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科敏

[原创海外] (原创)萍踪传书(2014.9.14 173楼最新连载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77)   

  土耳其是移民输出国,在欧洲众多外来移民社区之中,土耳其移民社区是规模最大的,人数也是最多。在这一点上,土耳其与中国相似,但是还是无法相比,前者仅仅是同一区域内部的迁移(如果土耳其算作欧洲国家的话),后者却是辐射整个世界,五湖四海每个角落均有踪迹(中国人大规模海外移民,应该是始于近代史,各种文献表明,原因无非是天灾人祸),况且海外华侨达数千万之多,是土耳其等国望尘莫及。想到这里,中国来的年青客人们显得有点迷惘,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

  后来青田小组到达了西欧,看见大量的土耳其移民和他们的生活现状(实际上也是生活在欧洲所有外来移民的缩影),证明了齐齐格所言不虚。不过他们还是挺羡慕土耳其兄弟的,土耳其和西欧近在咫尺,种族和文化毕竟相近;人种相差甚远的中国移民却要远渡重洋,面临各种巨大的文化冲突。

  二战以后为了重建欧洲,西方诸国大量吸引土耳其民工,请神容易送神难,大多数外国劳工最终选择留在西欧,对当地就业和治安的影响愈来愈大,同时一旦入籍即可获得国民待遇,享受西欧宽泛优厚的社会福利,在鼓励生育的负出生率的侨居国,生育孩子多多益善,光是领取国家对子女的丰厚津贴,就可以悠哉悠哉过上好日子,在土耳其移民中大有人在。久而久之,种种的这一切,都会使当地人产生反感。

  冷战后东西方的矛盾让位于宗教和移民的矛盾,土耳其紧邻中东地区,如果土耳其入欧盟,也就意味着欧洲向伊斯兰世界洞开,这是西方要好好掂量的问题。说到这里,看来美国教授亨廷顿的论断,或许是个会被证实的预言:冷战后的世界,其冲突根源不再是传统的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当然这都是后事。

  齐齐格领着大家来到一家地毯商店,很大也很阔绰挺气派,前台是洽谈生意的门面,后台是地毯作坊。众所周知,土耳其的地毯闻名天下。客人刚一上门,笑容可掬的老板快步迎上来,同时吩咐伙计送茶倒水,非常殷勤。接下来一群土耳其织娘出现了,为尊贵的客人表演羊毛地毯的手工制作,看着看着,小甑脑海中浮现“作秀”这个词,她甚至想不出更加恰当的字眼,来形容巧夺天工的技法,看来“作秀”原始的词义应该没有贬低的意义。同时有个气度非凡的经理,用英语为客人介绍土耳其地毯悠久的历史,然后带人们到陈列大厅欣赏各种纯毛的制成品,让大家看的眼花花。

  离开大市场,齐齐格驾车爬上陡峭的坡道,上了旧城区七座山的第一山,平坦的山顶上建有极富盛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是伊斯坦布尔标志性建筑,从这座城市的任何角度都可以看见其金灿灿的尖顶,和宽阔的橙色外墙。各种蘑菇形的屋顶,众星拱月地烘托出主建筑拱门上硕大的园顶,非常壮观。高大无比的教堂大厅让人瞠目结舌,所有的窗户均由彩色玻璃点缀,连同地面上的图案都是用彩色大理石镶嵌而成,华丽奢靡,以此来凸显神圣罗马帝国的荣耀。这样一个用巨大石块建成的教堂,难怪千百年来坚固如初,逃过历史上一次次的战争浩劫。

  第二天早饭毕,年轻的女主人继续充当向导,开车陪伴中国客人游玩。离开旅馆之前,意大利来了电话,那边的人告知青田小组,需要在伊斯坦布尔等待西欧的签证,不过未必成功,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土耳其介于贫穷的亚洲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之间,其东面与南面邻国都有经济麻烦和社会问题,据说全球十几条经济移民路线,适合暗渡成仓的伊斯坦布尔属于其中的一条,所以西方各国在土耳其的使领馆提高签证门槛,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不尽人意,只能进入东欧再做打算。 后来果然派人送来了巴尔干地区国家的另纸过境签证,当然这是几天以后的事了。

  齐齐格去过不少地方,她很骄傲地说,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确实并不夸张。接下来的日子,她几乎每天带领异国的朋友在市区闲逛,不亦乐乎。

  他们来到闻名遐迩的蓝色清真寺,位于伊斯坦布尔旧城区的中心。齐齐格说,Blue Mosque是它漂亮的英文名字,Sultanahmet Camii(苏丹何密清真寺)才是原名。蓝色清真寺年代不算太长,是回教最顶级的建筑师MehmetAga建于十七世纪,小圆顶,中圆顶和大圆顶,金字塔似地叠加,成莲花状,别具匠心。按规矩唯有麦加的清真寺才能有六个尖塔,由于当年苏丹何密一世的威仪,蓝色清真寺也就破例有了相同等级。从清真寺外部看,使人感觉到一种宗教的神秘和空灵。每逢星期五中午,人们都会涌到里面作祷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78)   

  相对西欧,北欧对非法移民控制较为成功,一则,在移民问题上,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比如说在挪威,早在七十年代终止了移民国家的性质,并且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二则,地处北角背靠冰川天然屏障,前面有中西欧富有国家作为缓冲,东欧和第三世界的移民兵团难以染指。后来在一次全球化问题国际会议上,和我聊天的联合国难民总署的一位高级官员,同意我这个出身草根移民的直观分析。他用西方式的语言说,“过去的传奇经历,使您的观察具有深刻的说服力。”

  奥斯陆当局不允许拆除旧有房屋,以维持花园城市传统的原貌,这条政策的制定,应该是当年埃德之辈奋力抗争的结果。这样一来,房屋内部设施的更新换代,大型的现代化机械毫无用武之地,需要大量的手工和人力才能完成。我们路过一处工地,怀着尝试的心理,找到工头一问,对方表示正缺人手,即便没有工作许可也能考虑,这确实是个天大的意外惊喜。当工头问到每个小时报酬要多少,我们私下作了商议,心里想总得报高点以备对方还价,于是回答道:“每小时二十克郎。”实际上即使每小时十克郎我们也干了。

  听到我们的回话,整个工地的人都笑了,以为是自己漫天要价而闹出笑话,我们显得十分尴尬,连忙说道:“是不是太多了?那么请你们说个价就是。我们确实需要这份工作。”包工头乔治笑道,“不,不,是二位要得太少了,你们难道是从火星上掉下来的?整个北欧没有这样的价钱,好了,给你们每小时四十克郎,这是挪威法定最低工资,不能再低了。” 并不因为是两眼一抹黑的外国民工,就欺负人,乘人之危,一个社会纯洁到这样地步,令人震动。于是,除了晚上的饭店工作照旧,白天我们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从此我们有了两份固定工作,喜出望外。

  建筑工地上的工作时间完全是弹性的,可以随时来,也可以随时走。每个人自觉在记工本填上时间,作为工资结算的凭据。房地产开发商先把旧别墅买下,由建筑包工队负责返修,然后转手出售。乔治和其他队员进行旧设施的拆除和重新装修的技术处理,咱俩跟着后面当帮工,日常工作是把拆下的旧材料和水泥块,扔到大集装箱柜中。每过二个小时,乔治会召唤大伙儿喝咖啡,整个过程一般不下于四十分钟,当然是作为工时计算在内。

  除了乔治是归化的希腊人以外,还有来自加拿大的泥水匠亨利,在挪威定居已逾十五年,他口吃得厉害,但是为人十分和善。亨利和挪威妻子生了八个子女,在出生率负增长的北欧是个轰动的个案,为此奥斯陆市议会特别颁发了一枚勋章,给这对家喻户晓的模范夫妇。亨利说,每天工作完毕后回到家,八个孩子一拥而上,齐叫爸爸,大有天堂的滋味。加拿大是可爱的故土,但是亨利更加依恋挪威这个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极其富裕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导致西方常见的精神颓废和污染,仿佛就是世外桃源。另外几位是原籍的挪威人,都是肩宽膀圆膂力过人的颟顸大汉,电锯手泰利绝不逊色于猿人泰山,腼腆得却像个少女;身高二米的巨人强生,能轻易把数百斤的木柱举过肩头,但是谈吐幽默诙谐,思想敏捷像头幼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1)   

  这里楼房的屋顶和漏檐,大多数采用铜板作为建筑材料。乔治告诉我们,铜材经久耐用,抗大气腐蚀性能极佳,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方便地制作成各种形状,色彩又是十分美观,因而很适合于用做房屋装修,在富裕的北欧,铜材在建筑物上的应用己有悠久历史。当我们坐在高高的铜制房顶上,放眼开去,奥斯陆城上空一片金光灿烂,十分奇异壮观,仿佛是一座传说中的阿里巴巴金窟。

  花园中有一辆沃尔沃轿车,半新不旧还能开动,想必主人嫌其式样过时,出让房产时一并丢弃。喝完咖啡,如果尚且时间有余,我们两个钻到车内,坐在软软的皮座上,双腿架在方向盘上,享受斜射而来北欧的金色阳光,这里无疑是最佳的避风港,也是我们一天之中最陶醉惬意的时刻。

  埃德是个业余航海家,他给我们看了不少亲手拍摄和录制的照片和录像,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北极浮冰海域的北极鲸,这种体型巨大的海洋巨无霸,力大无比,为了浮出水面呼吸,可以轻易击碎北冰洋厚达六十厘米的冰面,但是性格温顺,对人类十分的友好,夏季埃德驾船巡航碧波荡漾的北海,好奇的北极鲸群尾随不舍,纷纷上浮窥视,头顶上的鼻孔喷出高达数米的V字形气柱,胸鳍拍水跃身击浪,巨大尾鳍举至空中,如同蛟龙入海非常壮观,令观者不由得顿生崇敬之情。

  北欧国家和北极鲸有点相似,它们是如此的平和低调,没有主动的攻击性,从不像列强那样的耀兵振武以此慑服他国。然而它们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人类中最兴盛富裕的一族,作为现代科技的滥觞和诺贝尔奖发源地,足以傲视群雄。意识形态也好,国际舞台也罢,从来没有“争”的兴趣 。人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家国既安,远人自服”。自强不息的北欧人不动声色,从不虚张声势,只是默默地耕耘,一个个地超越他人,并将其远远抛在身后,应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好多年以来,挪威夺魁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并且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与这个气候严酷的冰川北隅之地相比,世界上一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文明古代邦域,如今恐怕是要黯然失色不少。

  不过北欧坚强的民族意志力,使历史上的强敌也不得不有所畏惧,这在欧洲也是出了名的,兔子急了还要咬人,更何况是强有力的北极鲸。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入侵挪威,挪威国王拒绝向强敌屈服,成为该国抵抗力量的灵魂人物,挪威人最终在入侵者的铁蹄下光复了国家。又如瑞典在先后两次大战中干脆保持中立,即便阴云密布的冷战时期,强邻也奈何它不得,说到底还是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北欧诸国优劣只在伯仲之间。

  在援助发展中国家和保护环境方面,北欧要领先西欧和美国许多。早在欧盟的《森根条约》之前,北欧五国就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是区域性“世界大同”的热身,北欧的发轫和开风气之先,无疑是人类进步的福音。同时北欧国家的犯罪率普遍很低,虽说比起我们唐朝的升平,所谓“无复盗贼,囹圄常空,田者让畔,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治安记录,要足足晚了一千多年,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商品社会,尚且如此实属不易,连当今的山姆大叔也是自叹不如。出类拔萃不是来自华丽的外表,是出自内里的气韵,个人是如此,民族和社稷也是如此。

  对内“泽被万民善待国人”,对外“怀柔胜于恃强”,说起北欧诸国的整体形象,世间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口碑。埃德一贯藐视以国际宪兵自居的美国,作为一个北欧人,他不无自豪地认为,如果仅仅是争强斗胜,不懂如何施德政于内,布荡荡王道于外,这不是一种真正的强大,北欧人的偃武修文和“与世无争”,并非是自卑和软弱的表现,恰恰是因为其足够的自信和强大,无论是个人,民族还是社稷,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2)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齐齐格和客人们成了好朋友,即便这样也从不打听客人来到欧洲的打算,这和她从小在欧洲文化氛围成长有关。当然齐齐格很自然地认为,这些如此有教养的同龄人,想必也是不久要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主。但是她忽略了一点,尽管他们之间年龄文化相仿,她是第二代移民,而作为第一代移民的青田小组,不但为了自己,更要为父母和兄弟姊妹,有着任重道远的创业使命,做出牺牲无疑是难以避免的。站在海峡大学的大门前,聪明的齐齐格看得出,她的中国朋友们显得有点忧郁。

  齐齐格并不忌讳谈论自己的理想,虽然喜欢欧洲,不过她也想到社会活跃度高,移民机会更多的美国去看看。齐齐格告诉小甑,执行力很强的她设计了一个实施中的计划,即先进入欧洲的大学,然后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得以申请欧美高校交换生的名额,可以免费赴美留学,大学毕业以后,无论是在哪儿发展,都要好好工作报答父兄养育之恩。齐齐格这种自立精神一点儿都不亚于她的中国朋友,也是宾主双方的共同之处。奋斗不止和强烈的责任感,是八十年代移民身上闪烁的金子,以后的步后尘者鲜有这样的品质。

  继续到处参观,值得一提的是建于1478年托普卡珀博物馆,这里收藏着将近两万件中国古瓷器,年代可追溯到唐朝,是当时的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带到这里,据说收藏的数量和品质,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国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排列世界第三位。

  一路上中外朋友边观光,边互相交流讨论,不断有新的话题。

  小甑爱好阅读文学作品,从小博览群书,无独有偶,齐齐格也是个土耳其的文学青年,她对小甑介绍土耳其著名作家帕慕克。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碰撞融化,往往会产生出划时代的作家和作品,从这个角度说,伊斯坦布尔这座独特的城市,是帕慕克小说诞生的摇篮,他的作品深刻地洞察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史诗般展现了伊斯坦布尔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后来帕慕克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证明了其粉丝齐齐格的品味和眼光。

  这两天在土耳其的日子,中国客人下意识拿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来对比。当年奥斯曼帝国统治整个中东和北非,这里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九是穆斯林,现在虽说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是个摩登的世俗国家。土耳其妇女少有黑巾蒙面,甚至包头巾也只是象征性的。土耳其成为世界上最为先进,最西方化的世俗伊斯兰国家,绝非偶然。土耳其紧挨着欧洲,又有大量定居西欧的移民,近水楼台先得月,对欧洲的文明和进步有直观的认识。

  中国和土耳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历史上都是叱诧风云的大帝国,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感召了邻国,国力之强大有时候也会让异族闻风丧胆,近代都受过列强的欺负,既憎恨西方,又推崇其文化,看似矛盾,但是不乏实用。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大伤元气的西欧,战后都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而二战中因为恪守中立,养精蓄锐的土耳其原本应该独占鳌头,没有料到却被远远甩在后面。看来光靠移民和廉价商品输出,到头来只是攒取蝇头小利为他人做嫁衣裳,很难有太大的出息,这个现象耐人寻味。

  齐齐格说,二战后土耳其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潮,进入八十年代,却又出现第二波移民潮,这次是以富裕阶层和社会精英为主力军。如果说第一次是穷人移民,是解决人口和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那么这一次即是富人移民,国民财富迅速流失,精英人才出走,绝非国家的福音,说到这里,她显得有点忧心忡忡。青田小组组员们用心听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八十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海外移民,只是解决谋生问题,那时候还未曾有类似土耳其的新贵精英争相移民的现象。

  在伊斯坦布尔逗留了五天,青田小组再次启程,东道主齐齐格把他们送到机场,离别时刻大家依依不舍,不过后来有重逢的机会,当然是多年以后的事。

  飞机马上起飞,扩音器响了,一个豁亮的男中音朗诵古兰经,虔诚地向真主祈祷,保佑客人一路平安。这时候人们意识到,将要告别伊斯兰世界,飞往欧洲大陆,那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第一站是老牌修正主义的南斯拉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3)   

  五月下旬,奥斯陆下了最后一场雪,“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已经感觉到姗姗来迟的春意。我们相继结束了建筑工地和芙庐饭店的工作,随即在挪威居留期也将告终。六月初,我们告别了柳老师一家,动身奔赴中欧。

  临走时行程有了变化,情况是这样的,到达挪威的第二个月,我们给瑞典方面挂了电话,与安德森和林耐接上了头,自从西伯利亚火车上分手以来,大家还相互惦记着。听说我们将启程前往中欧,他们结伴驾车赶到奥斯陆,说什么也要让我们到瑞典做客,人高马大的林耐说,“人都到北欧了,过吾家门而不入,太不给面子了。”同样身强体壮的安德森在一边附和,“别跟我说你们要赶着去上学,我可看过你们的维也纳大学入学通知书,过了暑期才开学,日子还早着呢。”他们哪里知道人家的苦衷,我们以留学生之名,行打工谋生之实,早一天到达居留国,就可早日挣钱养家糊口。最终不由分说,北欧大汉一边一个押送我们上车,兴高采烈地向瑞典进发。

  这是一辆沃尔沃四轮驱动的越野吉普,电动可加热真皮座椅,车身自动水平调节,防翻滚稳定控制系统,马力强劲,坐在里面有巴顿将军的威风。为了走捷径,东道主选择了联邦公路,正好显示了越野车的王者风范,专业看林人出身的林耐驱使着沃尔沃吉普车,驾轻就熟,在崎岖的山路上跑的欢快。扫雪车把路面上的积雪推到路的两旁,堆起齐腰高的雪丘,盘山公路一路蜿蜒逶迤,沿着山路行驶,虽然已经是春天了,然而冬天的洁白还未退去。近处山崖瀑布凝固成冰棱柱,晶莹剔透,远处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云山雾罩。望不尽的挪威山林之北国风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让我们大饱眼福。

  正午到达了挪威和瑞典的国境边防站,这时候才想到我们根本没有瑞典的入境签证,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人蛇,尽管是无意的,我们还是不禁血压升高手冰凉,自幼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这可是坐牢的大罪。两个瑞典哥儿们却完全不当一回事,在北欧根本没有偷越国境叛国投敌一说。和东方不同,这里的人们国家主权意识淡薄,北欧诸国互免签证,跑到这里的外国人少之甚少,各国边检几乎是装装门面而已。如果不是林耐按了喇叭,还不至于惊动瑞典的边防警员,而挪威方面干脆无人值班。

  走来一位标致的女警官,一身裁剪合体的制服,使这位金发女郎愈发的青春焕发。她和下车的二个瑞典男子互吻了脸颊,显然都是老相识了。安妮警官知道我们是来自中国,热情地上前和我们握手。大家聊了一阵子,我们和安妮道别,开车继续赶路,至始至终都没有被要求出示护照,验证了先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作为瑞典社民党党员,安德森认为自己的党是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政党,为了证明不打诳语,他出示了一本瑞典社民党党史,我们打开一看,开页的照片分别是该党奉为导师的马克思,恩格斯和拉萨尔,安德森告诉我们,瑞典社民党如今仍然沿用当年恩格斯创建的德国工党的党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对此我们可是闻所未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4)   

  从车窗望出去,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万物生光辉,只剩下瘦雪一痕。作为执政党的一员,安德森不无骄傲地说,瑞典从十九世纪的最穷国家,如今跃升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而且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瑞典模式-低失业,低通胀和经济稳定增长率以及覆盖全民的高福利,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的理想社会中,应该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安德森认为,既然瑞典社会基本消除了三大差别,也就印证了执政党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想,在孤陋寡闻的客人面前,滔滔不绝的他显得是那样的雄辩。

  瑞典的"从摇篮到坟墓"全民社会福利制度,有效地构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用市场化运作而是用国家公共部门来管理教育,医疗,环保和社会福利,是北欧国家的一大特点。瑞典公民的生活质量包括全民医疗保险和免费教育,联合国的相关报告说,如果考虑到教育和医疗费用,全球的贫困人口比现在统计的要多得多。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说过:“如果忽略如下指标:生态环境,疾病防治,健康长寿,有保障的就业机会,低犯罪率的和谐社区生活等,单单强调收入水准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只能以个人金钱来购买生活质量,这样的社会也就难言平等公正。因此安德森断言,和自诩的山姆大叔相比较,瑞典人的生活质量含金量更高,瑞典老百姓生活得远比美国的穷人有尊严。

  按照从小耳濡目染的成分论划分,既然是君主立宪的王国,怎么样也归类不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今却有人说,瑞典执政的社民党成了马列主义政党,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困惑的我们听来,不外乎是奇谈怪论。

  安德森的烟瘾犯了,征得大伙儿的同意,抽烟斗的他放下了车窗,“举头已觉千山绿,等闲识得东风面”,探出脑袋东张西望,路上奔跑的唯一只有我们的汽车,它执著地翻山越岭,穿越“倾耳无希声”的北欧林地,身后留下两行车辙清晰可见,不禁唤起“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感慨。

  一边驾驭着野马般飞驰的吉普,同样健谈的林耐一边不时地插话,虽然其政治面貌不是社民党党员,只是普通群众的逍遥派,不过作为得到实惠的瑞典公民,看来他也是赞同安德森的观点。无独有偶,和挪威的埃德一样,林耐是一名业余的汉学家,他十分推崇东方的古圣先贤,借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中国古训,林耐赞扬瑞典的治国方略,认为这是瑞典社民党能够执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缘故。

  然而据林耐个人最新的调研,得出一个无比重要的研究成果:欧洲的民本思想也好,民粹主义也罢,追本溯源毫无例外都是从中国抄袭而来,只是改头换面而已。从古至今中国伟人可没少说这方面的道理,无论是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还是毛泽东的“人民万岁”和“为人民服务”,这些思想无非都是强调一个真理:老百姓满意了,江山社稷也就稳固了。林耐这位平民哲学家的丰富联想和论断,确实达到语惊四座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5)   

  皇宫东侧是瑞典国会大厦。当国会开会的时候,每个普通公民都可以到此旁听,外国游客也不例外。瑞典的中小学经常会组织学生,由老师带队到议会列席观摩,聆听民选的国会议员和政治家们的辩论和演说,在唇枪舌剑的议会现场,接受直观的政治启蒙。

  东道主特意带我们到位于皇宫边上的“中国宫”和“北海草堂”,白日悠悠,烟光树樾。忽闻水声潺潺,出于小溪之间,有亭翼然立于丘上。眼前雕甍画栋的中国园林建筑,是清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流亡海外时建造的。历史上记载,光绪帝被囚,慈禧太后大开杀戒,康有为跑到国外,作环球之行,到了瑞典便住在斯德哥尔摩。

  当时康有为买下这里的地皮,修建池中奇峰绝壑,红楼画阁,粉墙朱户,雅号为“北海草堂”。这里有人题了一首诗:“芳林列于轩亭,清流激于堂宇”,大有“诗堪入画方称妙”的意境。堂前的牌匾写着:“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四隅寂静之际,康有为思想故国江山之胜,以此寄托对旧主的怀念 。如果这位当年公车上书的举人天上有灵,定会问我们两个后人,现今跑到北欧又是干吗来着?

  我们来到了市中心的塞尔格尔广场,这里的喷水池中有一大柱,由八万块玻璃制作而成,大放异彩。国王街,皇后街和斯维亚街是斯德哥尔摩的最繁华地段,这里可以一睹北欧最时尚前卫的风貌。广场下面有着迷宫般的地下商场和地下铁路枢纽,号称“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和以小船作为代步工具的威尼斯不一样,斯德哥尔摩的海底地铁,堪称建造奇迹,四通八达,除了桥梁以外,连接各个岛屿。

  东道主告诉我们,北欧国家公务员制度下的各级政府公职人员,倒真的做到了是“人民的公仆”。北欧没有“父母官”和“老百姓”的说法,只有公务员和公民的称谓。相对公务员而言,这里公民又称为纳税人,纳税人提供了俸禄,公务员成为其公仆也就理所应当了。这里高大的政府办公大楼没有吓唬人的功用,相反每个人打小就知道这只是一个公共机构,在里面办公的人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因此首相内阁部长也不过是一级公务员,没有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在过去的封建帝王时代,相对于君主官吏的人民,被称为“黎民”,“庶民”或者“百姓”,实际是可揉可捏的贬义词。即便在金融领域,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一律被称为投资人,而不是见怪不怪的“股民”“基民”,诸如此类有封建色彩的称号。

  林耐对我们说,北欧执政精英将清誉看作生命线,往往以“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为榜样,而非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越是官高爵显,越是为人低调。因为在道德层面上,公众人物尤其是执政者,动见观瞻,应当是也必须是国民的楷模。

  古人云:“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患祸必至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看来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政治精英,以清、慎、勤三字作为官箴,倒是得到了中国古代圣贤的真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6)   

  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的“没落国家”的各项指标,“人才流失”单列以突出其重要性。实际上所谓世界强国首先是人才强国。二战刚结束之时,西欧需要的是粗放简单的劳动力,东欧技术含量低的大量劳工涌入,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了变化,东欧南斯拉夫移民主体不再是工人农民,新移民群体具有精英性质,呈现了高技术和高学历的特点,其中不少还是腰缠万贯的新贵。
  和他们一同离去的是,一个成长中国家所需要的技术,财富,能量,乃至变革的信心。对于这样的移民,南斯拉夫是人财两空,而西欧是多多益善。精英移民带走了知识和头脑,以及在经济开放的南斯拉夫原始积累的资本,获取西方国家国籍以后,把儿女安顿在国外,部分商贾重返故国博弈,西方作为后方,而熟门熟路的祖国成了冒险家乐土。

  无论在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还是萨格勒布,到处都可以见到许多酒店,夜总会和企业,均是海归南斯拉夫侨民兴办,当然有益于南斯拉夫的税收和就业,但是财富中的大部分,最终还是随着主人流向西方。自从二战以来,南斯拉夫成为东欧最大移民输出国,曾经成为国家开放的骄傲和标志,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走出国门,为西方世界作嫁衣裳。过了四十年以后,接纳大量移民的西方经济如日中天,出口移民的南斯拉夫还是三流国家。

  后来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陨落,表面风光实际积弱的南斯拉夫联盟,一夜之间失去屏障,九十年代最终分崩离析,苦心经营一辈子的铁托如果天上有灵,必定痛心疾首。铁托在世之时,对苏联老大哥离经叛道,颇受西方世界青睐赏识,但是西方没有因此心慈手软,没有丝毫忘却地缘战略,无论如何进化,原始残忍的丛林规则,从来支配人类的国际政治生态,没有例外。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主流哲学家认为政治精英之职“莫大于礼也”,也就是同样的意思,所以资治通鉴说过,“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政治上的标新立异和自由化,虽然给国家带来一时的经济繁荣,但是它事实上摒弃原先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没有系统地认同普世价值观,最后掉进了纯粹从功利出发的实用主义陷阱。既然是实用主义至上,那么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道德底线,人们成了惟利是图的经济动物。

  社稷一旦成了世俗化的经济机器,可谓“周道日衰,纲纪散坏,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国家也就渐渐地失去了政治的内涵。后来南斯拉夫联盟的崩溃和消亡,有人归结为民族矛盾,或者强调西方列强的肢解,实际上究其内因,应了中国古圣人的一句话:“政亡,则国家从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0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7)   

  说到斯维亚街,就不能不提到瑞典已故首相奥洛夫•帕尔梅,这位瑞典社会民主党前主席,曾经两度出任王国首相,为朝野一致公认的良相,是欧洲乃至世界政坛上最有威望的政治家之一。作为瑞典民族的脊梁,森森如千丈松,在其位而谋其政,帕尔梅深受人民的爱戴。

  作为瑞典首相,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帕尔梅广结善缘,先挺身谴责美国的越南战争,后直言抨击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不怕得罪两大阵营的超级大国,为此,当时的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责难他是“被中国的宣传忽悠了。”在其执政期间,帕尔梅通过立法提高低收入者和双职工家庭的收入,限制资方解雇职工和企业管理上独断专行的权力等等,提出“重建经济,保卫社会福利”的口号。

  贵为堂堂瑞典王国首相,虽然身居庙堂之高,“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帕尔梅的生活十分简朴,官到能贫可谓清,一片冰心在玉壶。每天他步行上下班,平易近人,时常孤身一人深入企业,大学或居民区,与国民交谈,从不带有保镖,可谓“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地方官吏出行清场,前呼后拥,警卫森严,相比之下,十分感慨。

  帕尔梅勤民听政,宵衣旰食,常以微服私访的方式了解公众的情绪和要求,呼吁广大公民直接监督政府,以避免官员文过遂非。作为瑞典政府最高首脑,他那种“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的大政治家胸襟,倒是和中国古之圣王的风范相似,即“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

  据说,帕尔梅每年收到人民来信不计其数,一般在两周内亲自过目并签发回信。“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如果用上述中国贤君的标准,来描绘这位瑞典首相也不为过。

  帕尔梅是个模范丈夫,对夫人体贴备至,经常与她一起散步购物,1986年2月28日深夜,帕尔梅和夫人在看完电影步行回家的路上遇刺(据说是国外的恐怖分子所为),峨峨若千丈松崩,身边连一个保卫人员都没有,当警察赶来将他送往医院,人们还不知道这位浑身是鲜血的老人,竟是瑞典王国首相,真可谓“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于帕尔梅的不幸逝世,举国百姓如丧考妣。

  斯维亚街头成为帕尔梅留下最后足迹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在瑞典,红玫瑰象征和平和友爱,在帕尔梅倒下的地方,一年四季始终不断有人献上红色的花朵,寄托瑞典人民和各国游人的哀思。业余汉学家林耐用了中国的一段古文:“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以此赞扬已故的瑞典首相。

  如果立志仕途,不但要讲一辈子道德文章,而且就得为官清正高洁。吃饭就得吃的顺溜,睡觉就得睡得踏实,花钱就得花得硬气,走道儿就不能让百姓戳自己的脊梁骨,百年以后,千万别前头刚立了碑,后头就让人给骂化了,可惜当今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一个道理:一丝一厘我之名节,取一毫我为人不值一文。相反不少人以“千里做官只为财”当作座右铭,不屑物议。

  有的人尚且活着,却于行尸走肉一般,厌厌如九泉下人;有的人虽已逝世,仍然活在人们心中,懔懔恒如有生气。在路边的花卉商店买了一束鲜花,轻轻地放到斯维亚街烂漫的花丛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对这位谡谡如劲松下风的异国政治家,我们肃立默哀,怆然泪下,表示东方游子由衷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8)   

  由于是邻国,南斯拉夫战争之前,笔者曾多次去过前南地区。南斯拉夫战争之后,二千年的一次特殊机会,笔者重游了巴尔干地区,那时候南斯拉夫已经分裂成五个小国,还不包括即将从塞尔维亚分离出去的黑山和科索沃。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和卫国的懿侯与赵成侯,率军讨伐并且打赢魏军,懿侯说:“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没有想到后来西方肢解南斯拉夫,用的同一个伎俩,是从中国历史中学来的招数。

  当时搭乘的是监督当地选举的欧盟观察团的汽车,一路八次通关,除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以及科索沃,还要加上波黑地区自成一统的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一个原本不大的南斯拉夫四分五裂,中间拉起横七竖八的边防海关,平添了数倍之多的食禄官僚和国家机器,还不是耗费民脂民膏,最终由老百姓埋单。

  塞尔维亚一夜成了没有出海口的小邦,在西方强权肆无忌惮的压迫下,最终还将自己的总统米洛舍维奇引渡到海牙法庭,成了历史上少见的民族奇耻大辱。坐在外交豁免检查的顺风车上,望着窗外风雪之中等候过关的人流长队,心中有说不出的震撼和悲哀。“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很经典的描绘了地缘政治的实质,至今还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西方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战略利益。

  少年不识愁滋味,八十年代青田小组的年青人,不可能想到那么深,这些仿佛似是而非的道理,对于他们的人生经验而言,太过错综复杂,甚至于太过灰色。在他们心目中,民族社稷是抽象的符号,满脑子的是如何快快打工,赚钱,还债,兴旺家族和出人头地,弟妹,父母甚至于整个宗族,都翘首指望着他们,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的心态和世世代代的祖辈没有两样,肩上担子够重了,人生能够最终完成这些责任,鞠躬尽瘁于人伦宗法之义务,已属不易,难道还能对这些年轻人有更多的奢求吗?

  人们来到市中心的耶拉西奇广场,银行,政府机构和办公大楼均集中在此。耶拉契奇广场始建于中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场更名为共和国广场,原来的克罗地亚民族英雄耶拉西奇的雕像,被南斯拉夫拉解放军战士塑像取代。广场四周是一座座十八世纪的国宝级古建筑,其中有巴洛克风味的教堂和博物馆,这里竟然有一个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古代文物,据说是马可波罗当初通过丝绸之路带回来的宝物,给人留下厚重永久的记忆。

  萨格勒布大教堂始建于中世纪,教堂曾被鞑靼人捣毁,后来修复并新建两座哥特式塔柱,十分雄伟。戴克里先宫建于公元前后,高大厚实,固若金汤,面积数万平米,宫墙有二十米高,即使飞墙走壁的大侠,也不免望而生畏。宫殿的六根洲际导弹般的大理石柱,是当年从中东拉到此地,古代君王穷奢极侈可窥一斑。这里曾是罗马皇帝的行宫,宫殿的朱庇特庙,列柱廊,保存完好如初。千年文化的沉淀,使得这座城市有一份无声的韵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89)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位于市中心西南国王岛梅拉伦湖畔,红砖结构的建筑有一钟楼,顶端上三个镀金皇冠,分别代表卡尔马联盟的丹麦、瑞典、挪威三国,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虽然装潢华美,但是和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相比,没啥特殊之处,瑞典主人告诉我们,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就是在此地宣布。每年的十二月十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聚集在这里的宴会厅,为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金碧辉煌的灯饰和蓝色的光柱,营造精英荟萃的气氛。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之所以分别在瑞典和挪威颁发,有一个历史典故。

  十三世纪的挪威国王哈康六世与丹麦公主玛格丽特结婚,这位挪威皇后又成为丹麦女王,结果把夫婿的国度连同瑞典一起收入囊中,这就是历史上的“卡尔马联盟”,挪威沦为丹麦王国的一部分。挪威国王是得了夫人却赔了江山,这桩联姻的代价是挪威独立主权的易主。两百年以后,瑞典独立。

  再过几个世纪,在拿破仑倒台之后,丹麦在欧洲列强威逼下,将倒霉的挪威割让给瑞典,奉瑞典王为国王,直到十九世纪初才真正独立。诺贝尔遗产基金共设五个奖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奖。诺贝尔规定,前四项由瑞典科学院授予,而由挪威议会选出的委员会来授予和平奖,因为当时挪威和瑞典是一家。

  另一名为“金厅”的大厅,展示了以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以历史为题材,分别表现了瑞典海盗时代风云人物和故事,即使是江洋大盗也可登大雅之堂,可谓败者为寇,胜者为王,看来人类无疑还是崇拜强权。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外的广场,各种奇花异草,其中点缀有雕塑喷泉,恭候尊贵的客人。

  我们在犹尔哥登岛找到了斯堪森博物馆,从这里能够了解昔日瑞典民俗生活。在几十公顷的露天展馆,建有一百多幢房舍,其中有瑞典南方地区的草顶木房,也有北部地区圆锥形民舍,还有古代的教堂和钟楼,不一而足。这里的工作人员也穿著上个世纪的农家服装,让参观者有一种时光隧道的感觉,不过这一切和辉煌的古代中国无法同日而语,农业社会在北欧是近代的产物,文明在这里的历史确实短得可怜,问题是后来者居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游玩了瑞典尤根王子故居花园。尤根王子是个不爱江山,爱艺术的皇子,当时的国王有了这样一位不思进取,不以社稷为重的儿子,深感沮丧。不过行行出状元,也因为帝王之家的艺术爱好和收藏,给后人大饱眼福。故居花园前面就是蓝色的波罗的海,花园内十来座青铜雕塑,闻名遐迩世人皆知。

  值得一提的是米勒斯公园,主人卡尔米勒斯是瑞典著名的雕塑家,花园建造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上,景色十分怡人。这里主人的传世杰作雕像和雕塑喷泉,保存完好,还有米勒斯收藏的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品,看来这位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家底殷实出手阔绰的收藏家。站在山坡上可以眺望皇都斯德哥尔摩的全貌。这儿我们出乎意料地看到了郭沫若的亲笔题诗,心中升起了对先驱的崇敬之情,这位大文豪跑得也够远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90)   

  如同一茬又一茬的苜蓿,历史上的帝王走马灯似飞逝而过,除了其中那些躬行节俭的创业垂统之君,至今没有几个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至于犹入于靡费的末流之辈,更是被后人所唾弃。古人云:“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奢华辉煌的戴克里先宫尚在,而昔日的主人早已灰飞烟灭,“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但是历史上又有多少统治者,能够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呢?

  伊利卡大街是萨格勒布主要的商业街,这里有很西方化的商店和大型超市,欧洲自由世界的文化和经济渗入显而易见。城市还用着古董级的老式有轨电车,并且是萨格勒布的重要交通工具,这一点和大多数欧洲都市相似。历史仿佛就是一个装满精选物件的包袱,怀旧的欧洲人无论走多远,都舍不得将其丢弃不顾。伊利卡大街中段,游客们可以乘坐缆车抵达上城区,爬上洛特尔萨克塔,登高望远,俯视山脚的旖旎风光,整个城市尽收视野。

  他们还到了萨格勒布的“菜篮子”,是个当地的农贸市场,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蔬菜,面包,肉肠和奶酪等各色食品。克罗地亚农民们向远方的客人推销产品,连卖带送,热情非凡,青田小组的女性成员小甑,负责采购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一则为了解馋,另则补充营养,再则权当一顿丰盛的晚餐。

  即使还未抵达目的国意大利,如今能够顺利踏上欧洲的土地,已是青田小组的造化。和现在那些及时行乐,处处抖机灵的新生代不同,行思坐忆的青田小组年青组员,知道自己不过是凡夫俗子,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短促。人是一种脆弱的动物,遇上意外可能倾家荡产,生一场病可能从此夭折,即便善始善终,然而韶华易逝,某日清晨睡醒,突然发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青田小组成员得出的结论是,怀着对上苍的感恩之情,揣着对与过去迥异的新生活之憧憬,珍惜每个来自不易的人生机遇,不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他们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验证了这个人生哲理。和青田小组成员相比,后来年轻人的犬儒化显得十分可悲,不曾追求,就已放弃,不曾成长,就已衰落,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

  萨格勒布国家图书馆十分现代化,其藏书量在欧洲也是排得上号,是学者们常来光顾的地方。克罗地亚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于这样小的联邦实属不易,可见克罗地亚的份量。萨格勒布大学是欧洲著名高等学府,很多毕业生被西方争先聘用,也是南斯拉夫人才出走流失的一个缩影。来到一片绿茵茵的城市花园,鸟语花香,一对对的年轻情侣相拥接吻,使得这座安祥宁静的古城增添了几分鲜活。八十年代东方来客看了都怪害羞的,他们是够老土的了。这里有很多人物雕像,反正一个都看不懂,据说都是有重大历史影响的贤达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91)   

  当天晚上,我们回到了斯德哥尔摩郊外,客随主便,在安德森温暖的家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鸦叫鹊鸣,燕来雁往,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吃好早餐,我们出发前往林耐的家乡哥德堡。

  林耐的家是位于海滨城市常见的别墅群其中的一栋。与众不同的是,它有着简朴的红瓦白墙,马蹄状的门窗,通透的回廊,陶砖和马赛克拼饰的鹅卵石地,别墅以蔚蓝色为基本色调,一种典型的的地中海人文风情,既是返璞归真,又有异国情调。林耐对我们说,他对被法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拥绕的爱琴海水域情有独钟,这种内心的情愫也就自然渗透到主人家居设计之中。

  看到出迎的年轻女主人是一位中国血统的少妇,我们着实感到意外,这才明白林耐对我们有特殊好感的原因。林耐太太是越南华侨,祖籍大陆汕头,从小生长于越南西贡。越战结束以后,为了逃避迫害,大批越南华侨沦为难民,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七十年代末随父母坐难民船逃到香港,通过联合国难民总署的甄别,最后被瑞典政府收容,当时她还是个未成年的女孩。

  在客厅我们看到墙上的照片,上面是在林区空中执行任务的直升机,漂亮得像玩具一般。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纹丝不动,驾驶员就是前瑞典皇家海军飞行员,现任瑞典森林公司看林人林耐。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在栈桥状露台和开放式套房之间的餐厅,北欧春天的金色阳光洒满一地,蔚蓝色的天空,云成罗汉,近处是琥珀色的河湾,远处是层叠参次的雪峰,坐在这里品尝着清香扑鼻的花茶,大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的妙境。女主人用一桌标准的中国佳肴,款待远道而来的中国老乡,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意外的惊喜。当客人送上一幅江南刺绣的时候,林耐太太如获至宝,笑得那么灿烂,越发漂亮。

  作为移民,宾主在餐桌上很容易谈到相关的话题。实际上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说移民就是人的全球化实不为过。近代不少瑞典人移民新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成为奥斯卡巨星的英格丽•褒曼,然而也有不少德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瑞典定居。古人所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移民为所在国注入活力的写照。

  目前,外来移民占瑞典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近些年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移民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欧洲移民有两个同化模式:第一是英国的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模式,第二是法国的一元同化的社会传统模式,后来法国甚至立法,禁止伊斯兰女学生进入学校时佩戴头巾,而北欧是采用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路线。林耐太太告诉我们,外国移民一旦进入瑞典国境,就完全享有国民待遇,包括子女,没有任何户口,福利,教育,住房,医疗,失业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并祝新年万事如意。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92)   

  毋庸置疑,此地的移民大多数来自第三世界。虽然地球上贫穷落后的国家各异,五花八门,但凡在那样的社会生活过的人们,都曾有过一种身陷“无物之阵”的感受:一片无序的乱象,令人绝望,处处是无形的壁,就像那种随时让人撞得鼻青眼肿的“鬼打墙”似的。林耐太太告诉我们,她从越南来到瑞典,就像天亮了一般,原先令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荡然无存。

  以宽广的胸怀善待移民,对各种文化的兼收并蓄,是一个多元社会成其大业的重要因素,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大,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也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国家对待外国公民尚且如此,那么对待自己的国民就不言而喻了。北欧国家没有城乡户口区别,没有进城谋生的民工(包括外国民工)一说,没有第三世界比比皆是的,边缘化的城市贫民窟,更不用说在港台司空见惯的,以三六九等定贵贱的社会心理。

  林耐太太告诉我们,中国华侨在瑞典不多,而且历史也不长,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过着小康的生活。和海外其他地方一样,瑞典华侨大多经营中国饭店。中国饭店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何止千千万万,如此有文化底蕴的,世界公认的饮食文化,却输给了西方世界麦当劳之类。从来没有也未曾打算形成世界连锁企业,或许和中国人家族式封建管理模式,食品非标准化无法复制以及无休止的窝里斗有关,无奈合了梁启超的话“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在社稷的内部,中国的文化并非一味温良恭俭让,特殊历史时期中人性的异化就是太多的例子。一朝跑到海外,原先觉悟很高,习惯于高调的人们,就像是变了脸似的,成了惟利是图,为五斗米折腰的小业主。原先的信仰和理想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令人匪夷所思,这也许应了那句话,越是强调过的东西,越是摒弃得一干二净。

  当然,和“对内部”相比较,而“对外部”的中国文化较为内敛,没有了咄咄逼人的攻击性。华侨与侨居国社会的格格不入,究其原因更多的是生活风俗上的差异,而不是价值观念上的冲突。文化上显得封闭保守的华侨族群,好像患上自闭症,边缘化于主流社会,若即若离。尤其是第一代第一线移民,几乎不参加任何公共的社团活动,人们的精神世界显得苍白枯萎,十分可怜。

  下午在东道主的陪同下,我们游历了著名港口城市哥德堡。哥德堡位于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是瑞典最大的出海口,作为整个北欧的要冲之地,哥德堡海港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多达四百多条,每年进出港船只达数万艘。二十多公里长的船坞,是北欧的汉堡和鹿特丹。在这里可以看到著名企业沃尔沃和爱立信的身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93)

  到了斯洛文尼亚,大家不禁为它的美丽所倾倒。山光水色,晃漾夺目,其一半的面积被森林覆盖。阿尔卑斯山脉延续到境内,千峰拔地,万笏朝天,最高峰是著名的特里格拉夫山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景色极其壮丽。闻名中欧的特里格湖,奔来眼底,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站在这里,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以求而往往不可得也,如今得来却是全不费工夫。人们到了此地,方信凡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斯洛文尼亚是个袖珍瑞士,卢布尔雅那是这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它坐落于蓝色的萨瓦河上游和四面环山的盆地之中,常年有雾,有小雾都伦敦之称。人口才二十多万,和青田县城差不多。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建城,因为靠近西欧,虽然几易其主,包括奥斯曼帝国,历史上多数时间是在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势力范围之内,中世纪斯洛文尼亚是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领地, 拿破仑时代斯洛文尼亚曾成为法国的一行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斯洛文尼亚被德意轴心国吞并,战后归南斯拉夫联邦。

  十九世纪初,奥、俄、普、法、英等国在此举行“神圣同盟”会议。这个打败拿破仑后的缔约,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自由理念,可见历史上斯洛文尼亚地区的保守势力之强大。九十年代南联盟瓦解时期,斯洛文尼亚率先独立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上的富裕,人均GDP远超其他五个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和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不相上下。卢布尔雅那是最早在街道上安装公共供暖设备的欧洲城市,冬天街道的冰雪迅速消融,可见其富足的程度。

  铁托逝世十年以后,斯洛文尼亚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赞成独立,西方世界当然乐观其成。中央政府派兵镇压,但是大势已去。随着始作俑者的斯洛文尼亚,其他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而且还引发了北约干预的波黑和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彻底解体。社稷和百姓家庭一样,如果撇开外界的因素不说,穷则分,富则合,前者以苏联和南斯拉夫为鉴,后者则以西欧共同体为例。当然这是后话了。

  到了卢布尔雅那,青田小组按图索骥找到旅馆,不料房间已经有人给开好了,并且给他们预定了当地的旅游项目,不露面的接应者还留了纸条,让客人放松游览本地风光,也不枉此地一游。

  第二天他们坐上卢布尔雅那旅行社的大巴,成了地道的国际观光客。先来到第一旅游景点皮兰城,这是一座中世纪的小城市,人口不满五千,类似青田一个小镇。过去皮兰市曾经属于意大利威尼斯,长达半个世纪,到处是威尼斯风情的古建筑,人们也都讲意大利语,如果不说,外国游客还真以为是来到意大利。鸡肠般弯曲狭小的街巷九九八十一条,多如牛毛,鳞次栉比的商铺和民房,千百年来依旧不变。皮兰市有个小海湾,和克罗地亚隔海相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94)   

  哥德堡城只有四百年的历史,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市镇的历史都会远远超过它。十六世纪这里不过是抵御丹麦的军事要塞。因为文化历史过短,没有拿得出手的设计理念,哥德堡也就按照荷兰的建筑进行设计,这是一种殖民复兴风格,洁白温暖和清澈自然的色调,明快生动,整个城市仿佛就是一幅画,我们也就成了画中人。

  我们来到了哥德堡历史博物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百多年前,瑞典开往中国的第一艘商船带回的丝绸,茶叶,香料和瓷器等,至今仍陈列在这里。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壹号”建于1738年,船上有一百多名船员,并配备有三十门大炮护航。

  “哥德堡壹号” 先后三次远航广州,最后一次返航到哥德堡港,在家门口触礁沉没,在瑞典人的心目之中,就象折戟沙场的英雄,虽败犹荣。这样的远航本该是当时的天朝中国干的事,却让北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蛮夷小国拔了头筹,可见没有全球视野的清朝政府有多么愚昧和刚愎自用。

  林耐告诉我们,哥德堡之所以有名,其中一个原因是每年在此地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别看与那些数千年文明古国相比,其文化史短得可怜,然而瑞典近百年的电影史却是十分辉煌。早年的“瑞典古典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发生深远影响。人们会发现,历史上美国好莱坞的台柱导演和大牌明星,不少是来自瑞典,如导演斯约史特洛姆、莫里兹•斯蒂勒和演员汉松、嘉宝以及奥斯卡影后英格丽•褒曼。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世界级电影大师,瑞典编导英格玛-伯格曼,把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内心世界描写,带入了电影表演艺术的领域,开一代风气之先。从室内剧《浮士德》,《风流寡妇》和反法西斯影片《蛇蛋》,到他所执导的莫里哀,歌德,易伯生和契诃夫等作品改编的电影,说英格玛-伯格曼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电影史的精神内涵,提升了电影在各种艺术媒介中的地位,实在是不为过。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艺术史的林耐太太是个电影迷,她认为瑞典等欧洲国家之所以是电影文化大国,和其竭力表现的普世价值观有莫大的关系。“大德无闻,大音希声”,瑞典电影没有丝毫斧凿和说教的成分。港台电影往往注重娱乐性,内容雷同俗不可耐,完全没有思想内涵和底蕴,说是文化快餐是客气的,实际上无疑是精神垃圾。

  港台电影不是充斥杀戮武打场面,就是表现媚俗浮靡社会心理,甚至于有意放大凸显中国落后愚昧的自残。由于大陆改革开放,港台低俗文化伴随其物质力量大举入侵,屏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内地青年。这是一个可悲的社会现象。

  林耐夫妇带我们去看海港,顺便瞧一眼他们停泊那里的私人游艇。我们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生活,几十年来最能触摸到的东西,先是自行车,现在可能刚刚是汽车,至于私人游艇,私人飞机,那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在哥德堡北部海湾的港口,却是一道实实在在的风景线。主人们把各色各样的游艇,停泊在这个北欧难得的不冻港,尽管尚未起锚,随着大海深沉的脉动,船体此起彼落,仿佛是一大片出征临阵前跃跃欲试的士兵。

  北欧人太熟悉这种生活,游艇上演绎着人生的各种场景和体验:冒险的,浪漫的,甚至于孤独的;远航的亢奋和返航的归宿,这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人都想当上出色的船长,在生命海洋的沉浮中,驾驭人生之舟破浪前进,这种与生俱来的欲望和潜意识,在这里得到现实的满足。当你亲手驾驶一艘游艇,扬帆启航,出没于北海浩瀚的惊涛骇浪之中,那种征服天地的苍凉和气势,在瞬间得到了实现。

  到哥德堡的第二天上午,安德森和林耐将我们送到哥德堡客运码头,林耐拿出一瓶威士忌,大家像纯爷儿们一人一口干了,豪气干云,北欧两条汉子为我们祝福,以壮行色。就此一别十几年以后,我们有幸在维也纳接待了他们,以尽地主之谊。安德森成了呼风唤雨的瑞典工会主席,而且已是三个儿女的父亲;清耿难得的林耐被任命为国家林务高级专员,也早已有了子嗣,而且是一对混血的龙凤胎。

  庞大的交通班轮起锚启航,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隔着船舷和岸边送行的北欧哥儿们挥手道别,我们离开北欧富有而强盛的瑞典王国,告别这块似仙境不似人间的土地,向隔海相望的丹麦驶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95)   

  下一程的波斯托伊那溶洞,位于距五十多公里处,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溶洞。天公造物,妙在无言,几百万年形成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千奇百怪,洞石玲珑若生,石骨土肤,中空四达,巧逾雕镂。最离奇的是,洞中有着一种珍贵动物,类似娃娃鱼,四肢齐全,长寿百年,当地人称为“人鱼”。

  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布莱德湖,是冰川融化而成的湖泊。山顶雪融于水、山泉不断注入湖中,是名副其实的冰湖。湖水清澈见底,这里有成群悠哉的天鹅、野鸭和其他各种水禽,漫山遍野的绿树植被,朱霞明丽白云卷舒,山岳灵奇河海浩瀚,岭际风声空中鹰影,阿尔卑斯雪峰在金色阳光普照下,巍巍岳岳,与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俯仰间皆文章。和世界屋脊的苍茫雄浑不同,这里有着白衣天使般的婀娜多姿。

  作为原先奥地利王室的行宫,风日水滨的布莱德别墅就建于布莱德湖畔,桃花满树,灼灼其华,曾为多少佳人增色。二战以后,铁托把布莱德别墅当作斯洛文尼亚的夏宫,并用来接待外国政要。铁托去世以后布来德别墅对外开放,成了高级宾馆。宾馆面向水鸟不绝的湖心小岛,视野开阔,背山临水,是有钱人避暑胜地,令人联想起李白的佳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卢布尔雅那市区显示了悠久的文化底蕴,因为这个斯洛文尼亚首府又有“大学城”之称,该市大学生占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这里有著名的卢布尔雅那大学,斯洛文尼亚艺术科学学院,斯洛文尼亚理科与美术学院和卢布尔雅那神学院,图书馆,音乐厅和博物馆遍布全城。由于到处是年轻的学子,卢布尔雅那充满了生气和活力。中国客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里幸运的同龄人,情不自禁有点伤感。

  三位青年从小喜爱读书,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但是这只是一个梦,那样的美好而遥不可及。为了分担家庭重担,放弃学业,上了路勇敢地朝前走,但不免回过头看上一眼。他们明白一旦出国打工,今生今世与其平生夙愿不再有缘,永远告别学生时代,告别少年的情怀和憧憬。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情结,每到一座城市,他们都会下意识来到大学区遛弯儿,闻一闻高等学府的气息和清风。

  随着旅行团在饭馆吃的中饭,这是一家法国风格的西餐厅,穹顶拱门,别具一格,装饰着土耳其的地毯和路易十三风格的盔甲,听着西方电子音乐,饭菜分量很足,有威尼斯通心粉和鱼排以及波希米亚烤肉,对价格敏感的中国客人有点迟疑,领队告知所有膳食是包括在已付的团费之中,他们才放心地大快朵颐。卢布尔雅那市中心另一道风景线是数不清的酒吧和咖啡馆以及俱乐部,其中经典老式的法国和奥地利鸡尾酒吧,显得很有情调和文化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原创连载(96)   

  六月的欧洲,春到人间草木知,迟迟丽日拂拂和风,即便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苔痕皆绿,草色入青,万紫千红,北国风光不再,一片生机盎然。我们踏上了新的旅途,向欧洲的中部进发。我们已是第二次重返这个地域,就像当年逐鹿中原的八路,迂回穿插,轻车熟路。俗话说得好“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和半年前不同的是,我们在北欧宝贵的喘息期间,补充了给养,韬光养晦,养足了精力。更重要的是护照上几乎盖满了西欧诸国的签证,很有点攻城掠地虎狼之势的锐气。我和大成有着一个共识,这就是“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数月的辛勤打工,身上有了可以继续前进的盘缠,我们以“有钱时当思贫乏之苦,饱餐后勿忘断炊之虞”互勉。

  我们先回到哥本哈根,到澳洲使馆取到了数月前申请的入境许可。在北京被拒的澳大利亚签证,又复得于丹麦,尽管并不会因此远涉重洋,跑到地球的另一端,然而对以往走麦城的失败耻辱之心理补偿,让人们这口气喘匀溜了,着实使我们两个“胜利者”高兴了好大一阵子。金老板亲自送我们到码头,事先吩咐员工给我们准备路上的三明治和各种饮料,临行他又塞给我们每人一个信封,关照到目的地才可打开(事后知道是每人一千奥地利先令),金老板衷心为我们得到奥国学生签证感到欣慰,和我们一一握手祝福,说“扬帆起航,一路平安。”

  丹麦和德国之间隔着浩瀚大海,火车像积木似卸下一节节开到渡轮上过海。乘客都跑下来,到航空母舰般宽阔的甲板上面游玩。这个巨无霸的轮船,带着我们浮游在海洋之中,俨然一叶之舟,沧海一粟。上次从德国到丹麦渡海,卧枕海涛,起观夜色,浑浑噩噩,什么都没有见到,这次返回正值艳阳晴天,波澜壮阔的波罗的海一览无余。我们倚栏眺望,海天一色,雪浪云涛。清风徐徐,袍帻飘舞,很有飘逸洒脱之感。据说中国雄姿英发的老一代革命家当年远渡重洋,立马昆仑,浮舟沧海,立普渡众生之志 。如今步其后尘者得意之余,不禁扪心自问,我们一伙跑到海外又是干嘛来着?

  彼岸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的东德。1945年德国战败,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德国正式划分为两个国家。东德是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在东德的边防检查站,出现一队边防武装人员,上车检查我们乘客的证件。边防军大檐帽上的国徽,图案是麦穗和锤子,由三色绶带环绕。锤子象征工人,麦穗象征农民,东欧的意识形态如出一辙,似曾相识。当时的东德是东欧工业产值和生活水准之最,名列于世界十大发达工业国家之榜。不过和西德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科敏 发表于 2013-4-23 11:50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六月的欧洲,春到人间草木知,迟迟丽日拂拂和风,即便是斯堪的纳维亚半 ...

朋友别来无恙!感谢一直坚持更新!已经拜托版主继续帮您编辑规整,您查看下是否有误,以便及时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罗马式古城堡位于卢布尔雅那的山顶之上,这里是俯瞰城市全貌的制高点,极目远眺,山,水和各种风格的城市建筑,尽收眼底。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千年往事,注在心头。卢布尔雅那的中心广场最醒目的建筑,是文艺复兴式政府大厦,卢布尔雅那银行和文化中心大楼。这里会馆云集,五行八作齐聚,教堂,酒肆,秦楼楚馆,以及扫榻以待的招商客栈,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您进去就头发晕,一听炸了。人们乍来此处,真如梦游一般。
广场原址是古罗马时代城墙,广场中心是巴洛克式的喷泉,据说是罗马那瓦纳广场喷泉的拷贝,底座的雕像代表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龙桥是卢布尔雅那的标志建筑,桥头装饰有铜质的翼龙,这倒是个异数,在欧洲的文化,龙不是吉祥的图腾。普列舍伦广场以斯洛文尼亚诗人普列舍伦命名,这里有他的雕像,供心境诚明的游客瞻仰。
到了卢布尔雅那第三天上午,服务台的电话告知,说有贵客临门。自打出了国门,翻越世界屋脊,穿过千年丝绸之路,从伊斯兰世界抵达欧洲巴尔干,一路风尘仆仆,历经艰辛。贬来异域三万里,回头故国远,人们还是第一次要和西边的来人见面。就像失散的地下党员和组织接上线的心情,青田小组成员心潮澎拜,又是激动又是紧张。
西欧来的是黄张两位先生,西装革履的,开来一辆意大利牌照的德国奔驰轿车。“亲不亲,家乡人”,甭提有多高兴,大家用方言交谈显得既亲切又自然。说起来彼此还扯得上是族亲,虽然之前不曾谋面,这可是青田老乡常见的现象。和黄张俩相比,无论是年龄,侨龄,资历,身价以至于行头气派,他们仨可差着一大截。
先是仿佛漫不经心地介绍他和老张的华侨奋斗史,黄先生然后顺便提了奔驰小车的价格和豪华配置,好像并非刻意炫耀,虽然有点碎嘴子,这不过是一种农民无可非议的小小虚荣心,显得笨挫可爱,赵本山式的,不过已经足够引起年轻人由衷的敬佩和崇拜。万水千山远渡重洋,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喝香的吃辣的,出人头地。人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是应该可以掌握生命的宽度,从不轻言放弃,在年轻人们的心目中,眼前的两位华侨前辈无疑就是活生生的楷模。
服务生送来了意大利卡普基诺,黄先生呷了一口,和张先生各自点燃了香烟。套着足赤金戒指的手指,把玩着显示身份的帕克打火机,黄先生说道,“古人说过,‘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从红旗拉普出关,也真亏你们想的出来。好饭不怕晚,虽然掉了队,一路上走过来没有出漏子,是好样的,”接下大谈苦经,“我们青田老乡,样样都好,就是太土,没有读过书,就要吃苦头,当初我和老张没少犯傻,” 随后宣布,“从现在起你们就是欧洲的华侨,你们都有学问,要为青田华侨争气,今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后来的历史发展,验证黄先生的预言是对的。听了前辈的额首称赞,不禁令人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年轻人越发的恭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11:13 , Processed in 0.04761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