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新岳 发表于 2013-9-22 17:07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12)/ 第一节 毛刘的交恶(4)    【接前】“说曹操,曹操到”,毛泽东这边话音 ...

作者说“这几年刘少奇主持搞经济恢复,十分成功”请详细说出成功的事实依据来,不要无中生有乱弹琴!!!五八九年全国人民过的是什么日子???全是因为刘少奇一伙主政乱其整,无知浅薄的老百姓还一直误认是毛泽东不懂经济不懂建设,原来你这样的作者也是“无知浅薄的老百姓”中一员,也不知道是因为毛泽东害怕人民群众再受二遍罪再吃二遍苦,在紧要关头返回去力挽狂澜挽救正道与主权!!!我直接性的认为你以此方式贬低毛泽东的人格、素质与能力,水平太低!!!不如社会上污蔑毛泽东的其他杂毛,你以为人人都看不出你的居心叵测,“在大家议论与争辩的关键点,你原形毕露依然照葫芦画瓢掩盖事实真相”!!!你除了卑鄙无耻继续蒙骗无知无脑髓的人们以外,你还有什么能耐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俯首甘为孺子牛 发表于 2013-9-22 21:22
贬低别人的传记,原来是因为自己的传记水平更低。哈哈哈,不看也罢。

大家不要看了!!!作者居心叵测卑鄙无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样,作者还是收集了不少历史资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旗跃过汀江 发表于 2013-9-23 10:16
如果要分析文革的起因和毛刘的矛盾,避过58-61年的历史是分析不清的。毛对刘的看法,并非刘对毛的几句攻 ...

您说得太准确无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棘奴 发表于 2013-9-23 12:54
是啊,要洗脑,要说看毛的态度是看人的标准,说毛不好的都是坏蛋,说好的都是好人,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 ...

真正不要脸的人说别人不要脸,这才是人类的顶端耻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议人 发表于 2013-9-23 15:53
我一气看了,写得的确不错!!!

因为你没长脑髓,分不清黑白与是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槐花香满城快乐 发表于 2013-10-3 18:01
赞成支持!!!作者辛苦了!!!

怎么后来骂起作者来了.那么多惊叹号.是先被蒙后醒了吗.幼儿园孩子也不好蒙的.开玩笑啦.
作者之类黑毛黑出水平来了.有真话有假话有真实有捏造.最终目的是反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槐花香满城快乐 发表于 2013-10-3 21:11
作者说“这几年刘少奇主持搞经济恢复,十分成功”请详细说出成功的事实依据来,不要无中生有乱弹琴!!! ...

你也别骂普罗大众,公公们的宣传还是有功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槐花香满城快乐 发表于 2013-10-3 21:22
大家不要看了!!!作者居心叵测卑鄙无耻!!!

错了!我到是希望大家对比着看——《清华蒯大富》和黎阳等的文章,最后再将太祖的年表一起看,相信大家会因此知道谁是骗子,也会更好地理解太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是而非偷换概念心理揣测主观臆断是写小说吗.
包括毛在内当时他们是那么想的吗?凭什么断定他们是那样想法和心理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哈馒头 发表于 2013-10-1 13:25
发表看法就等于不尊重吗就是文人相轻吗.何为争论只能说好话吗.
叫这个出去那个闭嘴楼主都不着急你急什么. ...

你瞧你说话的态度,是不是太不尊重人了?
没说你评论不行,但是你攻击楼主无知就不对了,你有你的长处,别人有别人的,别人不知道你所知道的,就是无知,这就武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哈馒头 发表于 2013-10-1 14:13
何止文人相轻,你这种角色还真没放在眼里.
叫楼主出来争论嘛.

就知道些文革的事就这样?至于吗。
让你知道了国家大事还不把习骂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开头一些,很失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日葵9848 发表于 2013-10-4 07:35
你瞧你说话的态度,是不是太不尊重人了?
没说你评论不行,但是你攻击楼主无知就不对了,你有你的长处, ...

楼主如果仅仅是无知那还没什么,通过学习可以弥补。如果是故意为之,小哈馒头说的就一点都不过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日葵9848 发表于 2013-10-4 07:35
你瞧你说话的态度,是不是太不尊重人了?
没说你评论不行,但是你攻击楼主无知就不对了,你有你的长处, ...

楼主说: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先哲圣人的思想束缚。你不觉得是个笑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新岳 发表于 2013-9-25 16:22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46)/ 第四节 道路是曲折的(1)
  
  【接前】昨天(1964年12月27日)的会议散 ...

罗瑞卿之子谈毛泽东身高:他比父亲矮了一厘米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罗箭
核心提示:罗瑞卿身高1.82米,比毛泽东还高1厘米。毛泽东曾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还说:“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口述:罗箭,整理:周海滨,原题《罗箭:我的父亲罗瑞卿在文革前后》
父亲只要坐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总要司机减慢车速,艰难地从座位上起身,朝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恭恭敬敬地行个军礼。这不是演戏,是他发自内心的敬意
采访罗瑞卿的长子、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原副政委罗箭将军,是在北京安慧北里一个僻静的军队家属院。门口的保安拦住了记者,因为“这里住了很多高级干部,不能随便进,必须有人来接”。
年逾古稀的罗箭少将热情地将记者迎进了屋子。他看上去儒雅温和,一件运动外套上面套了个马甲,朴素的装束让人看不出是开国元勋之后。“不用换鞋,直接进来吧。”罗将军说。
罗箭1938年在延安出生,取名罗小卿。他从小被送到老乡家寄养,3岁的时候母亲才把他接了回来。“当时又黑又瘦。现在我才1.75米,我父亲1.82米,小时候营养不好。”
客厅里,醒目地悬挂着罗箭的父亲罗瑞卿和岳父林枫的黑白照片。
罗箭讲述之时,眼光会时时落在父亲的这张戎装照上。照片上的罗瑞卿大将,温和地微笑着。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罗瑞卿始终是毛泽东的忠实追随者和忠诚卫士。
罗瑞卿是1929年认识毛泽东的。当时,他所领导的闽西游击队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在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注意到身材和自己不相上下的罗瑞卿,问道:“你是北方人吧?”罗瑞卿回答说:“我是四川南充人。”毛泽东说:“川湘子弟身材大都不高,可你我都是长子(高个子)。”于是,罗瑞卿便得了“罗长子”的雅号。
罗瑞卿身高1.82米,比毛泽东还高1厘米。毛泽东曾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还说:“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我一直在下载,目的是想看看楼主是否真的像它前言所说的:第二,要把自己定位于第三者的旁观立场,不成为书中人物的代言人,不站在书中人物的立场上说话。

现在看颇有欺世盗名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见证毛周关系的毛泽东珍贵手迹
毛泽东与周恩来    1995年的秋末冬初,笔者在周恩来生前卫士韩福裕老人引领下,从北京南长街进中南海来到毛泽东主席故居——丰泽园的菊香书屋瞻仰。在毛主席办公室西侧的玻璃柜内,笔者见到一份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词。这首词不仅有几个地方的内容和后来公开发表的不同,而且毛泽东在卷面上还留下了“书赠恩来同志”6个奔腾飞舞的大字,特别引人注目而又引人入胜。其卷面上署名“毛泽东”3个字更是排山倒海般一气呵成,令人赏心悦目。当时笔者任周恩来纪念馆的资料科长,便从自己的职业出发,请毛主席故居的同志帮忙复制一件。
毛主席故居的工作人员周福民告诉我,他们展出的这件是从中央档案馆复制来的。他说,你们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找中央档案馆的档案资料保管部资料处何德海处长,请他们帮助复制。几经周折,直到1999年我们才从中央档案馆复制到毛泽东主席的这份珍贵手迹:
  书赠恩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郭词见一月一日光明日报
  满江红·和郭沫若 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千万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据后来长期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故居工作的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周福明对笔者介绍,1962年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后,全国经济形势好转,毛泽东心情比较舒畅。这年年底,他老人家来到风景秀丽的杭州,住进了西子湖畔的汪庄宾馆。
周恩来因公务繁忙,是年便血,经查为痔疮急性发作,急需要治疗。当时浙江医科大学著名的痔科专家陆琦大夫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急性发作的内痔很有疗效。1963年元旦过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也联袂来到杭州,住进苏堤附近的杭州饭店,接受陆琦大夫的治疗。
1月9日下午,毛泽东在汪庄见到了陪同周恩来到杭州的国家卫生部保健局局长黄树则时,迫不及待地问:“恩来的痔疮治疗得怎么样啦?”黄树则回答说:“炎症得到了控制。”毛泽东一听,脸上露出了笑容。是夜9点多钟后,汪庄内一片寂静,毛泽东让周福明帮助他展纸,泼墨写下了他刚刚创作,当时还未公开发表的上边这首词。写好后,毛泽东未及过多欣赏,有的地方墨迹甚至还未全干,他老人家就急切地叫周福明送去杭州饭店。周福明临走时,毛泽东还找了一只大信封,在信封上写上:
送交周总理
毛亥时
周福明驱车到杭州饭店5楼周恩来的住处,将毛主席这份手书新词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收到毛泽东的这份珍贵手迹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凝视着这卷轻如寒烟、重可崩云的书法珍品,件件往事在心头浮起,令他回味无穷。但是周恩来一贯谦虚谨慎,对这么一件重要的毛泽东手笔,他生前却从未向任何人展示。直到1977年,中共中央向全社会征集毛泽东手迹,邓颖超才将它上交中央,收藏到北京中央档案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大起底
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


作者:顾英奇     



2009年11月15日 来源:《重庆晚报》



  从1968年2月到1969年10月,中南海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和全国知名的各科专家,为刘少奇做了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在他病重、病危期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抢救工作,多次把他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



  门诊部一开张就遇到给刘少奇看病的问题



  文革之初,少奇同志于1963年9月搬到中南海福禄居。



  1967年1月,我从下乡医疗队回到北京医院总值班室上班。当时医院虽然混乱,但对刘少奇看病的问题,周总理和中央办公厅曾给北京医院下达一条原则:刘少奇需要看病时,经他的警卫人员与北京医院总值班室联系,由医院的医生、护士出诊;药品还是从保健药房(文革中编入中央警卫团后勤部)发给。据刘少奇病历记载,北京医院曾有四位医生到他家出诊过,为解决疑难问题也曾在他家多次组织过会诊。



  1968年2月,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命令,我被调回中南海并编入部队,任新成立的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中南海门诊部(现警卫局保健处前身)两名负责人之一,主持日常工作。之后,根据上级指示我们从北京医院接过刘少奇的医疗任务和病历。领导给我们的指示是:“刘少奇如果生病,叫你们去看病,你们就去,还要认真给他治病。”



  当时,我们先指派助理军医李留壮和护士马小先负责平时到刘少奇家的巡诊工作,门诊部的其他医生、护士也到他家出诊。医护每次出诊都做认真的检查、治疗并详细记录于病历。



  那时,少奇同志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庭院和室内,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他原来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他情绪很低落,食欲下降,血压很高,糖尿病加重,身体消瘦,体力大为减弱。



  1968年4月,少奇同志开始语言减少,有时糊涂,尿失禁,手抖,步子变小(碎步)。为了查明病因,我们即请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王新德主任会诊,王主任虽未肯定脑部有局灶性病变,但肯定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病态。这段时间,少奇同志还是照常下地活动,在卫士或护士的搀扶下散步,一直到他重病卧床不起时为止。



  在这期间,我们不但经常去给他看病,还对他的生活照顾及时提出指导意见:1968年5月3日,发现给刘少奇做饭的师傅马文全患痢疾,便立即进行了隔离治疗,另换一名师傅;同时把他的厨房、餐厅、餐具都做了消毒,以保护他的健康。



  6月18日,针对他血压增高,血糖波动等问题组织了会诊,调整了治疗药物;因胆固醇摄入过高对他不利,把他原先每天吃6个鸡蛋进行了调整,改为每天两个;并提出肉类和蔬菜要适当搭配,少吃些猪肉,多吃些牛羊肉、豆制品、蔬菜等。采购人员和厨师都很配合,都认真做到了。



  抢救刘少奇



  在工作中,我们虽然不能像以往那样和他有思想感情交流,但我们确实严格按照医患之间的关系来处理他的健康和医疗问题,没有任何轻视和懈怠。



  当时,少奇同志身体已经相当虚弱,免疫力较低,易病。1968年6月初他受凉感冒,虽是小病,但疗效却较差。7月6日起病情又渐重,7月9日发烧、咳嗽加重,肺部罗音增多,我们看后初步诊断为肺炎。当时即派护士马小先住在他家进行护理。门诊部医生会诊研究了治疗措施,并当即将病情上报。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都明确指示说:“要千方百计地给他治病。”根据这一指示,我们即请北京、上海的知名专家会诊,并请陶桓乐、黄宛两教授和中南海门诊部医生董长城和我住在刘少奇家。因没有足够的床铺,顾英奇和董长城就在地板上搭地铺。同时安排四名护士参加护理工作,日夜值班。就此组成医疗组。



  当时,是汪东兴向我传达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在刘少奇病重时,周总理派他的保健医生卞志强(也是中南海门诊部负责人之一)几乎每天都来了解情况,只是要尽力救治。



  七次从凶险的肺炎中把他抢救回来



  经X线胸片及痰培养证实,他患的是“肺炎杆菌性肺炎”。肺炎杆菌毒力较强,耐药,较难控制,这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对老年人常常是致命的。



  7月12日,少奇同志病势渐沉重,高烧不退,神志不清,谵妄,痰咳不出,有阻塞气道的危险。



  专家会诊提出,必要时需要做气管切开。这需要先请示得到批准,以便关键时刻立即施行。报告后,很快汪东兴即传达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如果病情需要,即同意医生的决定。”我们当即请耳鼻喉科、麻醉科专家(负责呼吸管理)住到刘少奇家,准备需要时及时做气管切开手术。



  此次肺炎至7月22日基本控制,但少奇同志的意识没有恢复。他虽然也是夜里睡觉,白天醒来,睁着眼睛,头左右转动,但没有思维活动,不能说话,认知力丧失,熟人也不认识(医学上叫醒觉昏迷)。从此一直卧床不起,吃饭靠护士喂,大小便不能自主,靠护士照顾。



  由于自身免疫力太低,所以肺炎反复发作7次(1968年5次,1969年2次)。在这期间曾多次出现病危,均经抢救、治疗得以转危为安。



  脑软化日益严重,意识一直没有恢复



  1968年10月9日,他突然不能进食,头向左转、眼向左凝视,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为脑干有弥漫性小软化灶所致。10月11日开始鼻饲,由于炊事员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使每日总热量保持在1500千卡——1700千卡。因此,少奇同志到1969年,虽然意识、认知力、语言、记忆功能丧失,但体重增加,面色红润,枕部的头发变黑;虽然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但没有发生过褥疮,这都是由于护士按护理规程,按时按摩、翻身、擦澡、被褥清洁才得到这样好的结果。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我们留下了他在“家庭病房”里的照片。照片上刘少奇虽然已经不能认人和说话,但他头部自由转动,眼睛明亮,注视着景物。“家庭病房”窗明几净,床单雪白,器物整齐。



  在1968年7月至1969年8月6日期间,请专家会诊共40次,仅1968年7月会诊即达23次。一般上午、晚上各一次,有时一日会诊3次。参加会诊的专家有:上海的董承琅、北京的吴洁、陶桓乐、王叔咸、李邦琦、黄宛、王新德、薛善一、吴家瑞、姜世杰等教授专家。中南海门诊部参加医疗工作的有:卞志强、董长城、张林、牛福康、李留壮、马小先。参加特护的有:北京医院的曹兵(瑞英)、纪秀云,警卫团的韩世泉(男)、三○一医院的董洁秋、卿喜珍等。



  为刘少奇治疗所用的药品,都是由保健药房供应的。绝大部分为进口药,尤其是所用的抗生素,大部分是当时国内临床医院所没有的。如果没有这些抗生素,是无法多次控制肺部感染的。



  从1968年7月至1969年10月,医护人员天天守护在刘少奇床边,从未发生过差错。至于严重的精神创伤,免疫力低下,肺炎反复发作,脑组织软化,意识严重障碍等病情发展,实非当时以至目前医疗技术所能挽回的。



  中南海门诊部派医护,把刘少奇护送到洛阳



  少奇同志在我们的照顾下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后,1969年10月,上级指示要把刘少奇疏散到河南去。中南海门诊部派董长城医生和曹兵、纪秀云两位置护士携带医疗抢救用品一直护送到洛阳,并向当地接班医生做了详细交班。



  1979年11月27日,中纪委的王绍棠把刘少奇的病历、治疗和抢救工作的全部资料取走,其中包括数张刘少奇在家庭病房中生活和治疗的照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两案的审查已有结论。其中对中南海门诊部给刘少奇治病和抢救是满意的。中办警卫局领导向我们传达了上述情况说:“门诊部为刘少奇治疗和抢救,以及所写的病历,受到两案审查组的表扬。认为记录清楚、内容翔实、字迹工整;反映了治疗、抢救、护理、专家会诊、治疗处置和医嘱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真实可信,无懈可击。审察组认为门诊部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



  刘少奇的这段病历大部分是董长城医生执笔的。



  讲述人:顾英奇,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保健处医生,北京医院主治医师,中央警卫团中南海门诊部副主任,总参警卫局保健处主任军医,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卫生部副部长等职。

关于刘少奇,又一则谎言的破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30)/第九节刘少奇的反击(5)

  
  【接前】1965年12月1日,也就是《人民日报》转载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第二天,彭真召集他的一些部下,到他家里去开会,这个会可以叫做“定心打气会”。
  为什么说是“定心打气会”呢?因为在这之前,彭真的口气很大,傲气得很。有人问他,北京要不要转载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彭真信心十足地说:“不转!”当上海发来《评/海瑞罢官》小册子的征订时,彭真又信心十足地说:“不订!”
  可是现在彭真不得不改口说:要转载《评/海瑞罢官》。这显然是彭真败退了一大步,自然会影响到他的部下们的信心,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临阵脱逃。彭真召开这个会,是为了给他的部下们吃一粒“定心丸”,给部下们鼓起信心。这次到会的人,有北京市长刘仁、北京市委副书记邓拓、北京市宣传部长李琪、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等十余人。
  彭真身材魁梧,乍看上去像大老粗,据说当年做地下工作时,他曾以黄包车夫为职业掩护。彭真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只是中学毕业,但他讲起话来,就让人刮目相看。彭真讲话十分流利,滔滔不绝,一句接一句,中间都没有停顿。只可惜他的山西口音太重,要不然真的不亚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
  今天彭真还是跟以往一样,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看不出任何动摇和气馁迹象。彭真首先安慰大家说:“对任何文章都要一分为二,对姚文元的文章也是如此。吴晗有对的地方,姚文元也有错的地方,吴晗问题的性质不等于敌我问题,不要一批评就紧张的不得了。”
  彭真又郑重地说:“《人民日报》的按语,是中央审过的,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按语去做。”
  彭真含糊地说“中央审过的”,是要安抚这些人,你们不用担心,“中央”是支持我们的。可是彭真这句话,并没有说到关键之处,因为这里所谓的“中央”,到底是谁呢?刘少奇肯定“审”过,并且同意了;周恩来也“审”过,但是态度中立,毛泽东肯定是没“审”过。
  很多高官应该看出彭真是在含糊其辞,但又不好问,也不敢问,毕竟彭真是他们中间唯一的政治局委员,是唯一可以与“中央”直接对话的人。大家不敢问“中央”,只好转问为什么《解放军报》的《编者按》,说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大毒草。彭真解释说:“是因为军队的内部教育,军队内部不能争鸣,其实现在并没有肯定《海瑞罢官》是一株大毒草”。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8 06:36 , Processed in 0.04237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