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06)/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7)

  
  【接上】按照常理,负责文宣的彭真和陆定一,必须向毛泽东汇报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出来以后,必须解决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处分上海《文汇报》的违纪行为,如果不对这种违纪行为进行处分,中宣部的威信就没有了;第二个大问题更为重要,那就是怎么给吴晗“定性”。既然姚文元已经在文章中明确说“吴晗的《海瑞罢官》是一株大毒草”,那么中央就必须公开给吴晗一个结论:《海瑞罢官》到底是不是毒草,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怎样处分《文汇报》的违纪行为?怎样给吴晗的《海瑞罢官》定性?虽说彭真和陆定一是这两个问题的负责人,但要处理这两个问题,已经超过了彭真和陆定一的权限,他们必须要征求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意见,更应该与毛泽东商议处理这两件事的对策,否则就是明显地架空毛泽东,视毛泽东的权威而不顾。
  毛泽东在11月10日等了一整天,彭真和陆定一都没有来汇报,难道是他们两人因为工作忙,没有注意到《文汇报》的这篇文章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共有一份专供高层干部的“内部参考”,每天发行“上午版”和“下午版”两份,专门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这是每个高干必看的。
  《文汇报》刊登批判吴晗的文章,一定会登上11月10日的“内参”。如果说彭真和陆定一上午没注意到,那么他们一定应该看到下午版的“内参”,不可能在11月10日还不知道这个消息。退一万步说,即使他们两人真的在11月10日没有注意到这个消息,那么11月11日总该知道这个消息了吧。可是毛泽东11月11日又等了一天,彭真还是没有来,陆定一也没有来,甚至两人连派秘书送来一份书面的汇报材料都没有。
  彭真和陆定一为什么不来汇报呢?这里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不敢来”,第二种可能性是“不屑来”,第三种可能性是“不必来”。
  彭真和陆定一“不敢来”是不应该的,一来他们两人都不是胆小的人,二来在这件事上,他们两人完全没有错,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来毛泽东这里告上海方面的状,除非他们两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才会“不敢来”。
  如果彭真和陆定一是“不屑来”,那就说明他们根本不把退居“二线”的毛泽东放在眼里,认为只向“一线”的刘少奇汇报就可以了,不屑再来向毛泽东汇报了。
  如果彭真和陆定一是“不必来”,那就说明他们两人已经把毛泽东看成是敌人了,因为向敌人汇报是没有必要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07)》*****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07)/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8)

  
  【接上】不管是彭真和陆定一“不敢来”、“不屑来”还是“不必来”,无论哪个理由,都无法让毛泽东原谅他们两人。此时毛泽东的心中,充满了一种被羞辱感的怨愤。常言道“人走茶凉”,现在毛泽东人还没走,茶就凉了。如果说刘少奇骑到毛泽东头上来,还有一点点可以容忍的地方。现在连彭真和陆定一这样的小角色,也骑到毛泽东头上来了,居然连向毛泽东汇报这个最起码的“礼节”,都被省略了。毛泽东怎么忍得下这口气,一定要把这两个人打倒,所以后来彭真和陆定一成为文革第一批被打倒的人物。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分析,彭真这件事处理得不好,刘少奇后来也埋怨彭真。尽管这件事的主谋是毛泽东,如果彭真装作不知道,去向毛泽东请示汇报的话,双方还能在面子上过得去。这次彭真却鲁莽地干脆不理毛泽东了,这不仅是不给毛泽东面子,同时也是公然表示他无视毛泽东的权威,无视毛泽东的指示了。这等于撕破了双方最后一层虚伪的面纱,从此彻底撕破脸进行斗争了。
  毛泽东没料到彭真和陆定一,居然也敢不向他汇报,无视他的存在,看来这场斗争,比毛泽东设想的还要严峻。11月10日姚文元的重磅炸弹文章发表后,毛泽东本以为会引起一场不小的地震,没想到这篇他费了九个月精心打造的文章出笼后,居然像泥牛入海一样,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既没有人表示赞成,也没有人出来反驳,甚至连提到的人都没有。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人们就会把这篇文章忘却了。
  毛泽东看出来,彭真这次要用“默杀”的计策来对付他,要把姚文元这篇重磅炸弹的文章,捂起来沉到水底,让人们忘掉它曾经存在过。毛泽东准备用这篇批判文章挑起一场论战,而彭真则干脆不与毛泽东争论,一个巴掌拍不响,让毛泽东试图要发起的论战自然熄火。
  既然彭真要让人们忘掉这篇文章,毛泽东就要让人们重新想起这篇文章,要把这篇沉下去的文章重新“顶”起来。毛泽东让人们重新想起这篇文章的办法,就是让其他报刊“转载”。毛泽东马上给上海那边下令,要上海的报纸转载这篇文章,重新把人们的眼球吸引过来。
  到11月11日的晚上,毛泽东突然叫来汪东兴,说他马上要离开北京,让汪东兴即刻去通知他的专列。毛泽东的专列是24小时待机的,当毛泽东的大吉斯轿车到达车站的时候,列车人员已经一切准备就绪,毛泽东一上车,列车就开动了。
  毛泽东立即离开北京,是他意识到彭真既然已经“敢”跟他撕破脸,那么他继续住在北京就危险了,因为北京是彭真一手遮天的“独立王国”。这次毛泽东离开北京时间很长,直到1966年5月彭真被打倒之后,毛泽东才回到北京。【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08)/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9)

  
  【接上】1965年11月11日夜,毛泽东的专列悄悄驶离北京。这次毛泽东抛出一颗精心准备了九个月的重磅炸弹《评/海瑞罢官》,居然被一个彭真轻而易举地捂下去了,没有炸响,这是毛泽东反击刘少奇的又一次挫折。当然毛泽东是不会服输的,要是输给彭真这么一个小人物,那可是太没面子了。毛泽东在思考扳回败局的法子。
  毛泽东知道,他搞的《评/海瑞罢官》被彭真捂下去的这件事传出去,肯定会影响他“毛泽东股”的行情,毛泽东股又要下跌,而刘少奇股又要上涨,这让毛泽东心中郁闷。为了挽回“毛泽东股”的行情,毛泽东采用他的惯用手法,出去外巡,接见地方大员,听他们的汇报,对他们做指示。毛泽东做这些是要让人们知道,他毛泽东依旧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依旧过问国家大事,他要用事实澄清那些传言。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传言说:毛泽东已经不过问国家大事了,去专心搞哲学研究和诗词创作了。
  11月12日,毛泽东的专列到达天津,毛泽东立即派人通知河北省委,让省委的主要负责干部过来向他汇报工作。毛泽东明白,越是在股票跌的时候,越要摆出一点威风,一点霸气,这样才能让别人对他的“毛泽东股”有信心嘛。
  河北省的主要干部不敢怠慢,马上赶来,毕恭毕敬地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地方大员们都比较头痛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因为毛泽东经常会讲一些摸不着边,搞不清楚含义,甚至根本听不懂的话。这就把他们搞得很累,不得不使劲猜毛泽东每句话的含义,让他们大伤脑筋了。
  果然,这次毛泽东又用半开玩笑的口吻,开口就说出一句让大员们搞不清含义的话:“你们最近听到我有什么指示吗?”
  那时的政治大局是“刘少奇股”的行情看好,大部分人都买刘少奇股,对毛泽东的话只是应付而已。他们对刘少奇的每一句话都牢牢记住,生怕搞不好会得罪刘少奇,而对毛泽东的话就是应付差事,当成耳边风。最近这段时候,毛泽东在各种场合也讲了不少话,可是大员们都没有当成一回事,听完就忘了。这时毛泽东问起来,大家当然想不起来,面面相觑,有人总算想起一句毛泽东的指示,说:“备战,备荒,为人民。”
  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用不太满意的语气说:“我这句‘为人民’,早就在多少年前讲了。”
  众大员搞不清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答毛泽东的话。其实毛泽东说这句看似开玩笑的话,实际上是在测试自己在地方大员们心中的威信度。如果大家能够牢记毛泽东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把毛泽东的话当成一回事,如果大家根本记不起毛泽东讲过的话,那就说明他们不把毛泽东的话当成一回事,毛泽东在他们心中的威信已经是笈笈可危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09)/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10)

  
  【接上】毛泽东心中沉重,表面上还是谈笑风生地问“你们看,搞四清好,还是不搞四清好?”
  这句话又把大员们问得面面相觑,“搞四清”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他们要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即使有人心中认为“不搞四清好”,但也不敢说出口呀。于是大家一致回答说:“显然搞四清好。”
  毛泽东这句话,是想测试一下这些人当中,有没有胆大的,有胆量跟中央对抗的。从他们的回答,毛泽东看出来,这些人都是些胆小鬼,应声虫,一切看中央的指示行事,没有自己的任何主见,简直就是一台忠实执行政策的机器人。毛泽东知道,在他反击刘少奇的时候,不能指望这些胆小鬼会站出来斗争。
  11月12日,只有张春桥控制的上海《解放日报》,转载了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上海的其他报纸,都没有转载。尊为党中央主席的毛泽东下令“转载”,而响应转载的居然只有一家报纸,这让毛泽东自己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毛泽东感到情况比他预计的还要糟糕,但毛泽东也明白,现在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了,不能后退半步,否则就全线崩溃了。此时毛泽东必须“硬着头皮顶住”,他常说:“人长了个头,头上有块皮,歪风来了,就要硬着头皮顶住。”
  毛泽东的专列离开天津后,沿着京沪线徐徐前进。11月13日到济南,14日到徐州,15日到蚌埠,16日到南京,17日到上海。毛泽东每到一处,都叫当地的党政军负责人,专程来向他汇报工作。毛泽东列车每到一处,都有人把当天的报纸和各种内部资料给毛泽东送来。这几天毛泽东每天翻看报纸,在11月12日《解放日报》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之后,别的报纸一点儿动静也看不到,毛泽东的心情也愈发沉重了。
  11月15日,毛泽东终于看到《光明日报》内部发行的《情况简编》,提到了《评/海瑞罢官》的情况,这是一则内部消息《吴晗看了姚文元批评(海瑞罢官)一文后的反映》。在该消息中,吴晗很轻松地说:“姚文元这样批评我,我也不怕。不过我觉得这样牵强附会的批评,乱扣帽子,这种风气很不好,谁还敢写东西,谁还敢写历史?”最后吴晗说:“我不准备写答辩的文章,正给市委写个报告,直接送给彭真同志。”
  看了这篇材料后,毛泽东在旁边批语:“我都已看过,一夜无眠。”
  为什么毛泽东会“一夜无眠”,这是因为吴晗说“我不准备写答辩的文章”。毛泽东本来的战略部署,是准备让吴晗出来与姚文元公开论战的。现在吴晗明确表示“我不准备写答辩的文章”,那就打乱了毛泽东搞《评/海瑞罢官》的全盘战略部署,所以让毛泽东“一夜无眠”了。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大费心思地搞一个《评/海瑞罢官》,他最初的想法是什么?最初的战略部署又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下面分析。【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设言官制度本意是不错的,到明朝其积极正面意义大打折扣.一些言官即所谓清流为反而反沽名卖直沽名钓誉.以骂皇上为荣,梗着脖子让皇上杀头,英勇就义成为清官忠臣青史留名.
皇上就以挺仗对付只打不杀,有被打死的那就怨自己不经打我又没杀你.
汉朝举孝廉以孝子取官.结果导致虚伪.
清朝搞风闻言事,不重证据检举揭发效果可想而之.
中国人设计了某种制度实行起来就容易走极端.老毛病了何时能改.
此乃闲话.与此贴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5年6月16日,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三五”计划初步设想的汇报后指示说:计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国家计委又对“三五”计划的投资项目和主要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于7月21日向国务院作了汇报。汇报中提出:“三五”计划实质上是一个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要从准备应付帝国主义早打、大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抢时间把三线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战略大后方。  
8月23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158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说:“主席要我们注意三句话,注意战争,注意灾荒,注意一切为人民。这三句话,我把它合在一起顺嘴点,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口号的最早提出。  
1966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关于各省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给刘少奇的信中,对“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战略口号做了具体解释:“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从毛泽东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备战也好,备荒也好,一切都是为了人民。1967年4月,“备战、备荒、为人民”作为“毛主席语录”在全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65年8月周总理概括为备战备荒为人民,是不能作为毛主席指示的,11月份干部们就如此说能成立吗?
广为流传随口而出是1967年的事.
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这话很重了说谁呢.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有人又要刮共产风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uyang1999 发表于 2013-9-29 19:18
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是随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也算是老井冈了吧。

我反对楼主著文所持的 ...

我也觉得作者像个精神分裂者。 如前面说:毛不为名不为利是为了全国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而反对刘,如重上井冈山与张的讲话等。这些内容现已为大家熟知,他没法黑了,便在特征/心理等方面加入私货,主要还是要黑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哈馒头 发表于 2013-9-30 20:34
彭那架势是不怕事情搞大的,是要倒些人的.倒谁也不会倒老毛.写信给毛却批毛倒毛有这么傻的吗.
彭气毛护短,别 ...

多说头发长见识短,看你这长头发的馒头见识也不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竖琴螺 发表于 2013-9-30 21:51
就你聪明是伐?你这个五百

竖琴螺,算是老同志了(看你点评参考消息很久了),劝你别一急就发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一台晚7时新闻联播分秒必争尽量简短多报信息,十.一晚新联居然完整播出少先队队歌.
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在和资本主义有什么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人民立新功【江青】
(1967年4月12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多年来都是给主席作秘书,主要的是研究一点国际问题。在文教方面我算一个流动的哨兵。就是订着若干刊物报纸,这样翻着看,把凡是我认为较比值得注意的东西,包括正面的、反面的材料,送给主席参考。我多年来的工作大体上是这样做的。从去年起,我的工作算是加了一点,就是兼做常委的秘书。我们整个中央文革小组就是中央常委的一个秘书班子。也还是哨兵工作、参谋工作。就是提出意见,供主席、林副主席、周总理、中央常委参考。所作的工作就是这么一点。我对军队不熟悉,知道的东西很少,今天只能和同志们交谈一下。我的意见如果不对,请同志们批评我。我们小组是比较民主的,有时候还可以吵架。同志们有什么意见,欢迎你们提出来。



  主席对我是严格的,主席对于我首先是严师。当然喽,他不象有些人把着手那样教,但是对我非常严格。许多事情我是不知道的。主席的为人,我想同志们也许比我知道的更多一点。我们在一块生活,他这个人是很寡言的,话不多。有时候谈起来,多数都是谈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国内,海阔天空。什么社会上的小广播,也谈一点,但很少。如果偶尔涉及某一个干部,主席总是说什么人有大功哪!这个人怎么好啦!不怎么说人家坏话的。主席对干部爱护、宽大。我自己也是遵守党的纪律的,我也讨厌听那些社会上的小广播。这样,我有时候很无知。不过,知道那样一些小广播也没有什么好处,浪费精力,在过去,我每天要看一大堆参考资料和电报,哪有时间去听那些小广播,搞那些名堂。至于学习,我不比同志们好,我自己觉得学习的不够好,特别是不够系统,如果说我有一点什么长处,那就是我学懂了的那一点,我就坚持,就去做。在延安,听了主席的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那个讲话。对那个讲话里头我领会了的东西,我就去做。当然这篇讲话,我不是全部领会了。这几年我又重新读了,对我还是那末新鲜。这篇讲话强调地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个我懂。而且我多年遵照主席的教导,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与同志们比较起来,我是个小学生,要向同志们学习。因为同志们在历史上,不论是十年内战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这些战争时期,都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这是连国内国外敌人都承认的。我向来是非常敬仰老红军的。在延安闹过这样一个笑话:曾经有人给我的帽子上做了一颗红星,后来说是不许戴,我才戴了几天就不许戴,为这个可闹别扭啦!当时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我们把这个红星拿掉,那个时候不明白,是闹过别扭的。我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很有感情,我觉得自己现在也还是军队的。我进城以后一直要求保留我的军籍。我只在军队做过一段很短时间的工作,就是在胡宗南进攻陕北的时候,在中央直属大队当政治协理员。进城后我一直要求不要把我的军籍除掉,就是说不要开除我。我心里总是向着军队的。



  目前在毛主席和中央的号召下,同志们正在为人民建立新的功勋。主席曾经说过: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主席讲过一个故事。战国时候,赵国的赵太后执政,她非常溺爱她的小儿子长安君,这时候秦国攻击它,攻得很紧,她请齐国出兵解围,齐国说,要把你的小儿子长安君来做人质,才能出兵,她不肯,她舍不得她那小儿子,很多大臣进谏,要她派长安君去。她恼火了,说谁再来劝说,我就要唾他的脸。当时有个左师(官名),叫触讋,他去求见太后,赵太后盛怒等着他。他腿有病,故意走得很慢,慢慢地慢慢地走。然后,他就问寒问暖,先不说政治,然后说,我快要死了,我有个小儿子,十五岁了,太后能不能给派个吃饭的差使,我死了也就心安了。赵太后就说,丈夫也爱少子吗?他说,甚于妇人。听了这样的话,太后的气消下去了。她说不见得,我看溺爱少子,还是女人比男人厉害。左师就驳她说,我看你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燕后是燕国国君的妻子,是赵太后的女儿)。她问何以见得?左师说,燕后出嫁的时候,你抱着她哭,因为是远别。燕后出嫁以后,每当祭祀,你都为她祈祷说,你千万不要回来。要她在燕国生儿育女,世代为王,替她打算的是很长久的。可是你对长安君就没有这样。太后说不是。左师然后就问,咱们赵国过去有名的世袭的这些人,他的子女,他的后代,现在还有没有继续世袭的啊?太后回答说,没有了。左师又问,不但赵国,其他各国,子孙封侯的,还有没有呢?太后说,没听说还有。左师说,都没有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还不是由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所造成的吗?“重器”者,指的是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宝器,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权力。左师说,你给长安君那么高的职位,给他许多肥沃的土地,给他的权力又很大,不及时叫他为国家立功,有朝一日你去世了,长安君能在赵国立足吗?我认为你为长安君打算的太短,你爱他不如爱燕后。左师触讋讲了上面的话以后,赵太后立刻下了命令,准备百辆车子,送长安君到齐国去。齐国马上就出兵,解围了。主席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初期,地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是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产阶级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力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去。在座的同志,大概权是很多的。伯达同志经常说,他是个小小老百姓,我就更小了。但是这个权就不能轻易用。既然人民给了咱们这么高的职位,俸禄也很厚,权又很大,如果我们不立新功,对得起人民吗?久了人民能要我们吗?这个故事,主席讲了很多次。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也曾讲了好多次。但他们是不怎么理解的。多年来,我一直是很欣赏这篇东西,曾多次翻阅。我不懂古文,就查字典。



  所以,解放军要立新功。



  自从主席说解放军要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以来,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解放军的工作成绩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工农业生产上。比较困难的是支左问题,复杂一些,搞不好就容易支错。对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自己的思想明确,真正站到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方面来,就会大无畏,即使错了也不要紧,我们就可以不支持他们,再来搞调查研究,支持真正的左派,把左派壮大起来。对受坏人操纵的组织,就孤立他们中间的一小撮,分化瓦解他们,教育他们。这一点,同志们已经有了许多经验啦,其中已有许多好的经验。我参加过两个小组。象中南,就碰到一些困难,黄永胜同志他那里有一些好处,他没有杀人,没有开枪,广州市捉人大概也不是太多,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说,对受坏人操纵的组织,轻易不要宣布为反动组织,而是把它的头头,确有证据的坏人,逮捕起来,或者让那个组织的群众自己改换新的领导人,这个做法,我觉得还是好的。



  同志们,对前一段文化大革命,不要有什么自卑感。从前说是不介入,其实这个不介入,就许多单位说,主席早就说过:“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问题不是介入不介入的问题,而是站在哪-边的问题,是支持革命派还是支持保守派甚至右派的问题。”事实上,有的是从左的方面介入,有的是从右的方面介入。例如,拿从左的方面介入来说,去年二月,林彪同志委托我召开部队文艺座谈会,这个文艺座谈会的纪要,是请了你们“尊神”,无产阶级专政的“尊神”来攻他们,攻那些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那些资产阶级反动“权威”,才吓得他们屁滚尿流,缴了械。为什么这么有威力呢?就是因为有军队支持,他们怕人民解放军。这是从左的方面介入。几个月以来,全军有很多好经验。据哈尔滨的同志说,那里的军队,在去年夏天,就从左的方面介入了。也有的从右的方面介入的,做错了一些事。我想大多数做了错事的同志也是会回头的。我才不相信,天下就那么都一片黑了,有的人就是吹这个黑风。也许我这人自信心太强,我总觉得不会是那样子的。你看,就是农业生产,夏收可能会不错的,秋收,我看也可能不错。因为革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热情,军队这样子大力地去带头,起模范作用,我看这是解放以来,十几年没有过的。进城以后,我们军队住在兵营里,确实和劳动人民有些隔开了。这次不行了,要从兵营里出来,要从机关里出来,恢复咱们过去的老传统,跟群众结合在一块。这样,有的地方就说,老八路又来啦。可见,我们当年还是和群众在一块多一点,进城以后就隔离开了。在这次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做了许多好事情,从最初开始,以林彪同志为代表,就从左的方面介入了。



  此外,我还向同志们呼吁一下,要看到文教战线的重要性。对这个问题,我们过去认识不足。那些有问题的、能力不怎么强的干部,都被放到了文教战线上去,还不说我们包下来的几百万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样,他们的资产阶级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就大量地泛滥。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就是不大清楚,也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厉害。虽然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和他们交过几次锋,但是,都是个别的战役,没有象这一次这样认识深刻。意识形态——文教战线这个东西,可厉害哪!因为任何一个阶级,无产阶级也好,资产阶级也好,他要夺取政权,总是要先做舆论准备的。这一点,过去我就重视不够,希望军队的负责同志,能真正认真地抓一抓。



  这十七年来,文艺方面,也有好的或者比较好的反映工农兵的作品,但是,大量的是名、洋、古的东西,或者是被歪曲了的工农兵形象。至于教育,那几乎全是他们的那一套,又增加了苏修的一套。所以我们在文学艺术界,培养出一些小“老艺人”,在教育方面,培养出一些完全脱离工农兵,脱离无产阶级政治和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比过去还多了。要是没有这次文化大革命,那谁改得了?攻也攻不动啊!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很长,进城的初期,总理给我安排过几次工作,接触了一些事情。后来,就辞职了。我自己思想上,只是就某一点说,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的。那时候觉得挺奇怪,那些香港的电影,就是往我们这里塞,我用很大的力量,想推出去。他们却说什么,民族资产阶级,我们得照顾。当时我们确实是孤立的。 



  在这个思想领域里,就是不能和平共处;一和平共处,它就腐蚀你。大概总理还记得,那时候对他们说,制片方针是对着华侨,你们只要不拍反共的电影,那么我们给你们钱。他就是要钱嘛!那个时候,只认识到他要投资,没有认识到他要来毒化我们。后来推出去了,确确实实地推出去了。中间,有几年我害病,为了恢复健康,医生要我参加一些文化生活,锻炼听觉和视觉。这样,我就比较系统地接触了部分的文学艺术问题。哎呀,觉得这个问题就大啦!在舞台上、银幕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大量的是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东西,或者是被歪曲了的工农兵的形象。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反转过来,是要保护或者破坏经济基础的。如果象上面所说的那个样子,它就会破坏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概在一九六二年,香港电影,美、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的电影,修正主义国家的电影,出现了一大堆。那些剧团可是多啊!如京剧,我是一个习惯的欣赏者,但我知道它是衰落了。谁晓得它利用我们这个文化部,弄得全国到处都是,就连福建那个地方,也有十九个京剧团,大家都知道,福建话和北京话差别是很大的。结果,到处在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我那个家乡山东,我童年的时候,河北梆子叫大戏。近几年我调查的时候,京剧却成了主要的大戏了。山东有四十五个京剧团,这还不讲黑剧团、业余剧团。上海的越剧也跑向全国了。就出现这样的怪事。但是,我们的工农兵,建立了这样的丰功伟绩,他们不表现。他们也不表现我们的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老红军,也不表现抗日战争。那有多少英雄啊,他们都不搞。电影也有这个问题。所以我就逐渐地对这个问题有了认识。一九六二年,我同中宣部、文化部的四位正副部长谈话,他们都不听。对于那个“有鬼无害论”,第一篇真正有份量的批评文章,是在上海请柯庆施同志帮助组织的,他是支持我们的。当时在北京,可攻不开啊!批判《海瑞罢官》也是柯庆施同志支持的。张春桥同志、姚文元同志为了这个担了很大的风险啊,还搞了保密。我在革命现代京剧会演以前,作了调查研究,并且参与了艺术实践,感觉到文艺评论也是有问题的。我那儿有一些材料,因为怕主席太累,没有给主席看。有一天,一个同志,把吴晗写的《朱元璋传》拿给主席看。我说:别,主席累得很,他不过是要稿费嘛,要名嘛,给他出版,出版以后批评。我还要批评他的《海瑞罢官》哪!当时彭真拼命保护吴晗,主席心里是很清楚的;但就是不明说。因为主席允许,我才敢于去组织这篇文章,对外保密,保密了七、八个月,改了不知多少次。春桥同志每来北京一次,就有人探听,有个反革命分子判断说,一定和批判吴晗有关。那是有点关系,但也是搞戏,听录音带,修改音乐。但是却也在暗中藏着评《海瑞罢官》这篇文章,因为一叫他们知道,他们就要扼杀这篇文章了。



  同志们如果知道这些,会气愤的吧。我们这里是无产阶级专政,我们自己搞一篇评论文章,他们都不许。气愤不气愤哪!我们组织的文章在上海登了以后,北京居然可以十九天不登。后来主席生了气,说出小册子。小册子出来,北京也不给发行。当时我觉得,才怪呢,一个吴晗完全可以拿出来批嘛,有什么关系!噢,后来总理对我说,才知道,一个吴晗挖出来以后就是一堆啊!可见其难啊!人家抓住这个文教系统不放,就是专我们的政。将军们不要以为这是文教系统的工作,不是份内的事,不管;要知道我们不管他们就管,我们真管,他们还会千方百计地想管。所以我们要抓,真正的抓。如果你们都抓,那就不会出现这个局面了。当然,物极必反,所以就出现了这次文化大革命。那帮人才阳奉阴违哪!两面三刀地尽整人啊。一个戏,主席要改成以武装斗争为主,他就是不肯。为了这个,就要斗很久啊。试问,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武装斗争,能成功吗?我们现在能够坐到这儿来开会吗?我觉得那是不能设想的。在这一方面,同志们的感受大概比我还要深刻。所以,这个文教战线、今后得要很好地抓,抓在我们自己手上。要大胆地选用革命小将。你看,要是没有他们,怎能搞出那个叛徒集团来啊?有六十几个人。他们都占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小将们的这个功勋可大啦!



  主席还健在,有些人就可以不听主席的话。在上海的时候,华东局、上海市委里头,可微妙哪。主席的话不听,我的话更不听,但是一个什么人的话,简直捧得象圣经一样的。当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奇怪的事情;现在想来,这也不奇怪。有一位旧市委领导人,过去是个红小鬼,居然会变化到这样,这我完全没有想象到。上一次开会时,我是全心全意希望他抓工作的,这一点,叶群同志可以证明,伯达同志也知道,春桥和文元同志也知道。可是他死不回头。另一个是个叛徒,变节自首分子,被搞出来了。本来写评《海瑞罢官》、《评“三家村”》这样的文章,是姚文元同志(还有他组织的写作班于)写的嘛,有些人却贪天之功,说是他们搞的。



  我想,我略微讲这么一点我的认识过程,使大家可以对文教这方面,看出一点苗头,我要着重地向同志们呼吁,除了抓党、政、军和经济之外,这个“文”也得要认真抓。当然要做调查研究,还要有一番刻苦的学习。因为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规律、特点。但是,这也不是难事,只要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了,那末,堡垒总是可以攻克的。几个堡垒已经都攻克了嘛。一个京剧,一个全世界都认为了不起的芭蕾舞,还有个交响音乐,全都初步地攻克了嘛,没有什么难事。这对全世界都是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是垂死的阶级,它表现现代生活,赤裸裸地用腐朽的堕落的东西来麻痹人民,腐蚀人民。倒是修正主义搞一点伪装,很使人讨厌。但是这几年,它也是赤裸裸的了,不再搞什么遮羞布,而是赤膊上阵了。我想,谈我的这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对同志们今后大力抓文教系统,能不能有一点帮助?



  大、中学校都要改革教学制度、教学内容,都要搞斗、批、改,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什么经验。文学艺术也得要改造。我在一九***年,曾经对文艺界的一些人说过,你们吃了农民的饭,穿着工人织的布,住着工人盖的房子,人民解放军警卫着国防前线,你们不表现工农兵,你们艺术家的良心何在啊!电影《南征北战》,我抓过。粟裕同志,那个时候,我记得跟你交涉过,关于服装应该怎么样。陈老总,你还记得吗?那个戏虽然有缺点,但是基本上还是个好戏。那个戏,是我具体抓的,是你组织创作的,还改过。忘啦?(陈毅同志:记得。)噢,还记得。



  最后,我想简单讲一点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不要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把他们看作是人民的财富,人民的后代。如果对自己的子女就宝贝得上天,对人家的子女,劳动人民的子女,就不在眼下,这是不对的。但这只是一部分如此,而不是大部。大多数同志是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子女的。如陈士榘同志,就能大义灭亲。当然也不是将孩子怎么样,而是管起他来,让他学习学习,好好想一想,受受教育。陈士榘同志,你那孩子管起来没有?(陈士榘同志:管起来了。)在这个问题上,有个别同志,少数同志;太过份了。这也就是那个“长安君”的问题。这个“重器”是什么?“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他们的“重器”是什么?自行车、照象机、收音机,有的还坐小汽车,最重要的还是他父母的级别。有的人认为,这是爱儿女,实际上是害了他们。要把我们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真正的革命接班人,是不太容易的。因为,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社会的影响。我们家的子女也不是那么高明的,他们虽然都到大厨房吃饭,可是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总还是有社会影响的。我们要很严格地教育他们,如果抓得紧,将来他们可能会好一些。社会影响这一面,就拿我们的一个孩子来说,她在小学的时候,她说,我们有个教员讲,有一本什么“顿顿的静河”。误人子弟呵,是《静静的顿河》。我说,你是不是要看这部书啊,她说“是呀,妈妈”。我说这部书,你只能当作苏联的历史材料来看,当作苏联的战争史的材料来看。这部书可不好啦,它把一个大叛徒、大反革命分子当做主角,这是不好的。她驳我说:“妈妈,你能这样说吗?大家都说好。”她就这样责问我,因为当时对这本书还不能够批判。我说,你不要出去说,妈妈是研究过的,是妈妈个人的意见,后来不知道她如何想法,反正为子女还是得从政治上、思想上服一点务。例如《红与黑》,法国的修正主义分子把这部小说抽掉了政治、经济内容,拍成了一部黄色电影。我们就得要研究,把所有的材料拿来研究,对身边的青年、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一讲。我自己的工作,每天虽然比起同志们来做得不多,不重要,可是每天的工作量还是大的,身体也不太好,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子女。但是,只要是我发现了的,我都进行了研究,并给他们做了一些思想工作。同时,父母对他们要平等。不是“我是老子”,实行封建家长制。这一点,我觉得要向主席学习。我们家里可民主啦。孩子可以驳爸爸的。有时还故意地要他们驳。他们驳了以后,当然要给他们讲道理。但是很多时间,对父母是尊敬的。他们驳,有好处嘛。让他们造点反,有什么坏处呀,弄得老是“是,妈妈!”“是,爸爸!”有什么好处啊,我看那不好。我觉得,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一点,就是对他们的爱护。



  我这两点意见,也曾经讲过,只是供同志们参考,说得不对,请同志们批评。就这样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0)/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11)

  
  【接前】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如果没有这篇《评/海瑞罢官》,究竟要不要搞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也不一定。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又不登,就把毛泽东的火煽起来了。在没有这件事以前,毛泽东头脑里并没有这些东西。”
  据说,彭真在生前曾透露说:“毛主席曾经想用整风的办法,解决党内在意识形态、思想领域、政治领域中存在的分歧,但是后来采取了‘文化大革命’的办法。关于这件事的原因,我不能讲。”
  尽管胡乔木和彭真的说法有差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毛泽东最初花费九个月时间,九牛二虎的力气搞出来的《评/海瑞罢官》,与他发动文化大革命并没有直接关系。而现在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毛泽东搞《评/海瑞罢官》的目的,是为发动文化大革命作准备。这种看法显然是把历史简单化和戏剧化了。
  胡乔木和彭真鉴于他们的身份和利害关系,不便向我们透露更多的细节。但通过历史事件的推理考证,我们还是能分析出毛泽东搞《评/海瑞罢官》的最初想法和最初的战略部署。这里我们先说一下结论,之后再慢慢分析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
  这个结论是:毛泽东最初打倒刘少奇的想法,是在原计划于1966年召开的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党内斗争的形式,撤销刘少奇以及刘少奇派重要人物的职权,毛泽东重新回到党中央一线领导岗位。由于彭真和刘少奇的抵制,使毛泽东无法再使用党内斗争的形式。这样毛泽东就不得不修改原来的计划,把原计划的党内斗争,扩大化为一场全民斗争,这就是文化大革命。
  中共在1956年召开“八大”之后,原先预订在五年后的1961年召开“九大”,但是因为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所以“九大”就延迟到十年后的1966年召开。从历史的过去到现在的今天,中共每次代表大会,都是一次权力的再分配。所以这次本应该在1966年召开“九大”上,中共“三巨头”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都要面临权力的再分配。
  假如毛泽东没有发动文革,中共1966年在“稳定团结”的氛围下召开“九大”,会有什么权力再分配的结果呢?当时一般的预测都是:最大的输家肯定是毛泽东,最大的赢家肯定是刘少奇,周恩来大概能保持不赢不输。毛泽东将不得不让出“党主席”的宝座给刘少奇,在“名誉主席”的光荣名誉之下,退出政界,安享天年。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这对于毛泽东来说,也不是一个坏的选择。列宁之所以比斯大林名声好,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列宁去世早。如果列宁再多活二十年,就要多犯二十年的错误,到那时列宁的名声,说不定还不如斯大林呢。【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1)/ 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12)

  
  【接前】如果1966年毛泽东真的退出政界,不再干事情了,当然也就不再会犯错误了,更不用担心会有人骂他。那样的话,毛泽东将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成为名垂青史的“功成身退”伟人,成为只有功绩,没有错误的完人,被后人供在庙里,永世享受人间烟火。
  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他既然下定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就不可能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评/海瑞罢官》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已经出击了。他把这一炮打向刘少奇的时候,也同时做好了思想准备:要不然打倒刘少奇,要不然被刘少奇打倒,已经没有退休当名誉主席,“安享天年”的第三个选择了。
  前面说过,毛泽东是一个“虎气”和“猴气”兼有的人,他不会鲁莽行事,他有一个全方位的计划和部署。从大的全局战略来考虑,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可以分上、中、下三个方案。
  上案是用党内的力量打倒刘少奇,这是最理想的;
  中案是发动一般群众,用群众的力量打倒刘少奇,这个方案要把斗争扩大到整个社会,不是很理想;
  下案是用军队的力量打倒刘少奇,就像后来粉碎“四人帮”那样,毛泽东可以派一支亲信部队去把刘少奇抓起来,关起来,一夜之间武力夺取。但这么做不但会毁了毛泽东一生的名声,而且危险也极大,稍微弄不好,稍微走漏风声,就会引发一场血流成河的内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毛泽东是不会使用下案的。
  事实上,“文化大革命”就是毛泽东“中案”,这是毛泽东使用“上案”不成功的结果。
  
  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本来是毛泽东“上案”中的第一步棋。毛泽东本想用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激怒吴晗,挑逗吴晗跳出来与姚文元争论。一旦两人论战起来,就会把群众的眼球吸引住。因为人们都是喜欢看吵架的,过去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毛泽东本想用姚文元与吴晗的一场论战,把他与刘少奇的政见分歧,公开到下层党员,公开到人民群众。在此之前,下层党员和人民群众,完全不知道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政见分歧,他们看着毛泽东与刘少奇一起接见外国客人,两人的照片并列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还以为毛泽东与刘少奇是毫无矛盾的亲兄弟般的同志呢,完全想象不到他们两人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按照惯例,党内的矛盾都是要“捂住”的,是不能让一般群众知道的,因为担心一般群众知道了党内的矛盾,就会影响他们“对党的信心”,会影响“党的威信”。
  可是这次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捂住”他与刘少奇的矛盾,反而要把他们两人的矛盾向一般群众公开。这是又为什么呢?【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2)/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13)

  
  【接上】为了理解毛泽东为什么要大费心思地搞一个《评/海瑞罢官》,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国家机构做一点简单的说明。理解了中国的国家机构,对后来毛泽东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
  
  中国的国家机构,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执行层,实施层。
  决策层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一切法令政策都由决策层来策划和决定。决策层的人数一般不超过十人。在古代中国,决策层的名称叫“内阁”,对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决策层的名称叫“政治局常委”。
  执行层是把决策层制定下来的法令政策,变成具体可执行的细致条文,交给下面的实施层去实施。执行层的人数一般在百人前后,古代中国执行层的名称叫“朝廷”,新中国执行层的名称叫“中央”。
  实施层是政府直接面对“人民”末端机构,古代中国实施层的名称叫“衙门”,新中国实施层的名称叫“基层干部”。基层干部的人数众多,数不胜数。
  决策层制定的法令政策,具有“自然的正确性”,执行层对上面下达的法令政策,可以对其“正确性”表示怀疑,但只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却没有表决权。基层干部只有忠实地实施上面下达的法令政策,连对其“正确性”表示怀疑的资格也没有。
  中国体制的特点是:不到十人组成的“内阁”决定一切,百余人组成的“朝廷”只有质疑的权力,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而千万人组成的“衙门”,连提质疑的权力都没有。如果“衙门”的小人物对“内阁”的决议表示质疑的话,那就等同于“造反”了。
  
  1960年毛泽东退居二线之后,他在“决策层”已经成为绝对少数。当时具有表决权的政治局常委有七个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林彪、陈云。其中朱德、邓小平和陈云都支持刘少奇,周恩来中立,毛泽东的支持者只有林彪一个人。
  毛泽东在下面的“执行层”中,有比较多的支持者,但要想过半数也很难。真正支持毛泽东的,是广大的基层干部,但这些人连对中央决议表示“质疑”的资格也没有,想支持毛泽东也没有资格。
  因此,中国的体制特点就是:一旦你在决策层成为少数,那一切就完了。不管你再有广大的基层干部支持,不管你再有广大的人民基础,这些都是没用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文革大起底吗?这是中共上海市委1964年的调查报告.不能断定毛泽东是否见过此报告,也不能断定文革因此报告而起.但总比说因学雷锋收效不大而文革,毛要炸三座大山联合谁倒谁而文革靠谱得多吧?
-------------------------------------------------------------------------------------------------------------------------------------------
文革期间的资料:触目惊心的高薪阶层  
[ 作者:文革资料    转贴自:东方百姓网    点击数:1328    更新时间:2011/5/3    文章录入:红山石 ]

高薪阶层的情况



资本家:1964年底,我们对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济南五个城市的资本家进行了调查,拿高工资的约两万四千多人(其中三百元以上的一千二百四十多人)。他们有当中央各部部长、付部长、付省长、付市长的,有当收发、营业员的,绝大部分是在企业担任经理、厂长、科长、工程师和一般职员,他们的工资绝大多数远远高过所任同等职务的职工的工资。请看:



江苏省付省长刘国钧(原是常州市私营大成纺织品公司总经理)月工资1,000元,省人委还给车马费200元。



上海建华毛纺织厂厂长王介元,月工资1,676元,这个厂的一个财务科长月工资825元。



上海万里造漆厂作一般职员工作的张志坚,月工资538元。



上海九华袜厂当收发的邱显章,月工资374元。



常州市大成工厂当看门的朱尔杰,月工资320元。



不合理的保留工资:1964年我们对上海、浙江、江苏常州市一部分企业160多万职工的调查,有保留工资的约十四万人。这十四万人中,一般职工保留10-20元的工资,而旧技术人员、旧职员、资本家的爪牙,亲信,他们的工资保留的很多,有些人实领工资超过了他应得工资标准的几倍。一个办事员,工资竟达500元-30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0元以上。请看:



  上海静安区房产公司24级的办事员杨格(原在外商单位工作)标准工资49元,可是他却拿400元,保留工资351元,等于他应得标准工资的七倍多。   



   上海电业局一个会计,标准工资94元,实领工资655元,保留工资561元,等于他标准工资的六倍。  



    科研、教学、卫生、工程技术人员:在科研、教学、卫生、工程技术人员中,也有一部分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他们的工资超过国家规定同类人员的最高工资,有的达一倍以上。如医务人员,就以北京地区为例,规定是高标准工资333.5元,但有些医师月工资实领600多元。



     文艺人员:在文艺人员中,工资高得令人难以想像。一些大演“名”、“洋”、“古”,“封”、“修”、“资”的资产阶级“名演员”,他们极力宣扬帝主将相,才子佳人,他们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吹鼓手。他们的月工资高得相当惊人,一般是500-600元,甚至高达1,000元以上。请看:



三反分子周信芳月工资2,000元,混入党内以后减为1,760元,高出国家规定的文艺人员一级工资标准四倍多。



北京京剧演员马连良,月工资1,700元,其中保留工资1,366元。 资产阶级的老演员拿高工资,解放后新培养出来的青年演员也拿高工资。请看:



  天津市京、评、越、豫四个剧团的十六名主要演员,参加工作最早是1953年,他们的工资最低351元,最高达950元。



高稿酬,高报酬:文艺人员中的一部分人,除领取高工资外,还拿着高稿酬、高报酬等高额收入。如作家写文章、写书有稿费,出版后,有“版税”;把他写的书编成剧本,演出时,还要再提取演出费;演员拍电影、电台录音、灌唱片等等均另有报酬。请着下面几个骇人听闻的事实。



  京剧演员李少春,月工资1,000元,拍了电影《野猪林》后,又得酬金3,000元。



  三反分子周信芳,月工资1,760元,录音三小时,得酬金3000元。



  京剧演员张君秋,月工资1,450元,录制《诗文会》选段,仅三十分钟,得酬金600元。



  曾经轰动一时的《千万不要忘记》,这出戏大家是熟悉的。现在我们就看看这本书的作者到底千万不要忘什么?他本人有工资,书写成之后,得稿费7,000元。由于把这本书改编成剧本,演出单位很多,于是他就每天忙于翻阅各地的报纸,统计演出单位,写信催要演出费。就是这位提醒青年人不要打野鸭子搞“外块”的作者,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作者,他自己却因此得到几万元的高额收入。



剥削“合法化”;文艺人员的高薪、高稿酬、高报酬是在人民公敌刘少奇指使下,由其死党陆定一、周扬等长期盘踞的旧中宣部、旧文化部搞起来的,使这些人剥削“合法化”,如1964年12月旧文化部发给几个制片厂的《关于故事片各类稿酬的办法(草案)》中规定:名作家的稿费,每千字为10-15元,青年作家6-8元,(诗每二十行算一千字)。电影剧本的稿费:长故事片2,000-6,000元;短故事片1,000-3,000元。音乐作曲:长故事片300-800元;短故事片150-400元。歌词每首50-100元。导演成功每个影片,酬金500-1,500元(长故事片)或300-700元(短故事片)。



  政治上的特殊待遇:上述高薪阶层人员中,经济上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政治上也享受着各种特权,有的是各级人民代表,有的是各级政协委员、青年联合会委员等等。窃取这些名誉,在其反革命修正主义主子的保护下,胡作非为,干了不少坏事。



  人数虽少,毒害极大:高薪阶层人数很少,在全国范围内为数有限,在职工队伍中也只占极少数,但这个阶层对劳动人民的腐蚀性,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性极大,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请看他们在干些什么:



     糜烂透顶的资产阶级生活



散布资产阶段毒素:据我们1964年对几个地区的调查,拿着高工资的,不少人银行存款在万元以上,有的存款在30万元以上。他们有的是钱,放肆宣扬个人享乐,公开散布:“吃和穿最实惠,活着不吃好、穿好、玩好,还有什么意思。”



买房、盖房、当房产主,十几年来他们买房子、盖房子的很多。常州市140名高工资的技术人员和职员中,买房、盖房的占47%。如市纺织局一工程师(工资485元,其中保留工资224元)1964年花一万元造楼房一幢。浙江嘉兴民丰造纸厂一个工人(工资179元,其中保留工资70元)用7,000元买了一幢房子,然后又出租,当房产主。



三口之家顾两个保姆:上海、天津有的高级医师、工程师家里只有两三口人,却用着两三个褓姆。



一声“爸爸”,送礼千元:常州大成纺织三厂一个工程师(工资402元,其中保留工资276元)暂时困难时期,他却三天两头吃一只鸡,他不惜花100元买两只鸡吃。1962年他儿子结婚,儿媳妇叫他一声“爸爸”,给见面礼1,000元。



结婚送礼一万元:上海市第六医院一个高级医师,他妹妹结婚,他送礼竟花了一万元。



七、八十元一瓶香水:上海京剧院的三反分子周信芳,月工资1,760元。他的老婆用的是七、八十元一瓶的香水。



与猴同居:天津市京剧团女演员丁至云(月资650元),吃、穿一贯奢华。1960年,六口之家吃一顿肉就花100多元,8元一斤的花生一次就买200元的。四元一斤的螃蟹,一买就是二十斤。夏天他怕长痱子,花700元买了两个海绵床垫,夜里替换着睡。1962年我国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她花了200元买了一只小猴,给猴缝了衣服、枕头,每天喂猴吃香蕉、饼干、枣、肉等,还亲自给猴洗澡、理毛,晚上还跟猴睡在一起,并教猴说话、表演等。至于她生活上的淫乱,更是丑不堪言了。



喂狗养猫:天津市京剧团演员周啸天,月工资750元,两个老婆,养两只狗一只猫,困难时期都是喂细粮、猪肝、鸡蛋、牛奶,还带狗去理发馆去剪毛。



流氓成性,反共老手:天津市京剧团付团长厉慧良,月工资950元,是一个随意奸污妇女,道德败坏,极端反动的坏家伙。他平时散布“大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不可一日无权。”他以“外行不能领导内行”恶毒攻击我们党,抗拒党的领导。他在学习反修问题时叫嚷:“我看高薪、住洋房、坐汽车、养哈叭狗没什么”。



    高薪阶层对工人阶级队伍的腐蚀



小恩小惠拉拢腐蚀:上海有一个厂的资本家用五千元外币买了一辆小汽车,每天上下班坐汽车,仍然威风挺大。他工资600多元,还在群众中公然说:“这点线不够我太太的交际费。”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他借钱给工人用,送糖给工人吃。还有些私方人员用小恩小惠拉拢腐蚀工人。如给职工调换公债、借钱、送粮票,甚至通过请客送礼等卑鄙手段以达到腐蚀职工,潜移默化“和平演变”的目的。  



  和平共处,同流合污:天津永利久大沽厂科长以上干部143人,有保留工资的130人中,党员占87%。党委、厂长、工会主席十人中,八名有保留工资。这几名额导干部都是解放初期派到这个厂担负改造旧企业的任务的。由于资本家玩弄花招、耍手段,对他们拉拢腐蚀,提高他们的工资,1956年工资改革时,他们都生成了保留工资。可是这些领导干部拿着保留工资却满不在乎,还说什么“公私合营初期,厂里定了高工资标准,我们这些人为谁辛苦为谁忙啊!不拿白不拿。”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拿着不合理的保留工资,实际上在进行剥削,不以为耻,却感到心安理得。1964年厂里开展“五反”运动,广大群众贴大字报要求取消保留工资,这些领导人仍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有些人长期与资本家和平共处,划不清阶级界限。解放前这个厂的一个封建把头兼资本家叫沉华人的,这是一个“吃人肉,喝人血”的剥削分子;解放后职务逐步上升,当了工程师。1956年工资改革时,工资定为144元,他有保留工资,实得228元。他年过60岁,厂里又给他外加30%的在职养老补助费。住处离厂没一公里,上下班要汽车接送。1962年该厂党政领导还为他庆祝七十大寿,还在天津日报头版登了这一条消息。这个厂的付厂长薛献之是资方代理人,1960年也把他拉入工会。有的干部甚至被拉下水,蜕化变质,贪污腐化,这是屡见不鲜的。



       高薪阶层对青年的毒害



  走白专道路,向资本家看齐:天津永利久大沽厂一工程师,魏XX,三口之家住一套洋房,顾用两个褓姆,室内陈设讲究,全是“电气化”的,有电吸尘器,电缝纫机,落地式收音机、答录机、电视机等等,应有尽有。有了高级收音机还不过瘾,为了听立体声,在房子的不同角落另安上十几台收音机。为了在家开“菊展”,特意到北京买了一百多种菊花。暂时困难时期,嫌褓姆做的菜不合味,全家三口经常到高级饭馆吃饭,一顿三、四十元。工作时间,他口含高级糖,口袋里装着半导体收音机,听政治报告不爱听了,就把“半导体”的耳塞子插在耳朵里听戏。这个魏??,生活糜烂,政治上十分反动。平时对党不满,经常散布流言蜚语,造谣惑众,勾引青年走白专道路。他对青年技术员说:“你们现在的条件不如我们那时候了,我进厂时一人一间楼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的技术是从个人喜好提高起来的。””“知识就是力量。”



他经常散布资产阶级的毒素,一些青年受他的腐蚀很大。



一位1954年中专毕业的青年技术人员,到厂头几年工作积极,思想进步,1958年入了团。后与魏XX接触,在他的长期潜移默化下,这位青年人迷信他的技术,羡慕他的生活方式,同其他青年说:“魏工程师技术高,生活幸辐,人家己到了共产主义的标准了,多好啊!”



一位1964年毕业的大学生开始看不惯魏的作风,以后这个魏XX经常约他到他家里去玩,这位青年逐渐变坏了。他对别人说:“魏工程师家多好啊!要什么有什么。”这位青年准备了一大笔款,打算结婚,他要向姓魏的看齐,他说什么“应该象魏工程师那样生活,否则太不象样了!”



另一个共青团员羡慕魏XX的技术,向往魏XX的生活,他竟然这样说:“魏工程师,技术好、生活舒适,我要象他那样,入不了党,当个统战人物也舒服。”



忘本负恩,向往资本主义:高薪阶层象蛀虫一样,腐蚀着每个人的灵魂,使我们的一些家庭出身很好,从小受苦的青年人,逐渐蜕化变质。



  天津市一位青年女演员,家庭出身艰苦。1950年开始学戏,1957年参加剧团,头几年表现很好,1960年入了党。以后逐渐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向资产阶级看齐,步资产阶级的后尘。1962年开始闹待遇,嫌1957年给她定的240元工资少了,她公开说:“共产党员是不是就该死,只能挣240元。”她看到“名演员”家里摆设富丽堂皇,十分羡慕 ,觉得自己大寒酸了。她向领导说:“人家都下高级饭馆,我就没钱去,就是去了也只能买贱菜吃,我自己都嫌难看。”当领导上和她说,共产党员应该艰苦朴素时,她很不满的说:“我入党就该死,难道非叫我和工人一样吗?”



天津市某青年演员,共青团员,从小讨过饭,干过小工。天津解放前夕,他才18岁,饿昏在城外的水坑里,快要死了被解放军发现救活的。后送他到戏曲学校学习,1954年毕业,1958年参加京剧团。头几年练功很艰苦,以后逐步变了,讲吃讲穿。1962年要离团单干,拿大钱。他向剧团提出两个条件:一要高级知识份子的烟、肉、蛋的待遇; 二要工资从100元长到135元。在生活作风上极力仿效某些名演员的资产阶级那一套“风度”、“派头”,二十多岁的青年,叼着一个大烟斗,手里托着一把小茶壶,旁边摆着点心,两条腿往椅子上一搭,象个十足的资产阶级分子。1960年暂时困难时期,到黑市买高价烟400-500盒,买十几元一斤的高价酒喝。在他这样挥霍下,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几年存下的一千多元花掉了。



另一位青年演员(1964年调查时才23岁)父亲解放前当工人,因受旧社会艰苦生活的折磨,母亲惨死在臭水坑里,以后,父子二人过着半乞讨的生活。解放后,1958年被送到剧团学习,1962年毕业,头几年政治上要求进步,练功也很刻苦,后来在旧演员影响下,追求名利,贪图享受。每月发工资后,大吃大喝,吃中餐腻了就去吃西餐,钱不够花就跟他父亲要。他父亲到剧团去看他,他嫌父亲衣着不好,就不让他进去坐。他还公开宣布,他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赶上厉慧良(演武生的,反革*命分子,)即月工资要增加到950元。



    高薪阶层的子女好逸恶劳



  高薪阶层分子的子女,长期在资产阶级家庭中生活,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资产阶级恶习。有的不愿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改造,企图继承高薪阶层老子的衣钵,步剥削阶级的后尘。请看:



  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的一个资本家吴XX,每年四万七千多元的定息,七千六百多元的工资,他规定每天的菜钱50元,褓姆发愁没法花。他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就不想去。他的三儿媳原是厂里的工人,嫁到他家里就不工作了。



  浙江嘉兴民丰造纸厂一个工程师的儿子,留苏回国后,分配到兰州炼油厂工作,他怕苦,装病在家玩了一年多。



  天津永利久大沽职工医院院长,三口之家,顾用两个褓姆。他儿子分配到山西榆次县某厂当技术员,月工资56元,一个人花还不够用,每月还从家里要50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4)/ 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15)

  
  【接前】果然,1957年6月18日的苏共政治局会议上,马林科夫忽然发难,提出解除赫鲁晓夫“党主席”职务的决议案。尽管赫鲁晓夫强烈抗议,但政治局仍以“七比四”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这个决议。这时候赫鲁晓夫似乎已经完了,但他还要做最后的抗争,他提出:“党主席是由中央委员会,而不是由政治局选举的,因此政治局无权解除党主席的职务,此事必需通过中央全会讨论决定。”
  于是赫鲁晓夫建议召开“中央全会”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大部分中央委员都是支持赫鲁晓夫的。但赫鲁晓夫的建议被马林科夫派控制的政治局拒绝。
  此时苏联军队也是支持赫鲁晓夫的,国防部长朱可夫派出飞机,马上把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接到莫斯科。中央委员们纷纷向政治局致电或写信,强烈要求立即召开中央全会,讨论赫鲁晓夫的党主席问题,但仍遭到马林科夫派控制的政治局的拒绝。
  于是,支持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们,堵在政治局会议室的门前,要求立即召开中央全会,仍然遭到政治局的拒绝。最后中央委员们采用了半暴力的手段,众人强行闯入政治局的会议室,与政治局委员争吵和对骂起来。闯入政治局会议室的中央委员越来越多,当百余人的中央委员闯进来后,马林科夫等人看到事态不好,再不让步就要闹出流血事件了,于是他们被迫让步,同意召开“中央全会”。
  6月22日,苏共召开临时中央全会。因为绝大部分中央委员都是支持赫鲁晓夫的,一旦召开中央全会,马林科夫派肯定就完蛋了。这次苏共中央全会共进行8天,马林科夫派的人全部被撤销政治局委员,被逐出决策层。最后,赫鲁晓夫靠着大多数低层党员的支持,居然反败为胜,彻底击败了马林科夫派,把马林科夫等人打成反党分子。国务院总理布尔加宁被撤职后,赫鲁晓夫自己兼任国务院总理,形成赫鲁晓夫一个独揽党政大权的局面。
  赫鲁晓夫这次依靠“党代会”夺权的实例,成为了毛泽东在“党代会”夺刘少奇权的非常好的榜样。于是,毛泽东制定了一个在“第九次党代会”上合法夺权的计划,而《评/海瑞罢官》就是这个合法夺权计划的第一步棋。【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5)/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16)

  
  【接前】1957年赫鲁晓夫通过“党代会”合法夺权的情况,与毛泽东现在的处境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个相似之处是:在决策层不占多数。在苏共11位政治局委员中,支持赫鲁晓夫的只有4位;在中共7位政治局常委中,支持毛泽东的只有2位。
  第二个相似之处是:排名第二位的国家主席是反对派,第三位的国务院总理是中间派。当时苏联国家主席伏罗希洛夫反对赫鲁晓夫,国务院总理布尔加宁持中间态度,只是在最后一刻倒向反赫鲁晓夫;现在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反对毛泽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立态度,在最后一刻也有可能倒向反毛泽东。
  第三个相似之处是:在一般党员干部和人民中,有压倒性的支持率。赫鲁晓夫在关键时刻得到一般中央委员和广大基层党员的强烈支持,而毛泽东在基层干部和一般人民中的威信和支持率,又比赫鲁晓夫更高。
  第四个相似之处是:有军队的支持。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完全支持赫鲁晓夫,出动军队帮助赫鲁晓夫反攻;现在的中国国防部长林彪也完全支持毛泽东,在关键时刻林彪也会动用军队,坚决支持毛泽东反攻的。
  从综合情况来看,毛泽东比赫鲁晓夫更有优势,既然赫鲁晓夫能成功,毛泽东就更应该成功了。所以毛泽东制定了通过“九大”合法夺权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关键,是发动基层党员起来支持毛泽东。要发动基层党员的第一步,就是要制造舆论。而制造舆论的核心,就是营造自己的“正当性”,以及给对手涂上“非正当”的色彩。
  现在毛泽东要向基层干部和一般民众宣传这样一个概念:你们为什么要拥护我?因为我毛泽东是代表你们这些广大工人农民利益的;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刘少奇?是因为他刘少奇是代表少数资本家和官僚阶层利益的。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为了让你们继续“昂首挺胸”做国家的主人翁;而刘少奇试图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是要复辟旧社会,让你们重新去给别人“当牛做马”。
  当然单有这么一个概念还不够,还得有证据证明,刘少奇的确要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证据就是刘少奇在农村搞“三自一包”。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少奇搞“三自一包”的时候,也是打着“毛主席党中央”的旗号,当时的一般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中央上层的事,大家以为“三自一包”是中央下来的文件,那应该就是毛泽东的主张了,根本想不到毛泽东居然是反对“三自一包”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撇清自己与“三自一包”的关系。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中,非常牵强附会地把戏剧中海瑞“退田”与“三自一包”联系到一起,有人批评姚文元这么做是“扣帽子、打棍子”的文痞行为。其实姚文元这么写的目的,是为了给毛泽东树立一个反“三自一包”的形象。如果姚文元不给吴晗扣上这个帽子,这场戏是开不了场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6)/ 第八节 倒刘第一炮(17)

  
  【接前】现在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曾经在党中央高层会议上,多次批评过“单干风”和“三自一包”。但在当时,通过刘少奇掌管的宣传机构过滤器后,毛泽东的声音完全被过滤掉了,当时的一般人民大众看到的都是“党中央一致同意”的消息,根本不知道毛泽东曾经反对过“三自一包”,更不知道毛泽东与刘少奇居然有矛盾。所以这次毛泽东要捅破“党中央”的神秘面纱,把他与刘少奇本来只局限于中央高层的争论,公开告诉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
  但是,党的宣传机器已经被刘少奇控制,毛泽东要想通过党的机构,用“自上而下”的办法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已经行不通了。所以毛泽东不得不另辟蹊径,搞一个“自下而上”的办法来宣扬自己的主张。这次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海瑞罢官》,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办法。
  姚文元在《评/海瑞罢官》中这样说:“1961年,牛鬼蛇神们刮过一阵‘单干风’、‘翻案风’,他们鼓吹什么‘单干’的优越性,要求恢复个体经济,要求‘退田’,就是要拆掉人民公社的台,恢复地主富农的罪恶统治。”
  在这以前的中国报刊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有牛鬼蛇神刮过‘单干风’和‘翻案风’”,一般民众是第一次从姚文元的文章中得知这个事实。人们看了之后自然会猜想:文章中说的“牛鬼蛇神”,具体是指谁呢?但不管这个“牛鬼蛇神”是谁,他肯定是一个中央级的大人物,因为只有大人物才有可能刮起什么“风”来。姚文元的文章这样间接地把党中央的矛盾分歧,巧妙地暴露给了一般民众。
  毛泽东抛出这篇《评/海瑞罢官》,本想挑起一场姚文元与吴晗的公开大辩论,在这场公开辩论中,把他与刘少奇的矛盾公开出来。毛泽东相信,一旦大辩论展开,吴晗肯定辩不过姚文元。因为毛泽东一贯认为,小人物最终总会战胜大人物,毛泽东本人就是小人物战胜大人物的典范。这次吴晗代表刘少奇,姚文元代表毛泽东,姚文元的胜利就是毛泽东的胜利。
  毛泽东本来想,吴晗是个有身份的人,是中国史学界的泰斗人物,他这种人在遭到姚文元这样的小人物,指名道姓骂上门的情况下,应该是忍不住这口窝囊气,要跳出与姚文元辩论一番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次吴晗偏偏忍住了窝囊气,闭门不出来与姚文元辩论。毛泽东猜不出是吴晗自己主动不辩论,还是得到高人指点之后不辩论,但不管怎么说,吴晗不辩论就让毛泽东精心制定的计划,全部泡汤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1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13:09 , Processed in 0.04604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