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5|回复: 49

[说文讲古] 汉宫秋之一 生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宫秋系列是难得的考据与脑补都严肃又合理的作品。从人物称谓到吃穿用度,从历史背景到具体事件,都精抠细节,真心给作者点赞!


       作者自述前言:


       第一楼就先啰嗦两句。这套汉宫秋经过长期的打(拖)磨(延),今日总算是能把第一篇发出来见人了,这是个多么伟大的进步啊。。。。。【表丢番茄臭鸡蛋啊


时差缘故我这边还是阴历七月十七卫后忌日,赶在今日给胡编快报继续开张吧。记住了,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去去去,拿错剧本了,重来,跟我一起念:胡编快报,胡说有理,恶搞无罪!纵然这篇一改之前走恶搞路线,但依然还是本神婆的一家之言,在史记和汉书基础上点缀的一家之言,是我心目中那些历史人物的形象而已,不是还原历史啊!



我想大概每个汉武粉心里都有一个独特的巫蛊之祸,结果无外乎都是一个字:虐!两个字:心塞!本着煽情的原则,读到那段哭了就告诉我一声嘛。


目标是写四篇:第一生离,第二死别,第三莫失莫忘,第四尘封旧事。咱就从第一篇开始交货吧。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自卑也好,自负也罢,卫氏众人行事,从来都与这样的负面情绪无缘。无论是椒房殿的卫皇后还是那位曾经戎车七征,今日葬在茂陵庐山冢下的大将军卫青,都是谦和宁静的性子,那完全不是因为自卑而谨小慎微。卫子夫举手投足的优雅,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恩威并重,才真的是母仪天下的风范。

史良娣也曾暗暗模仿过这位皇后,自己心里却也知道,终究只能是似是而非有形无神。然而,近几个月来,失去外朝丞相的支援,失去疼爱有加的外甥侄子乃至丧女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卫子夫近一直压抑着内心中所有的痛楚与愤懑,这一腔愤怒要发泄,不能冲着九五之尊的天子,不能冲着始作俑者的江充,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就成了出气筒,去承受皇后悲愤中的怒火。

此时此刻,已经丢掉传了六代平阳侯爵的曹宗正跪在椒房殿一言不发。曹宗之父是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其母则是天子刘彻与卫皇后嫡出的长女卫长公主,元朔六年,曹襄尚卫长公主,亲上做亲,元狩二年便有了曹宗。遗憾的是,夫妻两个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元鼎二年,曹襄去世,元鼎四年,卫长公主改嫁栾大,没过多久,元封二年,卫长公主也早早离世,失怙失恃的曹宗便由祖母平阳公主接到身边亲自抚养。

曹宗被定下的罪过,其实与巫蛊咒诅倒是没什么关系,只是与黄门中人行为过密,被告发了个阑入殿门与中人奸,这本是死罪,当年卫长公主去世前,疼惜唯一的儿子,效法与父亲同胞所出的隆虑公主,请求天子,若有过犯,请以财赎罪。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当年犯的乃是杀人之罪,最后依旧没能逃过死罪,对曹宗,刘彻倒是念在平阳侯曹氏开国功臣以及早逝的长女,允其入财赎罪,但夺了世袭的爵位却是免不了的,至此,高祖开国功勋绍封的后代已经一个不剩。

同在内殿的史良娣不敢、也无法劝解。卫氏一门昔日皆出自平阳侯封邑,即便是卫子夫母仪天下,卫青战功赫赫位极人臣,甚至娶了平阳长公主,对旧主的感恩戴德也丝毫不减,面对侥幸逃命的外孙,年过花甲的卫皇后声音中饱含着失望与愤怒。

“卫氏出于平阳侯,兴于平阳侯,没有夷侯和长公主提携栽培,你外母我何曾有机会入宫事君?你舅公和表舅如何能有机会号令三军战场拼杀?又何来今日卫氏之荣光?卫家人心心念念报答夷侯和长公主恩德,不敢有丝毫忘本,你呢,你乃是平阳曹氏唯一嫡脉,年少失护失恃,长公主躬自养视,生恐有半点不周,只盼你能有翻作为,你母亲临终前最是不放心,生怕你惹是生非,好个先见之明,看看你如今!敬声骄奢不法挪用北军钱,这我不袒护他,可私通公主,巫祭祠诅上,甘泉驰道埋偶人,这三条皆是栽赃陷害,那卫伉更是彻头彻尾的冤枉,可你呢,你敢说你没有私通中人,没有阑入殿门!你干的好事啊,平阳侯代代出英杰,曹相国开国元勋自不必多说,靖侯为高后御史大夫,官居三公,简侯于七国之乱兵发齐国平叛,你祖父夷侯若非多病也定会有一番作为,你父亲是漠北大战的后将军,如今不指望你能比肩先祖,你却连个爵位都保不住,这平阳侯的爵位今日毁在你手里,这,子夫愧对长公主,子夫愧对长公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宗依旧低头一声不吭,越说越激动的卫子夫却一阵头晕目眩,竟是眼前一黑,栽了下去。史良娣眼疾手快,赶紧踏前一步扶住卫子夫,曹宗顿时慌了手脚,想要迅速起身,却因为跪得太久而双腿发麻,竟又跌了一跤。

殿外的皇后众侍御听得殿中有异,进到殿里,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哎哟,你们还都愣着干吗,快禀报詹事,快宣太医和医女啊!”鬓发花白的长御倚华果断下令,并指挥着身边几名年轻的长御将卫皇后扶上内殿卧榻,椒房殿中本有应急的医女,把脉之后,只说是急怒攻心,虽无大碍,但皇后年迈,最好需要宣太医诊治开药。

曹宗急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倚华悄声说道:“此处人多嘈杂,公子不如外殿静候。”自卫子夫进了椒房殿起,彼时尚年幼的倚华便深得信任,堪堪三十余载,昔日豆蔻年华的少女如今已是年过半百,对这位长御,卫氏众多晚辈一向礼敬有加。曹宗自知在这里也只能添乱,便顺从地离去。“我真是被坑了。”沮丧的曹宗倾诉着,“长御可信我?我的确是与黄门有来往,为的也只是怕又出个常融那般小人。可我几时与黄门阉人有过龌龊之事了?没成想,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倚华吃惊地望着这位刚刚丢掉爵位的开国元勋之后,在倚华的印象中,曹宗被平阳公主保护得过度了,平阳公主晚年丧子,对这根独苗爱护有加,可曹宗既没有母亲卫长公主的果决,也没有父亲曹襄的耐性。如今却没想到,曹宗竟然会想到这样一层,暗中襄助太子。

常融曾在刘彻面前进谗,太子刘据闻父亲病重,竟是满面喜色洋洋得意。尽管最后一脸愁容常融的刘据证实了这样不上台面的谗言不堪一击,常融也被刘彻下令处死,但以苏文为首的黄门,明里暗里却从未停止过对储君的诬陷。卫子夫对这种行径曾咬牙切齿,坚决要刘据请诛之,刘据却坚信彼此父慈子孝,君父断不会被这种说辞所迷惑。不值得为那些小人费心思。

对此,陪伴皇后三十八年的倚华不以为然,太子对自己太有自信,对自己的君父也太有自信,可是君父君父,终归是先君后父。倚华曾听女史读诗,知道刘据坚信所谓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毋信谗言。可是诗里还是有谗言罔极、交乱四国的警示啊。那无休止的污蔑和陷害,定要下重手方能震慑居心不良的奸佞小人。而这次,不管结果如何,曹宗的出发点总是善意的,只是,这个天生贵胄的贵公子是不熟谙阴谋诡计的,才会被反过来算计,摆了一道,其实也是意料之中。

无奈之下,倚华只能安慰沮丧的曹宗:“公子莫急,中宫毕竟是在气头上,君亦知晓,近几个月……”倚华没有继续说下去,自正月起便噩耗连连,对卫子夫是怎样的煎熬,曹宗也心知肚明,躬身长揖谢过倚华,去了前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倚华念叨的那段诗经原文贴出来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机、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机、构我二人


汉书里也出现了同样的引用,嗯,没错,就在武五子传,还是和刘据有关。作者这里引用的汉书的句子,相对的,汉书的行文、选字,比较进化,看着更好懂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的詹事,是陈掌和卫少儿之子陈荣,陈掌去世后,他便接替父亲成了掌太子皇后家的詹事。陈荣生的一表人才,为人又谨慎心细,刘彻曾赞其有先祖陈平之风,兼之又是霍去病的同母兄弟,自小也练得弓马娴熟,虽不能与兄长比肩,但也算是文武兼修,是卫氏枝属第二代中极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眼见卫子夫昏倒,陈荣立刻命令属臣:“你们两个,去太医署,中宫昏倒这非同小可.”又指着另外两人,“你们快去茂陵禀报太子,不得耽搁。”陈荣犹豫了一下,还是又下了一道命令:“建章那边,也要告知,你们两个,去给县官告知一声。不许说多道少的,只说中宫昏厥便是。”无论如何,还是得让天子知道。

太医的诊治,开方全都是按部就班,然而叮嘱陈荣的话却耐人寻味:“脉象上看,中宫这是思虑过甚而伤神,精神倦怠,毕竟有了年纪,气血皆衰,须得安心静养数日,切忌劳神动怒。再者,不宜食用辛辣,总得慢慢调养。若能听闻喜乐之事,心思开阔,则利于脾胃,必能快些复元。”陈荣送走太医之后,一面命人按着方子煎药,一面又把这番话原原本本的交待给了倚华,倚华苦笑道:“詹事也清楚,这现在椒房殿一片愁云惨雾的,哪里有喜乐之事啊。”正说着话,史良娣从内殿走出,请陈荣和曹宗进殿,卫子夫有话交待。

      “阿琰。”卫子夫轻声唤着史良娣的闺名,“你回去叫人给翁须收拾收拾,到我这儿住来,这时候翁须不许出半点意外,马上去,今天人就过来,穿的用的不忙,以后再慢慢送,在我这儿断不会委屈了她!”史良娣心里迟疑,便是中等人家,逢妇人免身,总要离家以避血气,皇孙刘进的家人子王翁须分娩在即,事关皇家血脉,自然不会马虎,一切俱已准备妥当,此时却要改到椒房殿待产,怎么都觉得欠妥。

      似乎是看出史良娣的疑虑,卫子夫叹道:“我都这把年纪了,什么风浪没见过没经过,难道还怕血光不吉冲撞了不成。现在就是翁须在我身边,我才能安心。把偏殿给她预备一间出来,规置好就行了。”此时此刻,再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健康的重孙出生,更能冲淡卫子夫所有的伤痛与忧虑。“唯!妾明白,一切就按中宫说的办。”史良娣亦是早早盼望着王翁须能够一举得男,有卫子夫亲自照料,自然一百个放心。

      “阿宗,回去吧,以后行事需三思,不可鲁莽,城旦之苦,你哪里吃过,这次得个教训,以后有什么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商议,不可胡乱自作主张。”方才的怒火早已烟消云散,此时此刻又在担心蜜罐里养大的外孙无法承受城旦之苦,曹宗恭恭敬敬地叩首:“外孙谨记在心。”卫子夫又冲陈荣摆手:“你带人下去吧,我一个人歇着。”“唯唯!”陈荣口中答应着,才退出殿外,便见到了一个熟悉的颀长身影,霍光。

点评

霍光最后一次见刘据,话都没说上一句。  发表于 2015-5-27 2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是霍去病的兄弟,陈荣同母,霍光同父。即便卫少儿再不待见霍仲孺,也并未阻止霍去病平阳认父,乃至领回一个兄弟,上一辈的恩怨没有影响下一代,陈荣自然也把霍光划归成家人。元狩六年,霍去病英年早逝隔断了陈荣与霍光之间的血脉联系,但陈荣明白,自己尚有父母妻小,而霍光只有霍去病这么一个亲人,便加之以照拂,对此霍光亦是感激在心。

       而后,陈荣接替父亲陈掌做了詹事,霍光则成为侍奉天子左右的侍中,又迁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此番前来,必然是带着刘彻的旨意,只是纷的乱情境下见到霍光,让陈荣很难形容当下的情绪到底是开心多一些,还是麻烦多一些。

      如今的天子住在建章宫。晚年的刘彻,除了喜欢出游巡视,也更加偏爱甘泉、建章这些离宫,近些年几乎很少回长安住在未央宫。在陈荣的印象中,帝后之间永远是和睦而宁静的,元朔五年,王太后丧期过后开始广选民女充实后宫,刘彻有宠姬如王夫人,也从未冷落过卫皇后。

       然而,元鼎五年,那个曾经风光一时,领着五个将军衔且尚了卫长公主的乐通侯栾大坐巫罔腰斩,卫长公主便长居封地当利,三年后郁郁而终。长女的早逝,最终造成了帝后之间不可愈合的裂痕,卫长公主不仅是刘彻与卫子夫的长女,更是刘彻的第一个孩子,刘彻对其疼爱有加,爱护得如眼珠子一般,不次于太子刘据。

      陈荣清楚的记得,卫长公主病故后,刘彻与卫子夫伤心之余甚至曾恶语相向,帝后两人头一次如民间夫妻一般闹得不可开交,互相指责对方草率行事,许婚栾大而害死了女儿。似乎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刘彻便开始频繁的远游,避开长安,避开未央宫,也避开卫皇后,也正是那段时间,卫子夫开始以皇后的身份扩充后宫,然而,广选的却不单只是良家子,一大批倡家出身的女子也也包括在内,而即便良家子入宫,不习音律歌舞,就意味着没有承宠的机会。以至于到后来须得扩充宫室、增添多个后宫位号才能容得下这庞大的后宫。

       不明事理之人只道是皇后为显妇德,加之色衰失宠来讨好皇帝的手段,但陈荣却明白,与其说是给刘彻选女人,还不如说是卫子夫给自己找消遣。这位出身讴者的皇后姨母酷爱音律,时常召那一批出身倡优,擅长歌舞的宫人来椒房殿自娱自乐,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刘彻一面便被放出了宫,偶尔会有那么几个宠姬得到天子的格外青眼,卫子夫也从不放在心上。刘彻在掌管雅乐的太乐官署之外,另立乐府官署,掌管俗乐,专门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多少也有卫子夫的缘故。

       可是,无论是刘彻自我放逐一般的远离长安还是卫子夫靠着舞乐醉生梦死,都无法抚平丧女之痛,时间长了,伤痛淡了,但每次相见,依然会勾起旧日的伤痕。帝后之间便默契般的选择了尽量不见彼此,取而代之的是互相遣人问候,担此重任的人选自然是陈荣这个掌皇后、太子家事的詹事,以及与卫氏沾亲带故的天子近臣霍光。

点评

精彩评论摘录沉睡的蔷薇花: 为了孩纸吵架,我估计但凡是夫妻,绝对有那么一笔!估计这俩人吵架的套路就是,子夫问野猪为什么一着急求仙就想都不想便把卫长嫁出去了,野猪就狡辩你怎么怎么不拦着我,子夫说我拦得住么   发表于 2015-5-27 2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陈掌和卫少儿设定了一个儿子,以后有用。


给史良娣起了个名字,以后会解释出处来源。【我最近可喜欢玩伏线千里了嘿嘿嘿嘿


刘据戴的远游冠,是诸侯王级别的,天子戴通天冠,公卿戴进贤冠,实在找不到太子应该戴什么冠。将就一下吧。


解释了帝后晚年疏远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我想拿卫长公主写篇文,等这个坑完了再说吧


汉代贵妇都是离家生产,这个吧里精品区也有专门论证过。至于把王翁须拉到椒房殿来生,剧情需要,剧情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几句有的没的。


皇后称中宫,出自汉官六种,反正不是什么娘娘


皇帝可以称陛下,县官,今上,主上,反正不是什么皇上


史良娣和陈荣对卫子夫都的回答都是唯。出自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以下对上应称唯,以上对下应称诺。


男人自称臣,女人自称妾。老流氓在太上皇跟前自称臣,惠帝在吕后跟前也自称臣,吕后在老流氓跟前自称妾,所以什么儿臣啊,臣妾啊之类的称呼,都可以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了



刘据对爹妈的称呼是阿翁阿母,找不到皇室成员对父母的称呼,也就没用父皇母后这种非常戏剧化的称呼。







  • 江南清净: 皇室成员对父母的称呼这个我们翻遍了汉书都没提到的,有知道的吧友也可以贴下史书记载
    举报 | 2014-8-14 18:18回复



  • 凌波仙子921: 回复 江南清净 : 我开始还想君父这个称呼行不行,但我查了之后吧,发现君父是和臣子对应的,意思就是皇帝,没有儿子对爹的称谓这个意思。称呼大人吧,又觉得不匹配天子的身份。虽说老流氓喊太上皇为大人,但是太上皇毕竟不是天子啊
    2014-8-14 23:47回复


  • 我就是不不: 回复 凌波仙子921 :参考唐朝的皇子们喊爹妈也是耶耶阿娘的,我约莫,汉朝也没那么矫情,跟民间差不多
    2014-8-24 22:22回复


  • 凌波仙子921: 回复 我就是不不 :有你这么一说我奏放心了。那些父皇母后的称呼都太有戏剧色彩,我嚼着不可信所以就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片长乐未央的请安声中,刘彻进了内殿。陪伴卫子夫的是已经换下素服的刘据。刘据大礼参拜稽首行礼,朱帷绣幄下的卫子夫倒是反其道行之,完全依着霍光传话所说的——不用起身行礼,依旧盖着锦缎鸳鸯被,靠在榻上一动不动,放佛这内殿除了他们母子外再无第三个人,甚至连简单的一个眼神都懒得留给刘彻。赞礼后,刘据起身,刘彻吩咐道:“太子留下,其他人出去。”侍御们鱼贯退出,内殿中就只剩下这天下最为尊贵的三个人。

      刘彻径直走到内卧,坐在卫子夫床边,殿中错金博山炉中散着一缕缕沁人心脾的香烟,此时此刻却氤氲着浓得化不开的尴尬。袅袅香烟缭绕在眼前,让刘彻几乎有些看不清卫子夫的神色,但无可否认的是,病态侵袭让她显得格外憔悴,卧病在床的缘故,卫子夫并未对自己容貌多加修饰,只简单将灰白驳杂的头发只用一支凤鸟状卷云纹白玉簪简单挽了个锥髻。这确实是与他相伴了一生的皇后,可这真的是她么?那个曾经总是笑语嫣然又细致体贴的卫子夫,和眼前这个无声挣扎的老妇人,怎么也重合不到一起。到底是流逝的时光带走了她?还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她?刘彻摇摇头,似乎想将内心深处的困惑甩开。“好些了么?”思绪万千的刘彻不知该问些什么,也捕捉不到自己真心想听的话语,只例行公事一般问了这么一句。

      “妾无重疾。妾已过花甲之年,总少不得个三灾六病的,按着太医嘱咐,静心调养便无大碍,劳动陛下顶着太阳过来,倒是妾的不是了。”卫子夫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是她所能表达的对天子最强烈的不满,她明知道刘彻不爱听老、病、死之类的字眼,甚至会提醒刘据褪去素服,自己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左一句花甲之年,右一句三灾六病的故意为之。

       “上了年纪就更得保养着,记得吃药,天热脾胃不好,哪怕只弄点清淡小菜,也还是得吃饭。”刘彻没有对卫子夫的敷衍了事动怒,只继续叮嘱了两句。卫子夫没有回应,刘彻也只是静静的望着自己的皇后,除了那次,为了卫长公主早逝的激烈争吵,她从来都是优雅而体贴的,这样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已然是仪态尽失的疯狂。似水流年等闲而过,一瞬间的悸动是可付诸全部信任的真心真意,一辈子的相守却也饱含无尽的坎坷。岁月流逝,带走了她的青春容颜,却也留下了她的雍容气度,昔日让他陶醉的青丝已是两鬓染霜,顾盼生辉的美目也变得浑浊模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良久的沉默,刘彻不得不承认,他们都老了。从建元年间伴随他走过来的人,只剩下眼前的皇后了。卫子夫一板一眼的话语之后便一言不发,刘彻思及往事也没有开口,只是静静凝视着对方,彼此的目光,渐渐从尴尬的淡薄,变成深藏的关切了。刘彻也知道,公孙贺父子一案判得太重、牵连太广,是以对卫子夫不是没有愧疚之情,只是他想要安慰皇后两句,却无从开口。

       而卫子夫这边,不咸不淡的几句场面话,已是她最大的发泄,眼前之人,毕竟是夫更是君,相守四十多年的情分,即便在这九重深宫刀光剑影的侵蚀下早已不那么纯粹,她又怎么可能不顾一切的去指责天子。当年因为卫长公主而争吵,终究是儿女家事,就算是闹翻了天也不会涉及庙堂政事,而这次的巫蛊案关系着前朝太多恩怨,又牵连着自家骨肉至亲,加之天子一向反感后宫干政,此时身份敏感的皇后身处风暴中心,无论是劝谏还是控诉都有些欠妥,最好的应对,只能是沉默。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刘彻想怎么处置,都随他去。

        最终还是刘彻打破了沉默:“朕来是看看你,再一个,还得跟你商量两件事,第一个,据儿这太子当了三十多年,现在都快有孙子了,是时候立妃了。当初讲,立妃之事不急于一时,太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后,不能马虎,更何况有朕和皇考的前车之鉴在那儿,如今不一样了,二十多年眼瞧着,那史良娣是个好孩子,孝顺贤惠,担得起母仪天下的担子,据儿也喜欢她,朕看着合适。第二个事儿跟你们卫家有关,卫氏曾经五侯那是军功,自皇考那儿开了先例,给皇后父兄封侯,如今皇后父兄皆殁,卫氏无在位者,朕看就恩泽皇后长兄一脉,加封平舆侯,卫桓为平舆侯嗣子,咱们就这么一个孙女,当然不能亏待了孙女婿。”

        “臣谢父皇恩典!”喜出望外的刘据立刻稽首参拜,郑重谢恩。此刻的刘据又惊又喜,当年他加冠之后没有马上立太子妃,是刘彻的坚持。刘彻想起先帝的太子妃薄氏,他本人当年的太子妃陈氏,全都在当了皇后之后无所出,闹得后宫不宁,勾心斗角。所以自然不愿刘据重蹈覆辙,再立个无子的正妃。卫子夫也明白刘彻的意思,未来的皇后人选,岂可马虎草率。再加上刘彻自己和先帝的经历,内心总是隐隐抗拒着立太子妃。即便史良娣儿女双全,又通诗书,掌太子家事,庙堂之上与市井闾里间也都默认她极有可能是未来的皇后,刘彻与卫子夫却也未曾提起立妃之事。

       如今立史良娣为太子妃看似顺理成章,但在此时此刻,那是向天下宣告太子地位之稳固,而卫氏加封列侯,那更是意外之喜,自从卫伉失去长平侯的爵位,卫氏已经将近十年没有列侯了,此举是天子在明确表达对卫氏皇后与外戚的重视。如此多事之秋,这样的补偿,等于直接宣告,就算巫蛊一案卫氏枝属损伤甚大,然而刘据依然是太子,卫子夫依然是皇后,无可动摇。

        被封为平舆侯世子的卫桓乃是卫长君唯一的孙子,当年被刘彻委以重任的除了卫青,还有卫氏长子卫长君,只是还没等到挥鞭出击匈奴便去世了,留下遗腹子跟着卫青长大,这位侄子自小身子就好,总是汤药不断,却偏偏应了延寿这个名字,多少断言其活不太长的医者都去世了,卫延寿却已然活着,他独子卫桓倒是年少有为,风姿不凡,和多病的父、祖不一样,太始四年,卫子夫做主,将刘据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了卫桓。汉家制度,列侯尚主,刘据的唯一的女儿,就是未来的长公主,此时女婿成了列侯世子,再加上史良娣立妃的许诺,这两桩喜事无疑给了卫子夫和刘据一颗定心丸,所有的猜测和担忧都毫无必要,“妾代长兄一脉,谢过陛下厚恩。”沉默良久的卫子夫终于开口谢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瞧着一天比一天热,朕过几天就去甘泉宫,走之前就发诏书叫少府和宗正准备,明年开春选个好日子,给据儿立妃。”刘彻又转过脸对刘据说道,“朕去甘泉宫,还是跟以前一样,你监国理政。有时间了多陪陪你阿母。”

“臣遵阿翁教诲!”一直踞坐在一旁的刘据站起来,走到刘彻眼前郑重其事躬身一拜,让刘彻瞬间恍然,微微抬头望着比自己还要高出些许的长子,那是自己最疼爱也最器重的儿子,刘彻指了指他的头发:“据儿,你这里,竟也有白发了。”

刘据伸手顺着父亲所指的地方摸了一下,轻声笑道:“哦,臣知道,前些天发现了,过了明年正月,臣就三十九了,年近不惑,也不稀奇了。”刘彻感慨道:“可不是么,明年这时候,你虚岁就四十了,可有时候吧,倒还是觉得你才这么大,没事儿开口要朕跟你拿着木剑比划。”

刘彻伸手比了个高度,好像刘据依然还是垂髫之年的稚子,却没有沉浸在刘据幼时的记忆里,而是继续慨叹:“朕也老啦,你呢,是朕一手栽培的储君,注定要承担朕肩上的责任,这是你的宿命,你处事,为政,驭下都有一套,这也是为君所必需的,朕放心。你过去总劝朕少打仗,安民心,可你知道,自你出生十余年,就伴随着朕兴兵征讨,你可谓是生长于兵,伴随始终,朕为的就是扫清个太平天下给你,让你不需顾忌四夷侵扰,放开手脚做你的一番功业,所以要相信朕,按着为你铺好的这条路走,如此一来,你不需要走弯路,就能顺利安定天下,不再有战乱之苦,百姓安居乐业,做个让你君父、让列祖列宗和天下人都能放心的一代明主!”

刘据听着自己君父如此坦诚的剖白,顿时陷在一片震惊中,这类“吾当其劳,以易遗汝,不亦可乎”的话他早就听过无数次,然而从没有哪次让他感到如此的震撼,君父的殷殷期许,自己对未来的设想,社稷宗庙的责任,统统化作成压在肩上那千钧分量的重担。刘据再次长跪叩首:“阿翁用心良苦,臣都明白,亦当牢记在心,时刻警醒。”刘彻心里清楚,这个儿子敦厚稳重向来不用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讨自己欢心,自己那一番话,他也确实听进了心里。

说罢,刘彻整了整衣服起身,“行了,朕这就走了,皇后珍重,按太医嘱咐,保重好身子。”刚走了没两步,听到身后衣裾甩动,环佩玉器玎珰轻碰的动静,然后便是卫子夫庄重的声音:“妾恭送陛下,陛下亦珍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夫头上戴的簪子、屋里的错金博山香炉是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拿来用一下。盖的被子出自西京杂记,赵合德送给赵飞燕的生日礼单里


神秘的平舆侯的问题,这个解释还可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几张图,图文并茂才算是有图有真相。把道具贴出来哦


文里给子夫的发型设定为椎髻,这是汉景帝阳陵出土的椎髻女俑


111.jpg


满城汉墓出土,中山靖王的错金博山香炉,国宝啊!!!!


1111.jpg


还是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白玉簪。
111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彻忽然停步,转身,看到的却是长跪稽首的卫子夫。他的皇后在用最重的礼仪送自己离去。方才那一番话,卫子夫也听得清清楚楚,正是因为了有了对刘据这一番勉励,才让她不再对自己敷衍了事,她还是一切为了太子,也为了太子的一切。终究,那是为了他们的儿子。

      刘彻慢慢弯下腰,亲手扶起卫子夫,阳光有些许刺眼,清楚的照亮了卫子夫脸上亮晶晶的泪水,刘彻没有犹豫,伸手擦去了老妻脸上的两行清泪。然而,念及往事,屡屡白发人送黑发人,夫妻间形同陌路,新伤旧痛加在一起的卫子夫却再也压抑不住,伏在刘彻怀里痛哭流涕,刘彻没有开口劝慰,只是任由着卫子夫泣涕如雨。

      刘据静静地站在一边,默默注视已经许久未曾如此亲近的双亲,好似儿时椒房殿里那种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的日子又突然回来了一般,心里有种豁然开朗的舒展,无论什么心结,说开了,总是好的。

      许久,才听到卫子夫哽咽着的沙哑声音:“妾失仪态,陛下莫怪罪”。怀中的皇后缓缓抬头,红肿的双眼和清晰可见的泪痕让刘彻心里一紧,彼此凝望着对方的双目,昔年炯炯有神的虎目浑浊着岁月的沉淀,这样的双眼里有卫子夫两鬓斑白的倒影,曾经明眸善睐的杏眼不再神采飞扬,这样的双眼中映衬着白发苍苍的刘彻。

      卫子夫很少在他面前掉眼泪,只那一瞬间,刘彻觉得又回到了建元三年,一切都没变,一切都如当年重逢之时一般。如今,自己早已不是被祖母限制的的无权傀儡,她也不是昔年哭得梨花带雨的二八佳人,自己曾郑重许诺的卫子夫相伴近五十年,为子,也为夫,陪伴他度过建元年间最为艰难的岁月,陪伴他每个等待前方战报的不眠之夜,为他生儿育女,母仪天下。是一辈子,又放佛只是一瞬间就回到了一切的原点。

      “妾等陛下还宫,夏日虽然酷暑,陛下在甘泉也不要贪凉受风。”话语中殷殷的关切,五十年如一日。“敬诺。”刘彻点头回应,又忽然说道:“建元二年,到明年征和三年,子夫可知道过了多少年了?”这一次没有称皇后,而是唤她子夫,他亲自赐下的字。

      卫子夫伸手抿了一下鬓角的白发,低头轻轻说道:“五十年就一下子过去了。”“是啊,一般人尚且活不到这个寿数呢。未央宫长乐宫还是交给你了,朕也跟你道一声,子夫长乐未央!”刘彻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柔和,卫子夫的眼眸中也带着许久未曾有过的舒畅:“妾等陛下还宫,到时候,陛下就是曾祖父了。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好好,朕等着抱曾孙。子孙千亿,宜君宜王。”听到卫子夫的祝福,刘彻也引用了刘据加冠之时诗经篇目应答,刘据一笑,与父亲心照不宣。握住卫子夫的双手,承诺后便转身离去。而卫子夫也像往常一样,微笑着目送着刘彻的背影远去,远去的天子也没有回头。帝后之间似乎形成了这般的默契,卫子夫每次都会看着刘彻离开,经年累月,留给她一个从健壮伟岸到略显佝偻的背影,而刘彻从来也不会回头,但他心里清楚,他的皇后永远会在背后等着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夫和野猪用诗经对答的原文:


子夫那段出自小雅,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猪猪那段是大雅,生民之什,假乐,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被我套用成刘据行冠礼时候所用。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千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等于老夫老妻在,文雅的,呃,互相调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说了好多次汉代皇帝在日常场合都不自称朕,但我(作者)还是觉得用我或者吾感觉怪怪的。反观秦朝,祖龙确定了这个称呼皇帝专属不说,连秦二世都无时无刻不在自称朕。到了汉朝反倒不用了,怪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jpg




我(作者)写这几篇文里椒房殿都是要出现的,既然如此就赶紧贴一张椒房复原图吧


现在西安那边未央宫也申遗了,有椒房殿遗址,找不到子夫墓,能去拜一拜椒房殿也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继续说两句应答的问题,前头写的子夫外甥和儿媳,作为晚辈应答是唯,到了猪猪这儿,猪猪说的是敬诺。找出另外一位说诺是皇桑,有请刘小强(汉宣帝 刘询)同学,当当当当。。。。


       时充国年七十馀,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惊殊 于 2015-5-27 23:52 编辑

      卫子夫留在内殿,刘据则陪着刘彻从椒房殿高台之上走下,经过殿外梧桐树之时,忽然听得头上阵阵窸窣声,然后便起了个声音——“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刘彻惊诧间抬头,却见梧桐树上站着只毛色鲜艳的鸟儿,一板一眼的念着自己的那首秋风辞。刘据笑道:“啊,是这鹦鹉吓到阿翁了。阿母闲来无事就教它念,现在已经会半首了。”刘彻顿时惊喜莫名:“就是南越送来的那个能言鸟?叫鹦鹉的,朕见识过,不过也就是单个字的说点吉祥话请安词,皇后养的这只倒是能耐不小,竟如此之聪慧。”

      “还是阿母教的好。”刘据给父亲解释着,“一开始这鸟儿就只会说长乐未央和长生无极,后来总听宫人念秋风辞,竟也学会了几句,阿母干脆就一句一句的教,现在学的可是有模有样的。如今也不栓链子不关笼子,就这么散养着,自己时不时会飞出去,但是终究还是会回来。”鹦鹉依旧念叨着刘彻再熟悉不过的词句,刘彻口中喃喃道:“是啊,终究会回来。怀佳人兮不能忘,佳人,不能忘……何曾忘过,何曾忘过。”

      刘据眼见父亲忽然感慨万千,自己一时倒不知如何回应,恰在此时,史良娣正领着身怀六甲的王翁须过来问安,刘据忙拦着王翁,叫她无需须行礼。刘彻眼见着,便随口问了几句太医署所推算何时免身,又叮嘱史良娣道:“这些日子你就辛苦些,服侍好皇后,也照看好王氏家人子这一胎。”史良娣立刻回应道:“分内之事,妾不敢言辛苦。让陛下和中宫得抱得曾孙,才是妾身之福。”

      “行啦,你行事待人朕信得过,刚还跟皇后说了,太子妃不能再空着了,你以后多跟着皇后学,福气在后头呢。”刘彻说罢,史良娣惊喜得愣在当场,还是刘据扯了她衣袖一下,史良娣才跪下谢恩:“妾谨遵教诲,定然尽心侍奉太子,自省自查,上事舅姑,下慈儿孙,不负陛下与中宫厚恩。”“起来,起来。”刘彻执二人之手笑道,“佳儿佳妇,子孝孙贤,宜家宜室,夫复何求。阿琰带着家人子进去吧,外面日头大,皇后等着呢。”

      史良娣与王翁须拜别离去,刘彻忽然问起了王翁须:“朕听说,那个家人子王氏,双亲都不在身边?”刘据答道:“臣家吏去中山国买来的歌舞者,说是涿郡人,曾寄居中山靖王之孙、广望节侯之子家学歌舞,后就与家人失散,其余的,臣也不甚清楚了。”刘彻点头:“看着就透着一股子灵透,毕竟是燕赵多佳人。你也给留心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她家人给找来,你的孙子,好歹不能让舅家流落在外。”

      刘据应诺后,刘彻又伸手用力抓了两下儿子的臂膀道:“四代同堂,大汉开国到咱们这儿还是头一遭,等朕回来,再好好庆贺一番。朕不在长安,一应大小事务你做主便是。跟往常一样。行了,不用送了,回去吧。天热,别中了暑。”刘彻的叮嘱,既是君王,亦是父亲,刘据躬身长拜,目送着刘彻一行人离了长秋门。

      临行之时,一直没说上话的霍光走到刘据身前,两人交换个目光,二十来年的默契,就已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此刻,无论是老骥伏枥的天子,壮志未酬的太子,还是内殿里默默守望的皇后,都把这次别离当做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暂别,一如这些年来刘彻多次的离开长安城,离开未央宫。只是,谁都无法预知将来的命运,更无从知道,今此一别意味着什么。

点评

王翁须的经历也是按照外戚传里头写的。刘据的家吏专门跑到那边去买来的舞女。  发表于 2015-5-27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鹦鹉这个东东,解释一下,首先在礼记里面有这样的记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证明先秦时期中原大地是有这个东西的,但是到了汉书里,突然又变成了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言鸟。


根据汉书注解,和说文解字,能言鸟就是鹦鹉!我记得我看过类似的理论,是说春秋战国的时候,中原地区气候是要比西汉热的,孔子不就说虎兕出于柙,所以会有鹦鹉,犀牛等热带动物。到了秦汉时期,出现类似于冰期的时候,气候转冷,那些热带动物也就不见了。所以元狩二年的时候会把大象鹦鹉当成珍惜贡品了。


当然,天气转冷这个理论,也简介解释了秦汉时期匈奴骚扰比春秋战国要频繁得多,因为寒冷所不得不南下啊。





屈原在楚辞里提到过孔雀,楚国嘛,毕竟是江南地区了,然后盐铁论里有提,史记里都没有啊。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8 19:57 , Processed in 0.05447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