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undaomc

jundaomc经管书吧开业了,每周推荐一本书!(8月19日更新两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芐 于 2009-5-29 10:51 编辑

收藏本帖了,楼主能否发给我一些连接十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先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丰富哦,谢谢小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芐 于 2009-6-1 13:34 编辑

本周推荐:《儿童经济学原理》
推荐人:
curiouspuppy
推荐书籍链接地址:http://bbs.m4.cn/thread-169864-1-1.html




《儿童经济学原理》

书摘
  焕日的“铅笔盒事件”
  全家人早晨出门了,可是焕日却站在家门口迟迟不愿动身去学校,似乎在想什么事情,一会儿他小心翼翼地对妈妈说:
  “妈妈,我想买个铅笔盒。”
  “你不是有铅笔盒吗?怎么……?”
  焕勋这时也说话了:“你朋友在你生日的时候不是送你个铅笔盒做生日礼物吗?就在你房间里扔着呢。”
  焕日一看今天连哥哥都不帮自己说话,脸上马上一副委屈的表情,转过脸来对爸爸说:
  “爸爸,我同桌昨天买了一个新铅笔盒……”
  爸爸还没说话,妈妈就在旁边催了:
  “今天太晚了,快上学吧,不是有个挺好的铅笔盒吗?怎么又买啊!”
  焕日的小脸拉得长长的,嚷嚷道: “全都不要我,全都讨厌我!”
  这时爸爸拍了拍焕日的肩膀,在他的耳边嘀咕起来。
  可是焕日听着听着,却突然喊了起来:“太过分了啊!”
  原来,爸爸小声地跟焕日约定要给他买个铅笔盒,但是却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焕日要给爸爸写一封电子邮件,告诉爸爸自己一定要买铅笔盒的100个理由。
  “我才上小学三年级,怎么写得出100个理由啊,太过分了啊!”
  焕日说什么都不干,“我还是个小学生,这样的条件太离谱儿了!”
  焕日还说,或许上了初中一年级的哥哥还有可能,可是一个小学生是说什么都写不出那么多理由的。两个人进行了一番协商,爸爸说:“那焕日能写出多少呢?”焕日回答说因为自己是个小学生,写10个理由还差不多。
  最后,焕日跟爸爸约定好,要在爸爸下班之前给爸爸发一封电子邮件,写清楚自己一定要买铅笔盒的10个理由。
  下面就是焕日那天绞尽脑汁写出的10个理由。
  焕日的电子邮件
  我要买铅笔盒的理由:
  1.因为我现在的铅笔盒以后会坏。
  2.因为我想要新的铅笔盒。
  3.因为小朋友们都有新铅笔盒。
  4.因为比我小的弟弟都有新铅笔盒。
  5.朋友送给我的那个铅笔盒不合我心意。
  6.我看中的新铅笔盒里有模拟足球游戏。
  7.我现在的铅笔盒盒盖不容易打开。
  8.现在的铅笔盒不合我心意。
  9.在小朋友们的铅笔盒当中,我的铅笔盒最难看。
  10.买了新的铅笔盒,我的心情会很好。
  爸爸的答复
  爸爸收到了焕日发来的电子邮件,看来焕日肯定花了好大的力气来写这封信,而且因为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没有很好地理解焕日,他肯定非常伤心。既然焕日这么遵守约定,那爸爸也应该守信用。
  不过焕日在写这10个理由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呢?这才是爸爸想知道的东西。爸爸最希望焕日能懂得这个道理:
  “为了能够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我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世界上没有“免费”这回事——真是这样吗?可迄今为止焕日所得到的东西全都是免费的啊。
  ★ 爸爸妈妈免费给我食物
  ★ 免费给我买糖果
  ★ 免费给我买书
  ★ 撒撒娇的话还免费给我买好贵的玩具
  可是,仔细想想的话,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焕日并不是免费得到这些东西的,因为他给了爸爸、妈妈“希望和快乐”。世界上好像有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其实真正免费的东西却一件都没有。有许多时候,当时似乎免费得到了某些东西,可是以后肯定会在其他场合支付相应代价的。
  焕日说有一次朋友给他买了一个冰淇淋,可是这也不是免费的东西。以后焕日肯定需要报答这位朋友的,那么焕日一定要再买一个同样的冰淇淋来给这个朋友吗?这倒不一定。比如他可以通过帮这位朋友搬行李的方式来支付代价,也可以在心里感激这位朋友,不过,最终肯定还是要以某些方式来偿还这位朋友给买的冰淇淋的。
  正因如此,经济学家曼昆(Mankiw)说:“没有免费的午餐。”意思就是说,无论谁要吃午饭,都要付出代价。
  这话好笑吗?可却是至理名言啊。
  焕日也一样,想买铅笔盒,但是首先要以给爸爸写一封电子邮件的形式来支付代价,而不是白白得到它。爸爸也已经答应,第二天早晨要给焕日5000韩元来买新的铅笔盒。


内容简介
  想让孩子将来活得好,那么智商、情商、财商一个都不能少。经济时代的孩子,要拥有高超的财商,具备正确的经济观念,才可以生活得游刃有余。金氏一家四口,在一次远游中,由于焕勋、焕日两兄弟为一块点心“资源的稀缺”而引发的争吵,促成了本书雏形的诞生。在身为经济学者的父亲金是来带动下,全家人每一天的“经济大讨论”,都以日记的方式记载了下来,从“家庭巧克力股份公司”到“焕勋、焕日的经济旅行”,处处都离不开经济思维,许多必要而且有趣的经济学原理,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了原来学会管钱比学会存钱更重要。


作者简介
  爸爸金是来,毕业于首尔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专攻经济。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一直梦想做一位经济学学者,现在他是一名经济专栏记者。他有一句口头禅“用经济的方式去思考”,也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的意思。
  妈妈姜百香,是一位小学教师,现在运营着自己的网站“老师读书给你听”,在网上可有很多fans哦!
  哥哥金焕勋,是水原市熟知小学4年级学生,他曾经梦想将来做一名电影导演,现在却想当作家了。因为从爸爸那里学到了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所以现在他也开始想玩股票。他甚至说:“我要通过股票来体验人生的苦乐。”
  弟弟金焕日,是水原市熟知小学2年级学生,他希望将来能当医生,为家庭困难的人免费治病。他还梦想着能到中国少林寺去学习拳术,创立一家能制造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的公司。为了后面这个理想,他正在专心学习经济。


推荐书籍链接地址:http://bbs.m4.cn/thread-169864-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8# 拥抱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推荐:《刷盘子,还是读书?》
推荐人:curiouspuppy
推荐地址链接:http://bbs.m4.cn/thread-170547-1-1.html

经济建设的战略路线思考——《刷盘子,还是读书?》

该书内容未必全对,但对战略思维的启发性甚强,读者自会在扬弃中受益:)


现摘录一小部分作者自己在网络上公布的内容(后附图书及作者简介):


2003
年是自由市场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进行了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俄罗斯和印度都交出了满意答卷,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愚喜欢说瞎话,说自由市场经济大失败。



    贩卖私货前先瞎绕,数字游戏门好手段。学生是应该刷盘子还是读书?这种问题还用问,当然是读书了,这在国内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对于留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时刻困扰的问题。首先刷盘子的诱惑很大,以日本的标准,刷一个小时的盘子,折成RMB大约60元。那么一天是多少,1个月是多少,1年又是多少。而读书则很辛苦,学费高不说,还有读不出来的可能,即使读出来了,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所以很多人干脆选择了刷盘子。选择读书的,也必须刷盘子,因为没有钱。又有新问题,即多长时间刷盘子,多长时间读书。刷盘子的收入是用于读书还是改善生活,比如说买辆车耍耍。用于读书的,还要抵御很多诱惑,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比刷盘子的差,一旦松懈,原来所读的书白费。有很多问题要考虑。  当然,读出来了,找个工作,收入远非刷盘子可比,且很轻松。


    国际社会其实与一个国家内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平等只是理想,但不是现实。有人是白领,有人是刷盘子的。成为白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家道殷实,则生下来就是白领,但这种人很少。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间就变成白领,这种概率太少了。多数人只能通过自己奋斗成为白领。日本是个模范生,从穷小子变为白领。祖上没有给日本任何财产,即没有土地也没有资源,只能靠自己的本领去交换这些,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它也赶上了好时代,当时通信和交通不发达,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国民很难受到物质诱惑,一门心读书,当时读书的形式是造枪造炮打仗。后来,读书的形式变化了,但内容没有变,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由于高超的技术力,从世界换回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40年代还没有饭吃,到560年代家电大普及,70年代汽车大普及。日本成为富裕的国家,以前的书没有白读。奇怪的是GDP的增长率并不高,所谓高度成长期1955-1973,平均不到10%


    中国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祖上还留下家业,有些土地和资源,虽然不多。总在想是不是卖卖地(也就是卖粮食),卖卖资源,就可以了。这种刷盘子的收入也不少,是不是应该改善生活,比如买烟抽,到十里洋场去耍耍,就这样蹉跎了约一百年。其间虽然也想学些本事,但太辛苦,光交学费,没看到产出,也就放弃了。到了340年代,中国只能做汉阳造,日本已经可以做大和零战,不打你又打谁,即没本事又空守着一份家业。


    毛泽东高瞻远瞩让中国人安心读书,而不是刷盘子享受生活。所有刷盘子的收入,卖粮食和卖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充做学费,使国家工业化,而不是购买彩电冰箱等消费品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GDP。心无杂念,也不攀比邻居的幸福生活。学习成绩也很显著,从几乎零点起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做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创造了无数第一。完成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这些第一,按照经济学原理,是不懂经济,不讲比较效益,是走弯路。但它们培养了无数人才,培育了工业人口和市场。890年代家电大普及,现在汽车也开始进入家庭。正复现日本成长的历程,但日本却从明治开始读了近百年的书。


    但是,现在中国爱刷盘子贪小便宜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在算GDP增长多少,多少年后会达到什么水准。就象刷盘子,一天刷多少盘子,挣多少钱,多少年之后就成百万富翁一样可笑。按照现在的GDP增长率,就是再干100年,也还是二流国家。如果继续读书深造,降低GDP增长率,那么只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流国家,人均GDP也会是一流的。


    绕了一圈,该说到俄罗斯和印度。它们的市场经济改革无非是鼓励人民自由地刷盘子,自由地消费改善生活。正好中国开了个大饭馆,生意兴隆,工钱还给的高。刷盘子拿钱,欢欢喜喜把彩电冰箱抱回家。交学费读书?那种没有比较效益的傻事谁干。好在俄罗斯和印度还读过一些书,俄罗斯还有博士水准,让大家还有点悬念。巴西没有读过书,一直刷盘子,大家好象从来就不关心它的GDP增长率,其实它的GDP增长率也是很高的,并且持续了上百年。


中国和日本的战后再出发

    日本虽是模范生,但不敌先生,最终战败。殖民地丧失了,剩余武器被收缴,正在研制的先进武器,如喷气战斗机、导弹、洲际轰炸机等,连同样机、图纸和实验设备等也被美国拆除运走。大量的工厂和建筑被摧毁,战后日本满目沧痍。从明治开始经历了约百年,又回到了原点。大和虽然沉没,但创造大和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都完整的保留下来。日本本就一无所有,唯一的资源也就是人。终战直后,政府的经济安定本部(现在经济企画厅的前身)就开始运作,规划和协调未来的发展。航空改汽车,军舰改轮船,瞄准镜改照相机。转型需要时间,国际市场开拓也需要时间,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在家,会消磨掉技术力,尤其是组织纪律性。一声令下,组织去种树,演义日本版的上山下乡。今天,日本各地都能看到那高耸入云的水杉,就是当年的杰作。这种水杉现在向中国出口,竟然也是每年春季“花粉症”的原凶。战后食品困难,政府集中有限的粮食给学校发放免费午餐,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战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被称作“团块世代”,是日本高度成长期的主力,也是现在日本经济的脊梁。


    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忘我劳动,完成艰难的转型,毕竟是转行。以厂为家,不计报酬。其实也没有报酬,政府没钱,只能保障基本的食品配给,工厂也没钱,日本生死未卜,怎能计较个人得失。就这样渡过了战后最艰难的岁月。进入50年代,日本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原料大量输入,各工厂重新运转起来,原来的产业大军又成建制地回到岗位。进入60年代,团块世代推动日本进入黄金时代。
    日本经历十年不况,还看不到隧道尽头的亮光。NHK经常放送当年再出发的节目。前不久放送了丰田再出发的节目,邀请了当年的几位技术人员现场作客,讲述当年如何从造飞机转行造汽车,研制日本第一种小汽车——皇冠,功成名就后竟不计报酬引退。回忆当年的创业,白发苍苍的老人热泪盈眶。



1949
年的中国也是一片废墟。所不同的是,国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现代技术几乎为零,只能仿制汉阳造。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满口之乎者也,与现代工业技术几乎毫无关系。祖上留下的土地和资源,人均也不见得比日本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远见卓识,中国崛起唯一的依靠其实与日本一样,是人!而不是土地和资源。1949年时点,从人的角度来看,日本已经领先中国近百年。日本已基本消灭了文盲,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中国,绝大多数是文盲,极少数的科技人才,包括后来回国的钱学森,也是只读过书,没下过水的,知识分子几乎与工业生产不沾边。如何造就工业化人口是发展经济的最优先的课题,而不是优化配置土地和资源,这一点上毛泽东至少领先现代中国主流经济学家50年。他们还在鼠目寸光地研究该如何优化配置资源。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政策简单的说就是“抓革命促生产”。中国首先是个学校,目的是改造人。生产,也就是打工刷盘子挣钱,是从属的,只是为了支持学业。所以,在经济方面对毛泽东时代的争论完全是不得要领,无论评价高还是低。
    首先要进行扫盲初级教育。那个时代政治运动不断,读毛选,贴大字报,好象很荒唐。但奇怪的是,中国人读《子曰》两千多年,绝大多数是文盲。读《毛曰》只20余年就扫盲了,真是奇迹。


    中国的工业化是漫漫长路。要尽快把工业文明之风吹到农村。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工业化训练。被许多人指责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村发展。其实,人就算是机器,没日没夜地干活,中国也打不了多少粮食。还不如多些闲暇时光,学知识学文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集体劳动,分工协作,进行初等工业化训练。兴修水利,机械化,电气化。靠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前行。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平均身高体重得到了迅速增长。而农民也得到了再造,扫除了文盲,接触到了现代的农业技术,学到了科学知识。日本电视台经常有反映第三世界农村生活的节目。其它国家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高(可能土地是私有的原因),轻壮年在田间拼命干活,但非常贫困,没有文化,家徒四壁。而中国农民,积极性差很多,老弱病残干活,因为有各种农机具,轻壮年外出打工,家里多少还有几样电器。但中国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准还停留在毛泽东时代。相比日本农民,中国农民还算勤快的,但日本农民非常富裕。


    工业的扩张,完全是与经济学原理背道而驰的。在工业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但却使更多的人卷入到工业生产之中,已经熟练的技术工人,没有必要积极且重复机械高效率地生产产品,而是带更多的学徒。节省下的时间,学知识学文化,进夜校,搞小发明,小革新。或者自己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自学无线电技术,可别小看半导体收音机,当时可是高新技术,一点不亚于现在的计算机。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获得的知识,比现在拼电脑多多了。看670年代的《无线电》杂志,就能清晰体会到这人才的再造。经过这种违背经济规律中等教育,中国完成了中级人才的准备,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大量中层技术和管理人才。


    毛泽东时代的高等教育是个奇迹。中国几乎所有的第一都诞生在那个年代。即使现在的神舟五号,火箭也是那个时代的作品。中国的这些第一,与世界的先进水准相比是幼稚的,不符合比较效益的经济学原理,但它们完成了中国高等人才的准备,使中国只能仿制汉阳造一跃成为科技先进国家。在最新技术领域,中国的第一与世界第一诞生的年代相差不远,虽然质量和性能上还有很大差距,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


    毛泽东远见卓识,使中国从目不识丁的文盲,经过小学、中学……,20多年后博士毕业了。日本是模范生,也经历了近百年,明治年间的日本人没有看到日本毕业。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却看到了。毛泽东创造了奇迹,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再造。刚毕业的博士是清贫的,当然不能与刷了20多年盘子的打工仔相比,但前途是无量的。



6
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的“团块世代”, 在孩提时代就感受到了工业文明之风,读书认字时陪伴的是《十万个为什么》,近乎免费地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还受到了很好的职业培训。这代人中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绝对数目在世界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推动中国的经济列车急行……


从西班牙衰落看俄罗斯2003年亮丽的经济表现

    强国上有好事者贴了俄罗斯2003年的经济数据,数据是多么好,成长多么快,自由市场经济如何有成效,引得自由市场经济崇拜者惊叹不已。愚是数字游戏门出生,擅长把黄金说成稻草,或把稻草说成黄金,而且还不说谎。俄罗斯如此好的表现,愚偏说不好,还说俄罗斯更加衰落。各位看官,让愚慢慢道来。


    要说俄罗斯,先说西班牙。西班牙离俄罗斯远着呢,但数字游戏门不管,先把人绕晕。西班牙曾经是超级大国。西班牙当时出产一种羊,羊毛质量非常好,通过圈地运动和羊吃人,西班牙率先实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当时羊毛与其自己纺织,还不如出口卖的钱多。羊毛主要用来出口,使纺织业及相关技术发展缓慢,产业革命没有在西班牙产生。后来,在南美发现金山,与其养羊纺织,还不如去淘金,金山把勤勉精神消灭了。大量金银流入,而生产并没有相应增长,引发通货膨胀,使西班牙的羊毛和毛织物比其它欧洲国家贵好几倍,与其自己做还不如买,这样金山把资本主义的芽给淹没了。到了1820年代,西班牙已经是欧洲的穷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纺织和钢铁工业,建立了关税制度。一时间,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但好景不长,由于蒸气船的发明,美国的廉价小麦涌入,使购买力降低,再加上英法的竞争,纺织业破灭了。铁路发明,西班牙在本国技术没有整备的情况下,引入外资修建铁路。由于运输费用大降,外国钢铁长驱直入,到1890年代,钢铁业也被事实上消灭了。没有办法,1891年开始实施事实上禁止进口的新税法。


    西班牙在发展过程中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在每个时代都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改善了人民生活。但从长的时间来看,却贫穷落后了。对照的日本,1868年才明治维新,没有资源。打仗掠夺资源,得到资源后继续造枪造炮,继续打仗。人民生活一直很困难,而且还最终战败了。但现在日本是超级发达国家。对国家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技术才是立命的根本。


    绕了一圈,该回到2003年的俄罗斯。2003年是欢乐的一年。中国的胃口变得很大,主要原料的输入量同比增长了30%以上,而且是在很高基数的基础上的增长。石油、煤、铁、木材、棉花和大豆等一次原料的价格暴涨,连带航运价格也涨了好几倍。所有靠原料出口的国家,经济上都有很好表现。俄罗斯有石油,巴西有大豆,印度有铁矿石。印度还出现了压船压港,一片繁荣,GDP的增长率好象也创记录,不比中国少。


    即使是日本这种靠制成品出口的国家,向中国出口木材和废纸都有利可图,搞得日本政府慌了手脚,严禁擅自出口,政府专营。钢铁业也加班加点,向中国出口。在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下,2003年第四季度,按年率换算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是多年不遇的好年景。


    由于收入暴增,中国也不是只吃不拉,大量的工业品涌向海外。2003年也是“三种神器”年,“三种神器”也就是中文三大件的意思。各国人民都享受到了自由贸易带来的实惠,以前只能消费干巴巴的人均GDP数字,现在却可以实实在在把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抱回家。无论是俄罗斯、巴西还是印度,大家都喜气洋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003年是悲惨的一年。主要工业制成品价格在持续下落。主要工业国的日子都不好过,日本也不好过,别看有7%的成长率。7%来源于对中出口,如果中国经济减速,会使日本经济增长夭折。如果中国经济顺调发展,会动摇日本经济的根基——制造业,日本发出了挽救制造业的吼声。



2003
年对俄罗斯也是悲惨的一年。所有的增长几乎来自资源和农业。当大家兴冲冲地选购“三种神器”时,国产品牌几乎没有,当中国彩电只卖100$时,国产品牌不好意思卖80$,关门大吉。国产汽车也一样,买新车还不如买日本的二手车。按照市场经济最优配置原理,皆大欢喜。



    俄罗斯的技术还能吃十余年,如果现在的趋势不能扭转,那么经过十余年的高速GDP增长后,就会成为完全的原材料供应国。当然会属于富裕的国家,因为有丰富的资源,届时人均GDP会达到中国的水平。




以上的数据及资料均来源于近期《日本经济新闻》的社论及其它一些日本学者的著书立说。……





《刷盘子,还是读书?》

作者简介
钟庆,男,1970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988-1992年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专业。1992年在华中理工大学数控中心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留校任教。2001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东渡日本从事自然语言机器翻译研究。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反思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全景式著作。作者以海外留学生最常见的两种行为——刷盘子和读书,来比喻一个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两种模式:前者指出卖简单劳动、以GDP速度为目标的模式;后者指出卖知识和技术、以技术力提高为目标的模式。要想求得国家的强大,就必须舍弃眼前的利益,专心致志发展技术力,而不是盲目追求GDP的增长。


本书在详细剖析了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心脏”——重工业体系——的形成规律和进化规律,并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与世界诸国,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史进行观察与研究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财富,民族安身立命之本,这才是真正的强国之路。

作者提出,科学精神、长远眼光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动力。科学精神是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发现规律,不断修正前进的航向;长远眼光是要使民族的每个成员从心底认识到知识和技术才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民族精神则是集合民族全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拼搏奋斗。



目录
前言 我的家和我们的国
序言 无法积累人力资本的国家将永远是一个穷国/左大培
第1章  高速成长的光和影
第一节  光
第二节  影
第三节  中国企业的风光
第四节  中国企业的尴尬
第五节  如何跨越危机多发区?
第2章  刷盘子读书Ⅰ
第一节  刷盘子,还是读书?
第二节  中日两国的战后再出发
第三节  “以市场换技术”之痛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回顾
第五节  技术立国与日本产经联
第3章  刷盘子读书Ⅱ
第一节  什么是产经联?
第二节  斯大林时代和蒋介石政府的产经联
第三节  产经联——民族经济的永动机
第四节  个人积极性在产经联面前是渺小的
第五节  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无法形成产经联
第4章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批判
第一节  “小学文化程度”的主流经济学家
第二节  阉割“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
第三节  生搬理论硬削现实
第四节  百年“清流”嘴一张
第五节  中日两国学者们的“神”
第六节  中国“文士”与日本“武士”
第七节  问世间钱为何物?
第5章  现代工业体系的秘密
第一节  工业经济的评价标准——技术力,而非GDP
第二节  基干产业——现代工业体系的根
第三节  基干产业的两大特征——循序渐进和超级繁殖能力
第四节  “人”在工业社会的两种选择——提高技术或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
第五节  落后的根源——缺乏完整的基干产业
第六节  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GDP区别
第6章  战火中诞生的发达国家
第一节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
第二节  自由贸易的神话——英国的崛起
第三节  战火中诞生——美国霸权的形成
第四节  突破日趋艰难——德国的工业化历程
第五节  工业化的五个关键要素
第7章  后发国家的道路
第一节  重工业体系应放在国家战略的首位
第二节  西方工业化历程为何不可再现?
第三节  三条道路
第四节  四大挑战
第8章  中日追赶路径比较
第一节  技术追赶的两类路径
第二节  19世纪的日本:从比较优势转向技术立国
第三节  二战后的日本重工业复兴
第四节  近代中国: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第五节  1949年的中国
第六节  毛泽东时代:强敌环伺下的重工业之路
第七节  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
第八节  突进消费社会
第9章  东亚神话与水际制造业
第一节  东南亚诸国的水际制造业
第二节  水际制造业的虚弱体质
第三节  “东亚神话”破灭的内在规律
第四节  消费品背后的深层工业实质
第五节  文化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六节  候补竞争者——印度
第七节  新时期日本所谓的“共荣圈”
第10章  日本的体制与工业化
第一节  政企不分的经济体制
第二节  财团控制下的政治体制
第三节  产经联与日本平民的生活
第四节  日本经济改革的自我反思
第五节  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只是装饰品
第11章  追根溯源
第一节 日本政军经一体化的封建社会和中国中央集权的自由经济
第二节 日本封建社会的身份管制
第三节 寄生于领主的巨商
第四节 晚清文官数量和明治武士数量的对比
第五节 “中体西用”与“和魂西体”的差别在哪里?
第六节 中日两国的转折点——甲午战争
第七节 日本十年军扩与中国“百日维新”
第八节 没有变革对象的旧中国
第九节 中国的新生
第12章  打破历史的宿命
第一节 打破历史宿命的可能
第二节 武士的刀与经济学家的理论
第三节 用长远眼光才能看到科技的力量
第四节 与民族精神共生
第五节 从过去走向未来
后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推荐书籍:《经济学300年》

41hH44SOSBL._AA200_.jpg

作者:何正斌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洋导读:
在一个经济竞争、优胜劣汰的时代,需要人们具有经济学素养。学习诸家经济学说,可使人们知道,那些自以为颇有新意的想法,原来早已有人作过系统研究,还在实践中运用过,其功过是非赫然醒目。从而使他(她)能站在巨人的肩上综揽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大大提高思考、解决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书博采众长,去除繁杂,撮其精要,自成体系,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近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种种思想学说,并作了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内容涉及自蒙克莱田到199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约100位著名经济学家、纵跨300多年的主要经济学说思想。 汇集天下名家 演义经济风云 每一种经济学说都是为解决当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提出来的,既不能以出现的时间先后为评价优劣的标准,也不能以影响大小作为取舍的依据。 人们只能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办法。 固守一说,而否认其他学说,只能使自己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

目录:
卷一 财富是怎样增长起来的(1556~1870年)
卷二 边际主义称雄的时代(1870~1936年)
卷三 西方世界的凯恩斯主流(1936~1970年)
卷四 诸子百家(1970~1998年) 后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书籍:《推理的迷宫:悖论、谜题,及知识的脆弱性》

s1999753.jpg

本书是一部力作,在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均有惊人的洞见。她讨论了20世纪的某些最重要、最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事实,本书提供了原创性的新奇视角……庞德斯通的杰作堪称科学著作的楷模,专家和业余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洛杉矶时报》书评

这是一部闪耀智慧灵光的创造性著作,揭示了某些隐藏于常识、证据、知识和真理 等问题背后的深刻奥秘。庞德斯通有。晾人的叙述才能,竟然把抽象的哲学思辨转化为清 晰、悬疑、引人入胜的理智探险。每一个关心宇宙与心灵之谜的读者--无论初学者还 是专家--都会在本书中收获巨大的快乐。
——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著名作家,《哥德尔,埃舍尔,巴赫》的作者)

在这部令人眼花缭乱的杰作中,庞德斯通引领我们穿越了一座由各种悖论搭建起来的迷宫,从福尔摩斯的谜题到时间旅行,从脱离躯干的缸中之脑到多重世界,从亚特兰蒂斯图书馆到黑洞……这是一个令人欢娱的旅程。
——《出版家周刊》

《推理的迷宫》搜集了经典的思想实验和哲学沉思,这些问题触及逻辑推理和语言的终级界限。庞德斯通向我们证明,它们可不是脑筋急转弯那么简单。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涉及密码学、决策论、亚原子物理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不过,本书最重要的我特征在于,她会让读者享受到理智上的优雅纯净的惊喜。
——亚马逊书评


内容简介本书搜集了经典的思想实验和哲学沉思,这些问题触及逻辑推理和语言的终级界限, 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些思考涉及涉及密码学、决策论、亚原子物理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让你不光在这段思考的旅行中得到大脑思维的锻炼,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改革。
本书是一部力作,在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均有惊人的洞见。她讨论了20世纪的某些最重要、最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事实,本书提供了原创性的新奇视角……庞德斯通的杰作堪称科学著作的楷模,专家和业余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威廉姆·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定居于洛杉矶。他为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以及美国电视台撰稿。迄今为止,庞德斯通已出版10部著作,其中两部获普利策奖提名。最近的一部著作是《运气公式:在赌场 和华尔街制胜的科学下注方法秘闻》(2005年)个人主页:http:home.williampoundstone.net.

李大强,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吉林大学哲学系,从事逻辑学和分析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悖论的基础分析》,译有《机会的数学原理》和《圆的历史》。


目录第一部分
第一章 悖论
缸中之脑
梦境和邪恶的天才
不确定性
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吗?
演绎与归纳
证实理论
悖论
作为地图的科学
悖论与可满足性
普遍性问题
第二章 归纳:亨普尔的乌鸦
证实
物质与反物质
绝对证实和递增证实
反例
新奇的理论
换质位命题
决不要说决不
意识流
无穷小的证实
“英尺高的人”悖论
乌鸦与总体证据
第三章 范畴:绿蓝一蓝绿悖论
绿蓝色的绿宝石
七拼八凑的范畴
反事实语句
旋转的调色盘
颠倒的光谱
魔鬼理论号
任何事证实任何事
奥康剃刀
判决日
可投射性
夸克是绿蓝色的吗?
第四章 不可知者:夜间倍增
反实在论
一团乱麻的物理学
魔鬼与倍增
变种
时间是在分钟以前开始的吗?
反实在论的危险
黑洞探测器
他人心灵
快乐和痛苦的夜间倍增
实在是惟一的吗?
第二部分
插曲:华生大夫的谜题
第五章 演绎:谷地堆悖论
第六章 信念:意外绞刑悖论
第七章 不可能性:期望悖论
第八章 无限:汤姆森灯
第九章 NP完全:崔本迷宫
第三部分
第十章 意义:孪生地球
第十一章 心灵:塞尔的中文屋
第十二章 全知者:导康论
索引


媒体评论本书是一部力作,在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均有惊人的洞见。她讨论了20世纪的某些最重要、最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事实,本书提供了原创性的新奇视角……庞德斯通的杰作堪称科学著作的楷模,专家和业余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洛杉矶时报》书评
  这是一部闪耀智慧灵光的创造性著作,揭示了某些隐藏于常识、证据、知识和真理 等问题背后的深刻奥秘。庞德斯通有。晾人的叙述才能,竟然把抽象的哲学思辨转化为清 晰、悬疑、引人入胜的理智探险。每一个关心宇宙与心灵之谜的读者--无论初学者还 是专家--都会在本书中收获巨大的快乐。
             ——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著名作家,《哥德尔,埃舍尔,巴赫》的作者)
  在这部令人眼花缭乱的杰作中,庞德斯通引领我们穿越了一座由各种悖论搭建起来的迷宫,从福尔摩斯的谜题到时间旅行,从脱离躯干的缸中之脑到多重世界,从亚特兰蒂斯图书馆到黑洞…这是一个令人欢娱的旅程。
             ——《出版家周刊》 《推理的迷宫》搜集了经典的思想实验和哲学沉思,这些问题触及逻辑推理和语言的终级界限。庞德斯通向我们证明,它们可不是脑筋急转弯那么简单。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涉及密码学、决策论、亚原子物理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不过,本书最重要的我特征在于,她会让读者享受到理智上的优雅纯净的惊喜。                              
             ——亚马逊书评


书摘插图科学和常识都以归纳为基础。福尔摩斯以演绎推理著称,但是他的推理中归纳的成分超过演绎。归纳推理的起点是"旁证",或者用休谟的术语说,是"实际的事情"。归纳从观察资料出发,在这些资料尚未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前进行外推。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所有我们见过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即使我们已经见过 100 000)只乌鸦,而且统统是黑色的,第100 001只乌鸦依然有可 能是白色的。"白乌鸦"不同于"有四条边的三角形",后者因包含内在的矛盾而荒谬,前者则否。归纳结论不具备逻辑必然性。出于这个原因,归纳推理的合法性似乎总是弱于演绎推理。例如休谟就曾怀疑归纳推理。正如休谟所批评的,我们用演绎推理本身来论证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历史上归纳推理经受住了考验,因此,在将来它应当也是有效的。")哲学家莫里斯·科恩(Morris Cohen)说过一句俏皮话:逻辑学著作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演绎,其功能是解释谬误;第二部分是归纳,其功能是生成谬误。 (按照科恩的标准,本书是一个例外!)

  归纳是一个倒退过程,类似于在玩走迷宫的游戏时从终点开 始倒退以寻找出路。归纳不是从一般性原则("所有乌鸦是黑色的") 出发并将之应用于具体场合("这只鸟是乌鸦,因此,这只鸟是黑色的");相反,归纳是从具体场合出发得出一般性原则。归纳建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或者说希望):这个世界在本质上不是欺骗性的。每一只经过检验的乌鸦都是黑色的,从这一事实出发我们得出结 论: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我们假定,那些未经观察的乌鸦与观察过的乌鸦相似,这个世界表现出的规律性是真实的规律性。

  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世界上有许多未被我们发现的乌鸦是 白色的,这些白乌鸦永远躲在我们的脑后,从不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归纳推理的每一处应用中,,总是有不确定性的幽灵游荡。既然 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彻底抛弃它呢?因为它是我们获得关于这个 实在世界的一般性的事实的惟一方法。P17 黑洞是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 这个理论确实预言了黑洞的内部,另一方面,这个理论实际上断 定了这些预言永远无法得到检验。一旦足够大的质量聚集于足够小的空间,就会产生一个黑洞。当一颗大星体(大约是我们的太阳的二倍或更大)耗尽了热核反应的燃料并开始坍缩,它自身的 引力将把自己压缩得越来越小。它收缩得越小,它的引力场越密 集。一旦引力超过一个临界点,就不再有任何为物理学所知的力 量可以抗拒引力。在重压之下,原子已不复存在,星体收缩为一 个点(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如此)。虽然星体消失了,它的引力还在。它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引力场--黑洞。一个黑洞的"边界"被称为"视界"。任何东西只 要进入这个球形区域,必定有去无回,这是一条实际意义上的不归路。

  黑洞应当是球形的,通常周长只有几英里;它的颜色应当是完全、绝对的黑色;黑洞内部的对象发出的光线将被弯曲,就像是一块玻璃里的气泡。质量为太阳二倍的恒星完全坍缩形成的典 型的恒星型黑洞,有效直径为12公里(7英里)。有效直径是一个虚构。如果想测量一个黑洞的直径(或半径),我们将不得不把一条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伸到黑洞内部,从事这个测量任务的任何人都无法向外界报告测量结果。此外,从理论上说,穿越 弯曲空间的直径是无限长的。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测量黑洞的周 长。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用一条卷尺环绕黑洞,紧贴在视界之外,用这种方法测量周长。周长除以圆周率得到有效直径--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者来说,关于黑洞的空间度量值似乎是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8错,支持,相当的支持,我好久没找到这么多好东东啦O(∩_∩)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22日更新推荐:《理性赌局:从“约会游戏”到“囚犯两难”的决策模式探源



内容提要:
    决策,小到个人层面、大到两人竞赛、公共决策、选举投票,甚或决战沙场,都有一些常人失察的逻辑与行为轨迹。作者对隐藏在法律判决、战争策略、赌博、投资、投票选举背后的行为模式进行精辟的分析,理清各种选择方案,可能结果,发生机率,偏好程度。本书透过不同的情境设定,将决策以科学思考抽比剥茧的检视,隐约可见生活事实之影,以趣味为开端,引导读者转换不同的角度,看待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公私层面。
作者简介:
    路易斯H.W.Lewis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荣誉退休的物理教授,曾荣获美国物理科学学院写作奖,多次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顾问。服务单位包括国防科学会及总统核安全监督委员会等。
编辑推荐:
    怎么从约会中选择伴侣?如何赢得竞赛?吃角子**和投资股票,胜算各有多少?沙场上的战争策略如何得出?借投票选出的最佳候选人是一种可被操弄的结果吗?物理学家路易斯以趣味幽默的笔法,结构科学与人文的思考,——探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模型,实在引人深思,会心莞尔。
目录:
〈出版缘起〉期待中国的商业乌托邦 何飞鹏
〈推荐序一〉上帝是不与玩掷骰子游戏 边裕渊
〈推荐序二〉瞎子摸象,混蒙一通? 吴玲玲
〈前言〉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1.水晶球反射出来的渴望
2.约会游戏
3.机率
4.得失之间
5.有效策略
6.稳定性:社会岛
7.囚犯两难
8.赛局
9.吊诡
10.排名
11.投票
12.不可能定律
13.替未来打算
14.公共决策
15.比例代表制
16.战争:蓝撤斯特定律
17.变动与回归
18.投资:股票市场
19.赌博
20.以棒球为例
21.美女或虎
22.法律与陪审团
纯粹理性可不可为?!



---------
非常抱歉..上个星期忘记更新了.这次补上两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女记者科南和摩根斯坦利的销售经理韦恩对金融奇才索罗斯的访谈录。索罗斯将其金融投资理论、政治分析、道德反省、社会主张和对往事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娓娓道来,生动而又深刻。充分展示了投资大师索罗斯的奇特奋斗历程以及经济思想。

作者简介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犹太人家庭。17岁到英国学习哲学,毕业后曾当过烟草推销员及金融职员,后自己组建量子基金会,成为美国最成功的投资经理人、著名国际金融专家。同时他还每年投入上亿美元从事世界范围的慈善事业,成为享誉全球的社会活动家。

目录
自序 承诺开放社会
第1章 大师出道
第2章 量子基金
第3章 投资大王
第4章 投资理论
第5章 行动理论
第6章 重义轻利
第7章 世界公民
第8章 社会前途
第9章 失败哲学
第10章 权力迷思
附录一 开放与封闭
附录二 透视欧洲
附录三 动态避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芐 于 2009-7-17 13:06 编辑

推荐书籍:《野蛮生长》

  

简介 · · · · · ·   

“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
  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察给出了颇具特色的企业家素描。此外,关于幸福、关于金钱、关于伟大、关于女人……冯仑均用他鲜活麻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书中精辟的语言展现了典型的冯式风格: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冯仑。

作者简介 · · · · · ·   

外形颇似狂放不羁的艺术家的思想者
  浙江省嘉兴人士,专业董事长,十几年来只任董事长一职
  1991年与王功权诸人创办万通,起伏跌宕,波澜有惊,不觉倏已十二载
  喜欢的建筑:中国民居
  喜欢的城市:北京、丽江
  喜欢的运动:远足、越野
  喜欢读的书:《冯氏政论文集》(已印脑海中,2011年出版)
  喜欢的艺术:现代派绘画
  难忘的时光:与万通谈恋爱
  一项很爱好的体育:打乒乓球
  一本很耐人寻味的书:《道德经》
  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枪火》
  一位很欣赏的明星:阿拉法特
  一个很专心的话题:伟大是怎样熬成的
  工作向往: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工商业者
  专业兴趣:玩房子、聪明地投资
  企业经营的关键:平常心、前瞻力
  人生信条:给我顶住!

目录
清清白白的汤唯干干净净地脱(自序)
1. 原罪
 原罪是怎样炼城的
 征服:男人愉悦的冒险游戏
 了犹未了与不了了之
 历史的天空
2. 合伙人
 江湖聚义
 常务董事会
 打死不做“太平天国”
 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
3.流变
 小倒爷与大企业家
 商贩、工匠与流寇
 汇流与融合
 筑梦踏实
4. 投资
 玩时间于股掌之中
 当人成为投资品的时候
 站在未来投资今天
5. 管理
 和尚与庙
 五大悖论
 人的管理与管理的人
 特种部队与基地组织
6. 金钱
 什么是钱?
 钱的是非
 人一生中的三个钱包
 人心与钱心
 钱心跟着人心走
 老钱与新钱
 花钱的艺术
7. 政商关系
 “离不开,靠不住”
 世贸重建的美国故事
 虞洽卿与辜振甫
 “混搭”是王
 认养“立法委员”
8. 关系
 什么是面子?
 “成本”与“收入”
 熟人的成本
 忠诚的代价
 关系网的经济规模
9.伟大
 志大才必高
 伟大的状态
 伟大的基因
 伟大是管理自己
 伟大的力量
 伟大的魅力
10.企业公民
 责任边界
 企业公民与公司治理
 阿拉善的故事
11.企业家(上)王石
 不当老板
 一招鲜,吃遍天
 大公有私
 君子三态
 永远做自己的管理者
12.企业家(下)牟其中
 擦肩而过
 范哈儿与张少杰
 倒飞机与放卫星
 “钱是无限的”
 “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你不懂什么是饥饿
13.历史
 伟大的阴面
 历史现场
 镌刻人生
 历史的基因和密码
14.幸福
 幸福和欲望
 幸福和自由
 幸福和道德
 幸福和信仰
15.女人
 内当家与合伙人
 贪官的泡妞模式
16.死亡
 公司的四种死法
 与死亡为友
 死亡的困境
 救援机制
 生命钻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书籍:《哈佛经理学院亲历记:如何成为高级管理人员》




简介 · · · · · ·   哈佛经理学院以培养世界一流的经理人才而闻名于世,唐庆华系解放后第一个获哈佛工商管理硕士的中国大陆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该学院造就杰出人才的奥秘所在。徐木兰教授从美国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后以台湾任教,长期致力于中文读者中普及现代管理学想,本书后半部分即是她介绍西方现代经营艺术的部分文章。

作者简介 · · · · · ·   唐庆华,1951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中学毕业后坚持自学数理化、外语、古典文学与历史。1974年被分配在街道废品收购站工作,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英文科技资料和文学作品。1977年以优异成绩考进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并坚持不懈地收听英国广播公司的英语节目,1980年获得该公司主办的世界英语比赛第一名,并应邀远赴英伦免费旅行。同年10月进入伦敦经济学院,1983年毕业于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获经济学理学士学位。旋又赴美进入哈佛大学经理学院,1985年毕业,为1949年以后第一位获得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中国大陆学生。
  
  毕业后,曾在一家欧洲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担任投资咨询。现在美国从事投资管理工作,为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注册投资咨询。
  
  本书初版于1990年在香港面世,获得好评,成为畅销读物。1992年又先在
  台湾和中国大陆出版。
  
  作者的另一著作《如何投资――华尔街理财实践记》于1994年出版。1995年中国北京电视台将此书摄制成八集专题系列片在全国播映,深受观众欢迎。该片获美国安泰人寿保险公司、VISA国际组织、美国那斯达克证券市场以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赞助,并得美国财政部、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公共电视台和道・琼斯公司等多家美国公司支持。

文摘
书摘
现任院长约翰·麦克阿瑟于一九八0年履新。他在发扬学校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审议这所著名学府的办校方针。
哈佛经理学院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势的管理学校。哈佛经理学院的基金达二亿五干万美元之巨,比美国所有其他管理学校的总和还多。经理学院目前年度预算达一亿美元,其中用于教学研究和课程发展上的资金约三千万美元。
工商管理硕士课(MBA)是哈佛经理学院教学的中心内容。此外、还有工商管理博士课(DBA),目前有近百名学生,以及十种专为在职经理人员设的课程,每年约有一千八百人参加。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创设于一九二二年,主要培养师资和研究人员。在职经理人员课程分好几种,其中以一九四三年创立的高级经理人员课程和一九六O年开设的管理能力发展课程招生最多。参加者均由所在的公司出资。教学方法也是实例法。每周上课六天,参加者一律住在学校。

杰尼一方面给这些经理巨大的自由和责任,另一方面自己也在发掘问题。杰尼不希望下属为一点小事来麻烦他,只要你按计划完成工作,杰尼不管你怎样去完成。可是一旦工作没有按计划进展,你就要小心,你非但要准备好充分的理由,而且得想好解决的方案。杰尼不希望你有困难的时候一声不吭,他希望你及早求援。你干得出色,杰尼从不吝惜金钱和赞誉;你干得糟,很快就失去他的欢心。选贤举能,论事责功,一切以成果为重。要完成杰尼给你的挑战,你非得超越自我不可。杰尼的压力迫使有些人辞职,但是杰尼并不担心,他认为只要用他的办法,总是找得到人才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愿意到ITT来工作的人总是比辞职者多。“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至矣。”此之谓也。
ITT总部有四百名各方面的专家,包括行政、法律、金融、工程、电信、电子、消费品等。这些总部的科室人员有权在任何时候到下面各分公司去了解情况,他们可以查阅分公司的文件,找任何人谈话,问任何问题。他们可以在下属单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向杰尼汇报他们的发现。这些科室人员没有权力向下属单位的业务经理发号施令,但是对于他们的意见,即使最执拗的经理也不敢掉以轻心。总部的工程专家监测下属单位的工程工作,市场营销专家监测市场营销,会计人员监测利润。

“美国人非常开放,这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的特点。在美国,机会很多。我感到欧洲公司对亚洲人至少有一种下意识的歧视,所以我自认在壳牌公司的发展机会有限。美国人尊重亚洲人的成就。美国最好的大学里,亚洲学生古了主导地位、华裔在美国科技事业上很成功,可是这种成就会给美国人造成一种印象,以为华人只在科技方面强,殊不知华人在经营管理、咨询金融上也能出人头地。“我的事业心不受国界限制,我希望像王安那样自办企业,或者到一家大公司里大干一番。我夏天曾在王安电脑公司工作,发现那里的管理方法比较直觉,不够专业化、系统化。杰拉德·蔡以理财见长,当上了美国罐装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个走正统企业管理的成功者。我的梦想是两者都兼备,我将来的公司既要有技术上的创新精神,又要具备专业管理水平。”

黄焕平,祖籍广东,出生于香港,来自加州、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来校前曾在美洲银行担任企业金融经理人员,因负责设计预测美洲银行北美业务的电脑模型,获优异工作奖。曾获国际武术锦标赛第四名,新英格兰武术锦标赛第二名。一九八五年级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在哈佛经理学院求学期间扩在波士顿先锋风险资本公司兼职。

“我很幸运,可以算干得还成功。我想幸运的人应该为那些不如自己幸运的人创造发挥他们能力的机会。我们为埃柯烘盘制造厂的员工们创造了机会。现在,埃柯厂的工人、管理人员、客户、投资者都是赢家。唯一的输家是我们的竞争者。他们的生产管理还是旧的一套,这要怪他们自己。
“埃柯已经走上正轨,不需要我太多的精力了,所以我正在寻找新的类似的有困难的企业,希望能帮助他们进行改革,创造机会。这就是我的使命。
“当我辞去咨询工作时,有人说我冒的风险太大,但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深有自信。父母从来没有说我长大了要做什么,只是要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要有自信。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决定,往往只看结果,这是不对的。作出决定的过程同样重要,不能只以成败论英雄。事物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测。正确的过程导致正确的决定,当然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但失败也不能说明当初的决定就一定不对。
“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让我们所消费的超过我们所创造的。这对个人,对社区,对整个国家都一样。消费多于创造是不道德的。美国的国债是消费高于创造的最恶劣的表现。我们必
须致力于建设未来,必须改变向政府伸手的习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应该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使消费低于创造。这样,水涨船高,才会给我们每个
人带来好处。”

杨荣文英国剑桥大学工程学学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兼卫生部长。已婚,有三子一女,爱好游泳、跑步和打高尔夫球。
“我祖父是中国广东省潮安人,家住庵埠村,从事橡胶业。父亲生在新加坡,一九三七年回家娶亲。芦沟桥事变后返回新加坡。
“来哈佛前我曾在新加坡空军服务。哈佛毕业后,我先在新加坡军队里工作,现在的军衔是准将。一九八八年我退伍从政至今。
“哈佛大学虽然是一所私立大学,但它与美国的政界商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政界商界的领袖许多人都是哈佛毕业生。哈佛对美国社会有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哈佛大学,美
国就将大为失芭。正如没有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英国就会大为逊色一样。这些高等学府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全世界。
“像哈佛这样的大学,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哈佛的重要性在于它所服务的更大的目标,在于它对人类的贡献。如果哈佛只关心维护自己成员的特权,而看不到更大的目标,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我是管艺术的,没有一个社会能光靠市场,光靠经挤来维系。艺术是凝聚社会的一种方式。一个民族的灵魂要靠艺术来保存。艺术是一个民族历史记忆和共同遗产的一个支撑点。
“新加坡政府积极赞助艺术。有的人抱怨我们工作做得不够,但是搞艺术首先得有创造性的萌芽。只有蛋能孵小鸡,石头不能孵小鸡。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鸡蛋,但有时候发觉有的蛋
原来是石头。在好的环境下,有创造萌芽的人一定大有作为。没有艺术萌芽的人,即使环境再好,也创造不出东西来。
“艺术家生活在社会里,不存在绝对的艺术自由。艺术家应该比一般人眼光更远,感觉更有深度,但他们不能为所欲为。艺术鉴赏总是有一定标准的。艺术自由也应该有一定的界限。这条界限太松了不好,太紧了也不好。我有一个由社会各阶层贤达组成的委员会来划清这条界限。公众场合冒充成艺术的下流表演就不允许。英籍印度作家拉什迪的《魔鬼诗篇》不是完全没有艺术价值,但它践踏了信教者的情感,我们也禁止。文明就是要靠懂得怎么划清界限来维持。
“法国政府害怕美国文化的入侵,希望限制好莱坞电影的进口。但我觉得保护主义不利于艺术的发展。亚洲各国有悠远的传统和遗产,虽然有的国家经济上比较落后,可是我不担心他们会崇尚西方文化到抛弃自己文化遗产的地步。个别的人或某一代的人可能过分崇尚西方,但社会迟早会纠正这种倾向。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亚洲文艺复兴的开始阶段,这是传统的亚洲文化对西方文化挑战的一种回应。我不担心我们会全盘西化而丧失自己的文化。西方的思想、西方文艺的确有某种发
酵作用,不过我们艺术的本质将仍然是亚洲的。
“亚洲文艺复兴中,中国文化将起主要作用。中文将日益重要。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凡经济越强的国家其语言的影响也越大。罗马帝国时,拉丁语盛行全欧;阿拉伯王国鼎盛时
期,从西班牙到东南亚都用阿拉伯语;过去两百年里,大英帝国和美国的经济力量使英语成了国际语言。经济力量的变化必将导致语言应用的变化。文化也是如此。
“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但新加坡不是中国。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必须照顾到少数族裔的感情,所以在促进中华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排斥其它文化。我们以中华文化自豪,但也要包容其它种族的文化。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开放的时期。当时,长安有许多外国人,有清真寺,有佛庙,有袄庙,有基督教堂,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都市。唐代贸易兴旺,文化影响遍及越南、高丽、日本、东南亚。唐朝不少大臣、高僧、将军都不是汉人。东南亚的华人至今仍称自己为唐人,决不是偶然的。如果新加坡需要一个中华文化的历史模式的话,唐代的中国就是模式。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芐 于 2009-8-19 21:53 编辑

推荐书籍:《国富国穷》

作者
:[美]戴维·S.兰德斯

906289ddfe0755115982ddce.jpg

简介 · · · · · ·   世界上邦国林立,为什么富的这么富,穷的这么穷?
  五六百年前,地球上只有欧洲和中国两个最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为什么在随后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二者之间却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
  在欧洲,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能先后称霸全球,尔后又逐一衰落?为什么美国、日本能后来居上?
  20世纪后期,为什么又有一批国家能够急起直追,迎头而上,而另一些却陷于穷者愈穷的境地?
  本书批判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将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糅合在一起,多层面地分析了财富创造、国家兴衰更替的根本原因,提出人类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
  本书因其主旨宏大,思想精深,而被誉为《新国富论》。

作者简介

  戴维·S.兰德斯,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学教授,著有《时间的革命》(RevoIutioninTime)和《摆脱束缚的普罗米修斯》(UnboundPrometheus)等书。

目录  再版说明

  引言


  第1章


  大自然的不平等


  第2章


  对地理的回应:欧洲与中国


  第3章


  欧洲例外论:独特的发展道路


  第4章


  发明的发明


  第5章


  地理大发现


  第6章


  东进喽!


  第7章


  从地理大发现到帝国的建立


  第8章


  又苦又甜的岛屿


  第9章


  东方的帝国


  第10章


  为了爱财之心


  第11章


  大财源


  第12章


  胜利者与失败者:帝国之资产负债表


  第13章


  工业革命的性质


  第14章


  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在那时?


  第15章


  英国和别的国家


  第16章


  追赶英格兰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书籍:《大国的兴衰》

s1477818.jpg


简介 · · · · · ·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总结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并对“今后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了预言。当中国准备在21世纪“和平崛起”之际,这本书显然是很值得国人一读而再读的。
  
  --------------------------------------------------------------------------------
  内容简介: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有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 (展开全部)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总结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并对“今后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了预言。当中国准备在21世纪“和平崛起”之际,这本书显然是很值得国人一读而再读的。
  
  --------------------------------------------------------------------------------
  内容简介: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有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过是19世纪的事。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也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
  
  
  目录:
  
   出版说明
   推荐序一 兴衰的秘密
   推荐序二 最后的大国
   前言
   PART ONE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一 时代中国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 “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一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二 实力与弱点
   三 国际较量
   四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一 金融革命
   二 地缘政治
   三 赢得战争(1660-1763)
   四 赢得战争(1763-1815)
   PART TWO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一 欧洲之外
   二 英国充当霸主?
   三 “中等强国”
   四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五 内战与美国
   六 德国的统一
   七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 世界均势的变动
   二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三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 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 战后国际秩序
   二 战争策源地
   三 法国与英国
   四 幕后超级大国
   五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PART THREE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843-1980)
   一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二 新的战略态势
   三 冷战与第三世界
   四 两极世界的解体
   五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一 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 平衡发展的中国
   三 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 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 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 相对衰落的美国
   后记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肯尼迪(1945-),英格兰人,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留记号 学习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05:41 , Processed in 0.06726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