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科敏

[原创海外] (原创)萍踪传书(2014.9.14 173楼最新连载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个座再慢慢读,希望作者能和读者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火车停靠于东德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城罗斯托克,这里不但有连接丹麦哥本哈根的海上交通,并且有至瑞典特雷勒堡的铁路轮渡。边防海关检验结束以后,我们可以下车到万物皆有春意的城市一逛。这里有着赏不尽的郭前柳荫,户外草色。据说,二战以前罗斯托克是纳粹德国的重点军事工业城市,世界上第一架涡轮喷气式飞机就在这里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托克的潜艇和飞机工厂引来了盟军猛烈轰炸,几乎夷为平地,战后残存的军工设备被运往苏联作为赔款。德国民族发动了世界大战,生灵涂炭,满目苍夷,毁了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为之付出沉痛的代价。

多少年后,在一次国际经济论坛上,一位德国著名企业的CEO抨击**业,声称中国的产品普遍存有质量缺陷。本人表示不以为然,每一个新兴工业体都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早期的德国工业也有类似问题,不必人为放大瑕疵。此君以日耳曼民族的傲慢说道:“和贵国相比,德国从不制造错误。”我即拍案而起,反唇相讥:“请问又是如何解释,德国是两次人类浩劫的世界大战之始作俑者?德国不但有制造错误的记录,而且在历史上罪孽深重。”他听后的气急败坏,是可以想象的。

在罗斯托克可以看到不少高楼华厦,其中有重新修缮的汉萨时代砖石结构的哥特式建筑。位于古城中心临近山羊市场的圣玛丽亚教堂,有着十分壮丽的十字型大殿和十三世纪制成的天文钟。另外还有以管风琴和唱诗班著称的圣尼古拉教堂,以及有海事导航塔楼的圣彼得教堂。市政厅保留了原有哥特风貌的同时,修缮改建以后增添了巴洛克绚丽的风格。和西德不同的是,这里的居民区,大多是战后斯大林风格的新式建筑群,类似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规模的成片公房,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可言。

因缘际会,同一车厢认识了两位学者身份的乘友,他们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完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苏珊娜是柏林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这位一头金发的外国徐娘,体态丰满,说话脆生,口若悬河。她告诉我们,十六岁成了没辔头的野马,与初恋男友闪电恋爱,叛逆家庭私奔,始乱终弃。接着只身周游列国,包括远东的日本,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然后在西欧的法国和西班牙求学多年,先后三次婚姻,现在和一位伊斯兰的阿尔及利亚人同居,既门不当又户不对,其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并不因此影响当前如漆如胶的热恋。

苏珊娜的自白,完全打破了我们对德国人严谨刻板的印象,他们通常对自己的隐私守口如瓶,缄默不语。人们同时感觉到毕竟是欧洲,即使在冷战时期,铁幕之下还是有个性解放和民间人员往来的余地。德里斯佛特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作家,并且兼任查理大学文学系客座教授。他不愿意我们称呼他为“教授”,直呼其名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黄先生提议上街给他们购置必要的物品。大家坐上了那辆很有派头的奔驰车,即使在颇为西方化的卢布尔雅那,也是十分拉风。年轻人们心中纳闷,莫非要去采购渡海的橡皮舟和潜水服?张先生把从故乡寄来一叠信件转交给新华侨们,“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国那么长时间,恋家不守土的人们还是首次接到久盼方至的家信,看着亲人手迹,潸然出涕,既是因思乡之情的伤感,又是为未知人生的迷茫。
“万户皆春色,柳上鸣蝉,别有洞天”,卢布尔雅那一片迷人景色。黄先生潇洒地开车,张先生坐在一边左顾右盼。“这里好像没有中国餐馆,”在荷兰开饭店的他说道。是的,当时的东部欧洲,对于南征北战攻城略地的华侨远征军而言,还是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这里不见牌楼,石狮和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这些都是China Town 的标志和记号,看见它们就等于看到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具有职业敏感的老张摩拳擦掌,表示今后要到此地开家分店。依照他的以往经验,在这样一个富庶城市开饭店,一定生意兴隆。这里看不到中国人,更没有西欧华侨漫长的移民历史。不过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久,空白势必填补,华侨始终不乏后继有人。多少年以后,老张率族人来到卢布尔雅那,就地开了数家很有规模的中国酒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从此开辟了华侨在东欧这个区域的新纪元,当然这是后话了。
汽车在卢布尔雅那最繁华的步行街前停下。黄先生带着大家走进一家欧洲品牌服装公司。这里一切折射着欧洲最前卫的时尚文化,魅力四射。整个空间巧妙体现了柔美晶莹的感觉,一种青山绿水般的剔透,地板和天花板用灯饰衔接体现了设计的巧思,紫红色的使用又使空间多了几分安静暖意。吹拂白色墙壁的暖色调灯光,奶黄色的格子窗,点缀着展厅的绿叶花卉,与浪漫风格的各种服饰完美融合。空间和感觉浑然一体,凸现了无拘无束的自在和浓郁的欧式风情,仿佛就是一个金色的梦。
这个时候黄先生对新华侨们说,他们从中国带出来的衣物,是应该丢到垃圾桶,从现在起,必须换成西欧时尚服装。“老外一样是势利眼,越是花本钱包装,就越安全,要给你们好好打扮一下。”他让大伙放心,购物费用包括在总预算之中,不需另掏腰包。“可以打赌,如果自掏腰包,华侨没人舍得花这种钱,况且你们也没有钱。虽然最后还是自己埋单,但是没有法子,就算人生潇洒一回。”他说的是实话。到意大利,看样子要蒙混过关,泅水渡海是不需要了,无论如何大家是松了一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国际品牌尚未登陆中国,不要说是县城,即使大都市的人们也没有那样的见识。开饭店的老张无疑土得掉渣,来自意大利的黄先生就大不相同。佛罗伦萨为基地的制作商们,对各种名牌极尽抄袭模仿之能事,惟妙惟肖,在那里的作坊打拼多年的黄先生,自然深谙此道。他虽然是个半文盲,不过对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品牌如数家珍,品牌的认知度非同凡响。磨难长见识,出身草根的黄先生绝对称得上是自学成才的专家。在这些初来咋到的新华侨面前,黄先生显得学识渊博,老马识途。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吃饱穿暖就行,衣着随便将就,从不并且无从讲究,毫无时装创意设计概念,这可是当今社会妇孺皆知的生活元素。生平第一次进入高尚典雅的欧洲服装世界,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色服饰,和身边过往的珠光宝气的时髦男女,就像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青田小组的年轻人还真有点手足无措。
名牌服装做工一丝不苟,用料考究,衣里面料同色,而且里料直接织有注册品牌标志。所有钮扣、拉链等配件,均有商标标志。年轻人可是大开眼界。二十年后重逢,已经成了意大利制衣华商的小甑告诉我,她的第一次职业启蒙受教,就是来自于这次卢布尔雅那的购物经历。
按照女士优先的原则,大伙来到女装区,黄先生给小甑选择了CHLOE简洁不失华丽的衬衣,营造曲线感的Missoni针织套衫,香奈尔(Chanel)高雅舒适的风衣和休闲裤,以及Ferragamo华贵的手工皮鞋,还给她配上瓦伦蒂诺(Valentino)典雅的鞣制手袋和纪梵希(Givenchy)化妆品套合,顿时间小甑从一个青田黄毛丫头,变成艳丽夺目的千金大小姐,柔媚优雅,浑身散发出婉约成熟的气质。
当然男士们也不能被忽视,在系列男装专柜,黄先生给小林挑选了古奇(GUCCI)套装,剪裁新颖,时尚不失高雅,略带点大户人家少爷的羁傲不驯。小肖则穿上了Bally的外套,领带搭配得有画龙点睛的效果,隽永耐看,很有绅士气派。除此以外,黄先生给两位年轻先生配了Burberry的皮带和皮鞋,瞬间两位青田小伙子成了欧洲摩登少年。人靠衣装,美靠亮装,归置归置就行,当穿著焕然一新的新华侨站在镜子前面,都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能想象里面光鲜靓丽的红男绿女就是自己。
回到旅馆房间,张先生在墙上悬挂了一张欧洲地图,像个大战在即的前敌指挥官,黄先生开始对大伙解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八十年代铁幕后面的东欧,基本没有非法移民的困扰,边防主要以冷战思维作为指导思想。利用东欧作为进军西欧跳板,鲜有人知,这样的绝招,无疑是青田华侨的一大发明。
巴尔干地区的南斯拉夫,西边是隔海相望的意大利,也就是本次行动的终结目标。但是问题的棘手之处是,一则是要命的天然屏障亚得里亚海,听说那里有成群结队的鲨鱼,嗜血成性,另则是对东欧虎视眈眈的北约海军舰队,来回游弋,再则就是意大利海上缉私警卫队,布防严密,若要直接强攻,伤亡一定不小。人们只有避开这个“马奇诺防线”,绕道中立的奥地利进入意大利,才是最佳选择。
经济开放的南斯拉夫,比起其他东欧国家都要富裕。在是否要坚持原教旨社会主义理论的争执之中,从属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的匈牙利,虽然不像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走到那么远,却是在经济上搞得最活的,有模仿邻国南斯拉夫之嫌,因此睦邻友好的匈南边境也就不会如临大敌了。由于历史上奥匈帝国的原因,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关系特殊,两国交往密切,边境管制也就人性化了许多。前敌总指挥思量再三,随即宣布,先从南斯拉夫取道匈牙利,然后从那里迂回进入奥地利。
说话都不太利索的黄先生,能讲出那么多道道来,令新华侨对他的崇拜更进一层。没想到暗度陈仓还需要那么多学问,真可谓行行出状元。青田小组的年轻人们衷心表示,愿附老前辈之骥尾,唯马首是瞻。入夜以后,小甑坐在床上,只见窗台前数朵紫艳半开的芳菊,暗香盈袖,一花独秀。窗外清风皓月,云幕高张,南国的最后一晚,思乡的姑娘迟迟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退了房间,老华侨带着新华侨上路。奔驰车在卢布尔雅那作最后的巡视,绕了一圈,然后上了公路,向匈牙利边境驶去。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丝,路上一派宜人景色。坐在后排左侧的小甑,放下小半扇车窗,春天清香的气流迎头拂来,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欧洲已是绝胜烟柳的好时节。
黄先生驾驶着汽车,打开了车上的高级音响,这是豪华配置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果然不同凡响。这是来自欧洲电台的滚动音乐节目,无论是声场定位还是音色的细腻柔和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诠释,高中低音扬声器的高保真度给人印像深刻。即使是门外汉,不通音乐的黄先生,却也可以讲得出,这种登峰造极的音响是根据汽车结构和容积量身优化。客人仔细享受,果然清晰通透,音效强劲,动态凌厉,当音乐响起时,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美学感受。
和黄张两位不同,来自县城的年轻人,可都是无师自通的音乐爱好者。改革开放之前,西方流行音乐甚至于古典音乐,一律被视为腐朽颓废的东西,中国人标榜重视民间音乐,就是不知道西方的音乐也是源于民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经典同样适用于音乐领域。
譬如风靡世界的爵士乐,就是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来源于当年被贩卖的黑奴充满乡愁表达心声的乐曲;又如流畅动听的乡村音乐,是美国家庭亲友感情交流一种方式,因为是为下层人所喜闻乐见,又称“蓝领音乐”,和中国的民歌小调类似。假如有一天,赵本山的二人转走向世界,或许也会有同样的功效。
一九七九年**访美,在华盛顿肯尼迪文化中心,欣赏了乡村歌手约翰•丹佛演唱的歌曲。八十年代之初,英国流行歌星乔治•迈克尔访华演出,使中国人首次领略到摇滚乐的魅力。美国乡村音乐歌手卡蓬特兄妹的“靠近你”,是当时的广播电台立体声音乐节目中,中国青年百听不厌的名曲。接下来有了中国本土风格的摇滚乐,青田小组每个成员都会唱崔健的流行歌曲“一无所有”。
这时候汽车音响传出豪放飘逸的歌曲,这就是为了援助数以百万计的非洲饥民,由迈克尔•杰克逊创作的,并和欧美众多歌星共同演唱的《我们就是世界》,催人泪下,青田小组的年轻人能够从中感觉到艺术和精神上无比的震撼。人们可以感觉到,他们身上已经有了不同于父兄的显著变化,大概这就是不可逆转的全球化的一个部分。
三个年轻人坐在汽车后座,一字排开,前面是开车的黄先生和坐在副驾驶座的张先生。奔驰车座位间距大,空间宽敞,视野开阔。车技娴熟的黄先生,把小车开的风驰电掣,良好的避震效果几乎抹平了地面的颠簸。今后的道路是那样的漫长,是那样的不确定,潜意识中作为对焦虑的一种缓药,周围的场景勾起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和憧憬,尽管当时看起来只是画饼而已。
小肖抚摸着上光的真皮把手,环视华丽整洁的车厢,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上这样令人心仪的汽车,况且还是在欧洲的土地上。他对伙伴们说,“有朝一日我也要有这样一辆豪华汽车,周末假期可以带上家人到处兜风。”在当时这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二十年以后,小肖成了佛罗伦萨华商皮革制品的大腕,身家不菲。不过后来他告诉我,自己始终没有购置显示身份的高级轿车,而且也鲜有时间陪同妻儿度假旅游。
收音机飘出英国流行乐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的“莱拉”,略带忧郁,不失奔放。这位把布鲁斯和摇滚乐融为一体的乐坛顶级高手,无疑是用心来谱写,同时用弹唱来激活他的作品。小林是三个人中最着迷音乐的一位,达到专业发烧友的级别。他正在用心来诠释和理解克莱普顿的吉他和歌喉交织的旋律,甚至于没有听清小肖的憧憬。
小林沉默了一会,说,“中国那么大,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的音乐大师,如果日后发迹,我会培养儿女成为一流的音乐家。” 二十年以后,小林是米兰市名列前茅的贸易商和华商会的会长,他确实有钱了,但是唯一的独生子,并没有专修音乐,而是成了他产业的管理者和继承人。
与众不同的小甑从小有当作家的梦想,并且晓得一个道理,人若一生都过着舒服的日子,哪里写得出好文章。她告诉伙伴们关于自己的夙愿,如果生活一旦安定下来,她将写一本书,说尽心中无限事。二十年后我们相聚,小甑已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华商,并且成了建设家乡的红顶商人。她告诉我,由于为俗事所累,至今没有能够执行自己所定下的计划。


因为德里斯佛特觉得,没有一个文学家是从大学文学系“教”出来的,因此“教授”称谓也就显得可笑。德里斯佛特说上课时候,他和学生就像乱糟糟咖啡茶座的常客,侃大山,磕瓜子,干什么的都有,而且来去自由。德里斯佛特的打扮倒是很修边幅,笔挺的西服,蓄着浓密的大胡子。
火车继续前进,看到两个罕见的中国人,苏珊娜和德里斯佛特表现出孩子般的好奇,很快大家成了朋友。苏珊娜邀请大家到餐车打茶围,欧洲人认为咖啡厅是以文会友的最佳场所。坐在白色的餐桌边,看着窗外如同画卷展示的风景,别有一番情趣。
当我们问到东欧和西欧的异同,德里斯佛特首先发话:“我的中国朋友,要知道,尽管东西欧社会制度不同,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在我们东欧同样得以保存。什么是实在的呢?是甲形态还是乙形态?根据实证主义哲学,这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不存在独立于模型以外实在性的检验,或者说什么是人类社会的真谛是没有意义的,”
“社会学不同理论的描述往往是等效的,我们能有不同的对于人类社会模式的描述,这些理论都能预言同样的观察,甚至于不能讲一种描述比另外一种描述更实在,只不过是有时候更适合某种特定情形而已。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对其人们自以为一清二楚,然而我们或许只不过是:篝火前盘腿而坐的我们在洞穴墙上的投影而已。”
德里斯佛特继续说下去,“人文主义的精髓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思想自由。”他告诉我们,在东欧,划时代的四大作家莎士比亚,荷马、但丁、歌德的作品家喻户晓,无论人类社会如何演变,她的根络是相同的,没有例外。不过德里斯佛特认为,人文主义既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就自然追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西欧富裕的物质生活,成了东欧的一面镜子,刺激着人们的欲望和神经。冷战时期东西欧实际上是进行一场的马拉松竞赛,最终定见分晓。
应苏珊娜请求,列车员过来帮我们打开餐桌边的窗户,顿时间随风潜入春。六月的欧洲气候宜人,窗户外的山川植被,万紫千红,不禁得之唐诗新编:窗外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异渎。欧洲人喝咖啡上瘾,苏珊娜说她也并非例外。她喝了一杯卡布基诺,果然来了状态,开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论我们的问题,“你们一定知道欧共体,实际上我们东欧也有类似的经济合作组织,就是经互会。经互会和欧共体,都以经济区域整合为目标,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应该承认欧共体运作的比较成功。”
“按照中国古代治国之论,治理国家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中策纲目并举,有为而治:下策是劳师天下,夺民而治。天下之事朝廷有可管者,有不可管者。可管者不管则乱,不可管者而管则锢。政者之道,就在于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如果政府管了商人的事,与民争利,就违背了经济的自然之道。”
苏珊娜要了一杯白水,继续说,“西欧经济腾飞,对那边的工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以后,西方垄断资本利用高新技术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扩张,使蛋糕越做越大,资本、劳工和社会三方都能从中分享红利,西方劳工也是既得的食利者,劳资之间的社会契约为建立福利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劳资关系从对抗时期转变到合作、谈判和协商一致的时期。工运普遍认为已经找到了一条无需经过阶级对抗,就可以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的道路,也就助长了劳工运动的非政治化、非激进化和工运的官僚化。”
她做了停顿,从一包从北欧带来的女性香烟,抽出一支,德里斯佛特打亮火机,很绅士地给她点上。苏珊娜深深吸了一口,优雅的吐出烟圈,“而我们东欧则是另一道风景线,由于是集权的计划经济,企业几乎都是国营。在这种状况下,劳工和企业的抗争,并非劳资纠纷,而是针对政府的抗争。对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反应,只能是国家和政府的行为。 因此,东欧的工运一开始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运动,如波兰团结工会。”
“顺便谈谈教会,” 苏珊娜接着说,“即使在欧洲,天主教会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这里的教堂比你们那儿的庙宇多的去了,善男信女占人口的大多数,牧灵有教化的妙用,但是作为意识形态,和斯大林主义是必然的天敌。天主教信仰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任何社会体制都无法忽略宗教的存在,在欧洲尤其是如此。”
随即我们请教他们,在东欧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定义及其社会角色。德里斯佛特把这个话题接了过去,他说如果让他回答,会感到很有趣,“关于知识分子的内涵,在我们这里的主流看法是: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中产阶级的主体,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可以几乎划等号。贵国也是这样定义的吗?”
大成回答:“古人言‘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己任,进退荣辱不敢忘忧君国,针砭时弊,对道德、社会各方面具有深刻的责任感。” 德里斯佛特高兴地说,“看起来,在东西方的语境中,知识分子的传统几乎一致。值得庆幸的是,东欧已经出现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产阶级,而且对于公共利益的一切问题,抱有深切的关注,觉得有义务对一切问题找出逻辑的解答,也就是哲学的批判。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壮大,对东欧的社会发展是有深远意义。”
苏珊娜在一旁补充道,“人类社会的某种丑陋,退化和反人性化,知识分子是难逃其责。德里斯佛特说值得庆幸的意思是,东欧中产阶级的发育还是良好的,人除了生物性的需求之外,还应有精神的需求,即对于生命意义,终极价值的追求,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使命,他们被公众和自我认同为社会的良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可算是典型代表。欧洲,包括东欧的知识分子,出淤泥而不染,历来以知识技能立足,从事自由职业,相对独立而较少依附性。”
火车开始减速,柏林马上到了,我们忙着帮苏珊娜搬运行李,她在这里下车,建议驱车带我们在城里转悠,列车需要停靠三个小时,有充裕的时间。十分钟后我们跟着苏珊娜坐上了柏林大学的专用轿车,这位女教授成了我们热心的向导。柏林位于中欧平原,德国的东北部,有七百多年历史,和中国的城市相比,简直是小菜一碟,当年我插队的凤阳县城都有两千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进攻,柏林市遭到灭顶之灾。苏珊娜告诉我们,当时苏联红军调集了22000门大炮,发动对柏林的总攻。
战后的重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战争痕迹,精心修缮和新建的各种建筑物蔚为壮观。巴洛克风格的弗里德里希广场金碧辉煌。新古典主义派的申克尔剧院,各种历史文化沉淀和现代流派的文化设施交相辉映,确实很有大都市的气派。柏林四周被森林、湖泊、河流环抱,一片绿色的海洋。我们来到市区西南缘,看到了柏林的象征勃兰登堡门,白色花岗岩筑成的门楼上,耸立着青铜铸造的凯旋神像。东侧是菩提树排列的林荫大道,和菩提树马路交错的威廉大街,是当年希特勒第三帝国政府中心。其东面是亚历山大广场,有新建俄罗斯风格的办公大楼,是东德政府所在地。
往西我们见到了 “反法西斯防卫墙”,也就是建于六十年代闻名于世的柏林墙。苏珊娜说,柏林墙的建立,是为了阻隔东西柏林市民的联系,也是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柏林墙总长一百五十公里,约三米高,三百多座瞭望台和碉堡,警报器,拒马,通电铁丝网,壕沟,地雷,警犬和一万五千名全副武装的边防军,可谓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仅仅时隔两年,柏林墙轰然倒下。
苏珊娜驱车送我们回到车站,大家在月台上道别。此后我们还一直有联系,德国统一不久,苏珊娜放下教鞭从政,后来成了德国社会**党国会议员,三年前我和太太应邀到她家做客,退休赋闲在家的苏珊娜,晚年清心寡欲,种花养鸟,不因外物芥蒂于心,不过还是那样的健谈。讲起当年火车上萍水相逢的情节,她的记忆力实在惊人 当然这是后话了。
列车从柏林开出,回到餐车,这次轮到我们请客。德里斯佛特兴高采烈和我们聊天,他的才华横溢,有讲演家的风范,先前苏珊娜在的时候,出于对女性的尊重,他才显得有点木讷。我们和他聊文学中的各种现象,看来是德里斯佛特的强项,正中下怀,这方面他可门儿清。德里斯佛特放下刀叉,用白色餐布抹了抹埋在大胡子中的嘴角,说道,“文学之目的即微言大义,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给思想腾出空间,留给后人的思索和警示,这是公众性;即使作者本身,也能从中得到思辨,这是对自己个人的功用。情节思想的大胆演绎,让思绪自由驰骋,能够更客观准确表达作者的认知和观念,才有社会意义。”
当我们问到,他是如何看待欧洲现代文学作品中露骨的性描写,德里斯佛特回答,“在欧洲过去清教徒式的年代,文学作品中的性和性心理的自然描写缺位,这样的所谓写实,实际并不真实,易让读者留下空虚的感觉。而作为文学构思的角色,还原其自然属性而且加以真实描写,有血有肉的人,生来具备这些东西,而不是一个抽象符号,过去只是被屏蔽了而已。
**是人性裸点,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并不回避相关的描写。因此,高屋建瓴去写**,细腻的性描绘,是思想性的铺垫和渲染,成就了具有批判性和深刻性内涵的大手笔,没有丝毫的说教。男女之爱是个永恒问题,不过远非人生主题。应该研究这个课题,同时超脱这个课题。”
捷克斯洛伐克海关人员的出现,提示我们到了另一个东欧国家。他们仔细查验了我们的签证,开始检查行李,显然对大成的破皮箱情有独钟。德里斯佛特和他们用捷克斯洛伐克语对话,告诉方对说,我们是他请来的朋友。海关人员立即笑容可掬,二个手指在帽檐一碰表示敬意,躬身退出包厢,看来德里斯佛特在自己的国家,还挺有声望。
欧洲孟春之际,金色阳光洒满大地,水如碧玉山如黛,一个充满着希望的花季降临。窗外是全视野的盆地、丘陵,高地和市镇相间,生气勃勃,“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百花香”,展示着这个中欧国家的风姿。列车进入布拉格车站,刚停稳,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玲珑的年轻姑娘,风风火火地跑上车厢,一把抱住德里斯佛特的脖子,迫不及待的和他接吻。
教授先生把年青的妻子米朗娜介绍给客人。教授太太像老相识般的,亲了我们的脸颊。米朗娜来自马德里,是个典型的西班牙美女,火辣辣的,热情奔放,她在查理大学读学位时,和德里斯佛特有了浪漫的师生恋。出了车站,教授太太亲自驾车和丈夫一道,带着我们俩满城的欢跑,很有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汽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在离开边境不远的加油站停下,张先生下车加油加水,检验轮胎气压。黄先生把三本扶桑护照交给他们,“在老外的眼里,亚洲人长得都是一个摸样,根本分不出谁是谁,像我们看老外,也是同样情况。 你们都会英语,说起来大家是朋友,我和老张开车带你们游历欧洲,”小林问道,“我们可不会讲扶桑语,万一被人觉察到,如何是好?”黄先生笑道,“可以打赌,整个东欧没有几个人识得这种鸟语,放心好了,如果有人问到,你们就说青田话,老外根本不懂。”
世界上的边境关防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有陆地的,有海洋的,有设在山顶上的,有建于码头边上的,有在行驶的列车上的,甚至于在理论上,大使馆领事馆也是外国领土;有奢侈的,也有简陋的,有充满戾气的,也有洋溢平和的;各色人种,编制繁多,有军警,有文员,有穿制服,也有穿便衣的;有非武装的,也有佩戴枪支的,有咄咄逼人的,也有锋芒不露的;总而言之都是为了提醒人们,这里是国家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边防海关以至于使馆领馆,无疑是一个国家的门面和象征,往往又是效率差强人意的官僚机构。
进入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边境区域,两国的边检站就像两座大牌楼,每座牌楼都有两个口子,边检官员只对进入自己国境的人员验关,而出关的门户洞开,完全不设关防,所以青田旅行团出关时,不见南斯拉夫方面有人查验证件。在欧洲这是常见的惯例,也是不多见的高效率的一个部分。汽车开始驶入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老远就见到匈牙利国境线警示,车辆减速等醒目的标志,并且提示卡车和小车,进入不同的验关通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东欧,汽车普及率之高和西欧不相上下,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私家轿车,只不过大多数是捷克“斯科达”和苏联的“拉达”,比起西欧低了一个档次。此时此刻黄先生开的奔驰车,鹤立鸡群,傲视群雄,非常吸引眼球。前后排着长队的本地车主们,投来羡慕的眼光,不少人说哈罗打招呼,欢迎这些东方稀客。很快惊动了边防站,一位穿著熨烫笔挺的制服,戴着墨镜的匈牙利警官走来。
他让青田旅游团把漂亮的轿车靠到一边。新华侨们心中犯了嘀咕,莫非要进行彻底的盘问和搜查?招摇过市,难免引起怀疑,看来事情不妙。一路上虽然过了不少国境边关,但这一次却是冒名顶替当替身,太疯狂了,如此荒唐事有生以来还是头一遭。当把护照递交上去之时,怀里就像揣了小鹿,他们的心都快要蹦到嗓子眼了。
黄先生放低左侧的车窗,用蹩脚的意大利语和边防警察交谈,居然还能谈笑风生,颇有大将风度。风度翩翩的警官礼貌地和车内的客人点头致意,表示欢迎尊贵的客人,并且用夹生的英语向小甑大献殷勤,他是生平第一次看见如此雍容高贵的东方姑娘。最后他交还了护照,同时令手下移开了路障,这是外交豁免车辆专用通道。
为了免除贵宾排队之苦,边防警察开了特例。对于这样的优待和殊荣,人们不免感到受宠若惊。新华侨们向窗外友善的人们频频挥手告别,优雅的边防军官右手两指在大檐帽边一碰,向驶离的客人表示敬意。黄先生一边加大油门,一边笑道,“人饰衣服,马饰鞍,他是向我们的奔驰车致敬,”大家总算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布拉格是一座历史名城,据说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居住。布拉格一度是欧洲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整个首都就像一座超级历史博物馆,老城区每一条大街小巷,游人如织,络绎不绝,随意可见中世纪的各种风格的建筑物,那里的街道用鹅卵石铺成,保留着古老的煤气街灯,许多民房带有宗教色彩的壁画,年代久远。市政厅是一座哥特式建筑。
硕果仅存的老城门叫做火药门楼。布拉格钟楼以自鸣钟而著名,每到整点,钟楼上的窗户自动打开,钟鼎齐鸣,十二个圣像依次出现。正如苏珊娜所说的,和其他欧洲城市一样,布拉格有大量的教堂,风格各异,其中不少史称巴罗克式宗教建筑典范的,如圣尼古拉斯教堂和圣维特教堂。教授夫妇带我们游览了卡罗利努姆宫,它是查理大学最古老的建筑物。
我们来到了闻名于世的布拉格广场和查理大桥,这里有怀旧的有轨电车,街道两旁尽是风格各异的商业建筑和店铺, 从罗马式、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现代主义,绚丽夺目,流光异彩般从车窗掠过。查理大桥上有一尊尊古老的雕塑,游客众多,熙熙攘攘。桥两端是桥塔,在过去起到要塞的作用。大家又来到了黄金巷,愤世嫉俗的作家卡夫卡曾经在此巷住过,之所以叫黄金巷,是当年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
布拉格拥有许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作曲家莫扎特和作家卡夫卡、哈维尔、米兰•昆德拉都在布拉格进行过创作。这里有着中世纪的情调,从波希米亚式的文学氛围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卡布卡的《变形记》和哈谢克的《好兵帅克》,使人们对这个中欧的花园怀有难以言表的情愫。
德里斯佛特夫妇和哈维尔夫妇很熟,对这位著名的剧作家的事迹如数家珍,其代表作是《乞丐的歌舞剧》和《无权力者的权力》。米朗娜告诉我们,哈维尔很自谦低调,经常说自己只是一个乡巴佬。德里斯佛特教授告诉我们,在冷战的年代,对于两种貌似对立的社会制度,所谓“捷克良心”的哈维尔有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他认为西方的**是表面的,本质上是虚伪的,在西方世界,自然环境和人的需要,屈从于追逐盈利消费的意识形态和自由经济制度,这同样是对人性的扭曲。
教授夫妇调转车头,送客人回火车站,德里斯佛特说,本来应该请我们到家里作客,尝尝太太的佳肴,可惜我们必须继续赶路,好在布拉格和维也纳相距不远,来日方长,可以常来常往。临别时,德里斯佛特赠送了他的精装本小说“失控”,并且在书页上签名留念。米朗娜送了一篮水果,再一次吻了我们的脸颊。就此一别,十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之时,教授夫人已有一对可爱的儿女,而德里斯佛特已是捷克著名的职业政治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进入匈牙利国境,就是该国南边的巴兰尼亚州,属于匈牙利外多瑙地区,与南斯拉夫北部边境接壤,是匈牙利的农业州,领略一番乡村景色也是别有情趣。汽车在巴兰尼亚州公路欢跑,老马识途,看来黄张两位对于这条路线很是熟悉。新华侨们切实感觉到这些精心的策划十分高明。黄先生笑道:“你们现在明白了吧,包装道具十分要紧,你们穿的衣服就是包装,我的汽车就是道具,否则要它干嘛。”

他说的很直白,却有哲理,黄先生不但是个实干家,而且也是雄辩的理论家,是草根的和无师自通的那种。除了受之于父母的发肤躯体以外,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太实在的了,人们可以用来展示,炫耀,攀比的包罗万象,如衣著打扮,房子汽车,金钱资产,身份地位,学识才华,事业前途,甚至于配偶子女…不一而足,从某种意义来说,所有身外之物何尝不都是人生的“包装”和“道具”?

汽车穿越匈牙利著名的维拉尼葡萄酒产区,这是盛产葡萄酒的国家,但是由于冷战时代的非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商业,和东欧集团几乎白板的国际贸易,光产出葡萄酒,没有流通渠道,葡萄酒产区的乡村贫困拮据,这里的一些普通农家大院还保留着土坯墙,简陋落后可见一斑。维拉尼地区几乎没有就业的造血功能,中轻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并最终留在那里不再重归。

老张想买一些葡萄酒带回他的饭店,这里的价格比起荷兰要便宜的多。于是车子在维拉尼丘陵脚下停住。波尔科尼亚村紧挨着公路,是一个属于日耳曼后裔希瓦布人自治村,村镇的中心竖立一个红顶圆形天主教堂,醒目漂亮,巴洛克建筑当年的华贵风姿犹存,和村落有点破败的景象形成反差。村里的住宅与酒窖都是洋溢着日耳曼民俗特色的建筑,虽然因有了年代而显得陈旧。青田旅行团的到来,引起这个村庄一阵小小的骚乱。

波尔科尼亚村柳荫路曲,流莺比邻,有一种“但得农家日缓缓”的意境。全村也就百把户人家,而且随着青壮年劳力流失,留守的大部分是妇孺和老人。孩子们围着豪华的汽车,又是唱又是跳,下了车的东方客人逗着他们玩,个个金发碧眼,活脱的洋娃娃,真想偷上一对放在后备箱带走。大人们也来了,最后来了一位会讲些少英语的村长,邀请大家到他家里做客。村长的家是一个希瓦布传统风格的农舍,客厅四周用各色花卉作为装饰,中间摆放一张厚重的桃木长桌和长凳。

村长招呼客人坐下,拿出特产红葡萄酒和农家自制的苹果汁、葡萄汁和新鲜栗子,款待远方的客人。他告诉大家,只有模仿西欧葡萄酒旅游的模式,把葡萄酒现场销售与农家乐相结合,波尔科尼亚才有前途。为了吸引观光游客,当地打算创办“酒窖节”,届时邀请国内外民间艺术团体前来演出助兴,同时开放当地十几个古老的酒窖迎接游客,希望中国客人也能光临。

八十年代的后冷战时期,作为东欧经济改革先驱的匈牙利,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各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具有浓厚本土色彩,不过也有相似的共性。冷战的结束只不过是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始料未及的是,老张买酒的偶然机缘,促成了二十年后维拉尼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老张最终成了当地葡萄酒出口中国的代理商。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村长和酒农们带着青田旅行团,开始参观村里的酒窖,让客人品尝当地产的各种葡萄酒。欧洲国家的不少酒庄,实际是面积庞大的地下建筑,储藏有大批量的葡萄酒,陈化到一定的时间,才取出来面世,大型的酒庄酒窖,如果细细参观通常需要数个小时。所以假若走马看花,仅仅是针对多个酒窖某些关键部分而已。

波尔科尼亚收十里嘉林入画,村边有濯濯明湖,几乎半数的酒窖都延伸到绿波涟涟的湖底,形成了难得的水下酒窖。据当地酒农介绍,即使是欧洲的夏季也有炎热的月份,湖底下面的酒窖,符合隔热,宁静和足够湿度的藏酒条件,所以这里的酒窖,常年天然恒温为十四℃、湿度为七十五%,是存储葡萄酒最理想的环境。

在荷兰开饭店多年的老张说,他的客人中有不少品尝佳酿的老手,除了经常到饭店喝酒以外,也会和他大谈欧洲的酒文化,虽然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潜移默化之中多少也学到了些皮毛。按照他卖酒的经验,酒的利润惊人,各国高额的酒税也就不奇怪了。好的葡萄酒被称为“液体黄金”,不但品味道好,收藏价值极高,据说比黄金的投资回报率高出很多,因此欧洲上流社会钟爱收藏精品葡萄酒,并非纯粹爱好那么简单。老张感叹中国华侨,也包括自己,除了饭店还是饭店,墨守陈规不知推陈出新,还是缺少开拓所需的宽阔视野。

沿着酒窖扶梯大伙开始往下行走,这里阴暗潮湿,灯光微弱,来自地表层沁凉的气息迎面扑来。大酒窖一直延伸到地下十几米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了解古老的欧洲葡萄酒酿造程序,并且开怀品尝味道甘醇的佳酿。大家朝前走,借着时明时暗的灯光,可见斑驳陆离的墙壁,和布满霉菌的酒窖天花板,这些菌体由挥发的酒气所滋养的,据说多多益善,有隔热隔音维持湿度的功效。

实际欧洲的所有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都是源于古希腊时代,来自一个祖先。当客人问及匈牙利的和西欧的葡萄酒之优劣,主人忧郁地说,实际上无论是作为原料的葡萄,还是葡萄酒酿造技术,都没有高下之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葡萄酒先声夺人,实际上是品牌效应,背后的原因太多了,一时半会说不明白,还是朝前努力要紧。

他拿出一张海报,上面的广告词写的既抒情又形象:“提供优质的葡萄佳酿,这就是本酒庄追求的境界。阳光明媚的维拉尼,金色的葡萄向人们点头致意,酒农把光合的葡萄能量转换成香醇的美酒,随着开瓶动人心弦的声响,和尊贵的客人进行缠绵的接吻。”村长告诉大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把酒卖到全世界,也包括远东的中国。匈牙利的改革开放几乎与中国同步,发财致富是老百姓不约而同的目标,和中国人相比,匈牙利人煞费苦心的劲头有过之无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车站边上春色迷人。火车重新启动,我们回到了包厢,大家都感到有点饿,我们在餐车像绅士般用了晚餐,这是出国以来创纪录奢侈的一顿,如此破格,是因为用北欧的眼光看,每人破费五个美元得以饱餐,而且是正餐,是绝对便宜的。

六月欧洲开始进入昼长夜短的季节周期,窗外一片如画的景色,田野,河谷,高地和溪涧浓墨重彩,桃李漫山,斗艳争芳,不时可见村落,庄园和牧场,到了“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黄昏时分。世上有那么多纷繁各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生活和思维方式,以至于相去甚远的国度和社会形态。但是无论在地球村的哪个角落,“溪路二三十里,烟村六七八家”的田园乐,却是如此的相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并无二致,淳朴憨厚的农夫村姑也似曾相识,人类最基本的秉性是相通的,这也就是世界的希望所在。
捷克境内的西喀尔巴阡山区,岩岩清峙,壁立千仞,火车沿着曲折的铁路,蜿蜒而行,可谓九九八十一道弯,最急弯道的半径在数千公尺以内,长此以往,令人难免头晕目眩,默默数着列车行进过的弯道,仿佛在时空留下心中的寂寞和惆怅。这莫非是人类,社稷的启示录,世间没有永恒的康庄大道,如果勇往直前,就必须通过数不清的弯路和坡道。
据统计,比较起来,笔直路段,容易掉以轻心,反而事故频发;而转折拐弯之处,小心翼翼不敢倦怠,意外少有发生,得以平安到达终点。大自然以至于天地万物,同样要经历各种曲折,没有一帆风顺,这恰恰是生命乐章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类进化经历无数痛苦的磨砺,变异和演化,弯弯曲曲,路漫漫兮而上下求索,但也铸就了曲而不屈的精神。
我们的列车来到了捷克的边境城市—Ceske,在这个静谧的车站停了好大一会儿。欧洲的边防通常只是入境检查,出境无人过问,既合乎逻辑又有效率。两位先前和我们照面的捷克警察,特意过来和我们握手道别,教授虽已离去,影响犹存。前面就是奥地利的领土,他们须在捷克边境城市下车。站台旁有个酒肆,卖花的捷克姑娘,是唯一吸引眼球的看点,有着天使般的美丽,在花丛的簇拥之下,分不清谁是丽人谁是花,令人想起“沽酒欲来风已醉,卖花人去路还香”的佳句。

列车行进了五分钟,再次停下,这是奥地利的边境城市——Gmund。奥地利集边防,海关和检票一身的警察查验我们的签证,听说是留学生,一挥手道声“OK”就过去了。进入奥国国境,一片郁郁葱葱,森林,植被,湖泊,古堡风车和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都告诉人们已经进入一个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的国家。虽然能够进入漂亮的奥地利,无疑是烧高香了,不过当时我们谁都没有意识到,奥国最终成了自己后半生的第二故乡。那天是自己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九八七年的六月十六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步入酒窖的长廊,出乎意料的宽敞甚至有点空旷。两边整齐码放硕大而古老的酒桶,它们本身就是沉睡的艺术品。这里就是葡萄酒的海洋,其中有年份久远的精品,酒桶上布满了灰尘,仿佛非如此不能显示其古董级的身价。善解人意的酒农们一边做向导,一边不厌其烦的向客人介绍,酵母菌如何将葡萄汁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参观酒窖令人赏心悦目,望着那些晶莹剔透的葡萄魔术般变成佳酿美酒,观摩各种制作工艺,抚摸厚实的酒桶,勉强辨认上面的年代,充满趣味。古人言“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这些中国客人显得十分好学。在村长的邀请下,青田客人一本正经地品尝着各种不同的葡萄酒,看酒色闻酒气,体验美酒在唇舌之间渗透的感觉,除了老张还算业余级的品酒师以外,其他的人一概附庸风雅,鹦鹉学舌。老张买了好几箱葡萄酒,把汽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告别了热情的波尔科尼亚村民,汽车继续赶路。对酒情有独钟的老张对大伙说,有朝一日把中国美酒洒向世界,这是他的梦想。二十年以后我们重逢之际,已经成为大酒商的老张有点懊丧地对我说,“我把事做反了,把欧洲的葡萄酒销到中国,就是没有能够把中国的酒打进欧洲市场。”其原因有二,说到酒就有文化的问题,冷战藩篱拆除以后,东欧西欧同文同种,欧洲内部的商品流通形成趋势,同时也没有文化的障碍,这就是所谓欧洲自给自洽的半个“全球化”。

中国就不同了,某些商品输入欧美,一开始遇到全球化的文化兼容性问题,难于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耐力。欧洲的酒畅销中国似乎是出乎意料之外,实际也是文化问题,从过去的闭关锁国过渡到改革开放,难免矫枉过正,崇洋思潮汹涌澎拜。自嘲只会贩洋酒的老张,歪打正着,反而赚了大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黄先生一边开车,一边发着牢骚,表示对葡萄酒过海关的担心。新华侨们七嘴八舌问老张关于中外酒文化的异同,虽然贵为荷兰的中国饭店老板,然而对于一个农民出身的大老粗,这个问题太过高深。不过根据老张的体验,洋酒绝对不及中国的酒好喝。老张把洋酒卖给荷兰客人,自己只喝老家带来的黄酒,白酒和家酿的米酒,其他的就说不出道道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代豪杰曹操写出了酒的精彩和精神价值。翻遍西方古今诗文,没有一个文豪能够以酒抒怀,写出这等慷慨悲凉。在西方人的眼里,酒以壮胆,酒以忘忧,酒以成欢,仅仅停留在低级的层面。在中国则不然,并非单纯品尝佳酿旧醅。酒即哲学,酒即文学,酒的“至人”精髓,忘却生死荣辱,在于追求纵意所如的大自在,正如魏晋名士刘伶所说,“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样幕天席地的旷达气度,是西方人绝对没有的了。

酩酊大醉而成万古之大作,如李白,王羲之,吴道子和郑板桥,在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西方文人一旦喝醉,放浪形骸一事无成,和中国真的没法比。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精粹之一,是以诗文入酒的雅令,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年代就有文字酒令,明清时期达到登峰造极,毛泽东喜爱的《红楼梦》就有大量行酒令的描绘。

满腹经论饱读诗书的行令人,把诗词歌赋结合到酒令的觞政中去了,觥筹交错中洋溢书卷气,充满文学情趣。这样高雅的酒文化,是浅薄的西方人闻所未闻,不能望其项背。至于现代中国社会式微了祖宗一流的酒文化,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看来中国的酒要占领欧美人的地界,还真得连同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一起打包才行。憨厚的老张来自中国的农村,是很难琢磨和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

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巴兰尼亚州的首府佩奇,这座城市处于秀丽的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之间,是除了首都布达佩斯以外,匈牙利排行第二的文化艺术中心,是东欧音乐,歌剧以及芭蕾圣地。佩奇拥有匈牙利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国家大剧院,和众多国际闻名的文化中心。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就拥有高水准的交响乐团和芭蕾舞团,即使欧洲也是绝无仅有,可见佩奇文化底蕴非同一般。

佩奇是著名的欧洲文化教育之都,市民的百分之十二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欧洲一流水准的佩奇大学就拥有三万名学生,这所综合大学有十来个院系,很有规模。因为属于多瑙河流域,风景非常优美,除了遍布郊外充满幽雅情调的葡萄园以外,还有多处具有药用价值的山涧温泉,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

东欧和西欧原本是一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纷争分道扬镳,硬生生的拆分成两大阵营,几十年来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但是在渊源流长大江东去的历史长河之中,任何人为干预,都无法改变其内涵和方向以万一,都难以抗拒历史的力量。东西欧的种族,习俗,宗教,人文和历史,就像DNA完全一致的孪生姐妹,根本分不出彼此来。

面对年代悠久的教堂,歌剧院,音乐厅,高等学府,看着各个时代风格的建筑物,当今城市的万种风情,很难分辨出来,哪个属于东欧,哪个又是属于西欧。本是同根生,何言孰轻孰重?不要说是肉眼凡胎,即使上帝也难以辩出个究竟。冷战数十年之久,剑拔弩张,怒目对视,一朝铁幕荡然无存,两个欧洲完璧如初,也就不奇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奥地利是典型的中欧国家,在地理上,西部和南部是属阿尔卑斯山脉延伸的崇山峻岭,山顶上的积雪终年不化,可谓“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北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带和一马平川的平原,全国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土地为森林植被覆盖,是个“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好去处。西部和北部以及南部与富裕的西欧国家比邻:德国,瑞士,意大利和列支敦士登;东部与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相邻。所以在地缘和政治版图上,奥地利也是中立国家,是东西欧的缓冲区。
Gmund边境站竖立着奥地利国徽和国旗,国徽是头戴金冠的老鹰,挣脱了锁链的双爪分别抓住锤子和镰刀,显然是象征获得自由解放的工农群众,从这个似曾相见的老鹰图腾,政治嗅觉灵敏的人们,会因此猜度奥地利莫非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岁月所积累的见地,某种程度证实了这样的看法并非完全是虚言。
铁道线在森林,田野中穿行而过,火车顺滑着钢轨一溜烟的欢跑,似乎是不需动力单凭惯性划过气流的滑翔机。日落时分,窗外满目的绝胜烟树,漫山遍野,千娇百媚的野花,红紫斗芳菲。于茵茵草色中,牛羊悠然而食,只见夕烟岭麓下山翁,不禁自问:“日暮乡关何处是”?远处的湖泊,一道残阳,烟波粼粼。如果忽略路边外文的标记,即分不清此地是海内还是海外。
最后一抹的夕阳没有了锋芒,周边的景色显得丝绒般的柔和与宁静。搏击长空的苍鹰销声匿迹,啭啼不停的流莺开始出没,乘夜暮降临前圆润歌喉。天色渐渐昏暗,日将尽未尽之时,夜将至未至之际,是地球最神奇的时刻。穹苍掠过迟来的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飞越万水千山,一路风餐露宿,降落到不远的栖身之地。经过漫长的旅途,我们也将要到达目的地。
不远就是著名的维也纳,美得如梦一般。嵌在森林和多瑙流域之中,维也纳是中欧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并非偶然,和她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有关。维也纳为下奥州盆地和阿尔卑斯山东北麓相挟持,以多瑙河的南部为发端,千百年来拓展到了多瑙流域的两岸,是南北走向琥珀之路和东西走向多瑙河航线的结合部。维也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很有名气的维也纳森林三面环抱城市,东面即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蓝色多瑙河流贯全市,翳然林水,郁郁葱葱,华丽的住宅小区,错落于花园和葡萄园之间,山花烂漫,万紫千红。
维也纳约有一百七十万人口,世人称之为“多瑙河的女神”,它既是文化名城, 又有“音乐之都”的盛誉,是联合国除纽约和日内瓦以外的官方驻地,国际原子能机构, 石油输出国组织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总部也设立在此地。世上的富人天生都精通风水,老外坐江山的政治精英,无论是开衙门还是开会,光是挑好地儿,绝对没有例外。
正值“深林明月,水流花开”的季节,逐春风来到维也纳,已是晚上九点。我们出了维也纳的法兰斯约瑟夫车站,也没顾得上欣赏这座城市,来到地铁站,在行人中相中了一个东方青年,果然是位台湾同胞,在维也纳留学。八十年代的时候,和大陆出来的学生不同,在西方的台湾留学生普遍出生殷富,平时偶尔也打打工,无非体验社会熟悉环境,羡煞我们这帮清流寒士。台湾学生抱着“回岛内发展”的信念,大多在毕业后返回台湾。
《萍踪传书》已在中国大陆出版,详情请阅李敏博客:http://bbs.m4.cn/?207102
如需有关出版信息请致函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cov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我们向这位台湾同胞问路,并且出示挪威于老板给我们的一个人名和地址。他一看,肃然起敬地说,“这不就是奥地利侨联的理事长吗?”并告诉我们,上面的地址是位于市中心步行街上的一家中国饭店,在维也纳是出了名的,也就是理事长的产业。我们问道,“你认识这位理事长吗?”他笑了,“我来奥国不久,只是闻其大名,未能攀识。”

我们坐地铁来到的维也纳第一区,为著称“钻戒”的内环大道所环绕,两旁林荫蔽日的内环,与城市各区街道连接,呈交叉辐射状。内城马路,蜘蛛网似纵横交错,绝少现代高楼大厦,多为古董级的文艺复兴式,罗马式,和巴罗克式的建筑群。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是内城的地标性古建筑,哥特式的尖顶指向天庭,象征中世纪与皇权并驾齐驱的教会无上荣耀的权力。

钻戒大道两旁为自然历史博物馆,维也纳市政厅,国会大厦,维也纳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量级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都市观光大道之一。圣斯特凡大教堂和维也纳大学,是十三世纪的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建造,他曾一度被称为“皇都缔造者”,劳苦功高,但又不能免俗于帝王欲,热衷哈布斯堡皇位争夺,使当时的帝国陷于动乱和经济大衰退。看来世间的统治者,人非圣贤,大多是免不了毁誉参半。

十五世纪哈布斯堡吞并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此后百余年中,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军两次围攻这座皇城不果,多亏了以内环大道为址的防御工事,如今当年的城墙要塞早已灰飞湮灭。十七世纪维也纳已经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都市,而且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开科考试,和中国的科举和博学鸿词会试相媲美,开了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先河。如果说奥地利是欧美现代化的鼻祖,并非夸张。

我们进入的步行区,维也纳克恩顿大街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这里有十余万平方米购物面积,是奥地利最大的商业区,也是世界十大著名商业步行街之一。在这条街上,世界名牌与传统的维也纳家族老字号并行不悖。两旁建筑有了年代,商铺鳞次栉比。这里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步行区的街头巷尾,各色艺术家即兴进行五花八门的表演,就像永不落幕的露天舞台,游人踏遍每个角落,纵横东西,乘兴而行,尽兴而归。

说句公道话,这些业余表演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路过的行人驻足观摩,不会忘记留下一些钱币和喝彩声,大有中国过去流浪艺人的“各位大叔大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光景。俗话说的好,艺多不压身,此时此刻不禁暗自后悔,当初为何就没有想到在国内学上几招,也可借此宝地或花拳绣腿,或丝竹筝瑟,挣上几个盘缠。

天上一轮明月,玉盘高泻,光亮如昼,照得维也纳城纤毫皆见,不由得想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佳句。步行街的一角,夜深入静,四顾悄然,突然间升起一缕莫扎特单簧管乐曲,闻声不见人,纯净清澈的音色,散入春风满皇城,勾起“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身处异国的思绪。

我们在街角的电话亭,拨通了电话,十分走运,显然是理事长伊先生亲自接的, 他一听到是从挪威于老板介绍而来,非常客气地说,“二位请立刻过来,敝店就在M酒店的楼上,在维也纳这家酒店十分知名,找到它也就寻到敝处。我正和社交界朋友聚首,酒宴尚未开始,恭候大驾光临。”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详情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夜幕降临,窗外的佩奇城华灯初上,深邃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看来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并无二致。泡了第二茬的茶水开始入味,作为过来人,老华侨给新华侨谈起婚姻观,苦口婆心。他们的观点十分鲜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三个小年青均系未婚,需要提高革命的警惕性。华侨跑到欧洲和当地人通婚,也算是全球化一部分,或者叫做“异国婚姻文化”。

传统中国夫妇白头偕老,两厢厮守,很大的程度是因为价值观人生观一致,至少有相同的社会,文化,种族背景,乃至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维系漫长婚姻的要素。如果有人说,“我的配偶虽然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中文,却也每天愿意陪我看中文连续剧,吃我做的他认为是怪怪的中国料理”,卿卿我我的蜜月期可以,长此以往可能吗?这都是没有意义的胡诌,可千万别信以为真。

异国婚姻之中,就数华裔和其他外族文化差异最大。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流长,非他族能望其项背,同时近代史其超长深重的灾难,也是非他国可以比拟。华侨和西人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中国人天生就有悲情情结,是哀兵儒将,是对周围事物充满疑虑的悲观主义者,深挖洞广积粮是他们至今不变的座右铭;欧洲人生来带有自恋情结,是骄兵悍将,是对整个世界充满期待的乐观主义者,及时行乐和自我为中心是他们历来的人生哲学。不同价值观本无可非议,甚至作为比照颇有趣味,但是当分别来自中西方的男女结合一起,几乎难有兼容的胜算。

语言文化障碍也是令人无奈,在语言交流的深度广度和细微之处,同文同种的伴侣夫妻,容易把握分寸,得心应手,即便如此稍有不慎,原先的默契就会荡然无存。现代社会离婚离异不在少数,更何况鸡与鸭粗放式的互动,这几乎是痛苦无望的磨合。据统计,异国婚姻失败概率高达93%,成功者仅7%。大多数华侨出身贫寒,在国外创业以完成漫长艰难的移民工程,竭尽全力也不一定成功,后院岂能着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穷苦的人家经不起折腾,确定了华侨少有浪漫率性,当性情中人需要昂贵的成本,是华侨难以承受之轻。

黄张两位是成婚后出的国,而对于眼前的三个年轻华侨来说,他们的婚姻仍在未定之天。过来人再三叮嘱他们,“不求天长日久,只求一旦拥有”的老外爱情往往来去匆匆,虽然海外同族择偶余地不大,找西人当妻室夫婿千万慎重,以免后悔终生。老华侨建议新华侨,除了欧洲华人以外,也可以考虑回青田选秀觅婿。黄张二人介绍了各自的恋爱史,话当年是如何将女方划拉到手的。

黄先生笑道,“我和老张的老婆,也就是你们的嫂子,都是糟糠之妻,来自青田的原配,夙兴夜寐,相夫教子,不是胜过鬼婆千百倍?”他的口气活像种族主义分子,中国式的。这一席话,听者如同醍醐灌顶。二十年以后,林,肖,甑三人均已完婚并且有了子嗣,果然不负众望都是中国配偶,想必和黄张两人当年苦口婆心的启蒙教育不无关系。

说教结束以后,老华侨宣布作战计划。进入奥地利是安排在次日周五黄昏时分,届时是奥匈境内的打工族下班高峰,人们驾车返回各自的国家度周末,双向越境的车流量为一天之最,同时六月份已进入欧洲旅游季节,这个时刻是蒙混过关的最佳时段。大家心中明白,本次行动至关重要,是进入西欧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到了奥国,通往西方大门就此敞开,几乎可以长驱直入。

这床上就像个煎饼的锅,躺在上面如同一张烙饼,拆过来调过去的,望着窗前明月光,小甑久久无法入睡。如今出了洋,还来到了梦寐已久的欧洲,确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她不禁想起家,想起那边的山山水水和儿时的童谣:我是一只升空的小鹰,飞得高,飞得远,才能看得更远。

第二天青田旅行团一早退了房间,开始游历佩奇城区,大家知道一旦到了那边,再也没有时间以及闲情逸致,像今天一样去游山玩水,这或许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好好看看不同的山河,不同的城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社会以及不同的世界。同时作为漂流的猎奇者,在浩瀚的时空之中,留下自己一份历史的足迹。在本次远征中,匈牙利是即将进入西方世界最后的驿站,好好看看佩奇这座城市,是青田小组一种旅途中特殊的依恋。

佩奇之所以是匈牙利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是因为地处多瑙河流域,得天独厚,气候温和,这里有着绝不逊色于西欧的,文化底蕴十足的历史遗迹。佩奇城市建造于两千年之前,出于罗马人的手笔。十世纪,当年虔诚的佩奇国王建立本地的教会;十三世纪,安迦王朝国王在佩奇创建了匈牙利的第一所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同时佩奇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著名地区。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详情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萍踪传书“的邮购渠道相关链接如下(也可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m4.cn/item.htm?id=36901945109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夜幕降临,窗外的佩奇城华灯初上,深邃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看来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并无二致。泡了第二茬的茶水开始入味,作为过来人,老华侨给新华侨谈起婚姻观,苦口婆心。他们的观点十分鲜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三个小年青均系未婚,需要提高革命的警惕性。华侨跑到欧洲和当地人通婚,也算是全球化一部分,或者叫做“异国婚姻文化”。

传统中国夫妇白头偕老,两厢厮守,很大的程度是因为价值观人生观一致,至少有相同的社会,文化,种族背景,乃至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维系漫长婚姻的要素。如果有人说,“我的配偶虽然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中文,却也每天愿意陪我看中文连续剧,吃我做的他认为是怪怪的中国料理”,卿卿我我的蜜月期可以,长此以往可能吗?这都是没有意义的胡诌,可千万别信以为真。

异国婚姻之中,就数华裔和其他外族文化差异最大。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流长,非他族能望其项背,同时近代史其超长深重的灾难,也是非他国可以比拟。华侨和西人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中国人天生就有悲情情结,是哀兵儒将,是对周围事物充满疑虑的悲观主义者,深挖洞广积粮是他们至今不变的座右铭;欧洲人生来带有自恋情结,是骄兵悍将,是对整个世界充满期待的乐观主义者,及时行乐和自我为中心是他们历来的人生哲学。不同价值观本无可非议,甚至作为比照颇有趣味,但是当分别来自中西方的男女结合一起,几乎难有兼容的胜算。

语言文化障碍也是令人无奈,在语言交流的深度广度和细微之处,同文同种的伴侣夫妻,容易把握分寸,得心应手,即便如此稍有不慎,原先的默契就会荡然无存。现代社会离婚离异不在少数,更何况鸡与鸭粗放式的互动,这几乎是痛苦无望的磨合。据统计,异国婚姻失败概率高达93%,成功者仅7%。大多数华侨出身贫寒,在国外创业以完成漫长艰难的移民工程,竭尽全力也不一定成功,后院岂能着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穷苦的人家经不起折腾,确定了华侨少有浪漫率性,当性情中人需要昂贵的成本,是华侨难以承受之轻。

黄张两位是成婚后出的国,而对于眼前的三个年轻华侨来说,他们的婚姻仍在未定之天。过来人再三叮嘱他们,“不求天长日久,只求一旦拥有”的老外爱情往往来去匆匆,虽然海外同族择偶余地不大,找西人当妻室夫婿千万慎重,以免后悔终生。老华侨建议新华侨,除了欧洲华人以外,也可以考虑回青田选秀觅婿。黄张二人介绍了各自的恋爱史,话当年是如何将女方划拉到手的。

黄先生笑道,“我和老张的老婆,也就是你们的嫂子,都是糟糠之妻,来自青田的原配,夙兴夜寐,相夫教子,不是胜过鬼婆千百倍?”他的口气活像种族主义分子,中国式的。这一席话,听者如同醍醐灌顶。二十年以后,林,肖,甑三人均已完婚并且有了子嗣,果然不负众望都是中国配偶,想必和黄张两人当年苦口婆心的启蒙教育不无关系。

说教结束以后,老华侨宣布作战计划。进入奥地利是安排在次日周五黄昏时分,届时是奥匈境内的打工族下班高峰,人们驾车返回各自的国家度周末,双向越境的车流量为一天之最,同时六月份已进入欧洲旅游季节,这个时刻是蒙混过关的最佳时段。大家心中明白,本次行动至关重要,是进入西欧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到了奥国,通往西方大门就此敞开,几乎可以长驱直入。

这床上就像个煎饼的锅,躺在上面如同一张烙饼,拆过来调过去的,望着窗前明月光,小甑久久无法入睡。如今出了洋,还来到了梦寐已久的欧洲,确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她不禁想起家,想起那边的山山水水和儿时的童谣:我是一只升空的小鹰,飞得高,飞得远,才能看得更远。

第二天青田旅行团一早退了房间,开始游历佩奇城区,大家知道一旦到了那边,再也没有时间以及闲情逸致,像今天一样去游山玩水,这或许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好好看看不同的山河,不同的城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社会以及不同的世界。同时作为漂流的猎奇者,在浩瀚的时空之中,留下自己一份历史的足迹。在本次远征中,匈牙利是即将进入西方世界最后的驿站,好好看看佩奇这座城市,是青田小组一种旅途中特殊的依恋。

佩奇之所以是匈牙利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是因为地处多瑙河流域,得天独厚,气候温和,这里有着绝不逊色于西欧的,文化底蕴十足的历史遗迹。佩奇城市建造于两千年之前,出于罗马人的手笔。十世纪,当年虔诚的佩奇国王建立本地的教会;十三世纪,安迦王朝国王在佩奇创建了匈牙利的第一所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同时佩奇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著名地区。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发行详情和邮购渠道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萍踪传书“的邮购渠道相关链接如下(也可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m4.cn/item.htm?id=36901945109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中世纪佩奇城池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一百年的占领留下了两座土耳其雄伟无比的清真庙宇,一个竖立在市中心的塞切尼广场,而另一个建在城市的西侧,成为城市著名的人文景观。今天伊斯兰世界各国政要访问东欧,都会到此朝圣礼拜。十七世纪以后,政教合一的佩奇由红衣枢机大主教控制。在此后和平的数十年,教会进入鼎盛时期,有了规范的市政,在欧洲的历史之中,教会始终是和市井生活密不可分。就像了解欧洲建筑离不开教堂一样,理解欧洲城市历史,以教会文化为时空背景才有意义。

佩奇的最重要地标是圣伊斯特万广场上高耸入云的大教堂,是新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半圆形的拱券结构门窗,拱廊和教堂顶部,令人有一种奇妙的幻觉,圆拱形的天空与大地融为一体,同时向上隆起来暗示天堂与俗世的界限。大教堂建于十一世纪后半叶,带有伦巴文化的烙印,随着时光的推移,尤其是进入中世纪,开始有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影响,以罗马风格的装饰为基调。大教堂里镂金重彩的壁画和雕像,重现古罗马时代的风貌和辉煌。这里还有国宝级的古石库,其中有但丁时代的各种雕刻,有欧洲敦煌之称。

出奇的是,佩奇是欧洲名副其实的古陶都,其直线派的彩釉陶器闻名于世,和中国经典的彩陶文化异曲同工。值得一提的是,教堂地下建筑是具有考古意义的基督教墓室,古案青灯,传说索菲娅也在此中。除了石棺以外,还有大量珍贵壁画,描绘了圣经中夏娃亚当偷吃禁果,和为世人受难的耶稣等故事。

佩奇同时是欧洲的艺术名城,城郊的一座哥德式的教堂,有着不少佩奇画家不朽之作,其中名声雀起的琼特瓦利,他有着“匈牙利梵高”的桂冠。教堂中保存完好的中世纪的壁画,有探访耶稣的三位国王,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受难,和福音天使的圣经系列故事。意大利中世纪宗教和艺术的潜移默化,可窥一斑。

东欧进入春光明媚的季节,绿化极佳的佩奇城,到处点染着娇艳妩媚的蔷薇,绿红相扶,异馥诱人。中午时分,大伙在佩奇的一家意大利餐馆用餐,黄先生用他夹生的意大利语,和当地匈牙利跑堂调侃,竟然招来了好奇的经理,毕恭毕敬招呼稀客,门前那辆乌黑油亮的奔驰轿车,足以说明贵宾的身价,想必是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西方企业家,这在开始改革开放的匈牙利,可是方兴未艾的新鲜事。经理是一位徐娘半老的匈牙利妇人,岁月并未抹去昔日的美貌,她用蹩脚的英语致辞,贵宾光临,蓬荜生辉,荣幸之至,然后专门吩咐下去,给客人上了精心烹调的招牌大餐,还表示十二分的歉意,因为和意大利不同,匈牙利属内陆国家,无法提供生猛海鲜。

距离关键行动的黄昏时刻没有多长时间了,有点像总攻前的宁静,此时此刻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仿佛暗藏杀机,弥漫着一种局外人难以觉察的诡谲。大家心照不宣,谈天论地,仿佛忘却了主题,这是年轻人和种田人天性使然,哲学是灰色的,生命却是绿色的。

有人说,奥地利人是讲德语的日耳曼民族,匈牙利即是成吉思汗后裔,这个问题姑且留给人类学家研究。不过近代史上两国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结盟,组成二元君主制的奥匈帝国,由当时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君临这个欧洲排行第二的庞大帝国,在其存在半个世纪堪称辉煌。

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统治地区最广的皇族,君王辈出,其成员分别是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荷兰和比利时等王国君主。帝王之术其中一个重要诀窍就是,欧洲皇室广泛的联姻。哈布斯堡王朝的座右铭是:“让他人发动战争去吧,而我们聪明而快乐的奥地利人只需要结婚!”,和战国春秋连年征伐的各国诸侯,以及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强权的穷兵黩武相比,哈布斯堡王朝用皇室通婚来迅速扩大帝国版图,兵不血刃,是一大发明。

按照历史记载,这个中欧共主邦联政体施行不少明智改革。那个时代封建帝王竟然喊出了现代化的口号,同时实践了它。五十年间帝国施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迅速的经济促进了中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阿尔卑斯地域和维也纳为中心,辐射到匈牙利和喀尔巴阡山脉地区。早在十八世纪,奥匈帝国政府就开始鼓励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一道投资建造铁路,以维也纳为枢纽,建成了连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的铁路交通网,规模庞大,叹为观止,要知道那个年代世界上多数地区,还是处于木牛流马阶段,根本不知蒸汽机和铁路为何物。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发行渠道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萍踪传书》网购渠道链接如下(请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m4.cn/item.htm?id=36901945109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李敏搜狐微博:http://t.sohu.com/u/734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和问候版主淡如竹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克恩顿步行街无疑是维也纳商业王国的公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后来我们得悉,这条商业街年销售额相当百亿美元,对于奥地利这样一个小国而言,是一个骄人的业绩。面对伊先生的饭店,是当地纸醉金迷的国家赌场,所有入场的客人必须穿着西装领带,并且出示护照进行严格的登记。奥地利的轮盘赌场必须由国家专营,对民间不得发放营业许可。

凡是本国公民,如果频繁出入赌场,或者赌注过大,电脑系统亮起红灯,前台人员立即将客人拒之门外,终身列入禁赌名单。这样可以保护国人,避免有人沉溺恶习不能自拔。对于外国人,没有任何限制,可谓内外有别。按照丛林规则,为了生存,国家对外可能不择手段,对内呵护子民,却是用心良苦。

后来看到一则新闻,“香港政府公布今年授勋名单,并高度赞扬七名大紫荆勋章得主,获此最高荣誉的人士包括诺贝尔奖得主高锟和慈善家田家炳,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行会成员夏佳理和梁智鸿,来自商界的有88岁的“赌王”何鸿燊和利丰主席冯国经。“,也不怕令世人耻笑,经典的殖民地意识残余,一个以不义之财发迹的老翁得此殊荣,一个政府究竟要向社会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这种媚恶俗傍大款的不齿行为,即使实用主义的欧美也甘拜下风。

饭店是设在二楼,白色大理石旋梯的设计体现了既当代又古朴的手法,在这块寸金之地拥有饭店的,是个财主应该没有悬念。来到了二楼的饭店大厅,一侧挑高落地玻璃窗最为抢眼,尤其入夜以后,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名店视野开阔,从这里可以欣赏整个步行街的晚景。

前厅没有强势张扬的门面,保留了欧洲的传统文化元素。炫目辉煌的水晶灯,用色低调轻柔。眼睛焦点聚落在大理石镜面的装饰水池,周边布置含苞欲放的花卉。前厅和餐厅之间结构墙且以柚木条作为墙面,透过原木的窗棂,可以窥见中餐正厅的部分,印入眼帘的是从龙凤天花板垂坠下来的大红灯笼,以及暗色调的中式仿红木桌椅。不同的用餐区又用屏风做象征性的隔断。

店主伊先生已在大厅等候客人,一看见我们,赶忙上前握手寒暄,请我们在迎宾的VIP Room 的沙发坐下,这里是“过渡”的空间,起到由外界的喧嚣过渡到安宁的功用。伊老板四十开外,没有发福的迹象,和他北欧挪威的同事于老板相比,穿著没有高调之处,如果不是预先知道,很难琢磨他的个性和职业。

伊先生是二十年前来到维也纳,作为一名台湾巡捕在奥地利警察学校受训,之后滞留下来干了饭店的营生,当时中国华侨数得过那么几个,算得上是老一辈华侨。一个世纪以来欧美的华侨,大多数的营生非餐馆业莫属,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时作如是想,假若孙中山不去闹辛亥革命,留在海外也操不了医业,八成是酒肆饭庄的主。

伊老板说,去年在挪威参加台湾华联会,有幸结识了于老板,“二位气度轩昂,是…”伊老板满脸堆笑地问道。我们告诉他,原是于老板的工人,现在转道奥国,打算在此地居留一段日子。伊老板的神情即刻有了微妙的变化,看起来,他原以为我们是台湾方面的人,至少是于老板的亲友。

伊先生做了个手势,走来一个年轻的领班,他吩咐道,“你马上关照下去,雅厅的酒宴可以开始,我即刻就到。另外通知厨房,下两碗面条出来。” 伊老板对我们说,“本想请你们一同入席,为之洗尘,但是恐怕二位一路颠簸,车马劳顿,不如在清静之处用餐解乏,免去应酬之苦。”

在伊老板的介绍下,我们找到下榻之处,此时好像进入观光季节,不但旅馆一房难求,而且没有了折扣的优惠,当晚我们所住的小旅馆,房价不菲,而且前台告诉我们,这个双人房间已经预定,只能占用两天。这家位于市区的小客栈,隐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街道后面,客房布置有奥匈帝国风格的装饰品,怀旧的彩绘吊灯和复制的当代艺术品。

餐厅则有着西班牙式的落地窗,在小阳台上可以俯瞰后庭花园,水木荣春晖,出人意外的发现几条金鱼在池塘中游弋。宁静的走廊墙壁一角贴满了介绍维也纳的图片。旅馆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格调,却也不落俗套,客房家具绝非奢华,但是时髦别致,有真皮圈椅、电视电话和用喷砂玻璃隔断的淋浴。




《萍踪传书》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渠道链接如下(请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m4.cn/item.htm?id=36901945109
发行信息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李敏搜狐微博:http://t.sohu.com/u/7342114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早餐除了典型的维也纳米郎絮咖啡,还有新鲜水果、谷物食品、意大利熏火腿和新鲜出炉的蛋糕。一座甚为典雅的都市,即使是当地的小客栈,自然也处处显示与主流文化的兼容。要紧的是,这里的交通很便捷,附近就是地铁站,从这里出发可以方便前往城市的每个部分。按照中国的标准,这里没有严格意义的夏天,只有凉风习习的孟春。

维也纳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甚大,天气多变,柳外东风花外雨,就像情绪化的少女,忽晴忽阴,忽暖忽凉。“六月七月乱穿衣”,闲散的路人游客,衣着五花八门,有穿背心短裙,有著大衣皮袄,穿戴如此不合时宜,分明是古人所言“手执夏扇,身着冬衣,不识春秋”的一族,然而欧洲性情中人的特征,由而可窥一斑。这里的人生词典没有模仿跟风等字眼,个性独立,没有羁绊。

第二天,我们开始熟悉这座城市。即使是流寇,也不能一味游击作风,如能乘势建立根据地,虎踞龙蟠,也可争取成就大事。直觉上我们感到奥地利是移民战役的兵家之地,值得争搏一番。当时东西欧铁幕尚未降下,但并不影响奥地利是东西方的桥头堡。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聚集在城市设施完善的西部,工业区偏于在城市东部,而且绝对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维也纳共分为二十三个行政区。从属阿尔卑斯山支脉的维也纳林山,优雅地伸展于城市西郊,绿树成荫,多为阔叶林,榆树,槐树和桉树等树木,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长得参天挺拔。我们进入维也纳森林区域,水青山秀,鸟语花香,各种野生动物,如松鼠,野兔,孔雀和山鹿野麋出没其间,活脱一个野生动物天堂,有一种“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的意境。

山之西是高档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登上城西的山麓,随风起伏的树浪松涛尽收眼帘,胸中浩然之气油然升起。东北方是广阔的平原,碧波荡漾的多瑙河蜿蜒而过,婀娜多姿。美丽幽雅不失古朴的乡村别墅,依山而筑,叠楼重阁,遥望层城,丹楼如霞,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雾蔚。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历史上有不少音乐家来到此地居住,触景生情,萌发灵感,写下不朽的作品。他们从此不再离开,其中有海顿,约翰•施特劳斯,贝多芬和舒伯特,不一而足。因为是音乐圣地,也就拥有世界上最奢华的国家歌剧院,历史悠久又不失现代化的金色音乐大厅和高手云集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然而当年的大师已作古,人去楼空,不禁生出一丝凄凉。

于青翠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令目光接应不暇,显然美景尚存,却不见来者,再也没有新一代的乐圣诞生,是灵感的源泉枯竭? 还是人心不古,浮躁驿动,少了内心的净化?现代西方音乐以英美为翘楚鳌头,一年一度著名的多瑙音乐节,清一色的美国明星歌手和列于榜首的英美乐队。除了历史上的古典音乐,维也纳昔日的辉煌,早已风光不再。

世界历史的维也纳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最终引发二战的一九三零年大萧条,就是由此发端。如今仍然以至高无上的隐形金权,控制世界政经的金融巨擘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发迹于此地。二十世纪末叶,欧洲大部分国家政府都向他们家族贷款,罗斯柴尔德金融王国富可敌国,现在就更不用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影响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另外一位世界级奸雄和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缘,年轻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落榜,流落维也纳以当临时工和街头临摹糊口,混得比我们都不如。他是在维也纳受到日耳曼优秀种族论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

同时他说,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他说的话有错吗?我们可以暂且不论,不过落难书生成了混世魔王,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如果当初维也纳画院的老学究们手下留情,录取了少年的希特勒,或许会因此改写历史而功德无量。



《萍踪传书》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发行渠道链接如下(请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m4.cn/item.htm?id=36901945109
发行信息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在欧洲生活的人们,都会感觉到当今的欧洲节奏缓慢,效率低下,殊不知欧洲也曾有过日新月异的飞跃时代,只不过已经成了历史。有时候不禁作如下想,若干年以后,后来居上者是否也会出现类似减速低效的现象,这会不会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规律?封建帝国时期,皇权独大,没有掣肘,统治者可以最大自由和最大限度配置全社会的资源,立竿见影,实现效率最大化。

在历史评价上,埃及金字塔和中国长城有决策对错的争议,奥匈帝国的大兴土木搞基建是正面的,然而前者后者无疑都是高效的。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皇权式微和旁落,欧洲各国社会生态有了根本变化,议会政治和民意制约着政府行为,平衡各阶层的利益,甚至于兼顾工会的意见,这样虽然可以避免决策失误以及滥权,但是冗长繁琐的程序,带来了低效率的弊端,现代欧洲若要进行偌大的工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各自独立的共和国。二战以后,虽然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系是西方模式,奥地利在军事和国际政治保持中立;虽然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匈牙利在该国的十月事件以后,成为东欧阵营中“非苏联模式化”的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前卫,即使在冷战时期,有着特殊历史渊源两国关系的友善,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奥匈边境两侧,没有东西方通常大兵压境的阵势,两国民众可以比较容易得到入境许可,到对方地界居住和工作,边境管制较人性化。虽然说不出这些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的道道来,黄张二位前辈仿佛天生具有对于欧洲地缘关系的敏感和嗅觉,选择奥匈国境为突破口,不由得让三位青田后辈感到由衷的钦佩。

大家围坐餐桌,操起刀叉,觥筹交错,开始享用东欧堪称丰盛的最后午餐。顿时响起春雷,下了一场春雨,望着饭店后花苑的庭院,只见烟雾薄笼,红绿相依,一片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不由得想起北宋秦观的“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吃好午饭,按照欧洲人的惯例,大家要了意大利咖啡卡布基诺,两点时分 ,雨也停了,青田旅行团队重新上路,向匈牙利西部边境进发。

奔驰车在路面上跑得既轻盈又稳重,黄先生把车速控制得恰到好处,他说最好五点左右到达目的地,这是匈奥边境出入流量最高的时刻,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开了一程宽阔的联邦公路,然后下了大路驶入小路,虽然路面狭窄曲折,不过两边景色别有情趣,欧洲的乡间农家之田园风光,就像各种令人陶醉的葡萄酒,分不出彼此与高下。

东欧和西欧的物质差距,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在它们各自的区域,几乎都没有明显的工农,城乡,文化,经济和地区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西欧虽然有意识形态之争,然而整体处于和平年代,战后重建堪称奇迹,朗朗乾坤,普世价值观念尚存,百姓普遍安居乐业,心态平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具有普遍意义,奇迹般的欧洲战后重建,和几十年来对冷热战争的有效遏制,都验证了这个著名论断。

乡间马路显得静谧安宁,路边花草蔓延到车道,已经降低了速度的轿车,不时地惊走野兔和山鸡,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刚能没马蹄“的意境。看着如同宜人风景画的大自然,那般的无暇和神奇,毫无矫揉作态,人们心中的浮躁和乖戾之气,瞬间消散荡然无存。

前面是一个袖珍市镇,在中国人眼里就是一个村落,开始见到马车和拖拉机。这就是匈牙利边境的菲托拉科斯镇,国境线的另一端即是奥地利东部边界小镇圣玛加丽滕。据说十八世纪奥匈帝国时代,这两个近在咫尺的小镇本是同属一个社区,如今隔着国界各属不同世界。

国境线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即使独具慧眼的上帝也未必觉察得到,然而不能越雷池一步,只有万物之灵的人类,才能想得出这一招。连接两个镇子是一条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区间马道,旧时不知往来过多少贵族乡绅和贩夫走卒,如今显得多少有点破败荒芜,不过还是保留着两国边民走动的通道。

通向菲托拉科斯镇的路越发狭窄,黄先生把汽车停泊在村口,大家信步进入村镇。这里的居民人家也就是几十来户而已,扳起手指数都数得过来。路边种了两列橡树,看上去有不少年头了。这里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结合部,两个民族世代通婚杂居,或者说是不分彼此本是一家,都会讲对方的母语。由于在同一地方漫长岁月的密切交往接触,产生语言学中的语言融合现象。因为近代史奥地利文化的强势,当地人的语言保留德文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兼收并蓄截然不同的匈牙利语单词发音,形成了特有的方言俚语。

和欧洲所有乡镇一样,这里还是少不了社区教堂,一如既往,无论是什么年号朝代,始终不变。小教堂位于镇街心花园广场边上,虽然不是出于名家之手,说不出什么建筑风格,但是简洁敞亮,翻修一新,走进去,只见西斜的阳光从矩形的彩绘玻璃窗投射进来,照亮殿堂神坛。做礼拜的排椅前面放着跪垫,整齐划一,除了为访客预留的后排,每个座位都标有姓名,在这里可以找到全村男女老少的大号,简直是一部绝无遗漏的社区花名册。

善男信女的正前方是耶稣和圣母像,两侧分别是神工架和祭坛的神职祷告席,每逢礼拜,神甫率唱诗班在此为村民布道做弥撒。青田旅行团点燃了祭奠的蜡烛,并且在铜质捐款箱投了钱,先是模仿欧洲人的胸前合十,然后三跪九叩,以中国人的方式,向欧洲的上帝膜拜。出远门的时候,父母叮嘱儿女,切记每到一处,就要进香朝拜当地的神灵,以求神佑赐福。大家不约而同默默祷告,希望天上主宰降下恩典,保佑他们平安到达西欧。

出了教堂,广场另一边是个集市场,一个简单结实的露天大棚,就像中国农村一样,每到赶集的日子,匈牙利各地菜农携新鲜瓜果蔬菜云集此地,由于价廉物美的吸引,届时不少奥地利人越境过来光顾,熙熙攘攘,就跟过庙会似的,也是冷战时期奥匈边贸一道难得的风景线。在街道拐角上是村公所,毫不起眼,门楣画了一只雄鸡,单腿立于宪章之上,双翼捧着一杆天平大秤,象征着三公(公平,公正,公开),此时此刻铁将军把门,已经过了办公的时间。

这里的房屋都有大院,四周用篱笆围着,每家院子毫无例外种着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居然还有钻过篱笆,突围而出,盛开于外,随意采撷几朵,真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农家园洋溢着“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活力和气息。小甄心想,或许这就是方外之人静修之地。

大家正想找个咖啡馆之类的,也可暂且坐一下,忽然听到有人招呼,他们来到一座浅色明亮的房子前,它坐落在绿茵茵的草坪之中,门前有一尊希腊女神的塑像,挂有明晃晃铜牌的大门朝南洞开,这无疑是当地最新最现代化的房屋。门边有一位主妇正在向客人招手,她虽然有了年龄,但是保养的很好,一头亚麻色的运动型短发,与天然洁白肤色比照搭配,有一种细腻柔和的效果。

主妇娜塔莎正在给花园的露天泳池注水。春天已到,夏天还会远吗?欧洲夏季短暂,人们会早早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每年一度短暂的黄金节气。对于来自远东的外国客人,娜塔莎乐意尽地主之谊,匈牙利人的好客劲一点儿也不亚于中国的山里人。她把客人引进别墅,让他们四处走动参观,这是欧洲人待客的一个程序。

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拱门把客厅、餐厅和酒吧进行巧妙的划分,并不因此阻隔视线,反而有了一种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典型的欧洲房屋层高,仿古拼花地砖,精心挑选的落地帷幔,壁画、华丽的座钟和暖色调的壁灯展现出复古的艺术感。二楼是书房和练琴厅,优雅的奥地利蓓森朵芙钢琴成为一道风景。


二层主卧淡兰色的墙面,米黄色的地毯,和古典风格的大床,让人感觉宁静和舒适。这里还有台球室,台球桌和厚重粗犷的木纹吊顶,洋溢着闲适的乡村情调。然后沿着螺旋梯拾阶而下,回到恢弘大气的大厅,田园风格的壁炉和景观水池,成为整个大厅的视觉中心,欧陆风情吧台是休闲一角,摆有沙发和茶几,给人祥和而慵懒的美好感受。



《萍踪传书》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发行渠道链接如下(请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m4.cn/item.htm?id=36901945109
发行信息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2-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3:}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说到对犹太的种族灭绝,世人就会想到希特勒,实际上排犹的鼻祖,非维也纳莫属。早在十四世纪,当时的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就对维也纳犹太人进行大规模驱逐和迫害,希特勒不过是学得有模有样,发挥到极致。德国进军奥地利受到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反犹主义在维也纳死灰复燃,雅利安种的维也纳人大肆抢劫犹太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这就是历史上的“水晶之夜”,从此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种族灭绝,维也纳共有近百所犹太会堂遭到夷平。由于历史渊源,奥地利现代政治中右翼政党的猖獗,也就不奇怪了。

种族迫害是人性黑暗一面的极端表现,不禁想到,从鸦片战争到二战期间,美国的排华法案以至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制定针对华人的歧视和限制法律条款,华侨被白人蔑称为“猪仔”,随意受到白人种族分子的侮辱,驱赶,甚至屠杀;六十年代印尼排华运动中大量的华侨遭到洗劫和死于非命,和七十年代红色高棉时期,无数的经商华人被处以死刑,以及大批越南华侨被家资没收驱逐出境,然而又有谁为我们中国人主持公道呢?

奥地利在二战时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是轴心国的胁从帮凶。盟军的空袭,使维也纳的五分之一被毁,四万人丧生,斯蒂芬大教堂一度陷入火海,美英法盟国和苏联共同占领了维也纳。五十年代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得以完全独立。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奥地利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实现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的奇迹。拿了人家的钱,就要为人家办事,尽管是中立国,意识形态是亲西方的。冷战时期,在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中,奥地利接受了大量的东欧难民。

维也纳有个和音乐毫不相干的出名之处,由于处于冷战前沿,维也纳是公认的间谍乐土,苏美两大阵营的探子们在这儿较劲,维也纳成了擂台,两个大户在桌底下使马脚绊,本来就是无聊的勾当。端茶送水的东家,深谙其中游戏规则,装着什么都没有瞧见。奥地利政府是虱多不痒,两边都不去得罪。对于中立小国而言,两边的北约和华约,“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唯有低调本分,免得太阳与风干仗,殃及农夫自己。

电影里有关007的描写很多,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见过。奥地利内政部年度报告说,这里披着外交和国际组织官员外衣的情报人员比例高的令人侧目。有句笑话,说在维也纳,刺探第三国的奸细比小贩还多。当局眼开眼闭,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反情报部门,何必去担那份闲心,有时候不设防反而是最安全的。

冷战期间,交换被俘的间谍是东西方阵营的常规策略,地点就选在中立的奥地利,风景迷人和自由浪漫的维也纳也就成了苏美“捉放曹”的舞台,口碑甚好的奥国政府乐得当中人。这样的闹剧给世人平添好莱坞式的新闻花絮。然而古今中外,间谍之流,从来不会影响历史进程。

刚到维也纳之际,脑袋里有着从小形成的阶级斗争之弦,总是疑神疑鬼,现在想来实在可笑。这里的居民区既没有保安和联防队,又没有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警察局也没有户籍片警一说,维也纳的外国人占人口百分之二十,更不用说外地人,也闹不明白老外警察是如何控制和管理外来人口,百思不得其解,建议有关学者做些调研,研究这个重大课题。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是第三个联合国城市,定位为国际会议和解决诸国冲突的城市。奥地利的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戒备森严,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由于是主权的缘故,奥地利每月向联合国城收取一个先令的象征性房租。在国际上,奥国热衷社会工作,如国际维和,联合国观察,都有她的身影,类似里弄居民组长,官虽不大,但也缺少不得,仲裁家长里短,调解邻里矛盾,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忙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酒馆聊天,做如是评价,当地人听了定会引起民族自豪感,酒钱由对方买单必是无疑的。奥国的瓦尔德海姆当上联合国秘书长,老百姓说起来眉飞色舞。秘书长卸任后,随即高票当选总统。后来因早年加入纳粹的历史问题,瓦尔德海姆被终身禁入美国,如此奇耻大辱,当地主流媒体一律避讳,不予评论,在标榜新闻自由无所遮拦的西方世界,这样的现象不禁发人深思。

第三区集中了大部分外国使领馆,是维也纳的秀水街和三里屯。除了几个易受恐怖攻击的国家大使馆门前,偶尔可见三二个巡逻的武装安全人员以外,整个区域和普通居民区毫无两样,各国外交机构和当地市民商家混杂,相安无事。维也纳中国大使馆就设立在其中的一栋大楼之中。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女主人请客人坐下,尝尝她亲手烹制的咖啡和匈牙利糕点。类似东方人的茶道,西方人的咖啡文化也是十分讲究,虽然不排斥喝速溶咖啡,不过这里公认的高品质咖啡,不是专业咖啡店的,就是家庭手煮。娜塔莎让客人先闻闻新颖度很高的咖啡喷香味,然后用意大利家用滴虑式咖啡机煮咖啡,把方糖,炼乳和一盎司爱尔兰威士忌放入咖啡杯里,倒入热咖啡,再点缀鲜奶油。青田旅行团无论新老华侨,压根不通此道,什么是火沉,什么是恬逸,实在品不出好孬,不过出于礼貌众人一致赞口不绝。高兴的娜塔莎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父亲是匈牙利政府前部长会议成员,娜塔莎是个地道的高干子女,一九五六年十月事件爆发之时,她正是十八岁的青春少女,是刚刚就读布达佩斯大学不久的学生,曾经参加了拉开事件序幕的大游行。她拿出珍藏的照片,有当年自己风华正茂的美女照,和苏联军事干预后,布达佩斯街头形影相吊的士兵和坦克。

此后不久娜塔莎辍学,远嫁维也纳,丈夫是奥地利一名知名钢琴家。从此和许多人一样,冷漠和远离于公共事务,而热衷于生活轻松的一面。“金钱给予物质享受,艺术带来精神陶冶,对于人生而言,这就够了,其他的不光是多余的,甚至于是自寻烦恼。”她一边放下遮阳的窗帘,一边继续和客人们侃侃而谈。

到了西方社会,她发现那里充斥伪善以及实用主义,也并非是人间乐土。“多少年来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觉得这个世界没有错与对,下贱与高尚之分,既没有什么了不得,也没有什么要不得,甚至于先前鄙弃的世俗也可以全盘接受。既然世道本是荒唐,人们又何必认真呢?早年憧憬激情也就成了玩世不恭。”

娜塔莎笑着说,她的不免带有口音的英语说得朗朗上口,“鉴于我的‘世间唯有金钱才是真实的’口头禅,我的儿子不以为然,经常会说他的母亲是个势利的现代犬儒主义者,当然我会辩解,至少自己没有丧失对人的真诚和信任,也没有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更没有既嘲讽强权又鄙薄弱小的秉性。” 娜塔莎的宏论,有一大半是年轻的中国客人听不懂的,甚至都插不上话,对此女主人并不在意,只不过在茶点飨客之余, 借威士忌酒以浇胸中块垒。小甑代表大家赠送了一幅中国刺绣,感谢热情款待他们的女主人,娜塔莎甭说有多高兴。

从别墅出来,大家在镇上闲逛,唯一的一条街道短小精致,假若从街头开枪射击,打到尽头无疑绰绰有余。鹅卵石铺设的路面,车辆交会显得勉强,好在少有机动车的踪迹,偶尔只见一些马车和自行车,看来是个不受现代生活骚扰的所在。可以打赌从中世纪以来,菲托拉科斯镇的格调和生活节奏没有多大改变,正因为如此才具有一种吸引人们的魅力。

太阳渐渐西沉,黄先生看了手表,大伙起身和女主人道别。当奔驰车驶过古老的小镇之时,路边的行人投来诧异的目光。出了镇口,两千米以外就是清晰可见的边界,远远看见迎风飘扬的匈奥两国旗帜,和两侧的隔离带和铁丝网。没有人会想到,三年以后匈牙利执政的社会党成员,剪断了通往奥地利的封锁铁丝网,开放边境,让成千上万的东德人绕道奥地利到达西德。数月以后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匈牙利是结束冷战的先声。

匈牙利的菲托拉科斯镇和奥地利的圣玛加丽滕镇之间,用边境界杆东西隔开,两国入境口各自设有边防哨所,两边的移民官员一般忽略出境检查,只是对入境者进行验关,所以从菲托拉科斯越境到圣玛加丽滕,只有奥方边检人员把守。黄昏时分,不出所料,出入境人流量增大,奇怪的是路上除了中国客人以外,不见外国人和机动车辆往来,路边的行人惊奇地看着罕见的不速之客。当减速的汽车接近过境口时,跑来两个毫无表情的奥地利边防警察,示意轿车停靠在路边,其中一位告诉犯规的外国人,这里是步行过境口,而且只是方便当地边境居民出入,说完便收走了所有人的护照,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大家感到大祸将要来临,如果遭到奥方怀疑而细细盘查,青田小组成员使用的护照,显然是经不住推敲。年轻人都有点惊慌失措,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却要栽在奥匈边境,功亏一篑,天不助也。这样的意外显然是黄张二位的失算所致,这只是在地图上标的明明白白,却是禁止汽车通行的边境站,如果事先打探也不至于陷于被动,识途老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萍踪传书》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当然话又得说回来,对外一致自卫反击,关起家门应该冷静自省。根据和平基金会的“失败国家指数”排行榜上,非洲的津巴布韦名列榜首,沦为人财两空的“失败冠军”,因为过去的十年之中,有五分之一的公民携财富离开了该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出洋谋生,远离故土,实则出于无奈,绝非光彩。目前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四千五百万,占世界移民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居全球移民输出国第一把交椅。

除了海外谋生胼手胝足的群体,和大量滞留国外六神无主的留学生以外,近年来所谓“文化精英”和“经济精英”移民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加,许多新移民非富即贵,作为改革开放既得利益者,随着传说中“第三波移民潮”,带走了巨额的金钱和财富,为他国作嫁衣裳,为西方国家GDP作贡献。

有人说,中国今非昔比,自由了富裕了,和过去不同,很多人都可以出国定居,李连杰巩俐等影视明星就是例子,试问这也是值得骄傲的吗?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人从来不屑于出国留洋,鼎盛的唐代倒是有了许多夷人到长安定居的记录。如果哪一天扭转乾坤,西方人大量移民中国,千方百计要做我们的留学生,个体户,外籍民工和投资移民,这才值得荣耀。

陈老板是浙江青田人,原在西德 ,因为没有居留许可,辗转改道葡萄牙,在那里虽然弄到了居留权,但是作为西欧共同体最穷的国家,葡萄牙经济凋敝,不是久留之地。再次打起背包来到奥国,打工数年也未混出个人样。还是西德开饭店的老父,帮他在这里好孬开了只小饭店,随后从大陆接来妻儿,总算开始有了些根基。

应该说饭店的位置不错,坐落其中的村镇,也有些人口。虽说有钱人大多消费观念保守,不能指望居民到中餐馆每每大把花钱,但是维持生计应该绰绰有余。饭店前身是个奥地利酒馆,让陈老板给盘了过来。好多老外说如果少了中国人,地球会若有所失,又说中国是一头睡狮,其实这头狮子从来都是醒着的。华侨就像生命力极强的蒲公英,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在欧洲的任何城镇,无论多小,几乎都能找到中国饭店。从数量来说,教堂排行老大,中餐馆排行老二。海外华人更是无所不在,使我们这些后来者瞠目结舌。

陈老板的餐厅布置非常中式化,有价廉物美的纸宫灯,几幅中国的山水花鸟画,背景音乐是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陈老板告诉我们,由于手头拮据,并没有像其他中国饭店那样,大兴土木和重新装修。不过倒也保留了原来一种清雅的风格。饭店上面带有供人留宿的客房,所以陈老板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奥地利境内唯一的中国Hotel,令人肃然起敬。

但是陈老板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接待的竟是两个穷书生,他坦白说,原以为是中国使馆介绍的有来头的贵宾,为此,陈老板破费了不菲的出租汽车费用,还要提供我们廉价房间住宿,这下子真亏大发了。看我们确实也没有油水,陈老板说了个价钱,两个人住宿带早餐,总共月租四千五百先令,不过他再三声明,早餐两个小面包,牛奶恕不供应,客房的被褥床单也无法每天调换,再请我们两个书生手下留情,不要挑灯夜读到天明,以节约电费。说实在的,这位满身青田乡土气的主人心地不坏,我们就这样暂时住下了。
我们住在二楼,走廊的装饰挺漂亮,有很多盆栽植物和奥地利式的摆设,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旅馆。老板娘从楼下给端来两杯中国绿茶,我们坐在满是鲜花的阳台上,一边满怀感激地品茗,一边看着村子里错落有致的农舍和远处的青山,这才是久违的享受。
乡间旅馆的房间小巧精致,实用面积有十几平方米,寸土如金。房间里两张单人床、床头柜和一张桌子,冰箱,电话和彩电一概没有。卫生间的方位、梳洗台和淋浴的形状等都是经过测算,以保证合理的使用空间。还是可以看出原先的古典式装潢,墙面是原木材料,老式的铁灯架,室内环境中麻织品、抽纱、藤编和壁炉,洋溢着一种田园式的温馨。
陈太太是青田乡下道地的村姑,朴实勤快,普通话说的比德语好不了多少。虽然不过是从中国村庄搬到奥国乡村,却也真难为了她。在这个典型的中国夫妻老婆店,陈老板是店主兼任大厨和菜蔬鱼肉的采购,控制内政;老板娘是掌柜兼任跑堂,主持外交,虽然识字不多,迎宾送客,点菜递酒,也能应付自如,总而言之,生旦净末丑,全叫夫妇俩给扮了。撑起这么一个摊子,夫妇俩往往左支右绌,身心俱疲。
作为饭店的女主人,陈太太每天还有必做的功课:浓妆打扮一番,身着大红旗袍,活像上花轿的厨娘,俗不可耐,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另有一番情趣。有时候她需要跑到厨房刷碗洗碟,给忙得不可开交的老板打下手。另外,打烊以后烫熨桌布床单,做母亲的还要照顾一对学龄前的儿女。没有客人的时候,老板娘躲在酒吧吧台的后面,啃着那本“德语三百句”,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女主人又多了我们两位住店客,欢天喜地照顾我们,在她心目之中,来的都是客,没有贵贱之分。在这里体验到的远不是规范服务,然而家庭主妇的问寒问暖,使远离故乡的客人,感到由衷的自然和舒适。店里还有一个打杂的南斯拉夫女工,由于中国老板在德语方面时常仰仗于她,其地位如同公主一般,自我感觉好极了,无人奈何得了她。俗话说,“妹仔大过主人婆”,在盛气凌人的女工面前,老板娘谦卑的像一个卖身的丫鬟。
几乎从来到欧洲的第一天,华侨就一头扎入劳作之中,起早摸黑,朝乾夕惕,从来没有度假的概念,甚至于没有双休日和礼拜天。他们即不属于上帝,也不属于欧洲,虽然身处上帝的地盘,却是上帝施恩不及的边缘。华侨在打拼中把一生甚至于帮助子女的钱都挣了,还是歇不下来,始终处于备战备荒的状况。不要怪他们,不要嘲笑他们,他们是给穷怕了,这种DNA世代相传,直到今日。



《萍踪传书》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5 02:24 , Processed in 0.08974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