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53|回复: 252

自己尝试做的汉服课件(汉服知识,礼仪,节日&祭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unyuhua01 于 2009-6-15 16:34 编辑

自己是服装设计班的大一学生。



弄好了就做成PPT   

总共3个部分   
1汉服,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关系
2礼仪
3节日&祭礼


------------------------------
简介剃发易服,和汉族现在没有民族服饰而遇到的尴尬及复兴汉服的原因。(上课讲。不写出来了)
文章《最佳民族服饰奖与没有民族服饰的民族》


朗诵《你祖先的名字叫炎黄》
http://www.tudou.com/player/outside/beta_music.swf?iid=3063374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登上那古老的城墙,抚摸着泛苔的柱梁,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溟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汉服

一。什么是汉服
1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直至明末清初剃发易服前,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2汉民族服饰

3汉服是个体统完备的体系,分为首服,体衣,足衣。从功能上分常服,礼服。从裁剪成衣的方法,分为衣裳,深衣,通裁。

4功能:传统节日,活动,祭礼,礼仪,聚会,或张显自己民族特色的时候穿着,并非取代现在服装。


二。汉服运动简介

      汉服运动的参与者认为汉服运动是西历21世纪初在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汉族人大国思想觉醒的背景下,以青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满清统治前中国人服饰为出发点,借此复兴华夏传统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运动。

      汉服运动是民间发起的草根运动,主体参与人群以79后、80后和部分90后居多(90后正在逐渐的增多),中坚力量是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生和初中、高中学生。也有不少受周围亲友影响的少不更事的儿童及成熟、稳重的中老年人加入。确切的说,汉服运动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的传统文化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来试图影响大众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其活动场域除组织及讨论活动计划的互联网外,多为大中城市所在的高等院校、具传统意义的事业单位、景点、公园等。 

  参与者认为,汉服运动是当前时期,华夏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形式之一。
节选自百度百科“汉服运动”
http://baike.baidu.com/view/732492.html?wtp=tt



汉服介绍

  
上图为我对常见汉服的划分,可能略有错误
裁制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

衣裳
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后世男子的服制由于后来出于行动方便的内在缘由逐渐向一体式发展,而不需要太多活动的女子,则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的衣裳制——不知道这样的思考有没有道理。


深衣
上下连裳的服制也称为“深衣制”。为了恪守上下分开的服装制式,特地分开裁然后再连成一体。深衣之名,唐孔颖达著《五经正义》中释义为:“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起源于先秦,虽然是一件长衣,但华夏先民在裁剪时是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再缝成一体,以表示对传统法度观念的尊承。


通裁
由于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行动不便,汉服男子的制式从衣裳发展到深衣,而分开裁剪再拼接还是觉得麻烦,于是又发展成了上下通裁的长衫。在东汉,已开始有了上下通裁的长上衣,叫做“长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长度方面当时还没有定制。


--------------------------------
衣裳
儒裙:儒即短衣,裳为 裙


齐胸儒裙





袄裙:上衣多为琵琶袖,收袖口,有袖缘,领子也有加护领。这种衫袄多配以百褶裙和马面褶裙。但明代的衫袄也有不
加护领和袖子为直袖的样   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半臂
中国隋唐时期妇女服装。又称半袖,一种半袖上衣。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唐代女装中极为常见的新式衣着。这是一种短袖的对襟上衣,没有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半臂的衣领宽大,胸部几乎都可以袒露出来。唐代妇女们穿用半臂时,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像今日的短风衣一样。在唐代,半臂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
  半臂的兴盛时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后便有了显著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唐代前期的女装与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女装大多窄小细瘦,紧贴身体,袖子也细窄紧口,适合在外面套上半臂。唐代妇女爱穿窄瘦服装的风气,恐怕仍然是北朝胡服流行和境外异国风俗的影响。 唐代妇女穿的胡服主要是袍衫和靴裤。外着翻领对襟的窄袖长袍,或者穿圆领窄袖襕衫。下身穿长裤,足登靴鞋,腰束革带。





齐胸儒裙+半臂


短褐(短打)
短褐是古代汉服的一种,是对古代穷苦人穿的一种衣服的称呼,短褐,又称“竖褐”、“裋褐”。
  1.这里的“短”不是长短的意思。“短”“竖”“ 裋”三字同音,都读作“shù”。“短”通“ 裋”,“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竖”也有童仆之意,因此“竖褐”也称童仆之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衣
深衣
曲裾
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
单绕(做出来的没见好看的。所以借用赤壁里的图片。这件做的真的很 正)

较常见  的双绕

直裾
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制的一种,上下连裳。深衣按衣襟绕襟与否分为直裾、曲裾。裾:衣服的大襟。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及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 要模式。



补充:直裾与吴服(和服)区别
绝部分都相同。
区别:1和服拘谨。直裾宽松
        2和服要带,直裾要带
        3和服震袖,直裾广袖
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是指根据朱熹的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深衣,直领(没有续衽,所以类似对襟)而穿为交领,裳幅皆梯形。朱子的影响很大,日韩都是在朱子制度的基础上制作的,或严格执行,或加上续衽。明朝则提出了更 多解释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裁
直身(无文字描述)
直裰
和尚道士穿的除了法衣外,其实全是普通汉人穿的服装,所以明朝灭亡外,普通人穿的直裰就作为宗教服饰被保留了。
  直裰的特征是:
  1、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或者像深衣一样。
  2、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
  3、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可加内摆(定陵道袍),或加外摆(《明宫史》所谓直身)
  4、两侧可开衩,可不开衩。一般都要打褶子,前後的两边都打褶子,共四处,每処两褶。
  5、是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减规则)
  6、系扎的腰带络穗、绦带。
  7、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8、明朝中後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
  9、只有男士  穿

襕衫
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襴为裳,故称。“襕衫”,《宋史·舆服志》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圆子生、州县生服之”。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多为宋明时期学子所穿着

翟衣
翟衣在周代被确立为中国古代后妃命妇的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到明代都是中国古代后妃命妇的最高级别的礼服。翟衣,根据细节不同分为“袆衣、揄翟、阙翟”三种,合称“三翟”,李氏朝鲜也有翟衣,是从中国传 入的。 
 
---------------------------------------------------------  --
褙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nyuhua01 于 2009-6-15 16:34 编辑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第二部分  礼仪
婚礼(周,唐,明)
共工滔天 摽有梅 士昏(婚)礼(周制)
礼不仅仅是我们的民族记忆,更应该是我们民族之根。服章之美,怎能没有礼仪之大的依托?礼的卑己尊人、礼的长幼有序,礼的严密规范,是我心目中理想华夏社会的要素,而庄重、典雅和质朴的周礼将这些礼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至。

“ 周制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很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杂耍般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携手而入洞房——这是具有汉民族性格特质的优美仪式;昏服也不是大红大绿,新郎新娘都穿着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整个仪式宁静安详,没有悲伤。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代表着纯正的、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亲迎
出 阁
现场布 置
走道
玉礼器
喝酒用的爵,合卺用的耳杯和同牢 用的碗筷
一 角,琴和爵弁

入席坐定

"媵、御沃盥交。"
华夏民族注重清洁,同牢前要先沃盥,净手洁面。媵与御相互交换:媵为新婿浇水盥洗,御则 为新妇浇水盥洗。

揖 妇,即对筵,皆坐皆祭

同 牢开始
向赞者行礼

“赞尔黍,授肺脊;皆食,以湆酱,皆祭举、食举也。三饭, 卒食。”赞将黍移置席上,并把肺脊进授与新婿新妇。新婿新妇就着肉汁和酱进食,二人一起祭举肺,食举肺 。取食三次进食便告结束。

“赞洗爵,酌酳主人,主人拜受,赞户内北面答拜。酳妇亦如之”
赞洗爵,斟酒请新婿饮酒清口安食,新婿拜而接受,赞在室门之内面朝北答拜。又请新妇饮酒安食,礼节如上。。。

“三酳用卺,亦如之。”第三次饮酒,以卺酌酒,新婿新妇合卺而饮。。。饮半卺杯交换而饮尽。余礼仪节与第一次相同。
合卺

解缨
“主人入,亲说妇之缨。”
礼成,见舅姑



成人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直至明末清初剃发易服前,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

我就不明白了,清朝老百姓穿的,和汉唐时没什么区别的短打扮叫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盛装穿起来很严实,估计会热死。。。有没有夏季比较透气的服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nyuhua01 于 2009-6-15 16:47 编辑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直至明末清初剃发易服前,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

我就不明白了,清朝老百姓穿的,和汉唐时没什么区别的短打扮叫什么呢? ...
师子吼 发表于 2009-6-15 16:35



清朝私藏汉服  是要满门抄斩的。  你晓得剃发易服死了多少人吗。


汉服交领右衽(文明野蛮的分水岭)。而非厂字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私藏汉服  是要满门抄斩的。  你晓得剃发易服死了多少人吗。
yunyuhua01 发表于 2009-6-15 16:44


就知道推广汉服的有这个传统。

你说说看,清朝民间都从哪些衣服换成哪些衣服了,私藏“汉服”会被处死,是指哪些“汉服”,包括不包括农民干活儿穿的短打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9_344:}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幅图,我终于明白了,凡是衣服,都可以叫“汉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知道推广汉服的有这个传统。

你说说看,清朝民间都从哪些衣服换成哪些衣服了,私藏“汉服”会被处死,是指哪些“汉服”,包括不包括农民干活儿穿的短打扮。

---------------------------
全部。任何。

除了丧服。(生从死不从)

活着的时候不能穿汉服,死后穿自己的民族服饰入葬。
--------------------------------

这贴你可以看下  你就知道了

初接触汉服的同胞应该了解的一段历史:我们的民族服饰是怎么消失的
http://tieba.baidu.com/f?kz=24418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nyuhua01 于 2009-6-15 18:03 编辑

原来2小时后就不能改啦啊~

随便找了个。连文字介绍都没

笄礼

迎宾



主宾


主宾、有司、赞




笄者父母宣布笄礼开始



笄者出见宾客




正宾盥



赞为笄者梳头





初加





笄者更衣,出,一拜父母养育之恩




父母告诫


二加




笄者更衣,出,礼宾客



二拜师长教诲之意



三加












笄者更衣,出



与宾客展示



三拜黄帝及夫子像


醮子、字笄者曰:彦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nyuhua01 于 2009-6-15 18:08 编辑

找到的另一场


夏門首次笄禮


漢服:襦裙,曲裾深衣,大袖禮衣




笄,釵,冠

先祖:軒轅黃帝


醴酒


開禮----
贊者洗手


笄者身穿采衣入席


赞者梳頭:將梳去其童真幼稚,理順她將來成長之路,祝願她今後人生之路順暢無阻




有司奉上木笄

初加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初加成


壹拜:壹拜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色淺素雅的襦裙,象征著豆蔻少女的純真


二加銀釵:銀光澤柔和明亮,富延展性,象征少女的清麗柔美


觀禮,感受人生成長之路~~~~


高雅的主賓


漂亮的觀者們




二拜感谢师长教育之恩


加二曲裾深衣,在選料與紋飾配色方面都體現出花季少女的明麗,大方


三加釵冠


高贵美丽


襦裙,曲裾深衣,大袖礼衣,全俱在身,配之钗冠在头,汉家女子的雍容华贵尽显


三拜轩辕黄帝。抒爱国之情,壮民族之魂


行醮醴







取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nyuhua01 于 2009-6-15 18:38 编辑

        明制冠礼操作方案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礼记 冠义》
冠礼是象征成年的人生重要礼仪,汉服滇韵参考《礼记》、《朱子家礼》、《大明集礼》等相关典籍复原整理明制冠礼的主要服制和仪程,力求完整、严谨、规范,同时要体现华夏传统礼乐文化精神。但对一些今天不太适宜的程序也有所删减,例如占卜等。详情如下:

一、物品:
1,
冠者服饰:短褐一套(童生服),中衣一件,深衣一套(含幅巾、大带、络带),襕衫一套(含垂带软巾),九品公服(官袍)一套(含圆角幞头、革带、牙牌、笏),布鞋一双,靴一双(或简);
2,
其它物品:案桌一张(或含桌布),长桌三张(或含桌布),琴桌一张,椅子一把,香炉一个(含线香一盒,蜡烛两支),孔子像一幅(或天地之位一座),席子一张,坐垫若干,红布若干,盥盆一个(含毛巾一块),栉(梳子)一把,网巾一条,黄酒一壶(含酒杯若干),肉干一盘,扩音器,话筒等。

二、人员:
1、主人一人(男:着深衣或直裰;女:着大袄或襦裙);
2、正宾一人(男:着深衣或直裰);
3、冠者一名(着童生服);
4、执事四名(男:着深衣;女:着大袄);
5、乐工一名(女:着大袄或襦裙;含乐器);
6、赞者一名(男:着深衣或直裰);
7、观礼者若干名(着正规汉服{曲裾除外})。

三、仪程
(一)陳服器
1、参礼人员整理衣冠就位,服装器具陈列整齐(请参考示意图);

(二)戒賔
1、执事甲上香,主人面案桌一礼三拜,乃告曰:__(名)__(名),年__矣,将以今日加冠於其首,乃速賔某以始卒冠事,庶幾臨之,謹告!
     2、正宾至大门口,主人出迎,双方互行揖礼(时揖,{同族天揖})。主人告曰:__(名)有子__(名),今日将加冠於其首,願吾子之教之也!宾对曰:__(名)不敏,恐不能供事,敢辭!主人:“非先生不能为!,正宾:“诺!

3
、宾主至堂,冠者出厅面西拜正宾(天揖稽首)。赞者白:請行事!”,乐工奏乐。

(三)加冠幞頭祝辭
     1、冠者即席面西而坐,宾主互行揖礼(时揖),归位(正宾立于西阶上,主人立于东阶上);
     2、正宾揖冠者(土揖)盥手(执事丁配合)入厅为冠者梳头戴网巾(执事甲配合),冠者拜谢(稽首),正宾还礼(土揖);
     3、正宾降西阶一级,执事丙执幅巾于西阶升一级授宾。正宾执幅巾至冠者席前,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徳,夀考維祺,介爾景福!乃跪为之着幅巾。冠者拜谢(稽首),正宾还礼(土揖),兴,复位;
     4、冠者兴,入房易服:中衣、深衣、大带、络带(执事甲配合),出房,即冠席;
     5、正宾揖冠者(土揖)盥手(执事丁配合)降西阶二级,执事丙执帽(垂带软巾)于西阶前授宾。正宾执帽至冠者席前,祝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徳,眉夀永年,享受嘏福乃跪为之着帽(执事甲撤巾)。冠者拜谢(稽首),正宾还礼(土揖),兴,复位;
     6、冠者兴,入房易服:襕衫、革带(执事甲配合),出房,即冠席;

7
、正宾揖冠者(土揖)盥手(执事丁配合)降西阶三级,执事丙执幞头(乌纱帽)于西阶前授宾。正宾执帽至冠者席前,祝曰:以嵗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徳,黄耉無疆,受天之慶!乃跪为之着幞头(执事甲撤帽)。冠者拜谢(稽首),正宾还礼(土揖),兴,复位;

8
、冠者兴,入房易服:公服、革带,牙牌、笏(执事甲配合),出房,即冠席;

(四) 祝辭
1、执事乙斟酒一杯,正宾至酒席前取酒,至冠者席前祝曰:爾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夀考不忘!冠者拜谢(稽首)饮酒,正宾还礼(土揖);

2
、执事乙执馔至席前,冠者象征性食用,再次拜谢正宾(稽首),正宾还礼(土揖)复位;
     3字辭
冠者兴,离席立于西阶東南,正宾下西阶面向冠者,字之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__,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冠者拜谢(天揖稽首),正宾还礼(土揖)复位,冠者兴;

(五)冠者見拜
1、冠者至东阶前拜见父母(主人)亲友,按辈份行礼(对长辈天揖稽首,对同辈时揖{同族同辈天揖});父母亲友还礼(长辈土揖,同辈时揖{同族同辈天揖});

(六)醴賓
1、冠礼成。正宾请退,主人请宾醴:“先生请醴馔!,宾辞:“__(名)不能饮,敢辞!”,主人固请:“先生不必客气!”,宾:“诺!”。执事乙执酒馔至正宾前,宾象征性饮馔,告退。主人酬宾及賛者执事乐工以币(红包)多少隨宜,乃拜謝之(或简)。

(七)謁廟
     1、冠禮畢,主人以冠者見於祠堂,告辭曰:__(名)之子__(字),今日冠畢,敢見!冠者案前焚香,一礼三拜而出。






明制冠礼仪程图解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 ——《礼记·冠义》


汉服滇韵参考《礼记》、《朱子家礼》、《大明集礼》等相关典籍复原整理明制冠礼的主要服制和仪程,力求完整、严谨、规范,同时要体现华夏传统礼乐文化精神。但对一些今天不太适宜的程序也有删减,例如占卜等。详情如下:

墨池



双绝轩



备礼(赞礼 赞冠).


备礼(厅).


备礼(乐工 事冠)




备礼(事盥 主人).




冠礼开始



主人告冠



正宾至大门



迎宾至堂


为冠者梳头



加网巾



正宾盥手



于三阶取幅巾


一加祝辞


加深衣


于二阶取帽
(缺图)

二加祝辞



二加帽




加襕衫



归位



于一阶取幞头


三加祝辞


三加幞头


拜谢正宾



加公服



醴 祝辞


啐酒



出厅



字辞


见拜亲友



主人醴宾



饮馔



送宾


谒庙



四拜


合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占一楼

这贴是我注册帐号。潜水1年多的处女贴。。。别歪的太厉害哦
yunyuhua01 发表于 2009-6-15 17:19


两个小时后就不能修改了,除非版主给你开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凡是衣服都叫“汉服”,我也就原谅他们了。

楼主是个妹妹吧?你还是个学生,应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汉服”虽然时髦,但很明显是个制造出来的东西,你完全可以用心整理一下资料,名字叫华夏衣冠、现代古衣装都行,自己起名,别学他们时髦,没什么意思。再有不要提什么剃发易服,跟你介绍服装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当然了,如果你宣传的就是现在说的这个“汉服”,那恐怕剃发易服被你当作要讲的亮点了,哈哈。其实这是挺恶心的东西,不讲更好。

民间的短打扮,就是农民樵夫什么的干活儿穿的东西,清朝和前朝没什么大差别,甚至和秦汉的差别都不大,别听鼓吹汉服的人折腾来折腾去的。文官和士族的衣冠变化很大,但民间老百姓向来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真的民族脊梁是他们。但历朝历代都有这个毛病,文人士族总把自己当成民族的代表,实际上,老百姓才是真正承载文化的生力军。“汉服”的非平民化,一直都是它的问题,推的都是上流社会的衣装,想想看,一个村姑是穿上面图里的这些衣服的吗?而农民、普通老百姓占汉族人的多少,我想谁心里都能有个估算。拿百分之十的人的衣服代替其余百分之九十的人穿的衣服,虽然看着华丽,它真的是客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占楼没有用,过两个小时就不能再编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虎虎 于 2009-6-15 18:01 编辑

汉服消失?
我家乡的绝大多数人家,祖辈都是明代朱元璋时期从南京发配过去拓疆屯田的,所谓“剃发易服”可能在大城市里面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清统治者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我们这一带百姓六七百年来穿的都是楼主介绍的“汉服”,直到了解放后物质极大丰富,才有了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CARE PPT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16 14:14 , Processed in 1.75126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