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96|回复: 124

大转折——中国的对策与未来(转帖连载:5月27日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芐 于 2009-5-28 10:24 编辑

作者:黄飞鸿007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 金融危机与兴衰周期 4
第二章 扩张型文明 16
第三章 近代西方文明 26
第四章 二十世纪西方文明 35
第五章 中国文明 47
第六章 有清一代 57
第七章 当代西方文明的衰落 66
第八章 当代中国与中国文明 74
第九章 金融危机的对策 82
第十章 转折点后的世界 92
第十一章 下一个时代 102
第十二章 中国的角色与未来 111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当整个世界走出这一段连续弯道之后,不难想象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会有明显的变化,人们的很多观念也会相应随之变化。今天社会普遍认为不值得重视或者难以接受的某些东西,以后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去看待。这就譬如八十年代的人们,谈到出国旅游与家庭轿车的时候,感觉便如站在地球遥望火星一般;然而短短三十年后,这些早都已司空见惯。倘若有人在八十年代的街头谈论出国旅游如何报团签证,路人必定要以另类目之。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信心,危机中的社会更加需要坚实的信心。快速的经济增长当然可以给社会带来信心,但是危机中经济难免受到影响,社会总归需要找到其他的精神支柱。当我们去仔细解析这个大转折的时代,会很清晰的看到中国文明的合理性同样可以给社会提供坚实的信心与强大的凝聚力。笔者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中国进行一次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因为中国文化有很多合理的成分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几年后的人们谈到中国文明的优越性,应该已经觉得顺理成章。但是在眼下,深入探讨中国文明的优越性恐怕会引发很多争论,或许部分并不理性。社会舆论的演变有其自身必然遵守的法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违拗的。一种观点如果过于超前,将很难得到社会主流之共鸣,反而可能有揠苗助长之弊。

然跬步不积,无以千里。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软实力,也必然需要具有大国心态的国民。中国的复兴,必然要求中国人去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文明,也要求国人心理能够从近代的阴影走出来,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面貌去面对整个世界。大病初愈的人,看待很多问题心态都是难以做到平和的。不过经过三十年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心态应该已经部分走出了这个阶段。现在来讨论这个话题,或许并不见得是很超前的事情。同时,身处于二战后最严重的——或许可能升级为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萧条之中,让更多人看清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同时也更加客观理性的去看待自己的历史与文明,对于中国顺利渡过这场危机也是大有裨益的,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过于宏大,以如此有限的篇幅是很难把所有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讲清楚的。为了便于一般读者的阅读理解,只能简要介绍其主要脉络。讨论中讹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所有读者批评指正。

既然要讨论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总归要探讨世界为什么会转折,支配这个转折过程的有哪些深层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应当依靠现有的信息,尽可能的去预测一下世界经过转折之后大约会是什么样子,这个转折期对于中国有哪些机遇和危险,我们应当怎样去推进中国的复兴进程。随着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比较敏感的人们已经隐约看到了美国的衰落。似乎还不仅于此,金融危机的来势如此之汹涌,世界好像有一种隐藏的暗流将导致更大的变化发生。虽然现在未必能够完全说清楚是什么,但是有此预感的人们应当不再少数。西方文明是当今世界的主角,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转折,肯定与现在的主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看看居于领先地位的西方文明在这场危机中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2008年12月
于北京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金融危机与兴衰周期

后天来临

如果要用一部电影来形容最近几个月来全世界的感受,那么几年前的大片《后天》无疑是最合适的。电影中一场巨大的风暴和海啸首先吞没了整个纽约,而后迅速蔓延。世界各地的人们发现,几天前到处还都是艳阳高照,仅仅一夜之间全球都开始下雪。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寒潮来势之猛烈,令整个世界措手不及。由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这场金融海啸,与《后天》中的剧情如出一辙,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场海啸出现在金融领域。世界经济几乎是瞬间经历了从赤道到南极的飞速变化。自年初直到8月份,全世界都在为油和米操心,怎么抑制高油价和高粮价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各国经济政策需要考虑的优先问题。随着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这些问题迅速烟消云散。与电影中一样,海啸同样是从纽约开始,仅仅一个月就把全世界都拉下水。不到两个月,如何防止经济减速或衰退成为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在《后天》中,影片的导演只是向观众展示了全球寒潮来临时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不过极端气候中发生的事情远不止这些。读者想必对于美国05年的新奥尔良洪水记忆犹新,其间整个城市秩序荡然无存,遍地劫匪横行,连美国警察也参与其中。一面是城市痛苦的挣扎,另一面则是美国军队用磨洋工的速度在赌缺口。这才是极端气象条件下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那么当金融海啸袭来的时候,美国会不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新奥尔良?也许人们尚未开始思考,然而这决非空穴来风。这个问题非常宏大,结论影响深远,绝对不是简单类比就能够做出的。而且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外部大气候,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恐怕不可能脱离对外部大气候的预估,否则将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在这种极端的经济“气象”条件下预估美国的变化,不仅要把以往极端“气象”条件下的资料调出来参考,还要对所有正常条件下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毫无疑问,只有利用所有已知的气象资料建立去一个理论模型,才能够对未来的世界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期。

根据所有已知历史给出预测的结果是,当这场遍及全球的海啸结束,人类历史必定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谁的“抗寒”能力最强,就是下一个时代的领头羊。一个社会的“抗寒”能力,不是取决于其经济实力,而是取决于其文化。当我们对西方社会的演变进行解析之后,就会清楚的看到这一点。这场抗寒竞赛的胜出者将会是中国,中国经历的大风大浪实在太多,这点事情比起来的确算不得什么。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给出这个预测的过程,下面不妨首先看一下海啸的破坏力是如何积累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危机的形成
对于这场危机,从不同的层面上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解释的越深就越接近于其本质。如果我们抛开房地产泡沫次级贷款这些表面现象继续追问危机的深层根源,那么恐怕就不得不归之于国际金融秩序。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看一下国际政治秩序的演变。

在20世纪初世界政治是无秩序的,或者说国际政治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无政府状态导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维护世界和平,各国的战争行为不受制约,于是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大家意识到,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机构来部分履行世界政府的职能,维护整个世界的和平。这就是联合国的由来。从本质上说,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需要有一个世界政府。否则的话必然出现人类每个局部也就是每个国家之内是有秩序的,而国际层面是无秩序的。问题在于,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联合国这种形式来部分承担一个世界政府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的职能。

一个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维护秩序之外,还承担着整个社会货币供应的任务。通俗的说,也就是各国政府都要负责如何印钞票以及印多少钞票这件事情,一般由各国中央银行具体掌管。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实际上要求有一个全球的中央银行来负责整个国际贸易中的货币供应。不过建立一个这样的中央银行远比建立联合国要困难的多,因为这里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对于维护者本身是没有什么直接收益的,但是掌握货币发行权完全不同,开动印钞机就能够获得无穷无尽的收益。因此这实际上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国际政治问题,各国政府之间必定为此进行复杂的博弈。这个发行权要么掌握在地球手里,要么掌握在一个足够强大的国家手里,不可能建立一个世界央行去掌握它。这就导致了一个根本问题,各国国内的货币发行量是可控的,但是国际硬通货的发行量对其他国家而言都不可控,只由美国控制。美国如果不大量发行美元并维持贸易逆差,其他国家就没有美元可用。但是美国如果长期维持高额贸易逆差,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越来越高的债务负担,于是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下降,美元出现信用危机。这是国际金融秩序的致命缺陷。

事实上长期贸易逆差对于美国的物质生活来说是必需的,可以源源不断的让各国主动把资源类产品输送给美国人消费。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离开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日子是过不下去的。从二战之后到71年之前,美国的黄金储备足以支持其不断的发行美元。但是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宣布美元放弃与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 遂告崩溃。冷战时期西欧各国在安全方面都有求于美国,对于美国的这种赖帐行为无可奈何。不过这是远远不够的,美元必须再找到一个支柱来支持世界对美元的信心,这个支柱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首先支持以色列打赢一场中东战争,让中东各国的安全更加脆弱。然后基辛格出马穿梭游说,最后成功说服石油输出国组织使用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美元通过与石油这种必需品的捆绑,成功化解了美元的信用危机。

冷战结束后,欧洲不再甘心居于美国的跟班位置。到了小布什时代,美元的泛滥和欧元的出现使美国有必要将石油和美元绑的更紧。不论911事件的真相是怎样的,总之美国有了一个出兵中东的理由,可以把石油产地直接控制在自己手里。战争导致美国的军费开支激增,小布什迅速花完了克林顿留下的所有财政黑字。为了继续维持占领并准备下一场战争,美国政府放松了金融监管。这种放松很可能是有意的,虽然现在还很难看到证据。放松监管之后经济畸形繁荣,美国政府的短期收入增加,但是其代价是必然导致泡沫的出现造成长期危害。而美国准备的下一场战争,也就是入侵伊朗的战争,迟迟无法付诸行动。要发动这场战争,美国必须从朝鲜半岛抽调兵力否则不足使用。由于朝鲜核问题迟迟难以得到解决,美国只好等待,结果在战争还没有来得及打的时候,美国经济的泡沫就破灭了。假使战争打起来了,那么美国的衰落将由对伊朗的战争引发。现在则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金融危机充当了美国走向衰落的导火索。通过战争导致美国的衰落,恐怕时间会稍微慢一些;由金融危机来充当这个角色,过程会快的多。

简单的说,在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下,理想的局面就是美国人什么都不干专门借钱消费,刺激其他国家的出口。其他国家再把挣到的美元拿来买美国的国债或者其他债券,让美元流回美国。美国人再次借钱消费于是往复循环不止。但是这个体系的基本缺陷在于,美国如果只是消费,其国际地位将不复存在,其他国家也不会承认美元的信用。于是美国必须做点什么来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这样就有了近年中东地区的连续战争,将美国政府的债务不断腿推向新高。不仅美国政府,其社会不断消费并发放债券,必然积累越来越高的债务总额,早晚有一天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债务危机,彻底压垮全社会的资金链,这就是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国际金融秩序的基本缺陷导致其一定会解体,这是不可改变的趋势,问题仅仅在于美国社会的债务什么时候高到足以破坏全世界金融秩序的程度。金融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国际金融秩序彻底解体。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危机,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金融危机不但会导致美国走向衰落,同时也会导致整个西方文明走向衰落。后面的章节将详细证明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合危机
如果在08年10月份还可以侥幸的认为金融危机不会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话,那么今天恐怕不会有人还相信这一点。12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和联储主席伯南克警告小布什,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美国将陷入比29年到33年大萧条更加糟糕的衰退。美国汽车三巨头距离破产仅有一步之遥。

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说明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破灭,美国不可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在克林顿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是比较健康的,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一场技术革命的基础之上。当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今天称之为网络技术。同一时期美国用休克疗法 摧毁了俄罗斯经济,兵不血刃打垮了东南亚经济,吸引整个世界的储蓄流向美国债券市场,有利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网络泡沫在2001年破灭,时间上基本与9.11事件同步,此后美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依靠技术进步,而变成主要依靠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了金融资本主义这条路不通,眼下又没有任何新技术能够再引发一场技术革命,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再找到一条出路。如果美国的运气非常好,能够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并且走通的话,那么必然要在政治上进行重大的调整,如同资本主义在29年大危机之后的调整;不过现在的时代早已不同于八十年前了。也就是说,这场危机必然导致美国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实际上已经导致美国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大选的结果就是证明。因此金融危机绝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其必然从经济危机升级为一场政治危机,否则政治上的调整无法完成。当然进行调整的努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另外一码事。目前的金融危机仅仅是一个复合危机的前期阶段。这场复合危机的影响力以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本书将在后续章节详细讨论。

今天我们勉强还可以说,这是仅次于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29年的大萧条给世界都带来了什么,就会对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有更深刻的体会。29年大萧条在经济方面的破坏力无需赘言,以德国为例,总人口6600万中失业人口达1000万。整个社会在迷茫中选择了希特勒,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自一战后建立的短暂民主制结束。换言之大萧条在33年全面升级为一场政治危机,导致了德国的民主制瓦解。那么今天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再次导致民主国家出现民主制瓦解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关于其过程,我们在第十章《转折点后的世界》中进行详细讨论。大萧条带来的政治危机还远不止希特勒上台,政治危机通过二战这种形式体现出来,蔓延到整个世界,使得各国的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29年的大萧条,实际上其破坏力直到45年二战结束才基本释放完毕,时间跨度长达16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危机与美国的大陆化
如果说美国将要发生政治危机的话,那么这个危机将由什么来引发呢?虽然整个社会的普遍超前消费会给美国民众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掌握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何以一定会造成政治危机呢?就目前情况看,造成美国政治危机的诱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种族矛盾,另一个则是美元危机。

毫不夸张的说,美国经济是完全建立在其铸币权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政府发行的货币不能在全世界范围被接受的话,那么美国的日子就完全无法过下去。首先美国的消费依赖于进口全球各地的资源,美元如果不被接受,美国老百姓将买不到生活必需品。这个游戏的实质是用美国的纸去换其他国家的资源,前提当然是这种纸有很多人愿意要。另外,美国政府长年累月的超前消费,积累了巨额国债,数额之大已经超出了纽约时代广场国债钟的显示位数。之所以还能够借新债还旧债,因为大家都相信美国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把这些债务还上。形象地说,国际铸币权相当于美国政府手中的一张信用卡,而且可以只刷卡不还钱或者说还钱的办法就是再次刷卡。一旦这种信用不存在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偿付每年国债的利息都不够,根本不用谈本金。 因此,美元一旦陷入危机,美国政府连发动战争向国外转嫁危机的能力也没有,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美国苦心经营的东西合击伊朗的构想,只能永远停留在地图上了,如果五角大楼里真有这么一张地图的话。可以肯定,美元危机一定会导致美国的政治危机。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纽约丧失金融中心的地位已成定局。紧随其后的,就是美元丧失其国际硬通货的地位。其导火索有可能是某个中东国家首先宣布石油贸易与美元脱钩,也可能是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由于某种原因突然激化。美国在以色列进攻加沙的问题上如此暧昧,恐怕背后有说不出口的重大原因。具体由什么事件导致美元信用危机,这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现在尚无法准确地预计,不过要不了很久整个世界就会清楚地看到。世界范围内将出现抛售美元的狂潮,彻底淹没美联储和美国经济。大趋势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无可挽回,纵然格林斯潘复出,也只能徒叹奈何。美国的国力将随着美元地位的丧失一蹶不振。

美国的大陆化进程 是未来整个世界将要经历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世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美国大陆化程度加深的重要标志。其后发生的政治危机,将会继续加速这个过程。所谓美国的大陆化进程,是笔者自己定义的一个概念,其具体过程我们将在第十章详细讨论。简单说来就是美国的国家属性从准海洋国家向大陆国家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将会彻底改变整个世界,并且是单向进行不可逆的。当时曾提到,美元丧失国际硬通货地位,将会拖累全世界的贸易。以单一货币结算,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在美元陷入危机后,其他货币无法接替美元的地位。欧元区经济实力不足,人民币短期也不能壮大到这个程度。最大的可能性,恐怕是由“地球”来接替美联储的地位,也就是以地球发行的货币——黄金和白银——代替美元。黄金和白银的信用是由地球来担保的,不管社会如何变迁,黄金永远是黄金。

美国来的超级老太太
如果认为以上言论有危言耸听的意味,本书可以提供一个有力的反驳武器,那就是日本。日本从91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始终低迷不振,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其间几度出现经济负增长。结果日本还是经济总量第二,民主制还不是运行的好好的,根据什么说金融危机就会对现代民主制造成类似于德国二战前的那种破坏呢?不错,日本的确是长期处于经济低迷,而且经济上的不景气基本没有对政治生活产生破坏作用。问题在于,日本的传统与美国是不同的。日本从骨子里深受中国文化熏陶,而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儒家文化圈全部有高储蓄的倾向,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自己就有深刻的体会。日本社会的高储蓄率无疑使得整个社会对经济不景气的容忍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日本所处的位置比欧洲和美国更有利,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使得日本的出口市场增大。而这些国家自身的工业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于是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高科技产品,日本可以依靠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维持社会就业和经济运行。另外,日本的政治生活稳定是由美国来担保的。日本自身是战败国,全境由美国驻军,日本的政治生活乱无可乱,除非美军撤走。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实际是有重大影响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宏观经济从来不是孤立于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的一个子系统。即便是遇到相同的情况,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变化一定是不相同的。日本可以连续20年处于经济低迷而不出现政治危机,但是美国一定不行。我们不妨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年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从美国来了一个老太太。这位老太太姓名无可考,不过因为一件事名满神州、家喻户晓,那就是透支未来的钱买了一套房子。然后她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去还贷款,到临死还清了,自己住了半辈子豪宅。中国的一位老太太呢,攒了半辈子的钱,到临死才住上自己的房子。言下之意,中国人的观念太落后太保守了,没有超前消费的意识。美国这位老太太在中国转了一圈大有所获,粉丝数量之多估计本土的超级女声远远不及,我们不妨就称之为美国来的超级老太太。到了现在,这位超级老太太过的如何了呢?恐怕谁也不知道,她似乎一夜之间就从中国人的视野之中蒸发了。或许还不起贷款房子被银行没收了,此刻无家可归正在华尔街某个墙角里忍饥受冻。或许在房价高位时已经卖掉了,把包袱扔给了各种基金,为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倒闭和众多金融从业人员沦为失业一族贡献了一份力量,此刻则优哉游哉在某处别墅里数钱解闷。然而不论哪种情况,都无疑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高储蓄的社会,每个社会细胞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在透支未来的社会,每个社会细胞都无法容忍长期经济低迷,那样必然导致根本就还不起贷款。当一个社会普遍的倾向于超前消费而不是储蓄的时候,其社会制度岂能禁受的了长期经济低迷?中国人跟在美国超级老太太的屁股后面转,到底是可喜还是可悲?话说回来,从美国来的一开始就是个老太太,恐怕已经昭示了金融资本主义时日无多。当然,有历史知识的读者肯定还会搬出近代西方文明建立的制度如何实现了制衡,运行何等有效,两次世界大战并未能够打垮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已经与二战之前如何不同云云。本书的三四两章将会全面梳理近代西方文明的演变脉络,了解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这些反驳意见自然就会冰消瓦解。

美国老太太不仅给美国带来了金融危机,也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批年轻人成为房奴,每月背着沉重的月供,整个生活因为一套房子而彻底改变。房价下跌之后,大批业主退房又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断供则直接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安全。谈及此不免想到《全球通史》 中的一句话,西方带来的观念远比他们的武器更有破坏力。俄罗斯因为轻信西方经济学家的休克疗法,导致整个经济倒退了二十年。以后的人们回首这一段往事,肯定不会认为超级老太太的观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实际上,《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适用于全世界,适用于五百年以来直到今天的全部历史。希望读者能够重视这句话,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多次提到。中国曾经的痛苦,很大程度被西方的观念打败而不是被其武器打败。今天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有条件来彻底反思一下落后的原因和复兴的出路。当我们完成了这一过程之后,中国的复兴将是一片坦途。中国将彻底走出近代的阴影,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成为整个世界效仿的样板。本书的作用,则在于帮助中国更快的完成反思过程,并树立整个社会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心。

注:关于美国大陆化的详细解释,请参阅笔者数年关于世界近代史的电子书。下载链接见博客里的链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兴衰周期

经济危机是经济周期的产物,这已经是经济学常识了。更深层来看,那么金融危机又是什么力量的产物呢?事实上,导致这个危机出现的是兴衰周期,金融危机的最终结果将导致美国的衰落,也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经历一个从兴到衰的过程。尽管其表现形式是通过次级贷款、资金链断裂等等,但是这些只是兴衰周期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到了一定程度,兴衰周期的力量总要表现出来,不通过金融危机这条路,一定会通过其他路径。

这个世界周期性的现象很多,经济周期只是其中的一种。一般的经济危机体现的无非是经济周期的破坏力。不过在经济周期之外,一个国家甚至于一个文明还在服从着兴衰交替的周期。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经历过兴衰周期的变化,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今天只局限于英伦三岛,其他盛极一时连废墟都没有留下多少的国家比比皆是,只有美国暂时是一个例外。美国之所以例外,并不是因为她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而是她的历史太短,如此有限的历史长度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一个兴衰周期。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的经济危机,直到现在还在升级的过程之中。当美国的国际地位随着美元的危机一落千丈时,全世界将更加深刻的理解兴衰周期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面对着严重的危机,西方社会一定会开动脑筋去寻找一条出路。经济学号称西方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诺贝尔奖唯一垂青的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这次金融危机一定会再次引发西方经济学的一场革命。之所以说再次,因为29年到33年的大萧条就曾经引发一次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史称“凯恩斯革命”。在凯恩斯革命之前,西方经济学家们对于宏观经济学也曾涉及,但是没有出现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也没有人真正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革命

在讨论下一次经济学革命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看上一次西方经济学革命——凯恩斯革命。西方经济学早期主要关心的是微观经济问题。至于宏观问题,他们相信“供给会自动的创造需求”,同时市场会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所以用不着操心。西元1929到1933年大危机之后宏观经济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因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经济学家们更重视宏观问题。此后如何熨平经济周期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熨平经济周期,就是减少周期性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的破坏力。能够熨平经济周期的力量在哪里呢?只能在经济体系之外,因为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能力有其局限性,一定会导致经济周期的发生。外部的力量主要就是政治力量,所以大危机之后各发达国家都放弃了自由市场经济,改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通过运用行政力量对经济进行调控,同时辅以社会福利和税收等政策,使得经济相对比较平稳的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的发生。在二战后,凯恩斯学说让西方社会经历了长达25年的持续繁荣。此后由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学派逐渐式微。

回顾上一次大萧条给经济学带来的变化,我们不难预见这次金融危机将给未来经济学带来一场怎样的革命。那就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不仅要关心如何熨平经济周期,还要去关心如何熨平兴衰周期。经济体系肯定没有这个能力,一国的衰落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或发展受阻。依靠政治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兴衰周期一般都伴随着政治上的一些变化,政治家能够独善其身都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找来找去,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就只有文化了。如果大家觉得文化这个词比较空泛的话,我们可以换一个词,那就是道德或者说责任感。这种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经济学什么样子呢?西方经济学家肯定不知道,因为西方文明不具备熨平兴衰周期的能力。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只有中国文明。中国文明不仅是唯一历经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也是唯一能够在每次衰落后不断走向辉煌的文明。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文明最大的优势之一,请注意是之一,就是能够熨平兴衰周期;否则中国不可能在两千年的时间领先于世界。西方经济学家倘若想要找到熨平兴衰周期的方法,只有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吸取营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未来一定会在文化上引领世界。部分读者很可能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是隔年的黄历翻不得,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是白日做梦。理由无非是什么工业社会啦,或者是民主大潮啦,甚至于中国文化导致落后不适合于近代社会之类。实际上,这些观念和美国的超级老太太没什么两样,后面几章我们就会详细的解析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些观念的形成,本质上是对历史的看法使然,或者说是历史观使然。当我们理解了世界为什么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那么未来如何就一目了然。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将归于尘土。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朽的,只有文字。一个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文化,首先必须是重视教育的,这样才能保证在物质生活很困难的时候文化传统本身不至于中断。其次,文化本身要让人有深刻的归属感,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困难时期凝聚人心。另外,文化还要让整个民族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否则就不可能从废墟上再次站起。当经济学停留于社会的生产消费就业货币等话题时,以笔者看这只是狭义的经济学。应当说西方经济学两百年来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其视野和关注范围已经大大拓宽,但是这还仅仅是狭义的经济学。当经济学开始关心如何熨平一个国家的兴衰周期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广义经济学了。此时狭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伦理学等等一切,全部成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不过此时的经济一词已经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了,而是古汉语所讲的经济——经世济民的学问。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怎么办

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在全球经济形势如此剧烈动荡的时期,指望中国经济不受冲击是不可能的。从东南亚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实际上就是在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来刺激经济发展。到现在,十年已经过去。西方笃信凯恩斯的时间,也不过二十五年,我们还能够用多久呢?凯恩斯主义失势,起于滞涨的出现。而全世界上半年还在为大宗商品的涨价而苦恼,滞涨并没有过去,只是被需求剧烈下降暂时掩盖了。西方世界不可能再用凯恩斯主义,就是想用也无钱可用。冰岛政府已经破产,美国的部分州政府也接近破产的边缘,更不要讲拨出巨款投资。数月前通过的七千亿美元救市计划,目前业已投下去三千多亿,连个水花都没有看到。金融衍生工具的破坏力现在已经让全世界刻骨铭心,未来必定要走去杠杆化的道路。同时美国社会的债务负担已经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观念被放弃,再加之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需求的萎缩势将导致经济陷入负增长。失业和降薪会迫使部分优质贷款也变成次贷,形成大面积的信用卡危机。而美国现在也没有多少技术优势来通过对外贸易拉动国内需求,在金融资本主义盛行时其制造业已经严重空心化,眼下只有航空业勉强可以维持竞争力。相比美国而言,欧洲投入的资金数额更加庞大,效果同样不乐观。中国如果继续使用凯恩斯主义应对此次危机,恐怕收效也不会理想。

以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之高,一旦美国出现大范围消费萎缩或政治危机,对于中国出口的打击将非常沉重。单纯依靠投资来消化如此多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这个任务实在太有挑战性。同时中国在三十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否则在危机的冲击下,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等待西方经济学家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学是不现实的,西方文化没有此种传统,理解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经济学家绝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能够做到的。中国也完全没有理由继续跟在西方经济学家后面做跟班,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是靠西方的经济理论发展起来的。唯一一个顺利完成近代化的国家日本,也同样不是靠西方经济学的指引发展,西方经济学并没有告诉日本应当去掠夺邻国。但是日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在甲午战争后向中国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否则日本的工业化不可能完成。

另外我们也不应忘记上一次大危机期间中国的悲惨经历。29年的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日本于是疯狂向外转嫁危机,首先把目光放在了中国的东北。“不抵抗”的错误将整个东北拱手送给了日本,东北同胞的累累白骨成为日本走出危机的垫脚石。历史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这一次中国既不能也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当时之所以如此,一定程度上就在于被西方的思想所迷惑,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国际法和国际联盟的干预上,相信外国的干预胜过相信我们自己的枪杆子。如果我们当时抱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决和日本作战,日本并无足够的能力占领东三省。另一方面,当时国家陷于分裂状态,客观上使得日本有机可乘,如果国家是统一的,日本也无可奈何。现在虽然没有哪个国家要把中国当成危机中的垫脚石,不过以后有没有是很难说的,提早对此有所防备对于中国绝对是不可掉以轻心的。那么很自然,对我们的思想进行一下整理以防止重蹈覆辙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想办法加速中国的统一进程,必然对海峡两岸应对眼下的危机大有裨益。关于如何推进中国的统一,后续章节将专门讨论。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国的超级老太太已被礼送出境。问题在于,忽悠中国人的是不是只有这么一个老太太?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之中是否同样隐藏着某些形式的老太太?如果我们继续跟在这些老太太后面,很可能把中国引入歧途。这实际上要求中国去进行一次反思,也就是要想清楚哪些舶来品是促进中国发展的,哪些是让中国走弯路的。思想混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思想混乱导致了全社会人心浮躁,只能够依靠高增长来凝聚人心。当中国完成了这样的反思之后,社会将形成主流思想,纵然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暂时的大幅下滑,国家也能够继续保持稳定,从而为其他问题的解决腾出时间。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比如国家统一的完成和出口结构的改变。

不论如何应对危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政策必须具有前瞻性。在决策以何种方式应对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知道未来的世界将要变成什么样子,将会出现哪些有利于中国的变化和不利于中国的事件。然后才可能积极抓住战略机遇,规避外部风险,让中国顺利的从危机中走出来。指望金融危机能够在一两年的时间内结束,恐怕是不现实的。应对当前这样复杂的局面,要求中国具有真正的全球视野。这里所谓的全球视野,不仅包括能够看到今天世界是什么样,而且要能够理解世界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世界向何处去

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要求我们必须首先预见到世界将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应该说是社会科学最顶尖的问题了。每一个社会科学的分支都在研究某一领域过去发生的事情,然后据此建立一些规律,来预测未来这一领域的变化。比如经济学家总归要知道以前的经济史,才能够以经济史来证明其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国际政治学家也同样是在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总结经验然后来预计将要发生的事情。实际上一切理论预测的过程都是如此,就如同天气预报一般,通过已经出现的雨雪阴晴来推断未来的天气变化。因此,在分析世界向何处去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以前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又是经过何种途径演变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

文明冲突论在出现之初是饱受争议的。某些学者总归是这样,一种新的理论出现,必定要横加指责要求拿出证据来才肯罢休。倘若在西元1840年,提出中国将要陷入被瓜分的威胁中,这样的学者也一定会缠着要拿出证据,否则必然当作异端进行口诛笔伐。问题是1840年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可以说明中国会陷入被瓜分的威胁,只有理论分析能够做到。当证据出现的时候,中国已经血流成河,这证据又有什么用?文明冲突论的证据在911事件之前也是完全没有的,等到血的证据出现,其他声音也随之销声匿迹了。

随着伊拉克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增多,文明冲突的观念开始被普遍接受。前文已经提到,日本能够长期处于经济低迷而不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是由于高储蓄的传统使然。不同文化的社会,在同样的危机之中其反应是不同的。不难想见,走出危机之后的表现也同样是不同的。对于未来世界各国的走势,其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对西方世界而言,今天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直接来源于其文化传统,因此从分析西方文明的特点入手将会让我们对美国和欧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容易看清未来整个世界的走势。当我们看清这一点之后,整个世界将要学习中国文明的结论就不言自明了。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zhongshuj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文章昨天在天涯(tianya.cn)和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都被网站首页推荐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扩张型文明


所有的文明都要服从兴衰周期这个法则,但是不同的文明在兴衰周期中的表现不同。从兴衰周期的角度考察,西方文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起大落。其文明的繁荣必须依赖于扩张,当整个社会处于扩张段时,其所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社会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运转,社会井井有条生机勃勃。当扩张无以为继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运转失灵,而且是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转的运转失灵,整个社会随后进入黑暗阶段难以自拔。根据此种特性,不妨将西方文明称之为扩张型文明。西方文明从建立之日就具有这种特征。尽管西方文明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但是其基本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如果说中国文明是一浪接一浪的向前发展,那么西方文明属于只有一个波峰的文明,其波峰可能很高,但结束后的黑暗漫无尽头。这就是两种文明轨迹的基本差异。这种文明幼年的情况比较简单,从比较简单的时期入手,并且与现代西方文明进行对比,将更容易理解这种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现在的西方世界。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合称为西方文明的经典时代。英国诗人雪莱有言:“我们 都是希腊人”,即说明了希腊文明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尖端,海岸线曲折绵长,港口岛屿星罗棋布。其地形山脉纵横,将平原切割成小块。古希腊即由建立于平原地区的众多城邦组成。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大约相当于中国今天的几个乡镇到几个县。各城邦的人口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按照政治权利和地位的不同,分为公民、自由人和奴隶;其中自由人又分为本邦自由人和外邦自由人。公民既有人身自由,也拥有政治权利,可以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但是公民在各城邦的数量都不多,很少超过万人。雅典在鼎盛时期,公民人数也不过约2.5到3万人。西元前451年雅典法律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典人的男子成年后可以获得雅典公民权。不论是民主制城邦还是非民主制城邦,公民结成一个整体,统治剥削自由人与奴隶。本邦自由人是未被授予公民权的本邦人,比如某些城邦中居住在边区的居民;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贫困或违法等原因而丧失公民权的本邦人,此外还有一部分被释放的奴隶。外邦自由人是来自于其它城邦的移民。自由人有可能被授予公民权,但是这种希望通常都比较渺茫。居于社会底层的则是数量众多的奴隶,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战争中的俘虏。奴隶的构成主要是非希腊人,兼有部分希腊人。奴隶既无人身自由,亦无政治权利。他们是整个社会财富主要的创造者,但是劳动和卫生条件极其恶劣。

这种情况在今天还是经过一定的变化后存在着,比如拥有美国居留权而没有公民权的人,就相当于外邦自由人。公民在近代西方社会更加普遍,一般国内没有奴隶。其经济的繁荣不必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因为可以建立在剥削殖民地的基础上。二战之后可以建立在通过国际贸易剥削第三世界的基础上。不过西方文明对于奴隶制是情有独钟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科研经费就部分来自奴隶贩子,美国则因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爆发了南北战争。今天大量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他们对于美国社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美国的军队兵员并不要求是美国公民,大批的拉美裔移民希望通过服兵役获得合法身份,这就为伊拉克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炮灰。实际上近代西方文明经过文艺复兴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思维方式,由此指导而建立的社会制度,虽然已经表面上与奴隶制时代显著不同,其内核仍然是一致的。思维方式的传承,导致了近现代历史与经典时代惊人的相似性。我们暂时不必看任何具体的事件,看一下地理背景就能够体会到。

从地理环境角度看,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尖端,古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而观察世界地图不难发现,整个欧洲就是一个大半岛。欧洲的三面分别被地中海、大西洋和北冰洋所包围。欧洲也同样处于国家林立的状态,各国在近代历史上征伐不断。甚至不仅仅是欧洲,我们如果把半岛看成两面或三面由海洋包围的一块陆地的话,那么美国其实就是一个半岛,其领土东西南三面被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所包围。其北方邻国加拿大同样如此,领土分别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所包围。至于发展比较好的澳洲、新西兰、南非,要么是岛国要么是半岛。如果说西方文明是一种海洋文明或者说海洋性很强的文明,而中国文明是大陆文明的话,想来读者应当不会有很大异议。这里实际上同时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相似性。所谓自相似性是指一个复杂系统中的任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似性,整体中的任何一个局部经过放大都能够与整体完全一样或者说体现整体的基本特征。如果一个图形是自相似的,那么在数学上就称之为分形。以笔者拙见,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衔接位置。通过对人类历史自相似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描述和理解人类历史这个复杂系统。


插图:著名的分形—koch曲线

反观中国历史,情况是迥然不同的。黄帝打败炎帝之时,如果一定要把整个炎帝部落变成奴隶的话,未必没有这个实力。但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根本没有如此选择,甚至连进行这种尝试的打算都没有。恰恰相反,他们结成了同盟,两个部落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后的夏商周三代,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曾经出现过普遍广泛使用奴隶的情况。不同的文明,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希腊人未必会认可古代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同样古代中国人也不会欣赏古希腊人的选择。而思维方式的不同,通过历史的传承潜移默化得影响着每一个人,使得不同的文明之间缺乏认同感,从而造成文明的冲突,并直接决定了整个世界下一个时代的主题。每个文明的轨迹,实际上在其建立之初就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这一点在本章后续部分详细解释。


兴时不为衰时计

从经济角度说,各希腊城邦实行典型的奴隶制经济。奴隶的主要来源是对外战争中的俘虏,少部分为破产导致的债务奴隶。各城邦不论何种政体,其经济都建立在数量超过其公民数量的奴隶劳动基础之上。同时也有部分公民和自由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公民们结成一个整体,压迫和剥削奴隶与自由人。当然,自由人中也有奴隶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无法获得公民权;公民中也并不全是奴隶主。不过整体而言,公民集团垄断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权利,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下面不妨来考察一下,看看这个社会结构有哪些优劣之处。

当整个社会处于繁荣之中时,这套体系可以高效率的运作,尤其在民主制城邦。公民们通过运用手中的政治权利,使得国家政策体现了多数公民的意志,防止了自身利益被侵害,提高了整个国家机器的工作效率。在战时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自备粮食武器为国家作战。由于国家政策尊重了多数公民的权益,公民们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战斗意志和忠诚度都不成问题。如果仅仅看这些方面的话,似乎这个体制是相当完美的,除了奴隶制这个污点。但是做过设计工作的读者肯定知道,任何一个设计方案都要考虑在不利工况下进行校核。比如一个建筑,不仅要考虑平时美观耐用,还要考虑到一旦地震时能不能保证生命安全。轮船也是如此,不但要能乘风破浪,还要考虑到万一船体出现漏洞,如何保证其不沉。一个民族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谁永远走运或者背运,正所谓风水轮流转。那么我们就来推演一下这样的社会结构在不利工况下会发生什么。

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劳动力不能自给自足。为了补充死亡的奴隶,城邦必然存在着发动战争以掠夺劳动力的冲动,当然勒索战利品和扩张商业利益对于缓和公民集团的内部矛盾是同样有效的。这就是其文明扩张倾向的具体体现。假如一个城邦由于某种原因,其实力遭受了重大损失,那么这个城邦将没有力量去继续通过战争掠夺奴隶。结果必然是公民集团的生活水准下降,公民内部的矛盾激化。对于民主制城邦而言,公民会运用选票发泄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结果必定是执政者像走马灯一样轮换,社会秩序更加混乱。对于非民主制城邦而言,公民集团矛盾的激化同样要求统治者实行对外扩张,否则公民内部人心涣散将无法有效的控制自由人和奴隶,整个城邦可能被篡权。而自由人和奴隶长期处于无权的地位,当城邦衰落的时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有机可乘的时候。既然他们并不认同这个城邦是他们自己的国家,为什么不在城邦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来改善一下自己的地位和生活呢?因此,建筑于奴隶制之上的城邦,实际上是依靠公民集团的军事力量压制了国家内部潜在的敌人,并且从他们身上攫取经济利益以维持公民集团比较奢侈的生活。一旦公民集团由于对外扩张的终止而出现内讧,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不认同就会迅速表现出巨大的破坏力并摧毁其整个社会。这一点在雅典等民主制城邦体现得更加明显。当雅典等民主城邦经济萧条之后,其古典民主制随之土崩瓦解。因此,可以断定西方文明是只有一个波峰的文明,一旦衰落就不会再有复兴的潜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奴隶制导致的社会内部缺乏认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黎骚乱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看和新奥尔良洪水基本同时发生的事件。2005年底的法国骚乱就很典型的体现出社会各族群缺乏认同感这一深层矛盾。二战之后,西欧各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减缓并相继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应当指出的是,人口负增长往往会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不论是哪个国家在人口负增长阶段都需要慎之又慎。虽然机器大工业已经使得人类可以从众多繁杂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这就出现了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比较省事的方法,就是增加移民的数量。而移民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一个文化上如何融合的问题。这正是法国社会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之一。移民进入法国之后,往往从事的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职业,在社会上地位不高。这样导致移民成为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无法融入到主流社会之中,自然他们也不会对其他社会群体产生认同感。虽然理论上他们也可以参加到法国的政治生活中去,但是事实上他们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如果一定要用经典时代的历史来类比的话,他们的地位类似于希腊城邦中的外邦自由人。而这样一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演变成为一场风暴。当时的导火索是巴黎警察追逐两名移民后裔,两名少年荒不择路进入变电站不幸触电身亡。这个消息让移民的不满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在巴黎打砸店铺焚烧汽车。随后的几天这种骚乱蔓延到法国各地,法国各城市只得夜间实行宵禁。一时各国旅行社纷纷取消前往巴黎的行程,给法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当时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形势稳定,社会矛盾并未激化,骚乱得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逐渐平息。倘若骚乱不是发生在2005年而是现在,则事态将蔓延到何种程度,殊难逆料。现代资本主义只是以繁荣暂时掩盖了社会内部认同感的缺乏,远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解决的话,只有向融合型文明学习。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希腊和美国已经出现了骚乱。希腊的骚乱由于希腊警察打死一名青年引发,目前为止导致希腊内阁大换血,但是社会还是不满意,骚乱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果不及早弥合社会的深层矛盾,恐怕种族问题会和骚乱结合起来。美国的骚乱眼下规模尚小,但是直接与种族问题挂钩。2009年元旦时美国警察在火车站打死了一名黑人青年,引发黑人大面积不满,骚乱正在升级之中。对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而言,这是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导致白人和黑人对这位非洲裔总统都产生严重的抵制情绪,他本人将陷入空前孤立的程度。

“Say a word in heart”

对于西方文明只有一个波峰的结论,读者可能有疑惑:那么有没有办法在军事实力不足时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呢?或许可以设想,不妨让自由人和奴隶参军以提升城邦军事实力。很遗憾,这个办法造成的麻烦更大。如果广泛的授予公民权,则必然降低了原有公民的生活标准,导致原有公民的激烈反对。如果不授予公民权,而以军饷吸引奴隶和自由人参军,那么实质上就是用雇佣兵役制代替公民兵役制。让自由人和奴隶参军,充其量可以在扩张期使用,在衰落期如此行事必然自寻死路。由于古罗马的版图远大于古希腊,因此这个转变造成的破坏力在古罗马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古罗马早期也和希腊城邦一样,实行公民兵役制,所有公民在战时自备口粮武器参军以履行自己保卫国家的义务。后来由于罗马军队的腐化和蛮族军事力量的威胁,罗马不得不放弃公民兵役制改行雇佣兵役制。雇佣兵为了经济利益追随将领作战,缺乏对于国家的责任感,逐渐蜕化为将领攫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各派将领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动内战,直接导致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化。到了帝国时期,这个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本加厉。罗马人生育率低下兵员不足,为了图省事就大量雇佣蛮族加入军队。结果皇帝成为军队随意废立的玩物,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其间最为夸张的例子是罗马禁卫军甚至把皇位拿来拍卖。

话说西元193年,罗马皇帝珀蒂纳克斯提出要整顿一下军队纪律。话音未落,禁卫军就不干了。当时的皇帝已经是傀儡,禁卫军肯定认为:让你做皇帝就是给你面子,竟敢对禁卫军指手画脚,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三百多禁卫军二话没说直接兵变杀死了皇帝珀蒂纳克斯。不过很明显,禁卫军的智商实在不高。如此之大的行动完全没有考虑如何收场善后,一时头脑发热就不知天高地厚公然弑君。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没有皇帝,禁卫军只好临时抱佛脚,请来资深的元老院议员商量。然而珀蒂纳克斯颇有民望,禁卫军请来了不少议员却无人响应,谁也不想出来背骂名。应当说在商业氛围的熏陶下,禁卫军还是颇有些创新思维的。既然没人愿意当皇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皇位卖了得了。如此有商业头脑的人,自然是知道广告的重要性。于是士兵们被打发到城墙上四处高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罗马皇位大拍卖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卖的还就真有敢买的。经过轮番加价,最后一个名叫朱利安努斯的富翁买下了皇位。拍卖台上一锤定音,他就是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了。至于结果,毫无疑问他只能是个傀儡。不久各地反叛纷起,这场闹剧以元老院处死朱利安努斯而收场。

美国这个国家是特殊的,因为她的历史太短暂,否则美国不会是美国。正因为美国历史经验太少,才敢于大量让拉美裔移民进入军队。到2003年,进入美国的拉美裔非法移民达到约1000万人;2004年拉美裔移民总数已经超过美国黑人,目前总数约4200万人。伊拉克前线每6个美国军人中就有1个拉美裔。因《文明冲突论》名噪全球的亨廷顿以《拉美移民的挑战》一文发出警告,拉美裔移民对美国构成的挑战,要远远大于魁北克对加拿大构成的挑战。在2008年的美国大选中,拉美裔和黑人对政治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三分之二的拉美裔和96%的黑人投票支持奥巴马,而支持奥巴马的白人男性实际上少于麦凯恩。假如不是少数族裔如此大比例的支持,胜利的一定是麦凯恩而不是奥巴马。美国社会已经隐约分成了正统白人和少数族裔两大阵营。当美国丧失国际铸币权之后,拉美裔和黑人退伍士兵一定会有所动作,说不定他们当年就曾经参与过伊拉克监狱里的虐囚事件,对于那些酷刑记忆犹新。而这一次这些酷刑将不是用在伊拉克战俘身上,因为他们站在美国的国土上。美国将成为巨大的新奥尔良,社会境遇之惨恐怕是绝大多数美国人连想都不曾想过的。这些自认为上帝选民的人们早就习惯了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其他国家的人们忍受这种痛苦。然而随着奥巴马的当选,大趋势已经彻底形成,这一局面再天才的政治家也无法改变了,太晚了。

上述情况如果用比较学术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那就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权利和地位不同,导致了不同的阶层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不同。如果多数人缺乏国家认同感的话,那么整个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希望读者记住这一点,不论什么国家,如果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不足,动员能力都必然大打折扣。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将是很有用的,这里体现了得民心的重要性。如果把缺乏国家认同感的人员招募从军的话,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表在国际观察了,版主帮移到经济纵横了,谢谢版主。但这篇文章写到后面,感觉还是放到国际观察更合适一些。经济危机只是个引子,这篇文章的目的决不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作者所说的从大历史观、从世界范围内来谈论“经世济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衰落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希腊城邦在其扩张期可以保持蒸蒸日上的局面,一旦实力大损之后就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恢复元气,只能一路衰落下去。这就是本章开头所提到的特点,西方文明的轨迹是大起大落的,而且只有一个波峰。那么历史上造成希腊城邦制衰亡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西方文明的另一个特点,即不能完成稳固的统一。

前文已经介绍过,所有城邦都是小国寡民。那么会不会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这些城邦稳定得统一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城邦实行的奴隶制。毫无疑问的是,掠夺奴隶和财富的行为本质上是以邻为壑,四面树敌。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自然也会指导各城邦处理其外交事务,结果必然是造成仇恨的普遍蔓延。那么由此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任何希腊人都不可能长期稳定的统一希腊。纵然希腊境内一时出现极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了希腊所有的城邦,但各城邦对其的仇恨,以及各城邦之间彼此的仇恨,将使得整个国家无法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完全依赖于军事力量的统一永远是不稳固的,一旦出现战败或危机,整个国家就会迅速土崩瓦解,再也无法统一起来。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统一成为一个大国,那么公民将丧失对国家的控制。这种情况同样在民主制城邦体现的更加典型。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古典民主制国家必须周期性地召开公民大会,然而随着领土面积的扩大,召开公民大会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所有公民都居住在首都之中或近郊,那么这个国家对于其领土将没有控制力,因为军队只来自于公民。如果要控制远方的领土,必然要求公民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或者驻扎。如此一来,这些公民势必被边缘化,古代社会信息传递的速度低下必然导致他们无法及时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同时,参加一次公民大会的时间也会长得无法接受,而不参加公民大会必然导致贵族坐大,公民集团瓦解。假定每个边境要塞到首都的平均距离是100千米,这样大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市,那么自召集会议的通知发出到全体公民到齐,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会议结束后各地公民返回,差不多还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当然这是在沿途没有任何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否则时间只会更长。可见,随着领土面积的增加,召开公民大会必然变得越来越无法操作,其结果只能是城邦制国家的瓦解。

如果我们纵览整个罗马史,会发现罗马的历史精确地体现了版图大小对其政体的影响。罗马建立时仅有罗马城及周边一隅之地。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由于各种原因与贵族的矛盾激化,大批平民在西元前494年携带武器和平地离开罗马前往圣山,史称第一次撤离运动。贵族做出让步,允许平民选举保民官。此后又有第二次撤离运动。随着罗马共和国版图逐渐扩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前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罗马的领土范围超出亚平宁半岛后日渐居于下风。罗马的政体也就逐渐从共和制向寡头制转变,到镇压斯巴达起义(西元前71年)之后,罗马国家大政为凯撒、克拉苏、庞培三人把持,史称前三头同盟。此时的罗马基本属于寡头制向僭主制 过渡的后期。当凯撒征服高卢之后,罗马距离帝制仅有一步之遥了。这其实是历史演变的必然。古典民主制本质上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一旦领土面积扩大,民主制必然退出历史舞台。更深一层看,民主制使得扩张成为社会的必需,但是随着领土或者势力范围的扩大,民主制将变得无法操作,从而不得不让位于其他形式的政体。或者说,古典民主制的发展否定了古典民主制自身。可以想见的是,如果现代民主制出问题的话,一定会先从美国这个最大的国家开始。

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不难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影响历史上每一代人的行为,从而会使不同的文明走过完全不同的历史轨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文明的命运和轨迹,在最初建立这种文明的时候就已经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我们很容易想象得到,希腊人是不会觉得“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有多少道理的,其文明的特性决定了不会出现合的局面,只有分而已。没有经历过自然不觉得有道理。而稍微有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合久比分,分久必合”是对中国历史非常准确的简略概括。这里同样体现了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不同的历史轨迹。不同的历史轨迹,又进一步改变了各民族的语言词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改变又更深层的改变了其思维方式。很多在本民族看来非常自然,非常简单的观点,在其他民族看来则可能是完全无法理解的。那么当不同的民族凑在一起,自然是免不了要出现观念的冲突,彼此之间无法沟通,于是文明的冲突就形成了。纵观整个世界历史,能够在广大的地域范围内一次次从分裂走向统一,全世界仅有中国而已。倘若不是炎黄缔盟这一光耀千秋的正确选择,中国的统一恐怕将是无法想象的。

既然古希腊的思维方式导致其无法统一,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所有的希腊城邦陷入了拉帮结伙打群架的长期战争,那么这样的战争必然会终结希腊所有城邦的繁荣,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战争就会成为所有希腊城邦由巅峰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场战争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时间起于西元前431年,终于西元前404年。战争的双方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战争的起因主要是由于雅典的扩张倾向,雅典如今天的美国一般喜欢到处推销民主制。同时雅典越来越多的把提洛同盟变成了自己维持和扩张地中海霸权的工具,导致与斯巴达等城邦的矛盾激化。这场战争波及整个希腊语世界,几乎全部的希腊城邦都参与了战争。除去中间的短暂停战,战争持续时间长达27年。这次战争堪称是希腊语世界的世界大战,甚至可以说,两千三百年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更大范围内的重演。战争的结果,整个希腊世界繁荣不再,奴隶制经济进入衰退,希腊的古典民主制也随风逝去。

如果美国顺利的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并且陷入类似越南战争的泥潭而走向衰落的话,那么就是古希腊历史的重演。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美国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走向衰落。虽然起因不同,不过发挥作用的力量基本差不多。战争的作用在于破坏了经济,导致扩张能力的丧失,从而陷入衰落之中。金融危机的作用也大同小异,同样是破坏了美国经济,导致其军事扩张能力的丧失和金融扩张能力的丧失。由此也必然使整个美国陷入衰落而无法自拔。与古希腊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领土来得太容易,所以暂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国。到其衰落期,文化的特性就会显现出来,美国将无法维持其统一;因此美国的衰落必然同时伴随着美国的分裂。这个问题将在第十章详细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废奴就是废民主

分析至此,不难看出将整个经济建筑于奴隶劳动之上带来的问题。我们很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奴隶制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取消奴隶制在经济上全体公民都自食其力行不行?事实上,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最起码对于所有民主制城邦而言是不能这样去做的,除非他们主动放弃古典民主制。民主城邦的公民首先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否则他们终日要为自己的口粮奔忙,既没有时间和热情去关心政治,也不会有时间去参加公民大会。面对纷繁复杂的议题,根本无从决定如何投票。如此政治权利将在事实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迁延日久必然成为寡头政治或者僭主政治。如果说白了,搞民主其实是有闲工夫的人才能做的事情。而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获得足够多闲暇时间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直接或者间接建立在他人劳动的基础上,因此经济上必然选择奴隶制,而且要求广泛地普遍地使用奴隶。奴隶制事实上是古典民主制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而古希腊之所以吸引了全世界如此众多的目光,很大程度上因为古希腊所出现的民主城邦。梭伦改革、克里斯蒂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或译为贝壳放逐)等等,历来为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如果没有了民主制城邦,那么希腊也就不是希腊了,更不会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现代民主制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总统和政党都来自奉行奴隶制的南方,当然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不会惠及黑奴。在生活大幅度下滑的时候,没多少人会把民主当回事,古希腊如此,以后也会如此。29年大危机导致的德国民主制覆灭自不必提,美国国会在罗斯福新政头一百天授予罗斯福的权力,丝毫不小于希特勒。36年罗斯福因为工资法案曾经要事实上废除司法独立,由于最高法院主动认输而作罢。

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就如同前面谈到的,各阶层的权利地位与其兵役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政治体制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关系。每一个局部的设计与选择都不是孤立的,必须被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去加以考察。这里有必要再次提到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往往关注局部,而对整体关注不多。中国文明的思维方式往往关注整体,对局部关注不多。这样就导致了中医和西医的不同,西医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中医则往往认为一个器官的病变可能是另外一个器官导致的。文化本身也同样是受思维方式影响的。西方的社会科学,同样是把社会分割成局部去加以研究,于是就有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等等。但是如何把这些社会科学分支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以描绘一幅整个社会的全景图画,西方的社会科学并未作多少工作。应当说中西医是各有所长的,一方并不能取代另一方。社会问题的解决恐怕也是如此。西方式的方法自有其用武之地,但是中国的思路同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近代西方文明的强势,使得中国的思路被遗忘和忽视。这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标志着西方的社会制度全面出现问题。整个世界历史将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各国都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与矛盾。这时要解决问题,包括中国人自己从中国文明中汲取营养就是不可或缺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至于说,一个民族是先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而后才开始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建立一个文明;还是先建立了文明的萌芽,然后逐渐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这是典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过于久远的历史留给我们的资料太少,恐怕后人也无从知晓了。况且,如果思维方式的建立早于文字的出现的话,那么恐怕古人也没有什么办法把建立思维方式的过程告诉我们。既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制度是互相耦合在一起的,一个局部的调整往往牵扯到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调整。我们可以揣测,各民族的祖先们或许一开始建立了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制度或者习惯。为了让某方面的制度能够长期运转,他们开始尝试其他领域的配套制度,并且逐渐同时建立和发展了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这两个过程可能完全是并行的,根本就无法分开。

如果我们把思维方式的不同与两个文明地理环境的不同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的话,很自然的会想到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或者说,是不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注定了生活于其间的民族会建立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呢?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同时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无结论。因为上古的资料太少,我们无法准确重现那个时代的情形。地理决定论在此是不适用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应该说更多的对于一个文明的发展壮大过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中世纪与近代

经过上述的讨论,相信读者对于西方文明的基本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当我们再来看待此后的欧洲历史时,就会很容易理解。其文明的特征注定了是小国寡民难以稳固统一,而且只有一个波峰。那么罗马帝国覆灭后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人再统一整个欧洲,于是我们很容易推断出中世纪的欧洲必然是国家林立,征战不休的。频繁的战争使得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欧洲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国和中东地区,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整个中世纪就是对于西方文明只有一个波峰的最好例证,漫漫黑夜看不到尽头。

这样讲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文明怎么会从中世纪的泥潭中走出来。在理论上这的确是一个重大问题,不解释西方文明近代为什么崛起而且成就如此之大,就不可能说明西方文明为什么需要向中国学习。下一章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应当指出的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轨迹并不是单峰的曲线,而是双峰;也就是说这个曲线出现了两个顶点。之所以如此,并非是西方文明的内在特性使然,而是地理条件和偶然因素造成。第二个顶点就在911事件附近。

另外,欧盟的建立,是欧洲统一的再次尝试。到目前为止,欧洲的统一进程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当然这些进展是在欧洲经济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取得的。不管对于什么社会,真正考验向心力都是在困难时期。目前的金融危机,将是对欧盟内部凝聚力的一次比较严峻的考验。窃以为,如果欧盟真的希望比较长期稳固的统一欧洲的话,那么恐怕是必须向中国先哲们学习些智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章小结

现代西方文明直接继承了古代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其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相同的,走过的演变轨迹也将是相同的。概括而言,西方文明是扩张型的文明,依靠扩张来缓和其内部的矛盾。在扩张时其一整套制度会高效运转同时也会耗尽其潜力,因此其轨迹是大起大落的,一旦衰落基本不可能复兴。

古希腊城邦是小国寡民的,其一整套社会制度也是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状态,一旦领土和人口增加,其制度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继承这种文明的欧洲在罗马帝国之后也无法统一。长期的分裂局面是造成欧洲中世纪黑暗和落后的原因之一。

不论古代西方文明还是现代西方文明都是缺乏向心力的,必须依靠繁荣维持其社会的向心力。因此,整个社会必然有强烈的扩张倾向,不扩张就会解体。

第二章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近代西方文明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以西元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作为起点,另一部分学者倾向于选择西元1500年前后的某年作为起点。窃以为,以西元1492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更能体现西方文明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因为这一年的发现是西方文明得以再次扩张的前提条件。

不堪一击的文明

如果说近代历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西方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发展,想来读者应当是没有异议的。倘不是如此,则今天的世界和每个人的生活将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西方文明的影响几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既然西方文明的特点是其在繁荣时耗尽了潜力,那又怎么会莫名其妙走出了中世纪一千年的黑暗,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这岂非自相矛盾?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中世纪的欧洲处于黑暗和落后之中,但是当她遇到了一个更加虚弱的文明,可以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就进行扩张的时候,那么局面就完全不同了。西方世界可以不断得获得财富以增加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构建更加庞大的人文思想体系以升级其软实力。这样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对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形成足够大的战略优势,以完成其全球扩张的过程。伴随着扩张,全世界的财富向欧洲集中。因此,整个近代世界的主题是扩张与掠夺,对应的时间跨度大约是四百年。

这个更加虚弱的文明就在美洲大陆。造成美洲文明比亚欧大陆诸文明更加虚弱的主要原因是这片大陆没有马和其他大型畜力可用,而且也没有和其他大陆的文明交流学习的机会。关于美洲大陆对整个世界近代史的影响,笔者数年前曾有专文论述 ,在此简单只介绍一下以上两点原因何以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关于马在古代历史特别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作用,是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的。马之于古代战争,犹如坦克之于现代战争;马是冷兵器时代机动能力和冲锋能力的支柱。数年前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很多情节就体现了马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缺乏马不但导致美洲土著的军事和谋略水平低下,于此直接联系的是整片大陆都没有发明畜力车,也未发明人力车。运输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整个社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其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全面落后于同时代的亚洲和欧洲。有鉴于此,就不难理解建立在一片没有马的大陆上的文明,必将是天生瘸腿的文明,其在军事和商业领域都是远落后于其他文明的。相对孤立的位置,又造成美洲古文明没有向其他文明学习的机会,只能独自缓慢的徘徊。另外,缺乏交流导致印第安人对于亚欧大陆的传染病如天花、麻风等没有免疫力,死亡率极高。

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影响之大,不亚于战争。一场传染病摧毁一个甚至几个国家,并不罕见。东汉王朝表面上亡于黄巾起义,实际上一定程度亡于数次蔓延全国的传染病,很有可能是鼠疫。在东汉灵帝时期,全国发生大的瘟疫达五次。鼠疫流行导致了整个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遂至全国大乱群雄纷起。值得一提的是,张仲景即生于这个时代。他以毕生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成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他本人被后世尊为医圣。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传染病的破坏力也丝毫不容小视。这点相信经历过非典的读者完全可以理解。由于当时中国采取了得力措施,才保证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没有被打断。

匹夫不可夺志

在第二章已经谈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美洲文明既然在经济和军事领域是落后的,那么在文化领域也同样是落后的。也就是说,硬实力不足导致美洲文明的软实力也不足。当他们遇到西方文明的入侵时,完全不懂得如何去应对。学会养马和使用火枪并不困难,但是要理解一个全新的对手,那是极端困难的。在和平时期通过交流,有可能平缓地进行。但是此前从未有过交流,战争之后随之出现混乱,印第安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去逐步理解。一种全新文明带来的震撼摧毁了印第安人的精神世界。且不说美洲,就看我们自身,也同样是如此。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的积淀,面对西方尚且出现过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近代历史上,高喊全盘西化甚至汉字拉丁化者大有人在。而把自己的文化斥之为酱缸或什么劣根性云云,将希腊罗马供进神龛顶礼膜拜,这种现象读者也不会觉得陌生。甚至于80年代初期,当我们打开国门看到欧美富裕的生活时,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社会信心严重不足。直至今天,中国恐怕也没有完成对整个西方文明全面客观的解析。推己及人,当年美洲印第安人面对欧洲征服者精神上的虚弱与恐慌,我们也就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再次重复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西方带来的观念远比他们的武器更有杀伤力。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将无法理解当代中国。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人如果从精神上被打垮了,不论其体力多么强健都是无用的。同样道理,一个民族如果被摧毁了抵抗意志,再多的人口与财富也是枉然。印第安人的情况就是如此。从人口角度说,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数量是征服者的一万倍左右。但是精神被打垮的民族,人数再多也只是束手待毙的炮灰。考虑到过程过于血腥,本书无意罗列印第安人被屠杀的史实。在西印度群岛,印第安人全部被杀光。拉美其余地区基本被杀光,幸免者无足轻重。读者或许觉得困惑,无论如何一万人也不至于打不过一个人。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绝大多数人做一件事情之前都需要相信可以做成,也就是必须有信心有士气。没有士气的军队就是活靶子。能够“知其不可而为之”,任何时代都是凤毛麟角。如果说,今天的中国以如此大的人口与硬实力,尚且要跟在西方文明后面拎包的话,那么印第安人同样有理由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打败数量只有自己万分之一的天外来客。当时的欧洲人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就是天外来客。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一个民族精神支柱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甚至比这个民族的人口和财产还要重要。子贡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的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随即问三者之中哪一个是最不能放弃的?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印第安人的这段历史就用血的代价说明了民无信不立这个真理的某一方面。信在古汉语中有比今天更加丰富的含义,可以理解成今天所说的信仰、信任、信义、信用、信心等的总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洋文化与科技革命

西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西欧国家取代南欧国家成为扩张的急先锋。南欧国家的相对衰落,主要应当说是文化使然。就其人口和资源占有量来说,意大利西班牙都不弱于西欧国家。但是教皇在这两个国家的影响力要比欧洲其他国家大得多,教会势力禁锢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这里体现了西方文明的一个特点,在其衰落期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和创造性会进行禁锢与压抑。当文艺复兴的大潮涌来,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在教会实力的压制下,没有汲取到古希腊文明的营养。而远离西方文明古代中心的西欧国家特别是偏处海岛的英国却把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标志的古希腊科学精神发扬,建立起近代自然科学体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西方文明必然是大起大落的,一旦衰落社会的创造力就会受到压制,即便有资源也无法再次崛起。英国等国家直接继承希腊在扩张期的文化成果,因此得以避开这种消极影响。

意大利的情况更加复杂一些。欧洲本身已经是国家林立,意大利的政治比全欧洲还要乱,国内四分五裂纷扰不休。意大利的地理位置要比德国优越得多,但是其统一仅比德国早一年而已。希腊由于后来受伊斯兰文明影响较多,相比之下,意大利更加纯粹的继承了罗马的文化。可以说,意大利典型地体现了西方文明在凝聚力方面的不足,也体现了西方文明衰落期压制思想自由的特点。历史上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也发源于意大利。如果仅以这些因素出现的早晚而论的话,那么意大利无疑应当是近代历史上发展最早,势力最强大的国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意大利差不多是整个欧洲战斗力最差的国家 ,经济上也远不及英法德。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萌芽出现不出现未必对历史有多么大的影响。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的好,与有没有萌芽没什么大关系,关键在于有没有让一个萌芽壮大的条件。

英国既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也不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但是近代欧洲成就最辉煌的却恰恰是这个岛国。应当指出的是,造成南欧国家文化上缺乏活力的深层原因既与教皇位于罗马这个因素有关,也与一个国家的历史长度有关。历史长短对于其文化是有一定影响的。在近代南欧国家整体比西欧国家的表现更差,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南欧国家的历史比西欧国家更长。详细的解释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历史长度有关超出本书的容量。大家可以从中国历史发现类似的现象。中国历史上两个鼎盛的王朝是汉和唐,宋朝之后的中国文化也出现了趋于保守的倾向,在军事上较汉唐亦逊色不少。如果发现美洲大陆晚一千年的话,恐怕整个欧洲所有的国家都无法担负起完成产业革命的重任,也不可能建立起西方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这一切得以完成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欧洲还有靠近海洋或者被海洋包围同时又足够年轻的国家。

对于文化在整个全球扩张过程中的作用,本书认为不应过度高估。至少文化的影响并不比扩张起始段的巨大成功更加重要。美洲的面积四倍于欧洲,拥有建立一个工业体系所需的几乎全部资源,同时还是一片可以长期占领的大陆。这等于欧洲拥有了一个可以提供无限补给能力的巨大后方,欧洲不论在其他地域遇到了多大的损失,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美洲获得补给。当其他国家由于兴衰周期暂时衰落,欧洲却可以依靠不断的输血维持持续的繁荣,利用其他国家的低谷期将其各个击破。西欧等国继承的古希腊文明的内核,本身就是依赖于扩张的文明。此时其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整个社会在繁荣时期高效运转,将社会的热情和潜力全部释放出来;而劣势则大部分被掩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开始部分的暴露。在扩张期其他地区的人们看到的是其高效运行的一面,增强了对其他地区精神世界的冲击。同时,文化很大程度受制于一个国家的际遇。与其说是文化的优势造就了全球霸权,不如说是全球范围的扩张成全了其文化的发展。

注:意大利在二战前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以倾国之力也未能得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乐天知命 于 2009-2-20 17:22 编辑

海洋国家的时代

之所以说文化的作用不应当过度高估,因为还有地理因素的巨大影响。仅以英法德三国为例,这三个国家历史长度差不多,都比较早的摆脱了天主教影响,领土面积和人口相差也不大。然而三个国家在长达四百年的欧洲文明扩张期获得的殖民地与财富却相差悬殊。如果我们仔细比较的话,至少能够发现两点规律。第一,距离美洲越远的国家,发展越慢。第二,越靠近欧洲的中心位置,发展越困难。在第二章已经提到,欧洲本身是个大半岛。因此第二条规律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那就是:海岸线越短的国家,发展越困难。何以如此呢?第一条规律是很好理解的,距离美洲越远,从美洲获得的财富也就越少。缺少了外部的输血,其发展自然会相对缓慢。至于第二条,这就体现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的具体分析,笔者数年前曾在解析世界近代史的文章《大陆猜想》中专门阐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海洋国家在政治上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稳定性,这一点是大陆国家难以具备的。这种稳定性有利于其海外扩张,同时海洋国家在扩张的过程中所“复制”出来的国家,也往往具有这种稳定性,比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等。

关于近代历史,很多读者可能听到过一种说法:近代五百年是海洋国家的时代。事实基本如此,至少从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那天起到现在,都是海洋国家的时代。先是英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版图空前广大的日不落帝国,继之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准确的说,这个说法是有点问题的,应该说近代是海洋国家和准海洋国家的时代。就国家属性而言,美国不是海洋国家,而是英国这个海洋国家在一个大半岛上“复制”出来的准海洋国家。海洋国家和准海洋国家在近代的这种优势,实际上是其先天政治稳定性的体现。政治上越稳定,越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战略扩张。

为什么是英国?

前面已经提到,远离罗马教廷的西欧国家通过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内核,因此它们具有了把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等古希腊科学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潜质。在扩张的过程中,军队迫切得需要更高性能的武器,这就对金属加工业和化学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人为了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也希望能够获得价格更加低廉的商品,这使得手工业和工业各部门都有必要积极地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整个社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要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潜力结合在一起,毫无疑问必然给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带来一次飞跃。那么这个飞跃应当首先出现在哪里呢?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首先实现这个飞跃的国家必须具有非常发达的商业,而且其面对的应当是日益广阔的全球市场。这个条件可以把所有东欧国家都排除在外,因为东欧国家缺少港口,也不具备占领全球市场的历史条件。其次,一个商业繁荣的国家,其政治应当是稳定的,国家应当是统一的,否则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商业难以发展。这个条件可以把德国排除在外。德国境内诸侯林立,征伐不休,德国的统一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早了43年。再次,能够开创产业革命的国家,其社会必然是有活力的,思想是自由的。没有学术自由的社会产生产业革命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科学家缺乏进行研究和发表成果的基本条件,稍不留神就被送上了火刑架。这个条件就可以排除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哥白尼慑于教廷势力,直到临终才将自己的著作印刷出版。同样在意大利,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伽利略晚年被教廷关入监狱,禁止其著作销售。直到三百余年之后,罗马教皇才于1979年公开为伽利略平反昭雪。最后,这个国家最好是政治上比较稳定的,否则科学家可能莫名其妙就混丢了脑袋。政治上的稳定同时也能够促进商业繁荣。这个条件可以排除法国。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首先发现了空气中一种成份可以支持燃烧,将其定名为氧气;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化学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反应方程的配平都依据这一定律。在法国大革命中,出现过一段极端血腥的恐怖统治时期,拉瓦锡即死于这个时期的末端。著名革命领袖之一马拉——就是被右翼刺客刺杀的那位、著名油画《马拉之死》的主角——早年试图弄个科学家的名头充充门面,但因其著述没有科学水准而受到皇家科学会教授拉瓦锡的批评。此公怀恨在心,趁大革命之机公报私仇,大骂拉瓦锡叫嚣要把这个伪科学家埋葬掉,实际上伪科学家是他自己。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时期,杀人比吃饭还平常。拉瓦锡于1794年被拉上断头台,罪名很简单,曾经在以前的法国政府当过几天公务员。当时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砍掉他的脑袋只需要一瞬,但是法国以后一百年也长不出这样的脑袋来”。对于某些认为中国文化是酱缸,只有中国人才会搞什么内斗的专家们,希望他们也能够更多地了解一下欧洲历史。尽管法国历史上产生过笛卡尔、帕斯卡等伟大的科学家,这样的国度是不会首先出现产业革命的。

以上已经根据产业革命的几个前提条件对欧洲国家进行了筛选。绝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无法满足这些筛选条件。很明显,具备成为产业革命发源地条件的,就只剩下一个国家了——英国。历史所选择的也正是这个国家。产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19实际前期在英国完成。产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英国的国力迅速膨胀,占领了面积超过自身国土一百倍以上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在产业革命之前,中国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明朝时期中国的GDP至少占全世界30%左右,今天美国所占的比例不过25%。尽管产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工业总产值才刚刚赶上中国。不过近代中国毫无疑问的衰落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这其实涉及到世界文化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鼓励!在当前这样风诡云谲的世界变局下,希望做点事情,让更多人通过分享观点,对未来趋势建立更多的共识,才有利于国家走出困境、走向富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约瑟难题

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技术古代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却没有建立近代科学体系?根据前面对西方文明的一些分析,我们是可以解答这个难题的。首先西方文明是大起大落的文明,换句话说这种文明的爆发力很强,但是耐力很差。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耐力很强,但是爆发力不强。当西方文明遇到了美洲这样容易征服的地方后,既增强了其爆发力,也通过持续输血缓解了其耐力的不足。于是西方文明的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展示,彻底的改变了整个世界。同时这种文明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能够建立起庞大的现代自然科学体系,这种思维是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不具备的,其根源从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时代就已经建立。即便是中国遇到了一片可以征服的地方,中国人也不会去征服,而会将其同化。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历史环境,中国不会发展出产业革命,也不会去建立近代科学体系。因此当西方文明突然加速并且实现了只有西方文明能够完成的技术革命时,中国文明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表现必然相对逊色。在这个世界上,鱼与熊掌很多时候不能兼得。既然中国文明选择了持久,那就必然放弃另外的一些东西。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就一定要沦落到晚清那样悲惨的地步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虽然不能够成为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但是中国人不缺乏引进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晚清的问题和出路何在,会在本书第六章详细讨论。

产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西方文明的扩张能力。火器制造由铸造向锻造全面升级,军队的机动能力由畜力风力向蒸汽动力飞跃。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产业革命确立了西方文明相对于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全面军事优势。西方文明的扩张范围也大大拓展了。在产业革命之前,欧洲在亚非仅能占据少数沿海的据点或者岛屿。产业革命完成后,具备了向亚洲和非洲腹地推进的能力,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印度和东南亚以及中东部分和非洲大片地区相继沦为殖民地。中国也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

走向世界大战

既然西方完成了产业革命,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飞跃,是不是说第二章中关于扩张型文明的结论就失效了呢?或许他们真的由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科技革命虽然增强了这种文明的扩张能力,不过丝毫也没有改变这种文明的内核。当扩张可以维持时,其社会是欣欣向荣的,到了扩张无以为继,大乱马上接踵而至,今天的金融危机还是如此。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接近完成的时候,西方文明遇到了第一个扩张极限——地理极限。

扩张达到地理极限直接导致西方文明开始剧烈动荡,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世界大战。战争的直接起因则是德国的统一。德国位于整个欧洲的中心位置,相当于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当其他国家发动战争时,战场往往会位于德国境内。德国非常不情愿的充当了战争的受害者,但是又无可奈何。这样的位置造成了德国长期处于分裂之中。当英国和法国忙着到处抢占殖民地的时候,德国只能忙着打内战。德国的统一在俾斯麦的手中完成后,她自然是不甘心的,迫不及待的要去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的统一彻底得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一个新的大国崛起在欧洲的中央,她将不可避免地与老牌殖民强国发生冲突。随后的七十年时间里,德国彻底改变了整个欧洲,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强烈地改变了全世界,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即直接脱胎于二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11:38 , Processed in 1.74701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