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读书频道----尽享财经智慧 (1) (重磅推荐) 做有钱的自己 94页1955楼 ☆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 92页1916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节:自  序(3)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中国财富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有人说财富管理就是“赚钱”,其实不然。“赚钱”更多注重进攻战术,而财富管理更像是防守反击战术。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应该学会在球场上找对位置,观察机会,而不是总是跟着球疯跑。

  从财力上看,中国人已经有能力对国外奢侈品进行“扫货”式的购买了,但在对风险的认识上,居然现在还有很多人天真地说:买××肯定不会亏,因为政府不会让它跌的。荷兰人经历过郁金香泡沫 ①,英国人经历过南海泡沫②,美国人经历过大萧条③前的疯狂,日本人也经历过泡沫的大喜大悲。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没被资产泡沫烫伤过,但这不代表我们永远不会被烫,或一旦被烫不会受伤。即使不预测将来,至少我们也应该为自己多准备几副手套,比如分散投资,调整心态,甚至培养下一代。

  ①郁金香泡沫:16世纪,郁金香引入西欧,不久,引起人们的狂热追捧。

  17世纪初期,一些郁金香珍品被卖到令人咂舌的高价。1637年,泡沫破裂。——编

  者注

  ②南海泡沫: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经济繁荣。南海公司在这一前景下

  被人热捧,股价飚升,市场上旋即出现了一系列浑水摸鱼的“泡沫公司”。为规管

  这些公司,英国议会在1720年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应声而落,很多人

  血本无归。——编者注

  ③大萧条:指1929~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编者注

  XV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1)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第一课理财前的问题

  如果把中国比做一棵千年老树,那最近30年所发生的一切就 像是老树在一夜内魔幻般重长新枝,重发新芽。我们现在习以为 常的一切在30年前(甚至是15年前)是如此挑战我们的想象力: 当时很难想象我们能买得起车,想吃肉就能吃到,一个月的收入 就能买到彩电,能坐飞机,出国只是为了玩…… 但财富是流动的,当我们很快习惯拥有财富后,有没有问 过自己一个问题:该怎么管理这些财富,能冒多少风险,想再赚 多少钱?本课的问题是理财前必须要回答的,只有明确了这些问 题,才能延伸到理财的具体操作。

  越富越要保守

  有一次,我有一位在财经界工作的朋友去江苏作报告,会后 有位女企业主问他接下来做什么能赚钱,他反问一句:你有没有 想过为什么赚钱?那位女士沉默一会儿,居然哭了。她觉得这几 十年来她不断为家人、朋友、员工打拼,但从不知自己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人之所以想不断赚钱,是因为潜意识告诉你钱不够花,或者 不知道需要多少钱才够。我身边有不少富豪朋友,他们只要不刻 意追求奢华,一年日常开销几十万元已经绰绰有余了。所以最需 要的是想想到底需要多少钱。 如果从整个人生的角度衡量,理财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述:现有资产及未来升值+未来总收入=未来总支出

  也就是:现有资产×( 1+r)n+未来总收入=未来总支出(其中 r为资产收益率,n为剩余生命年限)

  等式平衡了,人生也就幸福了。

  让等式平衡有很多招,既可以调整左边,也可以调整右边,比如:提高资产收益率 r,在n年复利的作用下,每提升 1个百分点,对未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这意味着需要更多激进的投资,比如提高股票资产比例、频繁买卖甚至使用借贷杠杆,承担更多风险或亏损。

  或者提高未来总收入。方法有很多,读书进修、换工作、与豪门联姻,甚至培养下一代赚钱 ……

  或者降低未来总支出。如果你相信自己只是个中产阶级的命,而梦想又是拥有蒙特卡洛的别墅游艇,不如调整梦想,减少等式右边的未来总支出。

  对目前已经有巨额资产,已经可以满足未来所有开销的人来说,你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有意识地降低资产收益率,减少风险,保全资产。因为你的钱已经够花了,此时的首要目标是战胜通胀,无须为了高收益去承担不必要的亏钱风险。如果有项投资,成功可以赚 200%,失败只亏 50%,我想比尔 ?盖茨一定不会把身家都砸进去,因为他已经没必要冒这样的风险来改变命运了。这就是为什么理财时越富的人越要保守。

  所以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依靠购买高收益率的投资品种赚钱,而是通过调整保持人生等式的平衡。因为得到高收益率是有代价的,比如可能给你带来亏损、紧张、家庭不和谐等。

  对不同的人,法则是不同的。对于财富总量小于未来总支出的人,你需要提高资产收率,增加收入,或者降低开支预期,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 “开源+节流”。但对于财富总量已经大于未来总支出的人,你需要的是守住江山。无止境的攻城略地总有一天会让你的帝国轰然崩塌。

  努力赚钱还是努力管理赚回来的钱

  理财上有三类人:不理不睬型、牛角尖型和全面管理型。

  不理不睬型: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理财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企业家理财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大量民营企业家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把企业和自身资产积累到了一定规模,但在危机下,他们却显得脆弱不堪。于是他们开始反思是否转型作投资,这时他们发现,

  自己以前一直忙于努力赚钱,却没有真正管理好赚回来的钱。

  很多人不懂得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方法。比如公司存在活期账户上的

  1 000万元,如果用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每年可以为公司多贡献一辆不错的轿车;或者一味担心长期通胀,却不知道买点黄金;又或者平时花在学习理财上的时间很少,只凭喜好和习惯理财。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理财的全部内容就是买房子,他总共有 30套房子,其他投资几乎没有。他一边觉得现在房价偏高,一边还在买房,买房已经成为他的投资习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2)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牛角尖型:学习理财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大的结构学好,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更细的知识。就像学功夫,不应该跳过蹲马步这些基本功,而直接学 “六脉神剑”。我认识一位初涉股市几个月的女士,某日股市暴跌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感觉这是下跌的第几浪。我赶紧求饶,说波浪理论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需要大量的经验,且往往事后才看得出来,我自己实在不太懂,并奉劝先关心经济金融形势可能更重要。

  一个初涉理财的人,应该先学各类投资品种的基本知识、资产配置技巧,熟悉一下经济学原理。这样才能 “见木又见林”。

  全面管理型:还有一位企业家 T先生,他就比较逍遥。房地产、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艺术品投资都找了业内知名机构的专业人士做顾问,每类人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并帮他选择相对更优的品种。他只管资产配置,和几个信得过的专家讨论决定哪块资产投入多

  少比例,具体品种交给顾问决定。

  跑了很久以后,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的方向是否依然正确,是否需要充电,或充什么电。很多企业的毛利率只有 0%左右,如果理财能有 10%的收益率,且不用像办企业那样辛苦,是不是更值得花些时间呢?

  理财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光股市的技术指标就能写好几本书了,那么我们应该先学些什么呢?对大多数时间有限的人们来说,应该先学大结构、大框架。比如:

  ●如何评估自己。

  ●各种投资品种的特点(如何评估投资品种)。

  ●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经济和金融的基本原理。

  ●基本的投资经验和技巧。

  ●如何选择理财师和理财产品。

  ●如何获得并筛选信息。

  多数人总是先处理紧急而不重要的事,而学习理财知识却是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往往被忽略。所以请多花些时间学习,毕竟你自己才是财富增值的第一责任人。

  估计无论年纪大小,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恐怕从没花过一个晚上,系统全面地想过以下这些问题:

  ●自己退休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维持这样的生活需要多少钱?

  ●现在的积蓄加未来的收入是否足够达到目标?

  ●如果达不到目标,那投资收益率要达到多少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维持这样的收益率需要投资什么品种?

  ●自己是否具备投资这些品种的能力?

  ●怎样才能具备相应能力?有没有替代方案?

  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理财就像是没有目标的行军,容易偏离方向,误入危险地带。所以在开始投资以前,必须要先弄清这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8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3)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理财不等于发财

  电影《魔戒》里有个小怪物,一路跟着主人公弗拉多,一会儿变成好人,希望代替铲除恶魔,一会儿又抵制不住魔戒的诱惑,变成坏人,想加害弗拉多,独吞魔戒。其实作投资的时候,人的心中也有个心魔,驱使人们为更多的利润,不断去冒更大风险。

  我常遇到这样的客户,问起预期收益率是多少时,会很认真地告诉我,自己心态很平和,年收益只要 20%~30%就可以了。这在外国人看来是高得无法想象的,但我相信客户说的确实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30年前我们所有的人几乎都处于贫穷状态,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和不懈的努力,很多人从穷人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假设一个家庭 30年前只有 1 000元资产,现在包括房产在内拥有 260万元左右的资产(不算收入),财富年平均增值率刚好为 30%,高于巴菲特的收益率,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过去 30年中有很多,而且甚至还有很多人财富年平均增值率高达 30%~50%。因为长期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很多人在内心深处并不认为 30%是个很过分的目标。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以按揭杠杆计算收益率)数度产生年收益率超过 50%的情况,让很多人觉得投资目标可以设得高些。过去人们合法赚钱的途径主要是四种:

  ●做生意、办企业。

  ●买房子、炒房子。

  ●炒股票、买基金。

  ●工资收入的增长。

  但请记住一点,中国这30年的增长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罕见的。随着社会的成熟、竞争的加剧和经济总量的扩大,财富收益率会逐渐向社会平均收益水平(贷款利率)靠拢。以前的几种赚钱途径也在发生改变:

  ●做生意、办企业 ——很多人发现做生意的机会不如以前多了,凡是自己能想到的而且能赚钱的生意,几乎都有人已经在做了。

  ●买房子、炒房子 ——全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与发达国家房价差距不断缩小,不知道将来的上涨空间如何。

  ●炒股票、买基金 ——2006~2007年这种 “百年一遇 ”的股市行情并不是每代人都能碰上的。

  ●工资收入的增长 ——各行业收入与国际的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从很多国外情况看,证券市场是长期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标的,很多国家的股市长期收益率是GDP增速的 2倍左右。今天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中国 GDP增长不可能永远维持在 10%左右,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永远稳定在 20%~30%,要接受投资收益率逐渐平稳下降的事实。

  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 20%以上,就是不错的企业了,如果净资产收益率能维持在 30%左右,那就是绝对优秀的企业了。在任何国家,获得 20%~30%的长期回报率,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目标。投资理财同样如此。赚大钱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办企业,投资理财是用来把赚来的钱保值增值,或者让现有资产逐步增加的。从长期看,能有稳定的 10%以上的年回报率,已经是不错的业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4)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对多数人而言,投资理财应是用来改善生活,而不是改变命运的。改变命运积累财富的方式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来实现,比如办企业或争取成为高薪的金领。

  只有一类人可以通过投资来改变命运和积累主要财富 ——那就是职业投资家,但这样的人太少,全世界几十亿人数来数去,名气大的也就那几个。如果你的职业不是投资家,而是公司职员、医生或公务员,就别奢望理财能让你 “麻雀变凤凰”。虽然从客观上而言,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主观上最好别过分追求,因为风险太大。

  投资理财的前提是心平气和,不能太贪,更不能把理财当做发财,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不要借钱或抵押房子去投资。

  ●把自己的钱和企业的钱分开。

  ●把养家的钱和投资的钱分开。

  ●不要轻信确保30%以上的收益承诺。

  ●不要把所有资产只押在一种自己确信一定能涨的品种上,记住你是人,不是神。

  投资当如阿甘

  《阿甘正传》是我看过很多遍的电影,在阿甘看似怪诞的经历背后,藏着让人动容的情感。阿甘是个智商很低的人,但他的人生却有着一连串惊人的成功。他是体育明星,但目的不是为了出名和赚钱,而是因为如果想不被人欺负,他就必须跑得比别人快。他因为把很多士兵救下战场而成为战斗英雄,不是为了逞能,而是因为他每次先找到的都不是自己那个好朋友。他娶到自己最爱的珍妮,珍妮开始不爱他,只把他当好朋友,拒绝了他,后来还和别的男人一起嬉皮,阿甘从不在意,执著地在童年时嬉戏的那棵大树下等她,终于有一天,珍妮明白了谁是世上最爱她的男人,回到了阿甘身边。

  阿甘成功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他 “笨”。

  投资人按聪明程度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真正聪明的人,他们知道自己聪明,看待市场很客观自信。这样的人很少,他们是真正的成功者。第二种是笨人,但他们知道自己笨,于是就有选择地主动去做一些事,避免做另一些事,他们可以算是比较聪明的人。第三种是本身并不聪明,却觉得自己非但不笨而且还很聪明,非得去做些真正的聪明人才可以做的事,这类人很多。

  阿甘知道自己 “笨”,所以不浮躁,定的目标简单又容易实现,心态也很好。可能对阿甘型投资人来说,简简单单赚第一个 10万元或 100万元是最重要的。而很多人要么没目标,要么定下太难实现的目标,比如想一步成为千万富翁,或者是像电视剧中的人一样,做一笔能一个月翻一番的交易。

  每天我们能接触到很多信息,其中可能 70%以上是无效信息,只会影响你的最初判断,让你觉得每个机会都离你很近,但最后却没有一个能抓住。所以定个简单的目标,老老实实赚钱才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5)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我早年在上海租房子时认识一位陈先生,50多岁,在一家普通事业单位半退休半上班,却是个百万富翁,他的投资很简单,就是买股票、基金和房子。他是个老股民,在炒认购证时赚了第一桶金,后来炒股有输有赢。到2001年,他觉得股市可能不太能做了,就把资金退了出来,花40万元在离陆家嘴3公里左右的居民区买了 4套1居室的小房子,专门出租给在陆家嘴上班的单身白领,每套房子月租金大概在 1 600~1 800元。接下来的 5年他什么

  事也不干,只是每季度骑着自行车去收房租,等到 2006年年初,基本每套房子的成本都收回来了,每套房子的房价也从 10万元涨到了 40万元。这时他觉得股市又可以做了,于是卖掉其中 2套,买了封闭式基金,2年内又涨了 4倍,从80万元变成了近 400万元,连同剩下的 2套房子,他的 40万元在 6年内变成了近 500万元。可以看出,他的投资方式很简单,只投资两种自己熟悉的东西,也没有天天观察市场调整方向,觉得时机到了就参与一把。但很多人和他不一样,整天回到家就听股评,双休日报名参加各种理财学习班,有讲座必参加,股票、房子、国债、外汇、钱币样样学习,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屡屡冲进杀出,却不像陈先生般轻松获得丰厚的利润。

  第二是阿甘有自己的目标。

  阿甘的每个目标都是只属于他自己的,是他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这样他才能不畏别人的看法,义无反顾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付出,否则,再小的挫折都会让他改变方向。

  不同的投资目标应该有不同的与之匹配的投资组合,也有与之匹配的波动率。如果想平静地享受生活,不想因为市场的波动影响心情,就不要奢望太高的收益,不如定一个低一些的目标,配置些债券或平衡基金之类的长期收益品种。

  我认识一位姜先生,他的投资一直做得不好,老向我感叹自己的投资不成功,因为他经常和朋友比投资收益,每次只要有一个朋友的收益比他高,他就很难受,希望把自己的品种换成朋友的品种,而每次换了以后,自己原来的品种就开始涨了。如果眼睛只看到别人的东西,总觉得 “别人碗里的好”,也就不会有自己的目标。

  投资时请记住:自己的目标要和自己的情况相匹配,如果你手里的都是长期资金,就可以投入到相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中去,不必太关注短期波动;如果你是个一亏钱就抓狂的人,那就需要制定一个稳健的投资目标,比如别让自己去炒股。

  第三是阿甘对目标的执著。

  我见过很多人,在投资前对我说,自己的目标是在 5年内取得大概 10%的年回报,但一到实际操作中,就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把目标忘得一干二净。等市场涨了 20%,说自己赚 30%就满足了,等市场跌了 10%,说自己能保平就满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6)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投资有时挺折磨人。有的品种看好买入后,明明觉得前途光明,却一直蛰伏,其他更烂的品种都鸡犬升天了,它却一动不动,可一旦换成其他品种后,被抛弃的品种就开始涨了。还有的时候,买进以后就涨,不久又跌进成本,熬了半天终于再次上涨,不久又跌回去了,3次来回折腾以后,很多人就再也没有持有的兴趣了,往往在洗盘结束前离场。

  很多知名投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投资要耐得住寂寞。

  执著的尺度很难把握,可以关注两点:第一点是你当初看好它时有没有自己的判断,第二点是你判断的基础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改变,就可以坚持。

  所以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才智过人,而是因为他有适合自己的明确目标,并执著对待。

  2006~2007年这轮牛市中有两位朋友让我印象特别深。一位是王先生,老股民,他从

  2005年年底股指跌到 1 000点左右的时候开始买基金,到2007年年初 2 000多点就抛了,当时我曾劝他再等等,他对我说,“我原来想赚 20%~30%就够了,现在赚了一倍,该知足了,剩下让别人赚吧。”他离开后,基金涨势还是很好,他却不动心,只管自己打球休息。他的原则是,做股票和吃甘蔗一样,吃到中间那段最甜的就可以了,甘蔗梢头味道太淡,根嚼起来又太费劲。

  另一位是魏女士,新股民,她通过产业积累了原始资本后,就想退休,做些投资。她也是 2005年年底股指 1 000多点时买的基金,之后股市开始持续一年多的上涨,2007年“5?30”暴跌时她也不卖,接着涨到 6 000多点连本带利有 500%多,有人劝她卖她还

  是不卖,2008年1 600多点也不卖,到我写段文章之时,股指又回到 3 000多点,她依然不卖。她的理由很简单:反正我不缺钱花,高抛低吸也不会,那就放着吧。

  在我看来,两个人的投资都是成功的 ——都赚到钱了,一个是一年赚一倍,另一个尽管坐了 “过山车”,但也是四年赚三倍多。他们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多数人是没有目标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亏钱是运气不好,因为很多次价格马上就要达到自己的心理价位时,就开始掉头向下。却没在意自己的心理价位也不断在变,原来觉得一年赚 20%就满意了,没想到 3个月就赚 25%了,于是调整目标,认为一年赚 50%才正常。如果目标总是在变,就等于没有目标。

  等得起也要亏得起

  我一直觉得,投资上该问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想赚多少,而是能亏多少。我有个股票玩得不错的朋友,他爸爸是 1992年就开始炒股的老股民,太太是个经济盲,对经济术语几乎一窍不通。他们全家都炒股,几乎每年年底盘点,都是他太太收益率最高,我朋友排中间,他爸爸排名最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2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7)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最后他们找到了原因,因为他爸爸拿的是几十万元养老钱在炒股,一个下跌就浑身紧张,别人看到的是一个 10%的跌停板,而他爸爸看到的却是一年的养老钱没了,晚上难受得睡不着觉,所以总是追涨杀跌,没有一只股票的持有期超过 3个月,一年下来做了比本金高

  20倍的交易量。所以他老爸输在心态上。

  我那朋友选的股票都很好,而且都是质地优良的品种,但由于他信息太多,一只股票还没捂热,就找到了另一只更好的新品种,只要老股票涨了 10%,就很高兴地换成新品种,结果新品种不小心亏掉 5%,回头看老品种,已经又涨了 40%。一年下来,赚 30%就不错了。那个朋友赢在信息上,也输在信息太多上。

  他的太太知道自己不懂,也相信老公选的一定是好股票,所以每年头就买老公推荐的股票,平时既不交易也不太看行情,套牢时就不理不睬,半年后往往发现涨 30%。然后就再问老公有没有更好的品种,有就换一个再捂半年。原因很简单,她拿的是 10万元零花钱在炒股,所以被套得久点也无所谓,就算亏光了也不影响生活。太太的心理素质不见得厉害,但因为这些钱亏得起,也等得起,心态自然不会差。

  所以一定要拿等得起的钱去炒股。假如一年内要给孩子买婚房,或为他出国留学付学费,这笔钱就不能炒股或买房。投资再优良的品种都有可能暂时被套,关键是你能否熬到赢利之时。最惨的情况,就是在一个品种解套或上涨前,就不得不离场。

  所以对高风险高收益品种的投资,一定要拿等得起也亏得起的资金去做。

  2003年基金行业刚起步不久,我在深圳参加了一次全国证券业协会的培训。当港台基金业讲师说起因当地监管要求,投资者在基金投资前,必须作风险承受力测试时,台下多数人觉得港台市场确实成熟,内地市场离这一天还很远。转眼到了 2008年,大量的内地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实行相关测试。

  这其实是个相当重要的投资步骤,很多投资人会觉得烦,但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在开药前如果不给病人量体温,不望闻问切,一定开不出好药。

  很多人一上来就会让我给他设计个投资方案,我总是想不出来,因为选投资品种就像是点菜,即使是两个性别、年龄、资产、学历都一样的人,也会由于口味不同,喜欢完全不一样的菜。风险承受力就是其中这人人不同的口味,两个看着一模一样的人,可能一个好赌,另一个不好赌。如今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很多金融机构提供这样的测试,通过 7~10道题,测出风险偏好。投资者一般可分为激进型、稳健型和保守型等不同类型,而不同的基金品种也根据投资标的和策略分成各类等级,适合不同投资者。有的机构,比如香港的摩根理财,就每季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适合他们的最新的投资组合建议,包括不同种类基金的投资比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3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8)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投资有点像驾车,一般驾龄 2~3年的司机胆子最大,开车最野,而驾龄10年以上的老司机,往往因为见多了危险,反而会很稳重小心。从各国情况看,发达国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往往较低,有很多人会选择固定收益类投资品(如债券);但新兴市场国家投资者风险偏好就高很多,多数人觉得投资就是买股票或基金,买债券不是一种投资;日本处于中间,1990年前,日本没人愿买债券,等泡沫经济破灭,失落的 10年到来时,很多日本人发现自己其实并不能承受激进的投资,债券市场才逐渐有更多的人投资。

  小男孩打架时如果有一方被打哭了,另一方常常会骄傲不屑地说:玩不起就别玩!

  很多成年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什么玩得起,什么玩不起。那不如去做个风险承受力测试,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如自己所想的那样潇洒地笑对风险。

  有所为有所不为

  投资品中,有的是适合所有人投资的,比如存款、债券、黄金等。但只要是能获得高额回报的投资品,比如股票、期货、房子、收藏品、PE等,几乎没有一种是适合所有人的。

  投资的本质就是做赚钱概率大的事情,不做亏钱概率大的事情。只有对一个投资品种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估算出赚钱概率,否则还不如去澳门赌场,那里 “赌大小 ”的赚钱概率至少还有 50%。

  我认识一位年长的投资者,本身并没有很多投资知识,只是看了报纸后知道香港权证能赚钱,连行权规则都没弄明白,就跑到香港开了户做权证交易,结果本金几乎完全亏掉。后来他又在银行员工的介绍下开通了白银延期 Ag(T+D),将近 10倍的杠杆,至于对白银价格的影响因素,或者高杠杆下的交易策略,几乎一无所知,稀里糊涂赚了 15%,被我劝了出来。这种情况下,赚钱的概率简直比玩骰子还小。

  孔子说 “四十不惑”,也就是说到了四十岁时便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在投资上,很多人却 “六十还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以为投资的标准不是自己是否有能力操作这个品种,而是报纸上说有多少人在这个品种上赚了钱。

  表1-1部分投资品种所需要的投资条件

  品种 投资所需要的条件

  期货 1、 对交易品种(如大豆、棉花、黄金)价格影响因素极为了解;

  2、 有足够的信息并有价格判断能力;

  3、 对K线技术分析有较深的研究;

  4、 懂得仓位控制等技术手段;

  5、 了解套期保值、套利、投机等交易手段

  6、 有止损的能力和习惯。

  股票权证 1、 懂得各种权证运作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节:第一课 理财前的问题(9)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2、 懂得权证的定价模型或计算公式;

  3、 熟悉正股背景,对正股的价格有判断能力。

  收藏品 1、 有该品种多年的背景知识,对潜力品种有基本判断;

  2、 对真伪有基础判断能力;

  3、 熟悉该品种的行规;

  4、 进入该品种的投资圈子;

  5、 有可延续的资金实力,能承受全额亏损。

  外汇 1、 对世界和各国政治、宏观经济有深刻认识;

  2、 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

  3、 熟悉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如利率、就业率等各种经济指标;

  4、 熟悉各种货币间相互关系;

  5、 对K线技术分析有较深的研究;

  6、 有晚间交易的体力。

  从表 1-1中可以看出,即使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交易品种,也存在很高的进入门槛,不是任何人心血来潮就能玩的。有很多人跟着朋友投资,但很多事情朋友行,不代表自己也行。假如连朋友都是只凭运气在赚钱的话,还是别跟朋友冒险了。

  在投资前,最好先列张单子,看看自己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碰。我的建议:只投资自己熟悉的品种。

  本课小结

  赚钱重要,管理赚回来的钱同样重要,找时间调整思维,习惯不一定总是对的。

  总的来说越富越要保守,越应该少冒风险。

  理财和发财是两回事,发财是打江山,需要干事业、冒风险,而理财是守江山,需要稳健和控制风险。

  “阿甘 ”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敢于坚持。理财前,需要给自己设定个目标。

  用拿等得起也亏得起的钱去作投资。

  什么年纪做什么事,不同的人生阶段,能冒的风险是不同的。

  别人行不代表自己也行,作自己最熟悉和赚钱概率最大的投资。

  理财不是赌博,不要追求刺激,万事亲历亲为。成功的投资一定不需要天天盯着价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5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1)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第二课控制风险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几乎所有人问我理财问题时,都是从同一个问题开始:现在买什么能赚钱?我从未见过一个人,会从 “现在什么风险最大 ”开始问问题。

  理财的第一考虑不应是如何赚钱,而是应该考虑如何不亏钱或者少亏钱。

  在中国台湾地区股市泡沫破灭 ①前,有一个金融高管的司机,用自己几十年的积蓄买了一小块地,持有到地价上涨后,坐拥百万身家退休,那时他刚年过50岁。1989年,随着台湾股市进入疯狂状态,他也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一样开始炒股,一年后的一天,他重新敲开了老板的门,告诉老板自己输光了全部身家,希望重新为老板做司机。

  投资亏损最可怕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生命和机会。人的一生很短,我想那个老司机很难有第二次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了。

  只要存在价格波动,赚钱的机会就永远存在,最关键的是避免失败。

  拿破仑说:最重要的永远是最后一战。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人之一,拿破仑尽管有土伦战役、意大利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等数十场天才般的战役杰作,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一定是滑铁卢战役,因为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展示他的才华了。不管是黄家驹、李小龙,还是约翰 ?肯尼迪总统,如果上天能再多给他们10年光阴,他们的成就一定会更大。季羡林先生之所以是文坛巨匠,除了德艺双馨外,我想长寿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他比常人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积累经验和创作。

  ①文中所提到的台湾股市泡沫破灭指的是1990年2月,中国台湾地区的股市泡沫破灭,8个月内,从最高点12 682点一直跌到2 485点,跌幅达80.4%,无数人一夜之间两手空空。——编者注

  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摩根大通,在1907年和 2008年相隔百年的两场金融危机中,两度出马,充当央行或类央行角色拯救美国经济,史上恐怕仅此一家。这100多年间,它可能不是最有赢利能力的金融机构,但一定是生存能力最强的金融机构。从美国的铁路、钢铁业崛起,到世纪之交的网络股泡沫,再到次贷泡沫,每次盛宴来临时它都不是排名第一的急先锋,但它总能在盛宴结束前全身而退并再次壮大。自2006年起,市场就有关于次贷的质疑,但多数人不以为然,而摩根大通 CEO吉米 ?戴蒙清醒地采取了远离风险的策略。虽然市场在摩根大通清除次贷投资后继续疯狂,但最后的结果证明了他的明智。

  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现在我还有几百万元,该买什么呢?”有很多人习惯了有钱必须投出去,好像迟了就赶不上末班火车了。但事实远不是如此,当今的中国,可能是近千年来机会最多的时期,不必人人猴急抢个 “少年得志”,有时做个 “老不死”可能机会更多。

  投资有时需要学习鳄鱼,懂得用潜伏来等待机会。只要你没打算把现金放 5年,有时停 3~6个月,等看清形势再说也未必是坏事。

  什么心态才会不亏钱或少亏钱?

  1. 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永远别相信找上门的简单暴利。麦道夫丑闻 ①揭发前,据说麦道夫的投资人每月可以得到 1%~2%的稳定回报。12%~24%的稳定年收益,这在美国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很多投资人就是因为迷信了私密空间、名人头衔而中了圈套。这类 “庞氏骗局 ”屡试不爽,一定要避免落入类似圈套,对“天上掉馅饼 ”的赚钱术,永远不需要去靠近。

  2.只做自己了解的投资。

  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是每种都适合自己。比如收藏品就是个门槛很高的投资品种,虽有暴利,但也存在着各种风险。仅国画类就有仿制、改题跋、臆造、造印、假著录等多种赝术。没有专业知识,或没有专业团队辅助而贸然进入,往往会血本无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6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2)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①麦道夫丑闻:2008年12月11日。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欺诈被捕。他被指控操纵一只对冲基金令投资者损失大约500亿美元。—编者注

  对大额投资,应该集中于自己熟悉的领域。

  我认识某商会副会长,一直做金融,几年前曾和我提起准备投资矿产,利润很高。等两年后再问她时,她说最后没有投,因为其中涉及当地政府关系、开采安全、市场销售诸多问题,也不知水深水浅,于是决定放弃。她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不能被高利润诱惑,“了解和熟悉 ”是控制风险的好办法。

  3.有充足的信息和思考时间。

  近10年来众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上市让人们开始认识 PE。一家高收益的优质 PE背后,其实是严密的投资流程,从表面上看好像PE或风险投资的合伙人常常会几小时之内就确定把钱投给某家企业,其实背后有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大量的尽职调查,有时甚至聘请专业咨询公司搜集目标公司的背景资料。

  股票市场投资也是一样。我的一个做基金经理的朋友,曾在大量调查后仍然无法确定一家制药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最后只好连续几个月去小区门口的药店,定期看该公司药品包装盒上的编号,以确定药品的销售速度。虽然等决定买的时候价格已经涨了 20%~30%,但这些调查让他持有股票时安心很多。

  麦道夫在东窗事发前,故意营造私密空间,制定特殊游戏规则,如果有投资者问得太多,麦道夫会请他离开游戏。而富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愿被逐。通过这些手段,麦道夫成功阻止了很多想了解真相的人。

  “先了解,再投资 ”的程序可能会让人失去些买便宜货的机会,但能保证不犯错。

  4.跟着感觉走或懂得放弃。

  也许你在调查和思考后,仍然在投资时下不了决心,因为最后你会发现正反两面的因素都在影响你。如果你是个相对有经验 的人,往往可以选择跟着感觉走。但如果你觉得自己经验可能不足,很难判断,只是难以抗拒潜在利润诱惑的话,放弃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投资就像冲浪,错过一个浪头总还有下一个,重要的是不要被任何一个浪头卷走。

  到底风险是什么(一)

  风险对很多人来说好似黑暗骑士,带来的只是恐惧与灾难,但投资中风险总和收益相伴相生,如果没有风险,高收益亦无法获得。所以对待风险,我们需要的不是排斥和远离,而是冷静客观地看待、控制和利用。

  投资风险好像无处不在,但撇开政治社会因素,单纯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杠杆、时间期限和波动率三方面:

  1.杠杆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7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3)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杠杆,也就是借贷,往往是赢利的第一大工具,也可能是很多投资的第一大风险。

  从理论上说,只要投资收益高于借贷成本,就可以用借贷来放大收益。假设一项投资的年收益是 9%,而借贷成本是 6%,那在不借贷的情况下本金收益率就是 9%;如果按本金的 5倍比例向银行借款进行投资,一年下来,本金收益率就是 24%。

  从现代企业角度看,没有借贷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一家健康运作的企业的某项目净资产回报率远在贷款利率之上,完全 可以通过适当借贷,以扩大规模来提高收益,完全排斥借贷可能会错过做大做强的机会。

  从行业角度看,银行业本身就是善用借贷的最好范例。对银行业来说,最大的营业成本就是支付给储户的利息,最大的收入就是贷款收到的利息。假设 1年期存款利率是 2%,而贷款利率是 5%,银行通过吸收储户存款并放贷出去就能获得 3%的毛利。按巴赛尔协议约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8%计算,银行用 8元钱的本金,可以放最多 100元钱的贷款,杠杆倍数理论可以到 12.5倍,也就是说 3%的毛利可以放大 12.5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开银行趋之若鹜的原因。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讲,实际上经营银行,尤其是控制银行杠杆风险的技术难度非常高。

  所以无论是索罗斯的对冲基金、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还是买房投资的普通百姓,借贷和杠杆都是放大收益的重要工具。

  中国人从传统上并不完全接纳借贷,崇尚 “无债一身轻”,即使是买房子也往往希望提前还贷甚至不借贷,其实只要投资收益能大于贷款利率,适度借贷还是能带来客观收益的。

  紧跟在后面的,就是杠杆的麻烦。

  著名的例子就是泡沫破裂时的日本。鉴于资产泡沫,1989年 5月起日本开始提高运行多时的银行低利率,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日本分 5次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 2.5%上调至 6%,挑破了股市的泡沫。原来一个人如果从银行按 2.5%的利率借 5倍杠杆投入股市,投资收益假设超过 5%,可以无本净赚 12.5%;但如果利率提高到 6%,投资收益为 -10%的话,5倍的杠杆会让本金亏 80%。而当年股市的下跌是 40%,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的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家传奇公司的团队中曾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一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一群天才聚集在一起,利用套利工具博取外汇或债券市场中的 1%甚至更小的利差,但由于使用 20倍以上杠杆,使公司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如果在公司 1994年成立时投入 100万美元,到1998年年初就达到 400万美元。公司的高额收益使客户趋之若鹜,在公司退回客户基金份额时甚至有客户表示极度不满。但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却使公司在数月内倒闭,高额的杠杆倍数使得当年亏损 90%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8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4)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次贷危机也是同理,近10年间由于各种原因,金融机构杠杆倍数迅速上升。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多数的大型投资银行杠杆倍数都在 20倍以上,这意味着在它们的总资产中,如果其中 50%的资产价格同时下跌 10%以上,公司就可能破产。而世界经济之所以在欧美政府注入巨额资金后过了好几个月才止跌回稳,就是因为这些巨资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被各大金融机构用于 “去杠杆化 ”,补充资本金,降低自身的杠杆倍数。

  对金融机构如此,对个人更是如此。

  日本民间股神邱永汉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说,当泡沫时代来临时,原来号称排在世界前几名的富人,有的倒下了,有的进了监狱。而他之所以能够把财产保留下来,就是因为他没有过度借贷。从世界各地历次股灾的情况来看,投资失败后破产或者自杀的人,几乎都是借钱投资的。一位香港朋友告诉我,最近几十年遭遇股灾而跳楼的香港股民中,几乎都是借钱炒股,亏得血本无归的人。

  而巧合的是,多数股市泡沫的高点,正是投资者抵押房产用于炒股的最高峰。所以,如果你想安安稳稳地理财,绝对不要借钱炒股。

  炒股如此,炒房亦然。2004年,我的一位老师去香港时,发现一位出租车司机气质非凡,后来聊了一会儿,才知道这位司机受过极好的教育,原来是一家高科技生物公司的副总经理,亚洲金融危机时贷款炒房,损失惨重,为了还债,所以只好连续几年白天在生物公司做高管,晚上出来开车赚钱。

  借贷杠杆本身没对错之分,控制好它的关键在于:一是不要用借贷做过高风险的投资,二是杠杆不要过高。

  到底风险是什么(二)

  2.时间期限 ——看上去很温柔

  人们经常会问某种资产的价格会涨还是会跌,对很多资产而言,只要没有时间限制,长期价格总会趋于上涨。所以,问“价格是涨还是跌”,其本质是在问 “‘在某段时间内 ’价格会涨还是会跌”。

  很多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当期总市值比基期 ①市值,也就是说,即使原有的股票都不涨,只要不断地有新上市的股票,股票指数就会不断创新高。比如: 1990年上证综指创立时为 100点,2008年收盘为 1 820点。 1935年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设立时为 100点,2008年收盘为 4 434点。1906年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 100点,2008年收盘为 8 776点。

  ①基期是指以前的某一个时点,基是统计基数,期是统计时限。——编者注

  房地产也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纸币的贬值,房地产价格从长期来说总是涨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17世纪时,白人只用了价值 24美元的东西,就从印第安人手里换得纽约曼哈顿地区,而到现在还有印第安人为这笔 “亏本买卖 ”而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5)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但多数人在投资时不会关心上面的数据,因为时间实在太长。很多资产的价格虽然长期是向上的,可一旦给这些投资设定时间期限后(比如 1年),价格却往往是向下的,所以投资风险中最具迷惑性的就是时间。时间(投资期限)一确定,风险就来了。

  比如期货的风险就在这里,期货合约都有时间期限约定,比如3个月、1年。假设你买多铜,如果在合约到期日价格下跌,又没钱补仓,那就只好接受平仓亏损的结果。不管两年以后铜的价格是涨 100%还是涨 200%,都与你无关。

  所谓下跌,多数只是一段时间的暂时下跌,比如 1周、1年或者10年,如果你的投资在这段时间内到期,亏损就来了。所以价格下跌不要紧,关键是你能否熬到回升的那天。

  控制资金投资期限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1997年对冲基金攻击泰国,原因之一就是泰国银行把短期借贷投入房地产等长期资产,造成致命的漏洞,虽然房地产长期(比如 20年)上涨的概率很大,但由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贷比例太大,到期偿还的压力使得它们无法支撑,造成破产。

  另外,周期是相对的。一般股市的波动周期是 4~5年,房地产的波动周期是 12~17年,具体还因国家而异。如果你的投资品价格变动周期小于你的投资周期,风险就相对可控,否则风险就很大。

  假设有笔钱可以 10年不用,那么投资在中国股市,胜算就会很大;而一旦投入日本房地产市场,就不好说了,因为它的波动周期几乎是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1955~1989年是连续 35年的牛市,而1990~2002年,却是连续 13年熊市。

  增加投资胜算的重要手段是延长投资期限。所以控制时间风险的要诀是,用长期的钱投资于短周期品种,而不要用短期的钱投资于长周期品种。

  3.波动率 ——暗涛汹涌

  西方人对风险的认识与中国人好像有所不同,中国人理解的风险就是下跌、亏损,而欧美体系中,风险是指波动率,还用了很多指标来计算波动率,比如方差等。股票可能是最知易行难的东西,既然长期总体是上涨的,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亏钱?就是因为市场有波动,而波动会让人在不适合的时候离场。

  如果从 1990年起就能做上证综指的指数投资,一直持有到 2008年年底,18年的收益率是 1 800%, A股市场应该是全球收益最高的股市了。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伤心透顶地说 A股市场风险大?我想他们实际指的也是波动太大。1998~2009年的 12年间,A股市场 6%以上的单日跌幅就有 15次。如图 2-1与表 2-1所示,近20年来中国股市下跌幅度在 60%以上的下跌周期有 4次,高于多数西方股市的纪录。高波动率不是中国股市的特有现象,大多数新兴国家股市的波动率,比发达国家股市高。投资中国内地股市就像是年轻人谈恋爱,又浪漫又有激情,处处有新意,引人入胜,但是不成熟,情绪波动也大,容易闹矛盾伤神;投资美国股市像是 结婚多年的老夫妻,很少有意料之外的激情和吸引力,比较平和稳定,既没有让你惊喜的感动,也不会让你太牵肠挂肚。以后等我们可以大规模在海外投资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波动率喜好来选择投资目的地国家,千万不要选择一个与自己的波动承受力不符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0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6)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图2-1

  表2-1近 20年中国股市波动周期情况

  迄止时间 时间跨度 涨跌幅

  1992/05/14—1992/05/29 半个月 涨135%

  1992/05/29—1992/11/17 5个月 跌68%

  1993/02/15—1994/07/29 1年零5个月 跌78%

  1994/07/29—2001/06/13 近7年 涨570%

  2001/06/13—2005/06/06 4年 跌55%

  2005/06/06—2007/10/16 2年零4个月 涨492%

  2007/10/16—2008/10/28 1年 跌72%

  2008/10/28—2009/08/04 9个月 涨108%

  投资大师安德烈 ?科斯托拉尼将股市与经济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 “狗与主人”。他曾写道:有一个主人带着狗在街上散步,这狗先跑到前面,再折回来,回到主人身边。接着,又跑到前面,发现自己跑得太远,又折回来 ……最后,主人与狗同时抵达终点,主人悠闲地走了一公里,而狗却走了四公里。主人就是经济,狗则是证券市场。他认为虽然基本面是决定股市长期表现的关键,但在股市中短期的涨跌绝大部分是受心理因素影响的。

  作为投资人,需要做的不是证明中国股市的波动是否合理,而是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受这么大的波动。所以眼光很重要,如果只看一个月,那中国股市可能每天带给人的都是痛苦,但如果看 5年,情况就可能会完全改变。

  波动率在产业界中也同样存在。有的行业让人大喜大悲,牛市的时候价格涨得让人不敢相信,熊市的时候也跌得体无完肤,既能让人暴富,也能让人迅速破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期性行业,比如有色金属。有的行业像荣辱不惊的中老年人,无论什么世道都有饭吃,但永远也不会区别太大,代表行业是刚性消费品、医药等行业。

  懂投资的人会在上升市中选贝塔系数高(高波动率)的行业,以获得超额收益;而在下跌市中,贝塔系数低的行业往往有更好的防御性。防范波动率风险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适度分散投资。专业投资者会测算不同投资品之间价格变化的相关度,把不同投资品放在一起成为投资组合。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品种价格相关度越低,该组合抗价格波动的能力越高。比如一旦股市暴跌, 表2-2中组合 A的抗风险能力一定好于组合

  B,但是组合 A的代价是无法享受牛市时的高额收益。

  表2-2不同的投资组合带来不同收益

  项目 组合A 组合B

  1/3资产 股票 沪深300指数基金

  1/3资产 债券 XX银行股票

  1/3资产 存款 道琼斯股票基金

  把大众投资品按波动率从大到小排序,应该是:单只股票 >股票指数 >房地产 >债券 >存款。作为普通投资者,必须在 “赚大钱 ”与“平和心 ”之间 “二选一”。投入高风险资产的比例会决定天平两边的高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1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7)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风险管理要始终贯穿杠杆、时间期限、波动率这三方面。当三种风险叠加在一起时,杀伤力会呈几何倍数扩大。所以如果一个人,尤其是投资新人,用高杠杆倍数,借入短期信贷,买入价格波动性很大的资产时,就要三思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从不认为期货是适合普通百姓的投资品种的原因。

  三、人生无处不保险

  虽然保险的过程和投资理财无关,但目的却和理财殊途同归——提高人生品质。说得极端点,投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顶多不投资了。但人生的风险却无法规避,影响人生的风险很多, 被抢劫、生病、交通意外,甚至吃饭噎了 ……无非是概率大小不同罢了。但你总不能为避免交通意外而永不上街,或为避免噎死而不吃东西 ……

  所以保险的作用就得以体现:

  1.不怕意外

  我在英国读书时,准备了一个西班牙游的行程,在最后付款时经不住旅行社员工的一连串强力推销,花20英镑买了旅游保险,这是我生平买的第一张保单,回到家后悔得直跺脚 ——自己做过销售,居然还是被人营销了。但没想到我居然真的在马德里遇到了暴力抢劫,丢了所有东西。回到英国,经过保险公司的一番简单调查,两个月后,我收到了保险公司寄来的 1 000多英镑的赔偿支票。从此我开始乖乖地向保险公司交钱。

  很多人不买保险的原因是觉得暂时没必要,或者不愿为小概率事件支付成本。确实对很多人来说保险不是笔合算的 “买卖”,或者干脆就是 “打水漂”。但命运无法预测,一旦哪天发生意外,一定反而觉得投入的保费太合算了。所以保险就是把未来不确定的大额支出变成现在确定的小额支出,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

  2.不怕疾病

  现在最流行的祝福语是 “祝你健康”,一是因为命值钱了,二是因为病生不起了。现在生病开刀动辄几十万元,而且很少有人能厉害到敢和医生讨价还价。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太多因给家人筹钱治病而发生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亲人也那 样,就买医疗险吧。

  有人拼命赚钱,部分原因就是医疗费越来越贵,其实缺乏安全感也是种病,即使从这个角度说,买医疗险也是值得的。

  3.养老

  有人说现代人居然为 “活太久 ”发愁,其实指的是能否有尊严地活很久。养老保险不能让你暴富发财,但能让你以类似储蓄的方式为以后留点后路,因为年轻时总会有很多诱惑让人投入全部家当,一旦有风险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4.避税

  中国目前没有开征遗产税,而在开征遗产税的欧美国家,寿险是富裕家庭避免高额遗产税的常用工具。由于人寿赔偿金的税收远比遗产税优惠,当投保人故去后,孩子可以用寿险所得支付遗产税或直接作为遗产的一部分。国内很多富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日益临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2节:第二课 控制风险(8)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像“看清保单 ”这些买保险的技巧千千万万,单写本书都可以,这里我们只提几个最值得关注的保险问题:

  1.不要等

  即使是皇帝,也无法命令灾病不要在明天找他。相信我,全世界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在你出了问题后还会卖保单给你。而且保费会随着年龄而递增,等你过了 60岁,很多保险即使花再多钱也 买不进去了。所以保险一定要在安全时买。

  2.首先考虑的不是孩子,而是家庭支柱

  中国人总能把 “小皇帝第一 ”的习惯演绎得无处不在,中国很多家庭的第一份保险是买给新生孩子的,其实从经济和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这并不合理。可以设想一下,家里哪个人出现意外对整个家庭将来的经济影响最大,是孩子还是爸爸?所以,第一份保险应该买给家庭的经济支柱。

  3.简单是最美 ——防灾

  如果你给家里买的第一份保单不是投连险 ①,而是寿险或医疗险,恭喜你,对了。任何东西都有它最原始本质的意义,保险的原始意义就是防灾。现在险种很多,但记住购买保险有先后原则:先防灾,再防病,再养老,最后是赚钱。用于防灾的保险就像是家庭的床,是必需品;而用于投资理财的保险则像是家里的装饰品,可有可无(它的功能完全可以由股票或债券基金来代替,效果往往更好)。

  买保险是做人的道德,也是义务。如果你是好男人,那一定乐意为所爱的女人 “上刀山下火海”,但现代的男人,在这之前应该不是拍着自己兄弟的肩膀说,以后替我照顾好她,而是先为她买份保险。

  ①投连险:一种新形式的、集保障与投资于一体的终身寿险产品。——编者注

  本课小结

  投资理财 “稳”字当头,不亏钱或少亏钱比赚钱更重要,四种让你远离风险的方法是: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只做自己了解的投资,有充足的信息和思考时间,跟着感觉走或懂得放弃。

  真正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杠杆、时间期限和价格波动。杠杆能帮你提高赚钱或亏钱的速度。一不要用借贷杠杆作高风险的投资(比如炒股),二杠杆不要过高。

  再好的品种,价格都可能在短期内下跌。当投资受时间期限的控制时,风险就来了。只有当投资品价格变动周期小于投资周期,风险才可控。

  投资一个品种,一定要确保能承受它的短期波动。许多国家的股市长期上涨,但仍有很多人亏损,原因就是因为波动。

  通胀是永恒的风险,除非特殊时期,否则不要持有太多现金。

  保险虽不能免灾,但能把未来不确定的大额支出变成现在确定的小额支出,所以一定要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3节:第三课 优秀投资品的三大特质(1)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第三课 优秀投资品的三大特质

  第一特质——好趋势(一)

  有次和朋友聊历史,聊到乾隆是否能算中国历史上出色的君王,我认为不能算。“康乾盛世 ”的基础是康熙文治武功和雍正勤勉治国的 70多年,乾隆时虽然国库充裕,民生殷实,但也有登峰造极的贸易封锁,铺张浪费的 “下江南 ”和严酷的文字狱。

  乾隆在位的 60年间,美国赢得独立,法国爆发大革命,英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此三国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却在经历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清朝的衰落正是从乾隆朝开始的。

  陈志武先生有篇文章比较了 1766年乾隆王朝和 2007年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的年收入,都在约 12亿美元,发现 “基于 ‘银本位’价值标准,2007年施正荣控制的开支比当年乾隆皇帝的还要多”。资本市场的神奇在于能为未来的收入支付当今成本,这也是造成如今一个上市公司主人可能富过古代一个君王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资本市场上,“趋势 ”远比 “现象 ”重要。

  如果乾隆王朝是家上市公司,你会买吗?

  我一定不会买,因为这家上市公司虽然够大够有名,但各方面运营和赢利已进入下降通道,意识不到所处 “行业 ”的发展趋势,主营被人蚕食,没有核心竞争力,也看不出发展战略。资本市场买未来,意思就是趋势比现状更重要。在最近几十年影响股价的因素中,未来收入的增长预期及其稳定性,往往比当期收益更重要。

  证券市场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就是市盈率(P/E),即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从静态看,也就是每股股票的购买成本通过公司赢利的回收年限。理论上讲,市盈率越高,回收期限就越长,风险也就越大。所以我不止一次被朋友问到,X股票市盈率只有 10倍,而Y股票有 25倍,为什么基金经理的组合里有 Y,却没有 X?原因在于实际上没有一家公司的赢利和上一年是完全相同的。假设A、B两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都是 1元,股价都是 15元/股,则市盈率都是 15倍。两年后,A的每股收益增长到 2元,而B的每股收益下降到 0.5元。那么,我们作第一种假设:如果价格不变,都维持 15元的股价,则A的市盈率降为 7.5倍,而B的市盈率则升至 30倍。第二种假设:如果市盈率不变,市场还是按 15倍市盈率给股票估价,那A应该值 30元,而B只值 7.5元。

  如果是你,你会买哪家公司的股票呢 ——肯定是 A。如果市场能预计到两年后的变化,一定会反映在当今的股价中,那A、B两家今年每股赢利相同的公司,还能维持同样的股价或市盈率吗?

  这就是投资最困难也是最有趣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有人只盯着市场上市盈率最低的股票买,但仍然会亏钱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4节:第三课 优秀投资品的三大特质(2)
《百万理财计划:“有产族”财富管理课》中信出版社作者:王翔

  基金经理们更多关注的是 PE/G指标,也就是动态市盈率。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就是增长率(G)。增长率及其稳定性是影响估价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优秀的证券研究员进行公司调研时应重点关注的,对增长率的判断是最体现证券研究员功力的地方。在日 本这样的上市公司业绩相对稳定的国家,估算增长率也一直是个难题,因为变化实在太大,绝大多数证券机构只做 3年期的增长率估算,只有极少数的机构敢于做 5年期增长率预估。

  投资上最怕买到 “最便宜的最高价”,也就是在一家公司最风光,每股赢利最高,市盈率很低时买进,接下来业绩不断下滑,股价下跌的同时居然市盈率还不断上升。比如1997年四川长虹如日中天,家喻户晓,当时证券市场曾流行一句话:“什么时候买长虹都不会错”。

  1997年四川长虹的全年市盈率在 10余倍到 30余倍之间波动,看着好像买入的风险不大,但从次年起其经营业绩逐年下行,此后股价再也没能见到当年最高的 66元,2008年收盘价为 3.22元。所以买当时最辉煌的公司的股票时,可能该股票股价刚好也是最辉煌的时候,这就是我不买 “乾隆王朝 ”的原因。

  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偶尔会买市盈率很高的股票,虽然风险大,但觉得公司目前状况可能已经坏到极点,每股收益也到最低点,以后应该是赢利增长,市盈率逐年降低。这样做有点像道家的“否泰 ”转换,前提是对变化趋势有极透彻的了解。

  “趋势 ”与“现象 ”的不同在于,趋势能持续并保持稳定性,而现象只是一个时点的概念。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原子弹的威力,而是长期的复利。复利就是利用了 “趋势 ”这个道理。

  第一特质——好趋势(二)

  有位认识巴菲特的朋友说,巴菲特不喜欢借钱给别人,哪怕是一块钱,因为他的投资收益太高了,长期下来,一块钱会变得很不一样。复利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几何倍数的放大,从表 3-1可以看到,微微几个点的投资收益,时间一长,最后的结果大相径庭。

  表3-1投资 5年、10年、15年的累计收益率比较

  年收益率 6% 8% 12% 15%

  投资5年累计收益率 33.82% 46.93% 76.23% 101.14%

  投资10年累计收益率 79.08% 115.89% 210.58% 304.56%

  投资15年累计收益率 139.66% 217.22% 447.36% 713.71%

  投资中有条简单的 “72法则”。就是拿 72除以长期投资收益率,即投资翻倍所需的年数。假设投资收益率是 6%,那投资翻倍的时间是 12年;假设投资收益率为 9%,那投资翻倍的时间是 8年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21:54 , Processed in 0.06915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