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新帖?还在审核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辛苦  休息  几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审查严,很多要审核,发不上来。我们继续努力,请各位稍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74)/ 短暂的周恩来时代(43)
  
  【接前】《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是文革期间反映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它的核心是两个估计:【解放后 17 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原有的教师队伍和解放后培养出来的高等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
  《纪要》提出的“两个估计”,第一个估计称“文革前十七年是‘黑线专政’”;第二个估计称“大多数知识份子是资产阶级知识份子”。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是在1971年4月15日到7月31日,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制定的。《纪要》由张春桥和姚文元主持起草修改,最后由毛泽东亲自批发。因为《纪要》的纲领性地位,所以当时的报刊宣称:谁反对《纪要》,谁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就是反对毛泽东思想。
  而文革后,《纪要》遭到了批判。197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正式撤销《纪要》的通知,指出:【《纪要》是四人帮一手把持下炮制出来的,是错误的。它在教育战线危害极大,流毒很深,应当继续批判。】
  《纪要》一方面对文革前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今后教育革命的实施办法,主要有:(一)工人宣传队长期领导学校;(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三)减少学习书本知识,重视培养实际经验,等等。
  《纪要》规定:中学生毕业之后,要经过两年以上从事“工农兵”劳动锻炼的实际经验,才有资格上大学,这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1972 年 10 月 14 日,周恩来在接见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时,讲话说:【学校学生应当以学习为主。对学习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理论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中学毕业后,不需要专门劳动两年,可以直接上大学,边学习、边劳动。】
  周恩来说中学生可以直接上大学,不需要经过两年劳动锻炼,这就是对《纪要》精神的否定了。当然周恩来的这次讲话并没有公开发表,所以引起的反响并不大。而周培源公开发表的文章,引起的反响就十分巨大了。《纪要》提出:大学教育要减少以书本知识为主的“理科”,以工科代替理科。而周培源的文章提出:“综合大学理科要对基本理论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批判理论脱离实际,又要批判‘理论无用’的错误思想。这实际上是取消理科,是十分有害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7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天涯上跟楼主的帖子,一度以为没希望再看到楼主的大作了,今天偶然发现这里,真是万幸!望楼主不要忘了我等粉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3)/毛泽东的再起(3)
  
  【接前】无影灯下,吴阶平教授从电镜中看清了:总理膀胱内的癌症原发病灶只有绿豆大,烧灼方便,也有绝对把握。三人无言地交换了一下目光,吴教授果断拿起激光枪,在电子显微镜下迅速消灭了伯伯膀胱内的癌症病灶。我经常设想,如果不是他们三位医生的无私和对我伯伯的真挚感情,恐怕伯伯的生命是无法再支撑近三年的。】
  
  周秉德的说法与高文谦有些不同,她说是“三条批示”,而不是“四条批示”,没有“不要检查”一条。不过周秉德的话有一些硬伤:比如用“电子显微镜”看病灶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膀胱镜”,另外那时候“激光枪”也还没有出现。不过周秉德不懂医学,乱用一些专业术语,可以理解。
  关于周恩来的病情,比较权威的说法当然还是来自参加治疗的医生。周恩来医疗小组组长吴阶平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有如下对话:
  【主持人:您是周恩来医疗小组的组长,应该说您是最早发现,总理患了膀胱癌,所以当时是不是您是极力主张要动手术的?
  吴阶平:对,我基本上是竭力主张动手术。可是周总理动手术,都需要毛主席批准。所以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个怎么办就去找叶剑英,叶帅。
  主持人:但是我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不知道为什么。您打手术的报告迟迟没有批下来,而且更有一种说法是说,当时如果他很快动手术的话,可能总理的生命会延缓很多。
  吴阶平:这也不敢说一定。不过当时就是尼克松访华的前夕,所以毛主席他需要周总理来解决这个问题,来招待尼克松。毛主席说,你告诉他们动手术不要去想,你可以用中医中药,不能用手术,可以用针灸,可以吃中药,不能手术。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甚至于想,我们能不能就说,周总理自己愿意手术,周总理自己是愿意手术的。
  主持人:你们也是想帮他做手术,可是他一定要毛主席同意。后来毛主席最后同意了,说可以做手术,从你打报告到他同意,是多长时间。
  吴阶平:那好久了,恐怕不止一年吧。后来叶帅又来给我们说:“毛主席说你们先看一看,到底是怎么样。”
  主持人:让您检查和医疗两步走。
  吴阶平:检查了,你先不要动;你汇报,汇报同意了再做。可是叶剑英同志也告诉说:“我告诉你,其实没有那个第二步。”
  主持人:这时候我就想您的感情一定是非常复杂。因为一方面医生的责任,上级的命令,还有您对总理的感情。
  吴阶平:后来我说怎么办呢,我就去找邓大姐,我说:“邓大姐,现在毛主席说了,分两步走。那么我们进去看看,如果看见一块小石头,把它拿出来就好了。那不做吗?”
  邓大姐说:“看见那个小石头,拿出来就算了。”
  我说这句话就有门儿了,有邓大姐这句话,我说咱们就不管怎么着,拼死拼活也得把这个点烧下来,后来就做了,就真是烧下来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4)/毛泽东的再起(4)
  
  【接前】烧下来危险是很大的,因为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可是有邓大姐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搪一阵,两步并成一步走。后来毛主席发下话,说两步走比一步走好。
  主持人:就您刚才谈这段事情时候,您整个人是颤抖的。那告诉我,这种颤抖是对于这件事情,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怕,还是别的什么?
  吴阶平:是对总理的感情。】
  
  吴阶平的回忆也有一个明显的硬伤: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2月,而周恩来发现癌症,是1972年5月。因此,说周恩来是为了“招待尼克松”而不动手术,是完全搞错了。
  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张佐良也回忆说:【1972年5月12日,在为周恩来作每月一次的小便常规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发现了4个红细胞。北京医院病理科主任极为负责,他请最著名的细胞病理学专家共同来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可以确定。
  这时,我们同吴阶平等一起商量将周恩来的病情,向党中央写了一份书面报告,详细叙述了目前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应争取尽早治疗的好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和疾病发展的不良后果等。
  在此期间,周恩来的工作实在太忙,抽不出时间作进一步检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早期膀胱癌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无丝毫痛苦或不适而影响到他的工作及生活,是次要原因。
  第一次尿血是1973年1月13日,对于“膀胱癌”这三个字,再也无法跟周恩来捉迷藏下去了。吴阶平、卞志强和我,对周恩来的病情都是清楚的。有关情况,我们也曾在1972年5月向党中央作过口头与书面报告。现在我们聚在一起要商量的首要问题是,根据今天早晨周恩来发生血尿的情况,立即提出请求,向党中央负责同志口头汇报,同时写一份书面报告呈中央各有关领导同志,希望周总理能尽早住院治疗。
  一直拖到了1973年3月10日,周恩来才有可能离开工作岗位,当时出于保密考虑,故没有让他住医院,而是安排他住在玉泉山,进行第一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
  这次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比预先设想的情况要好,肿瘤只有0.5公分直径,呈绒毛状,很表浅,因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只在电灼术后数天,尿色就完全清澈透明。
  周恩来对于这一次治疗十分满意,在5月份,他于百忙中抽时间愉快地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设晚宴款待专家、医生及护士。席间,周恩来和邓颖超多次起来举杯祝酒,向大家表示感谢。
  按照医疗组制订的治疗方案,在这次电灼术以后,膀胱粘膜表面肉眼所见肿瘤确实都被烧掉了。但是,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待电灼伤表面痊愈之后,应当定期进行膀胱内化学药物灌注治疗。原定每星期灌注两次,后来却因种种缘故,使化疗未能按预定方案进行。【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5)/毛泽东的再起(5)
  
  【接前】1973年10月下旬,周恩来又发现血尿,这提示周恩来身上的恶性肿瘤再次复发了。按理应考虑住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及休养,不能再拖下去了。可是,政坛上常常是风云突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恩来的日子愈加不好过了。所以,总理的治病问题只得暂时搁置下来,一直拖到1974年3月12日方作第二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这次治疗的效果极不理想,病症很快又复发了。】
  
  对于毛泽东“四条批示”的真伪等细节问题,因为材料有限,在这里我们不做评论,我们只是从宏观的角度上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这就是:毛泽东试图从肉体上“消灭”周恩来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分析。
  (一)毛泽东有从肉体上消灭政敌的先例吗?
  毛泽东想打倒周恩来不假,但政治上的打倒,与肉体上的消灭,还是完全不同的。从历史上来看,毛泽东对他的政敌,都是在政治上打倒,并没有在肉体上消灭的前例。就是逃往外国的林彪,毛泽东也是说“由他去吧”,没有试图从肉体上消灭林彪。因此从过去的先例来看,毛泽东不应该试图从肉体上消灭周恩来。
  (二)毛泽东不在乎自己的名誉吗?
  从各方面看,毛泽东都是很在乎自己名誉的人,他不愿意别人把自己说成是一个阴险狠毒的人。如果毛泽东故意“耽误”周恩来的治疗,自然会让别人认为毛泽东是阴险狠毒之人,这点毛泽东本人也很清楚。因此从名誉的角度来看,毛泽东也不应该干这种损害自己名誉之事。
  (三)毛泽东故意“耽误”周恩来的治疗,有利于他与周恩来的政治斗争吗?
  毛泽东很清楚,他与周恩来的政治斗争中,他们两人的威信都是极为重要的政治砝码,特别是在老干部中间的政治威信。毛泽东抱病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就是为了改善自己在老干部中间的政治威信。如果毛泽东故意“耽误”周恩来的治疗,这件事肯定对老干部们是瞒不住的。老干部们一旦知道毛泽东干这样的事,必定会对毛泽东产生非常不好的“看法”,将大大影响毛泽东在他们中间的政治威信。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利于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政治斗争,反而完全是负面的。因此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毛泽东不应该干这种损害自己政治威信之事。
  (四)毛泽东故意“耽误”周恩来的治疗,有多大的必要性?
  毛泽东冒着败坏自己声誉的风险,故意“耽误”周恩来的治疗,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比周恩来活得长久,这样毛泽东的此举才有意义。只要毛泽东死于周恩来之前,那么毛泽东搞所谓的“耽误周恩来的治疗”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伤及毛泽东的威望和名誉,简直就是愚行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6)/毛泽东的再起(6)
  
  【接前】现在说毛泽东故意“耽误”周恩来的治疗,都是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评论,似乎毛泽东已经预知他的“四条批示”可以让周恩来死在自己之前。但事实上,毛泽东做出“四条批示”(假如有的话)的时间是1973年5月,他怎么可能预知周恩来病情的发展?怎么可能预知周恩来死于自己前几个月?
  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虽说周恩来得了癌症,毛泽东死于周恩来之前的可能性,反而是更大的。那时毛泽东本人的健康情况也很不好,在1972年曾几次休克。在毛泽东看来,自己已经是随时可能死的人了,即便是用什么计谋“耽误”一下周恩来的治疗,“缩短”一些周恩来的寿命,毛泽东照样没有自信自己可以比周恩来活得长久。
  既然毛泽东没有自信自己可以比周恩来活得长久,那他冒着损毁自己名誉,伤害自己政治威信的危险,去干“耽误”周恩来治疗之事,岂不是很愚蠢吗?
  再说,毛泽东也不是医生,他怎么可能知道这种“耽误”的效果有多大。万一“耽误”的效果并不大,反而赔上自己的名誉威望,实在是不值得干的事情。
  另外,毛泽东本人对医生是不相信的。毛泽东得了病,经常拒绝医生的治疗,拒绝吃药,更不要说手术了。毛泽东晚年得了白内障,就是不肯手术,后来众人劝了半天,毛泽东最后才同意手术。如果毛泽东本人得了癌症,他也很可能拒绝开刀,拒绝手术。
  当时中共高官得了癌症,基本上没有治好的,陈毅、谢富治这些人都是动手术之后就死了。给陈毅、谢富治动手术,就是医生认为手术可以治愈他们的病。这样看来,周恩来即使是及时动手术,也未必就能治好。所谓及时动手术就能治好,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
  事实上,根据周恩来保健医生张佐良所说,周恩来在1973年3月的手术中,肿瘤已经成功切除了,手术是成功的。后来周恩来的癌症是再次复发。因此即使是周恩来及时进行手术,也无法保证以后不会复发。因此,假设周恩来及时手术,就一定能治愈,是不合理的。周恩来的主治医生吴阶平,对于及时手术可以大大延长生命的说法,客观地说:“这也不敢说一定。”
  
  综合上述,我们对此事的看法是:毛泽东并没有故意“耽误”周恩来的治疗,因为这对毛泽东来说,“有害”的一面要大于“有利”的一面。周恩来死于毛泽东之前,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天意”。【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7)/毛泽东的再起(7)
  
  【接前】曹操的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用来形容八十高龄的毛泽东,也是恰如其分的。毛泽东的志向是完成他的文革大业,完成继续革命的理想,因此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矛盾,并不是出自个人恩怨,而是周恩来阻碍毛泽东完成他心目中的宏伟大业。因此,毛泽东最后对后事的一切安排和布局,都是围绕着“文革大业”这个中心题目,而不是针对着与周恩来的个人恩怨。毛泽东安排王洪文当接班人,这个安排明显不是针对周恩来的。
  毛泽东要在政治上战胜周恩来,这是完成他的文革大业所必须的。而搞试图缩短周恩来寿命的“小动作”,这对于毛泽东的文革大业,不但没有正面的效果,反而是负面的效果,更有损与毛泽东自己的形象与威望。因此,毛泽东不应该去干阻止周恩来治疗这种不明智的举动。
  
  按照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十大”应该在1974年举行。但毛泽东却急着提前一年,在1973年就要召开“十大”。这主要是毛泽东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忧虑,急于在自己的身体尚能支持的时候,通过全党大会解决接班人的问题。毛泽东说:“外国人说我们现在年纪大了,说是我们死了,就会变修。怎么办?我的意见就是要搞一点年轻人来当党的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所谓年轻人,就是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要工人和农民。文化水平低一点,用一批知识分子扶助。”
  毛泽东看中的接班人,是来自上海的王洪文。关于王洪文,我们前面断续介绍过,他出生于1935年,时年38岁,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当过兵,是上海工人造反派的头头。在“十大”之前,王洪文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毛泽东本来是看中张春桥当接班人的,但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林彪向张春桥“发难”时,众人一呼百应,张春桥几乎处于“人人喊打”的被围攻局面。毛泽东看出,张春桥因为文革中在中央工作,得罪人很多,“人怨”太大,所以不适合当接班人。因此毛泽东就想到,找一个文革中没有在中央工作过地方干部当接班人。这样的人因为没有在中央整过人,没有什么“人怨”,各方面都能接受他。
  毛泽东为什么要破格提拔王洪文当接班人呢?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毛泽东的思想作风是重要的。原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提供了一些毛泽东与王洪文的细节,徐景贤回忆说:【毛泽东为什么要选王洪文做接班人?外界曾经有过很多议论分析和猜测。我作为和王洪文一起造反,又在文革中长期与他共事的人,我愿意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真实细节。【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89)/毛泽东的再起(9)
  
  【接前】王洪文说:“我是军部的警卫员和通讯员,当了六年半兵,在部队里入了党。1956年复员到上海十七棉纺厂当保全工,1964调到保卫科当干事,文化大革命中跟着毛主席起来造上海市委的反……”
  毛泽东不要听后面的这些话,打断了问:“你现在是在工厂里,还是在‘工总司’工作?”
  王洪文说:“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作,也兼着‘工总司’的工作,厂里每个星期都去劳动。”
  毛泽东点头叮嘱说:“永远不要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这次与王洪文的个别谈话,给毛泽东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后来毛泽东一再向别人推荐说:“王洪文种过田、当过兵、做过工,工、农、兵都齐了,后来又当过干部,经历比较全面。”
  王洪文受到毛泽东的单独接见以后,身价倍增,他被指定列席1968年10月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就是这次全会把刘少奇定为叛徒、内奸、工贼,并把他永远开除出党。在10月31日的闭幕会上,毛泽东对参会的全体人员说:“介绍一个人,此人叫王洪文,站起来看一看(王洪文站了起来)。王洪文是上海‘工总司’的负责人,前年的‘安亭事件’就是他搞的。”
  在接下来的“九大”上,王洪文不仅担任上海代表团的负责人,而且被指定为华东大组的组长,多次参加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小型会议。在各大区组长会议上,毛泽东曾三次提到王洪文,并和他展开了对话,说明毛泽东对王洪文越来越器重了。
  王洪文最“出风头”的是在1969年4月14日“九大”大会上,代表全国工人阶级作了发言。这天在周恩来、陈伯达、康生发言以后,毛泽东亲自宣布“王洪文同志讲话”。王洪文一本正经地从主席台座位上走向旁边特设的讲坛,用他那口清晰而又略带一点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代表全国工人阶级发言。第二天大会公报发表的时候,王洪文的名字第一次和毛泽东、林彪以及其它中央常委排在一起;他的发言照片,也登上了报纸的显著地位。
  在“九大”的选举中,王洪文和我都当上了中央委员,张春桥和姚文元则都进了政治局。张、姚此后的精力主要放在中央工作,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回到上海来,他们就指定由王洪文和我共同主持上海的工作。
  1971年毛泽东巡视南方,一路讲话吹风,揭露林彪一伙的反党活动。9月10日,毛泽东从杭州突然来到上海,第一天在专列上接见了王洪文,第二天又把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叫到上海,当面召见了许世友和王洪文,向他们交了“底”。林彪自爆以后,在揭露林彪集团反党活动的过程中,王洪文的忠诚进一步取得了毛泽东的信任。
  毛泽东决心撇开现有的中央政治局,从省市一级选拔一个接班人上来,他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王洪文。王洪文忠实于毛泽东的文革路线,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毛泽东对这个年轻人只见过几次面,毕竟还不够了解,毛泽东决定先把王洪文调到身边来,全面地加以考察,看他是否能当此重任。【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0)/毛泽东的再起(10)
  
  【接前】1972年9月的一天,在上海的王洪文接到北京张春桥的电话,告诉他中央决定调他到北京去学习。王洪文接完电话,赶紧找我、马天水和王秀珍商量。我说:“这次中央决定调老王去学习,肯定是毛主席的决策,因为毛主席在‘九大’就说过,要从工农积极分子中提拔干部。”
  王秀珍嘴快,一拍巴掌:“哈,老王要进中央政治局了!”
  其实,当时我们几个人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我们认为:王洪文去中央,很可能会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王洪文的职务会超越张春桥和姚文元,一跃成为党中央副主席。这一点,连王洪文自己也是万万预料不到的。
  王洪文调到北京以后,中央要他一面学习,一面参加中央的工作。毛泽东等王洪文安顿下来以后,连续找他谈了几次话,详细地询问他的历史,并且在交谈中提出各种问题,听取他的看法和观点,既对王洪文进行考察和面试,又对他进行开导和帮助。毛泽东还关照周恩来亲自帮带王洪文,凡是周恩来主持的会议,周恩来都通知王洪文参加。中央办公厅还给王洪文送来了完整的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供他学习使用。
  毛泽东有时也把王洪文派到全国矛盾比较尖鋭的地区去,观察和锻炼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先后把他派往新疆、浙江等省、市、自治区。王洪文很喜欢外出,因为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抵达那里,能受到当地负责人的隆重欢迎和盛宴招待,至于处理两派冲突和地区武斗等,又是他所熟悉的。王洪文在上海的时候,经常要到现场去处理和调解两派的矛盾,解决文革中“老、大、难”单位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所以,现在王洪文到了那些“老、大、难”的省、市、自治区,把两派的头头都召集来开会,向他们转达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怀,要求两派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基本上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工作颇有成效,经他去处理过的省、市、自治区,形势都有所好转。这些成果,反映到毛泽东那里,使他感到欣慰,对王洪文增添了不少好感。
  毛泽东对王洪文的好评也逐步升级了,毛泽东对张春桥当面说:“王洪文做过工人,当过兵,当过农民,他的条件比你、我两个优越。我们要了解工、农、兵,还要搞调查研究,他自己做过工,当过兵,已经具备这种条件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已经考虑把王洪文的位置放在张春桥之上了,所以他要先做通张春桥的思想工作。
  1973年8月20日,中央通知我们出席“十大”选举准备会议。毛泽东没有到会,周恩来宣布说:根据毛主席的意见,由王洪文担任选举准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康生、叶剑英、江青、张春桥、李德生为副主任。周恩来宣布完毕,立即谦恭地从主持人的地位上退下,请王洪文接下去主持会议。
  参加会议的全党104名高级干部,包括中央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立刻明白了毛泽东的意图。王洪文跃升到毛泽东接班人的地位,而周恩来的任务就是辅佐他,带一程,送上马。】
  
  毛泽东最早选择刘少奇当接班人,以及后来选择林彪当接班人,都主要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并不是毛泽东真的非常“欣赏”刘少奇或林彪。而毛泽东选择王洪文当接班人,主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欣赏”他,而不是其他的原因。那么毛泽东究竟看中和欣赏王洪文的什么呢?【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1)/毛泽东的再起(11)
  
  【接前】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毛泽东选王洪文当接班人过于草率,这种看法是不合理的。毛泽东选王洪文当接班人,就等于是把整个江山社稷都托付给他,这怎么重大的事情,毛泽东怎么可能草率行事呢?毛泽东肯定经过认真慎重的再三考虑之后,才选中王洪文的。
  王洪文成为接班人的消息出来之后,在中国马上引起一阵惊讶。当时广为流传着一个谣传,说林彪死党在上海试图对毛泽东开枪,是王洪文挺身而出为毛泽东挡了子弹,所以毛泽东让王洪文当接班人。这个谣传,说明一般老百姓想不通王洪文当接班人的理由,而这个谣传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个理由。在一般老百姓眼中,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他们认为毛泽东选王洪文,也是出于王洪文对毛泽东有救命之恩这个“自私”的考虑。
  不管从哪方面看,毛泽东选王洪文接班,都看不出“私心”的因素。所谓“私心”,就是为自己谋利益,为自己的家人谋利益,为对自己做过贡献的人谋利益。王洪文没有对毛泽东做过什么贡献,更没有做过让毛泽东感到需要回报他的事,同时王洪文与毛泽东也没有任何血缘亲戚关系。
  有人说如果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还活着,毛泽东一定会让毛岸英接班。这种说法,是基于毛泽东要把接班人传位于自家血统后代的自私心理。虽说毛岸英死了,可是毛泽东的亲弟弟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是健在的。按照中国的古法,皇帝没有儿子,可以由皇帝亲弟弟的儿子继承皇位。近代的清朝,同治皇帝没有儿子,由同治弟弟的儿子光绪继位;光绪皇帝没有儿子,由光绪弟弟的儿子宣统继位。
  如果毛泽东真的想把主席传位给自己家的血统,那么传位给毛远新是完全可以的。再说,毛泽东并不是重男轻女的人,也可以把主席之位传给自己的女儿李讷。作为同时代的人,蒋介石就把总统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如果毛泽东把主席传位给自己的侄儿,也可以说是有先例的。
  被毛泽东打败的蒋介石,是一切以“私”字为中心思想的典型领导人。张学良回忆蒋介石说:【人家批评蒋先生,说他是买办政治,他确实是这样。你要说他有没有中心思想?没有的。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他自己。我怎么能得这个权益,我就得。原来我对蒋先生很尊重的,后来就不尊重了。不尊重的原因,因为他是完全的自我主义,他就是唯我的利益独尊。】【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2)/毛泽东的再起(12)
  
  【接前】从蒋介石让自己的儿子接班这点来看,也符合张学良的这个评价。毛泽东不是没有条件安排自己的后代家族接班,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要这么做。所以说毛泽东在接班人问题上,并没有私心的表现,这点对照蒋介石可以看得很清楚。
  
  毛泽东选王洪文的理由,要追溯到毛泽东提出的接班人标准。在文革前夜的1966年3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说:【不要压青年人,让他冒出来。年纪小的、学问少的打倒那些老的、学问多的。要年纪小的,学问少的,立场稳的,有政治经验的、坚定的人来接班。】
  由此可见,毛泽东心目中的接班人标准,大致是四条:(一)年轻;(二)学问少;(三)立场稳;(四)有政治经验。1966年3月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毛泽东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想到毛泽东是当真的。在七年后的1973年,毛泽东真的按照这四条标准,选出了自己的接班人。对照毛泽东的四条标准,王洪文是完全符合的。
  (一)王洪文年轻,当时只有38岁;(二)王洪文学问少,他只上过的小学,加上后来的自学,文化程度也就是初中水平;(三)王洪文贫农出生,16岁参加革命,无产阶级立场应该是“稳”的;(四)王洪文当过农民,当过兵,当过工人,后来又当过干部,所以应该说政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根据毛泽东的接班人条件,他看中王洪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毛泽东的四条接班人条件,其他三条都比较好理解,但“学问少”这一条不太好理解。一般人认为,接班人的学问越多越好,毛泽东为什么反其道而行,偏偏要选学问少的呢?这就涉及到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评价。
  
  按照通常的标准,有大专以上文凭的,算知识分子;有硕士以上文凭的,算高级知识分子;大专以下文凭的,只能算“有文化”,不算知识分子。毛泽东本人是大专文凭,可以算是知识分子,但算不上高级知识分子。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一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工。当时北京大学是高级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毛泽东这种大专文凭的人,在北大肯定是吃不开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3)/毛泽东的再起(13)
  
   【接前】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写的《毛泽东自述》中,毛泽东提到他在北大的情况说:【我做北大图书馆佐理员,薪俸是每月八块大洋。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得有几个是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湖南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有些人根据毛泽东在北大的遭遇,推断毛泽东因此而“仇视”知识分子,这种看法是不合理的。一来,毛泽东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二来,更确切地说,与其说毛泽东“嫉妒”知识分子,不如说毛泽东“看不起”他们;三来,“仇视”知识分子,对毛泽东这样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凡是自己开创事业的人,都知道人才是最最重要的事。开办公司,你要招揽到精明的经纪人;打江山,你要招揽到能征善战的将军。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共,不仅在战将方面,在其他各方面也都是人才济济,这是毛泽东推翻蒋介石的根本原因。
  难道蒋介石不重视人才吗?非也,蒋介石重视人才的程度,绝不亚于毛泽东,只是两人重视人才的方式不同。蒋介石特别重视人才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比如蒋介石的秘书秦孝仪,是具有人文学博士学位的留美洋博士。而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只读过上海劳动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等非正规的大学,而且也没有毕业,没有文凭。
  如果说战争年代毛泽东找洋博士当秘书有困难,那么新中国建国后,接受了大批洋博士。毛泽东要想换一个或几个洋博士来给自己当秘书,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始终没有一个有硕士以上文凭的高级知识分子。
  毛泽东为什么不用高级知识分子给自己当秘书?为什么不请一批“学可斗量”洋博士来给自己当参谋,或者在做重大决策时为自己出谋划策呢?相比之下,蒋介石身边的高级参谋是很多的。蒋介石打仗,身边还要带一个外国军事专家顾问团,蒋介石经常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
  这是事情发展的结果,却证明了一件与人们的常识相反的事。这就是具有一群高级知识分子做参谋的蒋介石,反而败给了没有高级知识分子做参谋的毛泽东。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高级知识分子真的起作用吗?是起正面的作用,还是负面的作用?【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4)/毛泽东的再起(14)
  
  【接前】毛泽东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看法和认识,来自两个方面:历史的经验和个人的经验。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国知识分子从宋朝之后,基本上成为依附于统治阶级的保守集团,文人读书只是为了做官,缺乏革命性,对历史的前进不但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相反起着阻碍作用。
  相比之下,西方的知识分子是具有革命性的,西方国家的文艺复兴等近代化进程,都是在知识分子的主导下实现的。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同时,中国经历着元朝、明朝、清朝的朝代交替。推翻元朝的农民革命,推翻明朝的农民革命,都是由农民而不是知识分子发起。当时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维护现有统治集团的保守势力,而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势力。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依然是保守派,不管“中体西用”也好,“变法维新”也好,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提倡保皇,而不是提倡革命。发起辛亥革命的革命党,最初都是一些毫无名气的留学生,当时的大文人,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远离革命党的。只是在革命成功之后,他们又蜂拥而来,投机革命。在近代中国的历次革命中,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基本上是保皇派,或者是观望派,对革命没有做出过什么贡献。
  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期待,是完成他“继续革命”的理想,因此要求接班人有高度的革命性。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工、农、兵都具有很强的革命性,而知识分子是缺乏革命性的。从这个历史经验出发,毛泽东就需要选择知识较少的工、农、兵出身的人当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接班人具有高度的“革命性”。
  
  另外从毛泽东的个人经验来看,他对知识分子的确没有好的印象。总的来说,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看法是两条:第一是怀疑知识分子的立场,第二是蔑视知识分子的能力。
  先说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立场的怀疑。中共在井冈山革命创建时期,主体都是农民,就是毛泽东、周恩来这些领导人,也只是勉强算知识分子的小人物,有点名气的知识分子都不会参与进来。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要不然站在蒋介石一边,要不然站在一边观望,并没有投身于中共发起的这场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还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只是中共的革命成功了,夺取了中国大陆的政权,这些知识分子无路可去,不得已才接受中共的领导。
  从毛泽东的角度来看,对这批从旧中国留下来的知识分子,显然是难以信任他们的。把他们说成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是有根据的。因为事实证明,在1949年以前,这些知识分子,特别是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等高级知识分子,都是支持蒋介石的,或者是主张第三条道路的,支持中共的人极少。既然中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那么这一大批不支持中共的知识分子,自然就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5)/毛泽东的再起(15)
  
  【接前】现在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留下来接受中共的统治,并不是因为他们改变立场开始喜欢或支持中共,而只是因为没有办法,无处可去而已。所以在毛泽东看来,这些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思想或者本性并没有变。中共不信任他们,把他们排除在领导集团之外,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中共在建国之后,对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等高级知识分子,还是需要的。1966年,毛泽东在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时说:【过去我们的大学生,大多数是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儿女。工人、贫下中农都进不起学校,小学都进不起,何况进大学?
  旧的知识分子至少有几百万人,文化教育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没有掌握。那么多小学,我们没有小学教员,只好用国民党留下来的小学教员;我们也没有自己的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演员、画家,也没有搞出版社和开书店的人员。
  现在大、中、小学大部分都是被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地主、富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垄断了。解放后,我们把他们都包下来,当时包下来是对的。把知识分子包下来,有好处也有坏处。包下来了,拿定息,当教授、校长,这批人实际上是一批国民党。那些旧人有一部分钻到党内来,暂时潜伏不动,待机而起。】
  毛泽东这里谈到他的知识分子政策,就是对知识分子只是使用和利用,而不重用和信任。因为这些人原本都是支持国民党的,只是由于国民党的失败,不得已成为共产党的“臣民”,对他们当然是不能重用和信任的。同理,知识分子得不到重用和信任,他们也当然就会对中共心怀不满,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暂时潜伏不动,待机而起”。
  
  再说毛泽东对知识分子能力的蔑视。毛泽东为什么会蔑视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呢?这里有他亲身实践的结果证明。
  蒋介石集团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参与和组成,总体的知识水平比中共高得多。蒋介石有那么多高级知识分子,有那么多外国专家顾问,却打不过不认识几个字的“土八路”。这个结果自然让毛泽东产生对专家教授的蔑视心态。
  毛泽东在1966年说:【书是要读的,但读多了是害死人的。譬如共产党人和我们的军事干部,一字不识和稍识几字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几,而多识一些字的,例如读过几年中学,进过黄埔军校、苏联军事院校的,只有极少数,大学毕业生几乎一个也没有。所以有人说,共产党“无学有术”,而他则是“有学无术”。这话从形式上看来是有些对的。但从实质上看,则是完全错误。
  共产党人曾经进过二十几年的军事大学和革命大学,即二十几年的战争与革命,而那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只会啃书本,这是一项比较最容易的工作。他们一不会打仗,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得很,讲起这些来,一窍不通。所以我常说,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比较起来,是最没有学问的人。他们不自惭形秽,整天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其他一样也不会。】【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6)/毛泽东的再起(16)
  
  【接前】毛泽东在1969年接见大学生造反派领袖时,又说:【学问不是学校里学来的。我看我们的一些孩子读书读十几年,把人毁了,就睡不着觉。真正的大学校是工厂、农村。黄埔军校你们知道多少天?三个月,六个月,就是训练一下,改变一下观点。我就没上过什么军事学校,没读过什么兵法。人家就说我打仗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我说《孙子兵法》我没看过,《三国演义》我是看过的。
  我跟你们讲了马、恩、列、斯,除了马克思大学读完了,其他人都没有读。列宁读法律读了一年,恩格斯中学还没读完,父亲叫他到工厂当会计,在工厂里接触了工人。斯大林没有进大学,他是中学毕业的。高尔基只读了两年小学。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中学生,自学的。苏联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个中学教员,发明蒸汽机的是个工人,不是大学老师。】
  
  毛泽东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蔑视,说他们不如工农,虽然有过激之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最近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德国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份“劳动力精神”国别报告,结果中国员工被公认为最勤劳,是“勤劳”的世界冠军。但该报告又称,中国的创新力不足,有待提高。
  现代社会中,生产活动是由体力劳动者,也就是工人、农民来从事的;而研究开发等创新活动,则是由脑力劳动者,也就是知识分子来从事的。中国的GPD成为世界第二,这是因为中国的体力劳动者非常优秀,是世界上“最勤劳”的。而在中国的创新不足,也是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行。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在生产方面突飞猛进,而在科研创新方面则毫无成绩可言。比较可以称道的载人航天技术,其中最关键的运载火箭,也还是毛泽东时代的遗产。
  中国的工人被誉为世界第一,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怎么样呢?从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如工农,也是有道理的。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毛泽东也认为知识比较少的皇帝,反而比较好。毛泽东说:【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比如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
  
  基于以上这些的观点,毛泽东认为他的接班人,不应该是知识分子,而应该是知识比较少的工农,所以他选择了王洪文做他的接班人。【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7)/毛泽东的再起(17)
  
  【接前】1972年9月毛泽东调王洪文到北京学习,1972年底,周恩来明确放出王洪文将成为接班人的消息。据原《人民日报》副总编王若水回忆说:【1972年12月28日,北京军区党委会议结束,中央首长接见。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江青、张春桥、姚文元都去了,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多了一个王洪文。
  叶剑英在讲话中提到接班人问题,说:“主席从1964年起就讲接班人。在座的王洪文同志,贫农出身,参加抗美援朝,又当过工人,30多岁,主席早就注意了,要培养。”
  周恩来的讲话传达了毛泽东的意图,他说:“毛主席说,外国人说我们年纪大了,寄希望于年轻人。我(毛泽东)的意见,是要搞些年轻人当军委副主席、党的副主席。”
  接着周恩来说:“我讲一讲,让你们有个精神准备,让你们震动一下,看你们受得了受不了。年老的容易保守、自满,也会摔跤。主席讲,接班人的年龄要在30岁到40岁之间,要工人农民。”
  这时,全场的眼睛都注视着坐在主席台上的王洪文。】
  
  1973年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决定,王洪文、华国锋、吴德三人“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并参加工作”。这个决定实际上是“预告”王洪文、华国锋、吴德将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的这个安排值得注意,他选王洪文为接班人的同时,也想到了王洪文有可能“扶不起来”。因此毛泽东又暗暗选了两个代替王洪文的人,这就是华国锋和吴德。后来华国锋真的成了毛泽东最后认定的接班人。
  在此同时,毛泽东又做了另外一个大胆决定,就是重新启用邓小平。邓小平也是毛泽东考虑的接班人,也就是说,毛泽东考虑的接班人有王洪文、邓小平、华国锋、吴德四个人。1972年3月29日,毛泽东亲自召见了邓小平,之后周恩来在政治局会议上宣布:邓小平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分参加对外活动,并且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重要政策问题。关于邓小平和华国锋的问题,后面将专门提到。
  由毛泽东的这些布局可以看出,毛泽东在接班人问题上,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而且不是把“宝”全部压在一张牌上。毛泽东明里安排王洪文接班,暗里又布置了另外三个人作为王洪文的替补。
  在毛泽东看来,王洪文的优点是年轻,时年38岁,工人成分,立场坚定,能把他的文革继续搞下去,是最理想的接班人。王洪文的缺点是资历太浅,难于压住老干部,接班的困难程度最大。【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0 08:37 , Processed in 0.04108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