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31|回复: 57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20090417】欧中关系实力审核(封面·目录·总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oikuraki 于 2012-4-1 13:45 编辑

【中文标题】欧中关系实力审核
【原文标题】A Power Audit of EU-China Relations
登载媒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http://www.ecfr.eu/
【来源地址】http://www.ecfr.eu/content/entry/china_power_audit_ecfr_fox_godement_eu
【原文下载】http://ecfr.eu/page/-/documents/A_Power_Audit_of_EU_China_Relations.pdf
【译者】墨羽、johnsonpersonal、杨威利、温慧、squirrelnyc、rhapsody
【校对】aha、rhapsody
【翻译方式】人工
【声明】本译文供Anti-CNN网站使用,未经AC或译者同意、谢绝转载
【原文库链接】http://bbs.m4.cn/thread-157553-1-1.html
【作者简介】John Fox(约翰·福克斯)、François Godement(弗朗索瓦·古德蒙)

约翰·福克斯和弗朗索瓦·古德蒙都是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政策研究员。

约翰·福克斯来自英国,就学于北京大学和牛津大学,曾任英国驻欧盟大使馆香港事务部成员和外交与英联邦事务部开销审核组成员,后任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对外政策部部长和环境与能源部部长。

弗朗索瓦·古德蒙来自法国,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哈佛大学,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现任巴黎政治学院亚洲中心主任,兼任亚太安全合作委员会欧洲组组长、亚欧合作委员会成员、法国外交部政策规划编外顾问。

【非正式译者序】
这篇报告不但极其详尽(仅仅概要就有十八页长!),而且提出了彻底颠覆现有政策的建议。鉴于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地位,这篇报告估计会有不小的影响。
  ——墨羽,《欧中关系实力审核》联合翻译发起人
应该说,这是一份迟来的报告。如果再早半年,或许中法之间,中欧之间也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波折……尽管如此,欧盟对华政策的新思维将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积极推动因素,如果欧盟审时度势,切实实现战略上的转变,中国自然也会积极回应,中欧之间还是真的、非常的“有利可图”。
  ——宋鲁郑,《欧盟对华外交政策何以转向?》,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评论

从上面两位AC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欧中关系实力审核》这篇报告的分量。本人对于政治、外交方面的东西既无多大认识也无太大兴趣,只是凭着一时兴起参加了这篇报告的联合翻译;最初只是负责其中有关经济的一章(本人对经济相对熟悉一些),但由于发起人墨羽过于繁忙,最后涉足全篇并有幸成为统稿人,也就有了首先写序的“特权”(如有人愿意代为此篇报告译文写个正式点的序,本人不胜感激)。

这篇报告的确详尽,内容上看一章单独拿出来也算成文;报告先从欧盟内部进行剖析,再与中国对欧策略进行对照并发现不足,进而扩展到各种各样议题的具体讨论(由于眼下正处“金融危机”,经济问题受到“特别关照”,单独占了一章),最后提出一套新的战略及具体措施。具体的内容就不多说了(本人也没那个水平 ),评论的任务还是留给AC各位有着聪明才智的网友们吧!

参加本报告联合翻译的有:墨羽(作者介绍摘译、总论)、johnsonpersonal、杨威利(第一章)、温慧(第二章)、squirrelnyc(第三章)和rhapsody(总论、第四章、第五章、结论)。全文由aha和rhapsody校对,由rhapsody统稿。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翻译难免出现错漏,欢迎各位读者进行指正。


最后,特别感谢aha的校对(被本人多次麻烦 );也感谢AC诸位版主、管理人员、相关编译以及各位热心网友的支持。这里送上一句萨缪尔森式的俗套结束语:尽情享用吧!(Bon appétit!)

                                                                        ——rhapsody,2009年6月6日

【原文封面】
EU-cover.png

【原则声明】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不采取集体立场。如同本会所有出版物,这篇论文仅表达其作者的观点

【简要目录】

总论

一、欧洲的无条件交往

二、中国的巧妙务实

三、全球政治议题

四、全球经济的不平衡

五、转向互惠性交往


结论

附录:欧盟各成员国对华态度列表
(译者注:不列入编译范围)

各章翻译如下:

第一章:欧洲的无条件交往
http://bbs.m4.cn/thread-171622-1-1.html

第二章:中国的巧妙务实
http://bbs.m4.cn/thread-171903-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m_zhcn 于 2009-6-11 16:46 编辑

总论

【本章译者】墨羽、rhapsody
【本章校对】aha、rhapsody

      欧洲对待中国的方式困陷在过去。中国如今已是一个全球大国:北京当局的决策对欧盟关心的几乎所有紧要全球问题来说都至关重要,不论是气候变化、核扩散还是恢复经济稳定。严格调控下的中国经济和产业政策强有力地影响着欧盟的经济健康。中国的对非政策在这个欧洲重要邻居的部分土地上造成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欧盟还在继续把中国当作过去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而不是当今的全球大国来对待。

欧洲的无条件交往

  欧盟的对华策略基于一个过时的信念,即中国在与欧洲交往的影响下将会开放经济、完善法制、并实现政治民主。这里的潜在思想是与中国交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不应以任何具体的中方行为方式为先决条件。这一策略造就了一张由无数双边共识、共同声明、谅解备忘录、峰会、部长级访问以及特定领域对话织成的大网,一切都是为了把中国带向亲近欧盟的政策导向。一位欧盟外交官是这样表述的:“我们要让中国想要我们想要的东西。”(见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2008年6月11日对欧洲高级官员的采访)然而,诚如本报告所反映的,中国外交和内政政策的演化方向基本上漠视了欧式价值观,而且如今北京当局时常违背甚至破坏它们。欧盟想做改变中国的催化剂这一雄心壮志完全无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更无顾它抗拒外来影响的决心。除此之外,欧盟还频繁地改换它的目标,同时又很少把它们追随到底。欧盟成员国无论集体还是单个,面对中国时筹码本就不多,却还会被它们在对华策略上的分歧进一步削弱。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一个可以称之为“无条件交往”的欧盟对华政策:这个政策给予了中国所有与欧洲合作带来的经济和其它利益,却几乎不求回报。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已经意识到,这个由1985年达成的贸易与合作共识奉存下来的策略早已不合时宜了。于是它们各成员国一方面承认其存在,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对其置之不理,转而追随它们自己的、往往互相冲突的本国对华策略。有些成员国在贸易方面挑战中国;另一些则是在政治方面;有些两方面兼顾;另一些两方面都不。

  结果不言而喻。欧盟任由中国为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欧洲企业设置重重障碍,远远多于中国企业在欧盟所面临的——欧盟尽管取代美国成为了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却还是让对华贸易逆差膨胀到惊人的1690亿欧元,这便是原因之一。欧盟力求让北京当局同意更多的国际经济协调,从而承担起它作为全球经济局面的关键维护者应尽义务的种种努力,大体上都没有成果。2009年4月初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展现了北京当局躲避承担任何实际责任的能力;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相对不起眼的400亿美元实际上相当于一份“税金”,以免被视为一名全球破局者。

  在全球事务上,经验证明中国不介意破坏西方在若干紧要问题上作出的努力,例如针对缅甸的严酷政权,或津巴布韦和苏丹等非洲悲剧。中国固然偶尔也会改变它的立场,转向与西方更加一致的方向——例如它姗姗来迟地支持联合国向达富尔派遣维和部队;停止对津巴布韦的军火出售;或出动它的海军巡逻索马里海岸。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改变是中国自身的直接利益导致的,而并非出于某种取悦西方的渴望。全球经济危机加大着中国采取行动支持国际金融稳定的压力,但同时也为这个现金充足的国家提供了一个仅为国际救援计划作出少量贡献,即可提高它相对地位的机会。

实力评估暴露欧洲内部分歧

  中国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它把和欧盟的关系当作一盘棋来下,而它的27个对手则挤在棋盘的另一方对下一步该如何走争吵不休。虽然北京当局有时也为这种混乱而烦恼,但是在这样的棋局中,哪一方会更占上风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一位新集权主义学者潘维(译者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这样说:“欧盟很弱,政治上内部分歧,军事上缺乏影响。经济上它倒是很强,但是我们现在不怕它了,因为我们知道它需要我们比我们需要它更甚。”中国深知它的强大,并且不再加以掩饰。它对欧盟采取的新态度近乎于外交蔑视,这在去年12月清楚地显露了出来:作为对法国总统萨科奇计划会见达赖喇嘛的严厉回应,它临时取消了里昂欧中峰会。

  我们所作的一个“实力评估”显示出了欧盟27个成员国在两个问题上立场不一:如何处理中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政治方面与中国交往。我们为每个成员国的各项对华政策和行动打了分(评分的主要政策和行动包括如下方面:台湾、西藏、人权、伊朗和苏丹等全球议题、反倾销、贸易逆差、中国在欧投资,以及涉及中国的各种政治言论的总体性质),如下面这张示意图所示:

EU.png

  这个分析让我们把各成员国分入了图中标出的四个组:有主张的工业主义者、理念上的自由贸易者、肯通融的重商主义者以及欧盟内的主流追随者。

  这四个组的划分当然只是大致上的。一个成员国的政府换届可以给其对华政策造成强烈影响,以至该国近乎于一夜之间从一组转移到另一组——就像我们在2005年德国总理施罗德被默克尔替下后看到的那样。如图所示,萨科奇总统治下的法国无法轻易融入任何一类,其中原因之一是法国的对华策略仍然飘忽不定。

  尽管如此,建立这种分组依然是有用的。这有助于理解那些削弱欧盟应对中国能力的冲突,从而指出一个有利于所有四个组的新策略导向来。

  
有主张的工业主义者(“工业派”)

  工业派这组规模很小,由捷克、德国和波兰构成。它们是欧盟中仅有的愿意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强力对抗中国的成员国。该组的均衡立场有潜力使其成为欧盟更加强硬地对待北京当局的中坚力量(尽管德国,这个与中国有着最紧密贸易关系的成员国,对欧洲采取统一立场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工业派不同意让市场力量来塑造欧中关系的性质。它们时刻准备着通过特定领域的各种要求向中国施压;或支持保护性“反倾销”措施以应对受到不正当补助的中国货品;或威胁出台其他贸易(制裁)措施。

  理念上的自由贸易者(“自由派”)

  自由派——丹麦、荷兰、瑞典、英国——总体上愿意在政治方面向中国施压,而反对在对华贸易方面进行限制。它们反感任何形式的贸易管理,这使得欧盟在面对中国周密制定、高度集中、经常颇具攻势的贸易政策时,很难建立一种明智而连贯的应答方式。对这些国家来说,自由贸易的观念是经济利益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国内以高科技和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和劳工市场,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得的收益或期望收益压过了对廉价中国进口品的害怕。

  肯通融的重商主义者(“重商派”)

  重商派这组规模最大,包括保加利亚、塞浦路斯、芬兰、希腊、匈牙利、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这些国家共有一个设想,即良好的对华政治关系会带来商业利益。这些成员国感觉它们的对华关系必须由经济方面的考虑来主宰;它们把反倾销措施看作一项有用的工具,因而反对将(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授予中国。(按照2001年签署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第15条,世贸成员可以用与第三国家的价格比较为来自中国的进口品评定反倾销税。假如中国被正式定性为完全市场经济,使用上述价格比较的权利即会自动消失,并且无论如何这一权利都将在2016年到期。此外一个中国公司或一个经济领域也可以单独获得完全市场地位。)它们为了对随时保留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作出补偿,回避与中国在政治问题上的对抗。就像自由派在贸易方面的立场一样,重商派拒绝在政治议题上向北京当局施加压力的立场削弱了欧盟对华政策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这些国家多次导致欧盟未能在西藏或人权一类的议题上建立起更加坚定的立场。在极端情况下,有些国家实际上在充当中国在欧盟内的代理人。希拉克总统治下的法国完全可以归入这一组;但在萨科奇总统治下,该国有了突然转向的习性,一时给中国政治方面的支持,一时又对中国提出人权、台湾或西藏方面的批评,这样使得法国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欧盟其它成员国而言都成了一位不可预测的伙伴。

  欧盟内的主流追随者(“追随派”)

  这一组由更情愿把它们的对华关系交付给欧盟处理的成员国组成。就此而言奥地利、比利时、爱沙尼亚、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卢森堡是四个组中最具有“欧洲精神”的,然而它们只是跟从者而非领导者。跟从派中,很多国家不认为它们与中国的关系位于它们外交政策的核心。它们依靠欧盟保护它们不受中国在台湾或西藏之类的议题上施压。它们愿意支持欧盟政策固然是好事,可是他们不愿更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强化着一种中国不是欧盟首要问题的感觉。

  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既然如此之大,中国把欧盟视作一盘散沙也就毫不奇怪了。法国、德国和英国尤其该对这个状况负责。三国中的每一个都一次又一次地游说中国,以图成为其首选欧洲伙伴——尽管中国给它们的优惠地位只是有限期的,好处总是提供给出价最高或态度最温顺的一方。就连在最近由会见达赖喇嘛引起的多番欧中对抗中,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都拒绝互相支持,实际上在寻求相互趁火打劫的机会。

  任何强化欧洲立场的努力,都必须从一个认识开始,即没有哪个成员国足以单独左右中国。每次中国在欧洲的压力下转换了自己的立场,正如它在核扩散问题上,其次是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作的让步那样,都是欧盟共同协调努力的结果,靠的是整个组织以及最有影响力的各成员国的支持。无论集体还是单个,欧盟成员国除非能够找到跨越分歧、集中力量筹建更强谈判地位的办法,否则无法从中国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

中国的巧妙务实

  欧洲人倾向于把中国当作一个有待欧洲通过交往而塑造的可塑政体来对待。但现实中中国是一个灵活而务实的大国,深谙如何处理对欧关系。它的外交政策首先是由内政要务决定的——例如维持经济增长,以及在缺乏选举制度的情况下强化政权的合法性等需要。然而,北京当局的全球贸易、其金融和科技流通以及它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使它成为了一个不管在非洲还是拉丁美洲都十分紧要的角色。近年来,中国出于处理因其自身发展造成的影响的需要,尤其是面对要求中国维护全球稳定的需要呼声,对外政策变得复杂化了。

  转而言之,中国已经变得太有钱有势,无法再保持沉默低调的运作模式了,而近期西方金融资本主义(译者注:资本主义的一种高级形式)的垮台以及相继而来的西方威望受损,看上去为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强硬化搭就了舞台。然而,尽管北京当局担任了捏合全球议程的新主角,中国的对欧政策基本上仍旧保持着以经济为主的性质。中国想要欧盟市场和投资的广泛通行权,它寻求各种技术转让,它想要欧盟和其它伙伴在与气候变化的对抗中担负大头费用。尤其重要的是,它想要欧盟停止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闹腾。

  为了确保这些目标,中国开发出了三种对付欧盟的基本战术。首先,它利用自己的中央调控体系与欧盟的开放性市场及政府之间的不对称,从而一面在欧洲趁机牟利,一面通过各种产业政策、市场限制和不透明手续保护它自己的经济。其次,中国将欧盟在特定议题上的施压以接受正式对话的方式疏导开,然后把这些对话转化为没有结果的座谈会。第三,中国对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加以利用。去年12月中国以惩罚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见达赖喇嘛为借口,取消了它与欧盟的年度峰会,就是一个在欧盟内散布不安的典型企图。

全球政治议题

  中国如今已是与任何欧洲人关心的全球政治议题都有关联的一个因素。然而,尽管欧洲反复安慰性地声称中国将受到鼓舞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局维护者”,大多数将中国的行为方式引到欧洲以及西方路线上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西方害怕对中国同俄罗斯建立起一个新的集权大国轴心,而去年8月俄格战争后俄罗斯承认了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中国对此的冷淡反应缓解了上述害怕。中国显然有比它的对俄关系更重要的优先考量,比如原则性地反对地方独立。

  尽管如此,中国的崛起和俄国的新强硬姿态,对九十年代发生的朝着人权、民主和国际交涉方向合乎(国际)规范的转变来说,显然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欧盟已经在联合国等机构里体会到了中国新外交的后果,欧盟在人权等议题上组织联盟的难度提高了很多。

  通过其“三巨头”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行动,欧盟勉强促使中国为它在停止伊朗铀浓缩项目方面的努力提供了支持——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使中国保护伊朗不会面临更强硬的措施。作为一个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否决权的国家,中国对欧洲立场的支持是关键性的,欧盟能把中国争取到自己这一边来算是一项外交成就。但是由于除了指明美国或以色列有可能对伊朗核设施发起袭击以外,欧盟在这个议题上面对中国时缺少真正的筹码,因而没能说服中国支持更强的制裁。面对伊朗以及多个受到国际制裁的其它国家,中国事实上强化了它的经济影响力。

  没有哪个议题比非洲问题更好地描绘出了中国与欧洲在外交政策上的冲突。虽然欧洲在非洲绝大部分区域内仍是头号外国势力,但它的影响力与中国相比正在下降。中非贸易的年增长率约为33%,而欧非贸易仅6%。中国把非洲主要看作一个关键的能源和原材料提供方以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但是它在非洲也有政治目标,它试图在联合国内从非洲国家那里获取有关台湾、西藏和人权议题的支持。中国基于欧洲政府无权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事务的原则,反对欧盟在停止非洲侵犯人权方面的努力。欧盟曾为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在2005和2006年通过就达富尔问题批评苏丹政府的决议向中国施压,但几乎没有起到效果;只有当中国的投资在苏丹受到了当地威胁、并且达富尔问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引发了公共舆论压力之后,中国才开始劝说喀土穆当局接受外国维和部队。除此之外,欧盟在促使中国协助孤立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政权方面的努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除了在军火销售方面还有待争论。

  欧盟在就气候变化问题与中国的对话中付出了很多努力,并且有拿得出来的成效。气候变化被确立为欧中关系的一个关键话题,而欧盟帮助中国转变了它在这一领域的内政方针。中国如今承认气候变化的威胁,并且把减少其经济体的排碳和能源强度定为了一项要务。目前欧盟和中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向低排碳经济体的转化与在全球经济危机下维持增长的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也曾有过一些退步:中国拒绝了欧盟几番促请它承诺参与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环境稳定目标的要求,或是在对京都协定后下一个协定的商讨过程中作出本国承诺。中国希望欧盟各成员国为它提供持续发展所需的投资和科技,它还希望欧盟提供资金帮助那些将遭受气候变化最严重打击的中国地区。

  在与此相关的能源议题上,中国至今为止的目标是与能够提供能源、科技、和双向投资的欧洲能源巨头结成伙伴。中国不愿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尤其是在它如何从别国获取能源资源的问题上。欧盟在这方面的筹码有限,唯有当欧洲一些政府或企业表明了自己愿意投资之后才看到了一些成效,例如遍布中国各地的众多合资公司。欧盟的要务是促使中国改善它的能源利用率,并将它在确保能源安全方面的措施更加公开化。

全球经济的不平衡

      没有哪个地方能比贸易关系方面更明显地体现欧盟与中国无条件交往政策的失败之处。2007年欧中贸易的总额达到了3000亿欧元,使欧盟成为了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到2008年,欧盟对华贸易已由八十年代的顺差转为了高达1690亿欧元的逆差,接近美国的2660亿美元(折合1990亿欧元)。全球经济危机至今也没能逆转这个趋势。这并不只是中国企业实力强劲的结果;欧洲企业在中国持续面对着无数的非关税类壁垒以及地方上的独断专行。

      欧洲和美国的谈判员们在应对北京当局时犯了一厢情愿的错误。他们曾希望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行动能够成为市场改革和强化法制的催化剂。但中国似乎把“入世”看作了它改革的结尾而非开始。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没有减少反而加强了,尤其是实施了各个行业的五年计划。欧盟惯于用贸易协议的法律条文作为经济和政治变革的杠杆,而这套老伎俩在中国失败了。欧洲贸易官员们得到的教训,是中国产业政策的力量实在太大,他们无论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法对其产生多少影响。

      欧盟并没有因为巨大的对华贸易逆差而遭受严重的经济不平衡,这是因为欧盟的全球贸易逆差远远小于美国等国家。但是2008年的全球危机迅速地改变着这一趋势。各成员国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对华逆差助长着欧盟内部的分歧,使贸易谈判员们很难就他们应该在与中国的谈话中采取什么立场达成共识。就连德国的对华逆差也在持续上升,因为中国的出口品在市场价值链中越攀越高。此外,欧盟的对华逆差既没有被欧盟打入中国房地产业和服务业,也没有被流入欧洲公债或私有资本市场的中国资金所弥补。

      世界经济衰退甚至可能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比重。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中国对欧出口额的下降幅度低于进口额,而受损更严重的是其它的亚洲直接出口国。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使它变为了世界金融体系的一个关键借贷者,而北京当局越来越看到有必要将其资产从美国分散出去。经济危机凸显了中国投资在欧洲债券市场和欧洲债务工具中的参与程度有多么低。如同有些欧洲领导人渐渐意识到的,这或许可以创造一个重要机会,让中国和欧盟把各自在对方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投资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即使双边投资不增长,贸易逆差的上涨从政治角度上也无法维持,必将导致对中国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要求。

转向互惠性交往

      对中国的无条件交往鲜有给欧盟带来成果,无论是在直接利益的追求上还是在促成中国向欧洲目标和价值观靠拢的更远大目的上。即便是那些最大的成员国也会发现,面对着更强有力也更有组织的中国谈判人员,它们倚仗本国政策保障自身利益的尝试常以失败告终。英国尽管积极鼓吹对中国商品开放欧洲市场,却没能说服中国开放大部分金融服务行业,或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法国任凭采取商业外交手段,其对华贸易逆差仍是爆炸性增长,现在还要担心近来在人权和西藏问题上所持的立场会导致遭到中国排挤。意大利和西班牙支持反倾销措施并未改善中国的贸易规范,也未给这两国的纺织和制造业带来除暂时性缓解外的任何东西。德国的坚固对华贸易关系对其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害要少一些,但中国对默克尔总理要求加大尊重人权的主张置之不理。

      不过事实上欧盟——通常是与美国联手——已使中国的政策发生了小范围的,却也算是实实在在的转变;这说明了当欧盟的态度团结一致时,中国在特定议题上也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欧盟应放弃试图通过无条件交往重塑中国的策略,转向一种能给自己确切机会在最迫切目标上取得成果的策略。无条件交往应让位给“互惠性交往”——一套新的以利为本的办法,带有两个原则和两个标准。两个原则:首先要缩减向中国提供好处的政策领域;其次在和中国达成协议之前,要运用欧盟的影响力和激励措施确保中国会作出酬答。两个标准:对欧盟的重要性,以及能够导致中国政策转变的现实预期。

减少目标、互相妥协、分清主次与实事求是

      为了保证互惠性交往的这四条准则能发挥作用,自由派必须认清:拒绝把市场准入用作政治筹码,使得对抗中国意在剥削欧洲的政策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重商派必须承认:它们在政治议题上对中国的温驯态度将欧盟置于全球不相干的境地,而如果欧盟整体受到削弱,则它们对重要民族企业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无助于对抗日本和美国的竞争。工业派必须接受统一欧盟战略的必要性。而追随派必须明白:如果那么多会员国似乎都认为欧中关系对它们来说无关紧要而不愿在上面花费工夫,也就损害了整体上的欧盟对华政策。

     “互惠性交往”不是旨在遏制中国的攻击性战略的间接提法。欧盟除了把中国当作全球性伙伴来打交道以及接受其历史性的崛起以外别无选择。确切地说,欧盟必须在符合中国最佳利益的范围内实现欧盟所要求的东西。互惠性交往意味着形成欧盟方式,在对华谈判中有更大力度讨价还价,目标是达成互利协议,进而使双方坦诚相待。为使这套新策略起到成效,欧盟应简化其对华沟通渠道,改善成员国间协调对华政策的方式,以及使欧盟机构更有效地运作。另外欧盟应拨款让欧洲官员和经理人接受中国语言、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应要求北京当局为欧盟官员接触中国的政府运作提供更多便利,并示意若中国不合作的话会减少其在欧官员的接触机会。应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开设分支办事处以使接触其国内各地的各种机构更为便利。

重新平衡经济关系

      全球经济危机使得纠正不平衡的对华贸易关系对欧盟来说变得愈加迫切了。首要任务应是清除欧资在中国所遭遇的壁垒,并鼓励中国在欧盟境内投资。为此,双方都应接受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与公司所有权、投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进行修改。

• 提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协议。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应清除其规定的非关税贸易和投资壁垒(如制造的“国产成分”要求等);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使欧洲企业和经理人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 承诺放宽中国投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分发与电信等重要行业的限制,以换取中国开放基础设施项目给外国企业,以及废除国内公司所有权的限制。

• 寻求共同开放公共采购业务,并且保证一旦达成协议就能立即投入实践。

      技术转让是另外一个因不信任和法律不健全而影响了双方互利投资的领域。尤其是中国经常成功迫使欧洲企业转让技术及机密资料的问题,让欧盟伤透了脑筋。欧盟应:

• 加大对“伽利略”(译者注:卫星定位系统)、“赫尔墨斯”(译者注:航天飞机计划)等欧洲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形成更广泛的技术开发战略。作为这一政策的一部分,欧盟应保护其协助开发的关键技术和专利权利的部分所有权,以更严密地控制对华技术转让,并避免让欧洲企业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压力。这种技术保护机制能使欧盟对中资进入欧洲领先企业持更放松的态度(虽然国防行业仍是个主要的例外)。作为交换条件,应要求中国开放那些现时限制外资进入的经济行业。

• 成立一个知识产权和专利扶持基金,帮助欧洲中小企业获得在华知识产权注册或保护的财务扶持和法律援助。

气候与能源

      应对气候变化是另一项欧盟改善对华合作可谓事关重大的要务。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欧盟的目标必须是防止中国陷入偏重高碳基础设施和产业保护主义的短视经济政策。这种变化需要一系列科技、经济刺激以及能源安全方面的协议。我们建议:

• 欧盟应向中国提供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的一揽子转让方案,包括欧盟融资和技术机密转让。作为回报,中国应在后2012谈判排放方面承诺一个全球稳定化目标以及明确的国内目标。中国还应同意加速包括碳采集和碳储存在内的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和最终部署。欧盟和中国应优先在中国发展“低碳区”模式,以之作为全国性的欧中低碳贸易与投资框架的雏型。

• 欧盟和中国一致声明摒弃能源制裁,例如刻意中断能源供应的行径。终止把能源当成国际关系中政治工具的做法将巩固欧中双方作为能源大进口国的共同利益。

• 欧盟与中国相互开放各自的能源配送体系。中国应清除对中国能源公司和合资企业的所有权限制,增加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包括通过国际能源机构的渠道。

伊朗与核扩散

    欧盟想让中国更积极地协助劝说伊朗放弃发展核武器机能。为说服中国在伊朗问题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我们建议欧盟:

• 努力促成解除武器禁运的协议。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必须为达成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作出贡献,并对其改善出口控制执行的具体措施作出表率。

• 支持中国加入到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澳大利亚集团和《瓦圣纳协定》等防扩散机制中,以此换取中国方面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2010年复查会议上进行改革和强化的支持,以及对巩固国际原子能机构透过额外条款执行监督和调查职能的支持。

• 欧盟应对中国在印度洋打击海盗的海事行动提供协助,包括后勤协助和对陆上基地的外交支持。中国应同意与其他国海军协作,支持国际社会海上控制扩散的努力,以及支持“防扩散安全倡议”(译者注:由美国总统布什于2003年5月提出,旨在通过情报交流、执法合作、武力拦截等措施打击贩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敏感物项的活动)。

非洲与全球治理

      欧盟在非洲以及全球治理与发展问题上同中国的磋商至今进展缓慢。为促使中国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经济和政治活动更加切合国际准则,欧盟应采取软硬兼施的做法。具体措施应包括:

• 欧盟支持中国的投资活动,包括投资国际金融机构的行动,以换取中国加入到包括巴黎俱乐部(译者注:现时由全球最富裕的19个国家组成,专门为负债国和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在内的国际借贷协调机制中。欧盟应主动在现有金融机构框架内采取行动防止债务国接受中国给予的不符合最低标准的新贷款。

• 欧盟与非洲政府合作保护中国的活动和投资免受安全威胁。这一承诺应用于交换中国对维和行动的更大支持,包括派遣军队以及支持联合国授权的在苏丹、乍得以及其他地方的行动。

• 欧盟提出用发展援助预算支持有助于欧盟发展目标的中国项目和投资。作为交换条件,应要求中国考量所在国或地区的利益以采取确切的开发措施。

      当正面提议不起作用的时候,欧盟应支持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工会和媒体对中国的可疑举动提出异议,并做好亲自出面批评中国的准备。欧盟还应继续敦促中国加大对全球机构的贡献。

人权

      以上列出的诸多主张都刻意忽略了按照惯例会在欧中峰会提及的许多重要议题,例如中国境内的人权状况。虽然欧盟在中国公民人权和公民权方面手握的筹码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认为欧盟应在这类议题上保持沉默。不过欧盟亟需增强其人权姿态的可信度。认为基于审慎官方渠道和非正式闭门会话的策略没有产生明显效果的想法,正逐渐成为共识。因此依照互惠性交往策略,我们建议欧盟应集中应对关于中国人权的四个重点领域:限制死刑的运用;终止不经司法审查的关押;保护宗教自由;推进在西藏问题上达成和解。欧盟还应:在以上四项重点的基础上重新振作欧盟对华人权对话;保证当中国施压的时候各欧洲领导人不为讨北京当局欢心而拒绝相互支持;声明欧盟领导人与议会领袖不会容忍任何对他们会见政治或宗教人物(包括达赖喇嘛)权利的限制。

一个更有组织的欧盟

   
   中国的崛起应是通过《里斯本条约》以及构建一个更团结且更有组织的欧盟的强有力刺激。但即使《里斯本条约》不能很快生效,欧盟亦需就一套更有力的对华战略达成共识。

    首先,欧盟委员会应启动一项针对欧盟对华政策大回顾,以确立统一处事方式优势最为明显的一些优先考虑领域。其次,将各国的对华合作项目和重要对话“欧洲化”。最后,建立永久性的“公共三驾马车”体系在重要议题上同中国展开交锋。这个体系成员应包括轮值和候任主席国以及欧盟委员会,还可以包括明显有意且有能力在特定议题上作出贡献的成员国;入围的要件可以是在重要话题上作出研究或是在相关项目上给予资助。这种三驾马车模式还应扩展到欧中峰会上代表席位的选择上。

      对欧盟来说有更广泛的一些战略性理由来重新思考对华关系。巴拉克·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标志着美中关系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这一页的注脚是:美国自知需要中国的资金来摆脱自身的经济困境,而中国意识到如果美国不能从经济低迷中复苏,其投资到美国的财富就可能付诸东流。为避免被这场新旧世界大国的对话踢出局,欧盟必须一改内部充斥对立意见的嘈杂和声的形象。得到更好政策工具支撑的互惠性交往战略,对于应对这一挑战会大有帮助。
#41已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了几下发现还是不太好看 如各位版主有使版式变得更美观、更便于坛友阅读的方法,欢迎编辑
P.S. 发现本人不厚道地把沙发和板凳都给占了,抱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先支持一下,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些我总算看完了,国与国争,不过一个“利”字,欧盟只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组织,而不像原来的苏联,美国那样令出一门,他们有那么多国家,我就不信他们不为自己的国家争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啊 感谢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 知己知彼,和则互通互惠,斗则百战不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希望中欧良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辛苦的翻译工作!
欧盟不统一,就最终成为不了美国和中国这样的世界支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看着,竞有着一丝的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译们 辛苦你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牛,AC牛了,让资讯传播如此之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6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强,膜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们,你们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再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欢迎并支持西方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继续“说三道四”,尽管其动机不纯-这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只是手段,但不能否定它的正义性。但是他们在西藏问题上归错了类,这不是一个人权问题而是政权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看着,竞有着一丝的感动
johnsonpersonal 发表于 2009-6-6 23:21

http://bbs.m4.cn/thread-171622-1-1.html
您参与翻译的第一章也发布了,再看看会不会更感动?o043)
P.S. 预计每天发布一章,目前看来这个速度还是可以的;大家有空多发表评论感想,就是对编译们的最大支持,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16:33 , Processed in 0.04473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