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wdztw

【转帖】揭开中医的老底,宣布中医的死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凉夜清 于 2010-11-19 20:19 编辑
你当在玩你的球呐。踢爆都闲不够。“萨满教不是满族的”这句话能说明满族人不信萨满教?又扯了吧, ...
zhongdong_wang 发表于 2010-11-2 00:04



    哈哈,看到喜欢玩儿文字的我就乐。不过好歹也算个乐子。你表演就算结束了,等明天看小ww来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去叫外国人别用针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端分子!敏拉登等你入伙!
Jigong 发表于 2010-11-2 0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师子吼


   嗯 这就是我要说的 就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居高临下解释中医 分析中医 是不可以的 那样 ...
紫玉炎华01 发表于 2010-11-1 23:59



    中医的主动权在于对中医的评判,这当中需要定性定量的标准。这个标准中国人自己不制定,就会被西医按照西医的标准去制定。还搞不明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想看你所说的关于认知和构建的说法,你可以个别把你的说法发给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lespleen 回复日期:2010-08-12 11:34:48    

  由《五十营》推导出的脉搏数37.5次严重偏低,低到生命垂危的程度。
   37.5X2=75,这个次数是和成人的平均脉搏相符合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所描述时间的理解,“漏下百刻是12小时还是24小时?日行28宿是一昼夜,还是只是白天,显然在内经里日行28宿是指的白天。”但我非专业人士,还待专业人士解决。
  
  按这个速度计算一下:一天之内血液循环次数约为4300次。由《五十营》给出的一天之内血液循环次数为50次。
  《内经》说的是气行50周,不是血液循环,血液在内经还有一个表示血液功能的名称叫“营卫”。


谁有时间去翻翻天涯的那个帖子,把解释合理的,对原帖反驳有理有据的内容帖过来?

比如上面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lespleen 回复日期:2010-08-12 11:56:06    

  《平人绝谷》这篇论文初看起来解释得头头是道,仔细想想就能发现漏洞很大。首先,“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和“肠胃里的东西七天才能排泄干净”前后矛盾。众所周知,胃很容易填满,但是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肠虚”却需要七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除非饿死,肠子永远都不会空虚无物。其次,如果正常人一天吃掉的食物(三顿饭加在一起总该把胃填满了)需要七天才能排光,那么正常人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不到七天就得撑死,比绝食死得还快。我敢赌一块钱,黄帝内经的作者绝对没有连续实测过正常人一天的排泄量。
  
  
  
  
    《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全文也不长,转录如下:“.....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之长,.......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以上是内经中关于胃肠的解剖学描述,(谁说中医没有解剖学基础的?)奇怪的是楼主为什么不质疑一下这些解剖学数据,而要攻击其他方面呢?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讲的是水谷精气和肠胃的关系,是食物营养成分和肠胃的关系,水谷精气和水谷,食物和食物中营养成分能混为一谈吗?人正常情况下排泄的是代谢物,其他营养成份是要被吸收掉的。试问楼主又是否测量过排泄量?  
作者:lespleen 回复日期:2010-08-12 12:11:03    

  脑渗为涕肺为涕?
    
    《黄帝内经-素问-宜明五气篇》记载道:“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记载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到底是脑渗为涕还是肺为涕?《黄帝内经》各篇论文作者各说各话,互相矛盾。后世信徒,基本上采取“不争论”的原则,各取所需,很少评论谁对谁错,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理论,稀里糊涂的治疗,稀里糊涂的痊愈。
     现在上过初中的都知道,之所以哭泣时鼻涕眼泪齐流,是因为它们的来源相同,都是眼泪!《黄帝内经》的两篇论文都是胡扯!
  
  ---------------------------------
  泣为眼泪,涕是鼻涕。初中学过鼻涕眼泪来源相同?????
  因为泪腺有一条小管通往鼻腔,所以有时泪会从鼻腔流出来形成鼻涕。
  
  五脏化液,化有生化,催化的意思。五行五脏六腑五情,金、肺、大肠、鼻、涕、哭是一组。肺受寒了,鼻子就可能流涕。
  
  悲伤是大脑的一种反应,悲伤时,泪眼从小管道通入鼻腔,最后变成涕泪横流。
  
  肺化涕,脑渗为涕,正是说明对同一表象,可能有不同原因,采取不同解释,正是中医实事求是的表现呀。  
作者:lespleen 回复日期:2010-08-12 12:17:25    

  [原创版权,欢迎转载]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真相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当病人来到面前时,医生不可能对病人说什么“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混帐话,那等于承认自己医术太差,无法医治眼前的病患。就像车坏了,我们到修车铺去修车,修车铺的人说:“我们这儿不修已经坏了的车,只修还没坏的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会给他念念三字经的。《黄帝内经》之所以如此有名,绝不是因为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原则,而是因为提出了“治已病”的各种方法。《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不治已病”进行了明确的反驳,指出“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道:“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
  内经已经说了“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那是圣人的事情,治已病,那是工匠,愚人的事情。正所以感叹圣人少,愚人多。愚人碰到有医术的人也可以救治。但是像楼主这类蠢人,就算神仙也没有办法救的。


这个人还是有两下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长河夕照1 回复日期:2010-08-13 11:54:55    

  二十六、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
  (灵枢五十营篇 全)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五十营者,即营气营运之数,昼夜凡五十度也。以周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相因,共得一千零八分。人之脉气,昼夜营运一周,亦合此数。)
  
  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二十八宿义见前章。人之经脉十二,左右相同,则为二十四脉,加以跷脉二,任督脉二,共为二十八脉,以应周天二十八宿,以分昼夜之百刻也。二十八脉及十六丈二尺详义见前十七。)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以行呼吸而通经脉,凡一呼一吸是为一息,脉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其日行之数,当以每日千八分之数为实,以一万三千五百息为法除之,则每十息日行止七厘四毫六丝六忽不尽。此云日行二分者,传久之误也。下仿此。呼吸脉再动,详脉色类三,所当互考。)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凡一百三十五息,水下一刻之度也,人气当半周于身,脉行八丈一尺;故二百七十息,气行于身一周,水下当二刻,日行当得二十分一厘六毫为正。)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气行二周,脉行三十二丈四尺,日行当得四十分三厘二毫为正。上文言二十五分者太多,本节言四十分者太少,此其所以有误也。)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气行十周,脉行一百六十二丈,日行当得五宿二十一分六厘为正。)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此一昼夜百刻之总数,人气亦尽而复起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此释上文交通二字之义。并行一数,谓并二十八脉通行一周之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使五十营之数常周备无失,则寿亦无穷,故得尽天地之寿矣。八百一十丈,脉气周行昼夜五十营之总数也。)
  
  以上选自明代中医张景岳的《类经》,括号内为张景岳的解释。古人治学比你想象的要严谨多了,中医是不断发展的,不是一部《黄帝内经》就能概括的。《黄帝内经》不过是中医的基础而已  
作者:长河夕照1 回复日期:2010-08-13 11:57:06    

  十六、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
  (灵枢五十营篇 全)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五十营者,即营气营运之数,昼夜凡五十度也。以周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相因,共得一千零八分。人之脉气,昼夜营运一周,亦合此数。)
  
  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二十八宿义见前章。人之经脉十二,左右相同,则为二十四脉,加以跷脉二,任督脉二,共为二十八脉,以应周天二十八宿,以分昼夜之百刻也。二十八脉及十六丈二尺详义见前十七。)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以行呼吸而通经脉,凡一呼一吸是为一息,脉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其日行之数,当以每日千八分之数为实,以一万三千五百息为法除之,则每十息日行止七厘四毫六丝六忽不尽。此云日行二分者,传久之误也。下仿此。呼吸脉再动,详脉色类三,所当互考。)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凡一百三十五息,水下一刻之度也,人气当半周于身,脉行八丈一尺;故二百七十息,气行于身一周,水下当二刻,日行当得二十分一厘六毫为正。)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气行二周,脉行三十二丈四尺,日行当得四十分三厘二毫为正。上文言二十五分者太多,本节言四十分者太少,此其所以有误也。)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气行十周,脉行一百六十二丈,日行当得五宿二十一分六厘为正。)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此一昼夜百刻之总数,人气亦尽而复起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此释上文交通二字之义。并行一数,谓并二十八脉通行一周之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使五十营之数常周备无失,则寿亦无穷,故得尽天地之寿矣。八百一十丈,脉气周行昼夜五十营之总数也。)
  
  
  以上选自明代中医张景岳的《类经》


先帖在这里,回头再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长河夕照1 回复日期:2010-08-13 13:09:33    

  黄帝内经从汉朝流传到明朝,终于出现一个学好了小学数学的中医大师!可喜可贺!
  ————————————————————————-
  既然你非要认为,我举的是明代中医的著作,就表示直到明代才有人纠正。那我就再举个例子,隋朝杨上善的《太素》。这回我帮你你要先纠正一下
  “黄帝内经从汉朝流传到隋朝,终于出现一个学好了小学数学的中医大师!可喜可贺!”
  可以肯定的是,古人早就纠正过了,不是你这个学好了小学数学的人先发现的。只不过有许多没有流传下来罢了
  
  平按:此篇自“黄帝曰:余闻五十营”至末,见《灵枢》卷四第十五《五十营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九《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篇》。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
  
  此据大率言耳,其实弱三十六分。
  
  平按:《甲乙》无“余愿闻”三字。《灵枢》“营”下有“奈何”二字。
  
  人气行一周,
  
  谓昼夜周。
  
  一千八分。
  
  其实千分耳,据三十六全数剩①之,故剩八分也。宿各三十五分七分分之五,则千分也。知必然者,下云气行一周,日行二十分,气行再周,日行三十分,人昼夜五十周,故知一千分也。
  
  平按:“千”上,《灵枢》、《甲乙》无“一”字。注“日行三十分”,当系“四十分”之误,玩下经文自明。
  
  ①人卫本注曰:賸,《说文》:“物相增加也。”音义同“乘”,与下文“賸”为赘余之词者,字同义异。
  
  日行二十八分,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
  
  日行二十分,人经脉一周,言八分者误也,以上下文会之可知也。
  
  平按:“日行二十八分”,“分”字《灵枢》作“宿”,《甲乙》无此句。
  
  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以二十八脉气之周身,上应二十八宿,漏水之数,昼夜之分,俱周遍。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一息之间,日行未一分,故不言日行之数。
  
  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一息六寸,十息故六尺也。二分,谓二十七分分之四分也。人气十息,行亦未一分也。十三息半,则一分矣。
  
  平按:注“四分”,据下注“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此“四”字恐系“二十”之误。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分。
  
  十息六尺,故二百七十息,气行一百六十二尺。又日行二十分者,十息得二十七分之二十,百息得二百,二百息得四百,二百七十息得五百四十分,以二十七除之,则为二十分矣。
  
  平按:“二十分”《灵枢》作“二十五分”,《甲乙》作“二十分有奇”。
  
  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
  
  倍一周身之数。
  
  平按:“四十分”《甲乙》作“四十分有奇”。
  
  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十倍一周,故日行二百分也。宿各三十六分,故当五宿二十分也。由此言之,故知五十周以一千分为实也。
  
  平按:“二十分”《甲乙》作“二百十分有奇”。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此人昼夜之息数,气行二十八脉之一终,与宿漏相毕。
  
  平按:《甲乙经》注引王冰曰:“此略而言之也,细言之,则常以一千周加一分又十分之六,乃奇分尽也。”
  
  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
  
  谓二手足脉气并行,而以一数之,即气行三寸者,两气各三寸也。而二气之行,相交于中,故曰交通。上有交通之文,故云所谓也。
  
  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
  
  寿,即终之义也。天地以二十八宿下水百刻为一终也。
  
  气凡行八百一十丈。
  
  即二十八脉相续五十周之数也。
  
  


先转这么多,睡觉。 我爬楼到第二页中间。明天接着爬。如果有人代爬,并摘有价值的东西过来,那最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wdztw



   到现在都还没有   
嗯  那么你是否在怀疑中医 时还要彻底否定西医       它所 ...
紫玉炎华01 发表于 2010-11-1 23:42



    曲清香是蓬莱市北沟镇南王绪村农民,以种植葡萄为生,一年收入一万多元。   
  今年6月20日,她在葡萄地里被蜱虫“咬”了一口。这一口,咬掉了10年的收入。   

  2米多长的账单,100多项检测。   
在蓬莱市人民医院重症室住院25天,共花费11万3千元治疗费,64岁的曲清香这才“蜱口”脱险,保住性命。   

曲清香不明白为何要检测100多个项目。


多名疑似蜱虫叮咬患者家属,对动辄几十项的检测提出质疑。院方解释,因无法确诊,故逐一排除


http://news.sohu.com/20100926/n27525744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学习了,
那西医中是否也有庸医呢?
也有假冒的呢?
山抹微云 发表于 2010-11-1 23:26



    大画家拉斐尔就是被“放血疗法”放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例子 维萨里之前的西方医学经典 男性肋骨根据<圣经>要比女性少一根.    在数学上  这是几年级水平?

李时珍对<日华本草>中错误的质疑成就他日后写<本草纲目>的动机.  王清任也著了<医林改错>来纠正经典的错误.
楼主对医学的态度,对古典的态度奇怪得很,像方舟子一样,抓住一点,全盘否定.这是科学的态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gong 于 2010-11-2 05:06 编辑

看清楚, 西医在美国造成的死亡每年有多少!

http://www.healthkey.com/a-z/hea ... ase-wrong-treatment,0,6689461.story

Tens or eve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Americans are having coronary arte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every year when they should be having bypass grafts, and the result is an extra 5,000 or more deaths annually, researchers said Sunday.

http://www.fiercehealthcare.com/ ... laughter/2010-06-30
Doctor Death: Australia convicts reckless former U.S. surgeon of manslaughter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1856.php
In Hospital Deaths from Medical Errors at 195,000 per Year USA

http://www.flcv.com/iatrogen.html
Iatrogenic(doctor-related)causes and Prescription Drug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in the US,
Causing over 250,000 Hospital Related Deaths Every Year;
Prescription Drugs are Responsible for over 100,000 Deaths Every Yea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注意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黄帝内经成于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能达到这个高度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讲算术,战国时的数学很高明吗?黄帝内经本来就是讲究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作者何必拘泥于数字。
应当承认,黄帝内经的错误相当多,但这不妨碍它成为经典。
我也承认,黄帝内经虽然经典,但也不能地位无限提高,过分夸大。
看问题要客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人掌 于 2010-11-2 07:57 编辑

开国际玩笑!
我们的老祖宗难到自古就靠西洋医治病?才繁殖得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zhongdong_wang


   现代西医根本不可能很好的理解中医  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体系才能发展中医  拿西医衡量中医就是用小孩的眼光看待老人的睿智!!!茫然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我不懂 但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那是经过实践的 虽然里面难免有错误的地方 但大多应该是好的呀 把错误的改正 好的发扬甚或结合西医 中西医结合对人类不好吗?十分不理解为什么有人鼓吹要绝对话消灭中医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10-11-2 10:07 编辑
回复  zhongdong_wang


   现代西医根本不可能很好的理解中医  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体系才能 ...
紫玉炎华01 发表于 2010-11-2 09:19



    不理解人家照样可以制定标准。就像西方阵营很多人知道而且故意按照一个标准采用不同解释的人权一样。这个人权标准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当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压什么人建立一个形同虚设的标准。相反这样做是有助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文化能做到门清。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就拿你看到的这些争论来说,都是个人的主观解释。这就是混来的来源。这种因为混乱而起的争论可以帮助理清标准。理清了还要建立标准,不是理清了就算输了。理清却没建立标准这实际上也是我们以往吃亏的原因,所以时间久了又会产生不同见解的误会和讹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hongdong_wang


   现代西医根本不可能很好的理解中医  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体系才能 ...
紫玉炎华01 发表于 2010-11-2 0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hongdong_wang


   现代西医根本不可能很好的理解中医  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体系才能 ...
紫玉炎华01 发表于 2010-11-2 09:19



    不管极端不极端,像这样针锋相对根据问题说问题,就是好事。没有反对观点,就不会考虑很多平时认为理所当然却没有认真搞明白的事情。感觉能看得懂而且自己似乎能理解,就以为自己懂了掌握了,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中国人存在的毛病,不然就不会有不求甚解这个说法了。真懂假懂,懂到多少程度,常常是通过质疑来检测的。拾遗补缺常常也是质疑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不要从利益角度出发去大动肝火,这无助于事。你还不是历史上最能动肝火的人物呢,但中国历史上还是几经衰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23:32 , Processed in 0.04044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