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5)/第二场文革的开始(65)
  
  【接前】九届一中全会的选举结果是: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毛泽东、林彪、(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林彪、(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叶群、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陈伯达、陈锡联、李先念、李作鹏、吴法宪、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
  
  这次选出的五名政治局常委中,都是上一届的常委;21名政治局委员中,只有10人是上一届的政治局委员,这10人是毛泽东(76岁)、林彪(62岁)、周恩来(71岁)、康生(71岁)、刘伯承(77岁)、叶剑英(72岁)、朱德(83岁)、陈伯达(65岁)、李先念(60岁)、董必武(83岁)。而新当选的11位新人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出身:
  (一)中央文革小组出身的三人:江青(55岁)、张春桥(52岁)、姚文元(38岁);
  (二)中央军委办事组出身的五人:叶群(52岁)、黄永胜(上将,59岁)、吴法宪(中将,54岁)、李作鹏(中将,55岁)、邱会作(中将,55岁);
  (三)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三人:谢富治(上将,60岁)、许世友(上将,64岁)、陈锡联(上将54岁)。
  留任的10位政治局委员的年龄都较大,都在60岁以上,新当选的11位政治局委员的年龄都较小,普遍在50岁左右,平均年龄年轻10岁以上。这个新旧政治局委员的年龄差别,体现了毛泽东启用新人,搞体制改革的思路。下面概要介绍一下这些新政治局委员。
  新政治局委员中最重要人物是江青。本来江青按照她在文革中的表现和贡献,应该可以进入政治局常委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江青没有进入。当然这些原因中,毛泽东的原因是最为重要的。
  毛泽东没有让江青当常委,出于两个考虑:第一个考虑是江青的性格,第二个考虑是形势的需要。从江青的性格来看,她是善于搞破坏,而不善于搞建设的人。让江青去打倒某个人,她可以干得很好;而让江青去团结一批人,干一件建设性的工作,江青就无法胜任了。
  从形势的需要来看,在第一场“夺权的文革”中,主要任务是打倒、造反、夺权,这些事江青干起来都得心应手。而在今后的第二场“整党的文革”中,主要是党内斗争,这与造反和夺权不一样,需要相当高的政治手腕和技巧,这时江青就不能胜任了。硬让江青出来干的话,她只能是帮倒忙。所以,综合各种考虑,毛泽东没有让江青当政治局常委。【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6)/第二场文革的开始(66)
  
  【接前】至于江青当政治局委员,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张春桥和姚文元都成为政治局委员,江青没有道理不当政治局委员。不过在江青入选政治局委员的过程中,还出现一段戏剧性的情节。据邱会作回忆说:
  【4月26日下午,毛主席就看到了上报的政治局委员名单。主席对上报名单基本满意,只是在“江青”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加上了“叶群”。林总看到名单后,在“叶群”的名字上面划了一个大叉,但林总没有加上“江青”。这真是神来之笔,可以摸摸主席对江青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毛泽东为什么要划掉江青,加上叶群呢?这应该是毛泽东给林彪出了一个“考题”。毛泽东对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内讧感到痛心,他希望林彪和江青能捐弃前嫌,重归于好。为此,毛泽东先向林彪示好:这个表示就是让叶群进入政治局,所以毛泽东在政治局委员名单上加上叶群的名字。
  同时,毛泽东又划掉江青的名字,这里毛泽东希望林彪重新加上江青的名字。如果林彪加上江青的名字,那就是林彪推荐江青,准备与江青重归于好的表示。
  当然,林彪加上江青的名字,心中也不一定真的想与江青重归于好,也可能只是迫于面子。因为毛泽东加上了叶群,林彪也加上江青,这算是礼尚往来。林彪不加江青的话,面子上似乎说不过去。不管林彪是不是心甘情愿,只要林彪加上江青的名字,对毛泽东就有相当的好处。
  如果林彪加上江青的名字,就等于是林彪提名江青进入政治局,就等于是林彪向江青示好。“林彪提名江青进入政治局”的这个消息传出去,会对军队中反江青的势力,起很大的遏制作用。因为军队中的反江青势力的总后台就是林彪,如果这些反江青的人看到林彪都向江青示好了,那么他们也要考虑转变态度,赶紧跟上新形势,向江青示好。
  特别是黄永胜等坚定的反江青分子,他们本以为林彪是坚决反江青的,所以才这么大胆地反江青。如果林彪做出向江青示好的举动,黄永胜等人就会怀疑林彪反江青的坚定程度,更进一步怀疑林彪这个人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更有甚者,周恩来等人也会怀疑林彪的反江青,到底是真是假。
  因此,不管林彪的用意何在,只要林彪加上江青的名字,对毛泽东来说,就是一场小胜利。然而,林彪却看破了毛泽东的用意,林彪把叶群的名字划掉,却没有加上江青的名字。第一,林彪以此表示他不想与江青重归于好;第二,林彪不想为了面子,让自己吃一个哑巴亏。当然,这样一来,林彪就要再次得罪毛泽东了。不过林彪心里也有气,他不喜欢毛泽东给他出这样的考题。【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7)/第二场文革的开始(67)
  
  【接前】有一种说法,说毛泽东划掉江青,加上叶群,是因为毛泽东“不好意思”让江青一个人进政治局,所以要拉叶群进去“陪衬”江青。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因为毛泽东这个人的做事风格,从来没有“不好意思”,从来是不怕别人议论的。如果毛泽东让江青进政治局都“不好意思”,那他还怎么“好意思”打倒自己多年的老战友刘少奇呢?况且张春桥和姚文元都成为政治局委员了,江青当政治局委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根本不需要“不好意思”。
  
  林彪审阅后的名单传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看到名单上毛泽东划掉了江青,林彪划掉了叶群,如果按照这个名单公布下去,江青和叶群都进不了政治局。周恩来马上明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毛泽东和林彪又闹矛盾了,现在只有他周恩来出面,才能调解得了毛泽东和林彪的这场矛盾。于是周恩来马上开始行动了。
  据邱会作回忆说:【周总理说:“我看到主席、林副主席在名单上删去了江青、叶群的名字,但我们还是要考虑的。我们坚持把这两个人都列上,这也是从当前的大局来考虑。”
  康生说:“总理的意见是对的,但困难比较大,我们硬着头皮留下来。”
  黄永胜说:“我同意总理和康老的意见。”
  在新的名单上,毛主席还是在江青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在名单的旁边写上李德生、纪登奎的名字。林总同上次一样,收到名单,即在叶群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
  
  第一轮政治局委员名单上,原本只有江青,没有叶群,而毛泽东加上了叶群;第二轮政治局委员名单上,周恩来把江青和叶群的名字都加上去了。这次毛泽东再次划掉江青的名字,而林彪也再次划掉叶群的名字,林彪还是没有加上江青的名字。邱会作继续回忆说:
  
  【4月26日晚,周恩来、康生、黄永胜三人小组继续工作,主要是谈论江青、叶群两人的问题。
  周总理说:“整个名单就是江、叶二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整个名单就定下来了。从当前的情况出发,江青、叶群一定要入政治局,要从政治上向毛主席、林副主席诚恳表示我们的态度。我们三人,明天上午向主席汇报,12时后向林副主席汇报,争取在明天,把问题分别谈妥。” 27日上午10时,周恩来、康生、黄永胜三人到了毛主席住处。周恩来说:“我们诚恳提出江青同志一定要列入政治局候选人名单之内。把江青同志列入固然有一定的政治影响,不列入也会产生政治影响,甚至会产生更大的政治问题。权衡利弊,我们提议一定要把江青同志列入候选名单之内。”【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8)/第二场文革的开始(68)
  
  【接前】毛主席说:“你们要那就要吧。不管怎么说,列上了责任在我身上,就这样吧。”
  周总理等三人接着就到林总家里去,叶群接待了总理等三人之后,自动回避了。
  周总理对林总说:“关于叶群同志列入政治局候选人名单的问题,从现实的政治情况来考虑,我们三人认为一定要列入,否则会产生另外的政治影响,请林副主席同意我们的意见。”
  黄永胜接着说:“我们刚才到主席那里去了,对江青列入政治局候选人名单,毛主席基本同意了我们的意见。我建议对叶群的问题,你也要同意我们的意见。”
  康生说:“总理,黄总长把我们研究的意见都说了。请林总从政治上考虑,同意我们的意见。”
  林总说:“无论同意或不同意把叶群列入政治局候选人,我都听从毛主席的决定。”】
  
  毛泽东既然划掉了江青的名字,就不能再出尔反尔,轻易把江青留下来。周恩来知道毛泽东的难处,于是专门带人去毛泽东那里登门拜访,坚决要求让江青进入政治局。这样众人的恳请,就让毛泽东可以下台阶了,于是毛泽东顺势同意江青进入政治局了。林彪也一样,顺势同意叶群进入政治局了。
  这里林彪说“我都听从毛主席的决定”,这话是有问题的。因为毛泽东亲自决定加上“叶群”的名字,林彪却划掉“叶群”,这分明就是林彪“不听从”毛泽东的决定。当然周恩来等人也装糊涂,没有人会为难林彪的。
  邱会作继续回忆说:【最后,27日下午,毛主席、林总、周恩来、康生、黄永胜五人在毛主席住处开会,九届中央政治局候选人的名单定下来了。毛主席说:“今天下午谈两个问题。一是政治局候选人名单;二是政治局常委名单。”主席接着说:“政治局候选人名单只好就这个样了,有责任由我承担!”
  接着,毛主席、林总、周恩来、康生、黄永胜五人,在政治局候选人名单上签了字。
  临走时,主席对黄永胜没头没脑说了一句:“黄永胜,你也能统管三军。”】
  
  毛泽东和林彪的这次矛盾,在周恩来手中圆满解决了。如果换一个人,未必能像周恩来处理得这么恰如其分。最后毛泽东对黄永胜说“你也能统管三军”,这是毛泽东对黄永胜还抱有希望,还要试图“拉”黄永胜。此时毛泽东对林彪越来越失望了,所以他对黄永胜说这句话的画外音是:“你黄永胜要跟我毛泽东走的话,我就让你统管三军”。
  尽管周恩来圆满地解决了毛泽东与林彪的矛盾,但在周恩来心中,对这次“九大”政治局的人选,是非常不满意的。后面我们将谈到这个问题。【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79)/第二场文革的开始(69)
  
  【接前】前面说了九届一中全会上江青和叶群的当选情况,下面再说其他新代表的当选情况。中央文革小组出身的张春桥和姚文元当选政治局委员,这已经成为公认的定局,没有人吃惊。因为从1967年开始,中央文革小组已经取代了中央政治局,所以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被认为是理应如此。如果王力、关锋、戚本禹等没有被打倒的话,他们也会进入中央政治局。
  谢富治(上将)、许世友(上将)、陈锡联(上将)这三个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当选政治局委员,主要是因为他们历史上与林彪没有关系,不买林彪的帐,林彪也指挥不动他们。所以,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三个人进入政治局,明显是毛泽东作为平衡林彪势力的棋子。对于谢富治进入政治局,大家还不吃惊,因为谢富治是公安部长,早就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他进政治局,似乎没什么悬念。不过许世友和陈锡联这两个纯粹的军人,也进入了政治局,这就让人有些吃惊了。当时的一些外电据此报道,中国新成立的政府是“军人政府”。
  更让人吃惊的是,中央军委办事组出身的四个将领黄永胜(上将)、吴法宪(中将)、李作鹏(中将)、邱会作(中将),也进入了中央政治局。特别是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三个人,军衔不过是中将,居然也能进入政治局。据邱会作本人说,他对自己能够进入政治局,都感到很意外。为什么林彪的亲信“四大金刚”可以一下子全部进入中央政治局呢?这需要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说明一下当时军队的领导体制。在文革之前,军队的最高领导是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由一名军委主席,一名常务副主席,和几名普通副主席组成。除了军委主席毛泽东之外,具体领导军队的是常务副主席林彪,他可以召集其他几位普通军委副主席开会,研究和决定军队的主要工作,林彪是军队中实权最大的人。
  军队中实权第二大的人是总参谋长罗瑞卿,罗瑞卿被打倒后,杨成武接任;杨成武倒台后,黄永胜接任。总参谋长负责处理军队的日常工作,具有很大的实权。在林彪和总参谋长之间,还有几位普通军委副主席(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他们的地位比总参谋长高,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参与军队的一些事务。
  文革之后,中央军委的几个副主席都被“炮轰火烧”,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工作基本上瘫痪了,于是就成立一个“中央军委办事组”的机构,代替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负责处理军队的日常工作。中央军委办事组是在林彪的直接领导之下,其他的军委副主席无法干预军委办事组,这样一来,林彪在军队中的实权,就比文革前大了许多,因为他不必再受到其他几位军委副主席的肘掣了,可以一个人“独裁”军队的事情。【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0)/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0)
  
  【接前】从权力的角度来看,林彪是文革的受益者,文革之后林彪的权力更大了。但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权力大了,同时也会招来意想不到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树大招风”。后来林彪仗着他在军队中的“独裁”地位,擅自决定发出“一号命令”,这又给林彪带来致命的灾难。这是后话了。
  
  中共过去一直强调党指挥枪的原则,军人在中央的地位都不高。虽说总参谋长是军队中实权非常大的人,但建国后的历届总参谋长,粟裕、黄克诚、罗瑞卿、杨成武都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黄永胜是第一个具有政治局委员身份的总参谋长。这样一来,军队在中央的发言权显然大了很多。毛泽东搞文革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毛泽东本人,而是军队和林彪,军人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
  毛泽东让林彪的主要亲信进入中央政治局,表面上是对林彪以及林彪集团的立功奖赏,但在表面之下,这个安排还有另外一层作用,这就是堵死了林彪激励部下的手段。
  对于领导人来说,用某种手段激励部下努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激励手段,第一个是钱,第二是地位。比如一个公司的老总,他要激励一个重要的员工好好工作,那么就可以用每年涨工资的手段:第一年1万,第二年2万,第三年3万……,第10年10万;这样使员工感到只要努力工作,就不停会得到涨工资的回报,员工也就一直努力工作。
  相反,如果公司老总第一年就把这个重要员工的工资提到10万,以后每年的工资不变,一直是10万。这样的话,第1年员工当然非常高兴,可是在此之后,员工不管怎么干,工资也不变,那么员工就会认为自己已经“到头了”,再怎么努力结果也是一样。这样一来,尽管员工一直拿着高工资,而他的工作积极性反而越来越低。
  在毛泽东时代搞社会主义,不能用钱来激励,那就只能用提高地位来激励了。一个人工作干得好,几年后提升科长,再干几年提升处长,再几年提升局长,再几年提升部长,再几年提升副总理……,这种逐渐升官,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部下的积极性,激励部下为你卖命。相反,如果一下子把这个人提升为副总理,以后他再怎么干,也都是副总理,不会再升了。这样的话,你就失去了对部下用 “封官”进行激励的手段。因为部下感到从你那里已经不会再得到好处了,为你卖命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了。
  对于林彪来说,如果把黄永胜、吴法宪等人,第一步先提升为中央委员,第二步再提升为候补政治局委员,第三步再提升为政治局委员,那么林彪就可以用“封官”来激励部下替他卖命,干得好就可以继续升官。相反,黄永胜、吴法宪等人“一步到位”提升为政治局委员,这是在那时的权力格局下,黄永胜他们可以达到的最高职位了,他们已经“到头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1)/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1)
  
  【接前】既然黄永胜等人感到自己已经“到头了”,那么林彪想用“升官”来激励他们替自己卖命,也就不再可能了,他们替林彪卖命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低了。这点正是毛泽东想要看到的东西,所以毛泽东愿意把林彪的四个主要亲信,“一步到位”地都提升为政治局委员。
  据说黄永胜当时已经被内定为第一副总理,他已经是位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下的第四号人物。如果黄永胜有野心,他还想继续升官,还想往上爬,那他只有离开林彪,改投到毛泽东门下。黄永胜帮毛泽东一起扳倒周恩来的话,黄永胜就可以升为总理;帮毛泽东一起扳倒林彪的话,黄永胜就可以取代林彪,升为军队的第一把手,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黄永胜也可以统帅三军”。
  毛泽东曾想用“统帅三军”这个诱饵,把黄永胜拉到自己这一边来,让黄永胜反戈一击向林彪进攻。然而黄永胜这个人野心却不强,没有想继续往上爬,没有想取代林彪或周恩来。如果黄永胜是江青那样野心勃勃的人,那中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邱会作在回忆录中说:【毛主席是很看重和看好军委办事组的,他想把军委办事组拉在他的手上,为此主席多次拉黄永胜,可是黄永胜不为所动。这不是说黄永胜不愿意离开林彪,而是黄永胜没认识到主席的用意,毫无“悟性”。试想,如果毛主席拉动了黄永胜和军委办事组,并和江青一伙结合起来,那党和国家的历史就要改写了。林彪、总理在主席那里就是蚂蚁一样了,轻易就可以捏死。】
  
  上面谈了这次新当选政治局委员的人,这里还要谈谈几个未当选政治局委员的人。这次未当选政治局委员的上一届委员,最突出的就是陈毅。在“九大”上,朱德和陈毅两个人,一直是毛泽东重点要摆平的对象。陈毅是解放后上海市第一任市长,因此他是作为上海地区的代表,来参加“九大”的。然而上海是中央文革直接控制的地盘,因为陈毅作为上海的代表,受了不少批,挨了不少整。
  据原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回忆,在上海讨论陈毅的代表资格问题时,张春桥在会上发言说:【“二月逆流”主要是七个人,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李富春的家为中心的“裴多菲俱乐部”,有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参加,多次开黑会;另一个是以京西宾馆为中心的黑据点,有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参加。三个副总理,三个军委副主席,一文一武。在这两个中心之间穿针引线的,就是副总理兼军委副主席陈毅,他实际上是“二月逆流”的总联络员,两面跑,一下到国务院,一下到军委,起了特别恶劣的作用。】
  【陈毅,过去是新四军的,解放后又在上海工作了一个时期,所以有些人至今对他还有迷信。静安区有一个人,听说陈毅受了批判,居然还替他掉眼泪!因此,我们要揭穿陈毅的老底。他这个人,从井冈山时期起,就反对毛主席。有人把陈毅在军事上吹得神乎其神,其实他不会打仗,只会下棋……】【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2)/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2)
  
  【接前】徐景贤回忆说:【根据张春桥的指示,我起草了一封致陈毅的信:
  陈毅同志:党的“九大”即将召开,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上海市四十三万共产党员,同意推选你作为“右”的代表出席“九大”,特此通知。现将“九大”代表《履历表》寄去,请填写后寄回,同时希望能收到你的回信。】
  【信发出以后不到一个星期,陈毅就把《履历表》填好后寄回,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无奈地对上海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选他作为“右”的代表参加“九大”,表示感愧。】
  前面说过,陈毅等人在1968年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做了很多自我批判,当时他们以为自我批判之后,“二月逆流”的问题就可以过关,以后就没事了。没想到在半年后的“九大”上,陈毅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的批判材料,却成为揪他“小辫子”的重要材料。据徐景贤回忆说:
  【我把那本装订成册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文稿,“啪”地放在桌上,当众打开,把其中的内容揭了出来,说:“你陈毅真的从井冈山时期起,就是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吗?否!根据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的揭发,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是红四军前委书记,你陈毅是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你却反对毛主席的一系列正确政策和原则,迫使大会否决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我所念的文稿内容,很多代表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家都吃惊地瞪大眼睛,会场里鸦雀无声。
  我接着说:“你陈毅这个政治部主任把毛主席赶下台,取而代之,自己当选为前委书记。这还不算,以你为首的前委还决定要毛主席离开部队,到闽西去搞地方工作。”
  会场里出现了轻微的騒动,代表们刚刚才晓得陈毅原来有着这样的历史背景。
  我淸了淸嗓子,继续向陈毅猛攻说:“就是你这个在四十年前就反对过毛主席的陈毅,到了四十年后的今天,又跳出来反对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成为‘二月逆流’的黑干将。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刘备手下有一个大将,名叫魏延,他的后脑长着一根反骨,一有机会就会跳出来反对蜀国。四十年来的历史证明:你陈毅就是脑后长着反骨的当代魏延!”
  我那带有煽动性的发言,把代表们激怒了。王秀珍高声呼叫口号:“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打倒陈毅!”
  陈毅在座位上紧紧地蹙起了眉头,通红的脸颊上两块下垂的肉微微地颤动着,嘴里呼哧呼哧地吐着气,他欲言又止,欲言又止……】
  陈毅这时是哑巴吃黄连,因为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陈毅为了“过关”,随便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历史错误。陈毅原以为承认了错误,检讨一下,就没事了。而在现在,他想要推翻自己过去承认过的错误,也是很难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3)/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3)
  
  【接前】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出席大会的党员代表1026人,选举出中央委员97人;1969年召开的中共九大,出席大会的党员代表1512人,选举出中央委员170人。可见参加“九大”的代表人数,以及选出中央委员人数,都大大增加了。
  参加“九大”的1512位代表中,大部分是来自基层的“工农兵”代表,他们对中共早年的党史并不清楚。“九大”上江青等人把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朱德、陈毅等人的检讨材料抛出来,大部分代表头一次听说朱德、陈毅在红军时期曾经反对过毛泽东,都感到义愤填膺。因此在选举中央委员的时候,大部分人主张不选朱德、陈毅等人。这时毛泽东又表态说,还是要把朱德、陈云等人选进去。
  毛泽东说:“几位老帅,李先念、李富春要选,党内有几个反对派有什么要紧?”
  许世友说:“反一两年可以,反几十年怎么行?把他们选进去了,他们还是要反,怎么办?”
  毛泽东说:“那些反过我的人,要选他是困难的,要你许世友投他们的票也是困难的。那些人,资格很老,功劳也有,错误不少,有的还犯过大错。他们的检讨也有,但群众不通过。我看以后就不要检讨了,主要看行动。我们看他们的行动,他们也看我们的行动。”
  许世友说:“主席下命令,我们就选他们。”
  毛泽东说:“那不就成命令主义了?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嘛。朱德、叶剑英、徐向前、李富春、李先念,陈毅,聂荣臻要选进去。”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主席团秘书处做出规定:既要保证朱德等人当选,又不能让他们得到高票,据说这样才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促使他们转化。最后的选举结果是:朱德(809票),陈云(815票),陈毅(867票),叶剑英(821票),徐向前(808票),聂荣臻(838票),李富春(886票),李先念(922票)。
  大会总票数是1510票,要过得到半数以上(755票)才能当选。除了李先念之外,其他人都是800多票,勉强过半数当选。这样低的得票率,使他们在后来的政治局委员选举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这次选举还有一件趣事,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党员居然也以全票当选中央委员。据参加这次大会的原广州军区代表迟泽厚回忆说:【当宣布中央委员候选人、工人代表王白旦以全票当选时,会场立即响起一片议论声。这位工人代表看来毫无政治生活经验,他不懂得等额选举往往是知名度越低,得票率却越高。此人在全国毫无名气,谁也不会故意把他划掉,而他自己又不懂得谦虚,结果使自己成了170名中央委员中,得票唯一与毛泽东平起平坐的人。散会后许多人都愤愤不平地大骂这位工人太不谦虚:“你比林副主席还能!”】【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4)/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4)
  
  【接前】对于上一届“八大”的21位政治局委员来说,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开除党籍,这只有刘少奇1人;
  第二种情况是犯了严重错误,被排除于中央委员之外,降为普通党员。第二种情况的有5人:邓小平、陶铸、贺龙、李井泉、谭震林。
  第三种情况是犯了错误,受到降级处分。第三种情况的有6人:朱德、陈云、李富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朱德降一级,由中央政治局常委降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徐向前、聂荣臻也降一级,由中央政治局委员降为中央委员;陈云和李富春降两级,由中央政治局常委降为中央委员。
  第四种情况是犯了错误,但经过检讨后,保留了政治局委员。第四种情况的有3人:陈伯达、李先念、叶剑英。
  剩下没有犯错误的“干净”的人,只有6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董必武、刘伯承。
  
  周恩来派系最重要的人物陈毅,没有获得政治局委员的提名,没有进入政治局,这对于周恩来派系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在1955年评元帅的时候,原方案中就没有陈毅,是周恩来力争之后,陈毅才进入十大元帅的第六名。十大元帅的前六名是:朱德(总司令)、彭德怀(第一野战军司令)、林彪(第四野战军司令)、刘伯承(第二野战军司令)、贺龙(红二方面军创始人)、陈毅(第三野战军司令)。
  这次陈毅等人没有进政治局,许多老干部深感意外。江青都进了政治局,陈毅反而进不了,许多人纷纷为陈毅打抱不平,也因此对毛泽东产生了看法。
  邱会作回忆说:【文化大革命产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伤害了广大老干部。但大多数受伤害的老干部仍顾全大局,对毛主席还是诚心拥护的,这是我们党团结的象征。但把一些应当进入政治局的人排斥在外,如陈毅、李富春、陈云、聂帅、徐帅等,反而把自己的老婆塞进政治局,这是不能不使人反感的大事。“老革命吐故了,老婆纳新了”。】
  当然毛泽东也意识到对陈毅等人过分苛刻了一些,所以又给他们一些安慰,让陈毅等人保留了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职位。
  
  为陈毅的事,周恩来本想跟毛泽东再次“争一争”。这时邓颖超给周恩来写一张纸条,说:【你要紧跟毛主席,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对事对人要放眼量,力戒急躁和激动,力争保持你的身体情况能坚持工作。】【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5)/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5)
  
  【接前】邓颖超一方面是关心周恩来的身体,另一方也是劝周恩来不要争,“对事对人要放眼量”。周恩来后来终于没有争,这或许是听了邓颖超的意见。
  到了周恩来这样地位的人,已经没有人敢给他提意见了。“对事对人要放眼量”这样告诫的话,别人是不敢对周恩来说的。邓颖超以夫人的身份,常常在关键时刻给予周恩来劝告和提醒,这对于帮助周恩来少犯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江青有邓颖超这样的情操,以夫人的身份在关键时刻给予毛泽东劝告和提醒,中国的历史恐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周恩来这次“没有争”,周恩来派系大为受损,却反而是“塞翁失马”。因为周恩来派系力量的下降,凸显林彪派系力量的骤强,不仅使江青集团与林彪集团的矛盾激化了,也使毛泽东把防范的重点,从周恩来派系转移到林彪集团上,最终引发了双方的激烈斗争,使周恩来派系反而得了“渔翁之利”。这些是后话了。
  “九大”没有当选政治局委员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汪东兴。本来人们都普遍认为汪东兴一定会进入政治局,因为汪东兴是毛泽东的联系人,也是最早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的人之一。因为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的成员,除了汪东兴和温玉成之外,都进入了政治局,而汪东兴只是政治局候补委员。对汪东兴没有当选政治局委员的原因,邱会作回忆说:
  【九大开幕之前,汪东兴病了。叶群带我们去看过汪东兴,之后叶群还叮嘱我们再去看汪东兴。记得我们去看汪东兴时,他不但很感谢,而且很激动,说着说着又哭又骂,什么“过河拆桥了”、“卸磨杀驴了”、“不要我了”……
  江青没去看他,也没派人去看他,主席也没派人去看他。汪东兴有这种看法并不奇怪,那个时候一切都敏感得很。汪东兴在我们面前敢对主席不敬,我们是很吃惊的,看来主席和汪东兴也有很深的私密关系。汪东兴在杨、余、傅事件以后就和我们走近了,“九大”以后就完全和我们站在一起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6)/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6)
  
  【接前】根据邱会作的回忆,汪东兴没有当选政治局委员,似乎是来自毛泽东对汪东兴的不信任。而且汪东兴敢当着邱会作他们的面,说“过河拆桥了”、“卸磨杀驴了”之类对毛泽东不敬的话,的确让人吃惊。汪东兴这个角色,是非常特殊的,后面我们再专门分析。
  
  1969年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举行,会议的议程就是选举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开会时,坐在主席台上的只有毛泽东和林彪两个人。毛泽东坐下后,不见周恩来,问道:“总理呢?”
  原来周恩来按照姓氏笔划排列,坐在台下了。毛泽东叫周恩来到台上来坐,这时大家对周恩来报以热烈鼓掌,周恩来这才走上台去。
  这次选举政治局委员,仍然是无记名的等额选举,过半数的候选人当选。277人中央委员的投票结果,选出政治局委员25人,其中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获全票,陈伯达275票,黄永胜274票,江青270票。会议投票选出25名政治局委员之后,马上举行九届政治局第一次会议。
  据邱会作回忆说:【选举结束后,就在主席台前召开九届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政治局常委的陈伯达和康生也坐到台上去了,新选出的政治局委员全部坐台下前排。江青迈着慢悠悠的步子,是最后一个到达台前的。
  毛主席说:“下面是什么议程呀?军委怎么组成?”
  总理说:“军委主席还是毛主席,林副主席是副主席,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原来五位副主席(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还任新中央军委副主席;进行实际工作的,还是中央军委办事组。”
  总理刚说完,林总就说:“赞成。”】
  
  这里需要指出,朱德从一开始就只是中央军委委员,从来没有当过军委副主席。最早的军委副主席是林彪、贺龙、聂荣臻三人,后来又增加了陈毅、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军委副主席和政治局委员不同,政治局委员具有决策权的实职,而军委副主席是没有决策权的虚职,在党内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毛泽东安排陈毅等五人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一方面是对他们的一个安慰,另一方面也是对林彪的一个制约。不过林彪对这个方案立即表示“赞成”,因为这个方案实际上对林彪还是很有利的。因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并无实权,实权在中央军委办事组手里,周恩来也明确说:“进行实际工作的,还是中央军委办事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7)/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7)
  
  【接前】在“九大”的闭幕式上,毛泽东说:“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看起来开得不错。据我看,是开成了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毛泽东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心里,对这次大会应该说是并不满意的。据邱会作回忆说:
  【毛主席究竟对“九大”满意不满意?对林彪接班满意不满意?从“九大”当时的情况来看,主席好像是满意的,但从“九大”以后主席的一系列做法来看,主席是不满意的。主席可能还是信了苏修“军事官僚专政”的说法,认为军队上了台,掌了权,外电也是这样评价和攻击的。毛主席嘴上在调侃,其实心有疑虑,以后的事是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从“九大”的结果来看,毛主席革刘少奇的命成功了,权力却给了解放军(林彪)很大一块,无形中形成了“军政府”。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在“九大”写进党章,形成这种局面,毛主席应该是高兴的。所以毛主席的不高兴,说明他内心并没有想把班交给林彪。】
  邱会作在这里说毛泽东对林彪有“疑虑”,这个并没有说到点子上。毛泽东和林彪的矛盾,已经上升为路线矛盾。从两人起草“九大”《政治报告》的不同观点就可以看出,林彪是不赞成毛泽东搞文革的,如果林彪接班的话,林彪上台后肯定要把文革停下来,肯定不会继续革命。毛泽东集聚他毕生最后的精力搞的这场文革,如果交到林彪手里,那就是前功尽弃,毛泽东的一切心血就付之东流了。
  所以,毛泽东的内心中,从来就没有想过让林彪接班。那毛泽东为什么又要在《党章》中写入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呢?这是毛泽东的权宜之计,这个原因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
  其实林彪早在1966年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就已经成为党的第二把手,事实上的接班人。在1969年的“九大”上,只不过是把林彪事实上的接班人地位,正式化和公开化而已。林彪的实际地位并没有提升,职权还是跟以前一样,仅仅是得到一些名声上的荣誉而已。
  高明的政治家,和高明的棋手一样,可以提前看到好几步棋,而蹩脚的棋手,只能看到眼前的一步棋。毛泽东在林彪的名字写入《党章》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将来怎么把林彪的接班人拿下来。因为将来要拿下林彪,现在就不能让林彪的羽毛太丰满了,所以毛泽东就在“九大”上,暗暗布置下将来拿掉林彪的政治布局。
  毛泽东的第一个布局,是把林彪的势力局限在军队之内,不让林彪插手党和政府的事情。“九大”后,林彪还是只管军队,党政的职务没有给林彪一个。不仅如此,就是林彪的亲信“四大金刚”,也没有让他们在党和政府部门兼职。【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8)/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8)
  
  【接前】毛泽东真正中意的接班人,比如张春桥,毛泽东就让他在党、政、军各方面都兼职。张春桥在党内任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这是一个实权很大的职位;张春桥在政府内任国务院副总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这都是有实权的职位;张春桥在军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第一政委,这也都是有实权的职位。
  毛泽东知道,一个接班人要想真正接班,必须在党、政、军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势力。毛泽东给张春桥在党、政、军各方面安排这么多有实权的职位,就是想让张春桥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势力,以便日后接班。
  对比之下,毛泽东没有给林彪安排一个党或政府的有实权职位,也就是不想让林彪在党和政府内发展自己的势力。试想,如果林彪真的要接班,他只在军队中有势力,在党和政府内一点势力没有,这样能接好班吗?这样一看,就知道毛泽东最初就没有打算让林彪接班。后来林彪为了“争”国家主席这个政界的职务,终于跟毛泽东闹翻了。
  毛泽东的第二个布局,是让刘伯承等5人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如果毛泽东真的想让林彪接班,那么只安排林彪一个军委副主席就可以,没必要再安排其他人当军委副主席。刘伯承等5个军委副主席,虽说没有实权,但在重大关键问题上,林彪不得不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就可以形成对林彪的牵制。
  毛泽东的第三个布局,是让黄永胜等林彪的四个亲信“一步到位”进入政治局,堵死林彪搞“封官许愿”的空间,这些我们前面已经说过。
  
  林彪也是政治高手,他从毛泽东的各种布局,应该很清楚地看出来,毛泽东并没有真心让他接班。林彪也知道毛泽东把他的接班人地位写入《党章》,不过是安慰他一下,不能当真的。刘少奇的国家主席地位还是《宪法》规定的,不是也照样打倒。试图靠一纸空文来保住自己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必须靠实力和智慧。
  林彪既然看出来,毛泽东的真正接班人不是自己,那么毛泽东的真正接班人是谁呢?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林彪认为:毛泽东真正的接班人,很可能就是江青集团,将来江青当主席,张春桥当总理。既然是这样,江青集团就是林彪最大的潜在威胁了。一旦江青集团壮大起来,可以独当一面了,那么林彪就没用了,也就是林彪倒台的时候到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89)/第二场文革的开始(79)
  
  【接前】毛泽东希望林彪帮助自己,把江青集团扶持起来。而林彪却发现,真正对他构成威胁的,正是江青集团。林彪的生存之道在于,不但不能扶持江青集团,而是要尽可能地打压江青集团,否则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只要江青集团壮大不起来,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就没有人可以取代,林彪就是安全的。基于林彪的这种想法,在“九大”之后,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的斗争就越来越尖锐和白炽化了。
  在“九大”上,林彪集团在选票上做文章,搞得江青集团大丢面子。“九大”后,江青集团当然要对林彪进行报复。据吴法宪回忆说:
  【“九大”以前,江青他们还不敢把矛头直接对准林彪,但“九大”以后,江青等人对林彪的不满愈来愈深。再加上“九大”以后,不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中,军队干部已经占了一个相当的比重,林彪的威望越来越高。为了打击军队和林彪的声望,原中央文革小组的一些人,以江青为首,开始公然把矛头指向林彪。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公开议论林彪在“九大”上《政治报告》念得不好,结结巴巴的。以后,江青一伙人更加得寸进尺,又公开提出要批判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说林彪的讲话不突出阶级斗争,贬低了文化大革命,从而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林彪。这真是让我们大吃一惊。林彪是可以随便批的吗?这样把林彪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真是无法无天!
  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已经过去半年了,有意见为什么当时不提?再说林彪的讲话,已经对文化大革命作了高度的评价,说其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江青对这样讲还不满意,这真是吹毛求疵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江青这样做,恐怕还是有人指使。
  这时,江青又伙同姚文元,一起批注了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评论欧洲文艺复兴的,江青和姚文元对这篇文章,逐段进行了批驳。他们是想借批判车尔尼雪夫斯基之名,行批判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讲话之实。
  江青竟然想拉军委办事组的人,和她一起批判林彪的讲话。一次我去外地检查工作不在北京时,江青到京西宾馆找到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谈话,说林彪的讲话是不对的,要进行批判。【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0)/第二场文革的开始(80)
  
  【接前】黄永胜问她:“要批判林彪的什么讲话,是不是八届十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江青说:“林彪的那次讲话,事先没有经过中央文革碰头会的讨论,也没有经过毛泽东的批准,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只是个人写了几条,脱口而出,必须要加以批判和澄清。”
  江青这一说,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几个人就哼哼哈哈地装糊涂。等江青一走,他们几个人一商量,赶紧跑到林彪那里去报告林彪。林彪说:“让她去批吧。不过要注意她一下,看她搞什么名堂。”
  我一回到北京,黄永胜就告诉我说:“江青可能要找你,如果让你去,你什么话也不要讲,哼哼哈哈地就行了。”我说:“好!”
  果然,当天江青就把我找到她的住地。当时江青住在玉泉山,我一到那里,她就开始给我看她的照片,又叫我参观了她给毛泽东准备的房间,然后才开始跟我谈批判林彪的问题。
  按照黄永胜的交待,我不对她的话表示任何态度,只是哼哼哈哈地对付。从江青那里回来,我立即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黄永胜,黄永胜又报告了林彪。
  江青看“拉”我们军委办事组的人批判林彪,没有得到响应,就又把这件事提到了政治局里。江青和姚文元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一连提了六、七次,要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章和他们的批注,印发到全国县团级单位。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批判车尔尼雪夫斯基文章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批判林彪。
  在这些会议上,康生表示同意,而且认为越快越好,但周恩来、陈伯达、黄永胜、我、李作鹏、邱会作、李先念、汪东兴及叶群都一致表示反对,我们的意见占多数。
  后来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又提出要发这个文件。这一次周恩来发了脾气,他说:“江青同志,你要懂一点民主集中制,懂得一点集体领导的原则嘛!对这个问题,多数人不赞成,只有你们三、四个人同意,就硬要往下发,这样做行吗?这是一种分裂党的做法。而且,即使要往下发,也要经过毛主席,要经过毛主席同意才可以。”
  江青当时有点意外,但也一时之间无言以对。这样,他们才暂时放弃了批判林彪的活动。】【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长,什么时候进过常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1)/第二场文革的开始(81)
  
  【接前】《吴法宪回忆录》出版较早,作者说话顾忌较多。吴法宪对江青拉拢他们批判林彪的事,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江青这样做,恐怕还是有人指使”。吴法宪不敢点破江青后面的人。《邱会作回忆录》出版较晚,作者说话顾忌就少了不少,比较大胆了。邱会作也回忆了江青拉拢他们的事情,因为邱会作说的比较具体,这里用比较大的篇幅引用。邱会作说:
  【“九大”以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进入中央政治局,并参加政治局的日常工作。总理从爱护、关心、教育我们出发,和我们讲什么是“中央政治”。总理说:“中央政治就是处理好主席、林副主席、江青的关系。”
  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本以为“中央政治”是很高深的东西,怎么“中央政治”就是这么一句普通的话?我起先对总理的话理解不深,后来有所理解,但还是不够深。等到“九一三”被打倒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总理说的太高明、太深刻了,简单明了,恰到好处。
  我们这些人从心眼里认为林总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因为毛主席和林总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是非常亲密的。林总为毛主席打江山,战功显赫,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毛主席向林总“发难”时,我们就搞不清毛主席是什么用意,也尽量往好的方面去想。诸如毛主席说“四个伟大讨嫌”,去掉“三个副词”,去掉人民大会堂的语录,“缔造的不能指挥呀”等等。我们没有往毛主席和林总之间有隙处想,反而认为是毛主席谦虚。(关于毛泽东说“四个伟大讨嫌”等事情,在后面介绍)。
  毛主席的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说出来的话,向左、向右都可以理解。而且主席每次说完也在等着看,对他有利则前进,否则就当成说了点幽默。所以毛主席在“九大”以后说了很多对林总的话,我们并不是看得很重,直到庐山会议才如梦初醒(或半醒)。
  我们没有真正懂得中央政治,在中央的政治斗争中是幼稚的。当然,毛主席和江青的真实关系我们也没有看清楚。我们对江青的蔑视,总理看得很清楚,他内心是支持我们的,但他也非常清楚,这样下去也是不行的,因此他用“中央政治”这个说法来教育我们。
  总理的诚心诚意和大局观念,使我们也大有领悟。后来在九届二中全会上,以及会后主席一系列的言行,使我对“中央政治”越来越懂得多一些了,但是发生了“九一三事件”,懂也没有用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2)/第二场文革的开始(82)
  
  【接前】邱会作这些话,说的是比较诚恳的。邱会作他们认定林彪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林彪1927年就和毛泽东一起战斗了,而江青1937年才到延安,交情是不能和林彪相比的。如果林彪和江青之间发生了矛盾,毛泽东是要林彪?还是要江青?邱会作他们相信毛泽东肯定是要林彪,所以就大胆地反江青了。邱会作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中央政治”,周恩来教育他们,他们也不懂。等他们最后“懂”的时候,为时已晚了。
  邱会作又回忆说:【从1969年底以来,江青找黄、吴、李和我谈了几次话,前几次谈话都是骂陈伯达的,而且把陈伯达骂得一无是处。我们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总理,总理说:“江青她这个人,叫你去你就去,如果不去,麻烦更大。你们去只带着耳朵就是了。”
  1970年5月17日,江青又叫我们去钓鱼台十一楼,这次可大不一样了,江青主要是攻击总理。这次去,除了黄、吴、李和我之外,还有谢富治、李德生、姚文元。
  江青上来就说:“总理也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好人,有两次大的路线错误,一次是把苏区的百分之九十搞没了;第二次是喊蒋介石万岁,一切经过蒋介石,跟蒋介石搞统一战线。另外,解放后还有一个马鞍形,就是经济建设的‘两高一下’。”
  江青就这样说了一串一串的事情。当时,黄永胜越听越激动,他突然对江青说:“总理辛辛苦苦领导我们工作,你怎么这样说他?我们对过去的问题不了解。”
  黄永胜说完就提着皮包往外走,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搞得江青愕然。我和李作鹏坐得靠后一点,我们当然是支持黄永胜的,我们也附和黄永胜的话,也就站起来走了。吴法宪坐得靠前一点,他也站起来嘟嘟囔囔地说:“叫我们来就是搞这个?”说完也站起来走了。
  黄永胜走到门口,江青就向黄永胜大声说:“哎,还有明天《解放军报》的亊!”
  有关《解放军报》的亊是这样的。郭沫若给江青写了一首颂扬《样板戏》的诗,准备明天在《解放军报》发表,李德生把校样都拿来了。
  这时李德生也急了,他说:“黄总长,不行呀,还有明天《解放军报》的问题。”
  黄永胜说:“你是总政主任,这个问题你决定,你自己处理吧。”
  我们出来以后到了毛家湾,向林总作了汇报。林总很生气,他说:“江青攻击过中央常委的大多数,今天是直接攻击总理,这个事情你们应当向毛主席报告清楚。”
  这时吴法宪就给汪东兴打电话,说有紧急事情要向毛主席汇报,并简单向汪东兴说了一下。汪东兴一听是对着江青的,立即去报告主席,主席同意了,并叫马上来。【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3)/第二场文革的开始(83)
  
  【接前】本来是黄、吴、李、邱一起去,叶群说都去不好,不要兴师动众,最后林总说:“黄、吴一起去。”
  黄永胜和吴法宪走了以后,我和李作鹏、叶群到三座门(国防部所在地)去等。不久,黄、吴就回到三座门来了,黄永胜传达了毛主席对他们说的几句话。
  当黄永胜向主席汇报了江青攻击总理的事情后,毛主席说的第一句话是:“一个政治局委员找部分政治局委员谈一些问题是可以的。”第二句话是:“你们知道江青也是一霸。”第三句话是:“你们今天同我说的这些问题,不要叫江青知道,我也不跟她说。她要是知道了,你们就不好混了。”
  这几句就是毛主席的原话,黄永胜的热脸蛋贴到主席的凉屁股上,主席对江青攻击总理不以为然。现在想起来,总理告诫的“中央政治”,我们还没有入门。
  这时我提了一个建议说:“你们两个应当去找总理说说这个问题。如果总理先知道了,咱们还没说,总理会伤心的。”
  黄永胜认为我说得对,但他考虑了一下说:“老邱还是你去,我不是不想去,你们想想,我刚从主席那里出来,又去找总理有些不妥。”
  大家都认为黄永胜说得对,黄永胜有点懂“中央政治”了。
  大概七点多钟,我就到了中南海西花厅总理的家里,我把整个过程都向总理说了。总理对江青的话、主席的话都不吃惊,但听我的话时很激动,眼眶都是湿润的。
  总理拉着我的手,连说了两句:“老同志就是老同志!”接着总理又说:“老同志是能够理解大事的!”我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孔和疲惫的双眼,心里也是很激动的。
  不久,李先念跑来找总理,总理还有事,我就没有和总理一起去大会堂开会,我先走了。
  过去我总是把这件事孤立地看,并总以为是江青目中无人,口出狂言。现在看来,这件事主席事前可能是知道的,否则江青没有这么大的胆量。
  另外,这也是主席通过江青在“拉”我们,主席希望我们按照他的意图,来进行九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的准备工作。主席不是没有拉动我们,而是我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这根弦。】
  
  康生等人在中央时间久了,对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人的关系,就看得比较“透”了。而邱会作等四人刚刚进中央,当然不懂什么是“中央政治”,十分幼稚。不过他们的幼稚,却让周恩来感到“感动”。世故狡猾的人从来不会让人感动,忠厚老实的人才会让人感动。
  林彪也看出邱会作等人幼稚,不懂“中央政治”,所以“五七一”计划等,都不能让这些人知道。直到林彪走后,黄永胜还大声疾呼:“你(林彪)跑什么跑,害死人呀!”黄永胜到那时还没有真正明白“中央政治”,没有明白林彪为什么要跑。【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9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4 12:04 , Processed in 0.07914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