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26|回复: 84

转一好贴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我们丢掉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梁启超曾寄望中国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等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道德】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 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科举】  
 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千百年来的寒门就是通过科举跃进龙门的。从“乡试”、“会试”到“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让“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  
  今天私塾虽然零星地作为新闻存在着,但再也无法听见稚子朗朗的背书声了。在今日的价值取向之下,不具有实用功能的东西,孩子们兴味寡然。  

【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台阁?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离别之后读懂了它——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份检讨。我们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常常嘲笑它为何不走另外一条。它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之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出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恼。”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走遍了世界几大文明的发源地后回到中国时的感言(《今天我及时赶到》),值得我们反思和回味。  
无可奈何落去,似曾相识不来。该丢的都没丢,不该丢的都丢了——这才是最令人伤心乃至绝望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5-2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起!
西方文化有他们的长处,就是接受起来迅速快捷,比较容易了解,就像吃快餐。中国文化就跟中国饮食一样,种类繁多,花样繁多,讲究也颇多,做起来也麻烦,废功夫。而且功夫不到,做的不好吃的话,那同样的菜色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可如若准备工作做的好,功夫下得到,做的可口,那吃起来就是无比美味,让人回味无穷啦。这点,可是简单快捷的西方文化所不能及的。:loveliness:

[ 本帖最后由 火秋 于 2008-5-26 15: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

终于对我捐了这个月的收入被人骂SB有个解释了 呵呵  怎么感觉一下就伟大起来了捏
发表于 2008-5-2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武精神!
发表于 2008-5-26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当代中国丝毫不存古风~ 这种现象应该改善!
发表于 2008-5-26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起。
发表于 2008-5-26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湖秋水夜无烟

奈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
发表于 2008-5-26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慢谈世风日下
莫道人心不古
若还感觉心堵
菜根清水来煮

                                     ---个人读<<菜根谭>>感
发表于 2008-5-2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慢谈世风日下
莫道人心不古

若还感觉心堵
用王老吉消暑

                                  ---赈灾版.20080526,于anti-cnn首发.
发表于 2008-5-2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收了。

以前读过一篇叫《彻底失败的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内容有些偏激,但有一部分值得我们思考。


以下是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的摘录:


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陆定一说:“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六岁能文,我们一个也没有。难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智力退化了吗?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我国第一本语文教科书,第一课有8个字。到了“中华民国”,第一课只有一个“人”了。以后,教育学更发达了,第一课一个字也没有了,只剩下一张画。再往后,前五课都是一张画,到第六课才教一个字。”
陆老的结论是:“汉字并不难,难的是教育的理论体系,实在糟糕。必须冲破这个障碍,提出一套新的办法,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前人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然后才渐渐教他们读书。在这个集中识字的阶段,以教会儿童认字为主,至于每个字怎样讲,要求很低,怎样用,可以说完全不要求。这期间也开始教儿童写字,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一致,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这是传统的集中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

我想现在人们对于孩子大脑发育应该有了共识了,那就是,年龄越小大脑发育越快,接受能力越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前人教育儿童的方法比现今使用的方法要科学。教育改革不知道会不会考虑到这方面?


[ 本帖最后由 vivi_cn 于 2008-5-26 21:10 编辑 ]
发表于 2008-5-2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秋 于 2008-5-26 15:46 发表
好贴,顶起!
西方文化有他们的长处,就是接受起来迅速快捷,比较容易了解,就像吃快餐。中国文化就跟中国饮食一样,种类繁多,花样繁多,讲究也颇多,做起来也麻烦,废功夫。而且功夫不到,做的不好吃的话,那同样的菜色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 ...


快的东西自然味道差了很多..现在社会什么都要快快快,连吃饭也是快餐:L 现代人的味觉比古人差了很多,因为心不静,已经品不出食物本来的味道了.
发表于 2008-5-2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支持!
发表于 2008-5-2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什么都要快,讲效率,其实一味求快,我们忽略了很多东西,会营养不良、消化不良。我们应该要回归到传统文化中,寻找其中的精华,学习并继承起来,速度慢点,不要忽略了沿途的风景,那太悲哀了!!!
发表于 2008-5-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按照dl的逻辑,我们似乎也应该抗议汉文化被灭绝的cultural genocide了?
发表于 2008-5-2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快不是什么坏事,而且楼主说的这些中国是不是都丢了也是可以研究一下。简单复制传统恐怕值得再探讨,但是如何把东西文化融汇贯通应该比简单复古更实际。比如中国传统没有形成西方科学那种系统性,但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华都不具备成为系统科学的可能。
发表于 2008-5-27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一个学妹曾经很诧异地问我,“孔融让梨?孔融是谁?为什么要让梨?”我那分钟只想一头撞死了算了!(大三啊!)
发表于 2008-5-2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說, 要切戒, 不要凡是傳統都是好的. 要去蕪存菁, 用心篩選才成.
比如上面的任俠之氣, 在如今法治社會, 就要大大修正. 提倡的是法理道德, 不為不義不法之事.
但卻不可推廣任俠作為, 那就是把法律放到自己手中, 可能無法無天, 法官跟掌刑同一人,
這生殺大權多大呀?

科舉沒有的只是形式, 但中國社會卻依然是[唯有讀書高]的心態.
父母都拚命塞子女唸書, 而不是因材施教. 讓人盡其才.  
有些人是天生不是唸書的料, 但社會對唸書的重視, 使他們不得不陪著唸.
其實應就國家發展需要, 來決定大致上各類人材的培訓. 不要一窩蜂去搶.
專科及職能訓練, 總之是讓年輕人能有一技之長.
而且必須提倡"終生教育", 不是畢業了, 就是完成教育, 畢業後是自己獨自去求學
自己擬定課程, 人人可為我師, 師法古今人.  

習俗方面, 也是要與時並進, 許多事情, 不必一定在生活中保留, 不然博物館要來幹嘛?
現在科技發達, 可以用科技把一些過時的習俗, 記錄下來, 有影有聲的, 永不作廢.
一些迷信的習俗, 就不必讓它留下了.

詩詞文學, 是陶冶性情, 但卻不必須全民人人都會吟唱.
懂欣賞, 對大多數人, 也就足矣. 這些事情, 要講求性近.
就是燒一手好菜, 跟作曲填詞, 同樣都能是藝術. 沒有高低之分. 卓然有成, 各行各業都可以
不宜輕此重彼.

四書五經, 亦復如是, 那些學術專家們, 不應只從事專業的鑽研, 莫測高深似的
而是要把古人的思想, 看看那些能與今時價值觀互為補益的結合.
深入淺出的向一般人來介紹. 這才能提高所有人的素養.
一兩個尖子冒高一丈, 不如十三億人見識增多一分. 才是對國家有益的大方向.

野人獻曝, 但句句肺腑之言.
发表于 2008-5-27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最值得探讨的就是
“【道德】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

现代中国人都没道德吗?现代的孩子都忙的不要道德了吗?我真不认为这样的文章能称作“好文”
发表于 2008-5-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現代生活中, 電視電腦佔了小朋友跟年輕人的大部份時候.
相對看書時間就減少了.  跟我們小時候拿看書是消閒娛樂, 大大不同.

看書之中, 又有那許多的日韓動畫, 坊間小說來競爭
看好書, 有益的書的機會又再扣下很多.

作為成年人, 要是關心幼兒教育, 我覺得應另謀出路, 投其所好.
以電視及電腦的新科技作為媒介, 向小朋友年輕人灌輸知識
可以通過動畫, 遊戲軟體, 來教導小孩當年我們從書本得的知識.

在加拿大有個獲獎的電腦軟體, 是對人與人相處的遊戲.
具體我忘了, 大意是透過玩遊戲的方式, 讓參與者自己去認識生命之中, 那些才是重要的.
有點像十數年前日本帶頭那養電子雞差不多.
它有許多選擇, 分數各有不同, 但就讓人去認識自己, 如何跟別人溝通相處.

我想, 大陸人才很多, 也可以從這方面開發, 總比那些讓人沉迷的外來電玩好得多.
发表于 2008-5-2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小就玩FC长大了玩PCGAME。也没变成一个道德沦丧的人啊。把所有问题都归罪不良游戏是否有点武断了?希特勒应该是在FC出现之前的事吧?有证据证明玩游戏看电视就一定会使人道德沦丧吗?比如丢沙包和CS对人的道德影响难道真的有很大区别吗?

[ 本帖最后由 看吧 于 2008-5-27 15:3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10:13 , Processed in 0.05382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