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njnulj

终极解密——红楼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2 23:54
不过,你还记不记得,前面我跟你提到过这一点:曹雪芹更多采用了佛理的思考方式之后,才有了“金陵十二钗 ...

宝玉是怎样离开宝钗,悬崖撒手的,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从现有的书里可以看出曹雪芹受到佛、道的影响蛮深的。但是他具体是什么境界,很难揣测。佛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存在。不同的宗派、传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甚至从某些角度看它们是完全相反的。比如禅宗祖师,念佛一句,漱口三日。净宗祖师,推崇愚夫愚妇,从朝至暮,老实念佛。不同的佛经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比如南怀瑾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读楞伽极需慎思明辨,严谨分析,然后归纳论据,融会于心,才会了解它的头绪,它可以说是一部佛法哲学化的典籍。其它如解深密经,楞严经等,条理井然,层层转进,使人有抽丝剥茧之趣,可以说是佛法科学化的典籍。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以及密乘等经,神变难思,庄严深邃,唯信可入,又可说是佛法宗教化的典籍。”
我们现在连曹雪芹喜欢读什么经,更贴近哪个宗派都不知道。在书里面,宝钗曾经引用过六祖坛经。宝玉在某次跟黛玉还是谁小闹的时候,凤姐还是谁过来说,说一句,宝玉就念一句佛。其它可能还有几处。但是基本上这样的信息很少。
这个宝玉离开宝钗的题挺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11:23
“病”当然是一种比喻。类似的,我们看《神雕侠侣》中,金庸对“情花”的描述:
——————————— ...

非常惭愧。我对金庸小说的认识基本等于零。当同学们都在看他的书时候,我怎么也看不进去。一直也没看过。
但是金庸学佛的心路历程,他对佛法的认识等等,有很多资料。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他是1970年代因为自己的孩子自杀的事情,开始研究佛法的。是先从南传佛教的英文佛经,开始看进来的。后来才看大乘经。贴个链接。也许您已经看到过这个了。

http://www.folou.com/thread-534232-1-1.html
佛法与人生—金庸池田大作对谈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 发表于 2013-5-13 22:22
宝玉是怎样离开宝钗,悬崖撒手的,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从现有的书里可以看出曹雪芹受到佛、道的影响蛮深 ...

还是先看黛玉,再看宝钗。
根据我对成书的看法,宝黛故事基本上经过三次大的变动,有四个稿本:

A、湘云和宝玉青梅竹马;宝玉十三、四岁时,苏州城里来了一个亲戚,宝钗;在此稿本中,黛玉是宝钗的亲戚而不是宝玉的亲戚;宝玉乃是一个浊世公子,对黛玉一见钟情;黛玉的形象乃是依照冯小青所刻画,特征是好吟诗、身体有病、有些自怜;后病死。这个黛玉的某些特征以妙玉的形象再次隐约出现。
B、曹雪芹合并了湘云与黛玉的某些特征——黛玉被改造为宝玉的亲戚,父母双亡之后,约六七岁的黛玉寄居贾府,围绕宝玉的情感冲突主要是黛玉和湘云——两个青梅竹马,黛玉、宝钗为次;后湘云嫁给卫若兰、黛玉病死;宝玉娶了宝钗;
C、增加了金玉姻缘与木石姻缘的冲突;围绕宝玉的情感冲突主要为黛玉、宝钗。——前面你也说,宝玉有可能是顽石所化,我推测,这一稿本中,宝玉为顽石幻化。“木石姻缘”指的是顽石和绛珠草。
D、改写了木石前盟,将顽石改为神瑛侍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 发表于 2013-5-13 22:46
非常惭愧。我对金庸小说的认识基本等于零。当同学们都在看他的书时候,我怎么也看不进去。一直也没看过。 ...

    金庸:1976年10月,我19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雳,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有一个强烈的疑问:“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

  池田:是吗?我可是初次听到。失去孩子的父母亲的心情只有当事者才可理解。我也是这样,我曾失去我的次子。我的恩师户田先生也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他还年轻的时候,他的仅有一岁的女儿夭折了,这是发生在他皈依佛教前的事。他曾经感伤地动情道:“我抱着变得冰冷的女儿,哭了整个晚上。”过了不久,他的夫人也撒手人寰,这使得他认真地思考有关“死”的问题。
——————————————————————————————————————————————
不读他的书用不着惭愧,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不是?
没有看过。我是只吃鸡蛋而不问这个鸡蛋是哪只鸡的那种人,呵呵。
佛教对生死的认知看来比较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01
还是先看黛玉,再看宝钗。
根据我对成书的看法,宝黛故事基本上经过三次大的变动,有四个稿本:

再从写作上看。
A稿,从现在残留的部分来看,是相当平庸的——我怀疑不是曹雪芹写的,如果是的话,也是少年时的手笔。不脱当时才子佳人的套路,黛玉即是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的佳人,动不动就是一篇长诗或组诗。这个稿本如果说有点创新的话,就是将《金瓶梅》那样的“风月”故事与才子佳人小说合为一体。
B、如果A稿就是曹雪芹写的——我更相信不是;那么,从A稿到B稿,曹雪芹肯定作了很大的决心,他的决心就是摆脱当时的才子佳人的套路。怎么突破呢?突破的方式就是放弃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一般写法——即在情节的曲折,而在人物的内心上下功夫,具体在小说中,就是黛玉的内心苦恼;黛玉对宝玉的疑心,以及宝玉的释疑。即写彼此相互信任之难。
C、C稿和D稿,曹雪芹再次突破,这两次都借鉴了佛理。C稿写预言及其实现。D稿更为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01
还是先看黛玉,再看宝钗。
根据我对成书的看法,宝黛故事基本上经过三次大的变动,有四个稿本:

有意思啊。宝黛钗的故事怎么怎么都挺有意思的啊。四个稿本都是曹学芹作的吗?是因为生活阅历增加才进行的故事改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01
还是先看黛玉,再看宝钗。
根据我对成书的看法,宝黛故事基本上经过三次大的变动,有四个稿本:

D、改写了木石前盟,将顽石改为神瑛侍者。
~~~~~~~~~~~~~~~~~
补天石锻炼成通灵宝玉,然后甄宝玉、贾宝玉。
神瑛侍者和仙草同盟,然后木石同盟和金玉姻缘。
是不是可以这样分成两组。这两组是不是不同时期的稿本遗留下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26
再从写作上看。
A稿,从现在残留的部分来看,是相当平庸的——我怀疑不是曹雪芹写的,如果是的话,也是少 ...

相当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26
再从写作上看。
A稿,从现在残留的部分来看,是相当平庸的——我怀疑不是曹雪芹写的,如果是的话,也是少 ...

A稿,从现在残留的部分来看,是相当平庸的
~~~~~~~~~
好了歌,是不是属于A稿。假设是一个道人写的,用来劝世。他描写世间的情爱,相当平庸,相当俗套,好像很正常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26
再从写作上看。
A稿,从现在残留的部分来看,是相当平庸的——我怀疑不是曹雪芹写的,如果是的话,也是少 ...

在C之前,先来看D稿,最后的稿本。关键即是神瑛侍者的故事:

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句话暗示的是绛珠草明明知道这段尘缘注定以失败收场,问题就是,面对一场注定以失败收场的尘缘,绛珠的选择。

    说到这里,这里不妨举个例子。比如今日之大学。我们假定两个相爱的大学生,再附加几个条件:两个人家境都不好,两个人都意识到毕业后的艰难,比如,说不定,那个女生就去嫁个有钱人了,这一点,女生自己知道,男生也知道:毕业即分手。
    那么,这一未来的阴影如何投射到现在正处于恋爱中的他们呢?A、反正以后也成不了,不如现在就断了,这是实用主义的考虑。B、以一种玩玩的态度对待;我们再来看第三种C、正因为知道毕业即分手,所以现在更加爱——因为在毕业之前是唯一的机会,以后就没有爱的机会了。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

    从C这种态度,我们来反观黛玉之爱就很有意思,在冥冥之中,她知道结局,也不在意结局:

    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
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
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
笑?”

    也就是说,即便黛玉知道结局——她和宝玉是注定失败的尘缘——她的态度也是,将一生的泪相还,根据前面我的分析——即倾自己的性命去用情。(用情即生病)

    这就是曹雪芹对汤显祖的借鉴,但是,又从佛理的角度进行了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50
在C之前,先来看D稿,最后的稿本。关键即是神瑛侍者的故事:

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 ...

我们来看曹雪芹对黛玉之情的理解。
现在的小说写男女之情,都是将情理解成一种主动的东西——某个人去追另一个人,换句话说,去爱,爱就是去追求某种人。
但是,黛玉不同,情是一种被动,是一种陷入,陷入(落入)某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她不是去选择爱或不爱(宝玉),宝玉一出现,某个状态就出现了,黛玉所能做就是倾自己的生命去回应。
神瑛侍者故事的有趣之处,黛玉之情是因宝玉才出现的某种东西,黛玉将之理解为一种赐予,将自己的行为理解为一中报答。尽管情同时是”美“(甘美)和”不足“(痛苦)同时存在,但是,黛玉是愿意承担其痛苦的一面。
——————————————————————————————————————————
就此,我觉得将黛玉理解为”小性“乃是不能理解曹雪芹的命意所致,这也是为何畸笏叟、脂砚斋等提及黛玉之处,都是一片惋惜和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 发表于 2013-5-13 23:40
D、改写了木石前盟,将顽石改为神瑛侍者。
~~~~~~~~~~~~~~~~~
补天石锻炼成通灵宝玉,然后甄宝玉、贾宝玉 ...

以后回答你——卖个关子,时间还早,是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 发表于 2013-5-13 23:42
相当精彩

过奖——我的推测只是推测。顺便问一下,你哪儿弄来那么多有趣的表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Enid 发表于 2013-5-13 23:29
有意思啊。宝黛钗的故事怎么怎么都挺有意思的啊。四个稿本都是曹学芹作的吗?是因为生活阅历增加才进行的 ...

第一个不确定,第二三四个可以确定。阅历啊阅历,佛理啊佛理,我觉得两个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语:

    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2-1-12 23:17
三、两个“十二钗”

庚辰本在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以批否定文,根据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2-1-13 00:23
四、改写的妙玉
这四个人物,是添加还是改写,或者说,哪一个是添加的,哪一个是改写的,很关键。
首先,第 ...

还是建立在批上的“异文”,不足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3 23:50
在C之前,先来看D稿,最后的稿本。关键即是神瑛侍者的故事:

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 ...

嗯,不错{:soso_e179:}有意思,有趣味。墙裂支持楼主继续{:soso__5462389604067913156_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njnulj 发表于 2013-5-14 00:24
过奖——我的推测只是推测。顺便问一下,你哪儿弄来那么多有趣的表情? ...

{:soso__12206632511069352580_2:}用“高级模式”回复,在“热搜”、“趣味”等页面里,有无数{: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id 于 2013-5-14 14:07 编辑
njnulj 发表于 2013-5-14 00:14
我们来看曹雪芹对黛玉之情的理解。
现在的小说写男女之情,都是将情理解成一种主动的东西——某个人去追 ...


这个非常有见地。我观察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也是这样的。人们有一个误会,就是爱某个人,恋爱这件事情是可以自己决定的,操之在“我”,全在“我”的主观。如果我们有清醒和明智的洞察力,我们就会发现,在恋爱关系里能够操之在“我”的部分非常有限,我们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念头、感觉、情绪等。借用西方心理学的词汇,“意识”和“无意识”。在恋爱关系中,能够显现在“意识”中的部分非常有限,沉没在意识的水面之下的“无意识”,更加有力量,“无意识”经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个非常有智慧的词“缘分”,来形容这个事情。黛玉的故事,我跟您的理解稍微有不同之处在于,黛玉(已经生在这个世界以后,而不是做仙草的时候)应该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理解为赐予,或者理解自己主动承担痛苦(她做仙草的时候主动要承担要还眼泪,但是下界以后应该就忘了这事儿啦),或者理解自己是还债等。她是被自己无法看清楚,无法理解,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力量牵着走,这就是所谓的业力(或者是仙草的愿力)。按照佛理呢,她如果能看清楚了,那她就差不多能跳出来啦,差不多能回去做仙草了吧。如果回不去,她的感情也没有那么痛苦了,那就不会流眼泪了,那就还不了泪啦。
~~~~~~~~~~~
所以~~从黛玉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做神仙的时候不要乱发糊涂愿望哈~~还眼泪哇~~还有比介个更笨的吗~~如果是我~~我下界以后在他家边上开一家矿泉水公司还给他哈{:soso_e113:}{:soso_e113:}
~~~~~~~~~~~
俞平伯有篇文章,曹雪芹自比林黛玉。其实,雪芹何尝不是天上的神仙,来这个世界上还眼泪来了。他的眼泪没有白流,要不我们就不会在这里研究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16:54 , Processed in 0.06208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