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浙江一草民

[中医养生] 中医药的残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guoguo67 发表于 2014-6-25 10:50
我说的并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楼主这样的美分党!用数典忘祖来形容,恰如其分。 ...

持你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好好继承,还要反对,就是大逆不道,数典忘祖。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存在几千年的东西多了去了,是不是都合理呢?比如太监制度在中国就存在了几千年,我们也不能反对吗?我看没有哪个中医拥护者会因为太监存在了几千年而愿意去当太监吧。中国的风水文化、算命文化、占卜文化等也都历史悠久,甚至比中医还要悠久,它们自然也都有存在的道理,为什么最终都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其实这种说法大抵出自于中医自身及其追随者们,他们为了自身的饭碗,只能为中医的科学性到处找借口。中医是不是科学,不能仅凭它的历史长短来进行衡量。若按此说法,就不会有牛顿经典力学出现,因为在牛顿经典力学出现之前,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已经存在将近两千年了,“地心说”是不应被推翻的,因为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地心说”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24 16:07
是的,你有这样认为的权利。
而对我来说,我当然也可以有我对中医的看法。
这就是一个认可什么样的公理的 ...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意识,不依赖于全人类的意识,也不依赖于以任何名义虚构出来的精神实体。认识是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及其规律性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认识是否真理,取决于它是否如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即是否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内容。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它的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科学定律、一切真判断,都是由于它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才能称为真理。即使是“形式”的真理,如逻辑上的永真式,也是由于它以高度抽象的形式如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中最普遍的客观联系才成为真理。按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真理;“主观真理”并不是真理。
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一般说来,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真理的否定是直接的、露骨的,它们把真理归结为主体的意识。客观唯心主义对客观真理的否定一般是迂回的、隐蔽的,它并不直接把真理归结为个人或人类的意识,而归结为某种超人类、超自然的精神实体。你认为科学是唯心的,观念的,就是否认客观真理,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客观真理的同时提出并解决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这一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等等,全面地回答了如何坚持客观真理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按照你的理论,科学、阴阳五行、宗教都是认识世界的一套方法,是工具,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善恶是非,没有进步与落后,连封建迷信也能成为一套正确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7 12:15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意识,不依赖于全人类的意识,也不依赖于以任何名义虚构出 ...

“唯物主义认为……”

呵呵,唯物主义的看法,本身就是唯心的,这种看法不是物质,而是意识,是主观的,不是吗?

阴阳五行对世界的看法也是唯心的,也是意识,是主观的,不是吗?

世界上存在非主观非唯心的看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guoguo67 发表于 2014-6-24 15:51
楼主,我只能鄙视你!因为有管理规定不能骂娘!鄙视你可以吧?!
说说我的经历:我家老岳父,肺部原因,每 ...

你这样的说法,正是你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
经常听到有人说,某人吃了中药后病就好了,中医是有效的。并以此证明“中医是科学”。
  首先,某人吃了中药后病就好了,并不能证明病是中医医好的,由于中医的治疗周期很长, 在那么长的周期中绝大多数病人靠自己的免疫力把病治好了,这时往往把功劳算在中医上 。 其次,科学是普遍规律,怎么能用某个特例(偶然现象)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呢?比如中医诊脉断生男生女,本来判断男女就有50%的成功率,象我儿子出生前我随口就说是儿子,可结果就真的生的是儿子,难道说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吗?可有些人就因为某位中医某次诊脉说对了男女,就认定中医诊脉能判断生男生女,类似的推论还有很多,一个癌症病人没吃药就好了,是不是可以就此得出结论:“任何癌症患者不吃药都可以自愈”?显然不能。中医之所以用个例来宣传中医的疗效,这恰恰说明中医不是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guoguo67 发表于 2014-6-24 09:43
你的引用可笑!本草纲目是干什么的?不会是植物观赏大全吧?!

      据《本草纲目》记载,“人部”里有这一串药名:头垢、耳屎、指甲、牙齿、大粪、小儿胎屎、人尿、人中白(便池里的尿垢)、秋石(人尿沉淀的白渣)、阴毛、人骨、天灵盖、人胞(胎盘)……屎尿入药,你想不恶心都难。
  而兽部里讲“猪”,荒诞到了极点:“猪屎,一名猪零,气味寒,无毒。”这玩意儿居然无毒,不知道怎么证明的。
  我认为,这是一本关于中医药的笑话大全,而李时珍则是一个伟大的幽默家。
       另外还有,《本草纲目》认为铅粉辛寒无毒,现代医学则认为是有剧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录的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草鞋、男阴毛治蛇咬、女阴毛治“五淋、阴阳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人肉疗羸瘵(割股疗亲)、梁上尘治昏厥等都是很荒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6-27 14:45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7 12:56
你这样的说法,正是你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
经常听到有人说,某人吃了中药后病就好了,中医是有效的。并 ...

那你怎么知道一个病人吃了西药之后,病好了,就可以归功于西药呢?
即使你说,有统计数据,但是统计数据是一个大数概率,也许这个药物对这个病人就是无效的,而病人的病正好是自愈的。
你根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不是吗?
所以,你凭什么攻击中医,说中药治不好病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这次不要回避,请正面回答!
几个月了,你多次拿疗效的确认性问题来攻击中医,这次我们就来辩辩清楚,我一定要堵住你这种歪理,不然的话,好像这就是中医的一块短板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7 13:07
据《本草纲目》记载,“人部”里有这一串药名:头垢、耳屎、指甲、牙齿、大粪、小儿胎屎、人尿、人 ...

请教一个问题,你知道屁是怎么形成的吗?
我没开玩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不妨从网上找找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浙江一草民 于 2014-6-28 22:10 编辑
lovesso 发表于 2014-6-27 14:04
那你怎么知道一个病人吃了西药之后,病好了,就可以归功于西药呢?
即使你说,有统计数据,但是统计数据是 ...

我并没有说中药一定治不好病人,但许多中药未经大样本双盲实验,其疗效是不确切的,是令人怀疑的,其副作用也是不明确的,有可能其副作用大过疗效。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要试验一种药物的疗效,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找一批病人,对他们用药,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病治好,不就得了?在以前,医生的确是用这种办法做临床试验的,有时也能够有很明确的结果。1885年7月6日,巴斯德做了一次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临床试验,给一位9岁的男孩注射了狂犬病疫苗。这名男孩在两天前被一头狂犬严重咬伤。在随后的10天内,巴斯德给这名男孩共注射了12次疫苗。几天后,男孩便康复回家了。第二年3月1日,巴斯德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他对狂犬病的治疗结果,呼吁建立狂犬病疫苗中心。到1880年,世界各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狂犬病治疗中心。
由于人们在得了狂犬病之后必死无疑,死亡率百分之百,而巴斯德治疗的狂犬病人却活了下来,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巴斯德的疗法是卓有成效的。但是这个著名的试验也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事例。能够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极为罕见。药物通常只是用来减轻、消除症状,减少病痛,降低死亡的危险。对绝大多数疾病来说,药物疗效并不是非此即彼、要么有效要么无效那么简单。这时候,要判别药物的疗效,就困难得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对药物疗效的认定。许多疾病都能够自愈,例如感冒、失眠症,不必治疗也会痊愈。甚至像癌症这样的所谓“不治之症”,也有一部分病人会自愈。还有许多疾病的状况受病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给病人服用并无药效的假药(“安慰剂”),也会出现一定的疗效,特别是那些发病机理与精神情绪有关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失眠症、焦虑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安慰剂疗效能达到30%甚至更高。有些慢性病,例如哮喘、关节炎,病情自己会时好时坏。而像心肌梗死、中风这种能致命的疾病,其死亡率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波动很大,难以对个体做出预测。还有一些疾病的病情好坏,取决于病人的自述或医生的主观判断,其结果很容易受到病人或医生的主观愿望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为了避免上述因素,在临床测试一种新药的疗效时,就必须精心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对照试验。在对照临床试验中,一组病人接受新药治疗,其他组——对照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分成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接受安慰剂治疗、接受已有药物的治疗或不同剂量的新药治疗组,然后比较不同组的结果。安慰剂是指不含任何药理活性物质的制剂,外观应与试验的新药相同或相似,其主要成分通常是淀粉或生理盐水。在新药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作为对照,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是新药临床试验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做对照试验时,为了尽量避免主观偏差,还需要遵循其他一些原则。在有可能影响药物效果的各个方面,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应该相同或相似,例如所有的病人都必须患有相同的疾病,或处于同一疾病的相同发病阶段。而且,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等各个方面也应该尽量相似。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即参加临床试验的所有病人被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病人将进入哪一组完全由随机产生的编号来决定,而不是人为地挑选哪些病人进入新药组,哪些病人进入对照组。如果参加试验的病人群体足够大,随机化分配的结果将会使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有相似的特点。否则,如果由研究人员来挑选的话,就可能有意无意地把病情较轻的病人挑选入新药组,使得新药组的疗效过于显著。
在临床试验中,一方面,如果新药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新药而对照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无效的安慰剂,那么心理因素就可能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为了能得到好结果,有意无意地可能会对新药组病人更精心护理或施加暗示影响病人,在判定疗效时,会倾向于更正面评价新药组病人,更负面评价对照组病人,只收集对新药有利的数据而忽视不利的数据等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在临床试验中还必须遵循“盲法原则”。如果病人不知道但是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数据分析人员)知道谁服用的是新药谁服用的是安慰剂,这是“单盲”,但是如果研究人员和病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则属于“双盲”。双盲是避免主观偏差的最好办法。在双盲的情况下,分组情况由第三方人员掌握,医生、护士在“盲态”下给病人使用药物或安慰剂,观察疗效和收集病人的数据,然后把资料交给同样处于“盲态”的数据分析人员去分析。只有在最后需要比较新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时,才会解除“盲态”,让研究人员和病人知道分组情况。
有时候,通过其他方式(例如临床经验积累、仔细的观察)也能够发现药物的疗效,但是这样的发现往往是不可靠的,不足以得出科学的结论。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虽然不是发现药物疗效的唯一方法,却是能够确定药物疗效的最可靠的方法。

你也许会说,中药不需要用验证西药的方法去验证,那你说说如何去验证中药呢?用什么方法最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8 22:00
我并没有说中药一定治不好病人,但许多中药未经大样本双盲实验,其疗效是不确切的,是令人怀疑的,其副作 ...

呵呵

你忽视了双盲试验的一个基本前提,双盲试验的对照组必须是同质的!
但是,病人与病人之间完全相同吗?

如果两个对照组之间并非同质,那么一切的试验结果都将被扭曲!

将自然科学的试验方法用到医学上,将漏洞百出,这个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6-29 15:23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8 22:00
我并没有说中药一定治不好病人,但许多中药未经大样本双盲实验,其疗效是不确切的,是令人怀疑的,其副作 ...

用双盲试验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我实在难以认可,虽然这个实验号称目前世界上得到公认。可我认为,这种实验放在医学领域毫无严密性可言。

人体是复杂的,引起疾病的原因也很复杂。
即使双盲试验得到结论,说某种药物是有效的,这里面其实依然有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

“药物整体有效”≠“该对某个具体的病人有效”。其中存在的问题有:

1、如果病人的病因被误诊,那么无论西药多么有效,都不会起到治疗的作用。
2、不少看上去是病的病,其实根本不是病,而是西药的副作用,吃安慰剂反而有助于病人的健康。

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一个病人是牙齿痛,于是他就吃了止疼片。而这个止疼片的副作用就是胃部不适。于是他就去医院看病,告诉医生他胃疼,而这个时候他又忽视了告诉医生他服用过止疼片的经历。
于是医生按照胃部问题对他进行检查,在化验过程中,发现了某项指标不正常,于是医生又开了一个新的药给病人服用。而这个治疗胃疼的药物又会发生便秘的副作用。
然后病人去了医院,医生又给开了便秘的药物。经过这样一个大圈子,你还认为西医对内科疾病帮助很大吗?

我告诉你,我有一个中学同学,他就是一家三甲医院的ICU的医生,像这种事情,每天都在他们医院发生。很多进入ICU的病人经过抢救性药物治疗后,多数内脏都会出现问题。很多病人实际上都是被西药副作用折腾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29 07:37
呵呵

你忽视了双盲试验的一个基本前提,双盲试验的对照组必须是同质的!

不要借口病人与病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就否认双盲实验。世界上确实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包括人。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有一次,皇帝让他解释一下哲学问题,莱布尼茨对皇帝说,任何事物都有共性。皇帝不信,叫宫女们去御花园找来一堆树叶,莱布尼茨果然从这些树叶里面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皇帝很佩服。这时,莱布尼茨又说:“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听了这番话后,再次纷纷走入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大失所望,因为粗粗看来,树上的叶子好像都一样,但仔细一比较,却是形态各异,都有其特殊性。这个故事揭示了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统一的物质世界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组成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不同个体各有其特殊性,但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有着普遍的联系,存在着许多共性。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有机的统一,不可割裂。
我们在搞双盲实验的时候就是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着的共性,同时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到人们对药物疗效的认定。在有可能影响药物效果的各个方面,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应该相同或相似,例如所有的病人都必须患有相同的疾病,或处于同一疾病的相同发病阶段。而且,新药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等各个方面也应该尽量相似。
你觉得还有其他方法比这样的双盲实验更可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29 15:17
用双盲试验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我实在难以认可,虽然这个实验号称目前世界上得到公认。可我认为,这种实 ...

统一的物质世界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组成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不同个体各有其特殊性,但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有着普遍的联系,存在着许多共性。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有机的统一,不可割裂。
由于病因的复杂性,药物也只能做到对大多数人有效。不能因为对个别人无效,就否认该药物的有效性。双盲实验就是为了找到尽可能大的有效性、尽可能少的副作用这样的药物。
许多中药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验,其有效性和副作用都不明确,只是凭经验治病,这样的中药怎么能让人放心呢?近几年毒中药事件层出不穷足以说明这一点。
如果一个病人牙齿痛,不应马上吃止痛片,应到医院检查一下,找出病因。一般来说牙齿痛,是否有长智牙引起的疼痛,或者考虑是口腔疾病引起的牙齿的发炎,是否有蛀牙,牙神经引起的疼痛。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对症治疗。如果是智齿,考虑是否能够消炎或者考虑拔除,如果是口腔疾病,看是哪方面的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有蛀牙,看是否是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27 14:08
请教一个问题,你知道屁是怎么形成的吗?
我没开玩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不妨从网上找找答案。 ...

你提到了“屁”的问题,倒让我想起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其中的“闻”,据说就是闻病人身上的“屁”,如果是臭的,中医就说你阴阳失调,该吃点药调理一下。当然了,没人会放香屁,那你也只好自认倒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9 16:30
你提到了“屁”的问题,倒让我想起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其中的“闻”,据说就是闻病人身上的“屁”,如果是 ...

呵呵
你知道么,西医至今没有搞清屁是如何产生的。不信你去网络上查查相关资料,肯定让你笑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6-29 21:00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9 15:47
不要借口病人与病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就否认双盲实验。世界上确实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包括人。 ...

我明确告诉你

双盲试验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我们按照试验流程,看看双盲试验为什么不可操作。

1、你要检验某种药物的有效性,那么你首先要明确某个疾病的病因,而且要确认试验药物就是针对该病因而开发,不然试验都无需进行,就可知道该药物无效。
     好了,现在问题出现了。医生如何找出几百个病因相同的病人?你如何保证这种筛选的准确性?

2、人与人之间接受心理暗示的程度差别很大。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不容易接受暗示,别人说什么,我总是会非常怀疑。而也有一些人,别人说啥他都信,非常容易接受暗示。同样是服用安慰剂,有些人服用了之后就有效果,感觉病好了,而对心理暗示反应弱的人,则对安慰剂没有太多感觉。
    那么好了,你如何吧容易接受暗示的人,与不容易接受暗示的人找出来?然后平均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去?你如何去分辨人接受暗示的程度?如何评级?
    假如你在这个地方没有控制,那么很有可能出现有60%容易接受暗示的人跑到了试验组中去,结果某药物明明是无效的,但是却被这60%的人当成安慰剂提升了疗效。

3、如果某个病本来就是有自愈能力的,你如何保证两组病人的自愈率处于平均水平?如果很不巧,在做试验的时候,自愈率高的人群正好给分在了一组,然后提升了药物的有效性呢?你或许会说,随机分组能解决问题。可实际上,随机分组也容易吧具有某种同样性质的事物分在一起。如同我们找三个人打扑克时,他们手上发到的牌几乎不可能是平均分配的,经常会出现三张一样的牌甚至四张一样的发到一个人手上。所以说,随机分组不能减少试验的漏洞。

4、再退一步,哪怕前面的3条都控制的很好,那么我就要问了,药物的有效性是70%。那么对于某位具体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你就能保证用这个药能治好病人吗?剩下的30%无效的概率如何看待?
    而且对于很多抗生素来说,有些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可能去年的这个药物研究出来时,药物的有效性是70%,而到了今年,可能连50%都不到。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

或许看到了这些具体的问题,你又会说。
双盲试验虽然有问题,有缺陷,但是依然还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为除了这个方法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研究药物的有效性。

那么我告诉你,药物是否有效,要根据具体施药环境、施药的对象具体分析的。我们不可能在抽象的环境下,空洞地谈某种药物的有效性。
你看大街上橱窗里一件衣服很好看,但是穿到你身上未必就合适,或者你看人家穿在身上好看,但是穿到你身上可能会很滑稽。衣服尚且需要量体裁衣,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何况是性命攸关的药物?

如果脱离了治疗对象,脱离了施药环,任何本来能治病药物都有可能变成毒药,危害生命。

而双盲试验,就是这样一种抽象研究药物有效性的方法,一种可笑的方法。

虽然人类暂时没有找到最好的研究药物有效性的方法,但是我敢肯定,双盲试验肯定是错误的,是不能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者无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29 16:30
你提到了“屁”的问题,倒让我想起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其中的“闻”,据说就是闻病人身上的“屁”,如果是 ...

对了,我倒是有一个经验。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放的屁都不会很臭的。如果放屁的时候出声音,那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肠胃功能好,身体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假如你哪天放了一个无力的屁,而且非常臭,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人的精神也会感觉倦怠。
我的这个说法是否有道理,你自己留意一下好了。

闻一闻放的屁的味道,确实可以体察身体的状况。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29 20:19
呵呵
你知道么,西医至今没有搞清屁是如何产生的。不信你去网络上查查相关资料,肯定让你笑死。 ...

是啊,中医都搞了几千年了,对”屁“这种东西,早就耳熟能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3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6-30 09:07
是啊,中医都搞了几千年了,对”屁“这种东西,早就耳熟能详了!

呵呵

一个有经验的机修工,听听机器的声音就能知道机器是否正常。
同样来说,一个有经验的中医,听一声放屁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29 20:45
我明确告诉你

双盲试验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我们按照试验流程,看看双盲试验为什么不可操作。

难道你暂时找不到合适的衣服,你就裸奔了?
双盲实验是目前公认的世界通行的做法,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离开了双盲实验,空洞的谈论药物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害的。中药未经过双盲实验,所以它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就备受争议。双盲实验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双盲实验虽然面临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临床试验中,一方面,如果新药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新药而对照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无效的安慰剂,那么心理因素就可能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为了能得到好结果,有意无意地可能会对新药组病人更精心护理或施加暗示影响病人,在判定疗效时,会倾向于更正面评价新药组病人,更负面评价对照组病人,只收集对新药有利的数据而忽视不利的数据等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在临床试验中还必须遵循“盲法原则”。如果病人不知道但是研究人员(医生、护士和数据分析人员)知道谁服用的是新药谁服用的是安慰剂,这是“单盲”,但是如果研究人员和病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则属于“双盲”。双盲是避免主观偏差的最好办法。在双盲的情况下,分组情况由第三方人员掌握,医生、护士在“盲态”下给病人使用药物或安慰剂,观察疗效和收集病人的数据,然后把资料交给同样处于“盲态”的数据分析人员去分析。只有在最后需要比较新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时,才会解除“盲态”,让研究人员和病人知道分组情况。有时候,通过其他方式(例如临床经验积累、仔细的观察)也能够发现药物的疗效,但是这样的发现往往是不可靠的,不足以得出科学的结论。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虽然不是发现药物疗效的唯一方法,却是能够确定药物疗效的最可靠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20:58 , Processed in 0.04386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