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上的狮子

《鞍钢宪法》的历史真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识丁老头 发表于 2013-5-4 12:38
天上的狮子,你在你主帖中,主张了:“前期”《鞍钢宪法》,“后期”《鞍钢宪法》。依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

识丁老头,由于你认识有问题,自欺欺人成了现在这样故作不知顾左右而言它,所以你要向偶支付出场费。不然免谈。给偶一个2000平方米的房子做办公用也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4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狮子 发表于 2013-5-4 12:43
识丁老头,由于你认识有问题,自欺欺人成了现在这样故作不知顾左右而言它,所以你要向偶支付出场费。不然 ...

天上的狮子,从15楼起,你就不敢回答本老头的问。18楼,你用了近740字符的字回复15楼,就是不敢说:15楼所贴出的报告是“前期”《鞍钢宪法》,还是后期《鞍钢宪法》。
本来答案就是一两个字,你却费那么大的劲,舍少就多,说明你怕,你恐惧,你心虚,你有难言之隐。
天上的狮子, 主张了:“前期”《鞍钢宪法》,“后期”《鞍钢宪法》。依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请回答:15楼所贴出的报告是“前期”《鞍钢宪法》,还是后期《鞍钢宪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4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老头还真的想较真啊?有些人要反毛,毛做的对的事,要么只字不提,如果别人提了他们就出来制造“证据”做反面证明,这种人你和他讲道理,完全没有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狮子 发表于 2013-5-3 16:04
www.laoren.com

1978年11月7日,在上海宝山区月浦以东的滩涂上,一根桩“咣”地一声落下。

  66年中国钢铁产量是1500万吨  78年是3180万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我国钢产量破3000万吨
2012-06-18 16:32
  尽管钢铁工业开始复苏,但由于“四人帮”的破坏严重,钢铁工业生产、管理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九七七年十月,冶金部分析了钢铁战线全局的形势,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四人帮”破坏造成的生产建设中的严重问题,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些严重问题,集中表现为“六大惊人”,即:“消耗高得惊人,亏损大得惊人,投资效果小得惊人,设备损坏得惊人,‘胡子工程’长得惊人,劳动生产率低得惊人”。一九七六年,拿能源消耗来说,全系统吨钢综合能耗为3.1吨标准煤;亏损企业多达701个,亏损额为18.8亿元。
  为从根本上扭转局势,冶金部先后在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召开的电话会议和一九七八年一月二日召开的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会议上提出,要在全战线发动群众,开展以“挖五大潜力、创五大水平”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挖五大潜力”:就是从节约焦炭上,从节约钢铁料、铁合金和耐火材料上,从节约电力上,从降低成本、提高上缴利润上,以及从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大挖潜力。“创五大水平”,就是从钢锭合格率上,从钢材成材率上,从精矿品位上,从炉龄上,以及从设备完好率上创新水平。在竞赛中,各企业进一步狠抓整顿,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效果相当显著。
  一九七七年,全国重点炼铁企业的焦比在500公斤以下的只有3座高炉,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已经有12座;利用系数在1.8以上的,一九七七年底只有2座,半年以后,增加到13座。在管理上,首先重视了提高产品质量。一九七八年四月在武钢召开的全国冶金工作会议宣布:从当月起,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钢材出了厂,就要由生产厂的党委书记、厂长去领回来;如果是冶金系统自己没有发现由上级机关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由冶金部的部长或副部长到用户那里领回来,还要说明原因,赔礼道歉,包退包换。这个当时称为“背钢材”的决定,对企业重视产品质量起了促进作用。
  能源管理得到了加强。一九七八年鞍钢、首钢率先对本企业的能源消耗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降低能耗的对策。冶金部转发了他们的调查报告,要求各企业都对本企业的能耗作调查,提出改进措施。此后,各企业陆续建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建立起一套能源管理制度,逐步改变了“能源指标不考核,消耗无定额,用料无计划”的情况,一九七八年全系统平均吨钢综合能耗降到2.52吨标准煤。
  抢修设备,提高设备完好率。一九七七年初,鞍钢矿山有251辆T—20汽车,能开动的104辆,其中完好的只有20辆,结果有矿石拉不出来,成为影响矿山生产的薄弱环节。对此,余秋里副总理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且亲自带领鞍钢领导干部到大庆学习。回来后鞍钢组织了修车大会战。冶金部及时推广了鞍钢经验,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冶金系统原来1560辆“趴窝”的汽车修好了1200辆。
  抓资源综合利用。从一九七八年起,国务院确定由方毅副总理直接抓三大矿(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包头白云鄂博含稀土元素的铁矿、金川的镍矿)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毅多次深入基层,提出建议,使钒钛磁铁矿和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出现了新局面。
  经过一九七八年扎扎实实的工作,全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比上年增产钢804万吨。这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庆祝全国完成3000万吨钢的大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结束后钢铁工业的恢复
2012-06-18 16:25
  粉碎“四人帮”,广大钢铁职工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一九七六年十月中、下旬,鞍钢、武钢、包钢等重点钢铁企业的职工,纷纷集会、游行,欢庆胜利。
  首先是开展揭、批、查。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破坏,钢铁战线出现了“四乱”:政治思想搞乱了,领导班子和队伍搞乱了,生产建设搞乱了,企业管理搞乱了。打倒“四人帮”以后,首先是从政治思想上彻底揭发、批判“四人帮”搞乱钢铁工业的罪行,在组织上清查他们在冶金工业系统的帮派体系以及与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从一九七六年四季度到一九七七年底,钢铁战线开展了揭批查运动。
  冶金部机关“文化大革命”中也被“四人帮”搞乱了,致使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连续三年“三打两千六”(即计划年产钢2600万吨)均告失败。为此,冶金部机关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先后在北京召开了六次揭批“四人帮”的万人大会。冶金部大批判组于一九七七年先后以《深入揭批四人帮,钢铁工业大解放》等为题,在《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大报发表了一系列揭批文章,推动了冶金系统的揭批查。经过揭批查,原冶金部机关造反派头头,当时冶金部的负责人之一张振江于一九七七年被依法逮捕,后来被判有期徒刑八年。一九七七年六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任命唐克为冶金部部长。一批懂业务的“老冶金”,陆续得到平反,先后回到冶金部各级领导岗位。
  各重点大钢厂与中、小钢厂也同时开展了揭批查。对鞍钢、攀钢、武钢等大型企业,国务院还派出了工作组帮助揭批查,对马钢、齐齐哈尔钢厂等其他重点企业,冶金部也派出了工作组。通过揭批查,过去被“四人帮”插过手的首钢、鞍钢、武钢、上海第一钢铁厂、杭州钢铁厂等,都先后从“四人帮”帮派体系控制下解放出来。这样,整个钢铁战线就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中复苏过来,在政治思想和领导班子上出现了新面貌。
  其次是工业学大庆。揭批查为恢复发展钢铁工业创造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条件,但如何把广大群众因“四人帮”倒台而激发起来的政治热情,引导到整顿钢铁企业和发展生产建设上来,是当时面临的关键课题。大庆油田的岗位责任制、“三老四严”的传统作风,对钢铁战线恢复和整顿生产秩序是有借鉴作用的。在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召开的全国冶金工业电话会议上,冶金部把学大庆作为一九七七年钢铁工业的第二项主要任务提了出来,要求各钢厂结合增产节约运动,普遍制订学大庆的规划,尽快把钢铁生产搞上去。一九七七年三月召开的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组织了学大庆的竞赛。同年五月十六日,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以后,冶金部在北京又召开了“学大庆动员大会”,请出席全国学大庆会议的冶金战线的代表到会,由首钢、鞍钢、上海异型钢管厂的代表汇报了工业学大庆的初步情况。同年十二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会议,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并表彰了100个红旗单位和200个先进生产者。
  一九七七年,各钢铁厂普遍制订并落实了学大庆的规划。规划大体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限期(如一,二,三年)办成大庆式企业。据当年五月统计,经上级命名为大庆式企业的有76个。二是提出本厂生产建设的近期目标。如在产量质量和其他主要指标上,近期超本厂历史最好水平,远期赶全国先进水平,再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进军。三是确定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的目标。这些规划,虽然有的急于求成,有的存在形式主义,但总的讲从积极方面起到了组织群众的作用。如上海第三钢铁厂的1700多个生产班组就都制订了自己的具体规划,促进了增产节约。
  学大庆高潮是在各厂之间,各车间、各班组和个人之间展开的社会主义竞赛中形成的。如首钢、鞍钢、武钢、上海冶金局,以及南京、烟台、邯郸等钢厂纷纷加入竞赛,你追我赶,此增彼长,催人奋进,促进了生产。
  在热潮中,涌现出大批先进标兵。当时,不仅恢复了全国劳动模范、鞍钢老英雄孟泰(一九六七年九月受压制时病故)的名誉,重新树立了全国的老红旗马万水掘进工程队,而且还树立了一些新的标兵。例如,陈箎是冶金部钢铁研究院的高级研究人员,一生醉心于祖国的科研事业,即使在“四人帮”批判迫害他的时候,也从未放松过对断裂力学的钻研。一九七五年当发现自己身患癌症以后,更加奋发进取,一直战斗到一九七八年十月逝世为止。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为国争了光。他被誉为“科研铁人”,他的精神给人们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第三是初步整顿企业秩序。在“文化大革命”中,企业的生产秩序和管理制度被打乱,出现了严重的生产无人负责现象和无政府主义,管理存在着“操作无规程,质量无检验,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劳动无考勤”的混乱状态,导致事故多,质量差,浪费大。
  针对这种局面,一九七七年三月召开的全国冶金工作会议记要指出:“要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整顿企业秩序”。首先要求建立责任制,即在党委领导下,“建立起由主要领导干部负责的有权威的、精干的生产指挥系统”。同时要求“把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安全生产制、经济核算制等七项制度建立和健全起来”。“把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流动资金占用等八项指标抓起来”。国务院于四月十五日将这个会议纪要批转全国,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下决心把钢铁工业搞上去。
  整顿企业秩序逐步收到了成效。许多企业在调整领导班子后,较普遍地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经理、厂长负责制,建立了生产指挥系统。比如,鞍钢公司生产指挥部门所在的“大白楼”,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占领,一度成了武斗中心。那时在此发号施令的一些人,不懂生产,不问生产。一九七七年调整班子后,大白楼又成了生产指挥中心,公司在此建立了生产指挥部和总调度室。各厂、矿、车间设立了相应的生产指挥系统。总调度室24小时抓生产。公司领导人亲自下厂矿了解情况,解决生产问题,这样整个联合企业很快就运转起来。群众高兴他说:“大白楼说话灵了”。一九七七年鞍钢生产了580万吨钢,结束了产量停滞和下降的局面。
  经过初步整顿,各企业较普遍地围绕建立岗位责任制重新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开展了产品质量升级工作;对基层干部和工人进行了技术学习、技术练兵、技术表演、技术考试,以提高技术素质;还以降低成本、扭亏增盈为重点,开展了清仓核资,降低原材料燃料消耗,重建经济核算的工作;针对设备损坏严重的情况,开展了设备大检查、大抢修和提高设备完好率的工作,并整顿了安全生产的秩序。这一系列整顿工作,在生产上逐步见到效果。如到一九七七年第四季度,钢的日产水平稳定在8万吨以上,达到了年产3000万吨钢的水平。一九七七年,实际钢产量达到2347万吨,比一九七六年增长了16%,恢复到了一九七五年水平。一九七七年与一九七六年相比,利税额增加4.05亿元,亏损企业减少43个,亏损额减少2.1亿元;全员产值劳动生产率提高5%,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9.34吨提高到10.54吨。这些指标说明,钢铁工业已开始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中复苏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审核怎么又这么慢了,发了三次都没出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不出来也行,上面一篇有谈到鞍钢了
{:soso__3110130392203091378_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上的狮子 于 2013-5-7 21:29 编辑
识丁老头 发表于 2013-5-7 21:07
致两会:只有用鞍钢宪法才能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落到实处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秦川牛 | 点击:2250 |  ...

以前有机会的时候,好好的经偏要念歪了,把个质量管理发挥劳动效率的群众自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企业法则,硬生生搞成政治运动纲领画蛇添足加上政治条件,把它弄走调变味儿了以致最后被运动淹没束之高阁形同虚设了。不从问题本身找原因,到处找替罪羊推卸责任,信任度会越来越低。或许仍然只能让它墙外香着了吧。要知道,在那些瞎折腾的日子里,人家即使是从鞍钢宪法学了一小手,也已经充分通过实践有了发展了,都可能成了我们在管理科学上师傅了。事实,好像也正是如此哦。
求好运吧。偏,就是一种错误,不要以此为荣。
合则两利分则具损,现在的做法,就如同因为计算机二进制受八卦卦爻的启发,就说凭借我们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去粗存精发展过的八卦理论就能自己造出计算机了。
深刻吸取教训吧,以后还要热衷政治内斗,那就是轮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狮子 发表于 2013-5-7 21:17
以前有机会的时候,好好的经偏要念歪了,把个质量管理发挥劳动效率的群众自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狮子 发表于 2013-5-7 21:17
以前有机会的时候,好好的经偏要念歪了,把个质量管理发挥劳动效率的群众自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 ...

赵磊等:毛泽东和《鞍钢宪法》的不寻常意义--纪念《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
来源: 作者博客| 作者:赵磊 等 | 点击:398 | 时间:2012年6月25日 08:47
纪念《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



赵磊 等

按: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刊编辑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鞍钢宪法》进行讨论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落后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常务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暨《鞍钢宪法》正式诞生51周年。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名字和鞍钢宪法是连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回眸这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毛泽东诞辰117周年之际来讨论《鞍钢宪法》,在今天尤其有着深远的意义。我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也要承认,毛泽东曾深恶痛绝的对劳动者实行简单粗暴的“管、卡、压”东山再起。在引进国外管理方法的背景下,资本主义早期的泰勒制与当代西方的“人性化管理”比翼双飞,据说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管理理念和水平一下子“先进”了不少。我对这种“先进性”十分怀疑。且不说企业绝大多数职工惶惶不可终日的压抑感了,就是大学老师,也在“公司化”、“衙门化”的压力下,惶惶如丧家之犬,一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许多大学完全照搬私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什么“量化管理”、“末位淘汰”,就是发几个铜板都要黑箱操作。结果搞得人人自危,只有少数老板和高管高兴。一个只让少数人“爽呆了”而多数人“很郁闷”的管理制度,我真不知道它究竟“人性”在哪里?“先进”在哪里?

(2)都说西方如何“人权、自由、民主”,我一听见这六个字就想发笑。事实上,在资本统治的社会,你有钱才能讲这六个字,没有钱你什么都不是。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老板就肯定有“民主”了——所谓“民主”,只能是金钱的“民主”。 西方国家那些让人羡慕不已的“人权自由民主”,必须在前面加上“富人的”定语。不信你就试一下:有本事你对你的老板去喊一嗓子“人权自由”,强烈要求公司的决策必须“民主”,老板在下命令前必须征得员工的认可——我估计你要么闭上嘴,毕恭毕敬地接受老板的独裁统治,要么夹着尾巴立马消失。都说美国人很民主,美国人当然可以投票选总统,但美国人能投票选自己公司的老板吗?真正的民主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选举权,还必须享有经济上的决策权。所以,别看今天的时代谁都可以把“人权”、“自由”、“民主”挂在嘴边,其实,普世价值口口声声的“人权”中的人,仍然处在一种匿名的状态。

(3)我曾经对一个管理学教授说,今天中国企业的所谓管理,无非两个法宝:一个是“解雇”,另一个是“量化”。这两个法宝不仅是私有企业的看家本领,而且国有单位也在顶礼膜拜、如法炮制。如此粗鄙的管理方法(解雇和量化),已经成了人人互为地狱、互相提防、互为仇敌、互相踩踏的“万恶之源”,居然还自诩为“先进的管理科学”。这种“以劳动者作对”、 “与被管理者为敌”的管理方法,简单倒是简单,却没有资格自诩“先进”,更没有资格说什么“以人为本”。别看老板永远忘不了给打工仔买个生日蛋糕,搞点小恩小惠,如此管理,形式之虚伪,水平之低下,手段之冷酷,立意之阴暗,内容之无耻,夫复何言。有一部电视剧《美丽的事》,其中对90年代盛行的“末位淘汰”的现实,做了无情揭露。我想,现在终于可以对这种野蛮落后的管理制度说“不”了!可是,我的一个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朋友却告诉我:为了增加利润,他们还要加大“减员增效”的力度,怎么“减”?居然还是“末位淘汰”!

(4)在我看来,迄今为止,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真正有资格称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是毛泽东时代提出的《鞍钢宪法》。说它“以人为本”,就在于其中的“人”不仅仅只是几个管理者,那些被管理者管理着的工人,也成了“管理者”;说它有资格称为“先进”,就在于它真正体现了每个人的“人权、民主、自由”,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管理者的“人权、民主、自由”。与“解雇”和“量化”相比,“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境界,高下立见,判若云泥。因为“鞍钢宪法”的灵魂,就在于它追求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上个世纪末期,我在成都拜访马宾同志时,他告诉我说,在过去的运动中他也曾经被群众批斗,他认为,这些运动的方式可以讨论,但这个经历对于消除官僚主义是必要的,他并不觉得委屈。我想,作为一个高级管理者,马老之所以能有这种境界,就在于他的心与毛泽东是相通的——难怪毛泽东把《鞍钢宪法》又称为《马宾宪法》。

(5)《鞍钢宪法》的实施是需要条件的,首要的条件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鞍钢宪法》是不可能与私有制对接的。当然,即便具备了公有制这个条件,也不一定就能推行和落实《鞍钢宪法》,比如前苏联的国有企业,搞的就是“厂长负责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很大鸿沟。所以,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如何落实《鞍钢宪法》,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鞍钢宪法》是劳动者当家作主、企业民主管理的伟大探索,虽然仅仅是一个起步,却前途无量。我有一个信念,未来的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指向《鞍钢宪法》所倡导的真正的民主精神,而今天盛行的那些所谓先进的管理手段——尤其是那个丧尽天良的“末位淘汰”制,一定会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识丁老头 发表于 2013-5-7 21:30
赵磊等:毛泽东和《鞍钢宪法》的不寻常意义--纪念《鞍钢宪法》问世51周年
来源: 作者博客| 作者:赵磊  ...

以前有机会的时候,好好的经偏要念歪了,把个质量管理发挥劳动效率的群众自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企业法则,硬生生搞成政治运动纲领画蛇添足加上政治条件,把它弄走调变味儿了以致最后被运动淹没束之高阁形同虚设了。不从问题本身找原因,到处找替罪羊推卸责任,信任度会越来越低。或许仍然只能让它墙外香着了吧。要知道,在那些瞎折腾的日子里,人家即使是从鞍钢宪法学了一小手,也已经充分通过实践有了发展了,都可能成了我们在管理科学上师傅了。事实,好像也正是如此哦。
求好运吧。偏,就是一种错误,不要以此为荣。
合则两利分则具损,现在的做法,就如同因为计算机二进制受八卦卦爻的启发,就说凭借我们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去粗存精发展过的八卦理论就能自己造出计算机了。
深刻吸取教训吧,以后还要热衷政治内斗,那就是轮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狮子 发表于 2013-5-7 21:37
你没看懂我回复的话,我明确告诉你,是左的思想使鞍钢宪法失去了机会的。
在公有制的大前提下,还要强调 ...

马宾和《鞍钢宪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 03:50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汪静赫/文

          马宾,原名张源,1913年生,安徽省滁州市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后历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

          1930年,一个名叫张源的17岁少年因抵制日货被捕,在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拘留所坐了几个月的牢房。少年决计没有想到30年后,他会在另一个战场上大放异彩,他也不会想到30年后的他拥有另一个名字——马宾。

  几个月后,这个“闹事”的少年出狱,走向了真正的革命道路。不久,因革命需要,张源改名为马宾。这个名字从此伴随他一生,并在多年后响彻中国。

  “副博士”要做总工程师

  1960年3月,由马宾主持创造的鞍钢经验,即以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大搞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企业经验,被毛泽东主席命名为《鞍钢宪法》。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部“宪法”,从此写进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史册。

  17岁时的入狱经历,使马宾一生改变,因为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几位中国共产党人,其中一位正是当时中共上海党的负责人陈原道。虽然陈原道的真实身份在很多年后才被马宾知晓,但在那个黑暗的牢房里,马宾认定眼前的这位共产党人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老师”,从陈原道身上,马宾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11年后,已是新四军的马宾,经历了1941年的皖南事变。在突围而出的2000余人中,马宾是其中一员。1945年9月14日,马宾随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在随后的土改中,马宾显示出非凡的才干。

  让马宾出名的,当属《鞍钢宪法》。

  在那之前,马宾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儿。

  始建于1916年的鞍钢,其前身是日本为掠夺中国资源建立的鞍山制铁所,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东北解放后,马宾出任鞍钢总经理,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马宾放着总经理不干,却要去念书。马宾的申请得到了上级批准,不久,他来到了前苏联西伯利亚钢铁学院,38岁的马宾开始当一名大学生。前苏联当局当时要以大企业总经理的待遇给马宾配专车和别墅,但都被他谢绝了。

  从1951年到1956年的五年里,马宾成了一名冶金专业的普通留学生,在读完四年本科之后,他又继续上了一年研究生。43岁那年,马宾成了“副博士”(前苏联时期对硕士的称谓)。回到鞍钢后,上级让马宾当总经理,但他却执意要做总工程师,到生产第一线去。

  毛泽东定名《鞍钢宪法》

  当时,从旧中国废墟中重生的鞍钢已经进入大规模建设和发展时期。前苏联马格尼沃托尔斯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是俄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对工厂的管理有一套完整的规程、规范,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是著名的《马钢宪法》。鞍钢当时实行的就是这套前苏联标准。

  然而,前苏联经验的照搬,并不适合鞍钢的具体情况。广大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前苏联式“一长制”带来的官僚主义行为极为不满,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从前苏联留学归来的马宾,成为改变现状、探索革新的核心人物。

  那时,马宾每天生产生活在一线,他这个留苏归来的副博士工程师和工人在一起研究生产工序,与班组工人一起操作,一起编程,一起攻关。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双方哪一方不参加都不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其实是一次生产力的革命。”马宾后来回忆道。

  1960年3月11日,鞍山市委经辽宁省委向党中央递交了一份《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报告中对鞍钢改革是这样描述的:“参加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人很广泛,已占全区工业战线职工总数的90%以上,出现了人人奋勇争先,个个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竞相革新的大好局面。”

  3月22日,看了这份报告的毛泽东主席大为赞许,他代表中央写了近700字批语,并将这份报告批转全国,批语中流露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这个报告,更加进步,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鞍钢经验报告的执笔人是马宾,正因如此,毛泽东主席曾当面对马宾笑语:“苏联有个‘马钢宪法’,咱们中国有个‘马宾宪法’!”

  《鞍钢宪法》的诞生,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堪称中国现代企业史上第一次管理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有机会的时候,好好的经偏要念歪了,把个质量管理发挥劳动效率的群众自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企业法则,硬生生搞成政治运动纲领画蛇添足加上政治条件,把它弄走调变味儿了以致最后被运动淹没束之高阁形同虚设了。不从问题本身找原因,到处找替罪羊推卸责任,信任度会越来越低。或许仍然只能让它墙外香着了吧。要知道,在那些瞎折腾的日子里,人家即使是从鞍钢宪法学了一小手,也已经充分通过实践有了发展了,都可能成了我们在管理科学上师傅了。事实,好像也正是如此哦。
求好运吧。偏,就是一种错误,不要以此为荣。
合则两利分则具损,现在的做法,就如同因为计算机二进制受八卦卦爻的启发,就说凭借我们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去粗存精发展过的八卦理论就能自己造出计算机了。
深刻吸取教训吧,以后还要热衷政治内斗,那就是轮回。

你没看懂我回复的话,我明确告诉你,是左的思想使鞍钢宪法失去了机会的。
在公有制的大前提下,还要强调政治,这就好比,你明明很孝顺父母,周围邻居还要常常对你说:你要孝敬你父母啊。
你会怎么想?这就是鞍钢宪法出偏的原因。越强调越偏。
鞍钢宪法错过机会,不能怪其他因素,懂不。否则,就还会犯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狮子 发表于 2013-5-7 21:40
以前有机会的时候,好好的经偏要念歪了,把个质量管理发挥劳动效率的群众自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企 ...

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创造

朱明熙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毛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距今已经51年过去了,近日捧读当年鞍钢的报告和主席批示,禁不住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众所周知,鞍钢宪法是与马钢宪法相对的。马钢宪法是50年代我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时向苏联学习引进的。它的核心就是实行“一长制”,搞物质刺激,依靠少数专家和规章制度办企业,不走群众路线,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命。尽管当时实行马钢宪法,对于提高我国的落后的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鞍钢宪法是鞍钢的广大干部、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对马钢宪法的突破和创新。而鞍钢宪法的核心就是毛主席高瞻远瞩概括的五个方面,即“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而其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我认为最是弥足珍贵,值得高度重视的。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企业民主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是巴黎公社民主原则在中国的一个伟大创造!通过干部经常参加劳动,防止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通过工人参加管理,对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与制约,防止其蜕化变质;通过实行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使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逐步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尽管当时它还不够成熟,还是一个雏形,后来又遇到挫折,遇到反复,甚至一度销声匿迹,淹没在一片“发财致富、金钱万能”的喧嚣之中。但是,正是通过这些挫折和反复,才使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它的弥足珍贵,才使人们愈来愈发现它内在的深刻价值和思想光辉,才使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觉得它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应当发展的方向。

在这几十年,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失败的风风雨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会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在公有制企业中如何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的不丧失;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依靠工人阶级办好公有制企业;如何防止少数企业领导和管理者成为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者和贵族老爷,甚至蜕化变质为“内部人控制”的掠夺者和新型的资本家;如何防止工人阶级又重新沦落为任人剥削任人宰割的“工资奴隶”?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企业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苏联东欧国家之所以会变质,最终导致巨变,而且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保卫,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实行企业“一长制”和各级领导干部“一长制”。由于缺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使之逐步变为“一长专治”、“一把手专治”, 最终演变为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腐化堕落、掠夺人民、丧失民心的贵族老爷和官僚特权阶级。试想一下,这样的厂长经理,这样的党政领导,这样的党,这样的贵族老爷和官僚特权阶级,又怎么能够得到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拥护呢?又怎么能不被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所抛弃、所打倒呢?最近黄苇町先生写的《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心中没有人民必被人民抛弃》一文对此作了深刻的揭示。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防止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呢?我以为,我们可以从50年前的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中得到重要启示。那就是实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即干部经常参加劳动,时刻联系人民群众,虚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参加国家、政府、企业、单位、村社管理,随时监督党和政府、企业、单位和村社领导,防止其产生官僚主义和蜕化变质;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生产关系,实行领导干部、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三结合的各种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落在实处,而不仅仅是落实在口头上或者文件里。我认为,这就是鞍钢宪法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联想到今天我国国有制企业的种种现实,51年前的鞍钢宪法的重要启示难道不令人发人深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识丁老头 发表于 2013-5-7 21:41
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创造

朱明熙

那好吧,祝好运。过分强调政治,也不是一件好事,记住吧。
别再没完没了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的狮子 发表于 2013-5-7 21:44
那好吧,祝好运。过分强调政治,也不是一件好事,记住吧。
别再没完没了了哦。 ...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传承与回归

严海波

(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目前中国企业管理领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入了歧途。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以“提高经济效率”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名义,人为地、有计划地消灭大量国有企业的倾向,走了一条“产权私有”、“利润至上”、“两级分化”、“等级森严”的企业改革之路。

在以上目标指引下,企业管理理论必然走向以人为本的反面。为了赚钱,企业开始大量解雇工人,剥夺工人已经享有的社会福利;为了独占利润,许多国有企业被强行私有化,私人所有者和核心管理层成为利润分配的大头,其收入往往是普通劳动者的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为了维护这种不合理的秩序,所有者与核心管理层以及核心技术拥有者结盟,资助高校商学院鼓吹现有企业管理制度,极力固化资本及其衍生的地位和权力。这种企业管理制度体现了资本所有者及其依附着的利益,在企业内部把劳动者推向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对立面,恶化了劳动关系,也激化了劳资矛盾、社会矛盾。由此看来,这种企业管理制度除了以社会分化为代价带来的少数人的财富效率之外,丝毫不具有先进性。

与此相反,我国经过多年实践所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却被妄自菲薄地丢弃掉。吊诡的是,我们所学习的,恰恰是在西方国家“被改革”的对象;而我们所丢弃的,又成为西方一些国家吸收学习的榜样。与“鞍钢宪法”的兴衰相伴随的,是政治路线和意识形态的悄然变迁。“鞍钢宪法”的核心争议是“政治挂帅”和“利润挂帅”执之争,是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与权势者利益之争,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争。

这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选择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复兴和发展在企业管理领域靠什么思路来解决?无疑,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鞍钢宪法”提供了方向性的探索。那就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必须使企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工农群众手里,巩固和发展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工人之间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促进技术创新,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实际上这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他还进一步提出:“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不仅是广大职工学习政治、学习管理知识、学习生产技术的一个好方法,更是调整企业内部矛盾、密切干群关系、实现工人民主管理、保证企业社会主义性质的经验总结。借鉴和运用“鞍钢宪法”的管理思想,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汲取先进的管理资源,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识丁老头 发表于 2013-5-7 21:46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传承与回归

严海波

就我个人看,这得需要中国在开放环境中基本掌握经济主控权了才能实施。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鞍钢宪法在那时候对中国的后续发展有巨大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上的狮子 于 2013-5-7 22:19 编辑

我这样说,已经是客观看待问题了。从这个客观来说,毛犯错误是必然的,他避不开。因为,有一个国际大环境在,不管是封闭还是开放,都会受到大环境影响。这里我不论证说明了。所以,需要中国处于经济高地,起码要和周围势均力敌,才可以实行不管前期还是后期鞍钢宪法,但绝对不能再有内耗活力反而无助于经济和建设的成分。否则就是真正自作虐了,原因如下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5 15:56 , Processed in 0.10191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