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88|回复: 388

革新之后的中医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力发展中医事业——之前,有人“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充分证明”了要废除中医药的理由。但是,我要说,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大力发展中医中药。

有志向的专业人士,可以针对中西医作些专业研究,把中西医历史与现今的长处与短处作些总结比较,以利于中医在国家及国际医学中的定位;把古医书作些翻译,让普通不懂古文者也能比较容易地读懂看懂,这样有利于中医的传承与传播;分阶段地革新与完善中医理论体系,尽可能地利用现代科学与文明成果,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促进中医的发展……

个人以为:医学本身应该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西医在治疗上占有优势;中医在某些治疗领域有特长,但总的说来还是不具备优势(既治疗疾病上,中西医得分三比七)。但在预防疾病与调理人体健康上,西医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中医的,因为中医本身的立足点就是以调理人体功能为主!所以,中医要发展,必须在自己的长处方面花大力气,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才能取得相应优势!

在人们健康与疾病治疗与预防的问题上,中医如果找对了方向,占领了预防主战场,并且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绝不可能输给西医的!

中医的地位与现状

中医的历史,可以说跟中国的历史一样的长。批判者可以拿出一大堆事例,来说明中医的没落与无能;而赞成者同样可以举出一大堆事例来证明中医不乏先进性与实用性。这些矛盾的看法,本身就说明了中医地位的尴尬。

多数批判者恨不得一棒子把中医打死,或者推倒重来,来个另起炉灶;而不少赞成者却认为中医根本不需要与时俱进,只需继承即可。

这种种的矛盾看法与相互对立的方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医的发展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中医的发展现实与人们的期望相差了太远的距离了!

可是,没有多少人真正地为中医着想,为中医好,为人民好;没有多少人愿意而且付诸于实际行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中医引上正轨,让中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
人们对医学的误解

(一)西医快中医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得病之后的健康恢复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论西医也好中医也罢,一般地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疾病的进程,人们能够改变的,多是疾病的一些表象症状。比如感冒的病程约为一二个星期,人们从感染上感冒病毒患上感冒开始,到病毒被清除身体健康恢复,就得要一二个星期,即使用再多的西药,也不可能加速感冒的恢复进程,人们能够减轻感冒的症状,让人好受一些,但并没有减弱感冒病毒在人体的繁殖,也并没有加速感冒病毒的清除速度。因此,中医治疗一种疾病需要多少天的疗程,相对而言,西医需要相似的疗程。只有很少一些疾病,当被损伤的人体组织被彻底清除后(比如癌肿直接被切除),疾病会得以迅速清除。

(二)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很显然,这是根本错误的。首先,这些人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标,什么是本。笼统地把西医中医进行归类、区分,是不科学的。中医的着眼点是人体本身,把调理人体自身功能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从全身性自身性疾病来说,针对人体整体进行治疗与调理,是治本;可是,如果是外因造成的疾病,却针对整个人体进行治疗与调理,就不能以治本来解释了。相反,西医针对疾病病原本身的治疗方法,则更可以说是“治本”,当清除了造成人体疾病的原因,人体就健康正常了,这难道不是“治本”么?而中医即使再使力调整人体功能,却根本没有清除造成人体疾病的本源,又怎能使疾病好转呢?这又怎能说是“治本”呢?很简单的例子,当天花、鼠疫、霍乱传播的时候,再强的身体,再好的抵抗力,用上再好的中医药,人们对这个疾病也没有多么大的免疫能力,因为这些疾病本身对人群是“普遍易感”的。而西医针对这些疾病病原的防疫针,以及相对应的抗生素,才是“治本”良药!

(三)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很显然,中药不仅有毒副作用,而且有比西药不少的毒副作用!只是因为中医药的研究不够深入,还有许多中药的毒副作用不被人们所熟知!麻黄是中药吧?它还是毒品!砒霜是中药吧?它还是毒药!即使是一般的中草药,同样有这样的那样的毒副作用!中医以毒物入药,以滥用矿物,让患者吞服大量的重金属或其它有害成分最为普遍。除中医推荐用来治疗精神性疾病的朱砂、辰砂含汞,密陀僧、禹余粮含铅以外,国内已有临床报道证明,中医成药的天王补心丹、牛黄解毒片、大活络丹、至宝锭、紫雪散容易导致肾中毒,甚至双肾萎缩;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等,可引起洋地黄样心律失常;云南白药、小活络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毒可出现口唇麻木、头晕恶心、最终可致心律紊乱以致死亡。如此等等。目前的临床统计表明,在所有中药的毒性作用中,以肝中毒最为多见。值得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的是,由于中医入药方法上相当混乱,不可能指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有中医药物进行药理分析,和对其毒性进行一一甄别。因此,中医究竟选择了多少毒物入药,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一点与西医在药品投入临床之前,事先阐明其毒副作用及其用药限量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的正确解读是:“纯中药制剂,尚未阐明其毒副作用”。

(四)中医疗效好,偏方治大病,价钱便宜。中医的先进性(有效性)多数流于传说,而非广泛的现实。

人的一生中一般可有若干个健康阶段与非健康阶段。而非健康阶段通常是致病源作用于人体,造成人体机能失衡。它一般又分为几个阶段:(1)无反应阶段,一般也可称为潜伏期。比如细菌侵入人体后,可能进行繁殖,数量增加;也可能因为人体的免疫作用,细菌数量减少甚至被完全消灭。这时人体没有任何的自觉症状,诊查也没有体征。此期致病因素不能清除则走向疾病期,致病因素清除则不发生疾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也感知不到被致病因素侵入。(2)发病阶段,即疾病期。出现临床症状及可查出体征。(3)转归。经过治疗及患者机体的自动修复,疾病减轻甚至被治愈;或者疾病加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人的死亡。

中医由于其立医的角度不同,因此,它不可能有强过西医的医疗效果;而所谓的偏方治大病,也只能是在各种正常方式使用尽了之后针对无法医治的疾病的最后无奈选择,“一锤子买卖”,碰巧“治”好了,就是好方;治不好,也无话可说。这是不能以常规而论的,就如拿污物来催吐一般,是不能被称作“医疗”的。

而现今中医中药是否真的还属于“便宜”系列,到各药店及中医院去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二,
中医学与科学的关系——为什么中医也要讲科学。

要说中医也要讲科学,首先就得明白,什么是“科学”。一般认为,“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是真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实证的方法,要用实验观察来证实;是理性的方法,要用归纳逻辑、演绎逻辑来推理的。科学方法是实证的,理性的。

所谓科学性,即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管理、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技术

有理论认为:“中医药学不存在创新的问题,而只有继承、发扬与提高之路。对中医药进行创新,以现代化的道路去改造它,将把中医药的原汁原味彻底破坏掉,这是个错误的路线。”

其实,不思进取,不与时俱进,不按实际情况办事,“病变而药不变”,才是真正的错误!

有人说:中医理论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创立的学科,具有超时代的内涵。

这就更不靠谱了。医学就是医学,它是根本不同于哲学的!再说,经证实,古老的哲学,有许多其本身就是非常局限、错误与漏洞百出的。试问:唯心主义的哲学,能够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相比先进性吗?而中医,可以说,绝大部分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其中许多思想与理论,并非是踏踏实实的医学研究的产物,而是凭想当然的产物!这,难道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与方法吗?

中医对人体、疾病与药品的认知与使用缺乏科学性。

(一)
中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缺乏科学性。

人体是很复杂的。对于人体的认识,中西医都做了许多工作,但中医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的原因及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的原因,因此多流于表面,且多以“想当然”似的推论居多,而且一些人更盲目地认为这正是中医的正确之处——既与西医不相同,又占据了医学与辩证法等哲学制高点。而根本缺乏象西医那样科学的脚踏实地的工作方法与研究方式,力求从各个层面全面地证实在现实中所遇到的一切不解之处。

举个例子,关于“脾”这个器官,我们来看中西医对它的认识的区别:

西医是这样描述其形态位置与功能的:脾位于左季肋区,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脾为扁椭圆形或扁三角形的实质性器官,可分为前、后两端,上、下两缘,脏面和膈面。脾前端较宽朝向前外方;后端圆钝朝向后内方。脾下缘较钝向后下方;上缘锐利朝前上方并有23个深陷的脾切迹,是触诊时辨认脾的标志。脾的膈面平滑隆凸,贴于膈穹窿下面;脏面凹陷,其中央有脾门,是神经血管等出、入脾之处。脏面前上方与胃底相贴,后下方与左肾和左肾上腺邻靠。脾脏胚胎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能产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能将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细胞吞噬消灭。它还能吞噬血液中的细菌、原虫和异物。脾有丰富的血窦,可储存一定量(约200毫升)的血液,在机体剧烈运动或爬山或突然失血时,脾的平滑肌收缩,放出血液以补充机体的需要。脾中的淋巴细胞还能制造抗体。

免疫功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脾是各种成熟淋巴细胞的定居场所。其中B细胞约占脾淋巴细胞总数的60%T细胞约占4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脾是机体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血液中的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经血液循环进入脾脏,可刺激TB细胞分化、增殖,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脾是体内抗体产生的主要器官在机体的防御、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地位。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脾可以合成并分泌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如某些补体成分等。

4、过滤作用体内约90%的循环血液要流经脾脏,脾内的和树突状细胞均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可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衰老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复合物以及其它异物,从而发挥过滤作用,使血液得到净化。…………

中医的描述是这样的:五脏之一,位于中焦,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并与四肢、肌肉密切相关。

在解剖上,中医的脾没有具体的位置,一般认为是抽象化的脏器,属五脏之一。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论其作用时,往往脾胃联称。脾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所以说脾是后天之本。脾又能统摄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再输布于其它脏腑以化生血气。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产生,则有赖于脾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脾能运化水湿,和水液的代谢有关﹔同时脾还与四肢、肌肉等有关,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四肢活动有力,肌肉丰满壮实。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卷中:脾为脏胃为府。象土,旺于季,绝于春,死于甲乙。其音宫,其色黄,其性兼静及喜于和,其养肉,其候唇,其味甘,其臭香,其液涎,其声歌。脾藏意生思,思伤脾。脾者,仓廪之官,及为之本营之居也。脾气兼并,故五味出焉。其华与劳在唇之四白,其充在肌肉。通过修炼脾气,可以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之升降和利,中土的运化水谷机能健旺,荣卫气血津液的化源增加,机体营养得到加强,使五脏六腑各发挥其正常的机能。

中医学界一直对将spleen翻译成脾颇有微词,认为是一种极为错误的翻译方式,因为与中医学的“脾”不属于同一器官且功能冲突。

很明显,西医把“脾”在人体中的位置、大小、色泽、各种相邻关系,其内部构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大家,人们一看便知“脾”究竟是什么样子。对于功能,西医也没有象中医一样想当然地给它安上一些功能,而是一步步地予以证实,比如切除一部分脾组织后,人体会有哪些变化,长期观察,无数次地实验与检验,同时在临床过程中,通过对脾损伤、脾疾病等的治疗,再把数据加以统计与总结,反过来进一步地对脾的作用加以认识,从而确立脾在人体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好地为医学服务于人类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反观中医呢?虽然对“脾”也描述了一大堆,但是有谁能够明白,“脾”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长在哪里?它的那些所谓的功能,是通过什么方式与步骤得以让人了解的?它又是因为什么样的结构,具有了那些“功能”?相比于西医,中医所指的“脾”,揉合了“胃”、肠、肝等的部分功能,却根本没有一点“脾”这个脏器本身的功能……

相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这正是中医的致命缺陷——不求甚解、想当然。这既导致了中医无法进步,也让它与西医格格不入,甚至使它成为科学的对立面。同时,当在现实中遭受到来自西医的强力冲击时,不少人却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西医及国家政策,认为原因来自于西医!他们根本不去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去思考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他们也就根本不明白今后中医究竟该走一条怎样的路。

(二)中医对疾病缺乏科学的分析与实践。医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本是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知识体系。事实上,人类的疾病本身也是变化多端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除了医学尚未认识到和解决的疾病外,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的疾病,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在世界许多地方流行的SARS、前两年至今仍在流行的禽流感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任何医学,即使怎么发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不可能战胜所有的疾病,尤其不能很快战胜那些新型的疾病。

中医则一直漠视这个事实。对于中医医生所接触的疾病,不管是已经认识的,还是尚未认识的,他总可以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术语来装腔作势地作些“辩证”,就连SARS和H5N1型禽流感那样的新型疾病,甚至AIDS病,中医医生都要煞有介事是“辩证”一番。不仅如此,它甚至能够针对所有的疾病开出药方。“包医百病”这个成语出自中国,恐怕不是偶然的。

中国医学界这种不求甚解而又装腔作势的风气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遗患。

(三)中医对治疗疾病的药物缺乏科学的分析与选择。自古以来,中医药界流传着“神农尝百草”及许多大夫行医尝药的故事。这应该就是中药药性分析的事实之一。而许多中草药药性的认识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由现实来证实其药性及疗效的。但是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其发展是很艰难曲折的,其过程也一定是非常坎坷与危险的——毕竟,是医者拿自己和病人的生命一次次做“实验”得出结果来的——况且这个结果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而西医则充分利用科学方法与科技成果,通过对药物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提纯,然后把经过提纯的成分在动物身上做敏感及毒性试验,得出治疗量与中毒量等各种相关数据。然后,才会在少数自愿者身上进行药物试验,确证对人没有伤害后,才会进行临床应用……

科学技术能够大力促进中医药学的进步与发展。中草药的鳞选、种植与炮制,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与规范的措施,离不开现代科学的技术与方法。科技不仅能够使中草药药性更稳定,药量更合适,药效更优化,而且经过标准化处理与鳞选后,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以往中药非常重视产地,但所谓“原产地中药”并没有科学的辨别方法,因为一个品种的药品,你种到哪里都长得象一种样子,收获后更难分辨它是从哪里种植出来的,它们的药性有什么差别?如果仅凭以往鉴定中药的方式对现在市场上的中药进行甄别,不用现代化验等科学方法进行检测,又怎能辨别它们的优劣?当今野生中草药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数量带来的医疗保健的需要,而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只能让人们必须走种植之路。但在现代社会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原产地”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甚至非原产地只要气候条件与环境合适,种植出来的药品可能还具有更好的药物疗效。只讲中药的原产地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对药品原料的科学种植与采集及对药物有效含量的科学测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科学化是药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四)中医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早已束手无策。

新中国成立九年后的1958年,中国的伟人毛主席在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之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了《送瘟神》一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瘟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它带给了人类无穷无尽的灾难,可是,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人们既对这些疾病惊恐之至,却又对这些疾病无可奈何。医生们根本找不到认识与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人们在医生跟前得不到答案,于是不得不信“巫”,由此“瘟神”得以成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运用科技工具,逐渐对造成人类这些“瘟”病的病源有了认识,找到了病原菌,从而找到了治疗这些疾病的钥匙。当今,曾经带给人类极大灾难的疾病“天花”早已被人类灭绝,而一些长期困扰与危害人类的疾病如小儿麻痹症、麻疹、百日咳等,也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与预防下,完全被控制,基本被消灭。而以前一些烈性疾病,人们谈及即为之色变的如霍乱、伤寒、鼠疫等疾病,也早已被现代医学所掌控。

中医,包括西医里的古代医学,对伤及人类的这些疾病,历来是束手无策的,同时,由于对这些疾病没有任何的正确认识,只知对其表象进行一些毫无作用的“辩证施治”,因此,不仅没有治好这些疾病,而且因为不当的预防措施(甚至许多医者根本不知道要预防),反而使疾病面得以迅速扩展。

(五)中医对许多疾病根本没有历史资料可寻。随着人类生活的改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恶性肿瘤、高血压病等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日益增高,老年病成了当今人类最主要的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消耗着人们的金钱与精力。可是,由于历史上中国人平均寿命很低,只是到了最近才得以大幅度地提高(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还是与西医的推广不无关系),在以前几千年间人们根本没有生存到大量出现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年龄,多数人就已经不在人世了;即使一些人活到了老年,但由于这部分人数量少,且在得病之后,既没有多少医疗资源供给,也因为条件所限很难进行相应的合理的诊断与治疗,同时中医由于师承等关系、相互保守与保留,况且所有的中医都没有系统的统计与研究资料,因此根本不可能从中医的历史资料中得到有关这些疾病的全面的认识与治疗方法,以及避免或者减少这些疾病的措施。由此,才给世界留下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谑称和极其深刻的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印象。

三,
革新的目的与目标方向:

中医需不需要发展,能不能发展,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费过多的口舌,因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知道,一个医生越老越吃香,这是常识。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医者才会掌握更丰富的知识,见识更多的疾病。可是,我们有些人,为什么却会认为,越古老的中医越可靠呢?越古老,不是与现代相差得越远,其知识的总积累不是越少,人们认识人体与疾病、认识药物等不是越不深刻,越脱离现实吗?因此,与当代科技相结合,利用当代医学研究成果,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可以说,与时代同步前进,这是中医的不二选择!

中医的革新,最主要的是要认清自身的长处,扬长避短,使这项古老的事业焕发它最强劲的生命力,为全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服务。

中医的长处是什么?当然是在以人体为本而不是以疾病为本上,在预防保健上,在天然的治疗方式方法上,在天然的用药上!在有古老而丰富的健身方式相配合上——比如太极拳、养生气功、瑜伽(这虽然不是中国的,但同样属于天然养生法之类)、针灸推拿等!(中医针灸是中国人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薰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传统知识与实践。)

四,
革新的方式与方法。

1)中草药的标准化种植与生产。人类数量的大幅增长,需要大量的药材原料,标准化种植与生产,才能保证药品的质量与效力。

2)中药药性的科学化管理与研究。对中草药药性的研究,虽然我国进行了不少年,也研究了不少,但还远远不够,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远没有提出适合的国际标准。没有药物含量与药性的标准,就不能给出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的标准,也就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与合理性。

3)中医医学理论的现代化转变及与当代医学理论的衔接。在这点上,即使用上一千名专业人员及相关科技人员,花上十年二十年时间,研究费用每年十几个亿,十年下来也就才一百多亿,如果成功(其实没有什么如果,那是一定能够成功的),对于完成与世界上几十亿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科学研究来说,也是值得的。同时,因为当今的研究,省却了后人的烦恼,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相关人员在今后也就会少走弯路,少花费用,相比起来只会是属于省钱而不会是费钱的事业!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五,
将要取得的成果:

1)成功实现理论转型,占领70%的预防与保健市场,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合理与高效节约的基本健康方式。中医得天独厚的天然方式,“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方略,结合“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西医行医方针,实为一种极佳的方法。全力发挥中医之长,就一定可以在预防与保健领域成为引领潮流的主角!

2)在治疗领域,通过发展与进步,力争恢复与占领约50%的市场(包括国内与国际)。比如,在针对外感性疾病上,西药抗生素会越来失去原来的高效力,抗药性菌逐渐增多,细菌抗药性能逐渐增强,抗生素功能越来越弱,新药的发明永远跟不上细菌的变异更新,因此中医药疗法也就越来越有用武之地(但也只能是与西医相配合,而根本不可能替代之)。而在某些慢性病方面,中医药是可能成为主角的。

发表于 2010-11-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医
其真实目的是:全盘西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医
其真实目的是:全盘西化
rongjingji 发表于 2010-11-22 09:03



    不要动嘴就乱喷。要说就说些具体的。看不起这类什么也不懂的乱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木川 于 2010-11-22 13:31 编辑

中医就是科学,而且本身就很完备。
倒是西方的医学(生命科学),需要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自己。
比如,美国圣塔菲研究所就在研究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就是科学,而且本身就很完备。
倒是西方的医学(生命科学),需要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自己 ...
青木川 发表于 2010-11-22 12:41



    说说看,你所说的中医就是科学的根据是什么?
还有,许多人可是根本反对把中医与“科学”挂勾的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木川 于 2010-11-22 14:51 编辑
说说看,你所说的中医就是科学的根据是什么?
还有,许多人可是根本反对把中医与“科学”挂勾的噢。 ...
lezaiyisheng 发表于 2010-11-22 14:09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对真理的探索(或者说是追寻真理)。

西方科学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医
其真实目的是:全盘西化
rongjingji 发表于 2010-11-22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看,你所说的中医就是科学的根据是什么?
还有,许多人可是根本反对把中医与“科学”挂勾的噢。 ...
lezaiyisheng 发表于 2010-11-22 14:09

气——能量(或者能量/信息/物质三位一体)
阴阳——熵(熵流、熵变)
五行——自组织复杂系统模型(非线性、自组织、动态性)
人体阴阳/五行——结构/功能分形

理解以上对照的时候,最好从开放系统、耗散结构角度来看待人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心是好的,可是好心办坏事,帮了西医的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医
其真实目的是:全盘西化
rongjingji 发表于 2010-11-22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观中医呢?虽然对“脾”也描述了一大堆,但是有谁能够明白,“脾”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长在哪里?它的那些所谓的功能,是通过什么方式与步骤得以让人了解的?它又是因为什么样的结构,具有了那些“功能”?相比于西医,中医所指的“脾”,揉合了“胃”、肠、肝等的部分功能,却根本没有一点“脾”这个脏器本身的功能……
相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
仅此一例,就可以知道,头脑被条条框框拘束住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真正明白中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zaiyisheng 于 2010-11-23 13:43 编辑
反观中医呢?虽然对“脾”也描述了一大堆,但是有谁能够明白,“脾”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长在哪里?它 ...
虎虎 发表于 2010-11-22 22:58



   “你所说的条条框框”,对于任何事都是不可少的。请举一例说明,有什么事情可以不用条条框框的!何况,中医是给人看病的,不是拿来玩的,不是拿来看着耍的,没有条条框框,行吗?
另外,要驳,请把我的立论一条条都给驳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shy866 发表于 2010-11-22 14:52



    纯表情只能代表你没有判断问题的自我价值观。你算是支持了那个人,可是,你凭什么来支持他的呢?你应该说出你的理由吧?更何况,你所支持的人,也并没有说出他的理由!仅为反对而反对,有用么?有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虎虎 发表于 2010-11-22 22:53



    请见13楼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心是好的,可是好心办坏事,帮了西医的忙。
shy866 发表于 2010-11-22 15:31



    我帮西医的忙?就算是吧,那么,西医也好,中医也好,如果帮了它们,也就是帮了我们人类自己!
再说,难道中医药真的完美?如果真的完美,就不至于快成了“文化遗产”了。
噢,我错了,中国针灸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就让我们把中医当作古董一样保存起来吧!放在那里观赏就行了。小心点,别让它蒙上灰,也别太大意,以免把这个瓷器碰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帮西医的忙?就算是吧,那么,西医也好,中医也好,如果帮了它们,也就是帮了我们人类自己!
再说 ...
lezaiyisheng 发表于 2010-11-23 13:48



    中医要改,那也是中医圈儿内的事,用不着西医帮着改。中医死活,用不着西医“关心”。如果让“西医”和那些不懂中医的人去关心,最终会要了中医的命。中医的职责是救人,不是研究。那些认为中医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可以不看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要改,那也是中医圈儿内的事,用不着西医帮着改。中医死活,用不着西医“关心”。如果让“西医 ...
师子吼 发表于 2010-11-23 13:58



    按你的逻辑,你连医生都不是,更没有权利关心医疗的事,如果关心了,就当是放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师子吼
真是无知者无畏。如果讲不上道理,就不要讲,免得丢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你的逻辑,你连医生都不是,更没有权利关心医疗的事,如果关心了,就当是放屁 ...
lezaiyisheng 发表于 2010-11-23 15:02



    我不是医生,但我关心中国,更关心中国传统文化。西医关心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吗?他们更关心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师子吼
真是无知者无畏。如果讲不上道理,就不要讲,免得丢脸!
lezaiyisheng 发表于 2010-11-23 15:03



    你想讲什么道理,拿出来讲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1 13:52 , Processed in 1.71453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