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精彩人物

[网友互动] 为什么国庆阅兵过后,朱镕基的名声却起来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的官场,你必须“同流合污”否则你是没法混下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些人死了 它却还活着


有些人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却印在了人们心坎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刻我的心痛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三遍才找到他的身影
其实相比jzm 我更愿意看到朱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座大山也就三座大山了,经济的发展却不容质疑。
极端一点儿,都像刚刚开放那样的地价又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需要有霸气的领导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遗憾,那天我没有在直播中看到朱老,一度让我心里很不是味,以为没让他参加呢!后来还是在这里看到了他在城楼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镕基在文革的时候被打成过右派   后来被平反了    朱镕基是主张反贪腐的  当时在老百姓里传说  朱镕基说 :“如果让我治理国家  我要两千万颗人头。”  所以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好~   值得百姓所称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有人很顾忌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自有公断!只祝愿总理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总理的希望
中国总理的希望



八年前,朱镕基总理曾说过一段让人难忘的话:“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昨天,温家宝在欢迎宴会面对500多名美国友好团体成员说,我担任六年总理的生涯,可说是多灾多难。从SARS的爆发,到冰雪灾害和特大地震,从煤矿事故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些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也使我们在困难中学会了新的东西。“正像我经常所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

温家宝动情地说,我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第一,当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第二,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的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我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后,人们能记住这位总理,确实是按照这两点来做的。”
朱下台后多次标榜自己为官清廉事实是怎么样的,特转载一篇文章给战友们看看
--------------------------------------------------------------------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
何新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和一篇形势分析
2001年3月8日

何新附记:
下面这封信及书面发言,均写于2001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上。信与文件都在当天即送报到最高层。
当时之所以感到有必要讲话,是因我认为当时已经推行数年的所谓“转制下岗”政策,不过是又一版本的休克疗法,继续搞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
此信及文章送上后,似激怒了一些人。不久,原政协主席派某副秘书长与作者谈话,微示上峰不满,又云为照顾我“身体”,并因机构改革,建议安排提前退休。因彼云只是征求我意见,故我当时对之未置可否。
但是在这一年夏季,我又出版了一部更系统尖锐地批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和政策的书,即《思考》第二卷“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此书出版后亦于当年十月间送报了各方面。
上述信件及发言均是通过正式渠道上报的,因此官方有纪录。
人们会注意到,2002年以后,改制下岗政策终于被收敛,失业问题以及社会保障问题也终于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虽然难以知道调整决策的具体过程。但在国内经济学界,这一组信件及文论应是较早面对面地向高层揭露了休克疗法的严重后果,并击破了支持这种政策的统计和理论根据。
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披露以上事实,可以使未来的史家了解有关的政策争论以及这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有助于读者理解笔者当时所以写此信、此文和此书的用意。
故此将两年前的这封原信及那篇经济形势分析,刊布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件一/2001年3月致朱的信)

尊敬的朱镕基总理:
拜读您的工作报告,并当面聆听了您在我们(经济农业)小组会上的讲话。您在讲话中驳斥,有人批评目前的财政是"赤字财政"等问题。去年我在提交九届三次会议的书面发言以及接受记者的采访谈话中,揭露了中国股市中大庄圈钱的黑幕,指出失业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批评了依靠赤字及债务促进发展的政策难为后继。虽然对我去年的书面发言,政协简报组未予印发。但会后我已将其送报中央常委各领导同志。这些批评意见,我至今仍未改变。
观察近一年来的形势,我认为,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深层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部分地方工农群众由于生活困苦失业而闹事现象不断。(我个人在黑、吉、辽、晋、冀、豫、皖、川的一些地区即遭遇多次。)在中心城市表面的灯红酒绿的繁荣景象之后,掩盖着社会不安定的隐忧。
当前中国社会内部的尖锐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社会内部的贫富巨大鸿沟上,也体现在少数中心城市(京、沪、深、广等)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区域的巨大经济断裂与鸿沟上。

读您的报告后,感到报告的执笔人抽象地谈结构,却忽视了以上两种根本性的结构差异(即贫富结构失衡及区域结构失衡)。报告中抽象地谈加快发展与增长,却忽视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而不是抽象的经济要素或数字(包括科技问题)。而当今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究竟生活得如何?他们的情绪如何?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在"封建"时代,路有喘牛,宰相不安。(见《汉书》丙吉传)当今天下汹汹,而如何仍能认为形势大好?贾谊"论治安疏"说:
"臣窃谓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泣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其他背理而伤情者,难遍以疏举。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莫也!曰安曰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而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处之积薪之下,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时势,何以异此?"
我个人认为,在当今表面的歌舞升平、高楼快路之后隐伏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危机。而其根源,在于国民经济的运行不良。当今国民经济的首要问题,并非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早已存在。甚至可能永远都会存在。它不应该被作为一个解释一切问题的垃圾篓。当今真正的大问题,是国家社会能否保持持久稳定?会不会发生动荡以至动乱?而这就涉及当前国务院一系列具体政策及方针的问题(如大力鼓励私有化,大规模推行失业下岗政策等)。我认为正是由于您主持下的一系列政策失误(如解散国企,如"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导致了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您个人的崇颂之声,近年在海内外传媒上,您听到的应已很多。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认为自己有必要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坦陈我个人的以上一些不同意见。
毁誉无常,历史则是客观存在。政治家总是要对历史负责的!我真希望形势并非如我所言那样消极,而我的上述看法都是极端荒谬错误的。那将是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而我个人则情愿以言邀罪,成为千古罪人。
您来经济组听取委员意见之前,小组秘书曾问我是否想要发言。我想讲话。但我认为如果在会上公开陈述我以上的个人意见,必会酿成海内外新闻事件。于国家不利。因此谨以书面形式将我的以上不成熟意见向您、并向中央呈报。
又及:我窃以为,您的公子如大有为,似可委之为中国石化或中国证券的领导,可在国内领取高薪。所谓内举不避亲。但作为国家首相之子,似不宜作为外国在华区域的利益代理人,尤不宜担任美国巨型跨国公司(如高盛财团)享持高薪的在华督办或业务主管。这是会招致物议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此或会有损您持政"清廉"的政声和清望。

  诚惶诚恐,不知所云。敬颂
政祺!(后附一文仅供参考)



2001.3.8

(文件二/2001年3月致朱的意见书)
论股市泡沫、统计失真与下岗问题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认为自己有责任讲一点真话。当前国家的真实形势是:
1.
国家在近年内可能由于失业问题爆发中型较严重的社会动乱。
2.
香港近期可能发生第二次金融危机。

对于经济统计数字究竟应如何看?我认为其他数字意义不大。目前国内形势中最大、最险恶的问题是国企破产,职工下岗,即大规模失业的发生。在当前,谈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如果不与职工的社会就业率、失业率联系在一起考察,是毫无意义而且会严重误导决策的。换句话说,如果经济的增长率不伴随着就业率的上升,就不是真的存在经济增长,实质还是在衰退。就业率及失业率,始终是世界各国评估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数据之一。(奇怪的是,这个数字在中国例年的经济统计中竟完全被忽略。)
近年来,中国的年失业率真实数字是统计不出的,但触目所及,几乎已遍及千家万户和所有的企业。在城市适龄就业人口中,无固定或稳定职业的失业、半失业人口,可能高达20%-30%。由于政府所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政策,失业率仍在高速上升。有必要指出,近年我国失业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经济史上应该说甚为罕见。这些数字之规模及其潜伏的社会危险,已使得一切其他统计数字失去意义。城乡失业率的升降,乃是观察当前社会形势的一项决定性尺度。实际上,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借以观察经济景气的普遍尺度。
值得深思的是,香港失业率(即"人员下岗")每上升千分之一个点,社会及舆论就会大吵大叫,指责特区**。而我国国内失业率目前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香港报章却在鼓掌叫好,大声喝彩,鼓吹说这是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功。而且下岗失业愈多,改革成功愈大。这究竟是为什么?
希望本届政府在观察形势、描述形势时密切注意城乡失业、待业、无业人口的剧增这一问题。这个问题不能通过所谓"下岗救助"小额拨款来解决。就业机会关系着几代人的生存机会、发展前途、身家性命。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前途。如在本届政府任期的今后三年内,政府不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甚至不考虑将这个问题放到政府的视野之内,那就是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我担心,也许有一天,了无生计、不敷温饱的失业、无业人口会走上街头,酿成变乱!(这种小规模变乱,作为一种信号和预演,在若干中小城市,近年已层出不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国企的崩溃性瓦解不是机制问题,不是结构问题。而是被有意识纵容鼓励的私有化政策一步步推入困境的。它与近年国家投资结构及政策的变化,与股市泡沫经济的勃起具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股票市场的出现及交易额的日益增大,中国国内投资形态发生根本变化。在1994年以前,政府投资为主。资金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通过银行投向市场。在1995年后,财政投资日益减少。大量资金转入股市。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制造了股市万能论的神话。导致中国虚拟经济的兴起,枯渴了国家的金融资源,预伏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的种子。

大量资金被导入股市,由此转入消费领域,退出投资领域。大量资金积蓄在不从事生产活动的股市投机者手中。股票虚拟经济愈膨胀,用于兴业投资的实体经济即愈萎缩。股市现在已成为国内资本分配的主要方式。股市是金融大资本游戏竞争和掠食吞噬小投资者的最佳场所。股票市场导致中国投资结构的失序与失衡,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究竟如何看待股市?我认为当今股市的本质,实质上乃是大户和机构的一种"圈钱"活动。在股市中,大户作庄,圈小民百姓(散户)的钱。在股市中,机会从来不是均等的,少数大户所获取的巨额利润,完全建立在掠取小户资金的基础上。股市投机已成为资本间竞争、加剧两极分化和形成大资本垄断的最佳手段。

股市游戏建立于一个虚妄的神话上,即理性投资者总会要把钱投放在经济效益最高的股票上。(萨缪尔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完全是欺人之谈。真实的现实是,大庄家注入资金,将其投放到盘子较小,最有利于炒作的股票上。这种股票乃是最有利于庄家获利圈钱的股票,而与该企业的真实效益毫无关系。这种大庄家注入大笔资金的股票,增长最快,吸引散户游资也最多。一旦庄家获利回吐后,小户股民即被贬值股票套牢。结果是,大鱼吃小鱼,大资金吞噬掉小资金,这就是股市中的真实逻辑。获利最大的股票,即庄家与散户投钱最多的股票,与发行股票的企业本身效益毫无关系。中国股市如此,香港股市如此,美国股市也如此。中国国企的瓦解,是国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竞争失败的必然结果。资金的困竭与市场封杀,高税率的压榨,加速促成了这一衰变。

自90年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市场中发生的金融突袭和掠夺,已逐渐取代产业及市场利润的竞争,而成为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间资本竞争和兼并的主要形态。

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投资于亚洲产业的资本形态严重受损,几乎丢得精光。但在美国金融市场投资的证券及股票等金融资本则大获其利。正是日本金融与美英金融资本之间这种新的共生利益,压制了其产业竞争的矛盾面,并且主导了日美政治联盟在近十年来的加强。

日本国内产业衰退,但金融业的地位则在上升。英国国内制造业已近消亡。但由于其金融资本与美国资本紧密结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实施金融突袭和掠取成功,其经济实力现已压倒仍以传统产业为资本主导形态的法国,并且即将超过德国而上升为欧洲第一位的经济强国。90年代一系列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掠取已发展成20世纪末以来国际资本竞争和兼并的主要新形态。此也是"新兴(第三)产业论"、"知识经济论"的真正涵义之所在。

由于政府近年对股市采取放任不管的自由主义政策,中国股市中私人垄断资本集中速度之快也已达到惊人程度。近十年来,中国股市上现已形成巨无霸式的私人资本巨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的不确切估计,在1000名左右的股市巨鳄手中持有着10,000亿以上的巨额金融资产。每一次股市高潮,即是一场疯狂的巨鳄吞金运动。当潮退后,那些可怜的散户股民象被潮水抛弃的鱼一样,握着贬值的股票被搁浅在沙滩上无奈地等待着下一次新潮。

香港股市则一直是英、美、日、华资本巨鳄,圈本地中小华商、中资机构及散户钱的猎金场所。

在第一次金融危机之前,地产股成为国际巨鳄们炒作的大好题材。现在国际大鳄正在悄悄潜回香港。高科技股和网络股取代了9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证券,成为炒作对象。

所谓高科技股,并不是"高科技",与高科技并无实质关系。风险投资,纳斯达克指数为什么被高炒?因为这些新兴股票盘子小,便于炒作,有虚拟的概念性。一旦巨鳄们获利回吐,将资金撤出香港,则香港必会发生大的金融动荡,从而导致第二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已不太远。

决定自由市场中竞争成败的根本因素,不是效益,而是累积资本的实力和规模。谁的资本雄厚,谁垄断控制了市场,谁就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按资本数量实行分配,这一点在股票市场的利润分配中是最明显的。所谓按公平和效益分配,只是一种虚幻的欺人之谈。(高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在本质上也服从上述规律。因为资本规模的大小已决定了在高科技及人才资源竞争中谁占据有优势主导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5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金董事长先后是:王岐山(1995年—1998年)、周小川(1998年—2000年)、王雪冰、张恩照、常振明(代)、许小年。
现任管委会主席是:朱云来。
中金的大股东是:中国建设银行(占43.35%股份)、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占34.3%股份)、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占7.65%股份)、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政投”)(占7.35%股份)、香港名力集团(占7.35%股份)。

中金公司1995年成立,注册资本1.25亿美元。

从这个股权结构看,朱云来等管理层并无股份,但还有一些内幕并未披露,最近才浮出水面。

朱云来的英文名字是Levin zhu,早年留美,在外资公司工作,中央禁止高层子女为外企服务后,王岐山把朱云来招纳到中金,据说是从底层干起逐步爬到顶峰。

------------------

下面这篇文章比较详细地交代了朱云来等人的股权欲望。

中金股权角力价格外

01月12日 14:06 经济观察报

  李利明 袁朝晖

  单飞——当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许可后,这通常是外资金融机构的首选战略。

  摩根士丹利是最新的一例。在获得了新的合资券商牌照之后,这家触角深入中国多年的国际投行急忙宣告,出售所持有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34.3%的股份。尽管新欢也是一家合资公司,但摩根士丹利希望获得绝对话语权,以改变其在中金公司中财务投资者的弱势地位。

  摩根士丹利声称“谁的出价高就转让给谁”,但决定因素显然不仅仅是“价格”。

  当参与投标的外资私人股权投资(PE)公司开始尽职调查时,中金公司的“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结构和管理层的“影子股票”,已成为他们必须考量的重要事实。

  得新欢弃旧爱

  在经过了意向性出价的第一阶段之后,几家对于中金公司股权感兴趣的PE公司已进入股权收购的第二阶段——尽职调查。

  实际上,早在去年12月初,摩根士丹利CEO麦晋桁 (JohnMack)访问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了转让中金公司股权的想法,并在华尔街和一些有意向的投资者进行了接触。

  麦晋桁在中国之行圆满达成获取新合资券商牌照的心愿后,便迅速着手操作转让中金公司股权。

  摩根士丹利的新欢是和内地券商华鑫证券合资成立一家独立的投行。此前,摩根士丹利收购南通银行的股权而获得了商业银行执照。摩根士丹利不可能在中国同时参股两家券商,退出中金成为自然之选。

  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投行之一,一向很看好中国市场,但是其已经意识到,不可能依靠中金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太多的机会。原因很简单,摩根士丹利在中金公司已经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1995年成立的中金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行,由摩根士丹利与建设银行合资成立,二者分别持股34.3%和43.35%,分列第二、第一大股东。

  成立之初,摩根士丹利一度把中金公司视为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平台,先后派出了几任总裁以及大量的管理人员,向其输入国际投行的先进技术,并且双方合作开展了不少项目。

  但几年之后,合资双方矛盾日益加深。上个世纪末摩根士丹利逐步淡出管理,并最终将其派出的管理人员全部撤回,从而蜕变为财务投资者,对于经营管理不再具有发言权,每年仅从中金公司获得分红。

  目前,虽然摩根士丹利仍是中金的第二大股东,但双方在一些项目上已展开激烈竞争。“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有时候简直是互相拆台,谁也不服谁,一个认为自己是中金公司的缔造者,一个认为每年摩根士丹利从中金公司拿走那么多分红,双方的矛盾比其他投行之间还要严重。”中金公司的一位人士无奈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种态势下,对摩根士丹利而言,中金公司渐成鸡肋。消息人士表示,如果不是中国国内证券牌照目前的稀缺性,摩根士丹利也许早就放弃中金了。

  证券行业进一步开放让摩根士丹利找到了新的机会,也到了放弃中金公司的时候。

  去年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新修改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下称《规则》)以上市与非上市为界限,给出了外资参股券商的不同道路,这一《规则》将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业内人士介绍,新的《规则》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放宽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境外股东的条件,从原来的境外股东限于证券经营机构,放宽到金融机构和一般机构投资者,并将境外股东持续经营年限从原来的十年以上降低为五年以上;二是取消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的限制,明确了境外投资者参股上市内资证券公司的合法途径、股东资格和持股比例。按照监管规定,摩根士丹利不能同时在中国持有两家合资公司的股份。所以,中金公司的股权必须出售。

  据摩根士丹利内部人士透露,未来摩根士丹利打算将华鑫证券打造成为投资银行业务的操作平台,而南通银行则将成为进行固定收益业务的运作平台,这将帮助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链条。

  “对于已经可以说是搭建完自己网络的摩根士丹利来说,出售中金公司的股份一点也不出人意料。”中金的一位人士表示。

  价格成为标尺

  一位参与中金公司股权投标的PE公司高管告诉记者,摩根士丹利的说法是:谁的出价高,谁能够促进中金公司的健康发展,就把股权转让给谁。实际上就是价格第一。

  知情人士透露,真正对中金股权感兴趣的外资机构也只能是PE公司,因为其他投行或者已通过种种方式在国内有了具有管理权的合资券商,如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或者在合资券商的闸门放开之后将会申请设立新的合资券商,因此它们不可能对于中金股权感兴趣。

  据悉,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已经决定,中金公司的股份将不会出售给其他投资银行。因此,进入双方视野的全部是PE公司,其中多家已经开始了尽职调查。

  摩根士丹利持有的中金股权值多少钱?这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1995年成立的中金公司注册资本为1.2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持有34.3%的股份,出资额不过4300万美元。12年过去了,这部分股权已经大大增值。

  增值的原因在于中金公司丰厚的利润。2005年,中金公司未经审核的净利润为5.88亿元,2006年为8.58亿元。业内人士估计,去年中金公司的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资本回报率超过100%。

  按照20倍的市盈率计算,中金公司的估值应该在200亿元以上,相应的摩根士丹利持有的股份价值在10亿美元左右,12年下来,除去每年的分红不算,投资增值20多倍。

  海通证券的有关人士认为,国内优秀券商的合理估值是:30-35倍市盈率、6-7倍的市净率。如果按照这个市盈率标准,中金公司的估值应该在300亿元以上,相应摩根士丹利所持有的中金股份价值超过15亿美元。

  当然,不论是按照20倍还是30倍的市盈率出售股权,对于深受次贷危机影响的摩根士丹利而言,都是减少损失的一笔重要收入来源。

  “中金应该成为一个标尺。”一家正在和国内券商进行艰苦谈判的外资投行高管表示,现在券商的要价简直是离谱,但资源如此稀缺,使得他们只好接招。

  强势的管理层

  但价格并不是这场股权转让交易的唯一决定因素。业内人士分析,在中金公司这个典型的 “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结构中,管理层对于谁成为股东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除了价格以外,中金管理层的态度对于股权转让的完成也很重要。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金管理层曾经提出了 “管理层持股20%的计划”,但未能获得董事会的认同。目前,建行、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名力集团控股公司是中金的股东。

  在这场股权转让中,中金目前实施的“影子股票”方案如何解决,也令这场交易平添了很多变数。知情人士透露,中金公司的管理层也想从摩根士丹利手中购买部分股权,借以把“影子股票”变成真正的股票。

  “影子股票”指的是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的虚拟股票,也就是中金公司的管理层每年都把奖金投入“影子股票池”,希望条件成熟时转成真正的股票。

  参与交易的一位人士分析,从目前的情况看,将中金公司的“影子股票”转为真正的股票还有一定的难度。尽管中金的管理层也想从摩根士丹利手中购买部分股权,但他们的奖金都投入在“影子股票池”中,取不出来,而摩根士丹利按照最高出价来转让股权,价格自然会很高,中金公司管理层又买不了多少。

  一位业内人士的担心则是,如果中金公司“强管理者”的状况不改变,将会令机构的兴趣大打折扣,因为这种情形下的投资又将是典型的财务投资。

  一位参与投标的人士担心,一旦成为财务投资者,出价最高的机构很容易有短视行为,会急于在短期内收回投资,这倒不利于中金的健康发展。

  此外,摩根士丹利把股权转让给谁,中投公司的意见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2004年9月,建行改制,其持有的中金公司43.35%的股份由汇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承接,而中投公司成立后,汇金又成为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所以中金公司最终的大股东是中投公司。

  更重要的是,中投公司在不久前以50亿美元参股摩根士丹利,因此将在摩根士丹利的重要决策中发挥影响。

  如何脱身?在印度,摩根士丹利结束了与总部位于孟买的券商JMFinan-cial为期八年的关系,却花费了4.45亿美元才从证券合资企业中脱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7 05:44 , Processed in 0.04481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