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就是要琉璃

师子吼,请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这些都是佛教的基础,是各乘所其遵的。比如“四谛”,虽然在《心经》中有破除对其执着的语言,但只是对“四谛”理解的一个升华,是“空性”在“四谛”中的运用,并没有否定“四谛”。因为“四谛”、“十二因缘”是佛教的立教基础,佛教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离苦得乐,如果没有“四谛”,佛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是佛教修行的内容和脉络,佛在入灭前,阿难问佛陀,佛入灭后何所依,佛回答为“四念处”(包含在三十七菩提分中),就连标榜为诸乘最高的密宗,其修行次第与仪轨,都离不开“八正道”和“三十七菩提分”,而你的“一乘法”竟然可以出离于“八正道”之外,只能认定已不是佛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Eyes 于 2010-9-7 12:25 编辑

你的“一乘法”已离开了“八正道”,但是否连“闻思修”也离开了呢?
你说你没有说“无想”就是佛,的确没有说,但你说“一想就错”是什么意思?是在闻思修的哪个阶段?“一想就错”的因所修成的是什么果的“佛”?
如果“一想就错”的因,所修成的不是“无想”的“佛”,只能认为你同意“非因生非果”,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一乘法”已离开了“八正道”,但是否连“闻思修”也离开了呢?
你说你没有说“无想”就是佛,的确没 ...
FireEyes 发表于 2010-9-7 12:24



         我对你已经非常失望。

        首先,我明言一乘法的最后阶段,那个时候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不是我说的,连这个都不懂还胡搅蛮缠的很可笑。不要说第七识第八识里有言语表达不了的东西,就是前五识里语言表达不了的东西也比比皆是。“动身发语独为最”,语言是意识的子集,意识表达不了的东西多了去了,何况是语言?比如三十度的水和五十度的水,用手试的感觉就不一样,但这个东西你用语言说得清吗?

       “ 心行处灭”也是一样的道理,到最后阶段,起心动念就是错,就与道离,说“一想就错”还往低了说了。因为想在意识当中。你前面说没有思维的佛如何如何,我就没理你。佛当然是不需要思维,诸佛如来坐不动道场,起了思维算怎么回事儿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丈六金身,诸菩萨见释迦牟尼佛身高大无比,比山还高,但如来终不作此念,“我当现丈六金身,我当现如山大身。”这一切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自然而成。去看佛舍利的时候,每个人看到的颜色不同,如来不作此念“我当为某某人现某某色”,而是自然而然的就有差别,因为众生心不同。

       至于你分不清一乘法与三乘法,我也懒得给你科普,我没有那个义务。一乘法不是建立在三乘法之上的,而是如来根据众生根器,为了度众生方便,造出来个三乘的化城让大家休息。认为二乘建立在三乘上,一乘建立在二乘三乘上,这是个比较愚蠢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乘就是小乘,大乘就是大乘。无论你说个天花乱缀,不一样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东西。小乘说苦、空、无常、无我,涅槃经说常、乐、我、净。小乘是权法,你硬往上推,它也不是了义经典。

三法印印不了一实相印,但一实相印能够印证三法印。高下与“谁更根本”是一目了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到了关键处了!其实,我一直怀疑师子吼知见上属于“常见外道”,修行上属于灰心灭智的“蓄牲禅”,但无法印证。见此帖谈空,便作了回复。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向琉璃道歉,目的就是要引起师子吼的回复。在与师子吼的辩论中,多次提出如何解“空”和实践“空”的问题,但一直得不到回答。今天终于得到回答了。
“常乐我净”的确是《涅槃经》中所说的,但你的知见属不属于“常见外道”,还要看你如何解释。所以很想听听你是如何理解《涅槃经》中的“常乐我净”。
现在先和你辩论“一想就错”。在和你辩论之前,想对你说一句:我与不少人辩论过,也听过人辩论,从来没有听到谁说:我是大园满见!或我是大手印见!你不懂的!——知见是否正确,与名字无关,无论你起多么漂亮的名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Eyes 于 2010-9-8 03:33 编辑

我初学禅定时(准确地说,那时是学气功),我的一位师傅就告诫我:现在很多人,练气功越练越蠢,你不要学他们。当我正式进入佛门修行时,更是得到师傅的教导:千万不要学灰心灭智的“蓄牲禅”,这种禅以什么都不想为禅定,只能种下愚昧种子,来世必将堕入蓄牲道。
我修习禅定的依据是《楞伽经》: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悟。离分别见,上上升进,入如来地,如是修行,名自证圣智行相。”望文生意的人看到“离分别见”几个字,一定以为佛主张的是“消除差别”或“什么都不想”吧?但本论坛中有很多追求公平、正义的人,他们会以为忽视客观差别,就是“公平”、“正义”吗?我不想对此深入解说了,如果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行者初得觉受如瀑流,中如恒河畅流而闲缓,后如平水子母光明会。”,但这决不是以“什么都不想”获得的。“消除差别”或“什么都不想”不但做不到,而且也得不到“离分别见”。
师子吼说:“佛不需要思维”,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正确,但不需要思维和不能思维是天壤之别,如果成佛就是“一想就错”,不能思维,那与石头有何区别,这样的“佛”,不成也罢!
因为诸法都是相对存在的缘起之法,注定语言无法对一事物作出准确的描述,一个真正的智者也不可能对一事物作出绝对的判断,因此,“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智慧的表达,但如果将这句话理解为“一想就错”,这个人就有问题,以“一想就错”的因,种下的“一想就错”的果,只能是无知无识的畜牲道。望学都注意辨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Eyes 于 2010-9-8 04:04 编辑

自龙树、无着二大菩萨以后,佛教逐渐分成不少门派,一些人执取一本或几本经典,就将整个佛教割裂开来,“空”、“有”二宗,争执了几百年。他们不顾佛在第二时及第三时教法中,都有默认的了义经典的事实,凡是与自宗理论不符的,就以“非了义”进行排斥。弄得佛教变成了完全对立的几种理论,难道佛是“诳语者”?“不实语”者?其实三时佛教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小乘教法是佛教的立教基础,没有小乘教法所确立的修行目标,佛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第二时的般若教法是二谛中观和应成派中观;第三时教法是应成派中观和瑜伽中观。因为第二时教法和第三时的部份教法都以破斥邪见或获得破除一切邪见的思维方法为主,但因为邪见都不是佛知见,即使破除了仍与佛知见有一纸之隔,必须突破或者说转向才能获得佛知见。但突破之后的佛知见又并非一种有所得的新生之物,难以描述,难以语说,不得不借助更多的概念来多方指导行者自观自省来与佛知见契合,这就造成了转向后的第三时理论与第二时的理论在表面上有所冲突,同时也使一些没有第二时教法基础而对第三时教法望文生意的学者最终堕入外道而不自知,还自以为是地称自已为“X乘教法”,以为自己可以连佛教的基础都扔掉了,可悲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师子吼 于 2010-9-8 12:04 编辑

回复 67# FireEyes


    关于三乘法与一乘法,我懒得给你解释,徒费口舌,你可以去读一下《法华经》的化城喻品,或者时间充足就把前面的几品一起读了,然后再回来读读你这一楼的回复,对照一下你自己对佛家基础的论断。


      如果对大乘经典有了解,随便读读《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金刚经》、《涅槃经》等等这些大乘经典,看看还有对四谛、八正道等等这些小乘概念进行大面积展开论述的吗?如果这个是基础,为什么在大乘佛法里不大面积展开说了?或者你觉得要看大乘经典,就必须得先学小乘的?是不是得学遍阿含与杂阿含再学般若及其它大乘部啊?

       你引用佛经里讲的无差别,其实那就是另外一个高度,无差别是要证的,要修的,不是让你想的。那部分东西超出想的范围,也就是说用想去修这个东西,修不了。末那识的东西用想干脆解决不了,意识里的东西用想可以部分解决。证得无差别智后,相对法这一关就过了,再无分别,无自无他,无作无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这个境界上已经完美体现。但到这个程度,还没有到佛法的最高境界,从此以上,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是证得此法的人再受法,已经不需要借助语言文字了,用心就可以了。二是到这个境界的人,已经可以化身千百万去诸佛世界度众生,众生若干种心行,他们都已知晓,再不会被此所污,被此所染。

        至于你说畜牲禅等等,真是笑死人。无想天还在四禅八定之中,属于人天法,共法,外道也能修得到。你以为我跟你谈的就是这个?真是笑话。你见我平时谈论小乘法吗?小乘里九次第定我都不谈,我会跟你谈猪狗定?诸佛菩萨坐不动道场,无思无惧,无作无为,就等同于木石?你的水准真是越来越让我失望。你谈的空,我早已经给你解释了,也与此处所论相关,让你去看《大乘起信论》里的几个论述,你只顾着脸面与我争吵,也没有心思去看。佛家的空有四种,自性空有二,一如实空,二如实不空。你喜欢绕,喜欢东拉西扯,那就自个儿玩儿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谈到佛家的争论,那都是没有开悟的人在那里吵,没什么意思,真开悟了,自然一切明了,事情只是一两句之间的事情,甚至举手投足之间,结果已经出来了,还吵什么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先和你辩论“一想就错”。

FireEyes 发表于 2010-9-8 02:51


在谈“一想就错”的时候,我提到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修证一乘法的高级阶段,那个时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起心动念都是错,殊与道离。我没有讲你生活当中不能思考,一想就错。对于修行人,不想,也是个修行方向与修行方法,佛在地藏经里讲:“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想比动念严重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Eyes 于 2010-9-9 01:22 编辑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引用得太好了!不过,你因为读了此经就想学鸵鸟,以为“什么都不想”就可以逃避造业?可惜你办不到。因为众生念念相续不断,不可能做到“不想”,除非是断灭,或者用道教的说法是:魂飞魄散,形神俱灭。否则的话,你所谓的“不想”,只是在压制思维的同时,生起一个空白念头而已。也就是说:你不但无法清除以前的罪业,也停止不了现在的造业。而你现在所造的是愚痴之业,种下何因,将感何果。
你以无想天与一些阿罗汉果来举证?无想天出定后会有何果?佛经中没有说吗?坏法阿罗汉的果位,被佛斥为“焦芽败种”你知道吗?对了,你不是说读过《法华经》中的化城喻吗?你不知道小乘果是佛为引导众生的“化城”——权宜之举吗?而在“化城喻”中,佛的根本目:引导众生出离险境——四谛、十二因缘——却被你扔到了一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以至于此。
读经不光只读过就算了,还要认真思考,返观自心——看看自己的心是如何运行的。
另外,我对什么“一乘教”、“三乘教”不感兴趣,我只是根据对佛陀的三时教法——阿含时、般若时、涅槃时教法的研究,探索如来见地——重要的不是你叫什么名字,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如来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对大乘经典有了解,随便读读《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金刚经》、《涅槃经》等等这些大乘经典,看看还有对四谛、八正道等等这些小乘概念进行大面积展开论述的吗?”
中学、大学的课程还对小学内容大面积论述吗?——我为什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辩驳?我真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位不要争了,世间本没有统一的道理,佛家也不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调理好自己的生活能给社会带来善举佛祖也会喜欢的,何苦沉陷于文字而疏远实事呢?

可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对大乘经典有了解,随便读读《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金刚经》、《涅槃经》等等这些 ...
FireEyes 发表于 2010-9-9 01:15



    你觉得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是必须的了?就象必须先上小学后上大学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FireEyes


    怎么说你好呢?


     我说思维不是修行的全部,不能全部依靠思维,有思维解决不了的东西。这样子就是要求你平时不想了吗?胡搅蛮缠!一个人眼神儿不好,看不清东西,这是愚痴吗?眼识及五识修出来共后有一名字,叫成所作智。你觉得成所作智与愚痴相对吗?

     再有,如果真能够不想,能够做到不起念,就证果了,四果阿罗汉。色、受、想、行、识,破掉任何一个都是功夫。

     如来初讲小乘,中讲般若,后讲法华与涅槃经,那是因缘使然,随众生根器。大乘佛法在佛涅槃之后没有广传,直到五百年后才广播天下,所以经常会在大乘经典里见到“如来灭后后五百岁”字样,比如金刚经。如果众生都是大乘根器,如来不讲小乘经,不讲三乘法。诸佛国土,不讲三乘,只讲一乘的大有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你是个神童,3岁就上大学,1+1=2总要会吧。
眼神不好不是愚痴,思维不好就是愚痴。
又把愚痴与成所作智相对应了,看看前面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能够不想,能够做到不起念,就证果了”——不知你有何依据?
我就知道还要再说一遍:你无法做到“不想”,你只能做道想一个空白幻境。
“色、受、想、行、识,破掉任何一个都是功夫。”——木头最有功夫了
如来好可怜呀!如果他早遇上你,就不用说那么多法,只需告诉别人“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多么简单、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强调平时,一个人造业一定要在平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关于“不想”的话题已经可以告一段落了,你还是说说你如何理解“常乐我净”的,来破一破“常”见吧。可能不用多久,我就要去封闭学习了,到时就不得不响应ggmch的号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你是个神童,3岁就上大学,1+1=2总要会吧。
眼神不好不是愚痴,思维不好就是愚痴。
又把愚痴与成所作智 ...
FireEyes 发表于 2010-9-10 07:19



    既然知道没有和成所作智相对的愚痴,那是不是证明智慧的覆盖面积更大,愚痴只是局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22:16 , Processed in 0.04489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