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北小沫

[透析评论] 中国周边战略态势观察(与事序时俱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02 

【中国外交动态简讯·美国】胡锦涛同奥巴马就妥善处理有关经贸等问题通电话。2010年04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胡锦涛表示,奥巴马总统就职以来,中美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就建设全面的中美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并为中美关系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胡锦涛指出,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健康发展、促进可持续增长、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方面,双方都面临着共同课题,肩负着重要责任。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进一步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和精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两国间的分歧和敏感问题。胡锦涛强调,台湾、涉藏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奥巴马表示,美中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对两国和世界十分重要。发展健康稳定的美中关系符合两国长期和战略利益。美方全面确认奉行美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继续承认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两国在应对全球及地区挑战方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奥巴马表示,非常高兴胡锦涛主席将应邀出席全球核安全峰会。

   胡锦涛指出,中方一贯重视核安全问题,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支持国际社会加强核安全合作。中方愿为这次全球核安全峰会取得积极成果而努力。胡锦涛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中美都面临经济复苏、经济平稳的艰巨任务。希望双方妥善处理有关经贸问题。奥巴马表示,美方理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希望双方妥善处理双方有关关切。两国元首表示,确保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积极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03 

【中国周边动态简讯·印度·外交】印度外长克里希纳下周一抵达中国访问。2010年4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此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回答,中国和印度是重要的邻国和新兴发展中的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同印度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年来,中印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的“十项战略”,发表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关于两国之间存在的边界问题,双方达成了政治指导原则。

  中印两国有着上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中国希望两国能以战略眼光和全局视角妥善处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希望和印度进一步增进战略互信,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从而推动中印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国重视克里希纳外长即将对中国的访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五十)三是遗留下了中印边境之间关于中国藏南的死结。以两次侵藏和培植西藏上层亲英势力为发端,英印以控制西藏或以西藏做缓冲国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分裂中国西藏的措施。其中对现在影响最严重的就是西姆拉会议炮制出的麦克马洪线,并由此引发的中国藏南仍被印度所控制,而不能拿回来的死结。关于藏南和麦克马洪线,我在前面的(十五)至(二十)那部分已从做了说明,现在从西藏角度就麦克马洪线做一观察和分析。

(之五十一)英国策划的中印藏三方参加的西姆拉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属于英国控制的西藏缓冲国,麦克马洪线只是当时会议的一个副产品而已。而西藏上层的意图是通过英国的调停或对袁世凯政府的施压,而获得所谓的“西藏独立”,中国的目的是维持对西藏的主权完整。1913年10月,西姆拉会议在印度的西姆拉召开。一开始,按着英国事先的策划,由藏方率先提出“西藏独立”的主张,这当然不为中方所接受。于是,英方便以其惯用的手法,提出了所谓的折衷方案,把藏族居住的区域划分为内藏和外藏两部分,其中内藏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居住区,由中国直辖;外藏包括西藏和西康西部地区,要求中国承认外藏自治,并不得干涉其内政,形式上中国仍派驻大臣和少量的护卫部队。因此,西姆拉会议名义上是确定西藏与中国其它省区的行政分界的西藏分界问题,实际上是把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篡改为所谓宗主权,使西藏在自治的名义下受英国控制的缓冲国的政治问题。



在网上找到了内外藏划分及麦克马洪线的标注图。
在网上找到了内外藏划分及麦克马洪线的标注图。.jpg

(之五十二)上面的这张图是1914年7月,由藏英双方草签的,此时出现了英方代表麦克马洪划上的那条黄线,即麦克马洪线。其实,在此前的4月27日中印藏三方都草签内外藏划分图是没有麦克马洪线的(中方代表陈贻范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草签)。也就是说,麦克马洪与西藏代表夏札在私下交涉搞出的藏印段边界线,与中英藏三方会议谈判的“红线”并无关系。而藏方在与英方私下的两方会议中,之所以同意在藏印段边界交易中割让喜马拉雅山脊以南的藏南领土,是以英方在三方会议上支持西藏与中国其它省区的分界问题为条件的。因此,尽管西姆拉会议于1914年7月最终破裂没有正式签约,但因为毕竟有了这么一次三方谈判、事实上也有了中印藏三方草签的内外藏划分协议草图、也出现了英藏双方草签的含有麦克马洪线的附图,结果还是授英印以把柄,并以此作为依据而侵占了藏南的那片中国领土。这一现状即使发生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即使中印进行了13轮边界谈判,至今也没有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五十三)自1959年3月自印度流亡国外的第十四世达赖,一开始并不承认印度对包括达旺在内的印控藏南地区的“主权”要求。1962年中印发生边界战争,中国军队在收复并进驻达旺时,受到当地巴族和藏族人民的热情欢迎。1997年,达赖曾经捐款重修了达旺寺。2003年达赖在达旺受到印度媒体就达旺主权提问时,尽管他拒绝作正面回答,但仍然表示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事实上是西藏的一部分。但到了2008年6月,达赖在接受《新印度时报》记者采访时却改口说,根据1914年西姆拉条约而划定的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根据西藏和英国代表签署的这份协议,“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的一部分。在英国自己都承认那是一个时代错误的情况下,达赖的这一逻辑错误的表态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上的改变,反到说明他在国外流亡的生存空间和获取支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之五十四)英属印度不但发动了给中国西部和西南边疆带来严重后果的向西北方向和北方向的扩张,还在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期间,通过东方向的三次英缅战争,把缅甸纳入英属印度版图。第一次英缅战争(1824年-1826年)是在拿破仑帝国于1815年崩溃后,英印以缅甸对英属印度安全构成威胁为借口,于1824年3 月向缅甸宣战的。英军分陆路和海陆两路进攻,先败后胜。1826年2月双方签订《杨达波条约》,缅甸割让领土并赔款。第二次英缅战争(1852年)是英印以后来即位的缅王孟坑拒绝承认《杨达波条约》、保护英商利益为借口,再次入侵的。1852 年4月,英舰队炮击马达班港,登陆部队占领仰光.12月 英国宣布下缅甸并入英印殖民地 。第三次英缅战争(1885年)是英国乘缅甸内讧之机、以柚木贸易纠纷挑起的。1885年11月,英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并生俘缅王。1886年1月,英国宣布上缅甸为英国属 地。至此缅甸全部沦为英国殖民地。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由英国直接管辖,直到1948年缅甸才获得独立。

  这里需要提到的有两点:一是三次英缅战争中,英印采取的海战是前两个方向所没有的。这是印度被英国从海路侵占后,英印开始的海路外侵。二是英属印度占领缅甸后,中缅边界也就成了中国与英属印度的边界,而且1913年出笼的麦克马洪线也延伸到这一段。新中国成立后,中缅通过谈判而重新划定了两国边界。

(之五十五)英属印度对外扩张就告一段落,下面我们把观察的视线再次转入英属印度次大陆内部。英属印度持续不断的对外扩张,必然会导致对内统治和掠夺的加强。对内统治的强化,造成了这个印度诸多民族和宗教之间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矛盾。矛盾的加剧导致了全印伊斯兰联盟的成立,并最终采用印巴分治方案而在印度次大陆出现两个严重地对的国家。对内掠夺的强化,造成了印度经济的严重依赖性,必然也阻碍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之五十六)印度次大陆的伊斯兰教是随着阿拉伯人自公元8世纪的不断入侵而传入的。1526年新诞生的莫卧儿帝国,就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突厥贵族建立的。1757年普拉西战役之后,英国因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不断加剧。1885年以印度教徒为主体的印度国大党成立后,两个民族的宗教矛盾一步步恶化,于是印度的伊斯兰教领袖们于1906年组建了全印穆斯林联盟。1913年3月该联盟提出教派合作,主张与国大党共同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1916年12月与国大党达成的《勒克瑙公约》主张,印度应达到在英联邦内与自治领平等的自治。1928年与国大党的合作破裂,主张按宗教划分选区单独选举。30年代开始倡导在穆斯林居民占多数地区建立单独的巴基斯坦国家。1940年3月该联盟通过了《巴基斯坦决议》。1947年6月,根据英国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国(含孟加拉国)成立后,该联盟成为执政党,60年代分裂为三派后在政治上的丧失了主导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五十七)英国在印度次大陆推行对外扩张和对内统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这颗“王冠上的明珠”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事实上,自1858年英国政府从东印度公司接管印度次大陆的统治后,印度也逐渐变成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以致自1876年开始,英国的君主也被授予了“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但对印度人民而言,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从1858年开始,开始向外国人拥有的种植园集中,大宗农作物从印度出口到英国,并且次大陆的内部贸易受到严格限制。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生活用品价格飞涨,遍地饥荒不断。特别是从1870年至1900年的30年间,因为重商政策盛行、进口猛增,导致印度民族工业也锐减,印度经济从1800年大约占全世界GDP总量的25%减至20世纪仅有的10%。

(之五十八)英国对印度次大陆经济掠夺的方式,一是迫使印度农民为英国生产棉花、羊毛、大麻、蓝靛等,把印度变成自己重要的工业原料产地;二是把英国大量生产的棉纱和棉织品等运到印度销售,把印度变成自己重要的产品倾销地。从1813年起,印度就成为英国庞大的产品输入地。同一时期,作为英国在亚洲另一个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中国,茶叶对英国的输出却迅速增加,而成为英国人重要的消费品之一。由于英国分别与中、印之间的贸易存在着极端的不平衡,造成了英国输出到印度的工业品难以收回货款,而进口中国茶叶的货款却没有中国愿意接受的产品而难以支付货款,于是以贸易为主的东印度公司便千方百计在二者之间找到解决办法。最终使印度对华贸易中的鸦片,成为东印度公司即英国政府彻底解决的这一贸易难题的出路。


(之五十九)就这样,一条英国政府和商人利益均沾而中国受害的三角贸易,在英国的主导下形成了:以茶叶和丝绸为主中国商品出口英国,以纺织品与航运业为英国的商品与劳务统治印度,以鸦片为主的印度产品 运到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白银则流入了英属印度,印度的财富流入了英国,而英国则利用这些财富的一部分来支付中国茶叶的进口。而这种三角贸易关系,英国实现了贸易顺差,强化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掠夺了中国的产品和白银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身心。

(之六十)正当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英国鸦片商人乃至英国政府等陶醉于鸦片贩卖、生产、专卖和税收产品链中的暴利时,清朝大臣林则徐在1839年虎门硝烟的火光却惊扰了他们继续大发其财的美梦。于是,英国为保持英属印度对华鸦片贸易的继续,便发动了两次海上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一声炮响,打开了清朝帝国的大门;第二声炮响,使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直到甲午战争以后,外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增,鸦片已不再是平衡贸易逆差的手段,鸦片进口数量才逐步减少。1906年9月清政府出台的《十年禁烟计划》才标志着鸦片贸易由合法变为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22-两次中英鸦片战争线路图
 图22-两次中英鸦片战争线路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05

【中国周边动态简讯·印控克什米尔·安全】印控克什米尔唯一的铁路发生爆炸。2010年4月1日晚,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唯一一条铁路发生炸弹爆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次日该段铁路运输中断。这段铁路全长120公里,连接克什米尔北部的巴拉姆拉(Baramulla)镇与南部的卡兹古德(Qazigund)镇。印度当局修建这条铁路是为了加强该地区与印度其他地区的联系,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延长修建。由于爆炸发生时,没有火车通过,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被中断的铁路运输可能到2日下午才能恢复。 目前,没有武装组织宣称对铁路爆炸事件负责,但据警方称,作案者很可能是一个穆斯林分裂组织。

19781933_1602177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六十一)英属印度尽管近似疯狂地实施经济掠夺、对外扩张,但只是缓慢地地推进着公务人员的本地化,而且根本不希望印度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随着印度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特别是自1885年国大党成立后,印度几乎每年都发生民族主义者集会。为缓解矛盾,直到19世纪末期,英属印度政府才开始任命由印度人组成的总督顾问、并建立由印度人组成的省级议会。1892年印度议会法颁布后,自治权限扩大到印度人可以参与立法;同时通过建立地方的自治机关和划分的行政区,选举的范围也扩大到印度人。


(之六十二)1905年时任英属印度总督的寇松不顾反对者的意见,轻率地将孟加拉划分为两个省。国大党借助以这一事件,领导印度人民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英运动。1908年,这一事件的被强力平息后,却导致出现两个政党事件:一是国大党内部分裂为温和派和极端派,后来极端派被开除;二是鉴于穆斯林联盟在这次事件中支持政府的做法,导致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国家前途上开始出现分歧。1909年英印政府通过的莫莱-明托改革法案是印度自治的一个里程碑,该法案一是规定有限的立法会选举仅适应少数上层印度人;二是法案规定两大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而治之”的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正式分裂,这就为印巴分治埋下了伏笔。


(之六十三)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属印度也带来了重大影响。从印度民族自治发展的角度看,一是印度精英阶层认为这是一个换取民族自治的历史契机,因而在战时大力支持英国;二是加强政党团结,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通过《勒克瑙协定》以共同推进实现永久和宪政的统一行动。但从英印政府角度看,则是步步为营,继续遏制印度自治运动发展,其做法一是在1917年8月宣布逐步发展自治政府,但其最终是把它成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二是在1919年公布了宪政改革的蒙太古-切姆斯福德法案,规定允许英印政府和省级立法机构充实印度本地人士,但总督则仍然只向伦敦负责。这种有限改革的做法必然引起民族自治政党的不满。1909年4月,英印政府在和集会群众对抗中,酿成阿姆利则血案。这次悲剧更加激励了诸如尼赫鲁、圣雄甘地等政治领袖,转变了对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然而,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分歧也在加深。为继续统治和缓解矛盾,英国当局在1930年至1932年召开了三次伦敦圆桌会议,并于1935年通过了新的印度法案。结果在使国大党掌握重大权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两派之间的不和。

(之六十四)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此间英属印度的反英运动也迅速发展,英国也因无暇东顾而终结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借此将民族自治运动转变为印度独立运动,但有在独立的道路上,却出现了两条道路之分:一是国大党的不合作独立道路。1942年8月,国大党发起的规模宏大的退出印度运动,迅速引发全印各地的抗议示威活动。但因其大多数做法背离了甘地的非暴力抵抗与不合作的思想,致使这场运动对社会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二是鲍斯的武装斗争独立道路。独立运动领导人钱德拉•鲍斯组建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和印度国民军,通过武装斗争与英属印度政府对抗。尽管最终失败,但他的所作所为却鼓励并影响了新一代的印度人,英属印度军队中的印度籍士兵就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最终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主要力量。1946年,面对已无力控制的印度独立局面,英国开始和国大党进行政治交涉。1947年8月,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含孟加拉国)按划分的地域分别独立。1950年印度颁布宪法,这标志着英国在印度200多年的殖民统治时代正式终结。


(之六十五)现在是对独立前的印度打个结的时候了。自1608年不列颠的第一艘商船登上印度次大陆的海岸,到1947年英国殖民者在英属印度降下米字旗的340年间,大英帝国给印度次大陆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与印度过去历史上的一切痛苦和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是属于海洋强国对一个陆地弱族的征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了多少倍:
   一是内里上掏空了印度次大陆的全部财富。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为了攫取财富,把政治家的全部官场技巧与商人的全部垄断利己黑心融合在一起,加重了历史上那些任意妄为的野蛮或半野蛮王朝所带来的祸害。通过不断的掠夺和压榨,大英帝国把一个释迦牟尼式的富裕神国变成了圣雄甘地式的干瘪躯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六十六)二是从根本上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历史上印度次大陆发生过无数次的内战、被征服、政变、闹饥荒,而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也只不过触动了印度社会的表面,而英国殖民统治破坏的却是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这就使印度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更增加了悲惨的色彩,使殖民者统治下的印度断绝了同古代传统和全部历史的联系。印度被打烂的是一个旧世界,却没有因此被建立起一个新世界。

(之六十七)三是从基础上摧毁了印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抑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接收了进行内外掠夺的财政、军事部门,却完全忽略了基础设施部门,即便是在印度修筑了铁路等基础设施,也完全是为了要降低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料的运输成本。极其爱好金银装饰的印度人也曾经造就了相当数量的印度社会里的必要成员金匠。英国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排挤出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输入棉纱,最后使本来就是棉织品的生产大国却到处塞满了英国的棉织品。于是,印度的农业不可避免的衰落下来,作为印度社会结构枢纽的数量众多的手纺车和手织机被闲置起来,金匠们的叮当声几乎销声匿迹,印度民族工业则成了赖在殖民者怀里长不大的婴儿。

(之六十八)四是从心灵上赎渎了印度人民的情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情感维系和心中憧憬,印度民族也不例外。殖民者统治的深入和残酷,使这里虔诚的宗教陷入崩溃,平和的社会组织遭到瓦解,无数勤劳的底层民众被投入到无边无际的苦海。印度广大的人民既丧失了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了祖传的赖以谋生的手段。任何见到这样一幅画面的有良知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悲愤和伤感。

(之六十九)就像上帝造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也创造出了被驱赶出伊甸园的人的欲望一样,大英帝国在印度次大陆制造痛苦和灾难的掠夺的同时,也在无意中为这里的居民制造了掠夺的基础架构:


   一是实现了印度民族的合拢。莫卧儿王国之前的印度次大陆,在政治结构方面,这里是信仰不同四分五裂、各自独立甚至互相敌对的王国的丛林;在社会方面,这里是一个淫乐和悲苦奇怪地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国度:这个宗教即有纵欲享乐的庸俗,又有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清苦;既有和尚的岸然,又有舞女的妩媚。这样的一些王国,这样的一个社会,注定要成为征服者的战利品的。在这个有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的国度里,问题并不在于大英帝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大英帝国征服是否要比历史上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是否更好些。于是强势的大英帝国便用潮水般的商品和先进的枪炮,强迫把这些民族集团合拢在帝国的铁蹄之下,并且仍然用印度出的钱而豢养的印度军队来奴役着印度的人民。

(之七十)二是建成了印度各地的铁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大英帝国的各个统治阶级为了达到便捷掠夺的目的,在解决了印度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建设了一个遍布印度次大陆的铁路网络。只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旦这样做起来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敷设的铁路既可以容易地用来为农业服务、降低殖民机构的人员和成本,又可以把农村被打破的自给自足的分散经济连接在一起,而实现互相交际和交换的需求。更重要的,在铁路成为印度民族现代工业先驱的同时,也瓦解了阻碍印度进步和强盛的种姓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07 

【中国周边动态简讯·印度·安全】印度反zf武装丛林设伏,几乎全歼印度警察部队。2010年4月6日,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一支由81名警员组成的巡逻队在切蒂斯格尔邦丹德瓦达地区巡逻时,突遭数百名纳萨尔派反zf武装伏击,75名印度警察丧生。

   丹德瓦达地区位于印度东部,在切蒂斯格尔邦首府赖布尔以南450公里处,是纳萨尔派反zf武装据点之一。切蒂斯格尔邦总警督维杰称,这支巡逻部队当时正在执行为期数日的巡山任务。6日清晨,反zf武装先射杀了至少3名警员。一支前往现场的警察部队途中又触雷,导致17人死亡。此后,反zf武装人员与巡山警察部队在丛林间发生交火。这是纳萨尔派武装一周来第二次袭击警察部队。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戈拉布德地区的警察部队4日遭遇爆炸袭击,10名警员丧生,16人受伤。当地警方认定,4日这次袭击也是纳萨尔派武装所为。今年2月,一伙纳萨尔派武装人员驾驶摩托车和汽车,向西孟加拉邦一个警员营地发动袭击,打死20多名警察。

   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5日称,纳萨尔派武装为“印度头号大敌”。印度总理辛格先前也将纳萨尔派武装定义为“印度国内最大安全威胁”。纳萨尔派武装1967年在西孟加拉邦“起家“,80年代重新整编后,主要活跃在印度东部和南部的农村地区,目前拥有约2万名武装人员,其中核心人员有6000人至8000人。这支武装时常袭击政府机构和警察部门,活动范围遍及印度20邦。印度总理辛格2009年10月称,只要纳萨尔派武装放弃暴力,政府愿与他们展开和谈。从去年底开始,印度安全部队加大力度打击这支反zf武装,纳萨尔派则加大袭击频率以示反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七十一)三是开启了印度民族经济发展的航船。英国资本家们在印度投资建设水利、交通工具以及铁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时候,就必然把这些设施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和环节都要建立起来。而这些机器一旦应用到这个殖民运转的架构上,大英帝国就再也无法阻止这个国家自己去制造满足这些需求的机器了。印度民族工业在依附与独立的摇摆中,开始了萌芽与成长。那些勉强受到一些教育的印度土著和受到较好教育的新一代印度人由于长期受到压抑而迸发出的工业毅力、善于积累资本的本领,逻辑清晰的头脑,逐渐地使得他们特别有本来领适应完全新的劳动并取得管理机器所必需的知识。英国殖民者在投下掠夺资金、撒下压榨网络的同时,不但为印度独立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为印度锻造了一批与之相适应的从业者队伍。铁路加上轮船,邮递加上电报,使这个一度是神话的国度同欧洲世界密切地联结在一起,大英帝国属下的印度也在不知不觉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08 

【中国周边动态简讯·中国·安全】中国周边安全风险源不仅是周边国猜疑加剧。2010年4月6日,中国社科院举发布了《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0)》蓝皮书。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一系列隐患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新出现的问题;既有来自周边的偶发性问题,也有某些国家的有意而为。这就使得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经过分析,主要存在三大风险源:

   一是某些大国失衡心态加剧。2009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GDP规模正在逼近世界第二。面对中国的崛起,某些大国作为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失衡心态加剧,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这种失衡心态、防范意识通过挑动民族主义情绪,客观上加大了中国的安全风险。在中印边境争端、中日东海划界争端、围绕力拓间谍案的中澳争端中都可以看到这类因素的影响。此外,区域外某些大国插手中国周边事务进一步加剧了本已存在的周边安全风险。

   二是周边国家的猜疑和担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炒作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从“利益相关者”到G2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猜疑和担忧。2009年G2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炒作热点。这不仅高估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而且也误判了中国不称霸的对外政策基本导向。更重要的是,这导致一些周边国家试图推动区域内大国和引入区域外大国来平衡力量或制衡中国。2009年底,新加坡前总理呼吁美国进入亚洲制衡中国的言论就反映了这样的心态。在南中国海争端中,也能看到相关国家类似的企图。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凸显,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偶发事件都可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周边地区国家的政治体制、民族构成、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来源众多。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人目睹了朝核问题的突变,力拓间谍案的风波,缅甸政府与北部果敢地区少数民族冲突所引起的跨境难民问题,以及新疆分裂主义分子与海外恐怖主义势力勾结酿成的“七五事件”等。在这些看似偶发的外部冲击背后,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对中国怀有敌意势力的参与和操纵。这些复杂的安全隐患使得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取单一的对策来化解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对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发展自身的实力;稳定中美关系;发展睦邻外交,拓展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加强软实力建设,改善中国在周边的国际形象。

   三是亚洲经济中刺激政策退出时机成最大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度过了最坏的时期,但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还有诸多的不确定性。迄今为止,亚洲经济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引领者,至少在未来一年内(2010年)亚洲经济的这一地位不会改变,预计亚洲经济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部分。面对亚洲经济的乐观预期,我们必须要关注未来的潜在风险。从短期来看,亚洲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政策退出时机的把握。亚洲经济率先复苏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一旦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复苏的进程能否持续还是一个未知数。经济刺激政策究竟何时退出不仅取决于对经济复苏前景的判断,还取决于对政策本身是否可持续的判断。仅从通货膨胀率的水平来看,2010年亚洲经济的风险并不大。问题在于,继续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加剧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在CPI上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引发资产价格上升。实际上,从2009年初开始亚洲地区的资产价格上涨幅度普遍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如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甚至世界黄金价格的快速上涨都和亚洲投资者的避险行为存在密切的关联。如何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遏制资产泡沫风险是亚洲各国货币管理当局面临的难题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七十二)四是准备了印度独立的民族运动和政治力量。历史上有这样一条规律,就是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但英国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历史上的其他征服者,因此印度的传统文明不但没有影响他们,反倒在印度国内培养出了一批有着印度人的血统和肤色、头脑里装的却是英国人的思想和才智的民族主义精英群体。殖民带来的通用语言英语,不仅成了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官方语言,而且使印度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接触西方的先进的信息和技术。建立起的殖民统治的教育体系,推进的文职人员本地化,不仅使这部分印度本地人融入到殖民统治的体系中,而且也使得这些人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角度来观察思考自己这片故土的未来前途。殖民者渐进推行的西方式的民主政体因素,为印度独立后走上宪政民主道路奠定了基础;而殖民者组织训练出来的印度人军队,却成了印度自己解放自己和新的对外示威的必需条件。英国统治者没有料到的是,他们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不仅促成了印度的统一,而且还铸造了印度的现代民族与现代国家,最终也导致这个国家脱离了殖民者的襁褓而开始走向了独立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08 

【中国动态简讯·吉尔吉斯坦·安全】吉尔吉斯斯坦发生大规模骚乱。2010年4月7日,包括首都比什凯克在内的吉尔吉斯斯坦多个城市和地区,上万反对派支持者走上街头,冲击州政府大楼,围攻总统府,占领议会,并与军警发生冲突。吉反对派人士称,本次大规模骚乱的直接导火索是吉政府拘捕了“阿塔—梅肯”(祖国)党副主席谢尔尼亚佐夫。

   吉反对派原计划7日在全国各地举行“人民大会”,但未得到政府批准。7日上午在首都比什凯克,反对派示威者冲破防线,聚集到位于总统府前。他们要求总统和总理出来当面谈判但遭到拒绝。反对派支持者于是试图强行冲进总统府大楼,与防暴警察发生激烈冲突。此外,反对派支持者在塔拉斯州、纳伦州、楚河州等多个州冲击并占领了当地政府大楼。吉反对派领导人之一别克纳扎罗夫当天在纳伦市宣称,反对派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国家政权。7日下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视台已被反对派支持者占领,比什凯克玛纳斯国际机场的暂时关闭。与吉尔吉斯斯坦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均加强了边境戒备。“阿塔—梅肯”党主席捷克巴耶夫要求政府集体辞职。

  分析认为,在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颜色革命”后上台的吉现政权未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和民生问题,政府中贪污腐败、任人唯亲现象严重,民众不满情绪滋长。骚乱背后也有大国的影子,近来吉与西方关系不断升温,吉与西方关系升温引发了反对派不满。2009年12月法国宣布将在吉开设大使馆。2010年2月欧盟驻吉大使馆开馆。美国前不久决定拨款为吉建反恐训练中心。这次反对派提出的其中一个诉求就是美国撤出在玛纳斯的军事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七十三)分析完了大英帝国给印度次大陆的灾难和进步之后,我们的眼光有必要再扫视一下在英属印度期间的地缘扩张战略。以印度次大陆中心为基点,北上的战略可以看作是陆地战略、而南下的可以看作是海洋战略。可以这么说,麦金德及其后来的地缘政治观点在印度次大陆得到了实践验证。印度次大陆的位置西北连接世界枢纽地带、北部俯视世界战略高度和水塔源地的西藏高原、东西南三面濒临海洋。英属印度就是以印度为基地,实施的北上战略,是把自己在亚洲的势力伸展到北至阿富汗和西藏部分地区和东至东南亚部分地区;而南下战略,则是控制了印度洋,针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国远征军,就是从印度基地出发地的。大英帝国离开了印度次大陆,不但没有把处于世界岛边缘地带的斯里兰卡纳入印度,而且在印度南面以迪亚哥嘉西亚岛为核心的英属印度洋领地,仍然掌握在英国手里,而成为制约印度的印度洋基地。


(之七十四)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在对外政策上仍然奉行英印殖民政权的方针和原则,设想建立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包括中国和印度、缅甸和锡金、阿富汗、甚至东南亚等其它国家的大印度帝国。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三步:第一,统一南亚次大陆,稳住立足之地。第二,实施以前进政策为主的北上战略,即全部占领北部山地的有利地形和通向亚洲腹地的战略通道。第三,实施南下战略,逐步发展海上力量,以把印度洋经略呈自家内湖为目标。通过这三战略步骤,最终建成从陆地到海上、把东南亚到中东地区联结在一片的统一的大印度帝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09

【中国周边动态·俄罗斯-美国·核安全】俄美签署核裁条约,背后是双方的政治需要。2010年4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俄美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条约内容没有多少军事安全意义,更多的是其政治意图。

   
首先,双方核弹头及其运载工具数量的裁减,丝毫不会影响各自的核威慑能力。裁减后两国拥有核武器的数量仍然数倍于其他核大国,仍然可以摧毁对方甚至整个世界无数次。其次,在进攻性战略武器与防御性战略武器相互“挂钩”问题上,双方未达成实质性妥协。而这恰是俄方一再坚持的关键性内容。由于反导问题事关两国重大安全利益,双方立场严重对立,签订新的反导条约恐怕遥遥无期。最后,条约并未对远程高精度武器的发展作出任何规定,而远程高精度武器的战略攻击能力并不亚于战略核武器。战略核武器只能用于威慑,而不能用于实战。在21世纪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大国间爆发使用战略核武器战争的几率更是接近于零。而远程高精度武器不仅毁损威力巨大,而且尚无任何国际条约限制,因此对对方国家安全的威胁更为现实。美国在此方面拥有无可置疑的对俄优势,而此次战略武器谈判却未能涉及,这就大大降低条约签署的军事安全意义。

  新的核裁条约的签署,对于避免俄美在战略进攻武器领域出现条约空白还是具有某些价值的。俄美积极推动这一条约的签署是双方均有政治需要。从俄罗斯方面讲,一是要凸显俄的核大国地位。二是缓和对美关系。三是牵制美国的反导部署。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是为慑俄制欧。虽然俄仅争得美原则上承认两种战略武器的“关联性”,但是总算在此要害问题上取得了些许进展。从美国方面讲,政治需要也十分明显。保持美国在世界战略核裁进程中的领导地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缓和对俄的紧张关系,有利于美在伊核、阿富汗问题上争取俄的合作。续签战略武器条约可为峰会造势,同时也可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加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七十五)尼赫鲁是印巴分治后、印度首任总理,政治上是国大党领袖甘地的追随者。他深受英国教育的影响,却又用了2年(1926年-1927年)的时间游离欧洲、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兴趣盎然。因此,他的思想是既有印度传统哲学的影响,又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因素。体现在他的治国方略上,一是在政治上仿照英国体制、建立起包括司法、议会、政府的西方式宪政体制,奠定了当今印度政治框架。二是在经济上实行以资本主义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通过混合经济、计划经济、工业化和工农业的协调发展,为印度的独立奠定经济基础。三是外交上针对二战后美苏争霸的格局,与中国倒向苏联的社会主义一边不同,他和当时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意在探索第三条道路。四是针对印度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提出“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这一做“有声有色大国”的定位和目标,为印度历届政府所遵循。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大印度帝国或大印度联邦的设想,与其说是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倒不如说是无力实现大国情结的无奈选择。于是印度这支力所能及的手就在这种矛盾的选择中,伸向了曾经是自己的兄弟巴基斯坦和刚刚在东方站立起来的新中国的西藏地方。只不过,这一北上的战略并没有给印度带来大联邦梦想的实现,而是中巴联合而遏制印度的噩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七十六)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的第一次印巴战争,是两国因克什米尔归属的争议而爆发的。按着尼赫鲁的印度大联邦设想,克什米尔是印度在中亚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前进基地。但对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是俯瞰巴国的战略要冲,首都伊斯兰堡离近在咫尺。没了克什米尔,巴国就会永远受到印度的支配。因此尽管印巴两国对克什米尔的地位攻守各异,但归属上各不相让。
  

      如果是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思想是导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的根子,那么1947年8月实施的蒙巴顿分治方案则是战争的缘起了。 该方案除按居民的宗教信仰、把英属印度分为印巴两个自治领外,还规定王公土邦在英国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而查谟-克什米尔就是这样一个在归属上悬而未决的土邦:按着有近80%穆斯林居民的人口比例应归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尔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他先是主张独立,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印度又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从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严重不满。这就造成了克什米尔归属上的复杂性和解决上的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七十七)印巴分治方案的出台之日,也是第一次印巴战争引爆之时。因查谟地区的穆斯林被印度教徒杀害,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部落武装先后攻占巴拉穆拉等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等战略要地被围困。克什米尔大君辛格向印度求援后,印度军队迅速空投兵力接管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战争正式拉开。战争经历了印方经先行进攻借机备战后直逼巴方、印巴双方在战略要地奔杰地区多次激战后发生对峙、印度在乍吉山口出奇制胜战胜巴军等过程后,于1949年1月,在联合国努力下,双方宣布停火,并划定控制线: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区,人口约100万。但停火后,双方拒绝撤军并不断发生摩擦,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也成为双方解不开的死结。印巴因此也最终发展为一对宿敌。

图23-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克什米尔控制线划分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七十八)因中国已控制的喀喇昆仑山口一带在克什米尔东部,国际上大多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实质上是中印巴三方、而不仅仅是印巴双方的问题。即便是从这段边界的最新动态看,这一说法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印度控制了阿克赛钦西侧的拉达克。拉达克的范围就是你在上图中能看到的清朝控制区域图。2009年11月印度快报网站就报道出拉达克公路因中国军队反对而停工。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于12月表示,中印在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应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其原则表达的潜台词是边界尽管有争议,但中国并没有承认拉达克是印度的一部分,也不会对印度一方的动作视而不闻。

(之七十九)如果说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兄弟俩分家处理克什米尔不定性殖民遗产、在没有大国介入下而爆发的局部战争的话,那么1965年爆发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则不仅仅是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争夺的继续和战争面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冷战后大国关系在南亚地区变化的直接结果,其中就包括了中国为直接介入战争而准备的一系列动作。

(之八十)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前,中印之间发生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使印度不结盟运动的形象严重受损、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美苏出于各自的全球利益考虑,在战争前后均给了印度很大的支持。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印度对美苏两面讨巧、提升国际地位的开端。1956年中苏分裂、特别是中印边境战争之后,苏印出于双方战略利益的需求,逐渐发展成战略伙伴关系。而在美国方面,先前出于遏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南扩散的考虑,与巴基斯坦结盟,但发现中巴关系走近后,美国开始转向支持印度。同一时期,美国也正陷于1961年至1975年的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1 12:13 , Processed in 0.05954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