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黑桃A

满清最高统治者为何如此坚决的要判处华夏衣冠死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从鼠尾,到猪尾,到牛尾的过渡吗?

中期至少是猪尾吧?

我看到的那张牛图,不也是清中期的金钱鼠尾吗?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0 23:14


咳咳~首先,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不能乱说;其次,你拿出的图,说那个是清中期的,有依据吗?即使是清中期的,你能保证这不是特例而是主流吗?再者,就算那是清中期,你又如何能保证那人处的时期是不是恰恰是转变期??

最后,我不知道你们争这个做什么~~既无第一手的大量资料又没有充分研究,无聊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比古代,肯定表现为进步,包括进步性,包括所谓的人权,这是不可能回避的,用西方近代的思想,比中国古代标准,你认为公平吗?我们能用今天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比西方中世纪吗?  所以,纯粹的误会。

传统与现代 ...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0 23:05


前面的懒得跟你再说,说了那么多了,我真的没耐心了~~

你说清的服饰被“毅然”地抛弃了??哎呀呀,你这是从哪得出的结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咳~首先,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不能乱说;其次,你拿出的图,说那个是清中期的,有依据吗?即使是清中期的,你能保证这不是特例而是主流吗?再者,就算那是清中期,你又如何能保证那人处的时期是不是恰恰是 ...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0 23:28


争论这个本没有什么意思,但,对待历史,我们应有最起码的认真的态度。

不管喜不喜欢清朝,所谓的金钱鼠尾,是不可能为真的。

首先,所谓的金钱鼠尾,是源自广东的史料,而不是源自北京,不奇怪吗?

其次,老鼠,不是什么好东西,清朝人不会变态到用老鼠来形容自己的。

再次,不合逻辑,马上打仗的民族,不会用如此弱不禁风的装束的。

再其次,金钱大小的头皮,无论如何也长不出手指粗的头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懒得跟你再说,说了那么多了,我真的没耐心了~~

你说清的服饰被“毅然”地抛弃了??哎呀呀,你这是从哪得出的结论啊?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0 23:32


辛亥后,没有抛弃清朝服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5-31 00:16 编辑
争论这个本没有什么意思,但,对待历史,我们应有最起码的认真的态度。

不管喜不喜欢清朝,所谓的金钱鼠尾,是不可能为真的。

首先,所谓的金钱鼠尾,是源自广东的史料,而不是源自北京,不奇怪吗?

其次,老鼠 ...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0 23:48



对,对待历史当然要最认真的态度,问题是,你完全没有给出让我信服的理由,也没有事实资料,怎么就一口咬定金钱鼠尾不存在了呢?你也承认金钱鼠尾有源自广东的史料(这个也还待定,你我都不是专家,就不要误导别人了),那你呢?就凭一张不明不白的照片,就想推翻实实在在的文字记载??你不要回避我上面的问题哦~~你的那图出处在哪?不要百度一下就给人弄上来了哦~?

其次,关于这个称呼,的确是一种蔑称,但不知出自何人之口,我认为,这是当时被强迫剃发易服的人对这种丑陋发型的憎恶的体现,你在这个问题上再一次体现了你的臆想无知,还是让我们看看专家的研究结果:

清代辫子的演变


  【顾业民】满清自从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也由此展开了有清一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


  然而,满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的演变:


  一、後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後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作「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馀根。


  二、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後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中,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了护发作出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後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为「金钱鼠尾式」。


  三、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後,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著发的部位虽没有改变,但面积已远不止於一个金钱大,而是相当於一个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了。


  四、清代後期,即嘉庆以後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後,名为「辫子」或「发辫」。


  五、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看到没有?历史不是你想当然的哦~!至于你用行军能力来说明它不存在,那更是可笑,请问辫子与作战能力大小有何联系?而且好好地说发型,你又扯上服饰了~~呵呵~~~你说的第一句话,还是留给你自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后,没有抛弃清朝服饰?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0 23:50


你先给我说说,清朝服饰有哪些?不要给我说电视剧上的东西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论坛会 于 2009-5-31 00:30 编辑
.....对待历史,我们应有最起码的认真的态度。.....
......所谓的 金钱鼠尾,是 不可能 为真的。.......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0 23:48



只好 重复再发一次:

滿清   金钱鼠尾 :


.............在1595年,即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朝鲜 派往赫图阿拉的使者 申忠一,
《建州纪程图记》 一书中详细 记述了赴使在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营垒里所见到的各方面情况。其中关于发式这样写道:


女真习俗都剃发, 只留脑后少许, 上下 二条 结辫以垂
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
女真男性的发式,即其剃发的习俗,是将大部分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很少的一点头发,结成辫子下垂。
如此得到了女真发式的全貌: 脑后留下小手指细的头发,拧成绳索一样下垂,余发全部剃掉。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1644年  日本商人  竹内藤 因海难 在北京 旅居一年,
著成 《鞑靼 漂流记》 一书。书中这样描写清人的发式:

“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


1647 年,滿清政權在廣州頒行的剃髮易服”令 中 說:「 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福州遺民陳燕翼在 《思文大紀》 中寫道:「時剃頭令下,閭左無一免者。金錢鼠尾,幾成遍地腥膻。」


对于满洲“留头不留发”的标准发式“金钱鼠尾”,当时人也都有描述。
1648年 七峰道人 《七峰遗编》 叙明末常熟福山陷落前后事,记载满人发式,是所谓“金钱小顶”。


署名“海外散人”者所做 《榕城纪闻》 云:“剃发,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可见标准的剃法必须剃光周围,不留死角,否则就是违式,也要杀头。但是因为要经常保持头顶的干净无鬓发,必须“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跟剃光看起来没多大差别,所以明朝人就认为女真人“剃发如僧”。


  1799年日本 宽政十一年,伪嘉庆四年,中川忠英 于长崎 访谈清国商人,
出版了一本专门辑录 清国人习俗的书 《清俗纪闻》 一书,其中《冠礼》卷的绘画中,一侧背站立的教书先生头顶蓄发,编一长辫垂于后背,其长度已达腰部,辫尾有发带系结。从这张实图上看,头顶蓄发,部位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4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按照图上的式样同清初金钱鼠尾的情况相比,蓄发从一个金钱变成四或五个金钱,数量比清初增多是明显的,但是如果将剃发与蓄发相比较,剃发还是主要的,也就是说剃发占大部分,蓄发仍然属于少部分。


 《清稗类钞》 之“容止类”、“发作金钱式”条云:“董志学为江西巡按,按部吉安,饬守令礼请缙绅子弟及举贡监生饮宴。酒酣,起而言曰:'当朝重剃发,式当如金钱,请脱帽验之。’因尽去其帽,则皆略去鬓发,余顶结如故,惟一人如式,得放出,余悉系之于狱。”这条资料说明了剃发的标准,也就是所谓“金钱鼠尾” 式。

   
而再过100年,即在 揚州十日 200年后,清人的辫子变粗了,剃头面积变小了,由初期的金钱鼠尾式变成了今人所熟知的“阴阳头—半瓢”式。


陈登原 《国史旧闻》 中描述得:剃发,就是把额角两端,引一直线,依此直线剃去直线以外之发。现将清末发式与剃发令发式比较一下,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两者虽是继承演变关系,但差别较大。前者几乎将全部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结辫下垂。而清末则将大部分头发保留下来,结辫下垂,仅剃掉极少一部分头发。都是又剃又辫的发式,却给人以判若两人的印象。辫子和剃头是成反比的,这时的辫子已经简直比一条小蛇还粗!为什么会长粗?


遗老张钫 《清末社会鳞爪》 记载:

清军“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辫子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所以军人的辫子较大,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
就这样,
满清的辫子,经历了:  鼠尾  ——>  猪尾  ——>  蛇尾     的发展过程,

清宫戏 发式 “阴阳头—半瓢” 是 根本 不顾 历史 史实,骗人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待历史当然要最认真的态度,问题是,你完全没有给出让我信服的理由,也没有事实资料,怎么就一口咬定金钱鼠尾不存在了呢?你也承认金钱鼠尾有源自广东的史料(这个也还待定,你我都不是专家,就不要误导别 ...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1 00:13


首先,那张图,是今年初在新疆发现的的,若专家的鉴定可以作为依据,那是清朝中期,我没有看到这样的发型像鼠尾或猪尾。

我没有否定过清朝头发的改变,清朝初期,至少是剔除周边的,这我没有异议。

但“金钱”绝对不可信,对于成年人,这点头发是很难呆住的,在清朝,随意剪辫子,是大罪,我不相信,这样的发型,不会因为一次小小的不小心,或仅仅是一次生疮,一次鬼剃头,而完全脱落。


而所说的金钱大小的头皮,变成手指粗的辫子,就更不可信了。你留长发吗?你知道编手指粗的辫子,需要多少的头皮的头发吗?要男人手指奥。

我主张认真对待历史,若没有确凿的证据,我更愿意相信理性的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5-31 00:36 编辑
首先,那张图,是今年初在新疆发现的的,若专家的鉴定可以作为依据,那是清朝中期,我没有看到这样的发型像鼠尾或猪尾。

我没有否定过清朝头发的改变,清朝初期,至少是剔除周边的,这我没有异议。

但“金钱”绝 ...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1 00:28


不对不对哦~~你只回了我一个疑问,但另外的呢?你能肯定那是主流?

还有,你也没有做到理性分析哦~~谁告诉你是粗粗的辫子了?鼠尾鼠尾,我们中国人一向形容得是非常形象的啊~~请你发挥下想象力,想想老鼠的尾巴有多粗~~~~所以说你既没有事实证据又没有理性分析,你对于清代发型的印象,恐怕还是来源于电视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先给我说说,清朝服饰有哪些?不要给我说电视剧上的东西哦~~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1 00:14


知道你想说什么,但,现在的旗袍,所谓的唐装,不是清朝服饰,最多也只是带有满族文化特色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你想说什么,但,现在的旗袍,所谓的唐装,不是清朝服饰,最多也只是带有满族文化特色而已。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1 00:35


我想说什么?我想说的就是我句子里表达出来的第一意思,我才不像你说句话也要拐东拐西~我也不是要说旗袍唐装,我就是想问你,清代服饰有哪些?你懂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对不对哦~~你只回了我一个疑问,但另外的呢?你能肯定那是主流?

还有,你也没有做到理性分析哦~~谁告诉你是粗粗的辫子了?鼠尾鼠尾,我们中国人一向形容得是非常形象的啊~~请你发挥下想象力,想想老鼠的尾巴有 ...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1 00:34


老鼠尾巴当然没有手指粗。

流行的两个清初期的版本,存在巨大的矛盾。

难以想象,男人留老鼠尾巴粗的辫子,能呆住。一不小心就会失去。呵呵,你不相信吗?  如果你男朋友有这么一条鞭子,你平时就必须格外小心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什么?我想说的就是我句子里表达出来的第一意思,我才不像你说句话也要拐东拐西~我也不是要说旗袍唐装,我就是想问你,清代服饰有哪些?你懂么? ...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1 00:38


清朝服饰更注重扣,可能是满足源自寒冷的北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鼠尾巴当然没有手指粗。

流行的两个清初期的版本,存在巨大的矛盾。

难以想象,男人留老鼠尾巴粗的辫子,能呆住。一不小心就会失去。呵呵,你不相信吗?  如果你男朋友有这么一条鞭子,你平时就必须格外小心了 ...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1 00:39


我倒了,果然是理科生的头脑~~~(他人勿恼,对人不对事)说是金钱大小就一定是那么大么?像鼠尾就一定像鼠尾那么细么?你也该学过文言文吧?中国语言一向不讲究具数,用金钱鼠尾来形容,就表明看上去是非常少非常小的意思,明白否?

睡了,你还是先想想什么是清代服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服饰更注重扣,可能是满足源自寒冷的北方吧。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1 00:40


你又错了,明代服饰也已出现扣了,只不过还用得不多罢了,据我看到的资料,元时一些服饰也用上了扣,所以扣不是清特有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了,果然是理科生的头脑~~~(他人勿恼,对人不对事)说是金钱大小就一定是那么大么?像鼠尾就一定像鼠尾那么细么?你也该学过文言文吧?中国语言一向不讲究具数,用金钱鼠尾来形容,就表明看上去是非常少非常 ...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1 00:44


你若这样说,你我就没有矛盾了。

我并不对这样的称呼的存在与否作自己的评价,因为其中可能存在蔑称,也可能是汉人对被迫改变发型的无奈。

但确实是有人坚称金钱鼠尾,是保留的头发不超过一个铜钱大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又错了,明代服饰也已出现扣了,只不过还用得不多罢了,据我看到的资料,元时一些服饰也用上了扣,所以扣不是清特有的哦~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5-31 00:45


我也没有说扣是清朝服饰特有的啊。

清朝服饰更重视用扣,同样,蒙古也是。

扣的运用,同样也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生活方式的不同。

所以,我的观点不错,服饰,首先是反映生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论坛会 于 2009-5-31 01:23 编辑
...我主张认真对待历史,若没有确凿的证据,我更愿意相信理性的分析。...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1 00:28

.....难以想象,男人留老鼠尾巴粗的辫子,.......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1 00:39




你可以 去查一下 清朝档案,


满清為了 隱瞞 歷史, 仔細地 焚毀了絕大部分 明代檔案 (估计不少于 1000 萬份 珍貴明代檔案) 全部焚毀。僅僅留下 三千餘件,但多已被滿清篡改過。


為了在思想上 防漢 制漢, 滿清藉修 「 四庫全書 」 之名, 大規模燒毀滅 中國先進文化 書籍近一半, 再 大規模刪除 篡改 剩下的一半史書文獻 捏造滿清歷史政績, 甚至對 岳飛的 英雄事跡 只字不提,


凡不利于 滿清、 契丹、 女真、 蒙古、 遼、 金、 元、 的 史書文獻 一律 修改粉飾,抽毀 或全毀 , 竭力 隱瞞 、篡改 、粉飾 、 歪曲 。 更有 四庫 禁書


滿清 編纂的「四庫全書」中,存書 : 僅僅3475 部,79070 卷; 存目禁毀 (焚毀 僅存書名): 6766 部,93556 卷;不存目被焚毀的書 : 更是 不計其數。


由此可見,滿清 藉修「四庫全書」而 焚毀 中國的古書 遠遠比保存的書 多得多, 其慘烈 倍蓰於 秦始皇“焚書坑儒”。


國學大師 章太炎的 “哀焚書”乾隆焚書,其陰騭不後于秦也 .......滿洲 滅中國而 毀 其歷史 」。


滿清對中國古書的
愚民手段令人髮指,

魯迅令人驚心動魄。全毀, 抽毀, 剜去之類 故且不說 , 最陰險的是 篡改了 古書的內容 」,

保存下來的史書文獻很多內容也是 被抽毀,刪改了,現存 史書典籍真實內容 很多已是 面目全非。


歷史學家吳唅 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 亡矣!



估计  满清 没有 焚毀 自己的 档案吧。


希望 满清 没有 抽毀,或全毀 , 竭力 隱瞞 、篡改 、粉飾 、歪曲 金錢鼠尾 辮子自己的 档案吧
必须格外小心了,哈。...
jzzling 发表于 2009-5-31 00:39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了解了下相关知识,转帖下

文章来源: 《档案春秋》2008年第7期

  
明、清历史档案劫难录



王景高

明代黄册档案遭毁
  明代,在宫廷斗争和皇宫火灾中档案损失严重。明初,燕王朱棣(明成祖)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了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攻陷应天(今南京)后,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皇位后,将惠帝在位四年间所颁诏令、大臣议事奏章等档案数千件“悉数烧毁”。明朝中期,宦官专权,明英宗于正统四年(1449年)八月在司礼监太监王振挟持下亲征蒙古瓦刺军,反被俘虏,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英宗弟朱祁钰为景帝,后于谦等率军击退瓦剌军,英宗被释归,景帝把他幽禁于南京。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引军攻破南宫门,发动了拥英宗复位的“夺门之变”,景帝的全部实录被消灭净尽。
  明代官吏舞弊,对档案管理不善,大量档案被火灾焚毁或变卖、毁弃,或霉烂、散失。明朝的后湖黄册库是保存全国户籍、赋役档案和土地、田亩档案鱼鳞图的国家档案库,建于南京后湖(即玄武湖)的州上,档案每十年就增加6万余册,库房也相应扩建。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已建库房667间,收贮黄册153万本。由于湖区潮湿,库房又年久失修,风雨飘零,以致“库房损坏,簿册浥烂”;到万历年间,更是“梁柱朽烂,砖瓦倾圯,阴雨淋漓,册簿难收”,库中黄册又因虫蛀鼠咬,或十存四五,或十存二三,有的甚至“但经一揭,粉粉而碎”。地方档案也同样遭到损失,据《武清县志》记载,在正德、嘉靖年间(16世纪上半叶),当地,鱼鳞图册因“官吏恶之,毁弃殆尽”,还有的被抢去市上出卖。明代皇宫火灾也屡有发生,据统计,从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定都北京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222年间,皇宫曾发生20多次大小不等的火灾,其中有因雷电、宫灯等原因引起4次大火,延烧了奉天、华盖、谨身、乾清、坤宁及文昭阁、武成阁等,相关文籍档案都不能幸免于难。明代千步廊是重要的档案库房之一,所藏大都是章疏底稿,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千步廊毁于火灾,先朝疏稿底本“俱成煨烬”。另外,明代六科廊是六科专有的文卷库房,主要保存各衙门奏章及少数民族文字的文书等,因为管理不善,常常出现被人借出不归还的现象。
  明代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迫近北京,明统治者放火焚烧一些宫殿、衙门,许多档案被毁。起义军攻入北京后,“兵火焚掠,奇书秘册灰飞烟灭”。其后,在清军入关攻占扬州、江阳、嘉定诸城时,大肆烧杀掳掠,各地档案损失严重。明朝败亡后,明军南渡,也毁坏了大量档案。
  明代还有一部分留存下来的特殊档案——“明辽东档案”,包括明辽东都司及其所属卫、所档案880余卷,山东等处备倭署、山东都司及明兵部档案200余卷,累计1080余卷。档案年代起自明洪武,迄于崇祯,以嘉靖、万历两朝数量最多。这批档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占领辽阳时获得的,后携至盛京(今沈阳)宫中。后金时因纸张奇缺,这批档案有的被裁剪成马鞍形做信牌袋衬里,有的被贴在屏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这批档案进行了整理,分为“信牌档”和“屏风档”两类,其中“信牌档”主要是辽东都司及其属卫、所的来往文件;“屏风档”主要是山东都司及其属卫、所的来往文件。这批档案现由辽宁省档案馆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高人指点 :

怎样在 个人签名 (signature) 中 显示图片 ?


先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05:30 , Processed in 0.05265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