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第三声

大国之殇——汉服消亡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0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烟落照 于 2011-7-12 20:42 编辑
锅贴 发表于 2011-7-10 22:57
.....希望与四月网上的同袍们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地推进汉服运动的前进!!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好, 让我们共同为维护 四月网的名声 共同努力!!


请问版主

“被失踪 ”的图片找到没有 ???  (请看 504 楼)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烟落照 于 2011-7-15 21:44 编辑

因为帖子图片 “被失踪 ” (请看 504 楼),  导致资料 残缺不全,
重新再发一次, 以对广大的四月网读者们 负责

【转贴】:
        所谓“汉服”,是被人强行定义的,汉族人的制服。
        这我作为汉族人,绝对不会同意!
        因为这不是祖宗给的,祖宗从来没有为我制定所谓民族制服,
        汉族人也从来不需要民族制服 ...
        jzzling 发表于 2011-4-5 21:49

    这仅仅是你一厢情愿想法,你个人的不需要。
    既然,你宣称 :“自己是汉族人” ,那就多想想 2009年56民族 漢族之花說的下面一番话吧:
(6)   2009年56民族 漢族之花說 :

       挥动着飘逸的广袖,泪水不禁湿了眼框,

        我们常说的恢复汉服之目的在于 56 个民族在一起时汉族不再是 西装革履,

        直到今天, 我可以骄傲的穿起自己美丽的民族服装 和其他 55 个民族手挽手,

        是多少先辈们,多少同袍们的努力成果 ! ! !

        步惊云 发表于 2010-7-18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没什么必要强调出什么汉服,如果推广中装我到是可以理解,56民族本来就不好横向比较的,你个汉族和人家几千人的珞巴族有什么好比的?纵向比较的话你们真的认为秦朝和明朝的服饰相似度比明朝和其他55个民族服饰的相似度更高吗?有根据吗?我倒觉得汉人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上强大的包容力是区别于我们和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你们搞的所谓汉服仅代表一个时代,但代表不了汉族的传统和历史,拿所谓汉字发展的连续性和服饰相比就是在诡辩,因为服装的发展过程是不停的借鉴,融合,发现改变的过程,而文字的发展则是由繁倒简由拙到巧的过程,你看日本有和服,韩国有朝服,都是能代表国家形象的,你们非要把我们搞成56块,这样还谈什么凝聚力?与其搞什么汉服研究倒不如做一点促进民族融合的实事。

点评

如果你要代表汉族去拍摄56民族合照,那你会穿什么传统民族服装 ??? 中山装?唐装?? 那你应该先去了解一下中山装,唐装的历史。 “你们搞的所谓汉服仅代表一个时代” ??? “汉服”並非是“漢朝服裝”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6 1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wask2000 发表于 2011-7-16 00:21
真的没什么必要强调出什么汉服,如果推广中装我到是可以理解,56民族本来就不好横向比较的,你个汉族和人 ...

关于汉服那一块是你了解太少,没必要跟你多说。

至于把国家分成“56块”的,不是汉服者。

而且不止是分成56块这么简单。

至于“民族融合”,政府从来没有提倡过民族融合,你必须选择56个身份之一,且不得更改。

点评

了解的少不代表没有发言权,不同朝代的不同服装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能在艺术创作和影视作品中尽量还原算是仅有的现实意义,对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特点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汉族是主体民族,国家就是最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6 1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声 发表于 2011-7-16 00:57
关于汉服那一块是你了解太少,没必要跟你多说。

至于把国家分成“56块”的,不是汉服者。

了解的少不代表没有发言权,不同朝代的不同服装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能在艺术创作和影视作品中尽量还原算是仅有的现实意义,对少数民族而言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特点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汉族是主体民族,国家就是最好的载体,而你所说的政府从来没有提倡过民族融合我只能说你了解的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烟落照 于 2011-7-16 11:10 编辑
wask2000 发表于 2011-7-16 00:21
真的没什么必要强调出什么汉服,如果推广中装我到是可以理解,56民族本来就不好横向比较的,你个汉族和人家几千人的珞巴族有什么好比的?.......你们搞的所谓汉服仅代表一个时代,但代表不了汉族的传统和历史,.......你们非要把我们搞成56 块,这样还谈什么凝聚力? 与其搞什么汉服研究倒不如做一点促进民族融合的实事。 ...

如果你要代表汉族去拍摄56民族合照, 那你会穿什么汉民族传统服装 ???
中山装? 唐装??  如果是 那你就应该先去了解一下中山装,唐装的历史。

你们搞的所谓汉服仅代表一个时代 ???

汉服 並非是 漢朝服裝 一个时代服裝的簡稱,
汉服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 的簡稱。


你们非要把我们搞成56 块,这样还谈什么凝聚力? ???
【转贴】:
......自古以来, 除了如今, 中国从来都没有分过 56 个民族,
自古以来, 中国从来都是以汉民族为中国的华夏主体民族,  
汉民族人口占了中国人口的 95% 以上。

所以,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承认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语 --- 汉语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字 --- 汉字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医 --- 汉医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画 --- 汉画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乐 --- 汉乐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学 --- 汉学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服饰---汉服

论坛会2 发表于 2010-4-14 22:04

点评

帮你修正一下: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医 --- 汉医 中医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画 --- 汉画 国画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乐 --- 汉乐 中国民乐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学 --- 汉学 儒学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服饰---汉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6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烟落照 发表于 2011-7-16 11:03
如果你要代表汉族去拍摄56民族合照, 那你会穿什么汉民族传统服装 ???
中山装? 唐装??  如果是 那你 ...

帮你修正一下: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医 --- 汉医   中医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画 --- 汉画   国画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乐 --- 汉乐   中国民乐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学 --- 汉学   儒学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服饰---汉服   唐装,中山装,旗服等等。别忘了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都是受唐代服装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服饰影响了整个东亚,但过分的强调“汉服”,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点评

【转贴】 2001年10月30日10:28 新民周刊 http://news.sina.com.cn/c/2001-10-30/388485.html 凸显中国民族特色--揭开APEC领导人中式服七大谜底 .......在今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着的中式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6 2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和其他民族合影的时候你穿平时的衣服那无论什么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是汉人,如果你穿了什么其他的“汉服”,还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你是哪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wask2000 发表于 2011-7-16 10:04
了解的少不代表没有发言权,不同朝代的不同服装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能在艺术创作和影视作品中尽量还原算 ...

笑话,中国政府实行的就是世界上最严厉的种族区隔制度,何来提倡民族融合之说?

某些隔靴搔痒的所谓提倡“民族融合”相比较而言,都是浮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烟落照 于 2011-7-16 22:00 编辑
wask2000 发表于 2011-7-16 11:54
.........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服饰---汉服   唐装,中山装,旗服等等。........

【转贴】
2001年10月30日10:28 新民周刊
http://news.sina.com.cn/c/2001-10-30/388485.html
凸显中国民族特色--揭开APEC领导人中式服七大谜底

.......在今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着的中式服装,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新闻。然而,当媒体在抢发新闻的同时,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和不妥当的提法也在以讹传讹,如江泽民主席穿着的究竟是哪种红色?

     这些中式服是唐装 吗?  中式服能否叫 唐装

  许多媒体把此次APEC领导人身着的中式服称为 唐装,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妥当

  此次APEC上海筹备办具体负责中式服事宜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APEC领导人身着的中式服,称为 唐装 是不恰当的,因为在唐朝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立领、对襟式的衣服。他说,现在他们的工作仍旧很繁忙,都没有时间来 辟谣

  负责外套款式设计的设计师俞莺也告诉记者, 此次APEC领导人身着的中式服, 与传统的中式服又有一定的区别, 不应该叫作唐装,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现代民族服装”。 她说, 包括此次中式服设计制作的 总策划李克让,也认为唐装 的称呼是 不合适、不应该的。........
论坛会2 发表于 2010-4-18 20:31

至于 唐装, 旗袍”:
【转贴】
“唐装, 旗袍” 的历史引发中国民间 第二次保卫汉服运动
http://hanfu.goodinfocopy.com/hanfutor.html

汉服 并非是「汉朝服装」的简称, 而是 「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的简称。

广义来说, 它包括从 夏商周 一直到 明朝, 汉族人所穿的,
经过几千年自然发展,  甚至 主动吸收融合一些 外族服饰特色,
而又有文化传统代表性一系列的衣服, 统称為 「汉服」。

虽然, 满清服饰 大有可能也是学自明代已经有的汉族对襟, 高领, 衣扣, 但是,
1). 满族服装和真正的汉族传统服饰 根本没有半点丝毫直接的传承的继承关係;
2). 满族服饰是满清用血腥屠杀强迫汉族人穿的;
3). 改良的旗袍, 唐装 毕竟是从满族以前的服装改变来的,而不是从汉服改过来的;
4). 更何况旗袍, 唐装 根本不符合汉民族几千年的 文化、传统、特徵、内涵、和气质

从中国歷史的传统 、文化内涵的深度上来讲 ,“旗袍, 唐装” 根本无法与汉服相提并论 ;
所以, 改良的旗袍, 唐装 只能说是源自满清用刀血残暴被强迫穿的满族服饰 ,
绝对 不是正常的中国传统服饰。........"
论坛会 发表于 2009-10-26 00:31:25

也就是说
改良的旗袍, 唐装只能说是源自满清用刀血残暴被强迫穿的 不正常的中国服饰

至于 中山装”:
麻烦您 自己找资料吧,  如果找不到, 请告诉我, 我再为您转贴。

.

点评

唐装,中山装,旗服在你眼中都不能代表中华服饰,那只能说明你眼中的中华服饰的概念是狭隘的,现在国际时装展中经常出现很多的中国元素,你观察这些服饰的特点就会发现,丝绸,旗袍,唐装,中山装,甚至龙袍都会让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6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烟落照 发表于 2011-7-16 21:12
【转贴】

至于 “唐装, 旗袍”:

唐装,中山装,旗服在你眼中都不能代表中华服饰,那只能说明你眼中的中华服饰的概念是狭隘的,现在国际时装展中经常出现很多的中国元素,你观察这些服饰的特点就会发现,丝绸,旗袍,唐装,中山装,甚至龙袍都会让中国人和外国人一眼就联想到中国,难道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有这些宝贵的服饰文化还不够吗,非得把汉族孤立在这些中国特色服饰之外,再去追究历史,在明服,唐服,秦服中争出个子丑寅卯来?

点评

你劝其他民族也放弃自己的民族服装吧!为什么要孤立于“中国特色”服饰之外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7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位南京人写的文章<汉殇----胡言的汉语> ,以下为摘录:

摘(一):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明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最基本特征。没有自己的语言,不能否定一个民族,但有自己的语言,肯定是一个民族,这就带来一系列荒谬的问题:汉语五大方言区照这个理论应该算五个民族,可现在大家都称自己为汉族,那么哪一种方言或文化最能代表汉族?读者会说,这不是废话吗?中国70%的人操北方话(官话),当然是北方话喽。这又产生两个问题:一、北方话真地能代表汉族吗?二、北方话内的差异也不小,初分为八区方言,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到东北官话,各有各的调,哪一种官话最能代表北方话?

我们得先来研究一下目前中国的官方语——普通话的来由。

        普通话是以北京官话,确切地说是以东北—北京官话为基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语言体系。

        普通话英译为“mandarin”,这曾经是一个让我百思不解的英文词汇,为什么叫mandarin?直到很久以后,我才领会到真是旁观者清啊,mandarin直译为“满州语”,换句话说,那根本不是汉人的语言,而是满人的语言,确切地说,是满人说的汉语。这一下我毛塞顿开,为什么都说黑龙江人(尤其是哈尔滨人)的普通话说得最标准,为什么我们的蒙古族兄弟操起普通话个个字正腔圆,比北京人说得还溜?这原本就是他们的语音嘛。          
        将普通话定为汉语的标准音,就产生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滑稽现象:汉语说得最标准的区域是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居住区黑龙江和内蒙古,而绝大多数的汉人说不出一口标准的汉语;继承汉民族文化最多的东南沿海民众说的是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的语言(方言),有些人甚至根本不懂普通话。这是哪一茬对哪一茬?
       现在的官话事实上是完全游牧民族化的汉语,那么游牧民族对汉语究竟产生过什么影响?首先,发音越来越简单。古汉语的发音较为复杂,至今闽南话有七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还有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游牧民族南迁后显然发不出这么复杂的音,于是北方的语音越来越简化和胡化,同音字越来越多,要保证语义的准确,只能将复合词大幅增加,导致语言越来越啰嗦。学过古汉语的都知道,古文言简意赅,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多费不少口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位南京人写的文章<汉殇----胡言的汉语> ,以下为摘录:

摘(二):
现在读者会问:北京官话之前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什么话?

        答案很出人意料,最起码出乎我的意料:南京官话!
        晋代中原汉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后,中原(洛阳)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的用语。之后洛阳雅语和南京吴语融合,逐渐形成南方的江淮官话,以金陵雅音为标准。从东晋到清初的近一千五百年历史中金陵雅音一直都是中国语音的正统。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当时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而偏重金陵士音。唐著《唐韵》,沿隋《切韵》;宋编《广韵》,袭隋唐《切韵》、《唐韵》。因此唐宋虽然没有普通话,但从韵书中可以看出,南京音是最标准的。

        元朝蒙古人说蒙古语,汉人说汉语,互相之间要翻译,乱七八糟。明恢复汉统后,“一以中原雅音为正”,即以南京音为基础音系,南京官話为国家标准语音。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说的都是南京话,甚至到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依然以南京音为标准,这实在是个讽刺

        老外坚持汉统比汉人坚持的时间还长。是以普通话会翻译为mandarin,说明老外从来就不认为普通话是标准汉语。南京话对中国周边国家也产生过巨大影响。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就是吴音(金陵雅音),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那么北京官话又是怎么来的?明迁都北京后,北京官话由元大都话和南京话逐渐融合而成,清朝又受到满语的影响。

        但整个明朝和清初,南京官话是官场和知识分子阶层的主流官话,北京官话仅仅属北京的市井用语,不登大雅之堂。直到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的地位才迅速抬升。但南京话直到清末,依然有“南京白话最堪嘉”的美誉。

北京官话的国语标准音地位直到民国初年才最终确定。

        清267年统治将汉文明彻底地从地球上抹去,至民国时已搞不清哪些是满,哪些是汉,国人将被满人强暴过的汉文化视为正统,汉民族至此已彻底的堕落,沦为被人宰割的鸭子。

     我也是近期闲暇时浏览唯基百科才知道的这段历史。我在南京生活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南京话的辉煌过去,甚至南京的乡土教材对这段最值得荣耀的历史也只字未提,整天就是六朝古都,似乎帝王将相就是值得怀念的全部,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说实话,这么些年我一直在为自己那土里土气的南京腔而犯愁,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说的才是“中原雅音”,我一直都在为自己发不准游牧民族的语音而烦恼。原本我已不准备让儿子再学南京话,毕竟那是一个正在流失的方言,现在我改变了主意:先学南京话吧,那是汉文明的最后一点血脉。随便提一句,看来正规的历史剧都应该用南京话来对白,当然胡人进京还是可以说普通话的。现在有人会问:南京话和北京话到底有什么区别?这还得从唐诗宋词说起。

       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前三声保留至今,入声游牧民族发不出,因此经元清两朝的半殖民统治,入声在华北等地的官话中消失。
        结果是用普通话读古诗词,经常不押韵,而东南沿海方言大多还保留入声,因此用上海话念古诗词就比用普通话读顺溜得多。而目前八大官话方言中,唯一保留入声的就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江淮官话的范围包括江苏、安徽、湖北长江以北沿江地带和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因此北方语系中,只有江淮官话还保留了唐宋语音的特点。好多年不说南京话都不大会说了,不行,我得重新操练起来。啰里啰唆讲了半天,汉语这一部分总算说完了。文明的特征除了语言还有什么?服饰。好,下一章就讲汉服,问题是有人见过汉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分别用粤语以及普通话读以下唐诗,一个奇怪现象会出现:就是用普通话读未必押韵,用粤语读则抑扬顿挫,更加押韵(以下拼音是粤语拼音发音)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   (eo)
曲项像天歌。 (go)
白毛俘绿水,   
红掌拨清波。 (bo)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kw ang)  
疑是地上霜。( xi ang)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hi ang)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晓、鸟、少 三个字用粤语读都押韵)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   
黄河入海流。 (lau)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lau)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mei)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lei)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pan)
柴门闻犬吠,   
风雨夜归人。 (ran)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han)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san)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san)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ran)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尘、新、人三字粤语读押韵)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gan)
千里江陵一日还。 (wan)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san)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烟、川、天三字粤语读押韵)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ga)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fa)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can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ran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hong  
水村山郭酒旗风。 fong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zong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lau
烟花三月下扬州。 zau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lau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眠、船三字粤语读都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烟落照 于 2011-7-17 20:34 编辑

因为帖子图片 “被失踪 ” (请看 504 楼),  导致资料 残缺不全,
重新再发一次, 以对广大的四月网读者们 负责:
第三声 发表于 2011-7-1 15:25
     金 钱 鼠 尾

    注:事实上,满清发式从明代到清末是一直变化的。

    ......在1595年,即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朝鲜派往赫图阿拉的使者申忠一,在 《建州纪程图记》一书中详细记述了赴使在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营垒里所见到的各方面情况。其中关于发式这样写道:“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 结辫以垂。 .........
    第三声 发表于 2011-7-1 1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wask2000 发表于 2011-7-16 22:20
唐装,中山装,旗服在你眼中都不能代表中华服饰,那只能说明你眼中的中华服饰的概念是狭隘的,现在国际时 ...

你劝其他民族也放弃自己的民族服装吧!为什么要孤立于“中国特色”服饰之外呢?

点评

顺其自然不好吗,就像其他消失的族群文化一样,历史会让他们慢慢的沉淀,最终都会融入中华文明这个大家庭,还有我的观点是不赞成在现在的基础上瞎折腾,搞什么复兴运动,并没有说要劝谁不要穿什么衣服,请不要歪曲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7-17 2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12:33 , Processed in 0.06047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