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四十年来,世界发生着巨变.
1 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在西方世界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2 美国不再支持各种独裁政权,擦掉手上那些支持民主的人们的鲜血,开始打着“民主,自由,人权”在世界上招摇撞骗
3 欧洲开始忘却自己殖民的罪行,开始攀登道德的高峰
4 中国开始崛起
5 日本的经济奇迹突然开始褪色,眨眼间,一个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变成了孱弱的病人
6 出现全世界制造,美国(或者说是西方)消费的有趣局面。
6 堪比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突然爆发
这一切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如果是历史的必然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也许,这一切大变化的根源就是四个字:中产阶级。
二、中产阶级是什么?
这个问题素来是很难回答的。美国有模糊标准: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2.5万美元至10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三、这个现实说明了什么?
1 这个首先说明了一件事情,美国社会是纺锤形社会。中间阶层是大头。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的描述将是致命性的打击,没有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又能有多少呢?
2 民主自由繁荣的样板树立了。这个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最重要的武器之一:美国价值观
3 中产阶级占民众大多数,说明了产业转移是不可避免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某些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无法应对这么夸张的工资。平均工资的上升,造就了高昂的就业成本,无法在全球化竞争中生存。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所谓的产业升级。
4 生产的转出后,直接的后果是不得不开放市场,这样就是全球化的开端。不同于上次全球化(一战前30年)的地方是:上次向外追求的仅仅是消费市场,这次向外追求的是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
5 出现了近乎于荒谬的现实:美国出现了几个人就有一个律师和医生的情形。
三。美国的国内国际政策的另一种解读:
1 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就必须让这个社会变成一个中间阶层占民众的大多数
2 这样势必要转移出去低附加值产业,同时补贴农业和低收入者,同时维持高附加值产业,也就是所谓的产业升级
3 要进口所需要的低附加值产品(很多都是生活必需品),同时要保持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则需要别国开放市场。
4 通过同时提供现金和市场为手段,把握经济霸权。
5 通过宣扬美国价值观,和以西方为榜样,掌握舆论霸权。同时彻底摧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阶级划分。打赢了冷战!
6 通过资本的流动性,将一个个曾经发展的不错的生产基地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国家,来抑制竞争对手,例如美日经济竞争和东南亚的突然停滞。
7 为了更方便的把生产基地和资本转到下一个国家,极力的削弱别国国家机器的作用以及反对一切经济监管。于是“人权高于主权”,普世价值”的主张出现了。
四:这样的政策给世界带来的深刻改变和能否继续下去
1 生产逐步的迁入低收入国家,最后由于中国的庞大、政治稳定、居民教育水平高,向黑洞一样的将全世界的低端生产都吸引至中国,造就了一个新的世界工厂。
2 无时无刻不在的通货膨胀,在欧美不断的将一些产业变成成本过高的无法接受产业,不得不转移出去,例如通用汽车。到了某个界限美国和西方世界都将无法承受。毕竟高附加值产业在解决就业能力方面是不理想的
3 高附加值产品从总价值和总利润角度永远要低于低附加值产品。毕竟前者需求远少于后者,造成不可避免的贸易逆差。即使国际货币是美元,但迟早会危及美元的地位和美国的经济。
传统的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办法----政治打压,在中国强有力的国家机器面前很无力的时候,贸易逆差就像雪崩一样开始累积了。
4 资源的有限性,迟早抬高物价,当新富国家开始寻求更好的生活时候,基本物价开始上升,新的,庞大的经济危机开始了。这就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结论:
简单说,这40年来世界巨变是这样模式运营的结果:不能承受的成本压力===》产业转移到新的低收入国家===》新兴国家开始慢慢富有,通过政治手段压迫其货币升值===》新兴国家开始不能承受某些产业的成本,开始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新兴国家开始停滞===》产业转移到新的国家。
这样的循环不可能无休无止的进行。现在的目的地是中国,只是中国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阻挡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循环暂时中断了,经济危机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