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空气稀薄

[焦点关注] 人在欧洲看时局-海外留学感悟(134楼: 西方人对中国人饮食习惯的误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从头学起 于 2008-12-22 10:23 PM 发表
留英学生生活百态一瞥

一、留学生构成

英国以其英语优势和近代历史的优势,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不比去美国读硕士博士,要过那么多关,英国的留学政策相对来说非常宽松。目的也很明确,教育是一个产业,挣钱。留学生构成基本可以分为3类,高中本科、一年制硕士、博士或博士以上。

其中按人数来说一年制硕士占大多数,学费每年1万英镑,食宿大概4000英镑左右(基本苟活而已,6000以上可以还不错),录取毕业是宽进宽出(毕竟你好我好挣钱嘛),但是拿到优秀不容易。我个人的体验,就一年多时间与其说学知识不如说多点海外的体验而已,反正俺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语言和看当地风俗啦。中国硕士留学的主要构成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工作过几年的也有,但是绝大部分都是30岁以下。学费嘛主要是家里支出或工作后几年的积蓄,但至少要20 万RMB。英国可以打工20小时每周,所以很多学子也去打工补贴零花。硕士学子中有国内大富大贵背景的少,不多。至于毕业后嘛,基本上找不到工作,能找到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理工类的,理由嘛很简单,一是语言文化的隔阂很大,二是招你是为了挣钱,钱到了干嘛还给工作岗位呐,给本国人不好嘛。

来英国读高中的,如果是私立或语言学费每年1万镑,要是私立乘以X,所以能不能来和智力基本无关,只看爹妈如何,这些人有不少,香蕉人基本上指这些。唉。。。。。。共和国有啥不好,至于嘛。本科嘛,要录取也不能难,牛津剑桥难点,但,关键还是钱和背景的问题。英国的本科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主要是为本国人设计的,很综合和全面,大3大4和就业联系很紧注重动手能力,弱点嘛,英国学生普遍太糙(苏格兰更差),绝大部分只关心酒和性,完蛋,没啥大志向。精英们都在牛津剑桥呢,和穷人没啥联系(没有群众基础,嘿嘿)。在这里读本科的中国小孩的生活那叫一个¥……@#¥TMDSHCH,孩子无辜,父母。。。。呼唤国家制度!

博士以经济收入分3类,理工、文史、国家公派。理工博士生基本有奖学金,从项目里出,英科研基金欧盟基金等等。理工累呀,本国人除了真喜欢的,谁来吃这个苦尼,所以大批的空位置都被海外博士占领。人数上说,本国人占1/3上吧,再就欧洲、中国人,印巴次之,黑人很少。理工博士主要生源以优秀英国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为主。博士生活枯燥,天天实验室,压力很大,3到5年能毕业算很不错的。文史类,尤其是金融、法律、经济等基本没奖学金,不出效益自然不给外国人。在英国读文史类的博士生们相对比较苦,自己交每年1万镑的学费,而且不保证毕业,俺亲眼见到6个折了的兄弟,那叫一个。。。。第三类,国家公派,涵盖文理,生活费(650镑每月)和学费免。生活嘛介于前两类之间,因为没有在海外生活的经历,加上年龄普遍偏大(30左右拖家带口),日子比较封闭,但经济无忧,所以介于前两类之间。总的说来,博士生选取严进严出(毕竟和项目利益挂钩呀),而且工作量很大(至少5个硕士工作量以上),在加上海外学生语言的问题,能毕业的基本上都还说的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uvenlily 于 2008-12-23 03:35 AM 发表
既然从头学起说起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我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话题,除了你提到的,我补充一些我的个人经历吧,就局限在我待的欧洲大陆,不好意思,又是就事论事。另外,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侧重的都是对方比较好的方面,请不要见怪,出国留学,就是去取长补短的,再加上现在挑刺儿的占多数,我就来平衡一下。

先说说中小学,三个字,爽呆了。不是在玩儿,就是在学怎么玩儿,说得好听一些,叫寓教于乐,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放羊。不过,还是有可取之处,比如,我的同事孩子上小学,老师教环保,说到冬天尽量多穿衣服,少用暖气,于是举办了一次比赛,父母给孩子穿衣服,看谁穿得最多。第二天大人小孩起劲极了,最后的第一名穿了11套衣服,憋得脸通红。到了中学,还是一样,这一点比国内差远了,基础理论太差。不过实践方面做得不错,学生的动手能力都不错,我的同事毕业于一个普通中学,学校里有个很大的厂房,里面竟然还有机床,他在中学里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打了一整套家具,现在还被学校收藏着呢。

到了大学,这下糟糕了,前面光顾玩儿,到了大学就只剩下傻眼了。这里的大学头两年是基础,最难,考试不及格率非常高,一般第一年补考后只有30%-50% 的学生升入第二年,如果连续两年不能升入下一年级,就必须退学。我老板的儿子优哉游哉地度过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7门功课补考6门,后来就听说这位公子哥要重读一年级了。这里还有个传统,考试成绩是不公开的,但是是否通过,或者需要补考,这个是公开宣布的。所以每次期末考试后,放暑假前,学生们会集中起来,当众宣布学号,姓名,是否通过“Fail or Pass”,然后领成绩单。这个场面极具戏剧性,局内人和旁观者都心情复杂,难以名状。

说到学习,不了解国内的现状,也因为专业所限,不好比较,只举两个团队工作的例子。

一个是机器人简单动作编程,几个团队要么都是中国学生,要么都是当地学生,最后中国队全部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完成质量也很高。当地学生队有的很差,也有好的,成绩好的队不仅完成了老师规定的任务,还把设定的动作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很多组合动作。

另一个是自行设定任务并完成,老师特别规定团队必须国际化。其中一队7、8个当地学生,2个中国学生,成绩最好的当地学生做了组长,决定了做什么任务,然后开始。讨论时,中国学生还以为会分配任务给每个人,没想到什么也没有,等下一次讨论才发现,别人已经开始做了,还把做好的东西拿来继续讨论,这下阵脚大乱,东张西望间,任务已经完成了。当然,这一队是当时班级里成绩最好的,这一队里的当地学生也是班里最优秀的,这两个中国学生平时的成绩处于上等,只是在团队中因为过于谨慎,缩手缩脚,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表现的机会。


再说说考试吧,我自己参加过考试,也监考过,所以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

我记得国内考试题型很多,每次考试好几张纸,这里很简单,只有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最多三张A4纸。考试时间2-4个小时,我碰到最多题目的是20道选择题,2个小时,最少题目的是一道问答题,4个小时。对,你没有看错,只有一道题,而且还挺常见,一个科目,期末考试,只考一道题,或者2-3道题。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是两个字的感觉,抓狂!!!我在国内的时候,期末复习都会找老师划重点,套题目,一来二去就能知道哪部分内容考问答题,哪部分内容考选择题或填空题,这一招在这里可是一点都不好使。

一次考试的时候,所有中国学生在一道题上全部扣分,总共只有3道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最后的成绩有多令人沮丧。不过大家发现答案是正确的,于是结伴去向老师反映,结果老师拒绝改分数,理由是这道题的答案应该还包括作图说明,虽然大家的最终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图形说明是论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缺失就必须扣分。大家辩解道,问题中没有要求作图,老师拿出其他学生的答卷,结果都作了图。老师强调,因为欧洲的学分是可以通用的,所以更加要求严格,回答问题不仅要求答案正确,还要求论证过程完整,严密,有说服力,所以应该把能用的手段都用上。

最后再说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一次监考,10道问答题,第一题是,请在本科目范围内出一道选择题。当时,很多学生选择最后做这道题,看来都觉得有难度。后来我专门去问了出题目的教授,这个题目怎么判分,他说曾经在课堂上讲过,优秀的考题不单单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还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从头学起 于 2008-12-23 08:43 PM 发表
咱们就顺便侃侃,西方是如何做他们的百年大计--教育.

欧洲普通小孩儿初中以前,俩字,放羊。安全,吃好,玩好。家长和学校各管半天,放学后想找个保姆或补习班啥的,嘿嘿,大家别被表明现象蒙骗了,不是他们不想,是太贵,普通人家供不起,只好,放羊。。。。。再看德育方面,中国讲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父母养育之恩等等,小时候觉得是约束,但是大了呢就是做人之根本,道理很简单你不爱人哪来的别人爱你?这里的孩子(穷人和中产)没这个教育,这就为接下来打下伏笔。在看这里的精英家庭对小孩子的教育,俺的印象很深。一次到一个知名法律教授家做客,聊天问他孩子。他很自豪,3个孩子,一个钢琴家21岁开过独奏会,一个大三法律在牛津,另外在本地最后的私立高中。钢琴家?!敢叫家的不是从小就练,能叫家?那他的童年呢,不会放羊吧?!而这不是个例,俺见过的欧洲富裕家庭都是讲家庭传统的,小孩子从小必须上补习班的,德行一定要好的,看英王室,小孩子在奶奶面前就得规规矩矩。为啥富裕家庭孩子都和中国孩子一样没自由呐?嘿嘿,人在进入社会前就那么几年,别人不学,自然努力的孩子大了就有更强的竞争力!家族的传统,小时候不放羊,财力的供给,样样和大众育儿法不同,就是图以后的不平等竞争!为啥私立学校贵?!这就是原因。这里大众的孩子,嘿嘿,还MZ和RQ吗?但是在国内我们看到的西方对小孩教育的宣传是什么呢?放羊是好的,放羊有利于创造力,放羊是自由之本。。。。要如此,英王室咋不放羊呐?
再看初中和高中。

英国去年有一部获奖的连续剧叫做skin,电驴有下。演的很传神很表现他们青少年一代的迷失和迷茫。接上文的伏笔,小时候放羊没有德育教育,到了初中高中继续放羊的后果就是,迷茫,深深的迷茫。除了整天想性之外就是酒再就反社会行为,为啥?一代一代都这样,自然无父无母无人爱,小兽未长成初窥丛林不蒙才怪!越是穷人的家庭(包括中产)家长和孩子为零花钱和教育费用签协议合同在这里不新鲜,而且在17或18岁被提出家门早独立是社会大风气。这样的优点,早熟,啥也不吝,坚强,但是极端自私否则活不下去,而且不会有家庭的概念。这里的离婚率达到70%左右,这种教育方式就是伏笔和原因。那老了呢?老人的坟场之名不是虚的哦。再看富人的初中和高中,查查布莱尔,布朗的高中母校是哪里,看看家庭年收入在10万镑以上家庭的孩子初高中在哪里,都是私立贵族学校,大门一锁,嘿嘿,必须学习,否则,纪律伺候!那孩子看着叫一个懂礼貌好学习呀。呵呵,咋听着又和国内的孩子一样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金钱和家族面前呢? 富人占人口比例多少呢?平等?! 呵呵,国内有些对国外教育的宣传真的是别有用心!

大学和研究生

在英国能上好大学好专业的,家里都不差(牛津就是个例子)。大众的孩子们呢?和咱们差不多,当兵,技校,混着(相当多),呆着吃福利(以后展开谈这里和移民的关系)。回到大学和研究生,TNND,这帮孩子不是一般笨呀,哦,不对,不是笨,是根本不学!上大学,政府无息贷款撑着,有钱的家里供着,加上大学1,2年级课程设计基本就是放羊,俺最喜欢教1年级啦,看他们睁着可爱的大眼睛看着俺,期望的盼着俺说下课,回家抱小妞开派对呢!俺媳妇先回国回村儿里啦,俺也快了,俺会想念他们很白很白的眼神的。有好的没,有,真好,真好学,求实认真做学问的态度经常叫俺惭愧。好孩子呀,知书懂理,一问家里,嘿嘿,从小规矩出来的。人不规矩不成器,20多年的不等差教育出来的孩子们到了社会上,嘿嘿。是的,法律平等招工平等如何如何,穷孩子有文凭吗?是前20大学的文凭吗?是研究生吗?有好成绩吗?懂礼貌吗?有谈吐吗?有背景吗?有钱吗?嘿嘿,放羊放出来的都很有创造力,但,还是羊。


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个经常被人诟病呀,尤其在国外的学子经常有跟不上趟儿的苦恼。乍一看是咱动手能力不行,表达能力不行,团队精神不行,居然还TMMD有什么有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怎么怎么的的谣言,仔细想想,对吗?!!!别的欧洲国家俺不太清楚,但是俺知道在英国靠家里血汗钱出来的学子们都是不错的,学费贵生活紧吧,打打工又练语言又补贴,没啥不好,但这占精力呀;次之,语言不通,教育法不同,咱们的集成法和放羊法不是一个体系的,刚来不适应,正常!但俺看到的绝大部分学子都能坚持下来,同样的成绩和母语的学生比,俺觉得是大胜!再说成绩好的中国学子很多!在此不得不感谢国内的基础教育,否则就异乡,语言,经济这几样就撑不下来。至于,小组讨论作业方式不适应,很正常,俺也吃过亏,但是就一次,以后就好了。西方的培养的表达很多是为了表达而表达,说到根本点子上的很少,没有对悟性的培养,这是个很大的瘸腿。团队精神。啥叫团队精神,你就是团队团队就是你,牺牲精神是团队精神的最高层次。而这里的培养是尽可能的表达,想什么就说什么无论好坏无论成熟否,只要大多数的同意和个体发出的声音,而不在乎极少数的正确。在没有领导者的情况下,这里的大学团队培养的如何为自己在团队中“争食儿吃”!!!牺牲精神在这里是被否定的,中国学生能适应吗?不是不能,是没想到,人,居然可以这么自私的活,而且不这样就活不下去。TNND,俺想明白了这一点在硕士的时候就只找中国哥们合做啦,每次都是提前很多就完成,喝酒回来后看他们还没“MZ”的统一意见呐。日子久了,谁都不傻,好多小洋妞主动想加入俺们组,嘿嘿,行,但得听俺们的。最后俺们合作很愉快,人人都是好成绩。有此经验,俺以后教学生的时候,总是指定一个头羊,有人开始闹,但是在通过率面前都很开心,也不叫啦。呵呵。总之,我觉得不是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问题,正相反,是咱们培养的看重的是真正的团队精神。这里的大学教育,有形无神,不培养悟性只培养生存能力。但这一切是偶然的吗?神哪里去了?嘿嘿,被某阶层藏起来啦。为啥最好的大学就不如此,很有神,很有传统,剑桥、牛津、圣安德鲁是咋规矩学生的?!但普通人家孩子基本进不去吧?中国学生不可妄自菲薄,中他们自己给自己设的套儿。

总之,从小学到大学,看似西方教育重实践重表达如何如何,实际上是不等差教育。家庭背景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孩子的前途上。而全民皆知道“子不教,父之过”,“唯有读书高”的文化,中华老号,为此一家。为什么贫富之间、宣传和实际之间反差这么大?!“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阴面给自己人用上了呗,为的就是某阶层永远保持竞争优势! 资本家眼里连祖国都没有,会有自己人的概念吗?

社会主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跳舞的剑 于 2008-12-23 04:42 AM 发表
中外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只言其长,可乎?

原帖由 leuvenlily 于 2008-12-23 09:45 PM 发表
回应一下“跳舞的剑”的问题,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请予以指正。

1、我的发言只侧重展示国外的教育的一些实例,而且只限于欧洲,更精确一些,是西欧,没有涉及国内的教育,也不打算做比较。比较中外教育方式,这个话题太大,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国内就别提了,我离开这么多年,没有资格评论,国外我没有做过调查研究,对整体也没有资格总结评论。

2、我举了一些实例,确实是好的一面,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可。就像我上面说的,既然我出国留学,当然是要学习先进的地方。而且,这些例子如果你仔细阅读的话,应该没有夸大的地方,既没有贬低其他地方的教育方式,也没有刻意赞美当地的教育方式,只是一些我认为值得思考和学习的例子。如果你确实认为不可,请你具体说明,如果有道理,我会考虑修改。

3、我有几个疑问,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看到我写的西方,总有朋友要不由自主地和中国比较?没有考虑双方的具体情况,轻易做比较,并因此下结论,是否太草率?为什么总有朋友对我写的西方一些先进的方面感到反感?对方优秀的地方,并不说明你在这方面就做得差,对方差的地方,也并不说明你就有多优秀。了解对方,难道是为了做比较,知道别人比自己差,就心理平衡了吗?

(对于下面这段内容,我估计又会有人因此质疑我的立场,不过我觉得大家都是成年人,对看到的东西有自己的认识,见仁见智吧。我还是那句话,欢迎质疑)

确实,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有问题,可是,对照一下自己,我们对西方的了解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偏向?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全盘西化,完全摈弃中国传统文化”,现如今,我请大家再翻出鲁迅先生的文章,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在另一个方向有些矫枉过正了呢?

《拿来主义》原文欣赏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gloomygod在德国

原帖由 gloomygod 于 2008-12-23 09:47 PM 发表

确实,前些年国内对国外的教育宣传有失公允,片面性及诱导性过强.所谓素质教育的雏形或模板也许一开始就有误解.至少就我所见,普通德国学生学习还是很认真的,课业也重,挂科的后果非常严重.德国是以工业立国的一个国家,所以国内工业化水平非常高,这种工业化也映射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FH(Fachhochschule,国内翻译成应用技术大学)在这里依然拥有这么大的需求了.中国要真正走上自己特色的工业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是事实,没有必要回避,短板效应大家都知道,欠缺怎么办,换块长的就行了.每年国家公派那么多留学生,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leuvenlily 从头学起讲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是非常生活化的东西,从细节处了解西方也是一个观察角度,我觉得挺好.留学的人们并非都是崇洋媚外,更有甚者说出国留学的就是贪官的子女或是国内考不上大学的人,真是太有意思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要用人类的理性去思考问题好吗?近几年来中国学生的回国率越来越高,这说明什么,祖国的强大人人都看在眼里,同时更多的人选择走出来,除了经济上的进步,更多的人明白了取长补短的意义.中国人在国外为什么会更爱国?跳出框框看待问题是否会更清楚一点?至于那些出了国还诋毁祖国的人,毕竟只是少部分,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样的人留在国外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中国的幸运.从这点上来讲,在意识形态的宣传上,中国政府做的还很不够,要想从内部生根,单凭几个孔子学院是不够的.

有几位回帖的兄弟,暂且不论双方的观点对错,言谈上确实有欠风度.以中华文明作为中心的观点是没错的,但处理不好则容易矫枉过正.东西方文明在相互认知上存在着大量的误读,双方都在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对方,有地缘,历史上的原因也有政治手段的需要.中国要作为一个强国走向世界之巅,软硬件都是要兼备的.什么叫大国国民心态,怎样才是真正的自信,多了解些盛唐文化或许会有答案.现在的中国渐渐的强大起来了,国人中自卑以及由自卑引起的自负等现象正在逐渐消弥,中华文明的魂正在回归,所以更需要了解世界,无论欧洲美洲还是非洲,同时,让世界了解今天的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知道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人的思维有时的确相当可笑,可是为什么不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西方人的思维不是一样可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气稀薄 发表于 2009-1-26 07:11


这个家庭稳定的问题好像不大对劲。

我刚到德国的时候,2004年,德国的离婚率是70%(我的德语老师提供的讨论话题)。

后来,就接触到很多离婚的德国人,很多人就不结婚。

德国人有句话说,比起女人,他们更相信德国的汽车。

不过,我碰到了几个非常有家庭观念的德国人。我要是女人,也想找那样的。但是,离婚率是很说明问题的。

我一个同事,对他老婆非常好,最后,是他老婆离开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帖子了解了一些,一部分西方国家的现状,但个人的观察必然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只有多角度了解,观察,思考问题,才能接近现实,而这一点很不容易,保持独立思考的空间至关重要。非常感谢海外学子的大量生活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留个记号,没事时多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没有经历,所以就不参加讨论了

学习,持续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的移民融合问题

欧洲的移民融合问题日益严峻
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德国研究发现土人不想融入德国社会
据德国世界报 die Welt报道,
德国目前有1500万有移民背景的德国公民(德国总人口8200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移民国家.
根据研究报告,土耳其人是最不想融入德国社会的群体.
他们的生活局限在他们的生活聚居区.
来自非洲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移民也不想融入德国社会.
目前土耳其人是德国第二大少数族裔,人数达280万,第一大族裔是冷战期间东部阵营移民.
这是为什么呢,土耳其人抱怨德国人有排外心理,不平等对待他们.
而德国人则认为主要是因为土耳其人第一代50年前来的时候就想好要赚快钱.
没有想在德国长待.
这种没有想在德国长待的想法导致土耳其人第一代就隔离于德国社会之外.
而接下来的土耳其人也有样学样.
================================================
其实来德国旅游也觉得德国人挺热情的。德国是个让觉得越呆越冷的地方,这个民族的骨子里太冷酷了,可能日耳曼民族的历史有关。
土耳其和欧洲的矛盾其实也纠缠了上百年了,土耳其人骨子里也有文化上的骄傲感(谁没有呢?),他们的宗教和欧洲人也格格不入。
当相对来说,我其实更喜欢土耳其人,至少土耳其人没德国人那么虚伪。
==============================================
融入是双方面的,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就跟谈恋爱似的。
外国人想融入,德国人还得愿意接受才行。
刚来德国的外国人都想融入,但是时间越长越了解德国人,越不想融入,因为人都是有自尊的。热脸贴冷屁股的事谁都不会做。
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882576&extra=page%3D1

===========================================
联合国:德国存在敌视外国人的种族主义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抱怨说,德国联邦政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打击种族主义活动。此外,该委员会还指出,外国人在德国受到歧视,融入社会的程度很差。

德国增多的种族主义事件引起了联合国的重视。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批评德国联邦政府没有坚决地打击伤害外国人的暴力行动。该委员会周五(2008年8月15日)在日内瓦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尤其犹太人、穆斯林、吉普赛人和非洲难民近来成了暴力行动的受害者。

德国联邦司法部在对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这份报告做出第一反应时表示,德国政府将认真审查和评估委员会提出的建议。但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中的德国代表布丽吉塔ㆍ希弗克-埃勃勒女士同时强调说,德国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在德国贯彻欧盟的反歧视法,反种族主义国家行动计划已处于最后审定阶段,今年年底前将递交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

联合国专家们的报告指责德国至今不知道如何对德国是一个"非多民族国家"的说法做出解释。毕竟德国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有移民背景,百分之八的人口是不拥有德国护照的外国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想知道,这些族群是否参与了德国警察等公众服务部门的工作。德国政府的说法是,政府的目的是使带有移民背景的人融入社会,而不是同化这些人。

联合国的反种族主义专家们还指出了德国法律和政府使用的语言中的问题。此外,德国的刑法对带有种族主义动机的犯罪没有明确加重惩罚的规定。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说,根据德国的受害者赔偿法,暴力行动的受害者如果是外国人,得到的赔偿大都少于德国人。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报告还指出,德国的吉普赛人状况特别糟糕。他们在接受教育方面以及劳动和住房市场上受到亏待,在媒体中经常作为族群受到歧视。黑森州、巴符州和萨尔州的难民子女没有能全部进入小学学习。联合国的专家们人为,特种学校中移民子女的比例特别高是一个不好的征兆。而德国两年前开始实行的普遍平等法和伊斯兰会议则得到了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正面评价。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1849,3568832,0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耳其人在德国的口碑还算不错,因为土耳其的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努力工作,所以除了自食其力之外,还能为德国做出一些贡献,也不怎么捣乱。"

??????????????

http://de.news.yahoo.com/1/20090 ... -alarm-61556ad.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空气的工作。在西方生活的国人的话,是值得好好看看的。

祝大家牛年牛气冲天,祝祖国蒸蒸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leuvenlily mm来到AC
在这里给你拜年了

牛年新春,咱先不讨论太严肃的问题,在这里向你请教烧排骨的秘诀

比利时的ribs 4欧元一公斤,比我这里贵哟,我年三十买的,3.99欧/kg ...



空气稀薄 发表于 2009-1-27 06:41



4鸥/kg是最便宜排骨,真贵呀,可是蔬菜更贵,这几年把我这个食草动物硬生生改造成食肉动物

排骨秘籍

1、排骨切小块,飞水除血

2、调料:糖:醋:酒:酱油:水=1:2:3:4:5,量以没过排骨为准。

3、锅里放点油,排骨稍微炒一下,放调料,葱姜,大火滚了以后转小火炖,2小时左右,我经常忘了,不过我喜欢炖烂一些,差不多了就转成大火收汁即可。

祝大家新年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彩了!
去年在网友天地我潜水过一段时间,默默的跟着CAD大大的帖子,学了好多东西
看了这贴后,更深刻的感觉到,卧虎藏龙呵!!
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感谢!特别是西方“私”的诠释,让人折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31# 空气稀薄

续31楼,今天在德国之声看到一篇报道: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3977414,00.html
土耳其移民难融入德国

与其它在德国的外国移民相比,土耳其移民融入德国社会的程度较差。据柏林人口发展研究所周一公布的调查结果,即便是土耳其移民的第二代,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也表现平平。 融入社会最成功的是重新返乡的德国侨民。


柏林的这家研究所对各国外来移民,也包括持德国护照的德国归国侨民进行了调查。研究所并没有直接进行民意调查,而是根据联邦统计局现有的资料,用专门为移民融入社会情况制定的检测标准重新进行调查评估。这些标准包括移民的受教育水平,在劳动市场的就业机会或者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的状况等,如通过加入德国国籍以及与德国人通婚等形式。

由此得出的调查结果表明,来自南欧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的移民普遍能够很快融入德国社会。生活在德国的250万土耳其人是德国外来移民中的第2大族群,但引人注意的是,土耳其人尤其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低于其他外国移民。土耳其青少年中有30%没有念完中学,获得高级文理中学毕业证书的只占14% ,还不到德国同龄人相应比例的一半,而且低于所有其他外国移民青少年的中学毕业率。


根据柏林人口发展研究所的调查,土耳其移民在劳动市场上也是最不成功的族群。他们的平均收入最低,失业率也高于其他外国移民。


德国联邦政府移民融入事务专员博默尔称2005年移民失业人数之多是灾难性的。同时, 她谈到了联邦政府的移民融入计划。"提高移民的教育水平是促进他们融入德国社会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进学校上学,但是却不太会讲德语,上课他当然就会跟不上。如果家长不了解我们的教育系统,他们也就无法为孩子们进行辅导。所以我们在移民融入社会的计划中提出,必须注重移民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家长必须对孩子给与辅导。我们将竭尽全力,努力提高移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许多土耳其移民在其家乡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对他们融入德国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博默尔说,"许多土耳其人当年来德国时都不具备移民的有利条件。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极低。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上几年学,德国大约72%的土耳其人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 因此其子女也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


但是,德国土耳其-伊斯兰联盟负责移民融入德国社会问题的专员阿尔波加对调查结果持怀疑态度。土耳其-伊斯兰联盟是德国各土耳其社团组织的最大联盟。阿尔波加说,"该报告只强调了土耳其移民的负面状况。如果该调查以土耳其移民的成功案例作为基础,人们对土耳其人的了解将是另外一种情况。在各个行业都有许多土耳其移民成功的案例。他们持久的参与促进了融入进程。所以,我不同意调查报告中所介绍的土耳其移民状况。"


Sabina Matth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能做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做点好事,等到世界控制权落入我们的时候,让它们那些西方野蛮人一个一个去见它们的上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hongy23 于 2009-1-28 18:26 编辑

柏林墙真得倒了吗

竖在东西德乃至东西方人们心中的墙真的消失了吗

没有。 不然的话,AC就不会诞生并且如此的活跃了。

希望有一天,那些喜欢动武的人能够认识到战争中没有胜利者。生命才是最贵的。请不要玩弄他人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01:40 , Processed in 0.04114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