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3)/林彪事件(30)
  
  【接前】林彪号召人们要像读《圣经》那样,背诵毛泽东的话,并声称毛泽东的话,像《圣经》一样,具有“立竿见影”的“精神原子弹”威力。
  林彪的《再版前言》发表于1966年12月,而林彪在1966年7月就看到了毛泽东的《滴水洞家信》,因此,林彪应该已经知道毛泽东不喜欢这种“造神”宣传。然而这时林彪却将错就错,继续进行“造神”宣传,应该主要是为了他自己了。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林彪的《再版前言》最后一句话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这个提法,与后来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差不多完全一致。1966年12月正是文革的高潮时期,林彪的《再版前言》在最后没有说“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而是提出了“四个现代化”。这样的思想,几乎就是后来被批判的“唯生产力论”,也是林彪起草“九大”《政治报告》的主题思想。由此可见,林彪与毛泽东的思想分歧,是由来已久的。
  
  毛泽东曾在一篇新华社电讯稿上,对当时的中宣部长陶铸批示道:“以后请注意不要用‘最高最活’、‘顶峰’、‘最高指示’一类的语言。”
  毛泽东的这些话,明显是针对林彪的语言。而陶铸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说:【中宣部召集首都各报负责人,传达了主席关于今后不要用‘最高最活’、‘顶峰’、‘最高指示’一类语言的指示,作了讨论,大家肯定林彪同志提出的这些话是正确的。这些话开始从解放军报宣传,以后逐渐成为全国普遍运用的语言,非常深入人心。
  主席指出:“今后不用这类语言”。大家认为这是伟大领袖的谦逊态度。我们应当按主席的指示办,但考虑到群众情绪和当前斗争的需要,不宜于突然全部停止使用这类语言,因此,大家建议采取如下的步骤……”
  陶铸反而赞成了林彪的造神宣传,认为毛泽东反对造神是“谦虚”。陶铸提出的“不宜突然停止使用这类语言”,等于是抵制了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对此也无可奈何。
  在“造神”宣传问题上,毛泽东被绑上了林彪的战车,想下也下不来。这就像毛泽东在《滴水洞家信》中说的:【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样的讲法过去没有过,我是被他们迫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不行了。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这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4)/林彪事件(31)
  
  【接前】中共“九大”之后,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因为上一次的三届人大是1965年召开的,按照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原则,四届人大应该在1970年召开。前面提到,在召开党代表大会前,事先要准备好两份重要文件:《政治报告》和《修改党章报告》;在召开全国人大前,也要事先准备好两份重要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修改宪法报告》。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理所当然是由周恩来主持,因为政府一直是周恩来主管的;而修改宪法是大事,中央专门成立了一个“宪法起草委员会”,毛泽东为主任,林彪为副主任,但具体起草《修改宪法报告》,毛泽东则指定由康生主持,由张春桥主笔,这就让陈伯达很不高兴。因为新中国1954年制定的《宪法》,就是由陈伯达起草的,所以陈伯达认为他应该主持修改《宪法》。陈伯达不高兴,他就跟林彪跟得更紧了。
  据林彪秘书张云生回忆说:【1970年夏天,毛家湾内显得异常忙碌。东院的庭院内,常常停放着一排客人坐乘的小轿车;西院的会客厅,常常坐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影“观众”。这些“观众”大半是毛家湾特别邀请来的,因为每一场电影只能容纳一、二十人,所映的影片,大部分是进口的外国片,也有一部分是文命前的国产片。这些“观众”难道没看过这些影片吗?倒也不一定。但不论主人或客人都明白,有幸被毛家湾请去看一次电影,那个“政治含量”是不轻的。
  1970年夏天,毛家湾的待客热有一个很窄的范围。说来说去就是这些人,从陈伯达到黄、吴、李、邱,他们相聚的时间大都在晚上,力图避开钓鱼台方面的注意。例如陈伯达到毛家湾来,通常是从钓鱼台出发后,先在市内其他地方兜兜圈子,然后再转向毛家湾。再如,黄、吴、李、邱到毛家湾来“看电影”,也是对钓鱼台严加保密的。】
  
  1970年8月,修改宪法进入收尾阶段,8月13日,在康生主持下,中央修改宪法工作小组召开会议,讨论《宪法草案》。这次会上,吴法宪同张春桥发生激烈争吵。对此吴法宪回忆说:
  【由于我们军委办事组和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从“九大”以来就分成两派,这个问题,也反映到宪法修改小组里来了。从一些小的问题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两派,陈伯达、李作鹏和我是一边;康生、张春桥是另一边。在讨论问题时,大家都是放开讲话的,时常有些争论之词,有些争论还非常激烈。【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5)/林彪事件(32)
  
  【接前】8月13日下午,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南海怀仁堂继续开会。这天到会的有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和我。李作鹏因为被周恩来派到青岛去处理问题了,没来开会,纪登奎不知什么原因也没有来。
  会议进行过程中,陈伯达出去打了几个电话,长时间不在会场。所以,这一天实际上只有康生、张春桥和我在那里开会。
  当讨论宪法中的国家机构问题时,我说国务院的这一章,应该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国务院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康生和张春桥一起反对我,他们说:“再写上就重复了,毛主席也不同意写。”
  其实当时他们的意见应该是对的,可张春桥当时说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感。他的第一句话是:“有人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到处都挂。”
  我想这只是冲着我来的,没想到他接着又说:“到处堆砌毛泽东思想,并不是马列主义,有人口口声声说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连赫鲁晓夫都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呢。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当时我认为,张春桥的话是冲着林彪《<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来的,我就说:“张春桥,你说这话是指谁说的?请你解释清楚。‘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列主义’是谁提出来的?你这是在讽刺林副主席吧?你口口声声赫鲁晓夫,你指的是谁?”
  我这话一说,张春桥一下就急了,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是毛主席说的:赫鲁晓夫发展了马列主义。”
  我追问他:“毛主席在哪里说过?我怎么没有听到过?”
  张春桥一时说不上来,当时我们都很激动。我又说:“你今天吹这样的风是干什么?用意何在?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你们不赞成,‘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三个副词你也反对,你想借口毛主席的伟大谦虚来贬低毛泽东思想,我坚决反对你这种谬论。”
  这时康生也很不冷静地说:“好、好,在国务院的前面加上‘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就是了。”
  我说:“我是个人的意见,写不写由你们决定,因为我是宪法修改小组的成员,有权提出个人意见。”
  康生说:“对、对,写上、写上。”
  文化大革命中,中央文革小组几个文人,打倒了那么多的老同志,现在又公开把矛头指向了林彪,我心中真是气愤不过。林副主席有什么错,难道又要被打倒吗?林副主席是毛主席经过几十年战争和政治斗争的考验,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是你张春桥之流能啃得动的吗?【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6)/林彪事件(33)
  
  【接前】现在想起来,给张春桥扣上“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来贬低毛泽东思想”的这顶帽子,也有点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但当时我在很多事情上对张春桥不满,积怨甚深,也就借题发挥,这样吵了一通。我和康生、张春桥在这次会议争吵的情况,李鑫都作了记录。】
  
  据吴法宪回忆,这次争论是张春桥引发的。本来吴法宪提出“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并不算太大的问题,可是张春桥把话题引到了林彪身上,公然讽刺林彪的三个副词‘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这当然会引起林彪派系的吴法宪跳起来反对。
  以张春桥的身份,如果背后没有人给他撑腰,肯定是不敢公然讽刺林彪的。如果是比较有政治头脑的高官,听到张春桥敢说这样的话,就会猜到张春桥背后有人,不但不会跟张春桥争吵,反而自己要好好思考一下,张春桥说这些话的用意何在。
  但头脑比较简单的吴法宪,没细想为什么张春桥会这么大胆,以为只是张春桥个人的“阴阳怪气”,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跳起来跟张春桥争吵。林彪派系的军人,多半是吴法宪这样的有勇无谋之人。吴法宪继续回忆说:
  【陈伯达打完电话回来后,我告诉他刚刚发生的情况。我说:“老夫子,你这个人,讨论宪法三心二意,你跑到哪里去了?”
  陈伯达这时立即对我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写上。”这样,陈伯达就公开同我站在了一起。
  散会以后,我和陈伯达走在一起。我对他说:“今天张春桥实在没有道理,口口声声赫鲁晓夫,这明明是反对毛主席,讽刺林副主席嘛!”
  陈伯达说:“走,先到我家去。”
  我跟着陈伯达到他家后,他对我说:“今天的事情不简单,你应该向林副主席反映一下,周总理和黄总长那里也反映一下。”】
  
  吴法宪头脑的确简单,会后他还对陈伯达大骂张春桥,认为这件事只是张春桥个人的问题。虽说陈伯达是书生,但政治头脑还是比吴法宪强许多,立即察觉到“今天的事情不简单”,让吴法宪把情况向林彪,周恩来、黄永胜汇报一下。吴法宪继续回忆说:
  【我按照陈伯达的意见,首先给周恩来打了一个电话,当时周恩来还没有睡觉。我把会议情况向他作了详细的汇报,我说:“关于国务院的指导思想,他们不同意写上‘以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周恩来说:“我支持你,你批评得好。国务院的指导思想应该加上毛泽东思想,这是应该写上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7)/林彪事件(34)
  
  【接前】我又告诉总理:“张春桥说,毛主席说过,赫鲁晓夫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列主义。”
  周恩来问:“他是这样说的吗?毛主席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没有听到毛主席说过这样的话。”
  周恩来还说:“关于设国家主席的问题,这件事情我赞成。”】
  
  据吴法宪说,周恩来对他的意见完全表示支持,而且特别说到赞成设国家主席。吴法宪继续回忆说:
  【好了,总理的意见有了,我就更有底了。这件事情我是第一个报告周恩来的,因为当时我们和周恩来的关系一直是很融洽,也是很亲密的。接着,我又打电话给黄永胜,黄永胜当然全力支持我,他还提出让李作鹏立即从青岛赶回来支持我,不然的话,我和陈伯达在宪法修改小组里比较孤立。黄永胜表示:“这两条意见,一是设国家主席,二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一定要坚持。”
  当时我还想和林彪、叶群通个话,但夜已经很深了,所以电话没有打。第二天我才和叶群通了电话,我把会议上的争论情况告诉了她,并要她转报林彪。不到一小时,叶群的电话来了,她说:“林彪同志说,吴法宪的意见是对的,要坚持这两条(设国家主席和以毛泽东思想指针),对康生和张春桥驳得好,抓住了他们的尾巴。”
  有了林彪的这个态度,周恩来、陈伯达、黄永胜又都支持我,而且李作鹏、邱会作更不会有问题,于是我就打电话和黄永胜商量,下一步如何在政治局会议上与江青、张春桥等人进行斗争。这时,李作鹏也赶了回来,我和陈伯达、李作鹏各自查了些书和文件,准备在政治局的会议上再同他们斗一斗。】
  
  关于此事,邱会作也回忆说:【会后,吴法宪报告了周总理,周总理听后对吴法宪的意见表示支持,周总理明确地说:他从来没有听过毛主席说过“赫鲁晓夫天才、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这是一个讽刺”的话。周总理还说,他同意设国家主席。周总理关于同意设国家主席的意见,不止和我们说过一次。
  关于这次会上的争论,吴法宪也报告了叶群,叶群很快就传回了林彪的话:“吴胖子说得好,他立了功,抓住了张春桥的尾巴。”
  当然,张春桥会后立即报告了江青,江青又详报了毛主席。】
  
  吴法宪和邱会作的回忆都说,林彪明确支持吴法宪,鼓励吴法宪跟张春桥斗。对于这场斗争,林彪一点没有退却的意思,他让他的四大金刚以及陈伯达,在会上与张春桥等人好好斗一斗。【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8)/林彪事件(35)
  
  【接前】不过吴法宪等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要斗的对手,表面上是张春桥,实际上是毛泽东。这样,吴法宪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林彪的棋子,而张春桥是毛泽东的棋子。吴法宪和张春桥的斗争,其实就是林彪与毛泽东的代理斗争。
  
  邱会作继续回忆说:【8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由周恩来总理主持,对《宪法草案》最后定稿。会前,军委办事组特别召回了在外地检查工作的李作鹏,以加强战斗力量。叶群没有参加会议,她从北戴河打电话给陈伯达、黄永胜等人,让他们准备好,在会上跟张春桥斗。
  周总理估计会上要争斗起来,他也做了思想准备。周恩来是支持林彪,支持军委办事组,支持吴法宪的。周总理的思想是,这些评价是正确的,写就写上嘛,张春桥又在人为地添乱。周恩来最讨厌人为添乱,使正常工作难以进行。
  周总理在会上是很小心的,他拿着《宪法草案》,一条一条地念,念一条讨论通过一条。念下面一条时,总理总是提醒大家:“听好啊!”
  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当总理念到“设国家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时,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在会上一言不发,根本没有争起来,他们表示同意。
  总理似乎感到有些奇怪,他很恭敬地问江青:“江青同志的意见呢?”
  没想到从来是颐指气使的江青,竟很和气地说:“大家讨论”。
  这样带有“设国家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指导方针”这些词句的宪法修改草案,被顺利通过了。周恩来如释重负,终于松了一口气。
  林彪知道会议的情况后,却紧抽了一口气。林彪太了解毛泽东了,会议出现这样的结果,肯定有人点拨张春桥、江青等人。林彪认为到庐山(九届二中全会,8月23日召开)上,会有更大的斗争。】
  
  林彪是很有眼力的,他看出张春桥、江青等人的突然让步,让《宪法草案》顺利通过,其实是得到了毛泽东的指点,是毛泽东让他们故意让步的。林彪不得不思考:毛泽东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让步,是不是要麻痹和迷惑一下林彪?是不是毛泽东要在几天后的庐山会议上,发起什么重大的动作呢?
  林彪一点也琢磨不透毛泽东的下一步棋是什么,这是最让林彪担心害怕的。因为毛泽东的战术,总是出人意料,防不胜防的。因此,林彪下了决心,他在庐山会议上,要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才能避免被动挨打,才能避免他被毛泽东的战术打得措手不及。【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9)/林彪事件(36)
  
  【接前】1970年8月19日,毛泽东登上庐山,出席中共九届二中全会,这是毛泽东建国后第三次上庐山。早在19世纪末,外国人看中了庐山这块避暑胜地,九江租界和汉口租界的外国人纷纷在此兴建别墅,后来国民党军政要人也再此修建别墅。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5年,共建成三百多幢别墅,最有名的当属蒋介石的“美庐别墅”,另外还有汪精卫别墅等。
  中共建国后,中央在庐山开过三次会议。第一次是1959年8月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这次毛泽东下榻于庐山上蒋介石的美庐别墅,据说毛泽东进门时曾高喊:“蒋委员长,我来了!”在第一次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写了《万言书》,出现一次惊心动魄的党内斗争。
  1960年,在庐山上专门为毛泽东修建了一所别墅“芦林一号”。据说1959年庐山会议时,毛泽东对陪同他的当地官员说:“这里的山好、水好、人也好。”却唯独没有提到“房子好”。于是聪明的官员就在庐山上专门为毛泽东修建了一幢别墅。
  毛泽东第二次上庐山,是1961年9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毛泽东入住为他专门修建的“芦林一号”。1970年8月毛泽东第三次上庐山,也依旧入住“芦林一号”。而林彪成为接班人之后,聪明的官员也在庐山上,专门为林彪修建了一幢别墅。林彪别墅于1969年建成,所以1970年8月林彪上庐山时,就入住进了专门为他修建的别墅。而周恩来大概是为了拉开自己与毛泽东和林彪的距离,没有住进以前他曾经住过的马歇尔公馆,居然住进普通的楼房。
  据参加这次会议的原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回忆说:【这里都是一幢幢依山而筑的小洋房,大多是过去达官贵人以及外国人避暑的别墅,也有一些是解放后新建的招待所和疗养院。开全会期间,政治局委员们是一人住一幢,中央委员是两人往一幢,候补委员是三人合住一幢。每幢别墅都配备了一名服务员,每两幢房子配备了专门的厨师。他们白天来,晚上去,负责整理房间,做淸洁工作,打茶水和做饭。在房子外面的树林里,警卫战上们日夜站岗放哨。
  周恩来总理是个大忙人,他住在大路旁小卖部附近的一幢普通楼房里,便于和各地的中央委员们接触。全会开始前的气氛是轻松的,这从周恩来的神态中也可以感觉到。会前,我们几个年轻的中央委员相约去看望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穿着一件白色的翻领两用衫,一条米色的长裤,足登一双半新的牛皮凉鞋,显得风度翩翩而又十分精神。
  周恩来告诉我们,这次全会的议程很简单,主要是讨论通过《宪法修改草案》,然后提交给四届人大正式通过后颁布,另外还要讨论一下国民经济计划等。周恩来说:“会期不长,有三、五天就可以了。”
  我们几个年轻人都惊呼起来:“啊,只有三、五天?”我们觉得会期太短,看庐山都看不够。】【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0)/林彪事件(37)
  
  【接前】这次庐山会议之前,除了毛泽东和林彪之外,包括周恩来在内的高官们,都没有闻出火药味。他们以为这次会议将是一次简单而轻松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原北京市委书记吴德也回忆说:“初到庐山,气氛并不紧张,我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巨大的风波。”
  这有点像1959年的庐山会议,当时人们也以为那次会议是一次简单而轻松的会议,没想到会上彭德怀突然抛出《万言书》,改变了会议的进程。
  在毛泽东上庐山之前,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据汪东兴回忆说:
  【在庐山会议前,我提前去庐山看毛主席要住的房子。到了庐山一看,在安排毛主席要住的房屋上边,正在轰轰地炸石头,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程世清,事先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我。
  我问程世清:“这是在搞什么?”
  程世清说:“在修飞机场。”
  我不解地问:“怎么能在这里修飞机场?”
  程世清说:“这块地方大,飞机降落比较安全。”
  我又问他:“你们在这里修机场,是经过哪里批准的?”
  程世清说:“是军委批准的。”
  我说:“你是什么时候接到命令的?”
  程世清想了一下回答:“命令是前天收到的。”
  我又到现场去看了一下,飞机场已经修了大部分,快修好了。
  我说:“这个机场就在毛主席住房的上面,这样会影响毛主席休息和办公的。”
  程世清说:“那怎么办?”
  我当时没答复他,也没有做声。我回到杭州,就把修机场的事向毛主席报告了。
  毛主席问我:“谁下的命令呀?”
  我说:“不知道。”
  毛主席说:“你打电话问问总理,他知道不知道。”
  我打电话问周总理,周总理说:“我也不知道。”
  我说:“这可就麻烦了,你也不知道?”
  周总理说:“我问一下。”
  周总理问了黄永胜,黄永胜答复周总理说:“我知道有这么回事,因为当时有些老同志要去庐山开会,坐汽车不行,坐飞机又快又安全,空军就准备了几架直升机。”
  周总理问:“你这么决定,报告了中央吗?”
  黄永胜说:“我报告了林副主席。”
  然后,周总理打电话告诉我说:“是林副主席批准的。”
  我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对我也没说什么,只是点了一下头。】
  
  毛泽东对在他的住房周围大搞土木工事,是十分敏感的,因为刘少奇已经搞过一个“列车窃听案”,把窃听器装到他的专列上。在毛泽东看来,这次林彪下令在“芦林一号”附近修飞机场,会不会趁着修飞机场的机会,派人在毛泽东的住处悄悄安装窃听器,甚至安装炸弹呢?还有,在毛泽东别墅附近修了飞机场,林彪就可以突然派出大量空降兵,突然从天而降,包围毛泽东的住所。【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1)/林彪事件(38)
  
  【接前】因为在毛泽东别墅附近修飞机场,连周恩来也不知道,这让毛泽东更加怀疑里面“有鬼”,所以毛泽东对此不能不防。后来在庐山会议最激烈的时候,毛泽东曾一度搬出“芦林一号”,住到了另外的别墅中。在后来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还专门说“大有炸平庐山之势”,这就是暗指在他的别墅附近修飞机场这件事。
  
  九届二中全会定于8月23日开幕,在前一天的8月22日,毛泽东事先召集五位政治局常委开会。据列席这次会议的汪东兴回忆说:
  【8月22日下午2时,在庐山毛主席的办公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毛主席、林彪、周总理、陈伯达、康生出席了会议。我列席这次会议,并作记录。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和确定九届二中全会的议程。
  毛主席说:“除了讨论修改宪法、经济计划问题外,还应该加个形势问题。据我所知,大家有兴趣的是形势问题。”
  康生说:“修改宪法问题搞了很久,宪法委员会也开过第—次会了,全国人民正在讨论宪法修改草案。”
  毛主席说:“宪法修改草案可以发给大家看,但大家有兴趣的还是形势问题。”
  林彪、周总理、陈伯达、康生都表示同意毛主席的建议,并提议由毛主席讲形势问题。
  毛主席说:“我主持会议,由总理讲形势吧,修改宪法问题由康生讲。”
  康生推辞说:“修改宪法问题,也由总理一道讲吧。”
  毛主席看了康生一眼,然后说:“那你们两个人去商量解决好了!”
  
  从汪东兴的这段回忆,可见这次康生也跟毛泽东有点小小的“顶牛”。毛泽东说要讲“形势问题”,康生却提出要讲“修改宪法”,经毛泽东再次坚持,康生才作罢。不过在毛泽东让康生讲“修改宪法”时,康生又推辞让周恩来讲,于是毛泽东“看了康生一眼”,表示不悦。
  这次会上,周恩来和康生都有大会讲话,而林彪偏偏没有大会讲话,不免让林彪觉得他被冷场了。按理说,周恩来已经准备好讲“经济计划问题”,那么“形势问题”就应该让林彪来讲。毛泽东不让林彪讲话,在林彪看来,那就是毛泽东要有意对他“冷场”,要慢慢降低林彪的威信。
  本来毛泽东是不想让林彪在大会上讲话的,可是这次林彪却“非要”讲话。在第二天开大会之前,林彪突然表示他要讲几句话,毛泽东也不好不让林彪讲,于是林彪违反毛泽东的意愿,成了大会的第一个发言人,而且一讲就是一个半小时,这就是林彪著名的“称天才”讲话。这是后话了,这里还是先看汪东兴回忆8月22日的政治局常委会。【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2)/林彪事件(39)
  
  【接前】汪东兴回忆说:【周总理接着谈计划问题。……,谈完经济问题,常委们又议论政治问题。……,毛主席认为会议讨论得差不多了,就说:“今天把大会的议程定下来了,会就开到这里吧!”
  8月22日晚8时,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出席九届二中全会的各大区召集人。周总理、陈伯达、康生传达了政治局常委会对九届二中全会议程的安排的讨论意见,周总理、陈伯达、康生把常委会讨论的情况讲完后,让我作了补充。】
  
  汪东兴的回忆中,对这次政治局常委会的一些不太重要的话,讲了很多,而把关键的“设国家主席”的一段话,却隐去了。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年谱》写道:
  【1970年8月22日,(周恩来)到毛泽东处参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商定九届二中全会的会期、议程、分组及在京值班安排等。
  关于设国家主席的问题,讨论中除毛泽东外,其它四名常委均提出: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应实现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一元化,即在形式上有一个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周恩来提出:“如果设国家主席,今后接见外国使节等外交礼仪活动,可由国家主席授权。”
  康生说:“设国家主席,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希望,我们在起草宪法修改草案时也这么希望,但又不敢违反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处在这一矛盾中,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陈伯达说:“如果这次毛主席再担任国家主席,将对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和鼓舞。”
  陈伯达讲后,林彪也附和。
  毛泽东在会上,仍然坚持不设国家主席、不当国家主席的意见,说:“设国家主席,那是个形式,我提议修改宪法,就是考虑到不要国家主席。如果你们愿意要国家主席,你们要好了,反正我不做这个主席。”
  毛泽东还强调:“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胜利的会,而不要开成分裂的、失败的会。”】
  
  《周恩来年谱》的可信度是相当高的,可见在九届二中全会之前,除毛泽东外的其它四名常委,均提出“设国家主席”的意见。这对于毛泽东来说,不能不说是感到相当大的压力,甚至有点“逼宫”的味道。对这件事,邱会作回忆录中也提到了,邱会作说:
  【8月22日,毛主席在他的住处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林、周、陈伯达、康生出席了会议。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毛主席和各常委碰碰头,并确认一下九届二中全会的议程。
  在常委会中,还讨论关于“设国家主席”的问题,这是本次常委会最重要的内容。关于设国家主席的问题,讨论中除毛主席外,其他四名常委均提出:“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实现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一元化,即在形式上有一个国家之首、国家主席。”【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4)/林彪事件(41)
  
  【接前】自从毛泽东1943年成为中共第一把手以来,他的意见被所有的政治局常委反对,这是第一次。在1966年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还是以政治局常委中的微弱多数,勉强通过了罢免刘少奇。这次毛泽东要对付的林彪,显然比刘少奇难对付多了。
  政治家的最主要能力之一,就是团结人的能力。周恩来在党内的地位撼不动,就是得益于他超强的团结人的能力。看来林彪团结人的能力也是一流的,不仅把毛泽东的笔杆子陈伯达拉了过去,这次连康生都被林彪团结过去了,这不能不让毛泽东暗吸一口冷气。
  毛泽东意识到自己小看了林彪的政治能力,本以为林彪是彭德怀那样一介武夫,没想林彪打政治仗的水平也是一流的。在平时百事不管的林彪,到了关键时刻,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这就是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高手。
  在政治局常委中遭遇“四比一”的绝对劣势,一般人就会屈服,但毛泽东却不会,如果屈服了也就不是毛泽东了。有人说:毛泽东不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是“个人独裁”的表现。
  这种说法,是学者们喜欢翻弄的书本教条;而对于大腕级政治家来说,他们从来不把“少数服从多数”看作是一种需要遵循的原则,而仅仅看作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
  “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为真理在开始阶段,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如果在真理的开始阶段,就必须遵从“少数服从多数”,那么真理就不会诞生了。
  就拿毛泽东上井冈山为例,1927年中共大部分中央委员,都反对毛泽东上井冈山搞农村根据地,那时多数中央委员认为苏联模式的大城市暴动,才是正确的道路。
  毛泽东上井冈山,是违反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意见,是违反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大多数中央委员的多数意见是错误的,而毛泽东的少数意见倒是正确的。
  如果当年毛泽东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跟着搞大城市暴动,那么中共今天还在上海租界里争吵不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江山了。
  再比如说1976年华国锋“粉碎四人帮”,也是违反“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据参与此事的吴德回忆说:【在为毛泽东治丧期间,华国锋、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和我,在国务院后边的会议室里,议论过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5)/林彪事件(42)
  
  【接前】我们分析了当时中央委员的成员情况,我们认识到:在中央委员会投票解决“四人帮”,我们没有把握。“十大”选举中央委员时,“四人帮”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把许多属于他们帮派的人和造反派头头塞进了中央委员会。如果召开中央委员会,在会上投票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是要冒风险的,采取“隔离审查”的办法才是上策。我们一直讨论到早晨五点,认识一致了。】
  吴德回忆的情况,非常典型地表现出政治家们对“少数服从多数”的态度。华国锋等人的看法是:如果能够在中央委员会取得多数,就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罢免“四人帮”;如果不能在中央委员会取得多数,就用“隔离审查”的方法抓捕“四人帮”。
  很显然,他们把“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只不过是当作一个“工具”来用,能用就用,不能用就不用,没有一个人主张要把“少数服从多数”当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现在大部分人都说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问题上立了功,如果当时华国锋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四人帮”就很可能粉碎不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也就不会有了。
  因此,“少数服从多数”并不能教条地遵守,而是要看两个问题:第一,那个“多数派”是不是代表正确的道路,代表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那个“多数”人的意见是不是正确的。华国锋的立功,就是在于他没有教条地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因此被称为“英明果断”。
  在毛泽东看来,尽管这次林彪为首的四个人的意见是多数意见,但这个意见对不对呢?毛泽东认为他们的意见不对,更认为他们四人不是正确路线的代表。
  因此,从毛泽东的立场来看,是不应该遵从他们的多数意见的。不能简单地把这个行为,说成是毛泽东“个人独裁”,不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当然,毛泽东要想反对掉政治局常委的多数意见,肯定不能像华国锋那样派军队来解决问题,必须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这就需要高超的政治手腕了。毛泽东首先要搞定的人,当然还是周恩来。对付周恩来,毛泽东依旧是“一手硬,一手软”的老办法。
  毛泽东对周恩来“一手软”的办法,就是向周恩来示好,拉拢一下周恩来。【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6)/林彪事件(43)
  
  【接前】据邱会作的回忆,汪东兴向大家透露了一个消息,毛泽东曾在那次常委会上说:“九大以后,有的人在后面搞了一些活动,那些事也搞到总理和伯达同志头上去了。这些事在中央全会上应当讲清楚,这对党的团结是有利的。”
  毛泽东说的事,是指1970年5月江青找黄永胜等军委办事组的人谈话,说周恩来和陈伯达的坏话,试图拉拢军委办事组的人。这次谈话,引起了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怀疑。现在,毛泽东要团结周恩来,所以赶快想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向周恩来示好。
  毛泽东本来准备安排江青做一个检讨,向周恩来说明,这件事只是江青的个人行为,与毛泽东无关,以免周恩来怀疑毛泽东是江青的背后指使。所以毛泽东说:“这些事讲清楚,对党的团结是有利的。”只是因为后来林彪先发制人,先发表了“称天才”的讲话,改变了大会的议事日程,江青检讨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毛泽东对周恩来“一手硬”的办法,还是过去“重上井冈山”的老办法。毛泽东再次放“狠话”说:“关于国家主席,这个不要再提了。如果再继续这样搞下去,我就下山,让你们闹;再不然,我就辞去党中央主席职务。”毛泽东的这些“狠话”,对林彪无效,对周恩来还是很有效的。周恩来的哲学是“顾全大局”,就怕党内大乱,天下大乱,一旦遇到毛泽东要“豁出去”,周恩来就让步了。
  
  1969年8月23日下午,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礼堂开幕,255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到会。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在开幕之前,政治局的五位常委先在礼堂的小会议室碰头,最后确认一下情况。据汪东兴回忆说:
  【开幕前,政治局常委在礼堂的小会议室集合。毛主席问周总理和康生:“你们谁先讲啊?”
  毛主席刚说完这句话,林彪突然说:“我要讲点意见。”
  林彪提出要讲话后,周总理和康生都说:“那好吧,你先讲。”
  林彪要讲话,讲些什么内容,多数常委事先都不知道。在常委会讨论九届二中全会议程时,林彪并没有说这个问题。
  毛主席看了看林彪,说:“你们三人讲吧!”
  这时,开会的铃声响了,常委们进入会场并在台上就座。毛主席主持开会,周总理宣布全会议程,林彪首先讲话。】【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7)/林彪事件(44)
  
  【接前】据汪东兴的回忆,本来没有林彪的讲话,而是林彪在开会前,突然提出“要讲点意见”,毛泽东不得不同意林彪讲话。另外由于林彪的地位高,所以周总理和康生都让给林彪先讲。可是另一位当事人陈伯达的回忆,又与汪东兴的有所不同。陈伯达回忆说:
  【九届二中全会正式开会前,林彪单独和毛主席在一个房间谈话,周总理和我,还有其他人,在另一个房间等着,等的时间不短。他们谈完后出来,大会开了。原定议程是康生报告宪法草案的问题,并没有林彪讲话的安排,但林彪突然抢先讲话,记得是讲关于宪法草案写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和关于天才的问题。林彪讲话似乎有一个拟稿,但语言无序。林彪讲后,康生便要我也先讲,我没有讲。于是康生夹七夹八地讲了,并引用当时林彪的几句话。
  散会后,我去问林彪,他的讲话是否事先同毛主席谈过,林彪说:他的讲话是毛主席知道的。我愚蠢至极,竟相信了。这件事,我本应直接去问毛主席,可是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求见毛主席很困难,每次求见时,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总是说毛主席有事,慢慢地我就不去主动求见毛主席了。】
  
  陈伯达的这段回忆,经常被人断章取义,用来证明毛泽东事先知道林彪的这次讲话内容,这个问题放在后面专门介绍。
  陈伯达提到,毛泽东和林彪在开会之前,曾经两个人单独谈了很长时间,他和周恩来、康生在外面等。这点与汪东兴的说法不一样,汪东兴说政治局常委五个人在一起谈话,而不是毛泽东和林彪单独讲话。
  关于这个问题,邱会作回忆中是这样说的:
  【8月23日下午3时,全会在小礼堂开幕。但常委们一直没有出来,大约等了40分钟,毛主席、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五人才走出来在台上就座。政治局委员和元帅们坐在台下前排。
  全会由毛主席主持,主席宣布:“我们的二中全会,现在开幕!”
  然后,毛主席左看右看地看了一下林彪、周恩来,之后即说:“请林彪同志讲话。”
  林总对毛主席笑笑地说:“好,我说几句。”              
  毛主席又接着说了一句:“现在,请林彪同志讲话。”
  林彪的讲话,不到两个小时。平心而论,林彪的话讲得很一般,问题也不是讲得很清楚,但事后产生这么大的反响,真是意料之外。】【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49)/林彪事件(46)
  
  【接前】按照官方的见解,林彪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的“称天才”讲话,是暴露林彪“篡党夺权”野心的最重要证据之一,是瞒着毛泽东和党中央搞的一次“突然袭击”。1971年毛泽东在“南巡讲话”中也说:“林彪同志那个讲话,没有同我商量,也没有给我看。”
  中共高官在公开场合上讲话,一般来说,如果是短暂的讲话,讲话内容当然不必经过上级批准。但如果是长篇讲话,比如林彪“称天才”那样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长篇讲话,讲话内容就应该经过上级批准,或经过集体讨论。党员在公共场合擅自发表与中央精神不同的个人意见,要作为违纪论处。林彪这次在九届二中全会上的长篇讲话,事先没有经过党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同意,也没有经过中央讨论,所以从党纪上来说,林彪的讲话是有违纪问题的。
  然而,近年来一些试图为林彪“翻案”的人,试图“颠覆”过去官方的见解。他们著书撰文,声称林彪的“称天才”讲话,事先得到过毛泽东的同意,并反过来说毛泽东的话“林彪没有同我商量,也没有给我看”,反而是不实之词。进一步,他们又因此而推论出林彪被“冤枉”了,林彪事件要翻案。
  这种“新见解”真的有道理吗?在这里特别进行一些分析。
  
  现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林彪事先向毛泽东提交过“称天才”讲话的书面文稿,更没有毛泽东在林彪讲话稿上“画圈”同意的书面证据。所以持“新见解”的人,声称毛泽东在与林彪谈话的时候,“口头上”同意了林彪的讲话。那么林彪和毛泽东在什么时候进行过交谈呢?
  毛泽东于1970年8月19日乘专列到九江,然后换汽车上庐山;林彪于8月20日乘飞机到九江机场,然后换汽车上庐山;周恩来也于8月20日晚到庐山。九届二中全会8月23日开幕,在开会前的8月20日到23日的三天时间内,毛泽东和林彪都在庐山上,可以说住得近在咫尺。在开会前的这三天时间内,毛泽东与林彪见过面,谈过话吗?没有。毛泽东与林彪在这三天内,没有任何单独接触。
  这似乎不符合“亲密战友”应有的气氛,但事实却是这样。毛泽东肯定是没有召见林彪,那么林彪主动提出求见过毛泽东吗?也没有林彪主动求见求毛泽东的记载。甚至,连周恩来也没有主动求见过毛泽东,毛泽东当然也没有召见过周恩来单独谈话。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1970年8月21日,(周恩来)就即将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议程等问题,书面报毛泽东、林彪。……,先后到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处谈话。】
  在8月21日这一天,周恩来把九届二中全会议程等问题,只是用书面形式呈报毛泽东和林彪,没有与毛泽东单独谈话。相反,周恩来到林彪的住处,与林彪进行过单独谈话。可见此时周恩来与林彪之间的温度,要高于他与毛泽东之间的温度。【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0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威性真实性值得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1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渐入佳境,翘首以盼,不亦乐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51)/林彪事件(48)
  
  【接前】(二)毛泽东说“江青在背后搞鬼”这样的口气,显然表现出毛泽东支持林彪,而不支持江青或张春桥。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后来毛泽东的态度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又转而公开支持江青或张春桥呢?所以毛泽东在这里表示支持林彪,是不合理的,否则就无法解释毛泽东后来的态度。
  
  关于这次林彪与毛泽东见面的第二种说法,是来自陈伯达的回忆。陈伯达说:【毛泽东和林彪在开会之前,曾经两个人单独谈了很长时间,我和周恩来、康生在外面等。】
  陈伯达的第二种说法,有一个有力的旁证,就是大会原定下午3时开幕。在3时前,所有中央委员,包括邱会作等政治局委员,都已经在座位上就座,就等着五位政治局常委出来。可是五位政治局常委迟迟不出来,一直让众人等了45分钟,五位常委才出来。
  如果按照汪东兴的说法,林彪与毛泽东的谈话时间不到一分钟就完了,没必要让众人等45分钟;同样按照高文谦提供的吴法宪回忆,林彪与毛泽东的谈话也不过几分钟就完了,也没必要让众人等45分钟。
  怎样解释五位常委迟了45分钟才出来这个事实呢?在这个问题上,陈伯达的说法是合乎逻辑。因此我们认为,毛泽东与林彪在会前曾经进行过一次长时间的单独谈话。
  毛泽东与林彪单独谈话的内容,第三者无法知道,毛泽东和林彪后来也都没有提起过他们两人的谈话内容,因此,这次谈话内容就成为千古之谜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谈话肯定是不愉快的,两个人的矛盾不但没有消解,反而激化了。在这次谈话之后,林彪马上发表了他的“称天才”讲话,使两人关系进入难于逆转的对立时期。
  
  陈伯达还回忆说:【散会后,我去问林彪,他的讲话是否事先同毛主席谈过?林彪说:他的讲话是毛主席知道的。我愚蠢至极,竟相信了。这件事,我本应直接去问毛主席。】
  陈伯达的这段回忆,本意是说:陈伯达会后问林彪,林彪的讲话是否事先同毛泽东谈过,林彪“骗”陈伯达说“我的讲话是毛主席知道的。”陈伯达责备自己,居然愚蠢地相信了林彪骗他的话。从陈伯达回忆的前后文来看,陈伯达的意思很明显,他强调“毛泽东事先不知道林彪的讲话内容”。
  不少为林彪翻案的人,在引用陈伯达的这段回忆时,删去了“我愚蠢至极,竟相信了……”后半句话,只是断章取义地引用前半句话:“散会后,我去问林彪,他的讲话是否事先同毛主席谈过,林彪说:他的讲话是毛主席知道的。”
  这些为林彪翻案的人,就根据这个断章取义的前半句话,撰文下结论说:“据陈伯达回忆,毛泽东事先知道林彪的讲话内容。”这样的断章取义,完全违反了陈伯达原话的本意。所以毛泽东事先知道林彪的讲话内容,是没有根据的。
  
  综上所述,近年来为林彪翻案的这种“新见解”,其实并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不过是一种炒作而已。在这一点上,还是官方的见解站得住脚,毛泽东说的“林彪同志那个讲话,没有同我商量,也没有给我看。”也是站得住脚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52)/林彪事件(49)
  
  【接前】1970年8月23日九届二中全会开幕,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周恩来宣布全会议程,之后林彪作了长篇发言,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称天才”发言。林彪的这个发言,是会议日程中原来没有的,不过绝大部分参会人员,对此并没有在意,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林彪会“别有用心”,更不可能怀疑这个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因此,林彪讲话时,众人依旧给予非常热烈的鼓掌欢迎。
  林彪这个长篇讲话,大部分内容是他一贯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都是冠冕堂皇的,不了解高层内情的一般中央委员,根本听不出林彪的讲话有什么异样。当时作为一般中央委员参会的吴德回忆说:“我当时认为林彪是代表中央讲话的,没有感觉出林彪的讲话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但是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的政治局委员们,听了林彪这个所谓的“即兴讲话”,就马上感觉到非同小可。林彪讲话的关键内容,夹杂在空话、套话之中,不知内情的人,一听而过毫无印象,而知道内情的人,就体会出林彪的讲话大有深意。
  林彪说:【昨天下午,主席召集了常委会,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我完全拥护主席的指示。这次全会的三个题目,即宪法问题,计划问题,战备问题,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间的三件大事。我同意恩来同志刚才所讲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议程安排。】
  
  林彪在讲话的开始,和往常一样,先说“我完全拥护主席……”之类的套话,然后又特别提到周恩来,说“我同意恩来同志刚才所讲的议程安排”,林彪这里是对周恩来拉拢一下感情。
  林彪继续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它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就是突出毛主席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用宪法的形式把这些固定下来非常好,非常好!可以说是宪法的灵魂,是《宪法》三十条中间,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条。
  毛主席的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这是大量的、长时期的、重大的事实上所铁一般地证明了的事情。差不多可以说:我们的工作是前进或后退,是胜利或者是失败,都取决于毛主席对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巩固,还是不巩固。凡是碰到毛主席的思想不能贯彻的时候,就使革命受到挫折、失败;得到贯彻的时候,就蓬勃地发展。可以说这已是我们看惯了的事情,其例子是不胜列举。】【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53)/林彪事件(50)
  
  【接前】林彪这些吹捧毛泽东的套话,早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就这么说了,这时已没有新意。林彪接下去的话,才是他通篇讲话的关键。林彪说:
  【关于“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这个问题,我有一点看法。人有没有天才呢?我认为是有天才的。马克思讲了天才,列宁也讲了天才。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这是延安的“七大”就提出来了的。当然,毛主席的天才是在革命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的。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现在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好像“天才论”不对。这如果是下面个别人这样说,还情有可原,但如果是中央的人讲的,就会影响到全国,会引起混乱。毛主席“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已经提出来很多年了,这个问题是不能动摇的。中央和地方的同志,尤其是中央的同志,刮这个风是不好的,要引起波动,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妥。】
  
  不知道高层内情的人,对林彪的这些话感觉不到什么;可是知道高层内情的人,就明白林彪这样说,简直是对毛泽东“挑战”了。就在四个月前的1970年4月,毛泽东审阅一篇人民日报社论稿时,亲笔删去了“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等几句话,并做批示说:“关于我的话,删掉了几段,都是些无用的,引起别人反感的东西。不要写这类话,我曾讲过一百次,可是没有人听,不知是何道理,请中央各同志研究一下。”毛泽东等于是用批示向林彪质问说:“我已经讲过一百次了,你为什么不听?你是什么动机?”
  7月18日,周恩来在修改宪法小组会上说:【前不久,主席、林副主席和我到人民大会堂开会。主席一下车,看见北门上挂着他的画像,就发脾气,说:“我的像到处挂,叫我给你们站岗放哨,风吹雨打日头晒,残酷无情!统统摘下来,不摘下来,我就再也不进大会堂。”
  一进北大厅,主席看到原来挂画的地方,都挂上了毛主席语录,又生气了,说:“我那几句话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到处写,到处挂,讨嫌。”
  主席对我说:“恩来,叫人统统摘下来。”】
  据周恩来说,毛泽东是当着林彪的面说这些话的,林彪不可能不知道毛泽东的态度。尽管林彪早已知道毛泽东的态度,但林彪在这里还是又搬出被毛泽东删掉的“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这句话,并说“我有一点看法”。林彪不仅不同意毛泽东的话,而且明确说“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妥。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这等于是说毛泽东的意见“不妥”,并公开坚持自己与毛泽东不同的观点。【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5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4 14:01 , Processed in 1.56385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