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8)/毛泽东的再起(18)
  
  【接前】邓小平的优点是资历老,时年69岁,年龄比王洪文大31岁,能力也很优秀,让邓小平接班的困难程度最小。但毛泽东最大的担心,就是邓小平接班后不仅不会继续革命,反而会“翻案”,这是毛泽东眼中邓小平的缺点。
  华国锋时年52岁,比王洪文大14岁,比邓小平小17岁,年龄介于王洪文和邓小平之间,资历也是介于王洪文与邓小平之间。华国锋比王洪文接班容易,比邓小平接班难。吴德时年60岁,也是介于王洪文和邓小平之间的人物。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毛泽东在1973年上半年安排的四个接班人候选人,后来用到三个。先用王洪文不行,换邓小平;邓小平又不行,再换华国锋。这些都是后话了,当时毛泽东最中意的还是王洪文,其他人都是王洪文的预备顶替。
  毛泽东提名王洪文当接班人,在党内自然会遇到不小的阻力。据徐景贤回忆说:【毛泽东选中王洪文做接班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央最高层就遭遇到阻力。
  在“十大”召开以前,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党中央副主席的预选名单,周恩来传达了毛泽东的提议,王洪文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名字排在周恩来之后,康生,叶剑英之前。周恩来重申了毛泽东对王洪文的评价:“王洪文做过工,当过兵、种过田,以后又在工厂里当了干部,比较全面,还主持过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工作,调到中央以后表现也是好的,所以要提拔这样的年青干部……”
  不料,周恩来说话以后,政治局委员们都不吭气,李先念,纪登奎等闷声不响,张春桥、姚文元不便抢先表态,会场里沉默了半晌,使坐在一旁的王洪文感到十分尴尬。过了片刻,许世友嘟囔着说:“王洪文太年轻了。”意思是他不赞成王洪文当副主席。
  最后,还是叶剑英出来表态,叶剑英说:“重视提拔年轻干部,是主席的一贯思想。我们这些人当军长、师长的时候,有的还不到三十岁,现在王洪文同志已经三十八岁了。我拥护主席的提名,赞成王洪文同志担任当中央副主席,名字排在总理之后。”
  通过叶剑英一再做工作,同时在副主席预选名单上,又增补了一名军队干部李德生,这才使副主席的预选名单在政治局会议上获得通过。但是,这已经使王洪文吓出了一身冷汗。事后,他向我提到这件事,仍然是耿耿于怀。】
  中央文献出版社编的《毛泽东传》也说:【“十大”召开前按原计划还需要召开九届三中全会,出乎意料,在中央内部又发生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问题的发生,是酝酿“十大”主席团副主席人选引起的。主席团主席由毛泽东担任,没有任何异议。当议到副主席人选时,会上先后提出四人,即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和叶剑英。这时,政治局委员许世友提出:“我看只要一个副主席就行了!”
  许世友所讲的“一个副主席”,是指周恩来。后来,许世友又认为有三个老同志(即周、康、叶)就够了。许世友的态度,表明他对迅速进入党中央核心,并在十大筹备工作中身居要职的王洪文强烈不满。【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99)/毛泽东的再起(19)
  
  【接前】这种看法也代表了很多老干部的意见。为此,政治局决定再召集出席十大的中央和地方负责人开会,以便“打通思想”、“统一认识”。
  8月23日晚,在周恩来主持下,召开了中央党政军直属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会议。会上,周恩来着重说明毛泽东选调王洪文到中央工作的情况,表示说:“主席讲的我要传达,因为主席给我不知说过多少次了。我们应该按照这一精神,重视选拔青年干部,不能看不起‘儿童团’。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是要为党鞠躬尽瘁的。”
  尽管这样,到会的许世友仍很不服气,多次插话陈述自己的意见。会上,当提名为“十大”主席团秘书长的张春桥,指责许世友‘反对主席的意见’时,许世友当众大声训斥张春桥:“你有什么了不起!”
  轮到王洪文讲话时,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老干部,都没有像听了周恩来讲话后那样鼓掌,而是用沉默来表示不满。虽然会议最后还是通过了各项预选名单,但以上这些迹象,已显示中央内部在“十大”前夕存在的分歧。对王洪文的反感和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许多人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
  
  据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红墙大事》写道:【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进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毛泽东当面宣布对调的命令。这时,毛泽东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想让他在将帅们面前树立一点威信,于是便委托王洪文点名。王洪文不知深浅,大大咧咧地点起名来。
  王洪文说:“许世友!”没有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只见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
  王洪文壮着胆子又点了一次名:“许世友!”
  忽听得“咚”的一声,原来是许世友把茶杯猛地往茶几上一磕,发出了巨响。王洪文抬眼望去,杨得志、皮定钧这些威名赫赫的将军都鄙夷地望着他。
  王洪文心虚了,转过头来求助似地望着毛泽东。毛泽东铁青着脸,一声不响,王洪文尝到了将军们的厉害。
  周恩来开始救场,他拿过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名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这些将军们,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
  
  毛泽东也知道王洪文在党内树立威信不易,他要想方设法帮王洪文树威,其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在会见外国客人的时候,让王洪文坐陪,这样就让全世界都知道王洪文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0)/毛泽东的再起(20)
  
  【接前】1973年9月12日,毛泽东会见法国总统蓬皮杜,王洪文坐陪。次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法首脑会晤的照片,毛泽东、蓬皮杜居中,两侧为周恩来、王洪文。这样的外事安排,清楚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
  1973年10月13日,毛泽东会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周恩来和王洪文坐陪。
  1973年11月2日,毛泽东会见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周恩来和王洪文坐陪。
  1973年11月7日,12月9日,1974年1月5日,2月22日,2月25日,3月25日,4月2日,5月7日,5月11日……,毛泽东先后16次让王洪文陪同,会见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当时一位英国记者评论说:“38岁的上海造反领袖王洪文,已明白无疑地成为毛的继承人。毛在中共十大之后每一次会见外国首脑,坐在他两侧的总是周和王。周已75岁,是毛的同辈战友。因此,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
  
  毛泽东在其他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做为王洪文树威之事。比如在“十大”上,毛泽东因身体不适缺席,委托王洪文代表他投票,这些都强烈地表示出毛泽东对王洪文的信任。
  但毛泽东用心良苦,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王洪文还是辜负了毛泽东的期待,不仅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而且也不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
  王洪文不懂得“树威”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怕江青,不敢反对江青的意见,更不敢顶撞江青。相反邓小平出来工作的时候,就敢于当面顶撞江青,这样就把自己的威信树立起来了。毛泽东曾告诫王洪文说:“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要注意江青,不要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
  可是王洪文却说:“江青同志有许多的好主意,我不听行吗?”
  毛泽东说:“这要讲究方法,不要让人看出你总是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人家就会说你沒有主心骨,你这个副主席的威望就建立不起来,对江青的影响也不好。这里有很多的辩证法需要体会,要好好学习点东西,慢慢地就有所长进了。”
  不过王洪文始终没有理解毛泽东的这些话,后来毛泽东也对王洪文失望了,说:“王洪文当时提的快了,没有考虑好,这是我的错误。此人没有经历过风雨,以后恐怕要补课。”
  毛泽东并不希望王洪文和江青搞在一起,更不希望王洪文成为江青集团的一员,结为“四人帮”。江青在文革中为毛泽东立功极大,毛泽东在“十大”中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安排江青。【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6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帖子被版主贪污了。
要追回赃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房|产贷|款18981855818
成都大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川内中小企业、个人、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性公司。
主营项目:
一.大成都房产抵押贷款;
二.大成都已按揭房、已抵押房再贷款担保;
三.大成都疑难房产贷款担保;
四.全款房、已按揭房、已抵押房、汽车等现金拆借;
五.川内房地产开发、在建及新建工程融资。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最佳贷款建议及方案,办理速度更快,费用更低!
全款房/按揭房/抵押房/写字楼/商铺/厂房都能贷款。
客户信息私密不外泄,手续简单省心,不成功不收任何费用!!!

联系人:杨经理
24小时服务热线:18981855818
固定电话:028-66558806
公司地址:成都市鼓楼街1号2207

成都房|产贷|款18981855818













成都大慧投资————成都贷款18981855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1)/毛泽东的再起(21)
  
  【接前】江青在文革中为毛泽东立下汗马功劳,这是毫无疑问的。一方面毛泽东很看重江青的,另一方面,毛泽东也看出江青是不堪担负接班人重任的。江青固然有敢打敢冲,不怕得罪人的优点,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不会、也不懂得团结人的艺术,只能搞一个小团伙,聚不成一个大派别。江青集团如果不是“四人帮”,而是“四十人帮”、“四百人帮”,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以江青的性格和才能,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前锋大将,是很合适的;可是做运筹帷幄、指挥全局的元帅,那就很不合适了;至于当国家领导人,江青当然是更不合适的。
  战将们的职业是战争。战争结束后,冲锋陷阵的战将们也就“失业”了,这时他们解甲归田,养老还乡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这些战将没有自知之明,仗着自己过去的战功,还想继续跻身于高层政治领导,甚至想当领导人,那么他们的下场就注定是悲惨的。
  江青在性格上和作风上,其实与彭德怀有些相像。彭德怀在军事战场上是一员猛将,而江青在政治战场上也是一员猛将,这点两人差不多。他们两人也都遇到的一个同样问题,就是战争结束了,他们失业了,他们之后该怎么办?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毛泽东希望彭德怀“解甲归田”,所以不让彭德怀进入政治局常委。可是彭德怀不愿意,他还要继续从政参政,这也导致了后来彭德怀的悲剧。文革的夺权运动结束后,江青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毛泽东也希望江青“解甲归田”,所以也不让江青进入政治局常委。可是江青也不愿意,她也还要继续从政参政,这点与彭德怀颇为相像,这也是导致江青悲剧的因素。
  如果江青按照毛泽东的安排,从“九大”之后就淡出政坛,回家休养,那就不会有后来的牢狱之灾。可是江青却不甘心退出政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野心”。特别是江青在“十大”之后,经常还要干涉毛泽东的决策,这让毛泽东非常不满,多次在会上公开批评江青,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1974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上对江青说:“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要注意呢。你们要注意,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
  毛泽东又特别声明:“她(江青)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总而言之,她代表她自己。”
  毛泽东在1974年给江青写信:【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提议。】
  毛泽东还给江青写信说:【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2)/毛泽东的再起(22)
  
  江青的问题,就如毛泽东说的“没有自知之明”,执意要做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的事情。江青想组阁,想当主席,这样必然重重地摔下来。当然,江青也有她的不满,她认为自己在文革中功劳很大,居功自傲,认为邓小平、华国锋等人对文革有什么贡献?凭什么让他们接班?江青对此不服气,于是就与毛泽东发生了冲突,这点与彭德怀也有相似之处。  
  总之,在“十大”以后,毛泽东与江青之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矛盾,毛泽东多次批评江青,并且公开在政治局高层传达,降低江青的威信。毛泽东批评江青,目的是让她有自知之明,淡出政治舞台,这其实也是为了“保护”江青。为此毛泽东给江青写信说:【过去多年同你谈的,你有好些不执行,多见何益?我重病在身,81岁了。你有特权,我死了,看你怎么办?请你考虑。】。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态度上,明显对江青冷淡起来。据中央文献出版社编《毛泽东传》写道:【张玉凤(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回忆说:“1970年、1971年江青同主席见面的机会还多些,谈话时间也比较长。
  1972年春,江青来主席处,主席发过几次脾气,还给我们规定了:没有他的同意,江青不能随便到他的住处来,来了要挡。这以后,主席即使有时同意江青来,有些情况也同过去不一样了,以往江青见主席的笑容不见了。
  到了1973年,江青打电话要求见主席,主席总是推托,不见。江青要当面向主席反映什么情况是很难的,只有通过信件,或请能见到主席的人把她的意见反映给主席。】
  毛泽东对江青的冷淡,也是希望江青不再过问政治,淡出政局。但江青始终没有明白毛泽东的用意。
   “十大”的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周恩来、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康生、董必武。王洪文和张春桥都进入了常委,而江青却没有进常委,这也体现了毛泽东让江青淡出政局的意向。江青的话题后面再说,这里先转回来说“十大”。
  
  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代表当时全国2800万党员。在十大召开前的8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永远开除林彪、叶群、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李雪峰的党籍。
  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修改党章报告》。毛泽东出现在“十大”开幕式会场时,众人只是对他报以热烈鼓掌,这与“九大”上那种震撼人心的会场气氛有天壤之别。“九大”开幕式上,毛泽东一出现在主席台上,全场的众人就站起来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口号声和掌声经久不息,而且毛泽东的讲话,多次被众人的掌声和口号声打断,场面十分震撼。
  这次“十大”开幕式上,没有人喊“毛主席万岁!”,更没有人挥动《毛主席语录》红宝书。这次大会的气氛,与文革前开大会的情况差不多,一切好像又回到了起点。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3)/毛泽东的再起(23)
  
  毛泽东的身体情况也明显不行了,他不像在“九大”开幕式上做长篇讲话,只是简单地宣布大会开始,说:“今天,大会开始。”
  周恩来首先问:“主席讲几句不讲?”
  毛泽东没有讲,只是说:“请总理周恩来同志作报告。”
  于是周恩来就开始做《政治报告》。在党大会上做《政治报告》,是只有党的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才有的殊荣。“七大”《政治报告》是毛泽东做的,“八大”《政治报告》是刘少奇做的,“九大”《政治报告》是林彪做的。而“十大”的《政治报告》,毛泽东曾想让王洪文做。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1973年7月10日晚,周恩来到毛泽东处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谈到由谁作党的十大《政治报告》问题。之后,张春桥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十大《政治报告》可由王洪文来做。1973年8月20日 毛泽东在十大《政治报告》稿上批示“原则同意”,并确定由周恩来作这个报告。】
  “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开幕,而直到开会前4天的8月20日,毛泽东才决定由周恩来作《政治报告》,可见毛泽东最初是没有想让周恩来做《政治报告》的。只是因为不敌党内的反对呼声,最后只好让周恩来做了。
  因为周恩来直到开会前4天才得到做《政治报告》的殊荣,所以他已经不可能起草或者修改《政治报告》了。在“十大”开幕前一天的8月23日,周恩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政治报告》署了我的名字,但不是我写的,是张春桥按照毛主席的思想、路线起草的,经毛主席看过。《政治报告》是毛主席的思想,主席要我作报告。】
  尽管周恩来的实力长期以来是党内第二位,但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得到做《政治报告》的殊荣,这也是第一次向党内外公开他在党内第二把手的政治地位。
  虽说王洪文被明确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但王洪文在党内的排名,却排在周恩来之后的第三位,这不同于以前的接班人一定是排名“第二”的惯例。这一方面说明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脆弱,另一方面也是周恩来“当仁不让”。
  “十大”上选出五位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周恩来俨然排名在王洪文之前,这次周恩来没有谦让。毛泽东曾有名言:“什么伟大谦虚,我在原则问题上,从来没有客气过。”在这次,周恩来也没有客气,当仁不让地坐在第二把交椅上。
  
  在“十大”开幕式上,周恩来做《政治报告》之后,王洪文接着做《修改党章报告》。等周恩来和王洪文讲完后,毛泽东宣布:“报告完毕,今天就到此为止,散会!”
  然而在毛泽东宣布散会之后,却出现了一次意外。据参加这次会议的徐景贤回忆说:【开会前,代表们在大会堂里等候毛主席出场,等了许久不见毛主席上台。据王洪文后来告诉我:“毛主席有病,两条腿走路不方便,所以他在后台练习走步。走了好一阵,适应了以后,才可以不用人扶,缓步登上主席台。”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4)/毛泽东的再起(24)
  
  当毛主席出场的时候,大家没有呼“万岁”的口号,只是热烈鼓掌,所以大会的气氛和“九大”相比,要冷静得多。
  开幕会结束以后,毛泽东宣布散会,所有的代表们都鼓掌欢送党中央领导人,可是,毛泽东却站不起来了,因为他的腿又不行了。只见毛泽东用双手撑了两下座椅旁边的扶手,做了努力,但仍旧站不起来,他只得一屁股坐在椅子里。
  正在一旁的周恩来着急了,他向全场代表宣布大会已经结束。可是代表们看到毛泽东还坐着,就谁也不肯走,周恩来挥动双手指挥大家走,大家还是不走。周恩来急了,快步走到后台找护士长,卫士长等人商量,当时既不能公开宣布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又不便派人上台去把毛泽东扶下来。
  周恩来只得重新上台,对一千多位代表说:“现在,毛主席目送大家退场。请代表们分几路同时退场!”
  毛泽东也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
  在这种情况下,总算有人带头退场。毛泽东目送大家,又和身边的蔡畅等人谈话。代表们心中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可是看到毛泽东神态自若,又放下了心,大家边退场边回望,足足走了十多分钟。当我们几个最后一批从主席台上离开时,毛泽东还坐在台上。
  当然,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赫然登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健步登上主席台,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只有细心的观众,才会发现,当年关于召开“十大”这样重要的电影纪录片,由于上述原因没有公开放映。
  正因为有了开幕式上这颇为尴尬的一幕,所以到了“十大”闭幕会时,毛泽东索性不来了。可是,闭幕会上要进行中央委员的投票选举,毛泽东是不能放弃选票的,于是,毛泽东灵机一动,又想出了意味深长的一招,让王洪文替他投票。】
  
  对此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也回忆说:【1973年“十大”召开的那段时间,毛主席的身体不太好,主要是他的腿不行,走路走得不太稳,可以说是步履艰难,而且有点气喘吁吁。
  大会开幕的时候,主席出席了,代表们热烈地鼓掌,气氛相当好。后来宣布散会了,我看到主席两只手扶着椅子使劲往下压,他想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支撑着站起来。于是我马上叫人过去搀扶他,并把椅子往后挪,好让他站稳。
  这时,台上台下长时间地鼓掌欢呼,持续了十分钟之久。我估计是总理发现主席的腿在颤抖,他让主席坐下,主席也就毫无顾忌地一下重重地坐到椅子上,一动也不动。而台下的代表仍一个劲地向毛主席欢呼,尽管总理打手势要大家赶快退场,代表们还是不肯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只得向代表们说:“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根据我的判断,再让主席站起来是很困难了,但这时又不能让代表们知道主席身体的真实情况。于是我建议总理当场宣布:毛主席目送各位代表退场。总理采纳了我的建议。】【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5)/毛泽东的再起(25)
  
  【接前】毛泽东召开“十大”的最大目标,就是把王洪文这个接班人“树”起来,让王洪文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政治新星。毛泽东为了“树”王洪文,可谓是用心良苦。1972年王洪文上调北京“学习”的时候,毛泽东就特别指示王洪文去读一下《刘盆子传》。
  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赤眉军,为了出师有名,就想到找一个刘氏皇族的后代当傀儡皇帝,以便号令天下。这样他们找到一个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据说刘盆子是刘邦的后人,于是赤眉军就推刘盆子当了“皇帝”。
  毛泽东让王洪文读《刘盆子传》,意思很明显,因为刘盆子是一个“坏榜样”,要王洪文引以为戒。对此徐景贤回忆说:【有一次王洪文回到上海搞调查研究,他急着要找朱永嘉。王洪文说:在北京的时候,毛主席要他读《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因为是古文,很深奥,王洪文读不懂,所以要朱永嘉给他讲讲。
  王洪文的经历,在某些方面和刘盆子有相似之处,他原来的社会地位低微,从小放过牛,也是个放牛娃,革命资历很浅,只是依靠文革的机遇造反起家。
  当时毛泽东对王洪文确是抱有希望的,循循善诱,耳提面命,唯恐他成不了大器。毛泽东吩咐王洪文读《刘盆子传》,也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这种担心和忧虑。
  朱永嘉原来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师,是上海市委写作小组的负责人。朱永嘉把《刘盆子传》认真读了一遍,读毕,拍案而起,对坐在旁边的市委写作组的几个人说:“意思很清楚,毛主席叫王洪文不要做刘盆子!”
  接着,朱永嘉急匆匆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和我商量怎么对王洪文讲《刘盆子传》。我们都懂得:天机不可泄漏。毛泽东要通过《刘盆子传》传达给王洪文的信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我给朱永嘉出了一个主意:“只做古文翻译,不发表任何议论。除了把《刘盆子传》用白话文详细讲解一遍以外,其它什么话都不说。”
  第二天,朱永嘉坐在王洪文办公室里的沙发上,两个人翻开《后汉书》,朱永嘉逐字逐句地讲解着《刘盆子传》。王洪文听得很仔细,还自己捧着《后汉书》看了许久。听完了,看完了,王洪文若有所思,一声不吭。
  王洪文是个乖巧人,政治嗅觉很灵,他只消把翻译成白话文的《刘盆子传》听了一遍,就明白了毛泽东叫他读《刘盆子传》的用心所在了。但王洪文也是胸有城府的人,在朱永嘉面前,他不动声色。读完了《刘盆子传》,王洪文也不发表读后感,故意把话题扯开去,这项读书活动就算结束了。】
  
  毛泽东担心众多老资格的老干部不肯接受王洪文这个“儿童团”,所以在“十大”预备会议上,特别委托周恩来传达他的意思。周恩来说:【我们最近一次在主席那里开会的时候,主席作指示说:“希望这一次大会真正能开成一个团结的、胜利的大会。在任何一级党组织内,大多数决定了,少数就应该服从多数。”】
  毛泽东这里强调“团结”和“少数服从多数”,主要是为了提醒和告诫那些反对王洪文的人。【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6)/毛泽东的再起(26)
  
  【接前】据吴德回忆说:【毛主席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当时是寄予了希望的。“十大”后不久,毛主席在游泳池住处找我们谈话,曾经向政治局提出扶助他们。毛主席指着窗外菜地里的一些碧绿的蔬菜比喻说:“就像培植它们的生长一样。”】
  王洪文在《修改党章报告》中,也强调他们这些新干部,要虚心向老干部学习,搞好团结。王洪文说:【在讨论修改党章过程中,许多老同志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求进一步做好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使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许多年轻同志也热烈地表示,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和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有丰富的经验,要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接好革命的班。新老干部都表示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毛泽东在“十大”上“树”王洪文的一件大事,就是委托王洪文替他投票。因为在“十大”会议最后一天投票选举中央委员,毛泽东自己无法站起来走到投票箱前去投票,他又不愿意坐轮椅,或者在别人搀扶下去投票,所以毛泽东就干脆请假缺席,委托王洪文替他投票。
  对此徐景贤回忆说:【8月28日,“十大”举行大会选举。大会按时召开,却不见毛泽东登台,代表们心中正在嘀咕,只听见周恩来宣布:“今天大会,毛主席请假。毛主席委托王洪文同志代表他投票选举十届中央委员。”
  这简直是一着寓意深刻,而又不露痕迹的妙棋。用不着作任何解释,就使1249名“十大”代表恍然大悟,心知肚明:毛主席不委托别人,而委托王洪文代表他投出这庄严的一票,说明毛主席最信任王洪文,毛主席亲自选定了王洪文做他的接班人!
  接下来,当周恩来宣布投票开始的时候,穿着簇新军装的王洪文,毕恭毕敬地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毛泽东的座位前面,拿起桌子上放着的毛泽东的选票。王洪文双手捧着这张选票,就好比捧着一份郑重的信任和嘱托,他缓步走向票箱,投下这庄严的一票。
  从周恩来以下的所有的人都注视着他,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不仅是为毛泽东鼓掌,而且是为接班人王洪文鼓掌。】
  在“十大”之后,所有重要文件都由周恩来和王洪文联名签署,在周恩来请假治病期间,由王洪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些都体现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
  
  “十大”当选的中央委员,与“九大”明显不同。首先是由于林彪事件,来自军队系统的中央委员大大减少了。相反,许多在“九大”上落选的老干部,这次又复出当选了中央委员。这些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人:第一个是谭震林,第二个是邓小平。邓小平的事放在后面专门说,这里只提一下谭震林。
  谭震林作为“二月逆流”的第一号干将,受到最严重的处分,虽说没有像邓小平那样被打倒,却在“九大”上落选中央委员。这次“十大”上,谭震林不仅重新当选中央委员,而且还在之后的四届人大上,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虽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实权上,远远赶不上以前谭震林担任的副总理,但在级别上是与副总理平级的,这就算是“二月逆流”的事情完全平反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7)/毛泽东的再起(27)
  
  【接前】“九大”确立的中央领导体制,是中共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崭新布局。而“十大”确立的中央领导体制,就在很大程度上“复古”了,回到“八大”以前的体制。
  “八大”选出四名副主席,而“九大”只有选出一名副主席林彪。“十大”选出五名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朱德虽说被选入政治局常委,但未能恢复副主席的职位。康生在林彪事件之后就基本上称病不出了,他选为副主席,似乎只是起“凑数”的作用。
  “十大”政治局委员21人:(以姓氏笔划为序)毛泽东、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
  除毛泽东之外的“十大”政治局委员20人中,在文革这个历史机遇中起家上台的有14人:王洪文、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李德生、韦国清、许世友、陈锡联。文革中起家的人,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起家的,他们对文革肯定是有好感的,可以称之为“文革肯定派”。
  在文革前已经起家的有6人:周恩来、叶剑英、刘伯承、朱德、李先念、董必武。在文革前已起家的人,他们不但没有因文革而得益,反而是文革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可以称之为而“文革否定派”。
  从人数上来看,“文革肯定派”占绝对优势,而“文革否定派”却掌握着军政大权。周恩来主政,叶剑英主军。叶剑英在林彪之后,一直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成为军中最有实权的人。再在加上朱德、刘伯承这些老将在军中的巨大影响力,“文革否定派”的势力远在“文革肯定派”之上。
  毛泽东本以为王洪文是造反派出身,天不怕地不怕,到了中央以后,就会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在中央掀起一股大波浪,联合多数的“文革肯定派”,把少数的“文革否定派”搞下去。可是没想到王洪文这个号称“造反起家”的人,到了中央之后,却变得胆小如鼠,谁也不敢惹,谁也不敢碰,还不如江青和张春桥这些人。
  这样一来,毛泽东很快就对王洪文失望了。在1975年1月召开的四届人大上,张春桥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而党内排名在张春桥之前的王洪文,却什么职务也没有,他已经“失宠”了。
  在王洪文之后,毛泽东又把希望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邓小平。在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上,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解放军总参谋长(三副一长)。当时周恩来病重,国务院的工作移交给邓小平主持;而邓小平担任总参谋长,又取代了叶剑英成为军中最有实权的人。毛泽东让邓小平集党、政、军大权为一身,这就表明了邓小平的接班人地位。
  毛泽东为什么让邓小平接班呢?这个问题说来复杂,特别是还牵扯到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系。【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8)/毛泽东的再起(28)
  
  【接前】毛泽东虽说以干部年轻化为理由,让王洪文成为接班人,但真正的实权仍然掌握在周恩来手里。如果毛泽东可以预知周恩来死在他之前,那么当时批周的很多动作都是不必要的了。然而当时毛泽东的预想,是他死在周恩来之前的可能性更大。一旦毛泽东撒手人世,王洪文这个“儿童团”根本不是周恩来的对手,周恩来马上可以把王洪文赶下台,自己接班。
  因此,毛泽东要想让王洪文顺利接班,不仅要趁毛泽东自己活着的时候为王洪文树威信,而且还要为自己死后的事情为王洪文提前做安排,给王洪文铺后路。当时的毛泽东看来,在他死后对王洪文接班威胁最大的是周恩来。所以毛泽东要自己死前,对周恩来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将来周恩来夺了王洪文的班。
  最有效的办法是拿掉周恩来的职位,但现在这样做已经不可能了。毛泽东拿掉刘少奇的职位,是使用党组织的手续,可是打倒刘少奇,还是依靠党外的红卫兵和造反派的力量。现在红卫兵和造反派已经不再存在了,毛泽东只有依靠党内的力量与周恩来较量了。
  毛泽东在1972年大病一场,1973年再起之后,他与周恩来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周恩来已经深得党内老干部的支持,毛泽东要想在组织上拿掉周恩来的职位,必将遭遇老干部们的强烈反对。毛泽东痛定思痛,当年自己“硬”拿林彪,结果搞得两败俱伤;如果这次他再“硬”拿周恩来,对毛泽东自己的损失,恐怕要超过两败俱伤,这已经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问题了。因此,毛泽东在组织上拿掉周恩来,已经是不现实的了。
  既然毛泽东无法在组织上拿掉周恩来,那就只有设法降低周恩来的威信,让人们感到周恩来是不适合当接班人的,形成一股反对周恩来接班的势力,迫使周恩来放弃接班,而不得不让王洪文接班。
  这样一来,毛泽东就确定了对周恩来的战略:在组织上不触动周恩来的职位,而是在个人威信方面集中打击周恩来。
  毛泽东从两个方面入手打击周恩来的威信:第一个方面针对党内高官的动作,这就是在外交方面批评周恩来。周恩来最得意的领域是外交,而毛泽东偏偏就要外交方面批评周恩来,让人们感到周恩来的外交水平也不过如此,从而降低周恩来的威信;第二个方面是针对一般群众的动作,这就是“批林批孔”和“儒法斗争”,向群众宣传周恩来是思想保守的儒家,不合适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这里先看毛泽东批评周恩来外交的动作。1973年6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越南领导人黎笋时说:【我们外交部发过通报,说是美国的战略中心是在亚洲、太平洋。后来我得到这个消息,我说不一定。它在欧洲、中东、还有美国本土,问题不少。它总要抽一部分兵力走,不能老在亚洲、太平洋。】【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09)/毛泽东的再起(29)
  
  【接前】周恩来为首的外交部,提出“美国的战略中心在亚洲太平洋”的观点,而毛泽东在外国人面前公开说他不同意这个观点,这等于是当着外国人的面,婉言批评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因为毛泽东会见外国客人的谈话,要在中央高层传达或传阅,高官们都能看到。
  1973年6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举行了首脑会谈,并签订了防止核战争协定。之后,中国外交部一名干部写了一篇文章《对尼克松一勃列日涅夫会谈的初步看法》,刊登在外交部的内部刊物《新情况》153期上。该文的主要观点是:【美苏有协议比没有协议更有欺编性,美苏会谈的欺编性更大,美苏主宰世界的气氛更浓。】
  周恩来是赞赏该文观点的。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一书记载:【1973年6月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周总理一直关注着这次会谈,让外交部长姬鹏飞好好研究这件事情。在姬外长的指示下,外交部美大司写了一篇题为《对尼克松—勃列日涅夫会谈的初步看法》的文章,刊登在6月25日出版的外交部内部刊物第153期《新情况》上。
  周总理看后,表扬了这篇文章,对外交部说:“《新情况》153期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外交部的同志高兴地说:“受到总理这样的表扬可不多。”
  但是事态的发展急转直下。毛主席看了《新情况》153期后,很生气,严厉批评了这篇文章关于美苏会谈“欺骗性更大”、“美苏主宰世界的气氛更浓”的观点。
  对于毛主席尖锐批评的原因,周总理心里是清楚的。但他仍然本着顾全大局、委曲求全、相忍为党的精神,遵从毛主席的意见,作了检讨,并主动承担了责任。
  7月3日,周总理获悉毛主席的严厉批评后,致信外交部:“这个错误主要责任在我,这个观点是我同意的,是我让你们写的。我看了文章,我同意了。这个事情你们没有责任,如果错了,这个责任我来承担。”
  随后,周总理召集外交部负责人研究起草了《〈新情况〉153号错误何在?》的文章,送交毛主席和部分政治局委员传阅。并在附信中写道:“关于错误的检讨,我当另写报告。”
  毛主席审阅后,批示:“检讨不要写了。”】
  
  《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把这件事轻描淡写了,实际上这件事要严重得多。据周恩来年谱记载:【7月3日,周恩来从王海容处得知毛泽东对外交部153期《新情况》的批评意见后,致信外交部并检讨说:“这个错误主要责任在我。”
  7月4日,毛泽东约张春桥、王洪文等谈话,再次批评153期《新情况》中对世界形势的看法。当晚,张春桥通知周恩来,要求召开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的谈话内容。】【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0)/毛泽东的再起(30)
  
  【接前】毛泽东这次在与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的谈话中,严厉地批评了外交部153期《新情况》的文章。毛泽东说:
  【你们两位是负责“十大”政治报告和党章的,今天找你们来谈几件事。都说此文(153期《新情况》)不错。我一看呢,也许我是错的,你们贵部是正确的吧!《新情况》第153期提出的美、苏合作,欺骗世人,妄图主宰世界,与党中央历来的,至少九年来的意见不相联系。 
  近来外交部有若干问题不大令人满意。我常吹‘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而外交部忽然来一个什么‘大欺骗、大主宰’。总而言之,在思想方法上是看表面,不看实质。
  你们年纪还不大,最好学点外文,免得上乔老爷、姬老爷那些老爷的当,受他们的骗,以至上他们的贼船。凡是这类屁文件,我照例不看,总理的讲话也在内。因为不胜其看。
  结论是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搞修正。将来搞修正主义,莫说我事先没讲。】
  
  毛泽东的讲话主要体现了三点:第一点是周恩来与他的观点不同,毛泽东的观点是“大动荡、大分化”,而周恩来的观点是“大欺骗、大主宰”。毛泽东这里批评周恩来的外交观点,试图以此说明周恩来的水平有限,“看表面,不看实质”。
  第二点是要王洪文等人学点外文,“免得上那些老爷的当,受他们的骗”。毛泽东的这句话份量就很重了,言外之意,似乎是周恩来主持的外交部,欺毛泽东不懂外文,经常骗他。毛泽东这里批评周恩来的作法,试图以此说明周恩来在架空他。毛泽东还明确点了周恩来的名,说:“凡是这类屁文件,我照例不看,总理的讲话也在内。”
  第三点是结论:“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搞修正。”毛泽东批评周恩来只抓小事,不抓大事。这样就等于否认了周恩来具有当接班人的素质,这也是试图降低周恩来的威信。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7月5日,周恩来召开政治局会议,在张春桥传达了毛泽东的谈话后,周恩来表示接受毛泽东对外交工作的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检讨。
  7月12日,周恩来约外交部有关负责人开会,研究写一篇纠正153期《新情况》观点的文章。
  7月14日,周恩来审阅外交部起草的《〈新情况〉153号错误何在?》一文,将该文送毛泽东审定,并传部分政治局成员校阅,同时附信提出:“关于错误的检讨,我当另写报告。”
  当日,毛泽东阅后将外交部文章中“受到中央的严厉批评”一句内“严厉”二字删去,并批:“检讨不要写了。”
  根据毛泽东意见,周恩来指示外交部:将《〈新情况〉153号错误何在?》一文,发至各驻外使领馆,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部门。】
  
  毛泽东此举的目的,并不是要对周恩来进行什么处分,只是要把这件事通报到“各驻外使领馆,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部门”,让高官们了解到周恩来搞外交并不怎么样,这就达到降低周恩来威信的目的了。
  7月14日之后,这件事情告一段落,周恩来照样主持“十大”的准备工作。8月20日,毛泽东确定由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这意味着周恩来在“十大”以后将继续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1)/毛泽东的再起(31)
  
  【接前】1973年7月,毛泽东针对外交部153期《新情况》,在外交方面对周恩来进行了一次批评。“总理挨批评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到开完“十大”之后的1973年11月,毛泽东再一次在外交方面严厉批评周恩来,调子比1973年7月那一次又升高了许多。这次周恩来挨批是起因于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第六次访华。
  按照以往的惯例,像基辛格这样影响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的人物,应先由周恩来陪同会见毛泽东之后,再由周恩来代表中方与美方举行正式会谈。但这次有所不同,11月11日,周恩来先与基辛格举行了会谈,并在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等关键问题上交换了意见。基辛格赞誉周恩来说:“最初我们由于相互需要走到一起来了,我们在此基础上怀着坦率、真诚、有远见的态度,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关系。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领导人能像周总理这样全面思考问题。”
  周恩来立即表示谦虚:“你过誉了。这些话可以用在毛主席身上,我作为战友向他学习,但学得不够。”
  周恩来虽说表示谦虚,但他在谈话中自称是毛泽东的“战友”。周恩来以前很少称自己是毛泽东的“战友”,毕竟“战友”有平起平坐的味道。
  11月12日,周恩来陪同基辛格去毛泽东那里会见,这次毛泽东说话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以前毛泽东都是谈一些“哲学问题”,具体的问题留给周恩来去谈。而这次,毛泽东开始主动谈“具体问题”了,而且是最为棘手的台湾问题。下面是这次毛泽东与基辛格会谈的摘要:
  【毛泽东:我们现在来讨论讨论台湾问题。美国跟我们的关系,应当和我们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分开来处理。
  基辛格:原则上……
  毛泽东:只要你们跟台湾切断外交关系,就可以来解决我们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问题,这跟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至于我们跟台湾的关系,就相当的复杂,我看没办法和平解决。他们(蒋介石集团)都是一伙反革命分子,怎么会跟我们合作呢?我说我们可以暂时不要台湾,过一百年再去管他。至于你们跟我们的关系,我想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处理。
  基辛格:我相信是这样,我们之间应该会快得多。
  毛泽东:不过这是你们自己要决定的事情,我们也不会催你们。要是你们觉得有必要,我们就配合。如果你们觉得现在还不行,那我们也可以缓一点。
  基辛格:在我们而言,我们希望能够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困难在于我们不能马上就切断与台湾的关系。有几个理由,而这些理由全都跟我们的国内情势有关,我跟周总理说过。所以我们要找到某种方式,来建立我们之间的外交关系。因为就技术层面来说,中美互设的“联络处”用处非常大。【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2)/毛泽东的再起(32)
  
  【接前】毛泽东:这是可以的。
  基辛格:什么可以?
  毛泽东:可以照现在的办法来做,因为现在你们还需要台湾。
  基辛格:这不是需不需要台湾的问题,而是实际上可不可行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我想我们都很了解各自的立场。所以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都认为,或者在某一个程度上认为,应该象征性地显示,中美关系在各方面说来都是正常的。
  毛泽东:我们也有和苏联与印度建交啊,不过关系也不怎么样,甚至还没有我们与你们的关系好。所以这不是很重要,整个国际情势才真的重要。】
  
  毛泽东在这次会谈中,与基辛格谈了台湾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毛泽东提出的建议是;(一)只要美国与台湾断交,中美就可以建交;(二)台湾问题不可能和平解决;(三)我们可以暂时“不要”台湾。
  基辛格没有接受毛泽东的建议,他解释说:美方不能马上切断与台湾的关系。基辛格提出的建议是:中美双方暂不建交,继续保持互设“联络处”的关系。
  毛泽东同意了基辛格的建议,说“可以照现在的办法来做,因为现在你们还需要台湾。”并且说建交只是一种形式,不是很重要,整个国际情势才重要。
  毛泽东的这次谈话,确定了中美关系只保持“联络处”的水平。这种情况直到毛泽东去世之后,邓小平才重新打开中美关系。
  基辛格作为洞察力非凡的政治家,他马上觉察出这次会见时的气氛异常。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3年11月12日,我们开始明白在这次访问中,为中国规定外交政策路线的并不是周恩来。新奇的是,这次毛泽东用明确的语言,代替了他以前使用的苏格拉底式语言。这一次,毛泽东要代替周恩来担任明确阐明政策的角色。毛泽东并不满足于指明总的方向;他打算把路线图也画出来。】
  
  按照预定日程,基辛格将于11月14日晨结束访问回国。在11月13日在告别晚宴结束后,基辛格突然临时提议,希望与周恩来再举行一次单独会谈,讨论一下中美双方的军事合作问题。
  基辛格当时已经看出毛泽东要“代替周恩来担任明确阐明政策的角色”,为什么他还要特别与周恩来再次单独会谈呢?这大概是基辛格认为周恩来的灵活性比较大,比直接与毛泽东谈更容易一些。
  按照惯例,会见基辛格这样非常重要的外国客人,外交活动的安排都是事先规定好的,送毛泽东审批的。基辛格提出临时与周恩来举行一次单独会谈,这就超过了这次外交活动的事先安排,理应请示毛泽东批准。然而周恩来以“来不及请示”为由,他和叶剑英连夜与基辛格就中美军事合作问题又举行了一轮会谈。【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3)/毛泽东的再起(33)
  
  【接前】1973年11月13日晚夜间10时至12时,周恩来和叶剑英与基辛格举行会谈。基辛格在会谈中提出:美国与中国之间应设立热线,美国有很好的间谍卫星,可以事先侦知苏联的军事行动,美国愿把这些情报及时提供给中国。下面是这次会谈的摘要:
  【基辛格:任何国家都有一个早期预警的问题,我们有很好的卫星系统可提早预警,重点在于将情报快速传给你们。我们准备在美国与北京之间建立一条热线,几分钟之内就可将消息传给你们。
  周恩来:?
  基辛格:我们可从两方面避开注意。一方面,我们可以只宣布建立一条热线,就像我们和莫斯科、日本等一样。但跟你们的这一条热线,另外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用途,这就是为你们在受到攻击时提供事先预警。你们那时也会需要从北京与各个基地畅通的通讯系统,我们或许也可以在这方面暗中协助你们。我们也可以提供某种雷达的科技,但你们必须自己去建造。
  周恩来:虽然在战争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但现实问题同样举足轻重。我想,有些东西可能对我们会有所帮助。至于您希望讨论的特殊议题,我们还要考虑,要报告毛主席,一切由毛主席决定。明天在您离去之前,我将去拜访并送行。】
  
  基辛格提出中美之间互设“热线”,是非常重要事情,周恩来没有当时回答,而是说第二天早上给基辛格送行时,再给他答复。周恩来本应该将此事通报毛泽东之后,再做决定。可令人意外的是,周恩来并没有向毛泽东请示,而是自己做了决定。
  1973年11月14日上午7时30分至8时30分,周恩来在基辛格临行之前,又与基辛格举行了短暂会谈。下面是这次会谈的摘要:
  【周恩来:如果如你所提议的,能够在预警措施上合作,我们在情报上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也包括通讯网络。可是要做得不让人发现我们的合作关系。
  基辛格:我同意。但要“秘密”的建立一条热线是不可能的。
  周恩来:是的。我了解。
  基辛格:不过一旦“热线”建立起来,其特定的用途,应该是可以保密的。
  周恩来:在我们这边,主要负责的人是我本人与叶帅,以及我们的助手。在中美军事合作的问题上,双方今后可各指定一个人继续交换意见。】
  
  据说周恩来在11月13日晚,曾打电话向毛泽东请示,但被告知“主席已经休息了”。周恩来以时间紧急,基辛格第二天一早就要走为由,自行做了决定。但是从规定和惯例来看,重大的外交问题,不应该以时间紧急为理由而擅自决定。即使是当时毛泽东已经睡觉,也应该叫醒毛泽东;或者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这次不答复,以后再谈,可是这次周恩来却自己做了答复。虽说周恩来没有完全答应这件事,但基本上同意这个原则,并准备进一步交换意见。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周恩来在这种重大问题上擅作主张,都有越权的嫌疑。之后,毛泽东批评周恩来在对美外交中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事先不向他请示,就擅自接受了美国核保护伞。毛泽东说:“有人要借我们一把伞,我们就不要这把伞,这是一把核保护伞。”【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4)/毛泽东的再起(34)
  
  【接前】这次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冲突,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他们两人外交思想的不同。1973年11月基辛格来华访问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讨论美中两国的军事合作问题。
  两个国家的军事合作,无非是两种形式:主从型和对等型。美国与北约诸国以及日本的军事合作,都是主从型的合作关系。因此美国仗着自己的实力,也希望与中国的军事合作,成为以美方为主,中方为从的主从型合作关系。
  然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极其强调独立自主。苏联对“社会主义大家庭”以及华约成员国的关系,也都是主从型的。中国在1950年初期与苏联的关系,也是主从型的。在斯大林逝世后,毛泽东开始强调“独立自主”,苏联在1950年代也与中国讨论过建立军事合作关系,但都被毛泽东认为有损中国的独立自主,从而拒绝了。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58年,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中苏两国建立“联合舰队”。苏联大使尤金向毛泽东以及中共领导层传达了赫鲁晓夫的意思,尤金说:【赫鲁晓夫同志要我对您说,苏联的地理条件,使得我们海军舰队在东半球的活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成了苏联的军事软肋,而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因此苏联希望与中国共同建立一支联合舰队,对付共同的敌人,保卫社会主义阵营。】
  毛泽东听后非常不快,说:【这个建议是对我们民族自尊心和我们主权的侮辱,中国是独立的国家,不是苏联的附属,也不是苏维埃的十几个加盟共和国之一。你们就不相信中国人,只相信你们斯拉夫俄国人,俄国人是上等人,是白种人,中国人是下等人,黄种人,毛手毛脚,干什么都不行,所以必须靠与俄国人合营才行。一切都要合营,我们的海陆空军队,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我们的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我们全交给你们,我们搞游击队。看来,我们与你们还是不要混在一起为好,你们搞你们的,我们搞我们的。当二把手不好办啊!】
  根据毛泽东当年对苏联军事合作的态度,不难判断出毛泽东现在对美国军事合作的态度,当然也是强调独立自主,要建立与美国的对等关系,绝不能当“二把手”。基辛格在来华之前,对毛泽东进行过深入研究,估计到毛泽东很可能不会答应与美国建立主从型的军事合作关系。但基辛格作为外交家,他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他要试图说服中国接受美国领头的军事合作关系。
  基辛格认为说服中国的要点,就是强调苏联的威胁,强调苏联有可能进攻中国,这样就使中国感到有必要接受美国的保护,进而接受美国的领导。1973年11月12日,基辛格在与毛泽东谈话时,试探性地谈到这个问题。【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5)/毛泽东的再起(35)
  
  【接前】【基辛格说:“赫鲁晓夫1959年到这里访问时,好像不太成功。”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说我们像是好斗的公鸡,我们在1959年决裂。1958年他们想要控制中国海岸和中国海港时,我们开始失和了。我和苏联大使讨论的时候,我差一点拍桌子,我骂了他一顿。(笑)当时,赫鲁晓夫提出联合舰队的构想,就是苏联和中国共组一个联合海军舰队,这是他提出的建议。那时候,赫鲁晓夫十分自大,因为他见过当时担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将军,就有了点所谓的‘戴维营精神’。赫鲁晓夫在北京向我炫耀,说他认识美国总统,提到艾森豪总统时还说了两个英文字,说他是‘我的朋友(my friend)’。”
  基辛格说:“现在中东的问题是要防范被苏联掌控。”
  毛泽东说:“苏联不可能掌控中东,因为虽然他们的野心很大,但能力却有限。以古巴为例,你们一恐吓他们,他们就跑了。关于苏联,你们的见解似乎跟我们的大致相同,也就是苏联有可能会想要攻击中国。”
  基辛格说:“主席先生,我以前以为这种可能性只是理论上的,现在我觉得有一点实际的可能性。这个我说过,特别是跟周总理和你们的大使说过,我想苏联最想要做的,是摧毁你们的核武器。”
  毛泽东说:“但是我们的核武器只不过像苍蝇这么大。”(笑)。
  基辛格说:“不过苏联他们担心的是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毛泽东说:“我会说他们担心的是三十年后或五十年后,一个国家要在短时间内兴起是不可能的。”
  基辛格说:“我已在很多场合说过,上次也跟主席提过,我们相信如果终将会有这样的事,对每个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决心自己独力去防范这样的事,就算跟中国没有做任何安排也一样。”】
  
  基辛格说“苏联想摧毁中国的核武器”时,毛泽东笑着说“我们的核武器只不过苍蝇那么大”。毛泽东用这个来比喻:苏联拥有的几千枚核武器,而中国只有几十枚核武器,所以中国不是苏联的主要威胁,苏联的战略重点还是在欧洲,苏联没有必要对中国动手,因此来否定基辛格说的“苏联想摧毁中国的核力量”。
  基辛格又解释说:虽说中国目前还没有对苏联构成威胁,但苏联担心中国十年后会对苏联构成威胁。
  毛泽东又把基辛格的话否定了,说:一个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兴起。
  基辛格本想用“苏联要摧毁中国核武器”来挑起毛泽东对苏联的担心,但毛泽东明确表示对此不担心,否认了基辛格的看法。特别是毛泽东提出当年与苏联之所以“失和”,就是因为苏联“想要控制中国海岸和海港”,强调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一来,基辛格只好把话题收回去,声称“我们决心自己独力去防范这样的事”,也就是放弃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的设想。【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4 03:31 , Processed in 0.65471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