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80|回复: 204

为什么我喜欢明朝而不喜欢清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anlihutai 于 2009-5-23 14:30 编辑

我上学的时候一直只知道明清,明清,说什么都是明清,然后近百年的屈辱的历史,是我的内心感觉屈辱。

原本我就这么认了,但是偶然接触了明史,我顿足捶胸,原来真相不是这样的。

一个王朝都有富强的时候,我不喜欢吹,我喜欢看他的最后。

历史永远是残酷的,但是在他最后的时刻,这两个王朝的表现是完全的相反。

崇祯皇帝自从上台后,就一直想要力挽狂澜,但是他是一个没有福气的人,天灾不断的结果就是人祸不断,他在位的时间内,他每天废寝忘食的工作,远欲。他失败了,历史是残酷的,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他用自己的死亡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后退半步,没有退让半步,以死明志。

然而我们看看清朝呢?

鸦片战争后,日本和清都派出了留学生,为什么日本就成功了?为什么清朝就没成功?为什么造军舰的钱居然被挪用?为什么北洋水师的装备竟然有假?

为什么首都被攻破了,不选择死亡?

很多人说什么他没有选择。对,一个帝王没有选择自己怎么样的出生,但是他有权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的气节。

我不知道康熙所谓的下江南有什么好处?除了劳民伤财还有什么?那么多言官谁敢站出来指责?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因为袁崇焕挑战了明朝人的最高底线,那就是和谈,明朝人可以失败,可以家破人亡但是,就是不会和谈,去屈辱的接受战败。

清朝呢,今天一个条约,明天一个条约,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气节都去哪了,就知道卖土地求荣。

明朝曾经被清朝皇太极冲到了首都,但是明朝的做法是抵抗,是抗战。

清朝呢?只会逃跑。

为什么讨厌清朝,因为清朝的统治者,缺少作为一个王朝统治者的气魄与骨气,在面对国破家亡危局的时候,只有胆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5-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国人来说,气节很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天祥这样的人物能代代传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不是用来喜欢或讨厌的,而是一面镜子,告诉我们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从气节这一点来看,不知楼主如何看宋朝的末代君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从气节这一点来看,不知楼主如何看宋朝的末代君王们
耳冉子 发表于 2009-5-23 14:43

南宋灭亡前,有多少人投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重点,我不喜欢清朝的逼其他民族剃头留辫子和穿他们的衣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灭亡前,有多少人投海?
水墨山水 发表于 2009-5-23 14:45



幼帝是被人背着投海的,是臣子的行为。成人的君王们都做过什么了?千古一冤的岳飞又是生活在哪个朝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帝是被人背着投海的,是臣子的行为。成人的君王们都做过什么了?千古一冤的岳飞又是生活在哪个朝代?
耳冉子 发表于 2009-5-23 14:58


十万军民崖山投海。链接http://lsqunyinghui.5d6d.com/redirect.php?tid=2720&goto=lastpost
尽管今天的历史教科书,没有一丝影子,可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气节。

不仅是幼帝,是他身边的所有人。
明朝末年,崇祯也是自杀殉国。
那么宣统帝溥仪呢?他即位的时候算幼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以前,常有臣子烈于王。
可惜满清无人敢说帝王一句,真是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万军民崖山投海。链接http://lsqunyinghui.5d6d.com/redirect.php?tid=2720&goto=lastpost
尽管今天的历史教科书,没有一丝影子,可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气节。

不仅是幼帝,是他身边的所有人。
明朝末年,崇祯也 ...
水墨山水 发表于 2009-5-23 15:06


既然正史上没有记载,那此说法是否真实就存疑

貌似本人还有两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把杭州作汴州”是没错,还有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岳飞也是枉死的。
不过我觉得,南宋末年的朝廷和国家,仍然是有气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正史上没有记载,那此说法是否真实就存疑

貌似本人还有两问
耳冉子 发表于 2009-5-23 15:11


请你注意,我是说教科书不记载,不是正史不记载。
教科书都是为了各种主义服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一群文人敢轮番骂皇帝,你不思进取,你荒淫无度,你丢掉的失地都不要回来了,拿个杭州当首都了。
清朝哪个文人敢写这种反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史》第四十七卷末记述过这个说法,原文是:

“(德佑十六年)二月戊寅朔,世杰部将陈宝降。己卯,都统张达以夜袭大军营,亡失甚众。癸未,有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张弘范攻其南,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战。俄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樯旗遂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溃,翟国秀及团练使刘俊等解甲降。大军至中军,会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余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耳冉子 于 2009-5-23 15:59 编辑
请你注意,我是说教科书不记载,不是正史不记载。
教科书都是为了各种主义服务的。
水墨山水 发表于 2009-5-23 15:14



那教科书隐去此段又是出自什么主义?这个主义是否有利于中国利益?

看来这位是不愿正视本人的那两问了

本人还想加上一问,宋朝是个繁荣与孱弱形成极大反差的朝代的说法基本得到公认,那这种孱弱与君王有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那个《宋史》,您可以认可吗?
这都不行我就真没办法了。
你后面那两句话早就回答过你了,他们偏安于江南,朝野都对此不齿。
您去翻翻岳飞是南宋第几代皇帝的事情,灭亡又是什么时候,这都隔了多少代了。
这样也能影响南宋末年的殉国气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个问题,其实南宋也不是毫无作为,金朝的覆灭,是在元朝和南宋的夹击之下。
可是便宜没占到,却引入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150901.html
老规矩,给你个链接,里面有蒙宋夹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宋朝做法蛮xxx的,灭辽是金宋夹击,灭金是蒙宋夹击。
三国演义里都要三足鼎立,他们战略上却总是帮敌人做大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zling 于 2009-5-23 16:14 编辑

明朝亡与内,清朝亡于外。

若没有清朝后期的西方殖民入侵,清朝历史,我没有看到结束的理由。
若清朝遇到的外患,换成明朝,也不可能保证不是同样的结局。

明朝崇祯的结局,是他一手造成的,后金从没有对明朝的根本造成威胁。明朝也只是亡于农民起义。

自然灾害不是王朝灭亡的理由,灾害时相互的,后金的灾害往往更甚。国家越大,抗灾害能力越大,崇祯掌权17年,历史上我不知道有延绵17年的自然灾害。   灾害,更是人祸。

或许灾害只是加快了该灭亡的灭亡的速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0 05:16 , Processed in 0.05154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