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596)/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0)
  
  【接前】怎样解决上述分田单干的缺陷呢?毛泽东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集体化。搞集体化之后,分田单干的各种不公平会自然消失,这对于注重“公平”的毛泽东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搞集体化,还可能解决分田单干的结构性贫困。因为搞集体化,可以一部分人种地,另一部分人从事副业或工业。这样农民的收入,就不仅仅是种田的收入,还有从事副业和工业的收入,那么收入就有可能大大增加。
  而单干的个体农民,不可能有资本去搞副业和工业,只有集体化才可能集资去搞副业和工业。因此,单干的农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种地,当然这是不可能致富的;另一条是出卖劳动力,进城打工,这成为单干农民致富的唯一出路。
  不过进城打工,也有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老弱病残的劳动力不值钱,只有青壮劳动力才能到城里找到工作。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留下老弱病残在农村种地,势必影响农业生产。
  第二个问题是新中国建立的体制,是建立在工人在城市做工,农民在农村种地的“工农分工”前提下,城市的各种体制都是按照“工农分工”的原则设计的。农民进城打工,就打破了“工农分工”的布局,出现一种新职业“农民工”。“农民工”到底属于农民,还是工人?身份说不清楚。
  过去城市的各种制度,都是为纯粹的工人设计的,这些身份不明的“农民工”进城后,当然无法得到纯粹工人的待遇,无法得到所谓的“市民权”,这势必让进城的农民工感到自己受到歧视。因此,有人提议:取消户籍制度,让农民平等地进城来工作。
  这种想法或许是好意,但是把事实完全搞错了。事实上,农业户口不是歧视农民,反而是起到保护农民的作用。其实最反对取消农业户口的,不是别人,正是农民本身。
  有些人对此不解,因为他们听到一些住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对农业户籍制非常不满,就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农民都希望取消农业户口。其实住在城市生活的农民,毕竟是少数,他们代表不了大多数在农村生活的农民。
  在城市生活的农民,都是农民的佼佼者,所以才能在城市里找到像样的工作,能在城里定居下去,甚至发家致富。这些佼佼者农民,在城市里生活得很好,所以他们希望长久在城市里生活下去,自然抱怨他们不能与城市的市民“平等”,因此呼吁取消户籍制度。【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5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597)/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1)
  
  【接前】在毛泽东时代,政府保证市民有工作、有住房等,所以人们都想当市民。现在政府已经不再保证市民的工作,不再保证市民的住房,所以市民权的意义就小得多了。一个市民在城里找不到工作的话,还不如农民,因为农民毕竟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市民则什么都没有。
  对于大部分不是那么佼佼的农民来说,他们在城市里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给他们一个平等的市民权,也是废纸一张。因为大部分不太佼佼的农民,无法在城市里定居下去,顶多是趁年轻力壮的时候,在城里干苦力挣点钱,一旦年老力衰,或者得病,就不会有人再雇他们,他们只好回到农村去。现在他们有农业户口,有土地,打工不行还可以回去种地。如果取消农业户口,取消他们的土地,这些人就连退路也没有了。
  因此,对于大部分不太佼佼的农民来说,给他们一个市民户口,而不保证他有工作,还不如农民户口。因为农业户口与土地是挂钩的,每一个农业户口,都分有一份土地的使用权,这份土地上的物产都归农业户口者个人所有。而非农业户口就没有土地的使用权,当然也得不到土地上的物产,收入只有靠自己的劳动力。
  如果取消户籍制,取消农业户口,都改成非农业户口,就等于取消了农民们的土地使用权,土地全部收回国家,农民变成没有土地使用权的农业工人。这样一来,农民们当然不会答应,他们宁愿要农业户口。因为农业户口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种生活的保障。如果要取消农业户口,就要保证农民有工作,否则大部分农民是不会赞成取消农业户口的。
  
  现在的农民问题,是毛泽东时代留下的遗产,要想解决的话,难度是极大的。至今为止,中国政府想了很多对策来解决农民问题,也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很多关键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今年的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说明“三农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依然面临着需要进行重大改革的局面。
  其实“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分田单干的小农经济模式,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这就是所谓的“农业现代化”问题。毛泽东曾提出用“集体化”的方式来解决“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但毛泽东之后,这种思路不太被看好;另一种“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是美国式的把农业“工业化”,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但这种思路实施起来,难度也极大。【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5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598)/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2)
  
  【接前】美国式模式,必须取消目前的农业户口,取消每个农民都有的一份土地使用权。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不妨假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农业公司,向1000个农民租用土地使用权,租得1000亩土地。该农业公司雇用农业工人,在这1000亩土地上进行大规模现代化耕种。但等到收获之后,该农业公司就要向那1000个农民缴纳“地租”,因为农民是不可能让你无偿使用他的土地。农业公司要向1000个“地主”交租,它就必须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才有可能获利;种植经济价值较低的粮食,是不可能获利的。
  现在少数地方在给予农民一定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征用农民的土地,租给农业公司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获得了成功。但这种模式无法在全国推广,因为全国大部分地方必须种粮食,才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可能全国都种经济作物。
  这样一来,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美国模式种粮食,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农业户籍制度。而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取消农业户口,依旧希望拥有土地,这就使问题变得很难解决。
  还有一种土地完全私有化模式,这个难度也极大。如果把现在农民耕种的土地“赠送”给农民,实施完全私有化,土地可以自由买卖。那么首先遇到的大问题是土地的价值不平等,在大城市附近的1亩地,可以卖几百万元;在边远山区的1亩地,1万元也卖不到。这样大城市附近的农民得到1亩地,就等于得到几百万元;边远山区的农民得到1亩地,还不到1万元,这样的差距也大了。
  另外,农村的土地搞私有化,城市的土地是不是也要私有化?农民得到一份可以自由买卖的土地,就等于得到一大笔财富。如果城市的土地不实施私有化,市民们什么也得不到,肯定反对的呼声极大;如果城市也搞私有化,怎么搞?北京市每个市民分到几平方米的土地?这些都是极大的难题。因此,土地完全私有化模式,也是很难实施的。
  
  当初中共设置“农业户口”的初衷,绝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为了剥夺农民”、“把农民绑在土地上”,而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因为“耕者有其田”本来是农民的愿望,所以才成为政治家为之奋斗的目标。从1905年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奋斗目标,到1951年中国大陆实现“平均地权”这个奋斗目标,看上去是“胜利”了,但结果又产生出人们当初没有预想到的新问题。这再次应验了毛泽东的口头禅:“事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5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pgdzxfj 发表于 2014-3-22 21:39
感谢崇老师!真舍不得这个帖子。崇老师,期待您的下部作品!

真是你给我们这么多支持和鼓励!
以后再试着写点什么,还请继续支持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pgdzxfj 发表于 2014-3-22 21:39
感谢崇老师!真舍不得这个帖子。崇老师,期待您的下部作品!

真是你给我们这么多支持和鼓励!
以后再试着写点什么,还请继续支持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大历史的眼光。能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而不是站在某一政治派別的立场来进行描述。假以时日,阁下会有更大的成果。找个地方保存起来。以后会告诉后人真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599)/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3)
  
  【接前】我们现在的“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现实问题,也是毛泽东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毛泽东对国家的设计,是搞计划经济、单一公有制,所以毛泽东时代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是为了与“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相配套的。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对国家的设计是搞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
  因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差很大,因此毛泽东时代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于搞市场经济来说,就变成了阻碍和障碍,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这些改革,都是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制度,因为它们与市场经济不配套。
  相比之下,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这些改革相对比较容易。现在说改革进入“深水区”,因为比较容易改的,都已经改革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所以说“进入深水区”。其中最难啃的骨头,是计划经济的总根基“土地公有制”,这个还没有触动。因为“土地所有制”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弄不好会惹出大乱子来,所以还没有人愿意去冒这个险。
  当然,“土地所有制”还是属于经济改革范畴,要使改革进入政治体制范畴,水就更深了。很多人呼吁中央搞政治体制改革,但作为国家领导人来说,不得不考虑这里面的风险问题。因此,我们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文革,在某种方面也影响到后任领导人搞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领导人搞改革,他要承担所有因此而产生的后果责任。这里拿工厂的老板来打比方,假设一个做皮鞋的工厂,赚钱很少,工人的工资也较低,但工厂尚可维持。此时老板提出来工厂搞改革,不做皮鞋了,改做运动鞋,因为运动鞋有可能赚钱较多。但是皮鞋厂改做运动鞋,风险很大,不仅机器设备都要重新更换,而且做出来的运动鞋质量如何,能不能卖出去,都是不能确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老板决定冒险搞改革,向银行贷款买新机器,改做运动鞋,那么结果是两种:成功和失败。如果改革成功,运动鞋大赚钱,改革带来的好处大家都来分享,每个职工都可以涨工资,发奖金;但如果改革失败,做运动鞋反而赔钱了,改革的坏处则由老板一个人承担,偿还银行贷款是老板一个人的事,工人不会帮老板还贷款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0)/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4)
  
  【接前】因为改革成功了,好处人人有份;改革失败了,坏处老板一个人承担,所以很多老板只要能维持,是不会去冒险搞改革的。
  国家搞改革也是一样,成功了全国人民都分享好处,失败了则是领导人一个人的责任。因此领导人下决心搞改革,是很不容易的。毛泽东搞文革是一种政治体制改革,是冒了很大风险的,结果文革失败了,那么我们怎么评价毛泽东呢?
  如果我们赞扬毛泽东搞改革的勇气,理解文革的失败是“事情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为毛泽东搞文革失败是“好心办坏事”,给予毛泽东较高的评价。这样的话,就会鼓励后继的领导人们,鼓起勇气去搞改革,不怕失败栽跟头。
  如果我们因为毛泽东搞文革失败,就把他说成是“胡闹”,甚至把毛泽东搞文革理解为“对政敌的报复”,给予毛泽东很低的评价。这样的话,就会让后继的领导人感到寒心,对搞改革望而却步,不愿意冒着挨骂的风险去搞改革。
  因此,我们对毛泽东的态度,也影响到中国今后改革的步伐和力度。我们越肯定毛泽东,就会涌现出越多敢于冒风险的改革家;我们越否定毛泽东,改革家就会越少。
  
  最后,我们再从大历史的角度,讨论一下毛泽东路线的成功与失败。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一下国家的发展方针。
  古今中外的国家,其发展方针,从大的方面看,不外乎两种:“富”与“强”。所谓“富”,就是老百姓生活富裕;所谓“强”,就是国家军事力量强大。古今中外的国家,按照“富”与“强”两个标准来看,可以分为四类:既富又强、富而不强、强而不富、不富不强。
  虽说每个国家都渴望同时实现“富”与“强”,可是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是优先向“富”的方向努力,还是优先向“强”的方向努力,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国家发展战略。
  二战前的日本,是一个优先向“强”方向努力的国家,我们称之为“军国主义”。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的武器装备和军队训练等“强”的方面,大大优于中国;但日本在“富”的方面,并没有多少优势。当时日本老百姓的生活也很穷困,穷人遇到灾荒就要卖儿卖女,和中国也差不多。日本是把一切可以用的钱,都用在军事上,是一个典型的“强而不富”国家。二战后,日本又改弦易辙,优先向“富”的方向努力,变成一个典型的“富而不强”国家。【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1)/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5)
  
  【接前】中国历史上的大唐帝国,是“既富又强”的典型。但进入宋朝之后,中国就变成一个“富而不强”的国家。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程度,都超过北方的金国十倍以上,但却打不过金国,被金国灭亡。在江南建立的南宋小朝廷,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程度,也远在金国之上。但南宋却是一个军事弱国,南宋皇帝要向金国屈辱地称臣,向金国进贡。
  
  南宋皇帝赵构给金国皇帝的国书写道:【臣构言,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是:【臣下赵构说,承蒙上国皇帝恩准我们为外藩属国,我发誓要世世代代永远称臣。每年皇帝的生日及新年,都派遣使节去祝贺。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每年春天到泗州交纳。如果我违背誓言,就要找到天谴,身死国灭。赵构现呈进誓约,并匍匐地上恳请上国早日下诏书,使弊邑称臣有个永远的凭证。】
  
  金国皇帝的诏书说:【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今天其悔祸,愿身列于籓辅。今遣使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其恭听朕命。】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是:【皇帝说:告诉你宋康王赵构,是天要灭你的国家。今天你对过去惹的祸表示后悔,愿为我的外藩属国。今天遣使节册命你为皇帝,国号宋。你要世代臣服,永做我的护卫。你要恭敬地服从我的命令。】
  
  到了近代的鸦片战争,中国在“富”方面,GDP规模等经济实力,也不亚于英国。中国战败,还是败在“强”上。最典型的是,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莞尔小国日本,屈辱地割地赔款,绝不是因为中国不够“富”,而是因为中国不够“强”。【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2)/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6)
  
  【接前】因此,当时中国的政治家和领袖人物,给中国制定的奋斗目标,都是优先发展“强”,而不是优先发展“富”。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一组浮雕,上面的历史人物,都是为中国的“强”奋斗献身的人,而不是为中国的“富”奋斗献身的人。
  1949年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不是宣布“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就是强调中国实现了“强”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建国方针是优先发展“强”,优先发展军工,搞全民皆兵,备战备荒,深挖洞,都是体现在发展“强”上。
  毛泽东时代搞出的“两弹一星”,更是为中国的“强”打下了物质基础。毛泽东对中国的“强”,是贡献很大的人物。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的两次对外战争:抗美援朝和中印战争,中国军队都表现出足够的“强大”,一扫旧中国的“富而不强”印象,使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后,第一次感到自己“强大”起来了,也使外国人第一次感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毛泽东之后,邓小平的建国路线则是优先发展中国的“富”。邓小平对中国的“富”是贡献很大的人物,但在“强”的方面,基本上是依靠毛泽东打下的底子。
  所以说,毛泽东对中国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强”的方面;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富”的方面,两人加起来,就是“富强”了。
  现在有人批评毛泽东的建国路线失败,说:“毛泽东不应该搞那么多军事,应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这个问题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能说毛泽东的建国路线失败了,至少毛泽东奠定了中国“军事强国”的地位。
  近代中国的“富而不强”,是一个历史老毛病了,因而总是内忧外患不断。是毛泽东第一次克服近代中国的老毛病,把中国建成一个“强国”。尽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强而不富”的,但这并不能改变它的划时代历史地位。
  如果不是毛泽东解决了中国“强”的问题,中国的内忧外患不断,邓小平也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我们今天能够和平发展,不应忘记毛泽东对中国“强”方面的贡献。【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崇老师,一直在看你的这部作品。非常期望看到全部,我想请你把全文发给我好吗?我的邮箱是2692335531@qq.com。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3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找到原文了。每周都等更新,我还以为不更新了。崇新岳老师,能不能发全文到邮箱?545439764@126.com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3)/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7)
  
  【接前】最后谈一下“毛泽东思想”问题。对于“毛泽东思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只谈一下我们个人的看法。
  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东西,并不是“农村包围城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那些理论,而是毛泽东的思想方法。为了说明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我们从毛泽东一贯反对的两种“主义”出发进行说明。这两种“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因为这两种“主义”对革命事业的危害很大。
  “教条主义”的词典解释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这样的解释,是典型的“越解释越糊涂”。那么“教条主义”究竟是什么呢?
  现在有一句简单易懂的哲理名言:“别人成功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这句话其实就涵盖了“教条主义”的核心思想。用简单易懂的话来解释“教条主义”,那就是“试图复制别人成功的经验”。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好的成功经验。当时中共党内流行一种思潮,试图“复制”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在大城市搞暴动。中共试图复制苏联的成功经验,却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直到毛泽东提出不照搬苏联的经验,独创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把中共引导到胜利的轨道上。
  现在看来,试图复制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是愚蠢的,但在当时的中共高层,复制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一度曾比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更有市场。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教条主义”者的理论是:苏联人这么干成功了,所以我们这么干也能成功。而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尚没有成功的前例,所以很难让别人相信这条路一定能成功。直到毛泽东屡战屡胜,农村根据地越打越大;而教条主义者们屡战屡败,实在搞不下去了,人们才开始承认毛泽东创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是真理。
  很多人误以为“教条主义”是过去的革命时期独有的错误,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教条主义”是我们大家都经常犯的错误,今天也到处可以看到试图“复制别人成功经验”的失败者。这里举一个现代版的“教条主义”经验教训。【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4)/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8)
  
  【接前】2002年,留学生施尚荣回国创建尚德公司,生产硅太阳电池。正赶上世界掀起清洁能源热潮,又得到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于是尚德公司飞速发展。2006年,尚德公司的硅太阳电池生产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施尚荣本人也骤然身家186亿人民币,成为2006年中国最为富有的“首富”。
  施尚荣的巨大成功,引起一阵照搬“施尚荣成功经验”的太阳电池热。各地政府也学无锡市政府的成功经验,大力扶持太阳电池项目,全国各地都在大干快上“太阳电池项目”,一时间太阳电池在中国遍地开花。由于硅太阳电池的生产技术不是很难,所以很快中国就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电池生产国。
  但中国却没有因此而获益,因为全国各地到处兴建太阳电池生产厂,使中国的太阳电池生产能力很快达到40GW,而全球的太阳电池需求量不过27GW,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在供过于求情况下,各个厂家只好压价竞售,使太阳电池价格暴跌,太阳电池生产行业全面普遍亏损,许多公司破产倒闭,就连施尚荣创建的尚德公司也破产倒闭了。
  这就是典型的现代版“教条主义”错误,大家都想复制施尚荣的成功经验,都想成为第二个施尚荣,结果不但没有出现第二个施尚荣,反而整个太阳电池行业都债务累累,摇摇欲坠了。这种失败,与当年王明搞“教条主义”的失败是何其相似。当年王明等人搞“教条主义”,把中共在江西的根据地丢得一干二净,红军被迫长征,20万人只剩1万人,几乎彻底失败。
  尽管“教条主义”错误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但仍不断有人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比如现在不少提出:中国要复制美国的成功经验。美国的确搞得很成功,实现“既富又强”的理想。但我们不能忘记,“别人成功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中国如果复制美国的经验,能成功吗?
  这种想法,其实与当年王明等人“教条主义”想法是一样的。王明说:因为苏联成功了,所以我们按照苏联的办法和经验干,就也会成功。现在这些人也说:因为美国是成功的,所以我们按照美国的办法和经验干,就也会成功。如果中国照搬美国经验,会不会也像王明一样,输得一塌糊涂呢?关于美国经验,后面还要提到,这里先说“经验主义”。【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崇老师,,能不能发全文到邮箱:362032849@qq.com
对历史合乎情理的阐述,才是今后发展方向的掌握!
谢谢崇老师的长篇著述,若出书,必先购抢读。
再次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5)/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39)
  
  【接前】用简单易懂的话来解释“经验主义”,就是“试图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过去自己成功了,于是就以为将来按着过去的成功经验办,就一定也能成功。这种想法显然是用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思维思考问题。过去的成功有它的环境背景,而将来的环境背景变了,因此过去的成功经验也是不能照搬的。
  中国有个寓言“守株待兔”,就是形容“试图复制和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以为过去的幸运还会再现。现代版的“经验主义”失败教训也不少,典型的例子也是上述的施尚荣的例子。在全国各地到处建太阳电池厂,太阳电池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施尚荣应该赶紧改行干别的,为企业重新打开一条的出路。可是施尚荣却认为自己过去搞太阳电池获得巨大成功,将来就还会继续成功。因此他不但不撤出太阳电池行业,反而继续投资扩大生产。
  2013年5月,施尚荣的无锡尚德公司申请破产,总负债额高达174亿元,其中70亿是来自银行。为什么银行会借那么多钱给施尚荣?因为他们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认为施尚荣过去赚了大钱,所以今后也还会继续赚大钱,因此敢大量借钱给施尚荣。
  
  毛泽东之所以反复强调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因为这两种“主义”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太大了。纵观毛泽东一生,他没有犯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没有试图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没有试图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毛泽东一生所干的事情,都是围绕着“独创”这两个字。毛泽东搞的文革,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不管这场文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史无前例”这四个字是当之无愧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他的思想方法:不模仿别人,不迷信自己,勇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毛泽东走成功了;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也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毛泽东走失败了。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它们都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这里再说几句题外话。中国能复制美国的成功经验吗?
  不可否认,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实现了“既富又强”的成功国家。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在学习美国经验,都想复制美国的成功。但至今为止,世界上并没有出现第二个美国,这本身也证明上述哲理:“别人成功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6)/评解之十一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文革(40)
  
  【接前】没有一个国家学美国成功,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情。对于中国来说,要想复制美国经验,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最主要的困难,我们认为是民族问题。
  现在所谓“西方七国”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都是单一民族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是移民国家,它们都没有民族问题,所以它们搞民选制能够成功。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搞美国那样的民选制,势必引发棘手的民族独立问题。
  前苏联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一旦搞了民选制,结果就是国家分裂。有人认为:国家分裂也没什么,不一定是坏事。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和平地”分裂成几个国家,那倒真是“没什么”。问题是国家分裂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战争。
  我们可以把国家分裂理解为“分家”,原来大家在一起生活,并不计较这张桌子归谁,那张椅子归谁。可是一旦分家,问题就来了:桌子分给谁?椅子分给谁?大家会因为分配财产而争得面红耳赤,弄不好就要大打出手。
  国家分裂也是一样,人们会为了这块土地归谁、那块土地归谁而争得面红耳赤,弄不好就大打出手。在国家分裂时,领土纷争几乎是必然出现的。最近,俄罗斯与乌克兰因为领土问题,发生严重争执,虽然还没有大打出手,“小打”已经有了,将来“小打”说不定又会变成“大打”。
  可以预计,中国一旦学美国搞民选制度,势必出现严重的民族独立问题,进一步引发领土纷争,再进一步又会面临战争危险。一旦出现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危机,对国家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首先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看到战争危险会纷纷撤出,引发国内大量的失业问题和金融问题。据中国官方的数字,2013年中国的外资企业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6%。所以一旦出现外资大量逃离,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按照毛泽东思想的精神,中国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照搬美国经验;也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照搬过去毛泽东的经验或邓小平的经验。中国只有创新,只有大胆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才能实现“国强民富”的愿望。其实,我们不妨想一下,我们学美国经验,美国又是学谁的经验?显然,美国经验不是从哪里学来的,而是美国人自己创新出来的。正应“成功的经验不能复制,能复制的经验不是成功”。
  毛泽东从一个普通农民,奋斗到人生成功的顶点,这绝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成功的背后,就是他的毛泽东思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理解毛泽东思想,使我们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也是有助于引导我们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
  
  到这里,我们这个系列文章就结束了。后面还有一个《后记》,主要说明一下写作这个系列文章所用的主要参考文献,以及一些个人的感想。【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老师,拜读了您的大作,感到非常好,非常期望看到全部,能否将没能发的部分请您发给我好吗?谢谢!我的邮箱为:jbsun163@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lhlhlwq 发表于 2014-3-23 23:02
终于找到原文了。每周都等更新,我还以为不更新了。崇新岳老师,能不能发全文到邮箱?
非常感谢! ...

你的电邮地址不对,退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斜阳草树W 发表于 2014-3-23 21:25
崇老师,一直在看你的这部作品。非常期望看到全部,我想请你把全文发给我好吗?我的邮箱是。谢谢。 ...

你的电邮地址不对,退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0 20:38 , Processed in 0.04121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