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evensky

【AC会客厅第十五期】居安思危!中国何时学会争夺世界话语权?--熊蕾访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1:22 编辑

熊蕾:在国外,很多以民间姿态出现的团体都是被政府资助的,但也没有受到谁的质疑。为什么对中国有利的民间声音政府不能支持呢?

在去年的国际会议上,我把网民的声音作为发言的内容,向与会的各国代表分享,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因为这种声音很真实,表达意愿很清晰,所用的也不是官方的比较僵硬的语言,国外媒体容易理解接受。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问题是:“你到底要我们怎么办?我们计划生育,你说我们没有人权,我们不计划生育,你们说我们人口多。你们到底要我们怎么办?!”当时说出来,全场就有很多的笑声。这种问题就不是很生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1:26 编辑

熊蕾:在国外很多场合我都传达过这样的声音,反响都不错,政府即使不能支持,也至少能够宽容。但可能政府还没有准备好。

最近《瞭望周刊》发布了一篇报道,对于网上表达的好多意愿很多官员还不能适应,因为一呼百万应。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可能这种潮流是不可逆转的。

另外,民间的声音也要变得更理性,才更有说服力,很多海外的网友在去年想和当地社区做一些沟通的时候,他们很注意如何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做,这样做就比较理性,而不是单纯地表达愤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那么在过去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民间舆论的形成对中国在国际中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是否更有说服力和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1:34 编辑

主持人:那么在过去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民间舆论的形成对中国在国际中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是否更有说服力和效率?

熊蕾:我觉得是有这个可能的,咱们不是说争夺话语权,我觉得是应该更充分地表达我们各种各样的声音,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比较多元的社会了,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声音表达出来,而不是少数的声音。

除了官方的之外,还有一个少数的声音是附和西方的声音,他们的意愿表达了西方的看法,西方就会说他们是专家,然后出口转内销,但其实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新的探索。可是另外一些既不同于官方、也不同于西方的声音,还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1:49 编辑

主持人:您觉得他们(不同与官方又不同于西方的第三种声音)不能表达的原因是因为主流媒体对他们的声音不够重视么?

熊蕾:我觉得是这样,主流媒体可能除了传达官方声音之外,比较多的是传达西方认同的专家学者的声音,对西方没有看到的声音就不太重视。

咱们不说中国人,咱们说美国人,有两个美国学者的观点很新鲜,乔姆斯基和恩道尔,对西方的主流媒体很有批判力,我们的主流媒体对他们介绍的就很少,因为他们不在西方主流媒体的视野里。

我们要在国际社会有话语权,你得说中国人的话,你要给中国争得国家利益,你就不能只说西方人重视的观点。如果美国说我们要买他们的国债,我们就说应该买,这不是我们的话语权,我们去批判他们的观点,这才是话语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熊蕾女士作客ac会客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1:39 编辑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一种现象,在中国的舆论阵营里,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两个阵营,您对这样的现象怎么看?

熊磊:我觉得是一个很自然的好现象。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声音才是可怕的,有争论才会有进步,争论双方可以互相发现对方的不足和理性。

另外,这个社会已经是多元社会,有不同的利益团体、诉求,对一件事情肯定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房地产商觉得现在的房价并不贵,我们却觉得一辈子工资买不起一个厕所,肯定有不同的声音。谁压制谁都不太好,但也要看大多数人的意见,如果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房子,那就要看看问题在哪里,一定要有个妥协。不能只听开发商的,也不能只听钉子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1:57 编辑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种舆论的形成,有没有对中国媒体产生说服力?

熊蕾:可能还是在危机的时候(这种舆论)提升的比较快。当然,现在除了在国际问题上、国内民生也有好多问题,网民在不断表达自己的意愿,这种力量在国内已经不可忽视了,但是在国际上只有矛盾比较尖锐的时候才会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平时没有,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常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2:00 编辑

主持人:您认为,中美两国媒体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是哪里?


熊蕾:其实我觉得在这个方面,美国媒体对国家利益的认同度和思考要比中国媒体强得多,中国媒体有的时候表现成两个极端,一个是奉命说什么,一个是不愿意干奉命的角色,要较劲,来寻求自己的自由,在寻求的过程中,就对国家利益考虑的不够多。

美国的媒体,他自己说他是自由的,但是真的在美国生活过的,都知道,如果他们那么自由,去年海外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2:08 编辑

主持人:举个例子,比如新华社,在国内已经是一个比较权威的媒体,而且同时也代表着官方对一些事件的态度,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却并没有CNN、BBC、美国之音这些西方媒体深远,那么我们所欠缺的是什么?

熊蕾:我觉得还是我们看问题缺少一种独特的中国视角,天天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到了媒体报道上,有时候媒体发不出有中国特色的声音来,这是一个媒体的欠缺。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媒体人还是很优秀的。我的好几个同事,退休后都出版了当年没有报道的事情的内幕,很有深度,可是当初他就没有报道出来,他有这个能力,但他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没有做出这个事情来,这是值得的我们反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有网友认为,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宣传我们,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网友认为,这正体现了西方对于我们的价值观的渗透,就像您在《不战》一文中所提及的西方惯用的舆论攻心的手段:说服、改变、影响。您认为,到底应该用西方的方式还是中国自己的方式呢?也就是说,您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您刚才所说的欠缺?

熊蕾:我们承担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的媒体,经常做的工作比较多的是“说服”,想“改变”或“影响”,现在还达不到。当然我觉得应该有这个目标,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希望影响,比如说让更多人认同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

这个方式不是西方的方式,也不是中国的方式,但是这个内容是中国的内容。我觉得我们说的话,别人愿意听,能听进去,能达到这个效果就行了,方式不是主要问题。这个我觉得就可以用“不管白猫黑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来形容;人能听得进去我们的主张,就是好的。可能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就很好,就能达到效果。


主持人:可是比如说藏独问题,我们也心平气和地和外国人解释了,他们却不能理解。

熊蕾:问题是,有些事情你过去没有讲,而且现在别人关心的问题我们没有给他回答,老是隔着;我们直截了当讨论他们关心的问题,以理服人,这样就很好。我们不能老是自说自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熊蕾:我觉得网友提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因为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居安思危是很安逸、安全的,但我们不是这个情况,居危思危是在危机中,或危机在向我们逼近。应该是危机或危险的“危”,不像我们想的,世界这么太平 ...
sevensky 发表于 2009-6-9 18:57


96年大豆从出口国转成进口国,这种角色的变化,也就是外在环境的发展趋势变化下,掌握话语权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2:16 编辑

主持人:我觉得作为普通群众,对于某些敏感问题,我们本身不知道内幕。当对方拿出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说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感觉,好像我们漏掉了一些什么。您怎么看?

熊蕾:那倒也不是,因为其实他依据的材料也是听人家说的。比如说我也听说过人家讲西藏血流成河,我当时做过调查,不是这么回事。但不是所有人都去过西藏,你可以告诉他们说,如果真是这样,西藏就不是几个地方反,而是整个都要反了,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2:33 编辑

主持人:有网友说,用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来宣传我们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有人被扣上了“五毛党”,“美分党”的帽子。您觉得这样说法得到效果是怎样的?

熊蕾:我知道五毛党和美分党是怎么回事,但是上网的人很多,我相信大多数人不是。对一个问题,网民有时候了解,有时候不了解;有的人了解,但是讲出来能不能让人家信服,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式的问题。

去年314我看到一个人在网上写的(现场)目击情况,他写的警察是什么心情等等,我觉得很真实,有对话、有实地情境、有当地人对这个时间的看法,这种白描似的手法说明314是不得人心的。

所以我觉得这样子的描述,主流媒体应该是可以做的,只要不带强加于人的观点。

我们经常是报道与言论不分开的,把观点搁在报道里,人家就觉得报道都没法看了。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不可以改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2:32 编辑

主持人:我想在这里插一个小问题,现在有一个现象,在网络舆论中,有很多人都觉得网络媒体代表了政府的话语,成为政府的软工具,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言论?

熊蕾:其实这个东西我觉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你很难把媒体和政府马上就给拨开,因为中国的新闻媒体从诞生的一天就是党派媒体,从清朝末期开始就是这样,这不是共产党的发明。现在把他们分开是不大现实的,我们只能希望所谓的党派媒体能够越来越公正客观的报道事实。


事实上有些媒体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现在是公民社会,网络媒体表达了公民社会的观点,他的崛起是不可忽视的。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就有多元化的声音,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不好的。不好的在于有些人不知道是什么思维,老喜欢灭掉你:你不是学经济的,你在这个问题就没有发言权。我就想,我是不学经济,但是你的经济决策是我要承担后果的,我为什么没有发言权?

熊蕾:现在政府有听证会,提倡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是有些学者,偏偏就说我们没有发言权,这就特别不好;甚至,有的法律学家说,你是学民法的,对刑法就没有发言权,这就有些极端了,法律和大家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发言权呢?

再一个,有人认为,如果你是既得利益者,你为政府说话,那么你一定是拿着政府的钱;我觉得,你也得看看我有没有道理,再说我有没有发言权啊。都是公民社会,不能说谁就没有发言权表达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sky 于 2009-6-9 20:34 编辑

主持人:最近有一件事,5月30-31日,达赖来到哥本哈根,他们的组织在当地做了充分的媒体宣传和活动准备,可是,我们的宣传活动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熊蕾:我觉得中国媒体里有的人可能有这个意思,但是不能说很普遍,经常是这样:事情已经出来了,比如火炬传递受阻的情况出来了,我们的媒体才有反应,主要是被动的反应比较多,主动的思考、反思事情产生的根源还并不太多。我觉得无论媒体也好,智囊也好,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但是对居危思危有共识还谈不到。”

确实国内的媒体对很多事情都无法做到主动思考和反思,所以中国无一家在世界上响当当的媒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591 于 2009-6-9 22:40 编辑

主持人:最近有一件事,5月30-31日,达赖来到哥本哈根,他们的组织在当地做了充分的媒体宣传和活动准备,可是,我们的宣传活动在哪?

熊蕾:我觉得网友如果没有看到,就真的应该提出批评,有关部门是应该反思。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当然我们不可能老跟着达赖的后头,他到哪我们就到哪。

既然现在有“公民新闻”,如果当地的网友有资源、能力的话,也可以做一些相关的事情,哪怕发一个读者来信,也是一个形式。当然,如果老是在一些地方看到达赖的活动,我们没有宣传,这也是不合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7 06:24 , Processed in 0.04118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