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精彩人物

[网友互动] 为什么国庆阅兵过后,朱镕基的名声却起来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链接:中金的新挑战

  作为国内券商佼佼者的中金公司也在遭遇新的挑战。

  由于体制束缚和种种特殊原因而缺乏摩根士丹利的“支援”,在合资券商风起云涌的当下,中金公司现有六个主要业务部门:投资银行部、资本市场部、销售交易部、研究部、固定收益部和资产管理部,几乎每个部门都遭遇人员流动的“危机”。中金公司无疑是其他外资投行可以觊觎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库存。

  市场的压力也在陡增,中金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一直以大型国有企业重组及海外上市融资为主,这其中有相当大的政府支持因素,因此,多是依靠少数人争取投行项目,可现在这种模式的影响在逐步弱化。但目前与国内其他券商相比,中金也有劣势,国内券商多有国企背景,在做项目上比较灵活,可以花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与国内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以后合作过程中十分重要。而中金做业务时与企业关系比较短线,这让中金之后做业务十分被动。尽管从业务量上看,这几年还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但这种竞争已经让中金备感压力。

  2006年,中金的龙头地位已不保。当年,中金净利润获得88%的增长至8.58亿元,但业绩排名却从原先的第一滑落至第十,中信证券更是以接近600%的增长至23.71亿元的净利润令中金望尘莫及。

  2007年有所好转,A股市场IPO以4470亿元融资额居全球第一,这给券商带来了88.8亿元承销费。据WIND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110家证券公司中有39家拿到了A股承销业务。其中,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瑞银证券、银河证券和中银国际位列承销费收入前五名,分别进账20.76亿元、14.18亿元、11.94亿元、6.64亿元和5.43亿元。但是很多券商的净利润不再依靠承销收入,2007年中信证券的净利润更是增长400%以上,超过115亿元,与中金的10亿多元净利润相比,远远把中金抛在身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摩根斯坦利抛弃中金,另起炉灶的问题。

摩根斯坦利早就和朱云来不和,她在中金的人马早已撤出自建中国部,这批人现在看上一家小型证券公司叫华鑫的,准备吃下来间接进入中国市场。华鑫的现任大股东是上海仪电集团。

2007年4月飞乐音响(600651)宣布,拟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增持华鑫证券20%股权,加上原有的4%股权,公司将因此成为华鑫证券第二大股东。

而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则因此拥有了华鑫证券的绝对控制权。飞乐音响和邯郸钢铁(600001)今日分别刊登公告说,双方已就华鑫证券20%股权转让签署了相关协议。

2007年12月,摩根斯坦利将与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签署成立一家合资投资公司的协议,此举是摩根斯坦利曲线收购华鑫证券的一个重要步骤。知情人士昨日透露,摩根斯坦利有关高层这两天将到上海出席成立合资公司的签字仪式。
  “关于投资公司中的股权比例,大摩和上海仪电基本上是对半开,这个公司是为大摩收购华鑫证券专门设立的。”上述知情人士称,按照双方此前达成的共识,待时机成熟后,上海仪电将向大摩转让40%华鑫证券股权,以后大摩可能会继续增持直到绝对控股。
  至于收购价格,业内人士预计不低于每股10元。上海仪电有关人士曾告诉记者:“华鑫的市场价格每股已经13元了。”照此计算,摩根斯坦利如果收购华鑫证券40%股权,将付出超过50亿元的对价。
  今年以来,上海仪电系不断增持华鑫证券,实质在为套现退出积极筹划。上海仪电有关人士介绍,仪电集团早有退出华鑫证券的计划,去年开始与摩根斯坦利接触。
  公开资料显示,华鑫证券是2001年对原西安证券进行增资扩股和受让原上海浦东联合信托投资有限公司13家营业部后改制而成,注册资本10亿元。

--------------------

关于中信证券的王东明

董事长王东明和财经杂志王波明是亲兄弟,后者还控制着证券市场周刊,这两本杂志是中信证券的两条狗,指哪咬哪!

父王炳南,母姚淑贤,长子王黎明、次子王东明、四子王波明、义女顾惠芬、侄子王德明。
中信收购广发不成,就专找广发的茬!特别是《财经》近来发表多篇显然有失公允,与事实出入很大,很情绪话的文章,不得不让人为其新闻工作者的操守担心。

王炳南是前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是个传奇人物,陕西人,长期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南方局工作,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长时,他是部长助理、办公厅主任,可以说是周的铁杆心腹。而王炳南与关露的爱情,更是令人惆怅不已,因为关露被派到南京汪伪政权当卧底,社会形象不佳,后来始终得不到党的信任。所以王炳南只好和姚淑娴结婚,生下了王东明。关露追悼会,王炳南还歉疚不已。

这就是从革命家庭到富豪家庭的传奇故事。

从中金和中信证券的角力看,还是老牌革命家庭出来的王东明更胜新贵朱云来一筹,而且他的高收入几乎没有任何风险,而朱家的收入还存在变现难的隐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2369701009bq6.html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银泰中心(Yintai Centre)的主楼是北京最高的、而且是此刻最昂贵的摩天大楼。

    它的顶部是晶莹剔透的金字塔,那是顶级的柏悦酒店的餐厅。开发商表示,这座大楼的豪华公寓以550美元每平方尺的高价创下该市纪录。用透视的观点来看,这座大楼的一平方尺的价格就相当于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村居民2005年总收入的70%以上。
    这种差距让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感到警觉。北京突然勒令开发商取消所有吹嘘奢华新房产的广告,这是领导人感到不安的迹象之一。GCD情愿让公民听到它自己的信息:呼吁“和谐社会”和“共同富裕”,抑制该市劳斯莱斯式的欲望。
     爱出风头的消费欲望和争取平等主义之间的冲突是中国崛起中的中心矛盾。而且驱动增长和至高无上的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前所未有的鲜明。
    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繁荣和具有世界性。然而贫富之间的差距在加大,加剧了领导人对社会不稳定的忧虑。
    在一个转型中的城市,敦促买家“沉迷”豪华轿车或“成为外国人的房东”的广告牌变成政治上的刺激物。
    2001年,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被问及是否担心贫富差距。他表示“还没有”,因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没有达到国际公认危险程度的0.4(到了这个点,就有可能发生社会动荡)。在2005年的最新计算中,世界银行把中国的基尼系数认定为0.45。社会不平等程度比美国和印度的严重,而且逼近拉美的巨大差距。
    中国领导人已经试图缩小差距。执政超过半个世纪的GCD采纳了“和谐社会”的目标,强调财富和机会的更平等的分配。HJT和温家宝制定针对游艇和珠宝等的奢侈品税,同时取消农业税。但中国最富裕地区的增长并没有放缓的迹象。
    不到十年前,占据朝阳区中央商务区的是一些老国营工厂和非高层房屋。如今,它是摩天大楼所组成的森林,当中包括新的银泰中心。
    尽管极尽豪华,但在公众场合,银泰的发展商采取了低调的办法,避开那种让其他项目陷入麻烦的夸张宣传。
    搬迁和拆除的循环已经变成首都永恒的背景。在北京为2008年奥运作准备的阶段,此风尤盛。该市已经夷平了数英亩古旧的窄巷和低矮的砖房,为新工地腾出空间。一些居民被赔偿和新式新家(有厕所的隔热建筑物)的愿景所吸引,心甘情愿地搬走。
    但在其他一些街区,居民苦苦抵抗搬迁。他们怨恨富裕的发展商从中获利,怨恨领袖没有让他们分享中国的繁荣。(作者 Evan Osnos)
  
选自2002年3月15日《朱镕基对中外记者答辩中国经济热点》
来源:[ 新华通讯社 ]
  关于中国贫富分化

  朱镕基:关于你提出的中国的两极分化或者说存在着贫富差距在加大的这种现象,我认为是存在的。我想你也大概记得邓小平先生讲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必然有一部分人现在还没有富起来。因此,贫富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面,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在执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同时,在不断地扶持低收入的群体或者说弱势的群体。比方说农民,提高农民的收入占了我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成为我们的一个中心的工作在加以推进。例如还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视,来扶持下岗的、失业的、离退休的职工,这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除了我们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缩小这种贫富的差距以外,最重要的手段也就是税收。我们通过税收的政策、税收的改革来扶持这一部分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民群众。我相信,在一个时期以后,这种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最终会得到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3:权威的《维基百科》对朱镕基父子中立的评价:

朱镕基总理
1997年9月朱镕基任GCD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政治局常委;1998年3月在江泽民和李鹏的推荐下出任国务院总理。 1998年就任总理后,继续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体制改革,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幅度的机构精简,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举债促进经济的成长、增加公务员薪金等方法,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在软着陆后再度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此外他还严厉打击腐败与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在其指示之下侦破了历年来最大的一起走私案赖昌星案,逮捕多位福建省的高级官员。但同时也有人指责其经济政策过度向城市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忽略了三农问题和弱势群体,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对立,使不稳定因素增加。而任内主持的粮食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国企改革等重要举措的策略和效果受到批评。

[ 本帖最后由 jm老顽童 于 2008-9-24 15:37 编辑 ]难忘黄河情,难忘青春的脚步。想和战友们一起开心快乐共度夕阳!  
UID49 帖子1519 精华1 积分73939 阅读权限255 在线时间146 小时 注册时间2005-6-13 最后登录2009-10-5 查看详细资料
TOP


jm老顽童
论坛元老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9-24 10:48  只看该作者
朱云来1977年至1981年就读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气象局工作,后赴美国深造,199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Univ of Wiscousin),获大气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朱就读于芝加哥De Paul大学,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朱就职于安达信芝加哥分部,任会计师。1996年至1998年,朱跳槽至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任投资顾问。
1998年,中国GCD中央发布命令,禁止高层干部子女任职外资公司。朱云来于是回到香港,加入由中国建设银行控股,摩根斯坦利参股,王歧山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香港分部,2000年,朱云来进入管理委员会,2004年,出任CEO。
朱云来处世低调内敛,但是自从其进入中金公司之后,该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国有大公司海外上市的市场,他本人也于200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排名第15。
朱云来
朱云来,1957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总理朱镕基长子,现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CEO。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http://www.chicagotribune.com/business/chi-070715china-story,0,1096874.story?coll=chi-bizfront-hed
2:2002年朱镕基: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任上,给中国人民搬来了四座绿水青山,帮助精英们顺利的攫取平民以及国家的财富,而且他也确实表演的不错,结果是把人民送上地雷阵。

其实真还做了几件好事,所以难怪有人想念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想不明白 为什么有人骂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房改!医改!教改!企改!杀贫济富,刀刀见血!罔顾民生,冷血无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他的人格魅力,只是他的错误政策伤害了一代人,企业改革=工人没饭吃;教育改革=上不起学;医疗改革=看不起病;住房改革=住不起房;他的政策或许是超前的,但出台的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  经过那个年代阵痛的人是对他深恶痛绝的,他的错误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致使中央目前的许多政策实际是为了他的错误导致的后遗症在擦屁股,不懂的人 不要说他是什么反腐英雄 正是他才导致了腐败的深化和大规模爆发,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他是有错误,他的初衷也许不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你的年龄有多大?你是否真的了解那段改革?好像不是你说的那样吧。直到今天,国企在整个GDP中的比例也是占有绝对优势,怎么可能吧国企卖光了呢!
49# 爽歪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想不明白 为什么有人骂他
hexueyang 发表于 2009-10-5 22:49



因为他在台上,得罪了很多人,挖了很多注虫,所以,权贵恨他,他的改革打破了很多人的铁饭碗,所以懒虫们恨他,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他的声望太高,功高盖主,所以,当今需要大力诋毁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房改!医改!教改!企改!杀贫济富,刀刀见血!罔顾民生,冷血无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5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什么背景?孤儿?他居然81岁了?真是一点也不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些信息真,哪些信息是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54# sosospykid
你连这个也得挖苦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sadasfafasgffddsfsf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他的人格魅力,只是他的错误政策伤害了一代人,企业改革=工人没饭吃;教育改革=上不起学;医疗改革=看不起病;住房改革=住不起房;他的政策或许是超前的,但出台的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  经过那个年代阵痛的人是 ...
爽歪歪 发表于 2009-10-5 23:17


你在那个年代工作过吗?还是道听途说。
没有那时凤凰涅槃式的改革,就不可能有今天爆炸性的增长。
没有那时长痛不如短痛的改革,很多企业都会死掉。

告诉你我见到的国企:名字我不说了,反正是家机床厂。设备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设备(甚至还有日伪时期留下的),按现在的标准,精度极低;工人以下乡知青那代人为主,没有什么文化,技术水平极低,引进的数控机床连说明书都看不懂;这样的设备和这样的工人能生产出什么样的机床,你就可想而知了。更荒唐的是,有一位工人,把一个部件做小了,他竟然为了怕扣奖金,给这个部件垫了点报纸装到了机床上——他生产的可是要把金属加工到微米级的机床啊!
当时,由于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发展,有技术,有能力的人要么出去当倒爷,要么就到工资待遇好的民营企业,留下的都是无能和无力改变现状的人,人们把它称为“小鸡”吃“大鸡”现象。(民营小机床厂吃掉国营大机床厂)。
这样的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率(当时厂里有近3000员工,却干着按现在的标准800人的工作量),生产着精度极低,按今天的标准就是一堆废铁的机床,这样的企业不改革,不下岗,你说能行吗?!
幸亏,有那时的改革,现在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数控机床企业。
我不知道你的信息来源,如果你是80后,那么我想你一定是听到了当时下岗职工的怨言。如果你就是当时下岗的那批人,那么可以断定,你不是当时的技术骨干——因为骨干们都自己找地方高就了。
当然,对于下岗职工,我们不能不管,他们的下岗,是为了我们共和国的涅槃而进行的牺牲,如果说涅槃是要在烈火中煅烧的话,他们就是身处烈火的外焰,温度最高的地方,在那场涅槃中,他们吃的苦最大。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该忘记他们。尤其是今天社会财富逐渐增多,就更应当对他们有所倾斜。尤其他们正是80后们的父母。
但这些都不能作为不改革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朱镕基的罪过。没有老朱的改革,这些企业迟早会死掉。更可怕的是,没有老朱的改革,这些企业死掉了,对于那些失业的职工,我们的社会也没有经济实力照顾他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看看今天的经济,我知道朱总理成功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他的人格魅力,只是他的错误政策伤害了一代人,企业改革=工人没饭吃;教育改革=上不起学;医疗改革=看不起病;住房改革=住不起房;他的政策或许是超前的,但出台的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  经过那个年代阵痛的人是 ...
爽歪歪 发表于 2009-10-5 23:17

再说说你不满的医改吧。
当时农村的情况我不知道,城市里都是公费医疗,这种医疗有它好的一面,但是它的弊端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由于那时我很年轻,也很少闹病,所以很是看不惯。给你说几个现象:
1、由于反正是公费医疗,谁也不爱惜钱,几乎家家户户有病没病都开一抽屉药。过期就扔了,再去开新的。
2、那时候街上有一种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职业———沿街收药的,就像现在办假证的混混,挨家挨户走街串巷,特别让人烦,他们用最低的价格收购居民的药,据说转手再卖到偏远的农村去。而城里有公费医疗待遇的人把药卖掉,挣了点小钱,转头又到医院开药去了——这是怎样的令人痛恨的怪圈啊。
3、制药厂和医院也在这里发现了可以黑国家的机会,反正是公费医疗,也不是花自己的钱。制药厂就在包装上下功夫,有的制药厂哪怕是几片止疼片也要用两只做工比较好的玻璃碗当包装(我家里至今还有几只这样的玻璃碗)。于是,制药厂把几毛钱的止疼片卖出了高价钱;医院也挣到了高额的差价;患者除了止疼片还赚了两个玻璃碗,尝到了甜头以后没病也找点病去医院开(碗)药。所有这些都由国家和单位来买单。玻璃碗还是好是,到了医改前最恶劣的时候,连保温杯、高压锅等等都成了医院开出的药。
4、那时的医生跟现在正好相反,现在的医生对于不是参加医保的人一律好药“伺候”,一点小病就把最强的抗生素给用上,卖的药越多他提成越多呀。那时的医生你要求着他才能给你开好药,贵的药。那时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很差。
5、那时的人,或者说很多不自觉,爱贪便宜的人都是小病大治,没病还要装病。
6、由于那时公费医疗覆盖的人群特别广,只要是个职工都有公费医疗的权利,加上前面所说的种种现象,导致了当时的医疗费用成了国家和单位沉重负担。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国力还很薄弱,一个单位能拥有几台汽车都算很重要的财富的时候,这时候效率低下,浪费极其严重的医疗体制几乎成了共和国难以承受之重!
7、同时他也导致医院服务态度极其恶劣,医疗设备因费用不足而极其落后,(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不少,但都被流通环节给黑了,包括患者也有意无意也参与进来。)

朋友,你说这样的医疗体制,不改革能行吗?

当然,我觉得那次医疗改革的确狠了点,有点矫枉过正了,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现在看来有必要再次调整一下。但是总体来说朱镕基的医改是对的,否则那种陈腐的医疗制度非把这个国家拖垮了不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还真出了几个好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6 05:06 , Processed in 0.05709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