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国学精品图库----- 书法 >> 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阳门关侯庙碑》卷,明,董其昌 书,纸本,手卷,前段纵33.3cm,横412.7cm,后段纵28.8cm,横175.3cm,行书,130行。

    卷上钤“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二方。收藏印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等印13方。

     此卷为碑文与自识合装而成。《正阳门关侯庙碑》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日由焦竑撰写,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董其昌返回京城时所书,时年38岁。后自识一段:“此余为庶常时所书也。出春明二十四年,再召还朝,碑石且泐,字画有漫者,盖不胜摹拓之众也。……观旧书有感题,其昌。壬戌六月之朔,苑西画禅室识。”“壬戌”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董其昌作此自识时已是书碑文30年后之事,其时董氏已68岁。他自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离京,至天启二年还京,恰值24年,故自题中有“出春明二十四年,再召还朝”句。“春明门”为唐代首都长安城东面三门之中门,后人即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

    此卷前段《正阳门关侯庙碑》行中带楷,字形端稳规整。38岁的董其昌正处于研习历代诸体书法的阶段,其书表现为用笔重实涩拙,锋棱外露峭拔,颜、米诸体笔意明显。而碑文后自识  
一段纯用行书,体现了68岁的董氏行书趋于完美时期的特点,字势精巧明快,爽朗秀媚,姿致平和,形成了自抒胸臆的独特风格。从此卷上可以看出董氏书法风格前后期发展变化的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年帖》, 宋,李建中 书,纸本,册页,纵33cm,横51cm,行书,15行134字。
    《同年帖》又称《金部帖》、《披风帖》

     释文:  

    “金部同年,載喜披風,甚慰私抱,殊爲款曲。旋值睽離,必然來晨朝車行邁,適蒙示翰,愈傷老懷,惟冀保愛也。萬萬,不勝消黯。見(现)女夫劉仲謨秀才並第二兒子在東京,相次發書去。如有事,希圖庇也。建中簡上,金部同年,9月16日。《湯世帖》碑文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懷湘南》拙詩,附上同院劉學士騭。同年邵兵部,希差人通達,或與面聞也。建中又白。”

    这是李建中写给“金部同年”的一封信,主要是托他照顾在东京汴梁的女婿刘仲谟与其次子李周士。“金部”属户部,“同年”是指同榜科举者。李建中也曾在金部供职,而此时正在西京洛阳作官,所以帖中说“略表西京之物”。

    此帖书法用笔苍老圆厚,形体紧结取敛势,圆转飘逸。后人评价:“西台(指李建中)书去唐人未远,犹有唐人余风。”其书风实开宋人尚意之先声,若与个性鲜明的宋诸家相较,则以典重温润取胜。

   《同年帖》原是李建中《六札卷》之一,明末清初为人分拆。除此帖外,尚存《贵宅帖》、《土母帖》,余者不知下落。此帖曾经明项元汴收藏,钤印多方。

    明汪珂玉《珊瑚网书跋》、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郁逢庆《郁氏读书画题跋记》,清吴升《大观录》等书有著录。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起居法》卷,五代,杨凝式 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21.2cm。草书8行,共85字。
   《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书写的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

    释文:  
   “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楊凝式(下一草押)。”

   后纸有宋米友仁 ,元商挺,清张孝思题记及无名氏行书释文5行。卷前右下角有明项元汴“摩”字编号。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紹興”、“內府書印”,明杨士奇、陈淳、项元汴,清张孝思、陈定、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卷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后入贾似道手中,至明代曾经“江阴葛惟善收藏”(都穆《寓意编》),《清河书画舫》又称“郡人王氏所藏”,明代为项元汴 所有,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

   书法由唐到宋,杨凝式是一转折人物,苏轼 评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七十六岁时的作品,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明朱存理《铁網珊瑚》、都穆《寓意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清内府《石渠宝笈·三编》、胡敬《西清札记》等书有著录。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书诗》卷,明,丁元公书,纸本,手卷,纵28.2cm,横213.5cm。草书,64行

    《自书诗》卷释文  
    本幅款钤“释净伊印”、“愿庵”印2方。引首王寿祺篆书“明贤诗翰”。收藏印有王福闇、潭观成等印7方。
    文中“乙酉之后”、“戊子春季”,纪年分别为清顺治二年(1645年)和顺治五年(1648年)。时丁元公已去发为僧。从文中可知,此为丁元公应翁荀映之邀,“坐卧山林新绿之中”,与诸多朋友相聚后临别所作的诗赋。

    《自书诗》书法形态怪异,字形大小错落,相互穿插,笔画长短恣肆,顿挫、跳跃幅度很大,线条粗细变化丰富。此卷书法率意、险崛,锋芒外露,有纵横造险之势。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襄自书诗》卷,宋,蔡襄书,纸本,三接纸,纵28.2cm,横221.2cm,行书,73行,884字。 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家题跋。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悅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引”、“梁清标印”、“焦林”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珊瑚网》、《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三编》、《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壬寅销夏录》等著录。刻入《秋碧堂》、《经训堂》、《玉虹鉴真》诸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文:
    今早拟欲专造,缘执事昨晚云,大尹兄到弊舍,所以不果,而专俟舟从之来临耳。不然安敢坐待,以速罪也。伏希情恕不具。赵麟拜启。衡唐征君先生。衡唐先生。赵麟完。

    本幅鉴藏印有“安岐仪周书画之章”、“无恙”、“樵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景贤”等16方。

    赵孟頫翰墨之妙名贯一代。其孙赵麟虽无盛名,但书翰皆出规入矩,笔意流动,洒落超逸,亦不失家法。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言:“麟书更益以工,便可造其父之域。”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春先生诗集后序》卷,元,陈绎曾书,纸本,小楷,纵31.2cm,横49.5cm
此序落款“至治元年三月既望”,即1321年。陈绎曾所书《静春先生诗集后序》是元人书《静春堂诗集》序卷中的一段。除陈绎曾,另有龚璛、陆文圭、杨载、汤弥昌等人作序,虞集、郭麟孙题跋,钱重鼎题诗以及黄溍撰写《故静春先生袁君墓志铭》。

    静春堂为袁易所居斋堂的名称。《静春堂诗集》为袁易次子袁仲长裒辑其父遗稿编成,并请父亲的好友题序。

    此序以小楷书成,劲利有致,用笔精劲细腻,游刃有余,笔到之处清雅飘逸。按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陈绎曾善于书法,真草篆隶俱通习之,各得其法。”陈绎曾的墨迹传世很少,此为其代表之作。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律诗(伯夷颂)帖》页,元, 邓文原书,纸本,纵32.7cm,横40.9cm,行书
释文:  
    先哲吾师表,斯文古鼎铭。义形扣马谏,书胜换鹅经。故事征皇祐,乡祠谒仲丁。登堂睹遗墨,山雨飒英灵。
    心田垂世远,手泽历年殊。谁购山阴序,真还合浦珠。身惟名不朽,书与道同符。诸老珍题在,犹堪立懦夫。蜀后学邓文原顿首。
    钤“邓文原印”、“巴西邓氏善之”印。鉴藏印有“褒贤”半印、“十陆世孙”半印、“贞元”半印及张珩、潘厚等印。

    此二诗题于宋范仲淹书《伯夷颂》卷之后。卷中另有戴表元诗并序称:“……大兴李侯戡,得此本于燕,及南来守吴,乃文正公乡里,即访公子孙以畀之。”又大德庚子二月廿一日龚璛题一诗,前称:“逸斋总管相公以所藏文正公书《伯夷颂》归于范氏。”后识:“书于义宅之西序”,下隔史孝祥二诗,即邓氏此二诗。邓诗中有“真还合浦珠”句,所言是《伯夷颂》归还范家的事,时间应在龚璛题诗之后,即元大德四年(1300年)后邓氏时年约40余岁。

   范仲淹书《伯夷颂》卷在明代《铁网珊瑚·书品卷二》和清代《大观录·书法卷三》中有著录,现已下落不明。著录时邓跋犹存于卷后,不知何时为人割出。邓跋书法矫健俊爽,洒然自得,经意而有规矩,具典型的元代书法风貌。邓文原的书法成就得到同时代书法家的赞誉,如虞集云:“大德、延祐之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邓文原)、渔阳(鲜于枢)、吴兴(赵孟頫)。”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篆书  小桥流水人家(秦岭云画) 1985年 黄苗子
    人民网北京2003年9月4日讯  日前,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

    记者:你不断创新,在很多领域都取得成就。三联书店出版的《画坛师友录》是这样介绍你的:“黄苗子是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著名书法家。”,不管外界如何评介你,如果要你对你一生的事业做个总结,你怎么评介自己?

    黄苗子(笑):我还要补充一点。我写过很多诗,不过都是打油诗。先后出过两本诗集,一本是《牛油集》,还和翻译家杨宪谊、散文家邵燕祥几个人合出了一本《三人诗集》,可惜现在都找不到了。

    至于要我对自己做个评介,我只能说我不是一个英雄,我也不是任何方面的专家,我只是一个艺术门边上的小票友。我的学历不高,只初中毕业。不过,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爷爷担任过广州《广雅书院》的山长(系主任),我父亲作过香港一家报纸的总编辑,好歹是个书香门第,我从小就喜欢艺术。年轻的时候,我兴趣广泛,什么都学,所以比较杂。但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还是能作出些成就,因为兴趣所至也能有所专。但我真的只是一个票友,你刚刚说我不断创新,那就是因为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才东一下西一下的,要象朱光潜、钱钟书、启功这些人真正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就,才能算家,我只是一个好艺术然后也吃上了这口饭的人。不过,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心灵游戏,自己闹着玩之余,爱好此道的人打个哈哈,也就满足了。

    记者:你是晚期才成为书法家的,但你的书法作品非常有灵性。你在书法研究方面有什么心得?

    黄苗子:书法看的就是线条、构图、气韵。书法说到底,是构图和线条的艺术。书法和音乐、绘画、舞蹈等是姊妹艺术,书法应是可见的音乐,书法通过点、线、面的变化运动,形成书法的韵律感,从而把观赏者带入一种美的艺术境界。抽象派的画大家也看不出像什么,但抽象派的画却能给人带来艺术感受,中国书法就像抽象派的画。这一点,通过与对中国书法感兴趣的外国人交流感受更深,我在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时,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汉字不一定看的懂,但是他们非常喜欢中国书法,为什么?他们说,中国书法的构图和线条非常美,正是中国书法独有的灵动性使他们能透过不懂的字形而感受到艺术的美。另外,书法艺术也是作者心灵的反映,作者在生活中对外界事务的感受、想法、激情都应该在作品里体现,韩愈说张旭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写发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苗子先生,广东省中山市人,生于1913年。是我国的老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著名书法家。曾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籀篆 金文异字 约1997年 黄苗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飞行书《出师表》1


岳飞行书《出师表》2


岳飞行书《出师表》3


岳飞行书《出师表》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文人边寿民手札


    边寿民,字颐公,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画芦雁。书法诗文亦有名,但从此信看,宁可画扇,宁可写上逝者详细资料,以求人代作诗,“或律或截皆可”,截即绝,四句而已,看来作诗或不在行矣。信曰:
    扇画就,藉呈上。草率涂鸦,不足当明眼法鉴也,幸照入。汪敝友夫人仙逝,索晚挽诗。日来笔墨酬应纷如,实无暇及此。敢求先生代作,或律或截皆可。尊长前敢于恃爱若此,幸谅之。上澡翁先生父执。同学晚生边寿民叩首。
    汪元配张孺人性慈惠,善持家,家道丰裕。相夫教子,夫贡生,子二俱业儒。今年四月孺人殁,殁时年四十五。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美人墓志局部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文:十一月二十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否]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徽宗楷书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上阳台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代:晉
作者:王羲之
名稱:快雪時晴帖
地點:故宮博物院,台北
說明: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其釋文是「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明代鑑賞家詹景鳳指出,此蹟筆法圓勁古雅,意態閑逸,對趙孟頫的行書有很深的影響。從用筆來看,此帖多圓鈍的用筆,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在優美的姿態之中,流露出質樸內斂的意韻。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蹟,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乾隆十一年,他將此蹟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寶藏在「三希堂」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閨中秋月詩>為宋徽宗書法代表作,其實他許多作品都在他的畫上,他的「瘦金體」風格十分明顯,觀賞者很容易就看得出是的作品。  

    宋徽宗趙佶,是南宋君王,不善國政,卻在藝術上有極大的成就,尤其喜愛書畫,在位期間,御府所藏書法名畫為前朝好幾倍,還立畫院推倡文藝,是一位十分特別的皇帝。但由於其疏於朝政,交由佞臣宦官掌握,以致於國弱民貧,導致金人入侵,自己也被金人擄去,死時才五十四歲。 徽宗他能書能畫,於山水、人物、花鳥、墨竹都十分精通,書法取法薛稷和黃山谷加以改變,自成一體,硬瘦勁挺,號「瘦金體」。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青原、香岩、日观峰道人。山东诸城人。乾隆辛未(1751)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协办大学士,嘉庆戊午(1798)授体仁阁大学士,越年加太子少保衔,谥文清。
艺术中国
  刘氏的书艺小楷尤胜,笔涩体腴,力劲墨厚,似肉多骨少,实绵里藏针。清人徐珂谓:“其书之佳妙,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近人曾熙称:“文清出自董思翁,而能上跻魏晋,力厚骨劲,气苍韵遒,以何绍基之天才,亦不无取法,信帖学之大成也。”除却高度评价了刘氏的别致书艺,并点出了天才如何绍基,也还是吸取了刘氏的养料。

  此小楷册,紫檀面且嵌银丝纹,内页四环以瓷青纸手绘金银双色白描螭纹西番莲图案,当是内府佳笺,并为“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收藏,颇可赏玩。此册小楷为刘氏书录古文辞赋及自撰诗文。先后续书于乾隆乙亥、丙子间(1755——1756),堪称是青壮期精心之作,笔者以为此册书法之妙,在于肥而拒其臃肿,扁而拒其势萎,黑而拒其墨猪。正因为刘氏善于巧拨机关,从而肥而得其雍容华贵,扁而得其飘逸洒脱,黑而得其磊落神气,富有辩证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昌硕 篆书小戎诗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9 05:06 , Processed in 0.04262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