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5)/第二场文革的开始(25)
  
  【接前】应该说毛泽东对江青并不满意,但江青在文革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就是为毛泽东冲锋陷阵的先锋。如果毛泽东不用江青的话,那么谁能替代江青这个先锋呢?
  陈伯达是个迂腐的书生,政治斗争的战场上根本不堪用。张春桥倒是比较足智多谋,可是张春桥的资历太浅,根本压不住老干部们。江青的资历虽说也浅,但她可以借助“毛夫人”的招牌,压住相当一部分人。
  康生的资格虽然老,也相当足智多谋,但康生熟知党内斗争的深浅,在关键时刻不肯挺身而出为毛泽东打冲锋。在1967年2月的“二月逆流”中,康生看到周恩来派的奋起,赶紧缩到一边不出头了。康生这样的人,毛泽东当然不能指望他出来当先锋的。
  本来毛泽东曾想培养陶铸当先锋,没想到陶铸连几个月的考验都没有通过。陶铸想八面玲珑保住自己的地位,到处当好人,谁也不得罪,根本没有江青那种不怕得罪人的战斗精神。于是,毛泽东就陷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困境。尽管江青不理想,但毛泽东也还不得不用江青。
  
  随着“九大”的临近,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是第二次面临分配胜利成果的难题。第一次是1949年建国时的分配胜利成果,那次分配得很成功,没有引发大的不满和内讧。在这次召开“九大”时,一大批当权派的老干部被打倒或者靠边站了,出现许多权力的真空和职位的空缺,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权力重新分配,第二次分配胜利果实。这次毛泽东的分配胜利果实不太成功,留下很大的隐患,这是导致后来林彪事件的起始点。
  按照常规,党代表大会之前,必须准备好两个文件:《政治报告》和《修改党章报告》。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是一种党内地位的象征,历来都是由第一把手或者第二把手来做。1945年“七大”的《政治报告》是毛泽东亲自做的,1956年“八大”的《政治报告》是刘少奇做的,1969年“九大”的《政治报告》是林彪做的,1974年“十大”的《政治报告》是周恩来做的,1977年“十一大”的《政治报告》是华国锋做的,1982年“十二大”的《政治报告》是胡耀邦做的,1987年“十三大”的《政治报告》是赵紫阳做的,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和2002年“十六大”的《政治报告》是江泽民做的,2007年“十七大”和2012年“十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胡锦涛做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6)/第二场文革的开始(26)
  
  【接前】“九大”的《政治报告》由林彪来做,这是早就定好的。但是由党的第二把手做《政治报告》,有些内容不一定反应第一把手的意思,这在“八大”时就出过问题。据邱会作回忆说:【后来听说主席说过,他在“八大”基本是一个闲人。像《政治报告》这样的文件,我们看见毛主席是在主席台上修改的。文件上原来写的是:“先进的生产关系,落后的生产力”……毛主席不同意这种提法,修改之后,先给坐在右边的周总理看了,再给坐在左边的刘少奇看,周总理还在那个文件上做了批注。文化大革命时,印发了周总理的这个批注。】
  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刘少奇给毛泽东看的《政治报告》草稿中,原先并没有这句话,是后来临时加上去的,毛泽东事先并不知道。毛泽东不同意刘少奇这样的提法,所以在主席台上提出不同意见。后来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修改为“阶级斗争”。1967年11月5日,毛泽东再次提到此事说:“刘、邓互相合作,‘八大’决议不通过大会主席团,也不征求我的意见就通过了。刚通过,我就反对。”
  
  按照常理,既然让林彪做“九大”的《政治报告》,这个报告理所当然应该由林彪来起草,“八大”的《政治报告》就是由刘少奇起草的。所以,林彪得到毛泽东指定他来做《政治报告》的指示后,就遇到一个难题:如果完全由林彪自己来起草文件,万一有什么提法,与毛泽东的意见不一致,是很麻烦的,上次刘少奇就是教训;可是如果完全由毛泽东那边准备好一份《报告》,林彪只是照本宣科地宣读一遍,那么林彪就成了傀儡人物,做给别人念稿子的傀儡事情,林彪的面子和自尊心都是不允许的。
  因此,林彪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准备两份《报告》:第一份由毛泽东那边指定人写好,作为大会的正式文件发下去;第二份是林彪的口头讲稿。林彪并不宣读毛泽东那边起草的正式《政治报告》,而是讲自己的口头讲稿,这样就不会有傀儡人物的形象了。
  据林彪的秘书张云生回忆说:【1969年2月的一天下午,林彪从主席处开会回来,把我和李春生叫了去。林彪慢吞吞地说:“主席召集会议研究决定,准备最近召开九大。主席让我作《政治报告》,我提出:“在党代表大会上正式作报告,最好请中央文革给写个稿子。如果必要,可以像七千人大会那样,我另作一个口头报告,但对外发表,还是以中央正式通过的稿子为准。”主席同意了,最后决定由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三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起草《政治报告》。】【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7)/第二场文革的开始(27)
  
  【接前】毛泽东同意了林彪搞两份《报告》的建议,由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三人起草正式的《政治报告》,另一份林彪的口头讲稿,则由林彪自己起草。张云生回忆说:
  【林彪又说:“你们都知道,我向来很不习惯念别人写成的稿子,而只愿意顺口讲。因此,我想搞个平行作业;既准备一个正式发表的稿子,又准备一个我口头讲话的‘条子’。这个‘拉条子’的任务,由你们帮助我来搞。”
   林彪授意后,我和李春生向叶群请示如何具体搞。根据叶群的布置,又分别从空军、沈阳军区以及军委办公厅调来几个“笔杆子”,帮助林彪“拉条子”。
  1969年2月下旬,林彪把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三个人召到毛家湾,商量九大《政治报告》起草的事。林彪会客,向来不让工作人员在场,但负责迎送的工作人员,不准擅离岗位。我在林彪门外等着他们谈话的结束,大约不到一个小时,陈伯达等三个人从里边出来了。在他们分别登上自己的汽车以前,我听张春桥、姚文元都对陈伯达说:“你就先动笔吧。需要我们时,就随时找。”
  从他们谈话的和谐气氛来看,这次商谈有关起草《政治报告》过程是顺利的,但结果并不顺利。陈伯达准备写十个题目,到3月中旬,才交出头三个题目的初稿。但这尚未成形的初稿,在钓鱼台开会讨论时,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张云生这里说的轩然大波,就是陈伯达起草的题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政治报告》,后来被毛泽东否决。这引发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一场不大不小的不愉快,当时还没有发展到冲突的地步。
  关于陈伯达这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政治报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这份《政治报告》,是陈伯达根据林彪的授意写的。这是目前的主流说法;第二种说这份《政治报告》,是陈伯达自己写的,与林彪无关。这种说法来自陈伯达本人。
  第一种说法,最初来自1973年中共“十大”报告,它说:“九大以前,林彪伙同陈伯达起草了一个《政治报告》,他们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认为九大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林、陈的报告被中央否定了,毛主席亲自主持起草了《政治报告》。对毛主席的《政治报告》,林彪暗地支持陈伯达公开跳出来反对。”【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8)/第二场文革的开始(28)
  
  【接前】关于“林彪暗地支持陈伯达公开跳出来反对”这件事,吴法宪回忆说:【在毛主席主持的《政治报告》讨论会上,大家沉默,没有人发言,有陈伯达提了一点意见。陈伯达说:“还是应当搞生产好,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光搞运动,就像伯恩斯坦所说的‘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
  陈伯达这个话一出口,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都非常紧张,怒目而视。毛泽东一听,则勃然大怒,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陈伯达又何必这样急呢?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你就要报复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你陈伯达的本质也是不会变的。在延安时期,你脚踏两只船,原来说愿意给我当秘书,后来又说愿意给张闻天当秘书。1950年,你同我到莫斯科,也是脚踏两只船。你没有报告,也没有经过我的批准,就去见苏联领导。是不是看我这条船快要沉了,就赶紧去大抓一把?”】
  毛泽东的愤怒,是生气陈伯达背叛自己,投靠到林彪一边去了。关于陈伯达的这件事,我们后面还要提到,这里先说关于陈伯达《政治报告》的第二种说法。陈伯达出狱后,多次否认他曾经得到林彪的授意,声称那份《报告》完全是他自己写的。不过陈伯达的说法,疑点很多。据陈伯达的秘书王文耀和王保春回忆说:
  【由于是林彪在党的“九大”会议上作《政治报告》,所以林彪就约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去他毛家湾那里谈了一下,林彪表示委托他们三个代劳,报告内容由陈伯达考虑,林彪就不多过问了。
  陈伯达回办公室后,很快拟了一个提纲,题目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下列了几个小标题。陈伯达带着这个提纲,又去和林彪商量过后,回来改成总题目下面十个小题目,然后由我们抄清,陈伯达亲笔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报告,附上提纲呈报毛主席。毛主席很快圈阅退回,就这样,陈伯达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据陈伯达的秘书说,陈伯达是在见了林彪之后,定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个题目的,而且,陈伯达写好提纲后,又去与林彪商量,最后定下总题目和小题目。因此,陈伯达这份《报告》的总纲精神,应该是来自林彪的授意,至少是陈伯达与林彪商量决定的。因此,陈伯达说《政治报告》完全是他自己写的,应该是不真实的,这主要是陈伯达想撇清他与林彪的关系。因为那时林彪是第一号“坏人”,陈伯达说他不是听从林彪的指示,而是自己写的,就可以减少自己的“罪过”。【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39)/第二场文革的开始(29)
  
  【接前】另外,毛泽东的本意是不同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个题目的,但陈伯达把提纲送给毛泽东之后,毛泽东又圈阅同意了,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毛泽东是想拖一拖,让林彪自己主动改正。如果毛泽东主动提出不同意或批评,就会引起林彪的不愉快,影响他与林彪的关系。所以毛泽东指望林彪自己主动改正过来,这样就不会伤及两人的感情。
  
  陈伯达本来是毛泽东的人,历史上与林彪并无什么交情,怎么会加入到林彪集团里去呢?这主要问题是江青。江青对陈伯达丝毫不给面子,动辄训斥,让陈伯达的自尊心难于忍受,终于选择离开毛泽东,投奔林彪了。
  据陈伯达本人回忆说:【一次会上,江青说:“我同陈伯达的冲突,都是原则的冲突。”张春桥也在会上鼓起怒目视我。
  我火气一发,不再听江青霸道下去,从坐位上起来,即走出会堂。江青回过头来大声说:“我看不起你!”
  我回了一句:“我也看不起你!”】
  其实江青也不是单单对陈伯达,对张春桥和姚文元也是动辄训斥,可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们两人对江青“服气”,认定自己应该接受江青的领导,所以对江青的训斥没有反感。而陈伯达仗着自己是毛泽东多年政治秘书的老资格,对江青根本不服气,对江青的训斥耿耿于怀,这样他与江青就无法和平相处下去了。
  关于陈伯达向林彪靠拢的事,吴法宪也回忆说:【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陈伯达,按说是应当和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站在一起的,但这时却向我们靠拢。经过两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只剩下了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五个人,而在这五个人中间,陈伯达经常处于孤立的地位。
  江青等人对他看不上眼,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书呆子,办不了什么事情,经常对他冷嘲热讽,语带讽刺。江青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就多次鼓动批判陈伯达,而且动员我们几个人也一起参加批判。可是林彪认为,陈伯达还是有理论水平的,过去中央的多次重要文稿,都是出自陈伯达之手。由于林彪不赞成无端地批评陈伯达,我们在江青等人批评陈伯达的会议上,就都不表态。这样一来,陈伯达便与我们的来往多了起来。】
  陈伯达加入林彪集团之后,也就开始为林彪效力,开始站在林彪一边,与江青集团进行斗争。【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0)/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0)
  
  【接前】本来毛泽东让陈伯达牵头,与张春桥和姚文元一起合写《政治报告》。可是陈伯达却来了一个反常的举动,甩开张春桥和姚文元,自己一个人单独写。这样一来,就出现两份《政治报告》,一份是陈伯达单独起草的,另一份是张春桥和姚文元起草的。出现两份《政治报告》的情况,在中共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陈伯达本人回忆说:【“九大”前,原来中央决定要我和张春桥、姚文元共同起草《政治报告》,我不愿同张、姚合作。在起草人的名单上,是我列在前面,我就自己着手,并组织几个人帮助搞材料。张春桥几次打电话,要我到钓鱼台去和他们一同搞。我说:“你们可以搞你们的。”结果,他们就以康生带头的名义,搞出了另外一个稿子。】
  陈伯达说的他自己的行为,显然是反常的。因为既然是中央决定陈伯达和张春桥、姚文元共同起草,那陈伯达就应该遵照中央的指示办事。陈伯达甩开张、姚,自己干,显然是违反中央指示的。为什么陈伯达这么大胆,敢违背中央指示呢?这是因为陈伯达得到了另外一个“中央”的支持,这个另外的“中央”就是林彪。
  陈伯达的秘书王文耀和王保春也回忆说:【写《政治报告》的工作开始了,我们感到最不好办的是,中央决定由陈、张、姚三人起草报告,而陈伯达却甩开张、姚,自己干。我们向陈伯达提出:“张、姚他们来问怎么办?”
  陈伯达固执地说:“不管他们,他们和我想的不一样,他们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好了。”
  我们觉得这不是个办法。果然,这时姚文元来电话,问陈伯达起草《报告》怎么进行。陈伯达自己不接电话,让我们答复姚文元,说:“告诉张、姚他们,他们觉得应该写什么,就先写吧。”
  后来张春桥又来电话,问陈伯达怎么办?是否谈一谈?陈伯达也是用同样的办法,让我们答复:“让他俩自己觉得应该写什么,就先写着吧。”
  张、姚一连来过几次电话,以后再也不来电话了。我们对陈伯达说:“你这样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们是不会闲着的,他们是会向上报告的。”
  陈伯达说:“不管他,中央决定主要是我来写,他们就是想要塞进他们那些东西,这次我就是不让他们参加。”】【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1)/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1)
  
  【接前】陈伯达以前对江青是唯唯诺诺的,张春桥和姚文元是江青身边的红人,陈伯达本来应该不敢得罪这两个人的。可是陈伯达这次有了林彪在背后撑腰,居然大起胆子来,敢挺起腰杆跟江青集团斗争了。陈伯达不让张春桥和姚文元参与写作,主要是要贯彻林彪的想法和主张,防止张、姚“塞进他们那些东西”,把林彪的想法和主张搅混了。
  林彪的想法和主张是什么呢?据邱会作回忆说:【其实主席决定由林总做《政治报告》后,林总就开始自己拉条子,并告诉办公室的同志,他已有一个基本构思,陈伯达来了可助一臂之力,这个《政治报告》的主题思想很快就定了下来,标题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八届十二中全会以后,林总的“克己复礼”思想就很重了,他认为毛主席把“刘、邓”和“彭、罗、陆、杨”这些人打倒,应该满意了。文革这几年确实很乱,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全国搞派性,搞武斗,应该“复礼”了,全国应走上正常秩序,注重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林彪的认为,毛泽东既然已经把刘少奇等人打倒了,应该满意了,文革也应该到此为止了。在“九大”以后,文革就应该停止了,政治运动不应该再是中共的主要任务,中共应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主题,应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林彪是熟知毛泽东的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样的题目,只谈建设,不谈革命,肯定不符合毛泽东的胃口。这点,林彪在动手写之前,就应该很清楚毛泽东对这个题目不会高兴。那么为什么林彪还要偏偏惹毛泽东的不高兴,偏要提出这种题目的《政治报告》呢?这是因为林彪试图通过这份《政治报告》,给毛泽东提意见,或者说是向毛泽东“进谏”。
  林彪希望毛泽东在“九大以后”,停止文革,停止“继续革命”,把国家的轨道重新转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林彪的这个意见和看法,应该说早就想向毛泽东提了,可是他又不敢直接给毛泽东提意见。自从彭德怀之后,党内敢向毛泽东直接提意见的人就没有了。林彪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更不是一个好办法,彭德怀就是因为给毛泽东写了《万言书》的信,出了大问题。【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2)/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2)
  
  【接前】那么林彪怎么才能向毛泽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呢?于是林彪就想出一个妙招:借着这次起草《政治报告》的机会,写一份反应自己看法的《政治报告》草稿,把自己的意见通过《政治报告》草稿间接地表达出来。毛泽东看到这份《政治报告》草稿,也就是看到了林彪的意见。林彪希望通过这份强调经济建设重要性的《政治报告》草稿,让毛泽东看了以后,开始重视发展生产的重要性,说服毛泽东不要再搞文革了。
  林彪用这种对毛泽东的劝说,是十分巧妙的。如果毛泽东能够接受林彪的看法,采纳林彪的意见,那是最好不过;如果毛泽东不理解林彪的看法,不采纳林彪的意见,顶多是否决林彪的这个《政治报告》草稿。这样,林彪和毛泽东就不会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相反,如果林彪给毛泽东写信,试图说服毛泽东不要再搞文革的话,那必定会引发与毛泽东的直接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林彪写这个《政治报告》草稿,其实只是旨在给毛泽东一个人看的,并不是真的想把它作为正式的大会文件。当然,林彪也不便直接向陈伯达交代自己的用意,因为这种极为敏感的话,是不好直接说出口的。林彪应该是通过叶群,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了陈伯达。叶群和陈伯达都是福建老乡,两人的私交相当密切。据林彪的秘书张云生回忆说:【我刚到林办不久,就常听叶群说,她到陈伯达那里毫无拘束。叶群向秘书们透露说:“我去老夫子那里,他正在午睡呢。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闯他的卧室,把他叫醒。我就坐在他床边同他谈话,很随便。陈伯达是我在延安时代的老师,我们过去就很熟,我见他,从来都不感到拘束。”】
  陈伯达本人也十分赞成林彪的意见,他也说:“运动不能再搞了,现在主要的任务应该是抓生产了。”根据林彪的意图,陈伯达很快就写好了《政治报告》草稿的第一部分。陈伯达写的《政治报告》第一部分是核心关键,它的本意,并不是用于在大会上发表,而是用于表达林彪、也是表达陈伯达给毛泽东的进谏和意见。陈伯达的秘书回忆说:【陈伯达亲笔写了一封简信,附上第一部分稿子,装在一个大信封里呈送主席。可是送出的稿子没有回音,我们心里很不踏实,但又不能对陈伯达说,怕干扰陈伯达的写作思路。】
  陈伯达期盼毛泽东能够好好看一下他写的第一部分,这其实是他和林彪劝说毛泽东停止文革的意见,希望毛泽东能认真思考一下他们的意见。【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3)/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3)
  
  【接前】可是陈伯达的稿子送出去后,毛泽东那边一直没有回音。原来毛泽东一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个题目,心中就冒起火来,根本没有看陈伯达的稿子。
  在“九大”开完之后,陈伯达终于收到了毛泽东退回来的稿子。陈伯达惊讶地发现,他亲手封好的装有报告稿的牛皮纸口袋没有拆封,毛泽东只在牛皮纸口袋上写了八个字:“退伯达同志。毛泽东”。毛泽东竟然连牛皮纸口袋都不愿意打开,当然不会看到陈伯达呕尽苦心写的他和林彪的“意见书”了。陈伯达说:“我当场就哭了,哭得很厉害,我一辈子都没有那样哭过。我很伤心,很伤心!”
  陈伯达写这个稿子,意图并不是要“反”毛泽东,只是想说服毛泽东,不要再搞文革了。可是毛泽东误解陈伯达的这番苦心,当然让陈伯达难过伤心了。毛泽东退陈伯达的稿子,这是后话了,这里还是转回来说陈伯达写稿子的事。
  陈伯达把第一部分草稿写好送呈毛泽东后,一直不见回音。这时,他甩开张春桥和姚文元单独写的事情,当然得罪了江青,于是江青就要开会批判陈伯达。
  批陈伯达的会是在人民大会堂开的,开会前,江青通知首都党政军各方面的人来参加,会场里坐得满满的。江青声称陈伯达一个人单独写稿子,是试图“封锁毛主席的声音”,责令陈伯达做检讨。陈伯达刚刚解释了一句话,立即被江青打断。江青说:“陈伯达不检讨,不让他说了。”接着江青又说:“你陈伯达还配当解放军?你不配!快去摘掉陈伯达的领章、帽徽!”
  陈伯达这时有林彪在后面撑腰,倒也不怕江青,他不允许别人来摘他的领章、帽徽,并且针锋相对地对江青“反威胁”说:“你们要打倒我,你们敢把打倒我的大字报贴到街上去吗?”
  结果,陈伯达顶住了江青的批斗,没有检讨,江青也拿陈伯达没办法。据陈伯达本人回忆说:
  【在“九大”前,江青和康生出谋划策,以所谓我“封锁毛主席的声音”为借口,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搞了一个大会,到会的人在大厅里几乎坐得满满的。江青自己宣布:她是会议主席,她同康生两人“你唱我和”。我只说了一句话便被打断,江青说:“陈伯达不作检讨,不让他说话。”
  当时工作人员一般都穿军装,我在会上穿的也一样,江青提出要摘掉我衣帽上的帽徽领章。我看,这个会是为打倒我而开的会,没有什么可辩,就大喊一声:“大字报上街!”(即赞成打倒我的大字报上街)】
  江青的批判会没有吓住陈伯达,之后陈伯达还是继续单独写《政治报告》,不跟张春桥和姚文元合作。【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4)/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4)
  
  【接前】中共“九大”原定在1969年3月15日开幕,在此之前的1969年2月7日,毛泽东召集中央文革碰头会时说:“《政治报告》让伯达、春桥、文元他们几个人搞,伯达牵头,林彪同志挂帅,文章写出后才好开会。”这是毛泽东正式让林彪挂帅,陈伯达牵头写《政治报告》。尽管此时时间已经比较紧了,但对于陈伯达这样的快笔头来说,有一个月时间,本来应该是足够的了。
  前面提到,陈伯达把关键的《政治报告》第一部分写好后,送呈毛泽东批阅,但迟迟得不到毛泽东的回音。因为第一部分代表了林彪和陈伯达的意见,看不到毛泽东的回音,陈伯达猜测毛泽东可能是在考虑他们的意见,于是就慢慢地写后文,等待毛泽东的指示和意见。这样一来,陈伯达的稿子就迟迟没有写出来。
  前面也提到,毛泽东根本就没有看陈伯达写的《政治报告》第一部分,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意见。到1969年3月7日,陈伯达仍然没有写完,毛泽东不满了,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问陈伯达:“你究竟和什么人在搞?”
  陈伯达回答说:“我自己一个人在写。”
  陈伯达虽说是书生,但起码的政治头脑还是有的。陈伯达知道这时不能说出林彪,否则他的麻烦就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一个人扛下来这个责任,反而不会出大事,所以陈伯达就说“我自己一个人写”。
  毛泽东早就得到张春桥和姚文元的汇报,知道陈伯达把张春桥和姚文元抛开,自己一个人写。毛泽东本来给陈伯达的指示是: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三个人一起写。陈伯达之所以敢违背毛泽东的指示,抛开张春桥和姚文元,自己一个人写,肯定是得到林彪的支持。
  此时毛泽东对林彪的不满,更超过对陈伯达的不满。不过毛泽东这时也不好把林彪端出来,只是把不满发泄到陈伯达一个人头上,说:“现在又想重复‘八大’《政治报告》中所犯的错误,只讲发展生产,不讲阶级斗争。你这个人每次都说知过必改,可就是不改,永世不变。”
  毛泽东本想干脆另起炉灶,让康生牵头,张春桥和姚文元来写,但这样又太不给林彪面子。于是毛泽东说:“索性把起草小组取消,归中央文革碰头会议。是不是请你们三位:康、张、姚三位,两家各搞各的。”
  毛泽东又说对康、张、姚说:“《政治报告》没有写好,迟几天开会不要紧。给陈伯达是一个月,给你们半个月,索性4月1日开会。”
  这样就因为《政治报告》的原因,把“九大”开幕的日期从3月15日推迟到4月1日。当时各地代表已经按照原来的通知,在3月15日之前都来到了北京。现在开会的日期后推,只好组织代表们先在北京参观。【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5)/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5)
  
  【接前】毛泽东并没有完全否定陈伯达的稿子,因为完全否定陈伯达,也就是完全否定林彪了。所以毛泽东给陈伯达一个面子,让他继续“一个人”写下去,让张春桥和姚文元同时写另外一个稿子。这样一来,张、姚写了一份反映毛泽东想法的稿子,陈伯达写了一份反映林彪想法的稿子,这两份不同的《政治报告》稿子,就变成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分歧之争了。
  
  周恩来也明白,陈伯达和张、姚的两份稿子,反映了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矛盾,周恩来这时又不得不在两人之间摆平衡了。周恩来给毛泽东和林彪写信说:【九大《政治报告》稿,伯达同志昨夜已交出四分之三草稿,还有两个半问题,请伯达同志三天内将它写完,然后大家来议。】
  周恩来没有表示自己的态度,只是说大家来讨论陈伯达的稿子,并且周恩来亲自主持对陈伯达稿子的讨论。于是陈伯达就把他写好的前三部分《报告》稿,拿到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讨论,周恩来对此没有发表意见,而江青等人对陈伯达和他的稿子进行了攻击。据邱会作回忆说:【江青骂陈伯达说:“中央文革向来都是集体领导,为什么你起草《报告》就连屁都不放一个?我认为你陈伯达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另外,江青还说:“稿子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你搞的是唯生产力论,你是以修正主义的观点起草《报告》的。”江青讲了之后,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也像连珠炮一样地指责陈伯达。】
  
  毛泽东虽说指示双方“各搞各的”,但毛泽东亲自指点张春桥和姚文元写稿子。据负责毛泽东警卫的中央警卫局长汪东兴回忆说:【毛主席把张春桥他们几个找来,讲了有关《政治报告》的基本思想和框架,还大致地讲了讲每段要写些什么。根据毛主席讲的这些,张春桥、姚文元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很快便拿出了初稿。】
  毛泽东本来指示康生与张春桥、姚文元共同起草《政治报告》,但康生深知这场《政治报告》之争,实际上牵扯到毛泽东与林彪之争,康生如果替毛泽东写稿,那就会得罪林彪了。康生不想得罪林彪,因为他也得罪不起。得罪林彪的人,贺龙、罗瑞卿、杨成武一个一个地倒台,这让康生不得不考虑得罪林彪的后果。于是康生就“及时”地生病了,没有参加起草《政治报告》。
  据汪东兴回忆说:【康生在张春桥、姚文元起草初稿的过程中,借口生病,不参加讨论。当张春桥和姚文元把初稿拿出来后,康生给林彪打电话说:“我最近生了病,没有参加《政治报告》的起草。春桥、文元写的稿子,我看了一遍。我觉得,作为《政治报告》,这个稿子的份量是不够的。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他们就能拿出有一定水平的初稿来,还是不易的。我看它可以作为进一步讨论修改的基础,因为它的基本思路是能站住脚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6)/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6)
  
  【接前】康生给林彪的电话是很有政治艺术的。第一,康生向林彪表明,这份《政治报告》他没有参加,这就是说,他没有做不利于林彪的事;第二,康生评价这份稿子是“份量不够”,这表明他并不完全赞成这份稿子,也就是表示对林彪的同情;第三,康生又说这份稿子的“基本思路”站得住,并建议林彪在这份稿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康生这样做,既支持了毛泽东的意见,也没有得罪林彪。
  张春桥和姚文元写的稿子,当然也要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讨论,这次轮到陈伯达“进攻”和提意见了。陈伯达说:“这个报告稿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生产。还是应当搞好生产,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尽搞运动,就像伯恩斯坦所说的‘运动就是一切,而目的是没有的’。”
  据吴法宪回忆说:【陈伯达这个话一出口,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都非常紧张,怒目而视。毛泽东一听,则勃然大怒,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又何必这样急呢?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你就要报复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你陈伯达的本质也是不会改变的。……,是不是看我这条船快要沉了,就赶紧去大抓一把?”
  毛泽东一讲这番话,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大为高兴,而陈伯达却大为紧张,我们几个人也都感到有些灰溜溜的,不吭一声,周恩来也没有说一句话。】
  从内心来讲,周恩来是支持林彪和陈伯达的,但他也不能支持林彪与毛泽东闹翻,他要调和毛、林之间的矛盾。鉴于毛泽东的态度,周恩来必须否决陈伯达的稿子,但周恩来并没有说陈伯达稿子的内容不行,而是以陈伯达没有按时交稿为理由,否决了陈伯达的稿子。周恩来这样做,既否决了陈伯达的稿子,也不会得罪林彪。
  关于这点,邱会作回忆说:【对陈伯达初稿的讨论,是由总理主持的。总理看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样的标题,应该是同意的。但总理深知,这样的主题,在主席那里是通不过的。总理明明知道陈伯达是对的,但他还是以陈伯达延误了时间为借口,否定了陈伯达。总理的确是智慧超人的。】
  这次,陈伯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胆,他明知道毛泽东不会高兴强调“发展生产”的意见,但还是在毛泽东面前提了出来,后来陈伯达又大胆地抵制在《政治报告》中加入中央文革小组的功绩。据吴法宪回忆说:【一次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讨论时,江青提出应当写一段中央文革小组的功绩。康生、张春桥、姚文元马上响应,只有陈伯达不赞成,他说:“中央文革小组只是一个办事机构,无功可写,一切都应当归功于毛主席。”主持会议的周恩来不表态,我们其他人也不吭声。这件事最后反映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应当写上一段。搞了一次‘文化大革命’,连中央文革小组都不写一段,于理不通。”最后,又在《政治报告》里补写了一段关于中央文革小组的功绩。】【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7)/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7)
  
  【接前】林彪并不意外毛泽东否定他指示陈伯达起草的《政治报告》,但意外的是毛泽东没有跟他“交心”。以前毛泽东对林彪有不同意见时,总要通过各种方法,向林彪“交心”,说明为什么不同意林彪的意见。比如1966年毛泽东给江青写的《滴水洞家信》,就是向林彪“交心”,婉言表示不同意林彪的意见。
  可是这次毛泽东什么理由也没有说,就否定了林彪的意见,这样林彪大为不快。据林彪秘书张云生回忆说:【就在这个时候,主席对张、姚稿子的批示传到了毛家湾。主席批示的大意是:此稿基本可用,但要作较大的修改,有些内容还要改写。对于如何修改,主席也作了具体的批示。
  我去向林彪报告主席的批示,林彪问:“张、姚写的稿子,你们看过了吗?”
  我说:“看过了。我现在就想给首长讲讲它的大意。”
  林彪说:“现在不用讲。陈伯达写的稿子,你们也看过了吗?”
  我说:“看过了。”
  林彪问:“把两个稿子比较一下,它们哪一个好一些呢?”
  我说:“很难说。”我确实感到很难说。因为主席已决定在张、姚稿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不能妄加评论。我宁愿当个旁观者,而不愿把自己牵连进去。   
  林彪微微露出一点笑容,说:“不要紧,你说说看。”在他那一贯严肃的脸孔上,是难得看到一点笑容的。
  我不得已,从口中挤出这么一句:“两个稿子,如果叫我写,我都写不出来。”】
  林彪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他想听听秘书的意见,但秘书也看出这里水很深,不敢发表意见。
  林彪对毛泽东不做任何解释,就否定了他的稿子,感到十分不快。于是林彪也就采用消极的态度,对毛泽东的稿子不发表任何看法,送到他那里审改的稿子,他连看也不看,更不要说提出修改意见了。
  据吴法宪回忆说:【后来在《政治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林彪始终没有参与一点意见。《政治报告》正式发表以前,张春桥曾想请林彪签个字,但被林彪拒绝了。张春桥不得已,只好从《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里,描了一个林彪的签字才算完了事。】
  林彪秘书张云生也回忆了林彪的消极态度,说:
  【过了几天,主席又对张、姚的第三稿作了修改,特别是在文字结构上作了很大调整,把原来的四个部分改成八个部分,还逐个加上了小标题。其中,主席还大段大段地加写了一些话。
  在这过程中,林彪一直置身事外。直到登上“九大”讲坛去念这个《政治报告》之前,他对《报告》稿一次也没看过。林彪原来布置“拉条子”,说他在大会上另作一篇《口头报告》,但到了最后一刻,他也决定不讲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8)/ 第二场文革的开始(38)
  
  【接前】3月底,总理把最后讨论通过的《政治报告》稿,送林彪审定,林彪还是一字没看,就在稿子封页上大笔一挥:“呈主席审批。林彪某月某日”。
  这天中午,总理给林办打来电话:“这个稿子经中央文革碰头会最后一次讨论修改,我于昨晚批送林彪同志定稿,你们收到了吗?”
  接电话的张益民回答说:“收到了。”
  周恩来说:“林彪同志过目后,如果同意,请早些把稿子退给中央办公厅,他们在等着付印。”
  张益民说:“林彪同志已经把稿子批呈主席了。”
  总理很着急地说:“怎么,又批送给主席了?前天在主席那里开会,主席讲他已亲自修改几次,请林彪同志最后定稿,他不再看了。现在为什么又送给主席了呢?”
  张益民请示总理:“我是否打个电话,把送出的稿子再追回来?”
  周恩来问:“送出多长时间了?”
  张益民说:“半个多小时了。”
  总理失望地说:“不用再追了,已来不及了。”】
  
  这次,林彪居然把毛泽东送给他最后审定的稿子,又送回给毛泽东。尽管林彪不是故意的,但这肯定会引起毛泽东的很大不快。
  邱会作也对此事回忆说:【关于起草九大《政治报告》的问题,从撰稿人到《政治报告》的内容,毛主席和林彪都有很大的分歧,林彪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林总对张春桥他们起草的《政治报告》,无论在起草过程中,还是在大会上宣读的时候,都没有增加或减少一个字。
  林总原来打算提出建议,把《政治报告》印发大会,他在讲话时,对《政治报告》说几句相关的话就行了,就不宣读《报告》了。林总与我们提及此事时,黄、吴、李和我建议:一定不能这样做。林总经过考虑,同意了我们的意见,并下决心承担宣读《报告》的任务。
  在大会上,林总与其说是作报告,不如说是读报告,完全是照稿子念。因为林总事先根本没有看过《政治报告》的内容,所以念起来不流利,精神不振,完全是应付差事。回来后,林总说:“我就是故意要念得磕磕巴巴的。”这是林总极为难得的调侃。】
  据另一个林彪“死党”李作鹏回忆说:【“九一三”事件后,特别是我出狱后,我一直苦苦地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到林彪靠不住了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心与林彪“分手”呢?根据当时我在中央工作的所见所闻,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认为,毛、林对九大《政治报告》的不同态度,肯定是重大转折之一。可惜我们都被“九大”新《党章》中明确林彪是“接班人”所蒙蔽。】
  李作鹏说的话是很中肯的。既然毛泽东已经与林彪发生了重大分歧,那为什么还要在新《党章》中明确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面分析。【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周恩来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1)/第二场文革的开始(41)
  
  【接前】因为写《新党章》的权力把持在中央文革小组手里,所以江青就想掺入一些私货,在《党章》中把江青也写进去,提升江青的名誉。江青这样做,显然背着毛泽东干的,因为毛泽东肯定不会同意把江青写入《党章》。据邱会作回忆说:
  【张春桥等人在起草《新党章》的时候,原来的打算是林彪、江青的名字都上《党章》,提林彪为“毛主席的接班人”,提江青为“文化革命的旗手”。这个问题刚一提出,连《党章》初稿都未上,就被康生坚决制止了。康生说:“你们不能这样提出问题。大家若不谨慎,搞不好就会把得到的东西,也丢得一干二净。”因为康生是他们的灵魂,他们也就不得不同意康生的意见。江青的名字没有上党章,她是很不满意的。】
  张春桥对江青是马首是瞻,江青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反对江青的话。而康生还是有眼光的,及时把江青删掉,避免了到毛泽东那里挨批评。不过江青这个人的野心还是按捺不住,越膨胀越大,她甚至想要取代林彪,由她来当毛泽东的接班人。
  在“九大”期间,江青进行过一次露骨的“争当接班人”的表演。据邱会作回忆说:
  【大会将要进入选举之前,江青向林彪进行了一场“艺术性”很高的战斗。一天,江青在京西宾馆举行一次座谈会,姚文元是座谈会的主持人。因为我承担军委办事组的会务工作,我断断续续地进入会场,听到了一些讲话和发言。
  座谈会开始时,姚文元首先讲了话,他说:“今天江青同志召集部分革命造反派代表开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现在请敬爱的江青同志讲话。”
  这时全体起立,热烈鼓掌,会场上高呼:“向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致敬!”
  在掌声中,江青开始讲话了。江青说:“我是一个不宣传自己的人,我也不同意别人宣传我。大家很清楚,对我的宣传,就使人把我与毛主席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不能随便说。”
  “我今天准备讲三个问题:(一)八届十一中全会的问题;(二)八届十二中全会的问题;(三)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问题。”
  “关于八届十一中全会的问题。林副主席接班,毛主席是有个考虑过程的。一天,毛主席对我说:‘谁来接替刘少奇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一时不敢回话。在毛主席再三问起之后,我才敢大胆回答毛主席的问题,说:‘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历史上没有犯过路线错误的人;二是一贯同毛主席亲密合作的人;三是要有相当的马列主义水平的人。’
  我说了之后,毛主席笑着说:‘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人了。’
  我有意让主席散散心,即说:‘那好,现在我们把考虑的人,各自写在条子上面。’
  我们都各写了一张条子,互相看了条子之后都笑了。林彪同志作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就是我当年同毛主席一起提出来的。”】
  江青这里讲的关于她和毛泽东谈论林彪接班人的事情,或许是真的。但江青这么说,目的在于强调她的重要性。人们听上去,林彪似乎还是依靠江青,才当上接班人的。这样的话,江青在毛泽东眼里,应该比林彪更有地位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2)/第二场文革的开始(42)
  
  【接前】邱会作回忆说:【江青接着说:“关于八届十二中全会的问题。在十二中全会上,担任主要讲话的人(没有点林彪的名字),对文艺复兴问题是讲得不正确的。对这个问题,我把所采取的态度向毛主席报告了,主席对我是很赞扬的。对这样的问题,我是顾全大局,维护中央领导同志的崇高威信。”】
  前面说过,在八届十二中全会,林彪做了长篇讲话,把毛泽东的文革,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后来江青提出:林彪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比喻为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是不正确的,并多次不点名地批评过林彪。这里江青再次不点名地批评林彪,并声称毛泽东同意她的观点。
  
  邱会作回忆说:【江青继续说:“关于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问题,什么人可以到这个司令部里呢?我看最关键的就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贡献。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把对文化大革命有功的人,都要选到中央委员会里去,选到中央政治局和党的核心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里去。”
  江青又说:“毛主席的接班人,应该不止一个,我们要把毛主席最信任的人,都选到核心领导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把毛主席的班全面接下来。林彪同志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不过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也决不止是一个人,这个问题,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
  江青讲话之后,姚文元接着讲话。他直截了当地提出:“江青同志也应当是毛主席的接班人之一。我们在《党章》上虽然只写了一个接班人,江青同志是文化大革命的旗手,是当然的接班人。”
  姚文元把江青讲话的记录整理好,就送给康生了。康生边看边冒大汗,他把江青的《讲话记录》留下来,再没有转手,但《记录》以后怎样处理就不知道了。】
  江青私自召开会议,并声称毛泽东的接班人不止林彪一个人,江青也是毛泽东的接班人,这是露骨地向林彪争权,争夺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江青这样毫不掩饰的讲话,当然让康生看得冒汗,赶紧把江青的讲话压下来,没有扩大传出去。江青本想通过这么做,来提高自己的威信,但其实是适得其反。江青这样赤裸裸的争权,赤裸裸地争出风头,反而买来人们对她的反感。
  这里也看出,姚文元对江青是言听计从的,江青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江青的两员大将:张春桥和姚文元,对江青的话盲目执行,对江青的非理智行为,不但不设法阻止,反而帮着火上浇油。表面上看,张春桥和姚文元对江青百依百顺,讨得江青的欢心,实际上这样反而是“害”了江青。倒是康生在关键时刻帮了江青,使江青没有犯大错误。
  江青集团中,没有一个本着对江青负责的“军师”来辅助她,这也是江青失败的因素之一吧。康生并不是江青集团的人,不过他还是及时阻止了一些江青的愚行。只是在“九大”以后,康生也不太管江青的事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3)/第二场文革的开始(43)
  
  【接前】在“九大”召开之前半个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珍宝岛是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小岛,面积约0.7平方公里,位于乌苏里江的江面中心部分。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政府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乌苏里江划界,乌苏里江的江面中央,就成为两国的国界。因为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的江面中央,所以中国和苏联都声称拥有该岛的主权。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珍宝岛这个归属不明的小岛,就成为一个引发冲突的导火索。中苏双方的巡逻队,都登上珍宝岛巡逻,表示该岛是自己的领土。这样一来,中苏双方的巡逻队就在珍宝岛上发生冲突。刚开始是“文斗”,双方进行对骂;后来发展到“武斗”,双方用棍棒打斗;最后发展为“战斗”,双方动用轻重火器交战,苏联方面还出动了坦克和装甲车,中方参战的只是步兵。
  第一场战斗发生于1969年3月2日,双方死伤数十人;第二场战斗发生于3月15日,第三场战斗发生于3月17日,苏方动用了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中方只是用反坦克炮、火箭筒等轻武器还击。当时的解放军战士非常勇敢,在几十米的近距离上,用轻武器对苏军展开反坦克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经过上述三次战斗之后,中方实际控制了珍宝岛,但直到1991年,俄罗斯才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
  
  1969年3月15日,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之后,毛泽东召开中央文革碰头会,讨论珍宝岛问题。当汇报人说珍宝岛地区敌人炮火打到我方纵深七公里,毛泽东说:【打进七公里有什么要紧?最好是打进七十公里、七百公里。苏修,要给他一点面子,让他打进来,进来就好了,我们就有理由了。苏修有一个缺点,就是纪律不好,一个是要东西,一个是要女人,他们同国民党一样。】
  【我们抗议他们不听,双方都在抢时间,他们是要面子的。苏联知道我们不会打到他那里去,他们那里很冷,我们是后发制人。原子弹基地要有准备,防止他用飞机轰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家犯我,我为什么不能犯人?无非是把东西,坛坛罐罐打烂,把人消灭一半,地球还是照样转。】
  此时,毛泽东已经做好与苏联发生核大战的思想准备。毛泽东认为,一旦苏联打进来,那就陷入了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他们就拔不出去了,哪怕中国死一半的人,最终还是会取胜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4)/第二场文革的开始(44)
  
  【接前】珍宝岛的武装冲突是小规模的,双方死伤数百人。可是这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却在中国引起很大震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珍宝岛事件的第一个后果,是证明了毛泽东“反苏联”路线是正确的,此后中国反苏的调子愈发升高,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极度紧张,最终导致中国与美国的接近,导致中美建交。
  珍宝岛事件的第二个后果,是在中国掀起一场“备战热”。此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完全向备战军事一边倒,一切为“打仗”做准备。这样一来,民用产业就大大压缩,人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导致人民对文革的很大不满;
  珍宝岛事件的第三个后果,是在“准备打仗”的气氛下,林彪等军人的角色愈发重要。林彪以战备的理由发出“第一号令”,造成毛泽东与林彪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最终导致林彪的“叛逃”。
  当然珍宝岛事件也使苏联受到很大震动。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曾主张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以彻底消除中国的威胁。但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大多数成员不赞成格列奇科,他们认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世界大战,苏联会陷于一场日本侵华那样的泥潭战,比美国在越南的处境更糟糕。因此,苏联最终没有发起对中国的战争。
  虽说毛泽东做好了与苏联核大战的准备,但他也没有想挑起战争,还是尽可能避免战争的。周恩来则一直设法通过外交解决问题。1969年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后,在路过北京时与周恩来进行了著名的“机场会谈”。双方达成了签署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等临时的协议,暂时缓和了中苏双方的紧张对峙。这些是后话了,这里还是转回到“九大”的话题。
  
  1969年4月1日下午5时,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毛泽东亲自主持开幕式。当毛泽东出场的时候,全场沸腾,全体人员起立,一边鼓掌一边高呼“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第一个出场,毛泽东之后,依次是林彪、周恩来等11人。在主席台的前排,毛泽东坐在中央,坐在毛泽东右边的是老干部,依次为:周恩来、董必武、刘伯承、朱德、陈云;坐在毛泽东左边的是林彪,以及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依次为:林彪、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
  这个座位排列是周恩来安排的。4月1日上午,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和林彪说:【九大开幕式上主席台的人,遵照主席批示,拟定为毛主席、林副主席、周恩来、陈伯达、康生、董必武、刘伯承、朱德、陈云、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十二位同志,也可考虑后三位同志不上开幕式主席台。】【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5)/第二场文革的开始(45)
  
  【接前】毛泽东的意思,是让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三个人上主席台。然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这三个人,在“八大”上,连候补中央委员都不是。周恩来认为,江、张、姚三人一下子坐到“九大”的主席台上,未免太唐突了一些,但周恩来也不好直接反对,于是委婉地说“也可考虑后三位同志不上开幕式主席台”。不过,毛泽东还是批准江、张、姚三人上主席台。另外,刘伯承的座位排在朱德前面,也是毛泽东提出的。
  历史有时候像是开玩笑,坐在毛泽东右边的五个人,下场都不错,没有一个被打倒的;坐在毛泽东左边的六个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林彪客死他乡,陈伯达、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入狱,康生死后也遭到开除党籍,骨灰被迁出八宝山。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三人上主席台,引起众多老干部,特别是军队干部的极大不满。很多老将军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奋斗一辈子,还没有资格坐上主席台,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只不过摇摇笔杆子,居然就扶摇直上坐上了主席台,让老将军们从心底里感到不服,感到忿忿不平。毛泽东的此举,又得罪了一大批老干部。
  毛泽东等人在主席台上坐下后,待掌声平息下来,毛泽东站起来宣布:“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
  会场上马上又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由于掌声停不下来,毛泽东只好打断掌声说:“今天要选举大会主席团,通过大会议事日程。大会主席团要推选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再选一个秘书长。哪几个人当合适呀?我看林彪同志当主席。”
  林彪听到此话吓了一跳,周恩来赶紧打圆场说:“毛主席当合适。”
  这时林彪也反应过来,马上站起来说:“不好!不好!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当主席!”
  但毛泽东又说:“林彪同志当主席,我当个副主席,好不好?”
  林彪这次反应很快,马上向台下的众人“求救”,说:“毛主席万岁!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当主席!赞成的举手。”
  台下的众人全体一齐举手。林彪松了一口气,说:“好!全体通过。”
  毛泽东不好再推辞,说:“一定要我当主席也可以。我提议林彪同志当副主席,同不同意?赞成的请举手。”
  台下的众人又全体一齐举手。毛泽东接着说:“大家没有意见,通过!谁当秘书长呀?我提议周恩来同志当主席团秘书长,好不好?”全场众人鼓掌通过。
  毛泽东为什么要当众提议林彪当主席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分析。【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4 12:01 , Processed in 0.71930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