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浙江一草民

[国学论道] “致命”的云南白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square_cn 发表于 2014-6-30 18:08
如果按你的说法,西药如何的科学,又那么的确定,西药为什么还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叫做临床试验?你是否知道 ...

呵呵
他一定会告诉你,因为西医有临床试验,所以西医好。
中医就没有临床试验,所以中医伪科学。

他就从来没想过,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在甲身上有效的药物,可能在乙身上完全无效。
他的思维就是机械式的,有效的就是有效的,无效的就是无效的,他不能理解有效和无效会相互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思维啊。一件东西有毒,那么带着这件东西的全有毒。

毒,坏的东西,恶,全是本性使然,本性只能稀释,不能转换。这样的思维造就绝对善恶的价值观。科学无罪,科学沿着这条路走,没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应该呼吁可口可乐公开配方!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30 17:22
呵呵

你不要回避我的问题:

其实降压药在出厂前肯定做过双盲实验,否则它是不会大规模推开的。
按你的说法,理论上你不信,做实验你又不信,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最好是让高血压病人自生自灭,无为而治,这样你就高兴了?
假如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患有高血压,你不但自己不吃降压药,还劝身边的人也不服降压药。你 敢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7-2 16:52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7-2 16:00
其实降压药在出厂前肯定做过双盲实验,否则它是不会大规模推开的。
按你的说法,理论上你不信,做实验你 ...

呵呵

我爸有高血压,我一直劝他不要吃降压药。有时候他觉得头晕了,我就让他清淡饮食,安心休息。
一般来说,3~4天高血压的症状就会消失,量量血压,也就比正常指标稍微高一点,但是人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高血压情况肯定会加重,这个是自然现象,而不是疾病,非人力可以阻止。

西药有能力降低血压,但是却使得血管壁变薄而且硬化,很难保证能降低病人脑溢血的风险,还毒害了肾脏。实际上吃下降压药是否真的对病人有益,这个无法评估。

很多药厂推广降压药,不得不说是有经济利益在里面。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违背这样的规律。在内科,西药对生理指标的控制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6-30 17:41
这里还要补充一个观点:

老年人多几根白头发,是病吗?

中医粉从来都不用脑子想问题,因为在中医理论里,没有脑子的概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除了注意生活起居,还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在中医理论中,除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确实找不到高血压的概念。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发现了大量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因为解释不了,也治不了,所以就只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的危害在于并发症。  首先,眼睛会发生视网膜病变,会双目失明。 第二是肾脏,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的病变,肾脏有了病变身体里很多废物就无法排出,所以就有尿毒症。 第三神经病变,手脚麻木、腹泻、便秘,年轻病人阳痿等,会影响心脏的跳动、胃肠的功能、感觉运动,这些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病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说没有特效药,所以只有病人注意血糖的控制,血糖、血压控制得好,这些神经病变就比较少。。 第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脑血栓、脑梗塞。给糖尿病病人抽血做化验发现,糖尿病人血抽出来很快就会凝住。下肢血管病变,脚冷,这样的病人又有神经病变,感觉不敏感、迟钝,双脚烫得起泡也不感觉疼。糖尿病病人脚上的疱几个月都好不了,有的烂到骨头都感觉不疼,因为感受神经损害了使得他没有感觉。
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因,除了环境因素,还有遗传因素等。中医粉将它们的病因说成是做了透支自己身体的事情,人体无法处理过多食物过多热量等,不值一驳。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将血压、血糖、血脂长期稳定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下,不抽烟、不喝酒、低盐、低脂饮食、定期到医院检查,调整治疗。 只要能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有效地杜绝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7-2 16:51
呵呵

我爸有高血压,我一直劝他不要吃降压药。有时候他觉得头晕了,我就让他清淡饮食,安心休息。

偶尔有几次血压偏高,还不是真正的高血压。如果你爸真的患上了高血压,那除了注意生活起居外,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否则,一旦出现并发症,就后悔莫及!
高血压不是自然规律,不是每个人都会得这种病。它跟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7-2 20:04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7-2 17:06
偶尔有几次血压偏高,还不是真正的高血压。如果你爸真的患上了高血压,那除了注意生活起居外,就必须在医 ...

其实西医完全不明白为何会发生高血压,只是说和某些因素有关,可究竟有关到什么程度呢,西医又无法确定。连病因都不能确定,如何治疗?

所以西药不能治疗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而控制的方法就是使用化学药剂强制血管扩张,扩张的副作用就是血管壁变薄变硬。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水管子,如果压力过大的话,水管会破裂;而现在使用药物之后,压力变小了,但是水管子的质量变差了。你说这样的措施有意义吗?

明白了降压药的作用原理,我自然就不会让我爸服用降压药了,因为那就是服用化学药品慢性自杀。

上了年纪的人,按照自然规律,就应该逐步降低运动频次与剧烈程度,饮食上逐渐降低热量。这就如同是一根蜡烛,随着慢慢燃烧到根部,烛光会慢慢变暗,直至燃尽。

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过程,谁都不能违背。50岁之后,人体就进入衰老过程,一开始是一年不如一年,后来是一月不如一月,最后是一天不如一天,然后死亡。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其实都不能算是病,而是人体逐步衰老,内脏及血管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而已。也就是说,进入老年之后,人体不再能承受年轻时所承受的负担,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逐步降低身体负担,使得身体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假如你违背这个过程,使用化学药品干预,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7-2 18:12
其实西医完全不明白为何会发生高血压,只是说和某些因素有关,可究竟有关到什么程度呢,西医又无法确定。 ...

看了你的帖子,总觉得你既不孝,又可笑。不孝的是,你既然已经知道你父亲患上了高血压,却不顾有并发症的危险,放弃治疗。难道你希望你的父亲早死?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过程,谁都不能违背,但有病及早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延长人的寿命。可笑的是中医全然不了解高血压糖尿病,还故弄玄虚。有人为了挺中医,全然不顾事实,还拿老父的生命开玩笑,真是傻的可爱。有些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由于没有尽早发现和治疗,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年纪轻轻就早逝,这可是铁的事实,血的教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7-21 18:15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7-21 09:39
看了你的帖子,总觉得你既不孝,又可笑。不孝的是,你既然已经知道你父亲患上了高血压,却不顾有并发症的 ...

呵呵
如果我父亲吃了降压药,血管壁变薄了,变硬了,与不服降压药相比,是否能降低脑溢血的风险呢?

(以下为百度转载)      长期服用西药降压的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个共识:西药降压虽快,但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无法抑制病情恶化,不仅不能阻断并发症,反而会加剧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由降压药产生的大量的药物代谢毒素会沉积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积的也就越多,最终导致血管硬化、变薄、变脆。

再加上降压药是通过强力扩张血管以达到快速降压的,因此必然使原本已经硬化的血管变得更加脆弱,而这将会严重地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的人体器官,并加剧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危及人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7-21 18:04
呵呵
如果我父亲吃了降压药,血管壁变薄了,变硬了,与不服降压药相比,是否能降低脑溢血的风险呢?
(以 ...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压药的人。
不良反应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副作用”。其实,副作用只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况做出的“特别提示”,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降压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可能对我们身体不利的作用。比如利尿药氢氯噻嗪会导致血钾降低、尿酸升高;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能会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肿;钙拮抗剂也可能会引起头痛、水肿、面色潮红等。那么患者该怎么看待这些不良反应呢?一来不要被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条目吓坏了而不敢吃药进而耽误了病情,二来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要置之不理,记下自己感受,必要时或复诊时告知您的医生,请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帮您调整治疗方案。总的来说,我们目前常用的降压药都是经过长期多中心的临床实践考验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7-25 23:27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7-25 22:53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压 ...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压药的人。”

第一、你说的是“可能性”?你的这个可能性可以量化吗?不服降压药的病人得并发症的可能性是多少?服药之后得并发症的可能性是多少?服药之后,能使得这种可能性降低多少?
第二、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你是否量化过?假如说,副作用对人体带来的伤害,比高血压本身要大,那么病人是否有必要去服药呢?

这种最最关键的地方,你不能放过呀!这是基本的常识啊!假如这是做生意的话,总不能做亏本买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7-25 23:24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 ...

中医中药一向以模糊,反对量化著称。你看中医理论,那一句话可以量化?你看中药,究竟有多大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也是云里雾里。反过来,你却要现代医学处处量化,却是为何?你是否认为现代医学比较严谨,对她有比较高的期望?
我说的“可能性”,也只有做过双盲对比实验的人才知道。降压药有很多,每一种降压药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也不尽相同,只有在做过大量临床试验后,确定其副作用远小于疗效的情况下才会批量生产。这也是药监局的职责所在。对于每一位高血压病人,服用哪一种,量是多少,医生也会做出相应的判断
你可能会说,如果副作用大于疗效,是否还要去服用?当然,这种概率很低,即使出现这样的情况,医生也会做出调整。
得了高血压,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再补充一点,中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你是否量化过?假如说,副作用对人体带来的伤害,比疾病本身要大,那么病人是否有必要去服中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1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7-31 18:27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7-31 17:09
中医中药一向以模糊,反对量化著称。你看中医理论,那一句话可以量化?你看中药,究竟有多大的治疗作用及 ...

可以啊,那么你西医放弃量化好了,向中医靠拢。看来西医也“不学好”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7-31 18:21
可以啊,那么你西医放弃量化好了,向中医靠拢。看来西医也“不学好”啊!呵呵
...

你要现代医学放弃量化,也学中医用“模糊法”忽悠病人?这不是开历史倒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8-2 15:25
你要现代医学放弃量化,也学中医用“模糊法”忽悠病人?这不是开历史倒车吗? ...

行啊!
你别像中医靠拢的话,那么你现在提供数据啊!给一个精确的数据啊!
没有服用降压药,得高血压并发症的可能性是多少,服用了降压药之后,可能性降低多少。
同时,对于降压药对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伤害,你也必须量化,这样才能有“成本”“收益”的比较啊!
如果这方面的数据都是模糊的,那你还说个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8-2 18:38
行啊!
你别像中医靠拢的话,那么你现在提供数据啊!给一个精确的数据啊!
没有服用降压药,得高血压并发 ...

先来看看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了解病因:基于对疾病的了解(分子水平),确定靶点
筛选化合物:一般要筛选上万个
体外实验验证化合物效果
动物实验(吸收,效果,代谢,毒性)
I期临床试验为短期小规模。试验对象通常为20-100人,健康志愿者或患者都可以。
II期临床试验为中期中等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300人。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有疗效,也对短期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观察。
III期临床试验为长期大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0-3000人。目的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时间持续1-4年。约25%-30%的新药可通过这阶段的试验。
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已有药物进行比较,称为IV期临床。由于在做临床试验时,儿童、孕妇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新药上市后,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这些群体和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如果发现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未曾料到的严重副作用,该药物有可能被立即从市场上召回。
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间也非常昂贵的过程。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平均需要8.5年,花费数亿美元。每5000种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临床试验,而最终只有1种能够被获准上市。
对于降压药,也是通过上述方法研制出来的。有关疗效和副作用,每一种降压药都有详细说明,你自己看一下说明书就可以了,有不明白的还可以问一下医生。也许,医生可以给你许多满意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sso 于 2014-8-8 18:17 编辑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8-8 16:26
先来看看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了解病因:基于对疾病的了解(分子水平),确定靶点
筛选化合物:一 ...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压药的人。”

第一、你说的是“可能性”?你的这个可能性可以量化吗?不服降压药的病人得并发症的可能性是多少?服药之后得并发症的可能性是多少?服药之后,能使得这种可能性降低多少?
第二、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你是否量化过?假如说,副作用对人体带来的伤害,比高血压本身要大,那么病人是否有必要去服药呢?

这种最最关键的地方,你不能放过呀!这是基本的常识啊!假如这是做生意的话,总不能做亏本买卖吧?

请你给我有说服力的数据!如果没有数据,那么就是西医向中医靠拢,西医在否定自己的理论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sso 发表于 2014-8-8 18:16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 ...

一个笃信中医的人还相信数据?你不是口口声声反对量化的吗?中医在讲阴阳平衡的时候量化过吗?中医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对于有效性和副作用量化过吗?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压药的人。我相信,研发药品的人肯定做过数据统计,至于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这样的数据网上好像没有公布,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草民,对于这一类的数据不掌握,你可以咨询药品研发人员或专业医生。另外,降压药的副作用对人体伤害的有关数据,你也同样可以咨询药品研发者或专业医生。
看病不是做买卖,许多问题还得医生来判断,只是这判断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草民 发表于 2014-8-15 22:58
一个笃信中医的人还相信数据?你不是口口声声反对量化的吗?中医在讲阴阳平衡的时候量化过吗?中医在给患 ...

"虽然吃降压药有副作用,但得了高血压,不治疗,不吃降压药,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及时治疗并吃降压药的人。我相信,研发药品的人肯定做过数据统计,至于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这样的数据网上好像没有公布,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草民,对于这一类的数据不掌握,你可以咨询药品研发人员或专业医生。"
那么也就是说,西药企业没有吧这样重要的数据公布出来,换句话说,降压药生产企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你作为一个相信西医的人,就应该懂得科学数据的重要性,如果药企和医生不向病人告知这样重要的数据,就让病人服用药物,你认为很妥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8 09:35 , Processed in 0.05071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