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国学精品图库----- 书法 >> 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月仪帖》黄麻纸本墨迹,无款,传唐人书,又名《唐人二十月友朋相闻书》。钤有“御府宝绘”“内殿珍玩”“群玉中秘”“明昌御览”“王氏禹卿”“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帖后有明解缙,清王文治等人跋。曾经金明昌内府,宋内府以为清毕源,乾隆,嘉庆,宣统朝内府收藏,原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石渠宝笈·三编》有著录。

    帖为草书,释文为小楷,存草书五十三行,五百四十一字,小楷释文五十四行,五百四十四字。帖分十二月令制为尺牍,前人称为“月仪帖”。此帖文不同于晋索靖《月仪帖》。今缺正月、二月和五月三首。其草书笔势圆劲,擒纵自如,深得晋人风韵,颇似孙过庭草书的风格。草书旁附有楷书释文,字虽小,但飞动变化,不可端倪,宋以后人难有企及者。 明解缙跋为唐人书,跋谓:是册“辞古笔精,洞达神妙,中间释字,亦且洒落”。

   《唐人月仪帖》书势快捷流畅,用笔圆劲甜熟。小楷释文结体秀雅,用笔劲健。书势流美,皆极精工,应出一人之手。清王文治跋此帖云:“今观其笔势圆劲,深入晋贤之室,其殆孙虔礼一流人也欤。释文小字飞动变化,不可端倪,宋以后万不能为,与草书应出一人之手。”今人习草,或谓取法《十七帖》、或谓临习《书谱》,虽是正途之言,但初习者很难上手。而此帖草书,动合规矩,用笔轻重、缓争、历历可睹。不像《书谱》变化莫测,难见端倪,也不同《十七帖》,其为刻帖,难以揣度其笔意。初习草书。从此册入手,求其法度,可为一径。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现存最早书法真迹


    陆机(公元261年至303年),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显臣的家庭,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东吴的名将。陆机一生的最大成就在文字方面,最擅长的是文学批评,他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言论。

   《平复帖》其实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文章内容说到病体“恐难平复”等内容,所以后人称之为《平复帖》。

   《平复帖》共9行84字,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表现出浓厚的隶草风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细观此帖,书风古拙,刚劲质朴,字间虽不连属,却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平复帖》从文词到草法都有点古幻难识。用笔则使用秃笔、燥墨,有如有些书画家所追求的“万岁枯藤”的味道,与甜俗一路大异其趣,可见秃笔枯锋的独特面貌。

   《平复帖》为纸本,纵23.8厘米,横20.5厘米。乍看此帖,书法起笔大多圆浑,竖、撇往往斜侧出锋;字体左高右低,既无蚕头凤尾,也无银钩虿尾之状,然而全文形散而神不散,笔划使转自如,带有隶书的波磔笔法;线条短小丰腴,笔划简练朴实,字与字之间不像今草那样连绵不断,但也不完全独立,笔意紧紧相连,上下呼应贯通。这幅作品融合了章草与今草两种字体的特征,结构自然而轻松,具有朴质雄厚、古雅自然的风格,大概是当时吴国一带的地域书风,它在汉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高深的书法艺术修养。

   《平复帖》作为中国书法的珍宝,在旧中国险遭帝国主义的掠夺。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不仅疯狂掠夺我国的财富,还把目光对准了我国的古代珍宝。国难当头,有人想把《平复帖》献给日本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书法家、大收藏家张伯驹知道了此事,他非常愤怒、焦急,担心这件名帖流出国门。情急之下,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用巨款买回了《平复帖》以及其他一些古代书画珍品,仅《平复帖》就花去4万大洋。解放后,张伯驹夫妇把这件流传1700年的无价之宝及自己所藏的古代字画全部无偿地献给了国家,当时的文化部部长茅盾亲笔为他签发了褒扬状。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文人手札:王铎


王铎(15921652),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末大书法家,也工诗文,并善画山水与兰竹梅石。其行草笔力劲健,常以力胜,尤长于布局。此篇短函,几乎就是一幅完整的书法。中间几处墨迹突显,皆为笔力过人处,堪称通篇之眼。信中述及一次官场风波的平息,似颇有契诃夫笔下“小公务员”心态也。文曰:又承华翰,深感注存。前翰密谕,数数同薛行老深讲,先不断葛藤,后半月弟欲下拜恳求,始曰罢了罢了。见其坚止,始相信。告之令弟,告之商老先生。商老先生公平博大,真圣贤也。事平,始敢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绎,字宁人,后更名炎武,号亭林,江苏昆山人。生平学问渊博,对典制掌故,天文地理,经史、金石、书法、音律,训诂学等都很精通,著有《音学五书》、《求古录》等诸多文集。《书札》是顾炎武书信之一,笔意古朴茂密,沉厚有韵,为世所重。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适 五律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传灯

释文:奴儿婢子学家翁但见人来发痫风一自龙山庵放火南无佛楷芙蓉读傅灯真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姜宸英 语摘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奚谷 人。平生喜读书,经史子集无不精研,诗文,书画,鉴赏样样精通。书画名重当时。草书作品《语摘》自然流畅,清新爽利,为其佳作之一。  
傅山,(1605-1690),字青主,别字公它,号朱衣道人,别号真山,石道人等,山西阳曲人。明亡后拒不仕,穿朱衣,饮苦酒,居土穴中,他是著名学者,工诗,作画,精通经史和佛学,又是医学家,对妇科研究较深,书法艺术尤为精湛,正草隶篆无不精妙,草书最见长。曾告学书之法:“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清赵执信言:“山书为国朝第一。”也有人谓其书法:“雄奇宕逸咄咄逼人。”流传墨迹很多。有《高适五律》、《读传灯》等。均系草书作品,有龙蛇飞舞,一气呵成之势,曲屈盘绕,酣畅遒劲,连绵不绝,此体势对后人影响巨大,争相摹学。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郑谷口 灵宝谣

郑谷口(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人。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少时便立志习隶习,学汉碑达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清方朔《曹全碑》跋:“国初郑谷口山人专精此体,足以名家,当其移步换形,觉古趣可挹。至于联扁大书,则又笔墨俱化为烟云矣。”他倡学汉碑,对后来汉碑之学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他自称:“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控于钧弩,少驰则败矣。”《灵宝谣》解体模于《史晨碑》,飘逸虚灵,活脱洒丽,是曰上乘书作。故《艺舟双辑》将其隶书列为“逸品上”。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笪重先,(1623-1692),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江上外史等,江苏丹徒人,工书画,精鉴赏,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书出入苏、米,其纵逸之致,王梦楼最所称服。”《自作绝句》为笪重光居山习道时所作,诗意盎然,字迹修长,清淳脱俗。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


:handshake: :handshake:
发表于 2008-6-17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帖收藏了!! 感谢楼主辛苦发这么多, 继续期待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王夫之 大云山歌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潜心著述四十年,精通经学、史学、诗学等,是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墨迹传世稀少。《大云山歌》书风神清气舒,可谓难得珍品。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施闰章 寓松屋漫题

施闰章,(1619-1683)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工诗,主持东南坛坫数十年,时称“宣城体”。 《寓松屋漫题》用笔清丽舒雅,风神萧散,字里行间充溢书卷气。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程邃 探梅诗

程邃(1607-1692),字穆倩,朽民,号江东布衣等。安徽歙县人。博学多才,擅诗文,书画。《探梅诗》笔力老辣枯劲,高古疏淡。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担当 语摘

担当(1593-1683),本姓唐,名泰,字大来。云南晋宁人。明亡,为僧。工诗善画,石涛赞曰;“担当老人大有解脱之相。”书学董其昌。豪放练达,一泻千里之势。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王锋 自作五律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官至大学士,带兵与清军作战,兵败被俘,英勇就义,谥忠烈。《明史》曰:“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喜雨诗》字如其人,刚正高节,笔道修长,掺有隶意,与明人书风大异其趣。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史可法 手札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陈洪绶 自书诗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老年时改称“老莲”。明亡,曾为僧人于绍兴云门寺,号悔迟等。擅人物,花卉等,与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为逸品上。传世书迹不多。《自书诗》飘逸疏朗,纤纤曲劲,别有意韵。使人耳目一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03:58 , Processed in 0.0439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