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萧起龙吟

【转载】130707大国游戏---作者:井底之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 这里指美国把德国和伊朗做生意说成是支持伊朗,并把此和当年纳粹德国的灭犹行为并列,以此“政治正确”的原则来压德国就范。
[2] 本文写于2008年6月,后因为美国势力在2008年减弱,德国人犯法的胆子大了点,使得该年德国对伊朗出口增长8.9%,达到39亿美元,仍然落后于2006年的水平。——编者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淡Vs然
鸡鳄牛猫10第五篇
  堂堂背我随余子,微许知音一叶桐。
                  ——【清】王夫之

四十一
  除一般贸易以外,美国希望打击的是伊朗的汽油进口和原油出口。也许你会惊奇,伊朗虽然是原油生产国,但在美国数十年的经济制裁下,因为设备老化,缺乏部件,其本国的石油提炼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汽油需求,而要从国际市场每天买大约700万加仑汽油来消费,占伊朗消费总量的40%。本来这些汽油通常从欧洲进口,但由于美国的制裁,伊朗不得不转入亚洲市场,从新加坡入口,通过支付欧元现金而逃避美国的制裁。同时,伊朗支付了中国的中石化22亿欧元来将伊朗的两大炼油厂生产量提高三倍,并试图开发天然气液化技术来彻底解决燃油的进口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朗政府也试图提高汽油价格,但是在愤怒的年轻车主群体抗议之后,不得不作罢。由于伊朗和美国的对抗会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做到汽油的自给自足是保持国内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美国的当前策略,就是如何使伊朗难以从亚洲进口汽油。

  在美国犹太人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国会由纽约的民主党议员爱克曼和印第安纳的共和党议员彭斯提出在2007年的制裁伊朗法案中,增加条款,禁止世界任何国家向伊朗出售汽油,并惩罚任何在伊朗能源工业投资的国家。

  很明显,在伊朗能源上投资的国家,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尤其是中石化与伊朗合作的最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合同,当时美国就暗示,可能会以中石化是在美上市公司为理由,对其制裁。而中国就暗示,会以中国公司退出美国股市来作为报复来打击美国已经摇摇欲坠的金融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伊朗的石油市场上,大的买家除了中国,就是日本。本来日本曾经非常配合美国的政策,从伊朗撤出了投资,但是发现美国许诺的从伊拉克提供的替代石油未能兑现,自己的能源来源遂陷入困境,于是便对美国的制裁不再热心。而且日本从伊朗买入的石油,全部用日元计价。而美国财政部之所以几乎没有对日本施加压力,可能也因为是日本不能不进口油,美国又没法兑现诺言,日本再不从伊朗进口,就会影响经济,没有其他选择。

  印度同样对美国的制裁三心二意。本来印度计划从伊朗经过巴基斯坦铺设供应自己的油气管道,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泡汤。加上在美国情报部门对伊朗的核计划作出不利于布什政府的评估后,中石化就立即和伊朗签订了液化天然气合同,这些都令印度人耿耿于怀,认为盲目跟着美国走,就是自取其辱。[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一楼赚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美国的目的也许并不是彻底打垮伊朗的经济,而是要让伊朗人的日子艰苦,最后不得不接受美国苛刻的谈判条件,最好可以造成危机,让伊朗自己内部发生政策争吵,从而给予美国可乘之机进行颠覆。对待中国和伊朗的经贸关系,美国根本不敢用贸易战的威胁来要挟中国,一个可能性的方案就是告诉中国,如果因为中国的不配合,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能达到目的,那美国剩下的选择就是不得不进行伊朗战争,而那可不是你中国想看到的局面吧!

  另有一种化解中国与伊朗合作关系的方法,就是最近由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卡泊林[2]在他关于中国的新疆和西藏的一些见解中提出来的“交易”法。他认为新疆和西藏的情形和台湾不同,“牵涉中国人(卡帕林仅仅指汉族和他们看不出和汉族区别的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所以美国在操作这些问题时,要比较小心,不能得罪了所有的中国人,而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敌人。最好是和中国人面对面沟通,比如布什总统就不应该学那些欧洲的“小”国(大概指法国之流的不入流国家)去抵制奥运会,而是应该和中国人协商,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换取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估计如伊朗,缅甸和苏丹等)支持美国的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二
  美国在伊拉克艰辛的经营了5年,终于有机会在纸面上对伊拉克石油进行分赃。2008年年中,西方的五大石油公司,即美国的埃克森、雪佛龙、英国的BP、英荷的壳牌,加上法国的道达尔(也许这是为什么法国新总统萨科奇让人觉得比布什还布什的原因),终于和伊拉克政府签订了一个私相授予的开发合同。令人瞩目的是这一交易不遵循石油界通常进行的公开拍卖,价高者赢的惯例。伊拉克政府石油部的石油专家们——也就是来自于上述五巨头的洋顾问们,经过仔细反复评估得出结论:把合同给予这5家公司,对伊拉克政府和人民是最好的选择。[3]

  这个合同是在美国和伊拉克政府签订了28个永久使用权的军事基地以及美国出兵抢回石油输出港巴士拉之后,才签署成的。如果美国可以保证石油公司员工的安全和石油输出管道的畅通,那么就至少可以部分的解决日本的石油短缺问题,让日本在制裁伊朗问题上跟着美国走,使美国可以对伊朗施加更大的压力。当然,和当初发动战争的原定计划不同的是,美国的人民是无法追回这些年在伊拉克用兵的军费了,直接的收益者只能是这五大石油公司。唯一的变数就是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甚至由伊朗特种部队假扮的什叶派民兵)会不会容忍这个抢油合同计划得逞,这仍然是一个未知之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令人不禁想问,伊朗一仗到底会不会在布什离任之前[4]开打?笔者的估计是机率不大。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伊朗的核计划本来距离核武化尚有一段时间,而假若美国真的动手对伊朗进行空中打击,并不能完全将这个计划摧毁,如果反而引起伊朗无休无止的报复,尤其是在伊拉克通过什叶派反击或直接打击以色列,那都会令美国好不容易叼到嘴里的伊拉克石油肥肉又增加变数,想来想去既不必要也不划算。而且,美国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占领伊朗,如果不能靠自己的地面部队,就得扶持亲美的伊朗政府,而这两个选择似乎在目前的情况下,都不太现实。不过,如果美国可以将战争的危机刺激到一触即发的地步,一个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反倒可能可以用强势的谈判地位,和伊朗暂时消除敌意,来换取伊朗对美国在伊拉克的霸权的承认,不再会挑战美国在伊拉克的大肥肉利益,若能做到这一步,把颠覆伊朗推到将来伺机而动,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而且,美国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问题上也有和伊朗讨价还价的空间,只要把法国拉进分赃团队里,就保证了英法两国知道在哪边站队,那么国际上就不会再有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上说三道四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伊朗肯不肯白白放弃百年不遇的崛起机会,把好不容易吃到口里的伊拉克再吐出来呢?这对伊朗也是一个考验。现在伊朗的对策是,一方面竭力争取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希望借俄国和中国的力量来应付美国和欧洲的压力,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有一个相似于欧盟的亚盟出现,能够让伊朗的未来完全与西方和欧美脱节,而成为亚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经济联系来带动伊朗的经济起飞。

  两者结合,最佳的选择就是,伊朗能够与中国和俄国建立起一种实际意义上的军事同盟,为自己在研制出核武器之前提供安全保障,进而使伊朗成为亚洲经济圈的一个边界防守力量。其实伊朗在这方面一直很积极,而俄国也因为北约的步步紧逼而愿意合作,反倒是中国似乎不愿出头,觉得自己力量还是太弱,无法担负起保卫伊朗的责任。

  从俄国的角度而言,如果欧洲可以从伊拉克、伊朗取油取气,当然会虚弱其对欧洲的能源武器的威胁砝码。如果能够至少令伊朗的能源全部流向东方而非欧洲,那这是一个力图通过垄断对欧能源供给以作砝码的俄罗斯求之不得的结果。虽然俄罗斯不可以公开出兵“保卫伊朗”,但是在提供先进武器给伊朗上面,俄罗斯也似乎比中国更有能力,也更有意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1] 美国情报机构在2007年11月出版的《国家情报预测》(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彻底动摇了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中石化即在一个星期后与伊朗签约。关于印度人的酸葡萄反应,可参考《亚洲时报》(Asia Times)2007年12月由前印度外交官巴达拉库玛(Bhadrakumar)发表的文章“中国把美国和印度抛在身后”(China leaves the US and India trailing)
[2] 卡泊林,Kaplan,此君正是2005年关于台海中美大战的放风者,通常代表美国国防部一些势力的观点
[3] 后来局势的发展,表明这个伊拉克新政府,多少还有民族羞耻之心,有搞“拖字诀”的意图——作者补注。
[4] 本文写作于2008年6月,故作者有此语。后来事实证明,到当年年底时,虽然因为英军的行为引发美伊军事紧张,但并未导致战争。再后来,以色列想对伊朗动武,却受到美国阻止,最后只好在加沙地区向哈马斯开战以求继续将美国与自己绑在一起。——编者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三

如果考虑到国际大势的变化,世界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向东亚漂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一大变局中,美国的超强角色自然会衰退,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的国土,人口和经济实力,还是比较可观,如果美国将其全球力量收缩,而不是到处在全球扩张,其就不会象历史上所有的帝国一样,轰然倒塌。美国还会在一个多极的世界次序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而真正受到打击的反而是欧洲。
在东亚的新次序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当这三个国家以中国和印度的独立自主的经济为基本,加上日本在观念中的脱欧返亚(当然美国重兵驻境,有一定难度),就会造成欧洲的地位大幅降低,而成为类似崛起的阿拉伯,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地位。
对西方的垄断来讲,这也是一个噩梦。所以如果能够在亚洲的未来三强中制造事端,从二桃杀三士,引出个火烧连环船,应该是上上之选的对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这个二桃,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就是石油,天然气代表的能源,和其他各种金属原材料。如果美国和北约可以控制住中东,解决伊朗,北上中亚,然后南下中北非,就可以控制住亚洲三强的命脉。至于中南美洲,通过浩瀚的太平洋恐怕还是一个梦想,只有在二十年后,也许集三强之力,才可以和美国领军的北约对抗。但是三强可不可以熬到那一天,出现那样的整合,而不是互相之间咬个你死我活,还是未定之数。
当然,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三强中除了中国之外,印度和日本不足为惧。日本在政治和军事上仍然是美国的殖民地,在经济上虽然是世界老二,但是日本人民的卖命工作,经常成为替美国和欧洲人民付账的提款机,比如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大部分军费都由日本人支付,甚至出现了被迫支付因为兑换率变化而造成的差额。而当日本经济一旦过强,就遭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口诛笔伐,一直到日本陷入经济衰退为止。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市场在外,资源在外和能源在外,一切命脉取决于美国人的脸色,从美国的角度来讲,日本颇象英国的地位,以英国来平衡欧洲大陆的法德联盟,正如以日本来平衡亚洲大陆的中国。只不过唯一的区别是,英国是美国的堂弟,日本只是美国的奴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亚的印度,则是另外一个不同的情况。印度在邯郸学步,继承了英国人替他们建立的无法运作的民主体系后,一直无法有效的解决国家的发展问题和周边的安全环境。凭着一批绝顶聪明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和印度人民作为数学发源地的底蕴,终于让印度在全球化的今天可以在外包业中异军突起,在电脑和医药等行业上可以有所建树。但是印度的体制造成其官僚体系腐败和低效率,利益集团在频繁的选举中不断侵蚀公共利益。在周边关系上,还是未能完全处理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紧张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界和军界,却仍然为1962年的中印战争的失败而耿耿于怀,非常容易陷入美国和西方国家关于印度抗衡中国的挑拨。而印度有限的海军力量却反而在印度洋,因为美国在这一区域的薄弱而独占鳌头。美国在巴基斯坦的介入还不是太顺手,在缅甸的颜色革命也不成功,在斯里兰卡通过上次南亚海啸的渗透也没有结果,使印度暂时可以心安,但对中国的任何哪怕是商业的动作都精神过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亚的印度,则是另外一个不同的情况。印度在邯郸学步,继承了英国人替他们建立的无法运作的民主体系后,一直无法有效的解决国家的发展问题和周边的安全环境。凭着一批绝顶聪明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和印度人民作为数学发源地的底蕴,终于让印度在全球化的今天可以在外包业中异军突起,在电脑和医药等行业上可以有所建树。但是印度的体制造成其官僚体系腐败和低效率,利益集团在频繁的选举中不断侵蚀公共利益。在周边关系上,还是未能完全处理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紧张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界和军界,却仍然为1962年的中印战争的失败而耿耿于怀,非常容易陷入美国和西方国家关于印度抗衡中国的挑拨。而印度有限的海军力量却反而在印度洋,因为美国在这一区域的薄弱而独占鳌头。美国在巴基斯坦的介入还不是太顺手,在缅甸的颜色革命也不成功,在斯里兰卡通过上次南亚海啸的渗透也没有结果,使印度暂时可以心安,但对中国的任何哪怕是商业的动作都精神过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四

在西方的商业词汇里有两个新词,都和中国有关。一个是中印区(Chindia),另一个是中中区(Chime)。
中印区指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将为世界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在历史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从来都是在世界经济上,排名第一和第二,只是在近代才开始衰落。持这种意见的人,在印度不占少数,他们主张利用中国和印度在人力资源上的长处,比如中国和印度高科技人才在世界上的二分天下的地位,和中国和印度裔移民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商业地位,可以一方面和欧洲和北美竞争,一方面甚至可以用这个区域发展的市场,带动整个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和巴西等国的经济起飞。
中中区则指中国和中东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以中东穆斯林国家的能源优势结合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加上中国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对中东国家进行支持,而中东国家在金融和投资上参与中国市场发展,使亚洲可以从太平洋海岸到地中海岸建立起一个富裕和稳定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者 发表于 2013-7-17 11:36
一段一楼赚金币?

方便大家能常在前楼看到,避免沉落,靠各位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远景,西方学术界有不同的解读。以美国和西方霸权为核心价值的地缘战略派,如美国国防部和欧洲各国的国防部,各大西方军火生产商,和各大能源公司,对这个局面是非常恐惧。加上宗教和文化冲突论者,如哈佛大学的肯尼迪之流,则散布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合力对抗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威胁,也对这种中国和中东的合作充满疑虑。而西方的另一些强调各文化和谐的人士,却欢迎这个局面出现。他们的观点是,由于西方本身无能力解决中东对西方的仇视和恐怖活动,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为中东创造出一个富裕和安乐的中产社会,也许反而会彻底解决中东人民对西方的极端行为。
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很动听,而且实际操作上也可行,但不是没有其中的弱点。
在中中区,有三个方面可以打击其成型,一是北约和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升级,比如更多的美军,英军,法军和德军加入战地,可以把战火烧到巴基斯坦,通过北部的军事行动和南部的贝路齐的独立运动,而切断这条新的丝绸之路。二是西方增加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比如法国最近在阿联酋新签下的阿布打比海军基地。第三个就是支持针对中国新疆的疆独运动,搞乱中国的边疆,并在中国和穆斯林世界中打下钉子。
在中印区,虽然中国和印度的领土争端没有任何导致冲突的迹象,但西方以西藏独立运动的炒作,通过由西方人直接控制西藏流亡组织的方法,而倡导暴力和恐怖活动,都有可能使中国和印度的分歧增大,而出现火烧中国和印度这两艘连环船的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7035121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前的东西和现在的实际有些脱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7035121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8 01:55 , Processed in 0.0418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