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43|回复: 132

[中医养生] 中医就是中医 西医就是西医 这就是科学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瀛通

  1.中医学的确立与惟一性足以证实是中华民族最早一大发明

  综观世界各国民族医学史,除中国外,之所以都夭折而没能传承下来,关键是都只停留在了经验层面而未探索出规律,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医是惟一有其基础理论的民族医学,这就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而成于西汉的《黄帝内经》。这一铁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第一大发明是中医。

  《黄帝内经》这部被后世尊为“医书之祖”的巨著,不仅汲取了那时古老华夏科学文化与哲学的精髓,而且还结合漫长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最终,历经反复地认识再认识与反复地论证再论证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成为经典。因此,在概念、理念等内涵表述上,都充斥着那个时代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理性认识精华,所定义的术语也刻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诸如表征相互对立、统一关系的“阴阳”,表征物质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及其运动不息的“行”,即“五行”。不少术语虽是源自公元前周代的《周易》,但实际要早于《周易》。这些术语表述精练、内涵深邃。只有在对中国文化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悟性”,才可领略反映机体阴阳相对平衡与失衡过程中,其气血、脏腑运动不息状态的阴阳互根、阴生于阳、阳生于阴、阴阳转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消长、阴阳乖戾、阴平阳秘等术语的博大精深抽象涵义。

  《黄帝内经》这一指导中医实践的基础理论,其不少术语虽源自《周易》但却有其特定的中医涵义。从所用术语中反映出的全方位与多层次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显而易见中医是汲取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各学科精髓的综合性大医学观,其理性认识的显著超前性,留给后人一个在相关健康、养生与防病、治病,尤其是治未病领域,进一步深化探素的明确框架与挖潜的巨大空间。这一理论指导其后中医实践,世代相承大约两千年,应用上不仅得心应手,还造就了无数历代中医药名家及传世之著,至今,也尚未见其任何论述受到中医实践的否定。有道是其精辟的论述,始终为历代中医所尊崇。即使发现有个别不妥之处,那也是完善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而决不能采取求全责备的非科学治学态度。金都无足赤,怎么能这样苛求大约两千年前的经典呢?《黄帝内经》的问世,是中华民族医药历经长期实践而升华为理性认识、构成了学科体系,因此,是中医学确立的标志。

  2.以经典方剂代替基础理论指导实践是中医发展迟缓而少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在历经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后,鉴于在方法论上长期把理论指导下的一些经典方剂,当作一种固定模式来套用,虽然这样做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其效果也不可抹杀,但终究对那些症状的适宜度存在偏差或偏差较大者,疗效就要差。这种做法使其基础理论这一指导实践的活灵魂被束之高阁,乃至僵化。久而久之,若干经典方剂或秘方竟被误当成了“理论”来指导临床。这种错位不仅遏制了中医的创新,也是中医长期再没能迅速发展,以及酿成各自持有不同量的有限经验方剂,既不外传也不交流而各自为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3.近代以来的中医落伍是重西医轻中医导致

  中医实践及其兴旺时期的史实表明:只要熟练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又有了世代临床案例经验的参考,中医的神奇疗效与创出各种新经典验方,则是必然。中医与其说是一门医学,不如说是一门以人为本的机体平衡调节艺术。今天,我们的中医治疗水平是落伍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中医的本应疗效、自身优势及发展前景却令世人瞩目。中医在中医的故乡落伍,是不公平对待中医所致,其酿成的危害与损失将日益突显。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性失误,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4.尊重史实正视现状发展中医才是硬道理

  坦诚而毫不夸张地说,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就已达相当高的水准。《黄帝内经》开篇就这样记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故半百而衰也。”从而后来才有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足见,祖国医学对养生与健康的显著作用。在《黄帝内经》问世约一千八百年后,西医才见启蒙的踪影。在西医发展才不过二百多年历史的今天,一些西方国家就已清楚地认识到它的严重不足之处,从而对中医优势的认识乃至超过我们,而我们对西医不足之处的认识却远不及西方。加之体制、政策与实施上的基本全盘西医化,长期遭冷处理的中医,尤如逆水的行舟,难进就难免一退,西化的中医整体治疗水平怎能不下滑?因为那不是真正中医本应具备的治疗水平。

  最令绝大多数国人难以容忍的是,中医在被冷落到如此地步之时,竟还有人打着所谓科学的旗帜,连中医为中华民族卫生健康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史实都不顾,不仅诋毁中医甚至还呼吁取消中医。问题的产生,既是轻中医与中医西医化后果的必然反映,也是现管理体制及其施教内容不适宜中医的必然反映。现中医治疗水平低,关键是真正的中医已少到了可称之可怜的地步,后继就更加奇缺。须明确指出的是:诞生于中华文化基础上的中医谁也取消不掉,因为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的另一门科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先进文化杰出部分的代表。若你不代表,那韩国等其它国家就要代表。客观现实就是这样,因此,硬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振兴中医、发展中医,发挥中医独特优势,更好地为健康事业服务。

  5.以西医来否定中医就像用篮球规则去裁定足球规则那样离奇

  二千多年前的中医,若没有从漫长实践发展到相当高水平并广为普及,就不可能有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的问世。近代以来,西医作为主流医学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使少数颇有影响的知识界人士也曾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贬中医是“旧医术”,现又有人把“传统”误作过时、守旧、落后的代名词。中医在这种背景下不知何时竟被冠以传统医学了。众所周知,太阳的东出西落是规律,在人类诞生前的久远年代就是这样,但太阳的东出西落运行规律为什么不称是传统运行规律?祖国医学是反映规律的科学,如果称是传统医学,就应赋予它是一门既强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又强调是历经数千年检验过的实证医学。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时态表达法则是,凡表征规律、真理等就须用现在时。在表达上连外国语言都是如此的规定,有何理由不这样去认识祖国医学呢?质疑中医的科学性,究其原因无非是既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太肤浅,又受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西医影响太深太久,乃至是完全以西医标准来评判与之截然不同的中医所致。反之,若不是这样,而是完全以中医标准来评判西医,同样也必将得出西医不科学的结论。我认为,以两种医学的哪一种来评判另一种都是偏颇而失准的,对那些个别稍有点西医常识而却基本无自己祖国医学常识者,所提出的若干非议勿需挂齿,长江毕竟东流去。众所周知,凡真正懂现代医学者,都早已逐步认识到:中医是一门不同于西医的完整而独立的自然医学体系。因此,也从未否定过中医。极个别以西医来否定中医者,就是在西医那里也得不到支持,找不到任何根据,这即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6.异曲同工的中西医与中医无知的麻烦制造者

  科学是规律的反映,实践是历史的见证。大致可分为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的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实证,早已反复验证了其无可置疑的科学性。西医进入中华大地洋为中用后,总屡见有人把西医科技手段及理化指标无法证实的中医诊断症状,武断地认为是中医不科学,而不认为是西医发展水平与检测手段的问题。显然,这是以西医的标准来裁决中医得出的不公正答案。其实这正是立足于人的“阴阳”平衡与整体协调性的中医,同立足于人体器官及化学药物的西医,存在显著差异与反映中医博大精深之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举世无人质疑和勿需证明的公理,难道已为数千年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实效的中医竟不是科学?难道还非要等到不知何时的未来,能以现代科技手段及理化指标将其说不清楚的中医内容说清楚,才承认中医是科学?甚至还非要等到经小鼠、猴子等动物实验后,凭其结果再裁决是否科学?须搞清楚的是,能治小鼠、猴子身上疾病的药物。用于人而有效决只能是一部分,决不可能是全部,因为其他生物与人绝对不能等同。

  中西医两门医学,虽都是以人的健康为宗旨,但其理论、方法及对疾病的认识在诸多方面都截然不同。中西医不但各有各的疗法及优点,而且还各有各的基础理论来支持与解释各自的疗法。不管是治什么病,两种医学都可相互借鉴为己参考所用,只要能治愈,有异曲同工之效,何必非要强调同曲呢?

  7.不同理念不同治法的中西医怎么结合

  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无论是中医介入西医还是西医介入中医,两门医学的基础理论终究因差异悬殊,而仅能相互借鉴、参考。结合是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而借鉴、参考不等于结合。中医认为头疼的原因不一定在头,脚疼的原因也不一定在脚,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是中医的常见疗法,也是常说中医“治根”的反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讽刺至理名言,也是由此派生而来。常用以讽刺那些忙于应付临时急事或就事论事,只看表面现象,抓不住其质,导致把问题搞糟或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处事方法。现为数不少的人竟以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把中医对头痛不医头、脚痛不医脚的治法认为是误治,这实在是发生在中医故乡的一种科学悲哀。

  8.中医自身(特色)现代化就是张冠李戴的西医模式化

  面对中西医两个学科产生时间,相差的历史跨度之大,时代背景差异之悬殊,理论异同之显著,实践与实证长度之不可比,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一些中医人士竟牵强附会地用西医术语、诊疗,来一对一地硬套中医术语与诊疗,刻意用中医去接西医的轨,归西医的位,自以为这样中医就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了。中医若如此地现代化下去,只能是自毁。其后果无疑将导致中医离经叛道、脱轨,西医化成非“中”非“西”的“两不像”,使中医的继承也丢,发展也无,使举步维艰的中医要再经曲折增添遗憾。

  9.令人堪忧的中医不是中医自身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服用中成药或汤剂发生问题的报道明显增多,从而使长期存在的中医药疗效慢、疗效差,甚至否定中医是科学的问题,又被一些舆论搞得沸沸扬扬。然而,稍有常识者无一不明白,这些都与数千年的中医药史实不符。问题的出现反倒说明的是,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中医长期未受到真正重视,摆上应有位置,从而导致中医从业者水平整体大幅下滑,当然,除少数确有实才者外的疗效就普遍不佳。面对这一事实,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把问题怪罪在中医而不在从业者头上。中医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低,既是对中医形象的伤害也是对中医应具水平的贬低。

  所谓中医疗效慢,是中医从业人员医疗水平不高或低的反映,不是中医自身的问题,只要中医的医术到位,中药到位,疗效神奇就是客观必然。

  据近期相关报道,连民众过去再熟悉不过的煎中药禁用铁器常识,在一些地方也被丢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祖国医学的现状,从未像今天这样令人堪忧。

  10.中药的科学性经得住历史检验

  中医药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完备,药物取材于天然的医药对应医学。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除药物使用不当外,至今也未见有废止某中药材的记载。二千多种由传承加不断增补而来的本草至今基本是无太大变化,而数十年前的数千种西药差不多现都已被淘汰或成禁药;若干年前标明主治某方面疾病的西药,今天又被证实有较大副作用而被废止。西药的频繁淘汰,足以见证中药的科学性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中药是天然的,西药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合成各种西药,但要合成任一种中药都十分困难。现代科技分析的每种中药内含成分都要远比西药复杂得多。


  11.崇洋媚外与民族虚无主义使中医规模从“西瓜”变“芝麻”

  自闭门锁国的封建社会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国门轰开,中国就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的被奴役、财富的被掠夺,迫使人们认识到:综合国力与进入资本主义的西方各国相比,的确在诸多方面因科技水平的大大落伍而差距被拉得过大。在不加科学分析与冷静思考下,由这种反差所产生的崇洋媚外与民族虚无主义,几乎是近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国人所持的一种主流心态。在西学东渐的氛围下,从迷信西医,诋毁、摧残中医,竟滑到扼杀中医的地步。这种来自内部的一褒一贬,竟使西医以超越几何级数的速度加速发展,时过不久,数千年的祖国医学就从“主流”骤变成了“弱小支流”。

  12.中医不存在存亡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中医有一定发展但也是屡遭挫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遭的破坏乃至是致命的。一些深知中医疗效及宏伟发展前景的先哲,频频发出中医存亡的担忧,大声疾呼挽救中医,而我却认为中医是科学,科学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振兴中医、彻底改变中医现状,只是一个早认识、早发展,国家人民早受益,晚认识、晚发展,国家人民晚受益的问题。因此说,这只是一个认识与发展快慢的问题而不是存亡的问题。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反思西医药副作用对人的伤害时,开始逐步认识到中医药发展的光明前景,而此间我国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却在疾呼中医不能丢的问题,足见在医疗卫生方面存在问题的积淀之深。

  13.名不符实的中医故乡

  随着现代化进程完全可以预见的是,科学进步将会使更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普遍需求与优先选择的医学理应是中医。因此,在现代化评价指标中,将祖国医学发展状况列入评估范畴,应是中国特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项。然而,近代以来的中医药事业,若在中医特色这一根本问题上冠以日趋西医化,恐怕并不为过;若将两种医学的发展规模相比,西医好比是挑选的“西瓜”,中医如同是不能丢的“芝麻”。对中医药故乡来说,此状况既是名不符实的见证,也是畸形发展的结果。面对中医如此令人尴尬的现状,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004年动情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号召要“努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就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的课题组,在其近期研究报告中通篇都丝毫未见一点儿有关中医及涉及中医的踪影。

  14.关注“体内生态环境”抓住中医发展机遇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涉及西医药源性和医源性副作用的问题也被凸显出来。一些西药导致的致病菌变异,实质是对人“体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发达国家已开始对药物以天然植物为主,临床时间长达数千年,案例计达万亿人次的中医倍加关注。就连一些西方医学家中的有识之士对未来的预见也竟是,回归到以人为主体的诊疗和以天然药物为主的中医,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治疗方面的优势,必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流。这是人类既关注生存生态环境,又关注影响健康的“体内生态环境”的结果。

  此外,西医持续上涨的医疗费已成众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最大经济负担或社会债务,这也为中医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因此,挖掘与开发中医药宝库,研制有中国文化特色与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与本草植物为主食品,既是振兴中医之路、创新发展中国食品工业之路,也是一条以种植中草药激活农村经济的发展之路。

  15.中西医并重各行其道,中医方显其特色

  面对不立足中医特色优势而把卫生资源过重地投向西医,不久的将来,也会使我国经济陷入不堪重负的地步。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对中医的认识问题,才能从体制、结构、资源配置上加以根本改革,才能在中药及相关食品行业中,创新出疗效更好的药,创新出能吃出健康喝出健康的更安全食品,使食品与药品都建立在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上。中西医只有各沿其道,各扬其长、各避其短,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双赢,造福人类健康的宗旨。

  笔者注:抓紧时间著写此文,目的是在“清明”节发表,以祭奠所有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做出的贡献先人。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6-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讲究的是从整体把握,追根溯源,治根治本,把人这个机体调理好了自然不会有病,而西医只看到局部的病变,治标不治本。中医的发展确实堪忧,因为现在能沉下心来研究中医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么厚的文化积淀想要搞懂本来就已经很难了,何况还要发扬、创新……《大长今》的出现以及端午节文化遗产被夺让很多人开始为中医的传承担忧……
发表于 2008-6-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vivi的转帖实在是让人醍醐灌顶。绝妙好文啊!
发表于 2008-6-3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竟然被一些中国人说成伪科学,可悲
发表于 2008-6-3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文子抢了沙发:Q
发表于 2008-6-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有水平
发表于 2008-6-3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否有理论基础确实不好说,应该是有实践基础。理论是一种形式上的,中医理论完善吗?如果把西医比如成机械化部队,中医更多是靠个人单兵作战。最后结果不好预测,但盘面上中医确实很吃亏
发表于 2008-6-3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问题在于标准化比较困难,所以具体制定标准时候会有很大的不统一,其次中医的制剂也比西药困难,很多制剂技术过于落后,另外中国还讲究一个道地药材,同样的药材,两地生产的就会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大不相同,最后就是很多中药具体的起作用的方式还尚未清楚尤其很多复方,更多的是从古代的书籍中延续下来,但具体为何这样配伍还很难了解。
其实关键还是中医的可操作性比西医困难,研究人员,力度也远没有西药来的多,来的深入,从而导致很多研究偏向西药。不过最近国家已经在重视中药的研究,相信只要不放弃,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发表于 2008-6-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看吧 于 2008-6-3 14:02 发表
中医是否有理论基础确实不好说,应该是有实践基础。理论是一种形式上的,中医理论完善吗?如果把西医比如成机械化部队,中医更多是靠个人单兵作战。最后结果不好预测,但盘面上中医确实很吃亏 ...


这个世界上有完善的理论吗?用2000年后的眼光来看2000年前的理论,你当然会觉得有问题;可是谁又知道2000年后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理论还能剩下多少被认可的呢?从抗生素的发明,到抗生素的泛滥,还不到百年,但中医能存在千年,正说明了中医的理论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去完善他。
发表于 2008-6-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善和不完善都是相对的啊,相对现在西医现在中医理论就是不完善,找到差距才能看清潜力
发表于 2008-6-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楼 看吧 的帖子

我觉得中医的理论完善而有内涵,丰富而又值得反复回味。但是就是因为太有内涵了,所以懂此道者少。研究起来也更觉得较之西医而过于复杂。中医需要特别有恒心钻研者。相对西医而言,中医是难学习的。所以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中医上有建树有特色的医生都是出自中医世家。:loveliness:
发表于 2008-6-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中医的一个问题,一个中医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正是一种理论不完善的表现。中医内涵有,但有内涵不代表理论完善,或者换个说法,就是相对西医中医的理论更需要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上,量产西服和定制西服哪种比较好?
发表于 2008-6-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制,中医能不能量产关系到中医产业走向。如果把中医和西医比作一次赛跑。那么本质是科研的竞争,你不借鉴西医,西医却在学中医。这当然不是生存问题,而是要夺回中医应有的地位的问题。这关系到产业化时候如何下注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看吧 于 2008-6-3 20:20 发表
定制,中医能不能量产关系到中医产业走向。如果把中医和西医比作一次赛跑。那么本质是科研的竞争,你不借鉴西医,西医却在学中医。这当然不是生存问题,而是要夺回中医应有的地位的问题。这关系到产业化时候如何下注 ...


我的本意量产指西医,定制指中医。你前面所说的中医所需要的大量实践经验正是定制的魅力所在。

同意你理解的中医的量产和定制。中医产业化发展的逻辑确实值得思考。
发表于 2008-6-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楼 看吧 的帖子

医学又不是哲学。医学本身就应该是实践出真知的。医学是用来治病用的,理论再完善,不能治愈患者的身体,那不等于是花架子,空摆设么?我认为医学本身就应该是指导实践操作用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理论框架。至于没有推广好,是我们后人之过,愧对了祖先。根本不是中医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后人的问题。
发表于 2008-6-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化就如同赛场,中医再如何了得也要到现代的赛场里去比一比才知道。
发表于 2008-6-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楼 火秋 的帖子

按您的说法数学也是空摆设了?一些基础学科的研发本来就没什么实用价值,但也是正是这些研发带动了一些产业的革命。没有推广好是不是就因为我们没做好,还是中医理论本身就有欠缺,到底是要社会适应中医还是中医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至少不要太早下结论

[ 本帖最后由 看吧 于 2008-6-3 21:11 编辑 ]
发表于 2008-6-3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楼 看吧 的帖子

还用比么我们中医可是流传了5000年的。而西医呢?
看中西医谁更先进,不是看眼前谁使用的多。而是要看使用的时间长短。任何事物不能只看眼前啊。中医前景辉煌,外国学者不知道又多少研究我们中医和黄帝内经的。可惜他们没有先天优势,有些东西搞也搞不明白。我们有先天优势,不研究,不是浪费么?
发表于 2008-6-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楼 看吧 的帖子

==+我敢说中医是这个地球历史上最先进的。我就是对中国的中医有自信。不为什么,就因为我研究过。我自己的病就是自己研究中医治疗好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有亲身实践,我就敢下这个结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03:17 , Processed in 0.04362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