文章,所以需要笔名,笔名为大家所熟知,后来也就成了他们的名字了。就好像鲁迅一样。列宁的父亲是俄国的国民教育视察员,按照军衔来算的话和将军平级,也就是文官中的将军,并且这个官衔可以世袭,也就是说列宁打一出生就是“将军”,这个可是真正的官二代,含金量绝对高。他的母亲是个医生,另外他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所以,列宁的家庭绝对是标准的富裕、稳定、和谐和其乐融融的家庭。列宁从小就是个好学生,他希望自己长大也能成为一个父亲那样有学问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又用的人。但是有一天列宁的哥哥出事了,而这件事情影响到了列宁的一生,也深深地影响了俄国和这个世界。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想起来了吧,列宁的哥哥,那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刺杀亚三未遂,后来主动走上断头台,成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

    要不怎么说自作孽不可活呢,亚三杀了那个大学生不要紧,哪知道这件事燃起了一个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小孩的怒火。从此以后列宁便更加勤奋的读书,并下定决心走哥哥那条革命的路线。说列宁读书认真,但是空口无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大家不妨一听。

    据说有一天列宁坐在椅子上看书看得入了神,以至于他的哥哥和妹妹叫他他都听不着。哥哥怒了,决定耍他一下,于是就和两个妹妹就悄悄地把列宁连同椅子一同抬到了桌子上,就算是这样列宁也没有发现。哥哥妹妹觉得太没劲了,也就没再搭理列宁。列宁看完书了,站起来伸伸懒腰哪成想自己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一个不小心跌落下来。在地上趴着的时候还在想自己怎么跑到桌子上来了。

    我感觉这个故事有点假,怎么可能专注到这种程度,除非是睡着了。咱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说列宁看书专注。

    列宁哥哥死的那年是1887年,列宁17岁,在给死后的哥哥收拾遗物的时候他看到了很多书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他知道了这遥远的德国还有这么两位牛人。就这样列宁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熟知马克思主义,最后一点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列宁走进了喀山大学,到了大学人家列宁没有急着找女朋友或是挥霍青春,他立刻就找到了一批有思想的进步青年结成了自己的小团队。九月份入的学结果他十二月份就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了。原因是他参加了反对大学里的警察制度的学生抗议大会,大学他才读了三个月而且还没怎么好好读。但是我想说,不读大学就一定没出息一定没学问。列宁就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例子,人家到了农村没有变成知青成天种地烧砖,也没有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相反他利用这个闲暇的时间和农村安静的环境不断的学习。据说他在菩提树密林中给自己搭了一个隐蔽的窝棚, 里面摆着一个小板凳、一张桌子。一吃过早饭,他就带着一大堆书到那里去,一直学习到三点吃午饭的时候。没有老师教人家照样学习,学什么?学马克思的各种著作。因为当时多数是马克思著作的德语版,所以列宁就专门学习德语,为了就是最切实地地体会到马克思著作的精髓。后来列宁的一句话,我感觉对于想深入学习外语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其好的方法,他说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去试着翻译一本书,把这本书翻译成外语,在把你翻译的这本外语书翻译成本国语言,如果这么翻译了两次,把两本本国语言的书一对照没有太大区别的话,那就说明你的水平极其高了。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但是我感觉也有局限性,至少不适用于咱中国的诗词。能把屈原的《离骚》翻译成英语再翻译回来的话,我想那肯定是个神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乡下期间,闲来无事列宁就找那里的农民聊天,没事还就杀两盘,当然不是咱中国象棋,是俄国象棋。据说列宁象棋极好,那水平直逼现在路边摆棋局的老头。那里的农民也反应说这小伙挺好,大额头小眼睛,不笑不说话一笑俩酒窝。但咱也别跳好的说,那个时候列宁生活的也挺苦,不然有书房谁能去树下搭帐篷读书啊。也是在这几年列宁结识了“劳动解放社”的人。说“劳动解放社”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要是他是社会民主党的前身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就是普列汉诺夫——老普头建立的那个政党。


    话说四年以后,时间来到了1891年,列宁大学就毕业了。有人问了,列宁不是被开除了吗?是啊,我也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他明明是上学三个月之后就被开除了,而且一直是下乡青年,怎么就毕了业呢。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这方面的解释,因为关于列宁的都是各种赞美和敬佩,没人去拘泥于这些小问题。但是我想了想,当时沙皇俄国还没有毁灭,人家列宁他爸是国民教育视察员,人家列宁本人也是带官衔的,怎么弄不还混下来个毕业证。这点咱就不深入研究了啊,反正列宁是以优异的成绩从喀山大学毕业了,并且在那年第一次来到了彼得堡,成为一名律师助手。


    虽然找到工作了,还是个律师助手,但是列宁绝对没有安于现状,实际上列宁真没怎么工作。要知道,彼得堡当时是俄罗斯的首都,拥有工人80万左右,真正的无产阶级天堂,列宁到了这如鱼得水,所以他一到彼得堡之后就同当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了联系,开始更为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列宁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要知道当时人家才24岁,想一想你二十四岁的时候干嘛呢?反正那时候我是挥霍青春呢。


    列宁在这个小组里很受尊敬,因为谁也没想到这个只有24岁的小子竟然精通好几国语言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有如此深的研究。而列宁也很高兴结识这群同样知识渊博的人。他除了平时和小组的人一起探讨马克思理论之外,大多数情况都是用来学习和演讲,在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理论。要说列宁的演讲也绝对是别具一格,他没有演讲稿,没有马丁路德金那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希特勒那强烈的攻击性和煽动性, 列宁的演讲很实在,很有道理,很有逻辑性。听众们不会如痴如醉也不会群雄激愤,而是会慢慢的接受这种思想,并且把这种理念慢慢的融入到自身。每一个夜晚他演讲的听众都会对他肃然起敬,奉为导师。有人问,有这么玄乎吗?我认为真有这么玄乎,为什么?因为列宁不但很有文化,而且很有很有文化,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当时的俄国也应该是最深入的几个人之一,说白了人家肚子了有墨水,所以说出的话句句都是名言,字字都是真理,能不知道不觉中把你带入他的思想之中。我倒是没听过他的演讲,但是我想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你在听郎咸平的讲座,如果换做是周立波估计你也就笑一笑就罢了,不会去想去思考。再者,敢不用演讲稿的人肯定都是高手,人家心中自有日月,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咱们各个地方电视台过年时政府干部的新年贺词,肯定一个稿子贴在摄像机前,他们照着读,所以电视里看他们眼睛肯定都是斜的。就几句拜年的话都得照着稿子度,咱也不知道他们的独自里除了酒肉之外还能装得下什么。


    1895年列宁和他一起办刊物的同事都被捕入狱,列宁第一次尝到了蹲小号的滋味。但咱不得不说,伟人就是伟人,一般人蹲监狱肯定是唉声叹气、自暴自弃,逼急眼了还研究越狱。可你看看人家列宁,不但没有低沉下去,反而觉得蹲小号是一次很不错的、是能安静下来读书的机会,他觉得这小号里面除了潮湿点比菩提树下面好多了。列宁也觉得这是一次很不错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因为这里的犯人基本都是罢工闹事反政府被逮捕的,都是很具革命性的人,所以他们很快形成了小组。列宁甚至在自己的监牢里弄了个小小的秘密图书馆,里面书籍报纸一应俱全。其实也不算是秘密图书馆,只不过是牢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一来他们觉得列宁这小伙子挺招人喜欢,不愿意多说他,二来他们不相信这个二十四五岁的小伙子能掀起什么波澜,而这正合列宁的心愿。他在监狱中也给自己安排了作息时间,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写作、什么时候开会、什么时候锻炼。虽然牢头不管他看什么书,但是却不许列宁在监狱中从事写作,因为之前他写的那些小册子和报刊实在在工人当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这也难不倒列宁,列宁托人弄来个钢笔尖,在后面插上了一个木棍,蘸着牛奶在纸上写字,这样看的人只要把纸放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看到字迹,所以那段时期列宁基本喝不多什么牛奶,都是干吃面包——这个方法实在是狠。就是用这个方法列宁在监狱中写了无数的信件、刊物和小册子,而这些信件和刊物被秘密地带出了监狱,流向圣彼得堡每一个有工人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coldwarj 发表于 2013-9-18 21:04
期待十月革命。敢问楼主普列汉诺夫最后怎么样了?

老谱啊?他没怎么地,后来没落了,没人听他的了。最后终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底蕴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97年列宁被放出监狱,但是却遭到了流放,流放到一个很冷遥远的地方——西伯利亚一个叫舒申斯克的村子。列宁后来描述这个村子:村子很大,几条街道都非常脏,尘土很多——完全是通常所想像的那样的农村。它在草原上,没有树木,甚至可以说是一片不毛之地。 村子四周……堆满了牲口粪;这里的人不把牲口粪运到地里去, 就那样堆在村子周围, 所以要出村子,总得经过粪堆。村边有一条名叫舒什的小河,现在河水已经变得很浅了。 在离村子(确切些说, 是离我住的地方,因为村子很长)大约一俄里到一俄里半的地方,舒什河流入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在这里形成了许多小岛和小支流, 所以没有通往叶尼塞河主流的道路。 我常在一条最大的支流里游水,但是这条支流现在也很快地变浅了。村子的另一边(与舒什河相反的方向)大约一俄里半的地方,有一片树林;农民们郑重其事地称它为‘森林’,而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片很不像样的、 横遭砍伐的小树林, 那里就连一片比较大的树荫也找不到(但是草莓却很多!), 这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毫无共同之点。关于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我目前只是听说,还没有去过(离此地至少有三十到四十俄里)。 谈到山……我描写得非常不确切, 因为它们离这里大约有五十俄里, 只是在没有云雾遮掩的时候才可以望见它们……”这是列宁的原话,看来一向很能吃苦的列宁都觉得这村子不咋地,那里简陋的生活条件可见一斑。不过列宁就是狠,随遇而安,这不是荒凉嘛,他想这不是有深林嘛,这不是有河嘛,我爬山、打猎加游泳,用这些事情来调节心情,调节好了还接着看书。这个可不是虚构,列宁在西伯利亚呆了三年,这三年的时间应该说是他学问不断积累、理论逐渐形成的几年。在这里没有人打扰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同样,列宁给自己安排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除了学习、学做和运动时间之外,他还安排了一些时间同农民进行接触,没事就到农民家坐炕头上神侃,喝茶磕毛磕儿子下象棋。(葵花籽在东北叫毛磕儿,因为是从俄国传过来的,以前都叫俄国人为老毛子,所以就称葵花籽为毛磕儿了)。据说列宁可以一边看书一边磕毛磕一边泡脚一边同时和三个农民下棋,并且最后都能赢,实力堪比聂卫平。他还总找农民小孩一起滑冰,据说列宁滑冰水平相当之好,各种腾空转体,号称马克思主义者中最好的滑冰运动员,也可以说是滑冰运动员中最好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有一次列宁到农民家侃大山,听说他家有冤情,他一想我列宁好歹也是律师啊,可从来还没结果案子,所以他主动要当农民家的律师,一纸诉状把对方告上法庭,凭借着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打赢了官司。反正当时法官肯定是懵了,心想这人是什么来头,张嘴马克思主义闭嘴马克思主义的,实在招架不住。

    不要以为列宁是不务正业,其实这是一种考察,一种对自己理论的验证。列宁一直就有在革命中形成工农结合的想法,但那只是想法。通过这几年的农村生活他真切的了解了农民的疾苦,了解了农民的想法。也就是在这几年中,列宁确定了在革命中采取工农结合的理论。

    1900年,列宁的流放期满了,但是政府对这个“危险”人物十分重视,不许他回到彼得堡和莫斯科那样的大城市,只可以在小地方呆着,而且还要监视他的行动。这让列宁十分不痛快,本来就呆在没有工人聚集的地方,还被人监视起来,和坐牢也没什么区别了。前思后想,列宁决定出国,去德国,去那个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去那个没有人监视他的地方,去那个有普列汉诺夫的地方。

    就这样,1900年7月份,列宁踏上了去往德国的路上,这一去就是五年半。

    到了德国的事情,之前也大致说一些,列宁加入《火星报》,以《火星报》为大本营指导着俄国的革命。后来在1903年的第一次社会民主党大会中,列宁的“激进派”在普列汉诺夫的支持下击败了马尔托夫的“温和派”,成为了多数派“布尔什维克”。

    说实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只是所谓的多数派,他只是在1903年那次会议上胜利那么一次,之后就被大多数人排除在“正统”之外。

    为啥呢?这个还真得好好说一说,因为同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我们,同样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我们,真应该稍微明白一点啥是马克思主义,啥是社会主义。

    要是详细谈马克思主义那我肯定没那能耐,那个太专业了,况且咱们明白了也没用。但简单的说,马克思认为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需要高度的文明,这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高一个层次的前提。说白了,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要建立资本主义,但是这个资本主义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要转化成社会主义,最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

    这就是马克思马圣人说的话,但是圣人说话一般都有余地。马圣人说建立社会主义之前要建立资本主义,但是这个资本主义要建立成什么样呢?社会主义的建立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但是什么样算是高度发达呢?这个绝对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之中,对“高度发达”这四个字的理解也不一样。举个例子,咱们老一代革命家毛爷爷说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个我们早就实现了,但实际上我们现在还是在积极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因为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再有,我们的近邻朝鲜,人家2011年就说已经达到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了,一问他们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标准,他们回答是“吃得上面包,喝得上肉汤”——这个还赶不上咱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呢。所以,这个“高度发达”争议很大,不同时代和不同观念赋予了它不同的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啊浪子 发表于 2013-9-21 08:53
1897年列宁被放出监狱,但是却遭到了流放,流放到一个很冷遥远的地方——西伯利亚一个叫舒申斯克的 ...

原来叫俄国人老毛子是因为他们嗑毛嗑,是开玩笑还是真有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coldwarj 发表于 2013-9-21 12:04
原来叫俄国人老毛子是因为他们嗑毛嗑,是开玩笑还是真有考证?

其实就是“葵花籽”,向日葵,喜阳,长大后呈圆盘状。东北大部分地区方言都称“葵花籽”叫“毛嗑”(máo kè)。幼苗毛嗑  幼苗毛嗑
瓜子最开始是从苏联传到中国的,中国人最早称苏联人为“老毛子”,所以把他们常吃的瓜子称为“毛嗑”。意思是老毛子嗑的东西,现在在东北地区还沿用这一称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啊浪子 发表于 2013-9-21 14:51
其实就是“葵花籽”,向日葵,喜阳,长大后呈圆盘状。东北大部分地区方言都称“葵花籽”叫“毛嗑”(máo ...

替lz补充点资料:
http://nut.com.cn/health/guazi/201303/00000058.html(中国坚果网)
《瓜子的起源与传播 》
   瓜子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北部。首先是北美印第安人将野生的瓜子种子驯化,逐步演变成为今天我熟悉的瓜子进行培养。
      公元1510年西班牙探险他从美国墨西哥洲将瓜子引进欧洲,种在院子或花园招供欣赏,后来大家从鸟儿啄食那金黄花盘上已经成熟的种子,才发现瓜子的具有食用价值,然后用作园艺与农作物。17世纪瓜子终于从德国传入东欧,18世纪初对研究人员对瓜子进行挑选,并开始了大面积培养。18世纪初有人发现把瓜子放在火上烤,瓜子种子里有许多油污和非常诱人的香味,所以大家想到用瓜子种子作为榨油的质料。公元1716年美国BanYan人初次发现瓜子仁能够提取食油,这一发现为工业化提取植物油打开了大门,从此,欧洲人开端用瓜子榨油。
     18世纪瓜子从荷兰引进俄国,公元1779年,俄国科学报初次报到了瓜子油的提取进程,公元1830~1840年间,俄国人开端大规模的工业化榨油。从此瓜子被正式列为油料作物大面积培养。
     
      瓜子约在明朝引进中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瓜子的文献为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该书中尚无“瓜子”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清初,陈扶摇所著《秘传花境》中记载道:“向日葵-名西番葵,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狭,多缺刻;主月开花,每秆顶上只一花,日中天则花直朝上,日西沉则花朝西;结子最每繁;状如萆麻子而扁。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

      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瓜子处处有之,既可欣赏,又可食用。阐明瓜子在中国广为培养。

      清朝人吴其浚所著《植物名实图才》(1848)中引用了《群芳谱》中“丈菊”一段叙说,后又补道“此花向阳,俗间逐通呼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头晕。滇、黔于南瓜子同售于市。”书中还附一图,仍注明“丈菊”,此图的特点是:植株茎秆微曲;叶卵心形,有数个叶脉;一个花盘大而园,舌状花的花瓣较长,中心全为状花。

      瓜子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其它名子:比如葵花(通称)、望子莲(河北)、朝阳花、照日葵(山东、山西)、太阳花(四川)、向葵(陕西)、白头转(河北唐山)、朝阳转(承德)、望天葵(任邱)、向阳花(昌乐)、转日葵(莒县)、盘头瓜子(湖南)。瓜子多培养于房前屋后与其它植物间种,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耐盐碱(中国油脂植物手册,1973),各地均有培养。种子含油量很高,为半干性油,味香可口供食用。花穗、种子皮壳及可作饲料及工业质料,如制作人造丝及纸浆等,花穗也供药用(中国植物志,1979)。

      古有“葵心向日”之说,但古时的葵大约是如今的冬葵。所谓“葵心向日”者,大概是说它的塌地而生的麦苗仰天瓜子已,非如瓜子的花有向日之倾向也(夏纬瑛,1990)。以丈菊名之为“瓜子”及是袭用古语。

      中国人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对瓜子的特征和习性进行研究,在很长的时期内进行零散培养,取其时面的干果食用,并确定了瓜子具有很好的医药价值。

看来并没有明确说明葵花籽来源于俄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17:53 , Processed in 0.08916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