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崇新岳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长篇连载,每日更新,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3)/林彪事件(10)
  
  【接前】我到叶群那里,把记录稿给了她。叶群看了一眼,问我:“首长叫打这个电话,你们就打呗!打仗的事我不大懂,他比我高明。不过你们当秘书的,有责任帮助首长想得周到些,你看这里有什么问题没有?”
  我故意转了一个弯子,说:“如果要想周到些,我有两条建议。”
  叶群蛮有兴趣地问:“哪两条建议?”
  我说:“第一,像这样重大的问题,最好请示一下毛主席。”
  叶群连忙表示赞同:“对,对,这条建议好。”但她又说,“首长这是过去在战争时期,指挥打仗时养成的作风,遇有紧急情况,就当机立断,事后再向毛主席报告。首长对毛主席是一贯忠心耿耿的,毛主席对他也信得过。这样做,在战时是允许的。当然现在还没发生战争,先报告一下毛主席是应当的。”
  ……
  从林彪那里出来后,叶群向我布置说:“你把这个电话稿照抄一份给我。由我负责向主席那里报告,由你负责传给黄永胜。”
  我问:“再压多久呢?”
  叶群说:“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两个小时以后,即当晚7点钟左右,我用电话把林彪口述的“六条指示”传给了在北京的黄永胜。过了几天之后,我从军委的收电中才知道,黄永胜通过总参作战部向全军传达了林彪的指示,并给冠之以一个十分显眼的标题:“林副统帅一号战斗命令”。
  林彪煞有介事地发出了“第一个战斗号令”,他本人当时也大概是估计10月20日那天,苏联会发生对中国的突然袭击。林彪发出“第一个战斗号令”之后,我军各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似也进入了同样的戒备状态。驻在太平洋地区的美军,也奉命开始全面戒备。连在台、澎、金、马的国民党军队,也进入了战备状态。确有一种剑拔弩张之势,似乎一场大规模战争就要开始了。
  但是,只要冷静地、全面地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这样一场虚惊是完全不必要的。当然这是马后炮式的分析。】
  
  这里要提一下,张云生说林彪与10月17日抵达苏州,这个时间不正确。据当年主持接待林彪的苏州市负责人黄厥明在《关于林彪及其死党叶群来苏活动情况的揭发》中说,林彪在10月16日抵达苏州。其他材料也说林彪10月16日抵达苏州,只有张云生说林彪10月17日抵达苏州,所以张云生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张云生的回忆可以推翻上述林彪的四项罪名吗?第一项罪名是:林彪背着中央和毛泽东发布《一号令》。张云生的回忆不能推翻这项罪名,反而做出一个反证:他曾经建议叶群向毛泽东请示,叶群并没有立即向毛泽东请示,还说林彪可以“先斩后奏”。但叶群也无法拒绝张云生的建议,只是答应由她向毛泽东请示。那么叶群到底请示了没有?张云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项罪名是:黄永胜在没有上报中央和毛泽东的情况下,就把林彪《一号令》下发至全军。张云生只是说他用电话把林彪的《一号令》直接传达给黄永胜,至于黄永胜是不是向上汇报了,他就不知道了。所以张云生的回忆也不能推翻第二项罪名。【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4)/林彪事件(11)
  
  【接前】至于第三项罪名和第四项罪名,张云生没有参与这些事,不清楚情况,当然不能推翻第三项罪名和第四项罪名。
  张云生解释说:林彪发出《一号令》,是林彪本人误判形势,以为10月20日那天苏联会对中国突然袭击,所以让全军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前面提到过,苏联有可能在10月20日对中国发起突然袭击,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在10月15日就知道了,大家还专门开会讨论了这件事。如果毛泽东和大家认为有必要让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那么在10月15日会议上,就应该做出这样的决定。10月15日会议上没有做这样的决定,就说明毛泽东与大部分中央领导人不同意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毛泽东做出的决定只是领导人的疏散。
  因此,即使是林彪个人以为10月20日苏联会对中国突然袭击,他也应该先向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议,而不是擅自发出命令。所以用林彪误判形势,作为发出《一号令》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一份常常用来佐证林彪“无罪”的材料是《吴法宪回忆录》,吴法宪说:【林彪10月16日到了苏州,17日下午他找秘书口授了“防备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的六条指示”。
  林彪口授后,让秘书整理成记录稿。然后,叶群要秘书把记录稿再抄一份,由她自己通过电话传给武汉的汪东兴,请汪东兴立即报告毛泽东,另一份由秘书传给北京的黄永胜。
  在传给黄永胜之前,叶群要秘书加上了这样一句话:“以上六条,已经请汪东兴同志报毛主席。如毛主席另有指示,当以毛主席的指示为准。”
  后来,汪东兴给叶群来电话,说毛泽东对林彪的“六条”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黄永胜接到林彪的“六条指示”以后,把阎仲川(副总参谋长)叫到军委办事组,向他作了传达,阎仲川作了记录。传达时,我、李作鹏、邱会作和李德生都在场。传达完以后,黄永胜告诉阎仲川说:“你去传达吧。”
  阎仲川问:“怎么传达呢?”
  黄永胜说:“先用电话向各大军区首长传达。”
  阎仲川回到总参作战值班室以后,同作战部一起拟了一个电话稿。阎仲川考虑,这是军委办事组转移到西山以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从第一号编起,于是就要值班参谋将这个命令编为《第一号命令》。所以,这个《第一号命令》的名字,还是阎仲川起的。】
  
  吴法宪的回忆可以推翻上述林彪的四项罪名吗?第一项罪名是:林彪背着中央和毛泽东发布《一号令》。
  吴法宪说林彪10月17日向秘书口授《一号令》,抄了两份,一份由叶群通过电话传给武汉的汪东兴,另一份由秘书传达给北京的黄永胜。吴法宪还说,在传给黄永胜之前,叶群要秘书加上这样一句话:“以上六条,已经请汪东兴同志报毛主席。如毛主席另有指示,当以毛主席的指示为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5)/林彪事件(12)
  
  【接前】而秘书张云生的回忆中,完全没有叶群加上这句非常关键的话。是张云生说假话?还是吴法宪说假话?从逻辑上来看,吴法宪的说法有很大问题。也许吴法宪说的也是真话,只是他被叶群“忽悠”了。
  叶群说“以上六条已经请汪东兴报毛主席”,那么毛泽东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还都没有结果。在毛泽东的意见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急着下发《一号令》,显然就是不经过毛泽东同意,擅自发出《一号令》。这些材料不能推翻林彪的第一项罪名。
  吴法宪又说:“后来,汪东兴给叶群来电话,说毛泽东对林彪的‘六条’没有提出什么意见。”吴法宪这里的“后来”,意思非常含糊。如果这个“后来”是在林彪已经下发《一号令》之后,那么林彪就是在毛泽东同意之前,擅自发出《一号令》了,问题的性质并没有变。
  当然,这里的“后来”也可以理解为林彪在得到毛泽东同意之后,发出了《一号令》,这样可以推翻林彪的第一项罪名。但各种事实无法证明毛泽东事先同意过《一号令》,汪东兴没有说他接到过叶群的电话,更没有说毛泽东“没有意见”。而且,毛泽东把《一号令》传阅件烧了,没有留下毛泽东的亲笔批示,更不能说明毛泽东同意过。因此,吴法宪的话,还是不能推翻林彪的第一项罪名。
  
  吴法宪的话能推翻林彪的第二项罪名吗?这个第二项罪名是:黄永胜在没有上报中央和毛泽东的情况下,直接把林彪《一号令》下发至全军。
  吴法宪回忆说:黄永胜接到林彪的“六条指示”以后,把副总参谋长阎仲川叫到军委办事组,传达林彪指示,当时吴法宪等人在场。传达完以后,黄永胜就让阎仲川用电话向各大军区传达。黄永胜既没有报告毛泽东,也没有报告就在身边的周恩来。所以,吴法宪的话不能推翻林彪的第二项罪名。
  关于林彪的第三项罪名和第四项罪名,吴法宪都没有提出辩解材料,当然也就不能推翻第三项罪名和第四项罪名。不过吴法宪还是为林彪做了一些辩解,他说:
  【以后有人说,林彪的“第一号命令”是反革命政变的总预演,这不是实事求是的。
  第一、当时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没有受到威胁,“九大”以后接班人的位置名正言顺,没有必要搞政变。
  第二、防范苏联突然袭击的战备问题,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以及中央常委会的共同决策。不能因为林彪一个人倒了,就把责任全都推到林彪一个人身上,甚至把本来正确的东西说成是错误。
  第三、实事求是地说,建国以来,毛泽东、党中央在战备问题上采取过多次防范措施,是不是事事都料事如神?那也不是。同样,林彪也是人,预防了一次没有打起来的战争,为什么就说他是神经质,说他要搞政变呢?】【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6)/林彪事件(13)
  
  【接前】吴法宪的辩解是无力的。第一,吴法宪说“当时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没有受到威胁”,这句话并不对,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早就受到威胁了,毛泽东根本就没有想让林彪接班。这些在前面多次提到,不在赘述。
  第二,吴法宪来了一个“偷梁换柱”,说林彪《一号令》的内容没有错。事实上,林彪《一号令》的内容也确实没有错,而是他不经过毛泽东和中央,以个人名义擅自发出《一号令》的方式错了。
  第三,吴法宪还是用“偷梁换柱”来辩解,说林彪误判了形势,不能当成罪过。其实对林彪的指责,并不是他对形势的误判问题,而是他把擅自发出军事命令的问题。
  当然,把林彪的“六项指示”传达为《林副主席一号令》,可能不是林彪的本意,而是传达人员阴差阳错地搞错了。但名称并不能改变问题的实质,即使是《林副主席一号令》的名称改为《林副主席六项指示》,性质还是一样的。
  
  以上吴法宪的辩解,并无法推翻林彪的四项罪名,所以说上述第二种观点是合理的,林彪擅自发出《一号令》是“别有用心”的。林彪为什么要“别有用心”地发这个《一号令》呢?这应该是林彪不满毛泽东在关键时候夺了他的军权,所以林彪要向毛泽东示威,他要让毛泽东明白,林彪在军队里说话是算数的。
  因此,这次林彪有意不通过毛泽东,不告诉周恩来,自己一个人单独发出命令,看看部队会不会接受林彪的个人命令。林彪在《一号令》中,既不提党中央,也不提毛泽东,只是说“林副主席指示”。果然,各个部队看到“林副主席指示”,马上就行动起来,没有疑问,毫不犹豫地执行林彪的命令。
  如果是朱德、刘伯承、陈毅等人,用个人的名义向部队下命令,部队肯定会有疑问;即使是周恩来用个人的名义向部队下命令,部队也不会毫不犹豫地执行。因此,林彪用《一号令》证明了他在部队中是有威信的,林彪说话是算话的。
  
  10月19日,毛泽东看到林彪的《一号令》后,马上做出相应措施,指示总参谋部接受周恩来的领导。本来毛泽东已经授权周恩来,在危机期间主持中央全面工作,无论是中央政治局和总参谋部,都要接受周恩来的领导。可是林彪亲信控制的总参谋部,只接受林彪一个人的领导,无视周恩来的权威。
  10月20日,周恩来亲自前往总参谋部,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要求总参谋部每天早晨8时前向他书面汇报过去24小时发生的情况。这样就迫使总参谋部不得不同时接受周恩来的领导,这也是毛泽东所谓的“掺沙子”。
  10月22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布题为《关于部队调动使用权限的规定》的文件,下达全军执行。该文件指出:“军队调动团以上部队,必须上报毛泽东及林彪批准;在中苏边境地区,凡是作战行动,无论规模大小,均需报中央军委经毛泽东、林彪和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以后,方可付诸实施。”
  这个文件显然是针对林彪的,声明调动军队必须经过毛泽东和林彪两个人的批准,这其实就是禁止林彪再次单独发号施令。【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7)/林彪事件(14)
  
  【接前】毛泽东对林彪的《一号令》,虽说非常不满,亲手烧了《一号令》的传阅件,可是毛泽东对林彪的处置还是非常轻微的。毛泽东不仅没有批评林彪,甚至不再提起此事,只是做了一些防范动作。而这些防范动作,不是最高层的官员,根本看不出是针对林彪的。毛泽东这么做,可以说是对林彪的一种让步。
  如果这次毛泽东对林彪采取比较严厉的处置,那么后来林彪“争当国家主席”的事情,可能就不至于发生了。林彪看到毛泽东让步,促使他感到,现在是“逼”毛泽东让步的最好时机,因此林彪要再“逼”一步,“逼”毛泽东放弃另立接班人的想法,真正让他接班。
  作为军事家的林彪,知道政治斗争和打仗一样,取胜的机会将是瞬间即逝,决不能错过取胜的机会。林彪说他打仗取胜的经验是:“我有长胜将军的美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决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
  林彪看来,目前是打赢他与毛泽东的这场政治战争的最佳时刻,这个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为什么是最佳时机呢:
  毛泽东已经把红卫兵和造反派遣散了,又把老干部得罪了,毛泽东暂时只有江青集团等一些文人,力量不够强;
  第二,毛泽东想通过“整党建党”,在党内建立起一支新的力量,可是“整党建党”才刚刚开始,新的力量还没有建立起来,是毛泽东青黄不接的时候;
  第三,目前林彪派系在政治局中占据三分之一以上,是林彪势力在党内的最高时期。综合这些因素,现在是林彪向毛泽东“挑战”的最佳时机。
  林彪已经看出来,毛泽东并不想让他接班,早晚要拿掉他的接班人,只是毛泽东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如果等到毛泽东拿掉林彪接班人的准备完成之后,林彪那时再动手,就为时过晚。因此,林彪要在毛泽东准备好之前先动手,让毛泽东措手不及,才能迫使毛泽东不得不让步。
  
  林彪正式“挑战”毛泽东,开始于1970年3月。在此之前,林彪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主席画圈我画圈”,从来没有与毛泽东唱过反调,更没有在公开场合下,提出过与毛泽东不同的意见。【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8)/林彪事件(15)
  
  【接前】1970年3月,毛泽东明确指示:宪法中不设国家主席,他也不会当国家主席。可是林彪却一反常态,公开与毛泽东唱反调,提出宪法中要设国家主席,并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
  林彪知道,即使是发生了《林副主席一号令》等令毛泽东非常不快的事,但他与毛泽东的关系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是一旦他公开提出与毛泽东不同的意见,也就是公开挑战毛泽东的权威,那他与毛泽东的关系就无法挽回了。
  建国后,公开挑战毛泽东的权威,公开与毛泽东唱反调的,至今为止只有两个人:彭德怀和刘少奇。这两个人的下场怎样,林彪是最清楚不过的。然而,林彪还是鼓起勇气,成为公开挑战毛泽东的权威,公开与毛泽东唱反调的第三个人。至于林彪的想法,我们后面再详细分析。
  
  毛泽东在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一年后的1966年发起文化大革命;林彪在1969年9月也重上井冈山,一年后的1970年8月,他也发起了挑战毛泽东的“庐山之战”。林彪重上井冈山时,也学毛泽东,做词一首《西江月•重上井冈山》:
  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
  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没蒿莱,生死艰难度外。
  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共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再回顾一下毛泽东1965年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林彪的这首词,无论从笔法还是从意境上,都无法与毛泽东的词媲美。本来,林彪并不是擅长做诗的诗人。林彪到井冈山上寻找的,大概也跟毛泽东一样,是在故地激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重新开展一场人生的奋战。这两首诗,反映了毛泽东和林彪两人在“决战”前的雄心壮志。
  不过毛泽东是一个人孤独地上井冈山的,而林彪却是带着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一起上井冈山。【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19)/林彪事件(16)
  
  【接前】一位当年的老赤卫队员向林彪赠送了一块井冈山产的玉石,林彪把此石带回北京后,让人刻成一方砚台。1970年5月1日,林彪在该砚台背后题写诗句后,赠送给叶群。诗句是:“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衾、死同穴。”(出自田汉的话剧《关汉卿》)。
  林彪还在题诗之后,写了题名:“书赠战友叶群。林彪。1970年5月1日”叶群看后,回赠林彪一幅字,写道:“教诲恩情感不尽,天长地久永相随。”
  林彪给叶群赠物,是他到了“决战”的时候;向叶群赠言,要叶群做好最坏的准备。林彪把叶群称为“战友”,也是恰当的,因为叶群的角色,早已超出妻子,称“战友”名符其实。一年后,林彪和叶群还真的实现林彪题诗的“死同穴”,也实现了叶群题诗的“永相随”,这是后话了。
  
  1970年3月,中央开始讨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日程安排,以及修改《宪法》的问题。毛泽东首先提出:“宪法中不要写国家主席这一章,我也不当国家主席。”可是林彪却一反过去恭顺的常态,居然与毛泽东唱反调,提出宪法中要设立国家主席,并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
  1970年4月,毛泽东明确反对设立国家主席一事,说:“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可是林彪仍然坚持设立国家主席,坚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
  1970年4月下旬,毛泽东再次拒绝当国家主席,他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此后林彪仍然坚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
  1970年7月,毛泽东再次说:“设国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设事。”但林彪仍然坚持设立国家主席。
  1970年8月22日,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设国家主席,那是个形式,我提议修改宪法就是考虑到不要国家主席。如果你们愿意要国家主席,你们要好了,反正我不做这个主席。”
  毛泽东在大会上公开说出这样的话情况下,林彪仍然坚持设立国家主席,坚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
  1970年8月25日,毛泽东最后放“狠话”说:“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不要再提了。谁要我早点死,就让我当国家主席!谁坚持设,谁就去当,反正我不当!”毛泽东说到这个地步,林彪才不再提国家主席一事。
  毛泽东为什么不愿当国家主席呢?要理解这个理由,我们必须站在毛泽东的角度上来分析。【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0)/林彪事件(17)
  
  【接前】最初提出国家主席问题的人是周恩来,据汪东兴回忆:【1970年3月初,毛主席接到周总理的信和附来的一份《宪法修改草案提要》。总理的信中谈到:“政治局常委提出,《宪法》中原有国家主席一节,是不是还写上?”
  当时,我们陪着毛主席正在武汉,住在武昌东湖宾馆梅岭一号。3月7日,毛主席要我马上回北京传达他的意见:在宪法中不写设国家主席一节,坚决表示他不再当国家主席。
  3月8日,我回到北京,向周总理传达了毛主席的意见。周总理说:“你向政治局的同志们传达一下吧。”
  当晚,在周总理主持下,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传达了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这次政治局会议,住在苏州的林彪没有到会,叶群到了。会上,周总理还特地说了一句:“就委托叶群同志向林彪同志转达毛主席的意见。”】
  
  根据汪东兴的回忆,周恩来在谈到“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时,首先指出“设国家主席”不是周恩来个人的意见,而是“政治局常委”提出的。并且,周恩来用“国家主席是不是还写上?”这样的语气,表示出他和政治局常委是倾向于“设国家主席”的。
  当时的九届政治局常委只有五个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陈伯达。周恩来所说的“政治局常委”的意见,就是除了毛泽东之外其他四人的意见。既然政治局常委提出“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毛泽东必须表明态度。这次毛泽东十分慎重,专门让汪东兴回北京传达他的指示。毛泽东的指示具体是什么呢?汪东兴本人有意回避这个问题不提,而《吴法宪回忆录》和《邱会作回忆录》都提到汪东兴传达的内容。
  
  吴法宪回忆说:【1970年3月上旬的一天,汪东兴受毛主席的委托,从外地回到北京,向中央政治局传达毛泽东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的意见。当天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集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听取毛泽东的指示。最后,汪东兴还特别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是否“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毛泽东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设国家主席?我的意见是不设。如果大家认为要设的话,那么由谁来当这个国家主席?我毛泽东是不当了。如果要设国家主席的话,也只有林彪同志来当。”汪东兴传达完毛泽东的意见,当天没有讨论,会议就结束了。】
  邱会作回忆说:【1970年3月8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由周总理主持,其主要内容是听取汪东兴传达毛主席的指示,汪是专程从武汉赶回来的。汪说主席的指示:“召开人大就有一个修改宪法的问题,这里必然涉及到国家主席的问题。国家主席要不要?我的意见是不要。如果大家认为一定要,我是不当这个国家主席的。那么谁来当呢,只有林彪同志来当。”【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1)/林彪事件(18)
  
  【接前】会上没有讨论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更没有要讨论谁当国家主席。散会时,汪东兴还有些余兴未尽的样子,对着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我说:“走走走,时间还早,到我那里再坐坐。”我们都欣然同意了。早在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发生以后,汪东兴就和我们走近了,过去他还摆点“高高在上”的小架子,“九大”以后他就完全和我们站在一起了。我说的站在一起,是指对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
  在汪东兴家里,大家开始也是扯乱谈。后来,吴法宪又请汪东兴核实刚才在会上讲的“要设国家主席,毛主席不当,要林彪来当”的话,汪东兴很认真地又重复了一遍,听后大家都很高兴。我当时的认识是:主席对林彪这个接班人很关心,很周到。其实,我的想法和主席的打算相差十万八千里。】
  
  吴法宪和邱会作回忆的毛泽东原话,大同小异。毛泽东说:“我的意见是不要国家主席。如果大家认为一定要,我是不当这个国家主席的。那么谁来当呢,只有林彪同志来当。”
  这里要注意到,毛泽东专门提出“如果大家认为一定要……”,这句话说得很重。毛泽东说的“大家”是谁呢?显然是指周恩来信中说的四位政治局常委。现在周恩来这封信的内容还没有透露,单从毛泽东讲话中“如果大家认为一定要……”的语气来看,周恩来这封信中提出的政治局常委建议“设国家主席”,是比较认真和郑重的。
  汪东兴传达了毛泽东的“不设国家主席”指示后,周恩来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没有当场讨论这个问题。周恩来不布置“讨论”也是正常的,因为政治局常委中最重要的林彪缺席。在林彪缺席的情况下,是不好讨论这个问题的。因此,周恩来特地吩咐叶群向林彪转达毛泽东的意见。
  
  从这次毛泽东对林彪的态度,明显和以前不一样。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毛泽东都是让叶群亲自去他的住处,他亲自向叶群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由叶群直接向林彪汇报。可是这次,毛泽东不仅没有叫叶群去,甚至没有提到向林彪转达他的意见,还是周恩来提出让叶群去向林彪汇报。
  从周恩来“设国家主席”的信,毛泽东就察觉出,这封信的主使人应该是林彪。因为其他三个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康生、陈伯达与国家主席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即使是设了国家主席,也不会轮到他们三人当,只有林彪一个人与此有利害关系。因此,毛泽东察觉到,林彪没有直接出面,而是通过周恩来的信,向毛泽东提出要设国家主席,而且林彪想要当这个国家主席。【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2)/林彪事件(19)
  
  【接前】林彪的建议是非常巧妙的,他提出“设国家主席”的目的,是为了让毛泽东当国家主席。这样一来,一些头脑比较简单的人,反而认为林彪是为了毛泽东好,是忠于毛泽东的表现。因此,毛泽东在这里要把林彪的目的“点破”,说:“我是不当了。如果要设国家主席的话,也只有林彪同志来当。”
  毛泽东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设国家主席,只有林彪一个人可以当。因此,设国家主席的得益者,只能是林彪,而不是毛泽东。毛泽东自己为什么不能当国家主席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后面分析。
  
  汪东兴回忆后来的事情,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写了《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请示》,送给毛主席。毛主席阅批了这个请示,再次明确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
  3月17日至20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的问题。会上,大多数人同意毛主席3月8日提出的关于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
  在此期间,林彪却让他的秘书,给毛主席的秘书打电话说:“林副主席建议,毛主席当国家主席。”
  毛主席则让秘书回电话:“问候林彪同志好!”】
  
  在3月17日至2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这才正式讨论毛泽东3月8日提出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会上大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但是,这时林彪表示出不同的意见。林彪让自己的秘书跟毛泽东的秘书打电话说:林彪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
  林彪的这个电话,公开表示他与毛泽东有不同的意见。此时,毛泽东还给林彪留面子,他没有直接对林彪的意见表态,而是说“问候林彪同志好”,间接地表示反对林彪的意见。
  关于此事邱会作也回忆说:【林彪知道了毛主席的意见后,立即表示:“我认为国家主席还是要设,并由毛主席担任国家主席。”林彪让秘书给毛主席那里打了电话,但主席并没有正面表态,只让秘书打电话,问候林彪。】
  关于此事,林彪秘书张云生也回忆说:【林彪、叶群从苏州回到北京后不久,于运深给我看了一份叶群在苏州和主席秘书来往的电话记录。叶群给主席秘书的电话说,请他转报主席:林彪提议设国家主席,并由毛主席兼任国家主席,因为这是“国内外人民的共同愿望”。
  主席秘书回给叶群的电话,说:他已经向主席转报了林彪关于设国家主席的提议。主席听后笑了,主席说:“设国家主席,谁当国家主席呢?反正我不能再当了,那就让董老当吧?”】【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3)/林彪事件(20)
  
  【接前】3月17日至20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大部分人同意毛泽东“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事情发展到此,本来可以就过去了。可这次林彪一反常态,他不让事情过去,还要继续坚持设国家主席。汪东兴回忆说:
  【4月11日夜间11点30分,林彪在苏州让他的秘书于运深,给中央政治局值班的同志挂电话,传达林彪的三条意见:“(一)关于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二)关于国家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问题都不大。(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国家副主席的职务。”
  4月12日,毛主席看到中央政治局关于林彪意见的报告,立即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关于这件事,邱会作也回忆说:【4月11日,由林彪口述,秘书记录后向政治局提出了他的三条意见:“(一)关于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二)关于国家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国家副主席职务。”】
  这次是林彪亲自向周恩来主持的政治局,与用电话记录的书面形式,正式提出他的三条意见。由于林彪的地位,周恩来又召开会议,讨论林彪的意见。邱会作回忆说:【3月8日,汪东兴传达的毛主席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政治局一致同意了,这种同意是拥护毛主席的惯性,大家并没有深想。
  现在林彪的意见又来了,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念了,大家又都同意林彪设国家主席,并由毛主席来担任的意见,包括江青在内。我现在都认为,林彪的意见是正确的、中肯的,是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也是对毛主席“不设国家主席”的不妥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国家主席”的问题上,不是毛、林之间有什么分歧,而是毛主席和大家的意见相左,林彪和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毛主席很快就对林彪的建议(政治局同意了林彪的意见),作了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林彪秘书张云生回忆说:【传出叶群与毛主席秘书来往的那次电话内容以后不久,我在北京看到了一份毛主席批件。这是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提出让毛主席兼任国家主席的建议,主席旁批:“此议不妥。我不宜再做此事。”
  在这以后,我又在毛家湾看到中办印发的《宪法》修改草案的两种方案:一种是《宪法》条文有“国家主席”的一章,另一种则没有。这反映出,尽管毛主席对“设国家主席”一事并不赞成,但政治局内的意见并不一致,林彪的那个“提议”还在起作用。】
  
  这是林彪第一次公开用书面意见的形式,提出与毛泽东相反的意见。而且林彪的意见,得到包括康生在内的其他四位政治局常委的同意。由于林彪的意见是多数人的意见,这让毛泽东犯难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4)/林彪事件(21)
  
  【接前】设不设国家主席,对于除了林彪之外的三位政治局常委来说,并无直接关系。但是,由此引起的间接关系,还是与三位常委紧紧相关的,因为国家主席是关系到将来谁“接班”的问题。
  如果林彪当了国家主席,那么林彪接班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相反,如果林彪不能当国家主席,那么接班人很可能就是江青、或者张春桥等人了。从周恩来等人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林彪接班,比江青他们接班,要好得多。
  谁来当接班人,对于康生来说,也有很大的利害关系。因为如果毛泽东安排林彪上台,完全没有必要把康生拿掉;而毛泽东安排江青或者张春桥上台的话,那么康生的威信就显得“太高了”一点,毛泽东为了江青或者张春桥的顺利接班,就有必要把康生拿掉。
  尽管康生在历史上与林彪并无特殊关系,相反与江青倒是有特殊关系,可是“九大”之后康生成了“闲人”,此时他逐渐看出来,拥戴林彪,比拥戴江青集团更有利于自己。此后,康生就慢慢“淡出”江青集团了。
  因此,一贯支持毛泽东的康生,在国家主席问题上,却站在了林彪一边。直到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讲话之后,康生还是公开表示支持林彪。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记述:
  【林彪讲完后,康生也讲了话。他说:“刚才伟大领袖毛主席宣布了九届二中全会开幕,恩来同志宣布了日程,特别是我们的林彪同志——毛主席最好的接班人,讲了毛主席的伟大历史地位,以及对宪法的说明,我完全同意,完全拥护。在群众讨论中,在要毛主席当国家主席、林副主席当国家副主席的问题上,所有意见都是一致的。如果是毛主席不当主席,那么请林副主席当国家主席。到底怎么样,要请毛主席最后指示,最后定。”
  康生的讲话,等于给林彪的讲话作了一个“注解”,向与会者进一步点明了林彪所要强调的主题,支持了林彪。】
  至于陈伯达,早就跟着林彪走了,成为反江青集团的先锋。这样一来,五个政治局常委中,有三个站在林彪一边,而周恩来的态度,虽说主要是中立,但还是偏袒林彪的。
  周恩来也希望毛泽东不要再换新的接班人,这样搞下去又是一场大的运动。而且从周恩来看来,也是宁可林彪接班,不愿江青或张春桥接班。所以,毛泽东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在政治局常委中就孤立起来了。【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5)》*****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5)/林彪事件(22)
  
  【接前】1970年4月25日,毛泽东的专列路过苏州,他与林彪直接见了面。这是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公然与毛泽东唱反调之后,两个人第一次单独见面。据邱会作回忆说:
  【叶群告诉我们,林彪提出“三条意见”后,大概是4月25号,主席在路过苏州时,林彪和叶群还到专列上去看了主席,让主席在苏州住下,并给主席腾出了林彪住的南园宾馆的房子,主席说不住了。
  他们交谈得很好,主席还对林彪说起黄、吴、李、邱,并大加赞扬说:“我就是信任这几个跟我南征北战的红小鬼。”
  那天正好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叶群让主席听了人造卫星上的《东方红》乐曲录音,毛主席很高兴。他们之间没有再提起有关“国家主席”的事。】
  前面多次说过,毛泽东这个人的脾气,如果他“骂”你,就是对你还抱有希望,如果客客气气的,那就是不抱希望了。毛泽东的年龄比林彪大很多,又是林彪的老领导,本来毛泽东“骂”林彪几句也是可以的。据说1966年林彪拒绝当党的第二把手时,毛泽东曾骂林彪:“你想当明世宗”。
  这次毛泽东在苏州与林彪见面,对林彪客客气气,“国家主席”的事一概不提,可见此时毛泽东对林彪已经是不抱希望了。
  
  1970年4月底,毛泽东和林彪都回到了北京。毛泽东在亲自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第三次提出他不当国家主席,也不要设国家主席。毛泽东当着林彪的面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据邱会作回忆说:【时隔不久,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表示他不当国家主席,主席还讲了一个典故,大意是:三国时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想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主席讲完以后,大家都笑了。我当时的理解,一是主席很谦虚,二是主席虽然又上了“一线”,但他还是不想当国家主席,不想当国家主席的原因是不愿管具体事务,愿意多考虑重大问题,具体工作由林彪和总理担起来,一个当国家主席,一个当总理。现在想起来,我的看法真是幼稚可笑。】
  
  毛泽东用曹操和孙权打比方,明确说希望你们不要当“孙权”,基本上已经把话“挑明”了。即使是到了这个程度,林彪仍继续坚持唱反调。据邱会作回忆说:
  【5月中旬,军委办事组去向林彪汇报工作。当提到国家主席问题时,林彪说得非常中肯,他说:“国家主席还是要设的,但只能毛主席来当这个国家主席,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没有国家元首是不成的,名不正,言不顺嘛。”
  我们提到毛主席的意思是林彪可以当国家主席时,林彪立即说;“这种话你们不能在我这里说!我不能当这个主席,你们以后也不要再提,还是我们的毛主席来当。我身体不好,出个门都要下好大的决心,如设副主席我也不能当。”【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6)/林彪事件(23)
  
  【接前】当时我们几个人对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根本没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们并没有认识到主席的心思。我们感到谁当国家主席,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毛主席当很正常,毛主席不当,由林彪来当也很正常。因此,不管主席怎么说,我们都认为这是他的“谦虚”。
  林彪则不然,主席的心思,林彪很快就明白了。主席说不设国家主席,主要是不想让林彪当;不设国家主席的目的,就是不给林彪留位子。】
  
  在1970年7月,又发生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关于“缔造”和“指挥”的问题。当时“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为纪念解放军诞生43周年发表社论,这篇《社论》是张春桥起草的。《社论》第一句话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会上陈伯达对张春桥起草的《社论》提出反对意见,主张沿用“过去几年的一贯提法”。陈伯达所说的“一贯提法”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张春桥的新提法中,增加了“毛主席和”四个字,改为“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
  康生也支持陈伯达的意见,说张春桥的新提法不易译成外文。而张春桥坚持不改,态度十分坚决,在会上形成意见对峙和激烈争论。周恩来不好表态,因为此事直接涉及到毛泽东和林彪,周恩来最后决定:这件事要请示主席。
  陈伯达所说的“一贯提法”是怎么来的呢?在林彪刚刚当上第二把手的1966年8月,当时“两报一刊”的说法是“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和直接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并没有提到林彪。“两报一刊”在提到林彪时说:“林彪同志是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最好的学生,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最好的榜样。”
  但1966年11月之后,“两报一刊”就把林彪是毛主席“最好的学生”删去,只提林彪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显然,“学生”比“战友”要低一个档次,而只提“亲密战友”,就使人感到林彪有“平起平坐”的感觉。
  1966年11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各地红卫兵代表时,提出新的说法:“毛主席亲手缔造的、由林彪同志主持的人民解放军……”这样,林彪在解放军中的地位,首次与毛泽东并列在了一起。
  1966年11月底,陈毅在接见军队造反派时,又进一步说:“我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的,是在林副主席直接领导下的。”
  1967年2月,陈伯达在接见红卫兵代表时,再进一步说:“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的,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直接指挥的。”【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7)/林彪事件(24)
  
  【接前】1967年4月之后,“两报一刊”就形成一个习惯提法:“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据汪东兴回忆说:【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在讨论八一建军节社论时,围绕稿子中“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提法,引起了一场争论。陈伯达主张恢复过去一贯的提法,张春桥则主张不改回去,会上争论不休。
  当时,我陪毛主席住在杭州,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毛主席的眼睛患了白内障,视力模糊。周总理就把会议争论情况写了封信给我,要我转报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听我念了信后,要我代他划圈后退回去。我觉得难办,考虑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就要到上海接见外宾,所以我没有圈回去,把信带在身边了。
  毛主席、周总理在上海锦江饭店接见第一批外宾后,周总理、黄永胜都问我那个报告毛主席圈阅了没有,我说:“你们去问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正点燃一支香烟在抽,对着我说:“怎么搞的?”意思是说:你怎么没有把信圈回去?
  我说:“这样大的事,我不敢圈。两种意见,您到底赞成哪一种?”
  毛主席说:“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缔造者不能指挥,能行吗?缔造者也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
  毛主席说完后,我下楼从皮包里拿出信来,当着周总理、黄永胜的面,按照毛主席的意思作了圈阅,删去了“毛主席和”四个字,恢复过去提法,给他们了。】
  
  这次张春桥起草的《社论》,突然改动过去三年多来的一贯提法,显然不是偶然的,应该是代表了毛泽东的意见。不过这次“缔造”和“指挥”的问题,毛泽东作了让步,删去“毛主席和”四个字,恢复了过去的说法。但“缔造”和“指挥”的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在“九一三”事件前夕的1971年8月27日,毛泽东在“南巡”中,又重新提起“缔造”和“指挥”的问题,说:“我犯了个错误。胜利以后,军队的事情我管得不多,现在我要管军队了。我光能‘缔造’,就不能‘指挥’了吗?”这是后话了。
  
  1970年4月,毛泽东在审阅“两报一刊”纪念列宁诞辰一百周年的文章时,特地删去了很多林彪特有的颂扬毛泽东的话,比如“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等等。毛泽东还为此写下大段批语:“关于我的话,删掉了几段,都是些无用的,引起别人反感的东西。不要写这类话,我曾讲过一百次,可是没有人听,不知是何道理,请中央各同志研究一下。”毛泽东删掉的这些话,都是林彪的原话,可以算是间接地批评林彪吧。【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8)/林彪事件(25)
  
  【接前】毛泽东与林彪的最根本矛盾,其实并不是“设国家主席”,而是“个人崇拜”的问题。关于“个人崇拜”的宣传,古今中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造神”,第二种方式是“歌功颂德”。
  第一种方式的“造神”,是封建帝王时代使用的古典方法,把封建帝王塑造成“现人神”。人民之所以要服从帝王的领导,是因为帝王已经超越了“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所以人民要服从帝王这个“神”的领导。封建帝王不仅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而且说出来的话“句句是法律,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第二种方式的“歌功颂德”,是近代发展出来的近代方式。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民的醒觉,用“神”来蒙蔽人民的手法,越来越行不通了。所以近代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普遍采用“歌功颂德”的方式。比如美国也搞个人崇拜,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人,都修建有规模巨大的纪念碑、纪念堂等纪念性建筑,对这些伟人的历史功绩和功劳进行“歌功颂德”式的宣传,让人们崇拜这些伟人,敬仰这些伟人。毛泽东曾对他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说:“你们美国,每个州长,每个总统,每个部长,没有一批人崇拜的话,他怎么混得下去呢?”
  
  早在建国之前,中共就开始对毛泽东进行“个人崇拜”的宣传,但那时的宣传采用的是近代的“歌功颂德”方式。一方面是毛泽东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历史功绩和功劳;另一方面,对毛泽东进行恰当的“歌功颂德”宣传,对于国家和民族也是有好处的。
  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一面旗帜,美国如果没有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伟人旗帜,它就没有凝聚力,就很难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团结为一个整体。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更需要一个超越民族的伟人旗帜,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可是1966年5月18日,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做的著名“五一八讲话”,这是中共高层领导人中,第一个把对毛泽东的“歌功颂德”式宣传,上升为“造神”宣传。这里再回顾一下林彪的“五一八讲话”片段,林彪说:
  【毛主席的言论、文章和革命实践都表现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天才。有些人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不承认天才,毛主席是天才。我们同毛主席哪一点不同?书我们也读,但我们读不懂,或者不很懂,毛主席读懂了。
  辩证法的核心,毛主席在几十年前就懂了,我们没有懂。毛主席不但懂了,而且还会熟练地运用。从懂到用,有很大的距离,懂了未必会用。【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29)/林彪事件(26)
  
  【接前】毛主席广泛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当代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十九世纪的天才是马克思、恩格斯,二十世纪的天才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
  不要不服气,不行就不行;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会犯大错误;不看到这一点,就不晓得把无产阶级最伟大的天才舵手选为我们的领袖。
  毛主席活到哪一天,九十岁、一百多岁,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行动的准则。谁反对毛主席,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在毛主席身后,如果有谁做赫鲁晓夫那样的秘密报告,一定是野心家,一定是大坏蛋,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普遍真理,永远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用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军全党,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
  
  林彪强调:毛泽东之所以和我们不一样,是因为毛泽东是“天才”。林彪这里所谓的“天才”,其实就是不点名地说毛泽东是“神”。因此只有“神”才可以做到“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林彪整篇讲话的意思是:我们是人,毛泽东是神。所以我们不服不行,必须服从毛泽东的领导。
  林彪说“谁反对毛主席,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这样的话,完全是臣子对封建帝王“表忠心”用的话,更是把毛泽东当作帝王对待了;对毛泽东喊“万岁!万万岁!”的口号,也完全是封建帝王的待遇。
  
  那么林彪心里真的认为毛泽东是“超天才”,是“现人神”,“句句是真理”吗?显然不是。林彪早年就多次怀疑过毛泽东,甚至写信让毛泽东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彭德怀。革命胜利建国后,林彪也没有迷信毛泽东。1971年林彪外逃之后,中央派人去林彪住的毛家湾,搜查林彪家里的罪证。从几万册图书中,发现林彪亲笔写的眉批,其中一些是针对毛泽东的。例如:
  【他先为你捏造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来驳你的意见。捏造是老东(指毛泽东)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招。】
  【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
  从林彪对毛泽东的这些批语来看,他绝对不是真心地认为毛泽东“句句是真理”。既然林彪吹捧毛泽东“句句是真理”不是出于真心,那必然就是别有用心了。接着问题就来了:林彪的别有用心,是出于对毛泽东的好意?还是出于对毛泽东的恶意呢。
  要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需要把林彪的言行,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林彪在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前,这时林彪还不是第二把手和接班人,他在党内的排名仅是第六位。【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0)/林彪事件(27)
  
  【接前】第二个阶段是林彪在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后,这时林彪一跃变成第二把手和接班人。人的地位变了,他的想法和做法跟着改变,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林彪做出著名“五一八”讲话的1966年5月18日,中央已经发出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这时林彪不得不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文化大革命呢?”毛泽东发动文革要打倒刘少奇,这点林彪已经看到,但单单为了打倒刘少奇,似乎不需要搞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运动。毛泽东的文革,除了打倒刘少奇之外,应该还有别的目的。那么毛泽东的这个别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林彪当时想来想去,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毛泽东想当皇帝。
  在林彪还不是接班人的时候,林彪对毛泽东尽管不迷信,但对毛泽东还是充满感激的,毕竟林彪能有今天的一切,少了毛泽东的栽培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那时林彪的想法是:不管毛泽东想干什么事,他就要帮毛泽东去做这件事。后来从林彪家中抄出来的图书眉批,有叶群亲笔写的一条:【抓一号(毛泽东)的活思想,抓苗头,把他想办的事,列入议事日程上。】
  叶群的这句话,应该也是林彪的意思,就是好好琢磨毛泽东想办什么事,提前主动帮毛泽东去做这件事。这时林彪琢磨出毛泽东“想当皇帝”之后,他就要帮忙让毛泽东实现“皇帝梦”。
  林彪想:毛泽东要当皇帝,必须有人替他先行一步搞宣传。因此,林彪的“五一八讲话”,说毛泽东是“天才”、“句句是真理”、“谁反对毛主席,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完全是把毛泽东当作皇帝来进行宣传了,是一篇拥戴毛泽东当皇帝的“造神”讲话。
  林彪本以为他这次琢磨出毛泽东的心思,主动帮毛泽东去实现“皇帝梦”,毛泽东一定会大为高兴。但林彪没有想到这次“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毛泽东不仅没有夸奖他,反而写了一封间接批评他的《滴水洞家信》,让周恩来转给他看。
  林彪看了《滴水洞家信》,马上明白毛泽东没有想当皇帝的意思。因为如果毛泽东想当皇帝,那就应该继续鼓励林彪这么做,而不是反对林彪这么做。之后,林彪沉寂下来,没有再发表拥戴毛泽东当皇帝的讲话。
  
  毛泽东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时代发展到今天,再试图当皇帝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50多年前袁世凯试图当皇帝,搞得众叛亲离,最后不得不自己狼狈地宣布退位。毛泽东不会再犯袁世凯的错误,毛泽东不想当皇帝。【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1)/林彪事件(28)
  
  【接前】毛泽东其实并不反对进行适当的“个人崇拜”宣传,但毛泽东所希望的是近代的“歌功颂德”宣传,而不是林彪搞的古典“造神”宣传。毛泽东知道,在人们的思想觉悟已经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进行“造神”宣传,不但没有正面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造成负面的结果。
  毛泽东希望林彪搞“歌功颂德”式的宣传,就像歌曲《东方红》里说的那样:“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希望林彪宣传的时候,强调毛泽东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强调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了中国人民翻身当家作主而奋斗;强调人民拥戴毛泽东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样的宣传,才能拉近毛泽东与人民的距离,使人民真心地拥戴毛泽东。
  而林彪搞的“造神”式的宣传,是反时代而行的。秦始皇时代,人们或许还会相信“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这样的话。可是到了20世纪的今天,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怀疑这种“句句是真理”的造神宣传。“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之类的话,人们尽管嘴上不敢提出异议,心中肯定是不相信的。因此,这样的“造神”宣传,不仅不能拉近毛泽东与人民的距离,反而引起人们的反感,疏远了毛泽东与人民之间的感情。
  毛泽东本来以为林彪看了他的《滴水洞家信》,会停止这种“造神”宣传,而林彪不但没有停,反而变本加厉,调子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林彪的地位变了。林彪本来一度停止了“造神”宣传,可是他在1966年8月当上接班人之后,又重新开始了“造神”宣传。
  
  林彪本来没想当接班人,可是一旦当上了,林彪就要当下去,这个原因前文中已经分析过。历史上的太子,往往是“大好”和“大坏”两种下场,因此林彪需要巩固他的太子地位。这时林彪发现,把毛泽东造成“神”,对自己是有利的。
  刘少奇曾是接班人,可是毛泽东找个借口就把刘少奇拿下来,因为那时毛泽东还不是“句句是真理”。如果毛泽东成为“句句是真理”的神,那么毛泽东说过的“林彪是接班人”,也自然就上升为真理,谁也不能推翻,谁也不能怀疑。这样一来,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就等于有了“皇帝钦定”的保险。
  如果说在林彪成为接班人之前,他对毛泽东进行造神宣传,是出于对毛泽东的“好意”;那么林彪成为接班人之后对毛泽东进行的造神宣传,那主要就是为了林彪自己,而不是为了毛泽东了。在林彪成为接班人之后,进行造神宣传的代表作,就是《〈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2)/林彪事件(29)
  
  【接前】在林彪的主导下,军队中早在1964年就开始出版《毛主席语录》。不过早期的《毛主席语录》的《前言》,都是署名“总政治部”,并无林彪个人的名字出现。1966年12月17日,全国报纸在显著位置发表署名“林彪”的《〈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这时林彪的名字就与《毛主席语录》挂靠在一起,成为不可分的一部分。人们学《毛主席语录》之前,先要学林彪的《再版前言》,在宣传毛泽东的同时,也在宣传林彪。
  因为林彪的《再版前言》是造神运动的重要文献,这里全文引用。林彪在《再版前言》写道: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因此,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国人民的头脑,坚持在一切工作中用毛泽东思想挂帅,是我党政治思想工作最根本的任务。
  广大工农兵群众、广大革命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都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做到人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最好要背熟,反复学习,反复运用。
  在报纸上,要经常结合实际,刊登毛主席的语录,供大家学习和运用。几年来广大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证明带着问题选学毛主席的语录,是一种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好方法,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出现一个工农兵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时代。毛泽东思想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变成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毛主席语录》的大量出版,对广大群众掌握毛泽东思想,推动我国人民思想革命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
  希望每个同志认真地、刻苦地学习,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林彪的《再版前言》是典型的“造神”宣传,而不是“歌功颂德”宣传。《再版前言》只字不提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和功绩,只字不提毛泽东为人民谋幸福的努力和奋斗,而是宣称“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天才”。【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8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10 17:16 , Processed in 0.04235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